生子当如孙仲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一念长空
说完,见吕蒙表情还是有些不对,孙权不禁嘀咕了,
“怎么难道我有什么说错了吗”
 
第416章 下令
史子妙再也不可能现身俗世了,这件事除了孙权以外,连慈航静斋的人都不知道。所以,吕蒙既然会产生误会,认为这是史子妙的陷阱诡计,那孙权也将错就错,任由他去乱想。魔门之人,既然能隐忍这么多年,肯定不是冲动冒失之辈,一旦吕蒙的消息传回去,跟慈航静斋决战的事宜,必然会搁浅。
届时,孙权跟玉儿相见,当面好生劝道一番,他现在活得好好的,而且作为当事人也不追究了,玉儿又何必再去仇恨慈航静斋哪怕这魔门尾大不掉,已经不是她玉儿一人就能扭转乾坤,但只要她这个宗主不作为,不走极端,两个庞大组织之间,最多也就是小打小闹,不可能再出现动辄就是灭门的大型冲突。
不过,现在真正让孙权忧心的,还是慈航静斋那边会怎么想。
按照吕蒙的说法,孙权斩杀史子妙的事情,在魔门当中已经传遍了,他孙权都已经威震天下了,这种事要说慈航静斋没有听说,那可能吗甚至魔门在暗地里聚集,准备总攻的事情,慈航静斋都不可能没有听到一点风声吧。
别看史子妙好像已经把斋主之位传给了上官蒂,但就像吕蒙尊敬孙权,是因为玉儿一样,慈航静斋的弟子尊敬上官蒂,也是因为史子妙。史子妙常年的强势和算无遗策,使得她对慈航静斋的影响根本无法抹灭。要么,只有等这一代的弟子老的老,死的死,已经没人记得史子妙了;要么,就是上官蒂变得比当初的史子妙还要厉害!
总而言之,无论上官蒂本身怎么想,就算那小丫头相信孙权,慈航静斋弟子们的仇恨也不是她一个人能压制下去的。一旦,慈航静斋弟子真的认定她们的前斋主死于孙权之手,那么,就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会来找孙权报仇。
面对真正的仇敌,孙权从来不会手软,但如果对方是因为误会杀来,不谈其他,单是看在史子妙面子上,孙权也不好下杀手。毕竟能不要命杀过来的,绝对都是一心追随史子妙的。孙权得了史子妙的剑心,又怎么好意思对着她的弟子举起屠刀
头疼啊。
————现实分界线————
从三思幻境中出来,
“吕蒙是吧我这龙王,在你们门中地位如何”孙权笑着走向吕蒙。
“地位跟宗主等同。见龙王,如见宗主本人!”吕蒙立刻躬身回道。此时孙权也知道,吕蒙尊敬自己,除开玉儿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斩杀史子妙的战绩,吕蒙现在是完全认定了这个事实,所以,不论孙权年纪多轻,吕蒙也不会去怀疑孙权的实力。
不过,这威震天下的名声,孙权不要也罢。
“既然地位与宗主相同,那我命令你,立刻去通知你家宗主,让她放下手里的事,马上来见我。”孙权当即说道。
“这。。。。。。”
吕蒙脸色一僵,地位相同还是这么说,但在吕蒙看来,怎么也该是孙权去见宗主,而不是让宗主跑来见他,并且还是放下手里的大事来见他。
正当吕蒙想着该如何措辞之时,孙权突然凑近,贴着吕蒙的耳朵低声道,
“史子妙还没死!”
吕蒙眼神大变,猛然望向孙权,
“龙王,此话可当真!”
当然,问这话,不是吕蒙不相信,毕竟当世最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只有眼前的孙权。只是事关重大,吕蒙不得不再次确认。
“我说这种谎,对我有什么好处”孙权反问,算是坐实了他刚才的话。
吕蒙脸色几经变化,连忙对孙权说道,
“那事不宜迟,还请龙王立刻跟我回去面见宗主!”
“不行。”
孙权摇头,
“我必须要立刻赶往历阳。你通知
第417章 吴夫人的劝诫
“权儿。”
等安顿好那群小家伙后,吴夫人找上孙权,颇有些婉转的说道,
“虽说是非曲直,往往并不是世人所看到的那样。窦玉茹(玉儿)我见过,倒也是个性情中人。只不过,邪门歪道毕竟是邪门歪道,你不在乎,不代表别人也不在乎。如果让人知晓,你跟魔门有勾结,届时,天下士族,谁还愿意投奔与你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又如何能执掌一方天地”
这也是吴夫人迟迟没有给孙权讲关于玉儿之事的原因,因为一旦提及此事,吴夫人就必然会劝诫孙权。
“权儿,娘也不是说让你彻底跟那窦玉茹断绝关系,娘也不愿让你做那薄情寡义之人。只是,你毕竟也长大了,人又聪明,这当中的度,你可要好好把握,不要落了人口实。”吴夫人苦口婆心道。
说真的,这话让孙权听着很不高兴。玉儿是性情中人,孙权何尝又不是性情中人了从始至终,孙权都把亲疏关系放在仁义道德前面。玉儿是因为他孙权才走到了这一步,孙权又怎么可能为此去疏远玉儿哪怕玉儿现在做的事让孙权非常为难,孙权也从没有任何要埋怨怪罪玉儿的念头。
吴夫人现在要孙权疏远跟玉儿的关系,让孙权以后少跟玉儿来往,这种事,孙权怎么可能做得到!固然,吴夫人从母亲的角度考虑问题没错,但孙权,偏偏是整个孙家当中,最为固执任性的那一个。
不过,孙权也不得不承认,吴夫人的话很有道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非孙权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孙权对魔门没有偏见,但世人对魔门可有偏见,特别是那些高贵的士族,根本不屑跟魔门为伍。为什么曹操前期的时候,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因为读书人自诩清流,曹操的家庭是宦官出身,被划分为浊流,所以这些清高的读书人不愿意投奔曹操。连曹操都是如此了,更何况被读书人更加鄙弃的魔门
这个时代,教育是被垄断的。你行军打仗,还可以从草莽之中提拔一个将军出来,但你管理后方,处理内政,募兵种粮,难道也能从草莽当中提拔人才如果真那么容易,曹操那边的荀彧也就不会那么值钱了。别看曹操发了那么多募贤令,不问出身的招揽人才,但真正能在重要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拥有都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
孙权是个现代人,对这些事情看得比古代人更加透彻。所以,哪怕生在兵法世家,孙权也一直认为内政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能够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的拿下江山,那固然是绝对的武力最为重要,可一旦双方在战场上互争不下,那比的就是消耗,比的就是国力了。你消耗不起,国力不够,长久以往,自然会落入下风。孙权认为,历史上三国后期,为什么魏国最强,胜就胜在国力上。
为此,孙吴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荀彧。一个荀彧,你或许还可以用人格魅力拐来,但想要确保整个大后方的安稳,想要这后方源源不断的能给予前线支援,想要前线将士不用担心家里的妻儿能够奋勇作战,孙家需要无数的士族帮忙。至少,也要保证内部循环,不至于因为某个人的离开或者意外,而导致政事出现严重的瘫痪。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孙权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的。玉儿,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速成一个又一个的吕蒙(单论武功方面),但她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批真正的读书人出来。当然了,魔门之中,也不是都没读过书,百家争鸣,何其壮哉,这些人也确实是人才,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有突出的才干,但这‘某些方面’嘛,至少在孙权看来,并不包含治
第418章 商船
“权儿。”
等安顿好那群小家伙后,吴夫人找上孙权,颇有些婉转的说道,
“虽说是非曲直,往往并不是世人所看到的那样。窦玉茹(玉儿)我见过,倒也是个性情中人。只不过,邪门歪道毕竟是邪门歪道,你不在乎,不代表别人也不在乎。如果让人知晓,你跟魔门有勾结,届时,天下士族,谁还愿意投奔与你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又如何能执掌一方天地”
这也是吴夫人迟迟没有给孙权讲关于玉儿之事的原因,因为一旦提及此事,吴夫人就必然会劝诫孙权。
“权儿,娘也不是说让你彻底跟那窦玉茹断绝关系,娘也不愿让你做那薄情寡义之人。只是,你毕竟也长大了,人又聪明,这当中的度,你可要好好把握,不要落了人口实。”吴夫人苦口婆心道。
说真的,这话让孙权听着很不高兴。玉儿是性情中人,孙权何尝又不是性情中人了从始至终,孙权都把亲疏关系放在仁义道德前面。玉儿是因为他孙权才走到了这一步,孙权又怎么可能为此去疏远玉儿哪怕玉儿现在做的事让孙权非常为难,孙权也从没有任何要埋怨怪罪玉儿的念头。
吴夫人现在要孙权疏远跟玉儿的关系,让孙权以后少跟玉儿来往,这种事,孙权怎么可能做得到!固然,吴夫人从母亲的角度考虑问题没错,但孙权,偏偏是整个孙家当中,最为固执任性的那一个。
不过,孙权也不得不承认,吴夫人的话很有道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非孙权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孙权对魔门没有偏见,但世人对魔门可有偏见,特别是那些高贵的士族,根本不屑跟魔门为伍。为什么曹操前期的时候,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因为读书人自诩清流,曹操的家庭是宦官出身,被划分为浊流,所以这些清高的读书人不愿意投奔曹操。连曹操都是如此了,更何况被读书人更加鄙弃的魔门
这个时代,教育是被垄断的。你行军打仗,还可以从草莽之中提拔一个将军出来,但你管理后方,处理内政,募兵种粮,难道也能从草莽当中提拔人才如果真那么容易,曹操那边的荀彧也就不会那么值钱了。别看曹操发了那么多募贤令,不问出身的招揽人才,但真正能在重要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拥有都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
孙权是个现代人,对这些事情看得比古代人更加透彻。所以,哪怕生在兵法世家,孙权也一直认为内政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能够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的拿下江山,那固然是绝对的武力最为重要,可一旦双方在战场上互争不下,那比的就是消耗,比的就是国力了。你消耗不起,国力不够,长久以往,自然会落入下风。孙权认为,历史上三国后期,为什么魏国最强,胜就胜在国力上。
为此,孙吴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荀彧。一个荀彧,你或许还可以用人格魅力拐来,但想要确保整个大后方的安稳,想要这后方源源不断的能给予前线支援,想要前线将士不用担心家里的妻儿能够奋勇作战,孙家需要无数的士族帮忙。至少,也要保证内部循环,不至于因为某个人的离开或者意外,而导致政事出现严重的瘫痪。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孙权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的。玉儿,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速成一个又一个的吕蒙(单论武功方面),但她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批真正的读书人出来。当然了,魔门之中,也不是都没读过书,百家争鸣,何其壮哉,这些人也确实是人才,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有突出的才干,但这‘某些方面’嘛,至少在孙权看来,并不包含治
第419章 第二个小弟
“那个人是。。。。。。”
吴夫人显然看到了有些面熟之人,但也仅仅只是面熟而已,想要回忆清楚到底是谁,却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头绪。
见状,孙权轻轻一笑,说真的,如果不是经历过刚刚的三思幻境,他也不一定能认出对方来。
“娘,我知道他是谁。”孙权说道。
“谁”吴夫人不由回头。
“小时候他还经常来我们家来着。”孙权笑道。
“小时候。。。。。。”吴夫人微微愣了愣,联系起孙权的话语,又看了看岸边那人的五官年纪,突然回忆起来,“难不成是,朱治收的那个儿子对了,一定是了,跟当初那小子简直神似!”说话间,吴夫人又看向孙权,有些惊讶道,“我说权儿,你跟他小时候也没见过几面吧,现在竟也还认得!”
“虽然只见过几次,但每次他来,都是我带着他玩儿的。”孙权应道。
此人正是朱然!
说起朱然,不得不先说朱治,朱治是孙权等人的启蒙老师,是当年孙坚麾下,难得的文臣。通常孙坚带着程普韩当等外出打仗,朱治都坐镇大本营,管理内政,因此,也同时肩负起了孙权等人的教学任务。别小看这所谓的“家教老师”,就像能当皇帝老师的可是袁隗一样,能当孙权等孙家直系子弟老师的朱治,自然也地位非凡。
不过,当时的朱治却有一个遗憾,就是他始终没有儿子。于是,当年朱治的姐姐,把她的儿子过继给了朱治,这就是朱然了。虽然后来,朱治也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按照古时候的规矩,朱然就是朱治的长子,只能说不算嫡长罢了。
总之,那几年的朱治,真把朱然当成自己亲生儿子,甚至还是唯一继承人在培养,所以,偶尔到孙家教学的时候,朱治也把朱然带上一起。孙权就是从那时候结识的朱然。
孙权是个小大人,从来不喜欢跟真正的小孩子玩耍,但一听对方是朱然,好歹是历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儿,于是乎,就刻意带着对方玩耍了几次。只不过,后来大概是朱治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重心逐渐改变,孙权也就再没见过朱然了。
不管怎么样,这一刻,孙权是欢喜的。不是重逢儿时伙伴的高兴,而是在吕蒙之后,又遇一员大将的喜悦!
其实不管是吕蒙、朱然,或者当年的周泰,甚至黄盖,这些人都对孙权意义非凡。不是因为这些人非常有才能,能够稳固孙家的江山,在江东,有才能的不少,比这几个厉害有名的,也大有人在,但这几个人,却是真真正正孙权的嫡系,是孙权把他们从草莽当中提拔起来的!
其他,像周瑜啊,张昭张纮啊,那都是原本就非常厉害的人物,你孙吴不用他们,别的诸侯抢着会用;另外,像陆逊、步骘之类的年轻一代,虽然能担当大任,也跟孙权脱不了关系,但他们都是大家族出身,成长教导皆跟孙权无关,这些人心里会有一个潜意识,那就是哪怕没有孙权的提拔,他们至少也能当个小官,生活无忧。唯有吕蒙、朱然、周泰、黄盖这些不同,没有孙权,他们真的一辈子可能都出不了头,恰是因此,他们才会对孙权忠心耿耿,乃至豁出性命!
由于熟知历史的原因,孙权很有“远见”,但这些远见,有时候并不见得有多好。比如孙权就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张昭等人就一直主张自己投降,虽然不能说他们就是错的,孙权也不会因此而怪罪张昭,但这同样让孙权明白,聪明人往往都会识时务,他们往往更会为自己考虑,这让孙权如何敢完全去信任张昭同样,一些世家子弟,通常也会把他们自己的家族利益放在首位。
种种原因,导致孙权
第420章 参谋
“没错。”朱然连忙点头,暗叹孙权果然不愧是孙权,一眼就看透了其中的端倪,“父亲听说二公子把孙家上下救出吴郡,猜到你们可能会在这附近渡江,所以让我最近一直在这片区域来回晃荡,看能不能接应一下二公子等人。”朱然说道。
“老师他真是有心了。”孙权叹道,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叹。朱治等人,说是孙家的家臣,其实跟孙家并没有根深蒂固的联系,在孙家没落之时,还能暗中帮忙,实属不易。要知道这是个缺少人才的年代,像朱治这样的人才,只要你表现出足够的忠心跟诚意,是没有势力不愿意接纳你的。
每当这个时候,孙权都特别佩服自己的父亲孙坚,孙坚麾下一众将士,全都有情有义!
“二公子言重了,这是我父亲应该做的。我父亲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父亲当年受过孙家大恩,他这一生,都是孙家人!”朱然掷地有声道。
“好!好!”
孙权用力握紧拳头,此次的恩情,他同样也会铭记在心,虽然孙权一行人,或许并不一定需要朱治的帮忙,但朱治的心意,孙权已经记下了。
“朱然,我就跟你说一句话,不要好高骛远,在这商会里,好好的干,我保你未来必有出头之日!”孙权拍了拍朱然肩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