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生子当如孙仲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一念长空

    貂蝉眉头一皱,显得有些不解,

    “我虽然不懂兵法,但也清楚局势,江东军现在补给被断,同样代表退路已断。孙策现在想回江东,不仅要面对襄阳军的追击,还要面对江夏黄祖,跟已经自立的庐江等地军队的拦截阻挠,他回江东的难度,甚至比一鼓作气攻下襄阳的难度还大。与其成为瓮中之鳖,还不如冒死一战,你这封劝阻信,真的会有用吗还是说,你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劝阻信”貂蝉怀疑的看着孙权。貂蝉了解孙权,孙权这人,鬼点子很多,或许他也重感情,但这绝不代表他就不会骗你。

    面对貂蝉的怀疑,孙权只是耸了耸肩,

    “你要是不相信,大可拆开来看,我不介意的。”

    貂蝉眼中闪过一丝恼怒,孙权要是真有诚意,完全可以主动拆开给她看呀,孙权明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还故意说这种话,这不是气人是什么!

    深吸一口气,貂蝉也知道,如果孙权真的有所准备,那她就算拆开了信件,也看不穿孙权的真意,这信件背后一定会隐藏了什么外人看不懂的信息。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一开始,无关信件的内容,貂蝉到底该不该帮孙权送这一封信。

    “我应该已经不欠你什么了吧。”貂蝉开口。

    “这次是我欠你人情。”孙权回道。

    貂蝉瞥了孙权一眼,

    “你我现在的立场,我并不希望我们还有太多纠葛。”

    “正是因为这种立场,人情才更有意义,不是吗”孙权反问道。貂蝉眼神一凝,孙权的意思,摆明了未来局面会颠倒,她也有要央求孙权的时候。江东军尝此大败,主心骨孙坚又失踪,真的还能东山再起吗孙权哪里来的自信

    虽然理智上这么想,可不知为何,貂蝉总感觉孙权不是在说笑。而且,哪怕这次她不帮孙权,孙权真的就找不到其他人送信了吗从这个角度看,能赚取孙权一次人情的貂蝉,并没有吃亏。

    想到这里,貂蝉心里已经有了偏向,

    “你真的是劝你大哥退兵”貂蝉再次问起了这个她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现在所有人,包括你在内,都认定我大哥必然会死战,那说明这条路荆州一方早有准备,所以是我们最不能走的一条。出其不意,反而还会有一线生机。”孙权回答说道。

    貂蝉还是难以理解,但就像她刚刚说的,她不懂兵法,在兵家传人孙权面前,貂蝉实在找不到理由去反驳,

    “那你确定你大哥一定会退兵”貂蝉又道。

    孙权摇了摇头,

    “我不说慌,也不想骗你,这件事我并没有任何把握。但我至少确定一点,如果没有我这封信,我大哥必然不会退兵!”

    听到这话,貂蝉终于下定决心,

    “好!我答应你!”

    很快,孙权带人离开,他知道,柴桑附近,现在基本是倾向荆州的人,一旦被人发现,会产生很多麻烦。而且,孙权也不希望让人撞见他找貂蝉的事。

    直到孙权一行离开了很久,貂蝉还呆在原地,思索着有关这封信的事,想着这封信被她送过去后会有什么后果,想着未来的事,另外,也在猜测孙权身边多出的一男一女到底是什么身份(因为黄巾装扮太敏感




第314章 孙权的信
    一时间,貂蝉有些好奇,又有些担心,孙权的信上到底写了什么,果然不是单纯的劝孙策退兵吗不然的话,史子妙又如何会认定孙权走歪了路。貂蝉很了解她师尊的行事作风,史子妙肯定了孙权的才能,又认定孙权已经走上邪路,说明孙权在史子妙眼里,已经是有威胁的人物,那么,以史子妙的大局观,她可能就要对孙权出手了。这是真正的出手,绝不是当初那种过家家,孙权将会有生命危险!

    “看看吧。”

    史子妙闭上眼睛,把手中的信重新递回给貂蝉。

    貂蝉恭敬的接过信,脸上很是迟疑,不管如何,不管她有多么好奇,貂蝉心中的道德观都在阻止她做这种事。

    “君子之交,固然美好,但有个前提,双方都必须是君子。对付小人、恶人,就不要执着于仁义道德了。”史子妙讲道,“孙权此人,是好是坏,我不作过多评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评判。这封信有利于让你更了解孙权。”

    貂蝉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被史子妙说动。人都是这样,不希望自己付出一片赤诚之心,对方却只是把自己当个笑话,貂蝉愿意为孙权送信,出于对孙权的信任,而如果孙权辜负了貂蝉的信任,那就算这次出于承诺,帮孙权把信送到,以后貂蝉也会跟孙权划清界限,再不会意气用事。

    所以,貂蝉真正想知道的,不是孙权信里的内容,而是孙权到底有没有骗她,孙权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劝他大哥孙策退兵。

    摊开信件,看着信上并不算少的文字,貂蝉的脸色几经变化。

    孙权信上的内容,主要有几个,首先,最开始,孙权就是在劝他大哥孙策退兵,看到这里,貂蝉心里瞬间好受了起来,孙权真的没有骗她。紧接着,就是孙权说服孙策的理由了,这也是貂蝉最好奇的地方,世间都能看出江东军退路危机四伏,孙权总不能单凭自己一句话,就让孙策听他的吧,不过随即,貂蝉就明白,孙权还真有可能说服孙策,因为孙权并没有让孙策原路返回!

    孙策大军目前在襄阳附近,想回江东,除开正常的道路:南下到江夏,再顺长江而下,过庐江以外,其实还有另外一条选择:那就是先行北上,过新野,宛城,走当年孙坚讨伐董卓之路,再往东过汝南、寿春,最后回到江东。

    这条线路,之所以出人意料,之所以没有被世人所想到,是因为它同样不好走,面临的变数和危机或许还更大。首先,路程遥远,江东军的粮草该如何解决其次,襄阳北边又不是没有驻军,准确来说,还是驻扎了重兵,整个荆州,最强大的兵力,一个是在江夏,另一个就在宛城了。然后,就算江东军出其不意,突破了宛城,他们进入的也是目前最复杂的四方交界处,除开荆州刘表外,北方是暂时依附袁绍的吕布,东北方是曹操,东南方是袁术,在这里,疲惫不堪的江东军可能遭遇任何人的攻击。再后,就算一切顺利,想要回到江东,还要一路借道,从其他诸侯的地盘通过,别人凭什么让你通过哪怕是盟友,江东军如此多的兵力,谁都会有顾虑,万一你恩将仇报,反过去夺了别人的城怎么办甚至在最后,江东军想要回家,还是不得不面



第315章 不忠不义
    在决定依附他人之时,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反叛,这是不义。明知道袁术野心极大,有称帝之心,还故意要把传国玉玺给他,这是不忠。用后世的话来说,孙权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眼里没有道德只有利益,只要对自己有利,他甚至能违背一切规则!

    有句话叫兵不厌诈,在战场上,越是无视规则,越是不按常理出牌,往往收益越大。故而史子妙才认为,孙权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完全是受兵家教育的影响,别看孙权好像读了那么多书,四书五经张口即来,但实际上,孙权从小就缺乏孔孟之道的熏陶。

    当然,最让史子妙在意的,还是“不忠”这一点,这证明孙权对大汉皇权没有一丁点的敬畏。这次是怂恿袁术当皇帝,那以后时机真的成熟了,孙权难保不会自己也当皇帝,史子妙相信,孙权绝对能做得出来!

    “师尊,那现在这封信该怎么办”貂蝉小心翼翼的问道。也幸好史子妙在这里,不然貂蝉还不矛盾死。一方面,是她已经答应了孙权,而且孙权也没说谎,他确实在劝孙策退兵,貂蝉应该信守承诺;但另一方面,貂蝉也十分清楚的知道,这封信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自然是照旧送去。答应了别人的事,总不能反悔吧。”史子妙理所当然的说道。

    “啊”貂蝉傻眼,对史子妙的回答无比惊讶,毕竟在貂蝉眼里,这种放虎归山的事史子妙是绝对不会做的。其实从某一点来看,史子妙跟孙权非常相像,他们都是那种能轻易无视规则的人,只是孙权为的是私利,史子妙为的是天下大义。

    “就这样原封不动的送去”貂蝉不禁补充问道,她还是认为不会那么简单,猜测史子妙是不是要在信件当中做一些手脚。

    “这种信件当中,肯定藏有暗号,随意乱改,反而画蛇添足。”史子妙淡淡说道,“况且,一个知道动向的野兽,已经不再可怕。貂蝉,把信送到过后,你回山门一趟,通知所有在外的弟子于近期返回,我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貂蝉一惊,自她出生以来,貂蝉还从没见师门有如此规模的聚集过。这次史子妙举全静斋之力,莫非是为了孙权吗孙权值得史子妙做到这种地步

    “遵命。”

    貂蝉领命,突然想起什么来,望向史子妙,问道,

    “那师尊您呢”

    史子妙既然让貂蝉回去传话,说明她至少在近期内,不打算回山门。要知道以前的史子妙,可是很少会出山的,如今江东军之难已解,史子妙留在外面还要做什么

    “你不用为我担心,之后我自会有安排。”史子妙说完离开。

    原地,貂蝉眼睛闪了闪,不知道是不是她想多了,但直觉告诉她,史子妙走这么急,莫非是追孙权而去

    这一边,留下了书信的孙权多少也放下了心。

    他不知道,自己如果不留这封信,大哥孙策到底会如何抉择;也不确定留下这封信的效果是好是坏,没准孙策背水一战还真能拿下襄阳呢但孙权坚信,他给出的这条选择,至少不会是错的。江东才是孙家的根源,只有先稳固了后方,才能放眼天下!

    有些话,孙权在信上没有说,但他相信,等到了那个时候,该怎么做,他的大哥孙策应该也一清二楚。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只需要些许煽风点火,袁术必然会称帝,届时,孙策就有绝对正当的理由举兵反



第316章 真实的黄巾
    此刻摆在孙权面前的,哪里是什么军队,根本就是乞丐!一个个浑身上下都脏兮兮的,衣衫褴褛,孙权想象中每个人都头戴黄巾的统一装饰压根就没有。而且,这里说的乞丐,那是真的乞丐,不是电视里那种只是穿着破烂,但却走路利索的丐帮。放眼望去,大多数人都是无比瘦弱,一副病恹恹好像随时都会倒的样子,这样的人上战场,也能有战斗力

    这已经根本不是装备上的差距了好吗!身上没有铠甲,武器大多还是削尖的木头,连带刀的都很少,虽然孙权也知道,黄巾军肯定也存在一部分装备完整的精锐,毕竟他们打了那么多地方,抢也该抢了不少,但那些所谓的精锐,放到整个基数中来看,实在是少得可怜。

    单单是这样也还罢了,孙权看得出来,这样一支军队,平时完全没有任何操练,准确的说,他们连军营都没有。不论是江东军还是其他军,都是有专门的军营的,军人统一管理,家人往往一个月都只能探望一次。可这里的所谓黄巾军呢,孙权能看到无数的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这样一群人明显不属于战斗人士,他们就是在这里生存。这种军民一体的状态,给孙权的感觉就像是草原上的蒙古族一样,平时各家都住在蒙古包里,一有战事,青壮全部化身战斗力,拿上武器,直接就上战场。

    当然,这也只是说得好听的状态,眼前的黄巾军,可要比孙权印象里的蒙古包艰苦多了。这里的,根本就是难民,他们上战场,不是去战斗,更不是保家卫国,而是垂死挣扎!

    “怎么样,孙家少爷,看到这些,有什么感想”管亥对孙权说道,管亥挥舞着双手,向孙权展示着面前的一切,“你看到的这里,只是一小部分,我青州黄巾,上上下下,足足有百万人!我们每天过的全都是这种日子!让这么多人,都过得如此凄惨,朝不保夕,你说那姓刘的,还有什么资格当这皇帝!”

    毕竟是来自现代社会,眼前的一幕,让孙权不来由的浮起了丝丝怜悯之情。孙权差点就想改变主意,引这些可怜人去江东。历史上,曹操不也是收编了青州黄巾吗,他江东难道就消化不了这些人不过随即,理智就打断了孙权的幻想。想养活这么多人,绝不简单,不能小看曹操所面临的压力,去了江东后,从哪里划出地盘来给这百万人生存,是巨大的难题,这会触碰本地家族的利益,乃至孙家内部,都不一定会给予孙权支持。另外,江东的百姓也不一定愿意接纳这群外来人,想想后世接纳难民的欧洲,将会面临多少社会问题。黄巾贼黄巾贼,当中隐藏了无数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市痞无赖,这不是一代两代就能教好的,难以管理不说,江东也必然会因此增加无数治安案例,最后要是反而把江东百姓搞得怨声载道,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难题,想要带这么多人去江东,真当南边徐州的陶谦是瞎子吗

    所以,孙权如果真的想帮这里的黄巾军,还不如让他们真正打下北海,然后把北海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去建设,去守护。唯有足够稳定的根据地,才可能安居乐业。

    “你们平时是怎么打仗的”孙权忍不住发问。

    “就冲上去打啊,还能怎么打”管亥理所当然的回道。

    孙权眼角一抽,脸色有些不好,

    “拿人命堆起来的胜利”

    在孙权的想象中,正



第317章 放弃了野心?
    一旁的玉儿默默看着孙权,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她知道,孙权必须得自己挺过这一道关卡。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孙权以后真要当皇帝,玉儿相信,垫在他脚下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万人。

    “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孙权突然低声感叹。

    玉儿一愣,脸上有了不好的变化,难道孙权没能挺过去难道孙权打算放弃了因为对百姓生出了怜悯之心,孙权放弃了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他的内心原来这么脆弱的吗

    玉儿觉得,她以前是不是太高看孙权了,归根结底,孙权还是个小孩儿,并且,还是豪门出身锦衣玉食、没有真正经历过多少挫折的小少爷。

    结果,下一刻,玉儿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她发现,她并不是高看了孙权,而是从始至终,都小看了孙权!这一秒,玉儿敏锐的抓住了孙权的喃喃自语——

    “我是不是该早点结束这乱世”

    一瞬间,玉儿被震在了原地,在她眼里,孙权小小的个子仿佛变得无比高大,一直高到深入云霄。巨大的孙权,踩着九州之地,睥睨天下,整个神州,他都唾手可得!没错,孙权是对普通老百姓生出了怜悯之心,但他不是放弃了他的野心,而是觉得,自己应该担负起这天下的重任,只有他孙权,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个乱世,才能把百姓从水火当中拯救出来!

    以前的孙权,总喜欢顺其自然,不太爱去干涉原本的历史,不是孙权顾忌蝴蝶效应,担心历史变得超出他的预料,而是孙权始终对当皇帝没有真正的兴趣。说来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别人要么对那个位置无比向往,要么就压根不敢去想,但孙权呢,他比任何人都敢想,就是没兴趣而已。

    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能开飞机还是能坐火箭毫不夸张的说,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孙权,在物质上,在生活上,虽然没有当皇帝那么奢华,但绝对比在这个年代当皇帝过得要舒适。而且,当皇帝真的能为所欲为吗孙权可没那么天真,他看了太多的历史宫廷剧,也了解太多古代朝代皇帝的兴衰,孙权知道,要想当好一个皇帝,绝不是一般的辛苦,而如果只是为了享受,浑浑噩噩当一个昏君的话,届时内忧外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甚至还可能死在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儿子手上!

    前面史子妙判定,孙权是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孙权不反对,但孙权同时还是个标准的享乐主义者。野心极大那只是孙权没把皇帝什么的当回事罢了,真要让孙权选,他绝对是希望自己的大哥孙策当皇帝,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治理天下,而孙权自己,当一个不用管事又无人敢惹的逍遥王爷,畅游天下,潇洒自在。

    没错,这才是孙权心目中最完美的未来,他到这个时代,最大的野心,从来不是争霸天下当皇帝,唯一称得上是野心的,大概就是孙权想修炼武功,成为天下第一吧。对神奇的武学,孙权是真的喜欢,真的感兴趣。

    不过现在,孙权的内心产生了动摇。

    可能历史的细节,孙权也不太清楚,但历史的大势他还是知道的。不出意外,大汉走向灭亡,今后会是魏蜀吴三分天下,最后又被晋捡了便宜,晋朝坚持不了多久,出现了八王之乱,紧接着神州大地又会遭遇五胡乱华。。。。。可以说,今后的一两百年间,乱世之象不但没有结束,反而会愈演愈烈,中原百姓的苦难甚至比现在都还要大!
1...7576777879...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