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衙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佐愁
南明国的另一尊……新门神。
“你怎么来我这里了?”杜良有些好奇,这段时间一直沉浸在画道中,并没有留意外面的事情,自然也没收到相关消息。
卓少卿自来熟似的走入衙门中,一边打量着四周的景色,一边打趣道:“怎么,你这子午县我来不得?”
杜良闻言轻笑了一声,吩咐狗子去倒茶,随即调侃道:“当然可以了,您是南明国的威武大将军,除了当今圣上的娇娘床,你哪里去不得?”
“知道就好。”卓少卿冷哼了一声,走到杜良身前时,看着他衣襟上的脚印,嘴角微微扬起。
“一看就是女人的足印,怎么?南明国的一大摊子不管了,躲在这小小县城里调戏良家妇女?还被打了?”
杜良面色一囧,抖了抖衣襟上的灰尘,转身走入大堂。
“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罢,你不带着大军四处扫荡,来我这小县城作甚?”
卓少卿同样跟入大堂中,自顾自的坐在一旁。
“南明国的九州十八郡我已经全部清扫干净,现在轮到老子清闲了,陛下让我直接来找你,剩下的事情交给你了。”
“哎!”
杜良长叹了一声:“好日子到头了啊。”
第一百五十七章 欲练此功,必先……
卓少卿忙了一冬了,余下的事情确实轮到杜良出手了。
“那你打算回雍州养老?”杜良笑着问道。
卓少卿闻言摇了摇头,大次咧咧的坐在椅子上:“我看你这小县城似乎蛮不错的,我打算在你这住一阵子,好好休息一番。”
“那也好。”杜良点了点头,心里暗道‘还能给我打打下手。’
春冬交替之时,正是百姓们做清闲的时刻,为了节省粮食,很多人家都变成了一天两顿饭,甚至是一天一顿饭。
如今铁犁杖已经推广到全天下,等天气稍微暖和一些,百姓们就该热火朝天的开始开垦荒地了。
而且很多地方都陆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风车,这些目前还都不需要杜良操心。
经过与卓少卿这几天的交谈,杜良发现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南明国内的封建气息太重了。
很多百姓们连饭都吃不起了,但依旧要坚持去寺庙等供奉神明的地方上供。
而且卓少卿还说,很多地方做甚至将自己的子女献祭出去,已经到了严重扭曲的地步。
尤其是前两年内战不断,南明国的大司祭们更是趁机宣扬神明教义,不知笼络了多少愚昧百姓。
只要是有他们的存在,百姓们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难怪南明国这么多年了,百姓依旧活的人不人鬼不鬼,看来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啊。”
南明国内的神灵太多了,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收敛钱财的幌子,必须要拔出。
而像一些城隍土地之类的小神灵还是要保留的,因为他们确实存在,可以保护一方百姓不受邪祟侵扰。
思索了一番之后,杜良与卓少卿商量着写了一封信寄给延丰帝。
信中大意就是杜良想接着朝廷的名义,拆除一些无用的假神庙,同时在全国各地开设小学。
将学堂的门槛降到最低,从而让更多的小孩子都能接受‘正常’的教育,通过教育将人们的生活扳回正轨。
考虑到很多百姓家太过贫穷,未必真的会把孩子送到小学中,所以还需要一定的吸引力才行。
在小学之上设立中学和大学。
与上一世不同,这里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全都是三年制,也即是说,百姓家的孩子七岁上学,十六岁时便可以毕业。
毕业后经过一定程度的考试,成绩优异者便可入朝听政,再经过几年的朝政熏陶,再根据其能力大小委以大小官职。
这就相当于一个做官的实习期,虽然没有官阶,但有一定的供奉,辅助朝廷命官做一些事情,磨炼自身能力。
经过几年的考核,能力出众者便可以‘转正’。
一介百姓家的孩子也有了入朝为官的途径,这绝对是极大的吸引力。
杜良想了想了,大部分百姓应该是还是能分得出孰轻孰重的。
为了这个设想能够成功,杜良打算现在丰州试行,而操办小学的人,杜良当仁不让的推荐了自己的大弟子……小陆风。
虽然小陆风的年纪尚小,但毕竟是杜良最得意的学生,能力和学识完全能够胜任。
一封长长的书信写好后,下面先后留下杜良和卓少卿的名字。
南明国的两尊门神同时纳谏,延丰帝没理由不同意。
很快,卓少卿调遣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护送这封信赶往雍州,交给皇帝。
而剩下的人马,又划分出三万人交给了小陆风,带着他赶往丰州,先行做考察,做准备。
打发走小陆风之后,杜良依旧没有离开子午县,而是躲在屋子里编纂……教科书。
当然了,这段时间杜良也没落下修炼,随着之前两枚天罡符文被激活,使得后续的修炼之法已经衔接上。
一个冬日过去,杜良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聚灵境巅峰。
而且更让他意外的是,卓少卿在前不久的清理中,竟也意外的得到了一本修士秘籍。
所以卓少卿来到子午县的另一个目的便是请杜良看看这秘籍的真假。
那是一本枯黄了薄皮书,依稀还能辨认出首页的几个大字。
《烈日龙枪》。
杜良翻开之后,里面的文字还算完整,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示说明,确是一部修真法决。
而且看样子等级还不低。
这是一部枪法,杜良颇有些遗憾,他不用枪。
将枪法还给卓少卿后,杜良有些好奇的问道:“这本枪法你是怎么得到的?”
卓少卿将枪法拿在手中,耸了耸肩:“就是在抄一个地主家的藏书楼时找到的,我刚好用枪就留下来,只是后来尝试着修炼了几次都不行,路子完全不对。”
杜良闻言,满脸写着嫉妒。
自己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呢,当初在丰州也没少抄地主家啊,怎么什么都没有。
真是人气人,气死人。
“你不是懂这些么,跟我说说,这枪法要怎么修炼?”卓少卿没有留意到杜良脸上的嫉妒之色,好奇的问道。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真的?”
杜良板着脸点了点头。
“怪不得,我怎么练都不行呢,原来问题在这里。”卓少卿看着枪法喃喃自语,说着话时,已经从腰间拔出了匕首。
“我靠,你真要自宫啊。”
杜良吓得赶紧拦住卓少卿,随便开了个玩笑,没想到这家伙这么对自己这么狠。
留着不好么?
卓少卿拿着匕首的胳膊被杜良死死攥住,抬起头有些疑惑的看向他。
“你干嘛,我要毁了这本害人的书,你这么激动干嘛?你要自宫修炼?”
杜良脸色一滞,悻悻的松开手。
“我逗你玩的,不用自宫。”
感受到卓少卿喷火的目光,杜良赶忙继续道:“这是一本修士功法,凡人无法修炼,你要先成为修士才行。”
“如何成为修士?”
“先凝气,有了灵力便可以了,你拜我为师,我教你。”
卓少卿愣了愣,随即调笑道:“你我都是门神,我拜你为师,不合适吧?”
“那倒也是。”
杜良点了点头,不再拿他调侃,随后将自己之前整理的修炼心得交给他。
“按着这上面的练吧,今后你我就是同道中人了。”
“谢谢,给我安排一间房子,平时叫人送饭来,没事不要叫我。”说完话,卓少卿便拿着枪法离开了。
杜良:“……”
又一个武痴。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种道,种点什么呢?
本来还指着卓少卿给自己打打下手,结果人家直接把兵权交给自己,一个人躲起来闭关修炼去了。
“哎,还得靠自己啊。”
杜良无声一叹,又回到鬼衙门中,山神进入画中,与古小月缠绵片刻,便开始编制书籍。
古小月站在杜良身旁,一瞬不瞬的看着,对杜良所写的数学、自然、物理等颇为感兴趣。
为了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杜良又做了几个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实验,让古小月自己琢磨。
一晃便是三个月,待几本书都准备好后,杜良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参照这上一世的教育思考了许久,杜良终于想到缺少什么了。
启蒙书籍。
一本能够被所有人传诵的书籍,一本家喻户晓的书籍,一本朗朗上口教人明辨是非的书籍。
这一想又是一个月,待笔落的那一刻,杜良明显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意降临身周,但隐隐的还有些隔阂。
似乎那一股浩然之意与自己之间和隔了一层窗户纸。
杜良知道,那是因为这本书籍还没有流传出去,一旦流向南明国,必定……一鸣惊人。
“怎么笑的这么开心?”古小月不知何时来到杜良身边,看着他‘银’笑的面孔,别提多猥琐了。
杜良傲然一笑,将手中厚厚的一摞纸退给古小月,随即双手抱怀,默默的等着。
古小月面露好奇,他知道这些时间杜良都在写书,之前的书也都看过,知晓了一些原本从未想象过的知识。
如今,这一打厚厚的纸上写的又是什么呢?
当看到第一句时,古小月立马双眼一凝,猛地将纸张拿到眼前,浑身一颤。
片刻后,古小月放下纸张,目光惊骇的看向杜良。
“怎么样?”杜良傲娇的扬了扬下巴。
“这是你写的?”古小月眼中写满了狐疑之色,怎么也不相信这会是他能够写出来的东西。
杜良虽然心底有些发虚,但脸上却装的十分傲然。
“你活了一千多年,可曾见过类似的文章?”
古小月摇了摇头,眼中的质疑之色消失,再次看向杜良时写满了惊讶。
“哼哼。”
杜良昂首挺胸,终于在古小月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次,做了一次真?男人。
在古小月惊讶的目光中,杜良耀武杨帆了一番,随后背着双手离开鬼衙门。
找来下人询问,卓少卿竟然还在闭关中,丝毫没有出来的意思。
杜良叹了口气。
衙门中,老县令看到杜良后,将他喊道了大堂里。
这段时间杜良躲在鬼衙门里**……额……编书。
皇帝和小陆风都送来了几封书信,皇帝的信中完全同意他和卓少卿的想法,而小陆风的书信则在向他汇报丰州的情况。
四个月的时间,丰州已经设立了大大小小上百所小学,而在建立学堂的同时,小陆风找了很多教书先生,亲自将杜良交给他的学问,教给那些先生。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小陆风说的内容这些先生还十分抵触,甚至是弃之以鼻。
但是当小陆风做了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后,立马将这些先生镇住,然后一步一步的掉入他设下的学习圈套中。
这其实都是当初杜良用过的把戏。
这些重新回炉过的先生们,将是丰州的第一批……小学老师。
就在三天前,丰州的所有小学全部建立完毕,回炉过的‘小学先生’们全部到位。
而与此同时,朝廷上也颁发了新的法令。
见后的朝廷官员八成都会从大雪毕业的学生中录用,这绝对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立马让南明国各地沸腾起来。
草芥百姓也有做官的机会了,这无疑是一则爆炸性的消息,让百姓们对皇室有了全新的改观,尤其是对如今的皇帝。
延丰帝毅然成了百姓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君王,民心大定。
丰州作为最先实行的小学制教育体系,立马迎来了无数的学子,年纪严格控制在七岁以上。
虽然现在的小学体系还不够完善,但只要能够继续推进下去,必然可以达到完美。
很快,全国各地开始纷纷效仿丰州。
杜良一狠心,将当初他培养的所有学生都推荐了出去,每人带着一千兵卒,奔赴全国各地,一场新的教学体系进行的如火如荼。
对于这样的改革,南明国四大学府全都嗤之以鼻。
更有无数颇具名气的文人墨客跳了出来,纷纷指责皇帝和杜良的新教学体系,公然唱反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