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琅骑竹马
当然了,结交好关系,也不是坏事,说不定对方哪天脑子一热,就倾尽家产帮助他了咧
“不知两位先生至此,备未能远迎,当面恕罪!”,刚一见面,刘备就一脸和煦的先向两人拱手行礼,态度恭谦的不得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人的等级非常明确,士、农、工、商,苏双,张世平纵然拥有百万家资,可在身份上依旧是四民之末的商人,地位卑贱,为人所轻视。
反观刘备不管他怎么失意落魄,在如今的身份上,都还算得上是高高在上的汉室宗亲,如今他抢先行礼问候,立刻把两个大商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长期被社会所鄙视的商人,最为看中的并不是钱财,而是别人的尊敬。
虽然平时他们可以绫罗绸缎,挥金似土,可哪怕是一个最贫苦的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也可以用鄙视的眼球看他们。
因为他们是四民之末,而那些达官显贵们虽然喜欢他们带去的货物,可是看他们的眼神却跟一辆货车也没什么区别,还是因为他们是四民之末,这就是商人的悲哀……
现在
八百零八 热闹起来的大世(二)
时势造英雄!
再有本事的人,如果没有一个给他施展才华的平台,也难以出人头地啊!
想他刘玄德,开始就有着关羽张飞两员万人敌的超级助手,但是又能如何呢
自黄巾起义起,至今也是差不多数年了,他刘备还是蹉跎无成,除了关张二位兄弟一直相伴,手下也不过依旧只有千余兵丁。
就这,都还是他的同窗挚友公孙瓒这个老大哥,一直在关照他,定期还时不时接济他一波。
不过,刘备他没有气馁,他一直坚信,人定胜天,而现在,他只是为了积蓄力量而默默准备。
相比起还在积蓄力量做准备的刘备,如今的袁绍,已经是大势将成,大有鲸吞数洲之地的趋势。
这个时候的他,当之无愧的能够被称为北地英主。
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一次的胜利,是他拼出来的……
毕竟,这天底下,又哪有十成把握的好事,沙场征战,有时候为了那一分的机会,也要一往无前的堵上自己的一切,赌了还有一分机会,不赌,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人力有时而穷,这天下大势,又岂是靠个人的意志就能扭转的,一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个时候的袁绍,还是非常英明神武的。
更为重要的是,还没有位抵巅峰的袁绍,有着庞大而深邃的野心。
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他不会自甘堕落,这个时候的他,还有着血性与雄心。
所以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决定要试一试。
不就是拼尽全力的一战吗
对他而言不是什么难事,“一剑在手,试问天下头颅几许”
他袁本初,曾经也是执剑对峙过董卓的英豪,他也曾是十八路联盟的盟主,名满天下。
只要能实现自己的野望,就是再大的代价他也愿意付出,反正这些人死后也会归于尘土,还不如自己拿来得尽其用。
碧血黄沙,男儿归宿,无怨无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公孙瓒才会在他的手上,一败再败。
幽州,上谷。
西门边外,一支护持着马匹的军队正在官道上行进,这些马匹膘肥体壮,毛色纯正,跑动之时精神矫健,一看就是出自塞外草原的纯种匈奴战马。
如今在大汉内地,这样的战马可是有价无市的好货色,往往千金难求!
不过,现在,随着公孙瓒的失利,大量战马被袁绍截获。
要知道,士族门阀的力量本就不弱,都是绵延数百年,根深蒂固的大家族,哪个没有成百上千的家丁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俨然称得上当今世家的代表之首!
袁家的门客,朋党宗亲更是蔓延大汉天下九州各处,潜势力大的惊人;如果把这些力量集结在一起,那是足矣撼天动地的!
不过,如今的士族门阀就像一条‘千头一尾’的巨蛇,虽然力量强大无比,但因为有上千个头颅,也就有了上千个想法,这些想法都是以谋求自己的私利为中心,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根本就无法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更别说一致对外了,能不自相残杀就是好事了。
与寒门子弟全身投靠不同,士族门阀往往会把赌注分散在几个不同的目标身上。
以荀攸所在的荀家为例,几乎后期有名的,每一个有机会胜出的诸侯身边,都会被派上几个荀家的子弟。
这样一来不论谁胜谁败,都可以确保自家的传承不会断绝,这就是士族门阀能传承千年的秘诀所在!
??除了荀家,最典型的就是后来的诸葛三兄弟,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二弟诸葛亮在西蜀,老三诸葛钧在北魏,最后无论谁一统天下,胜利的都会是诸葛家族,其中三味,让人深思啊!
“好!好!好!……”
城外,校场,张颌大马金刀的坐在观看席上,看着那些前来应募的武士们参加各种选拔,骑射,兵刃,体力……,各种项目进行的是如火如荼,叫好的呐喊声更是此起彼伏!
&nb
热闹起来的大世(三)
天下大势,纷纷扰扰,战火侵扰的地方,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拘束于一城一池之间。
打得激烈的地方,也绝不仅仅只有公孙瓒的幽州和袁绍的冀州两地。
纵观天下,每一处地方,都存在着纠纷,有利益的地方,便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在大汉的版图以南,扬州江东一地,袁家的另外一名代表性人物--袁术,也是不堪寂寞。
在他的那个本家庶出的兄长袁本初大显威名的同时,袁术也是依靠着袁家在南阳的雄厚基础,开始以四周为根据地,发展他的势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谈及词句,江东之地最为影响的,莫过如此。
千里江淮,巢湖最美,这两句诗便正是写巢湖的。
八百里巢湖惊涛拥雪,烟波浩淼,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上。湖中山环水秀,风光迷人,山色湖光,交相辉映。
周瑜站在巢湖岸边,眺望着远处的水天相接处,有些怔怔的出神。
明明他感觉自己,仍是原来的心态,没有什么野心,但内心深处中对这汉末的乱世江山,却又有着隐隐的不甘寂寞与平静。
没有听错!
他就是那个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四英将之首,兼东吴后来首任大都督的周瑜。
就是那个《三国演义》中被描写的气量狭小,说出“既生瑜,何生亮”,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
就是那个火烧赤壁,一把火烧得曹操狼狈败逃的周瑜;就是那个北宋大词人苏东坡那首传唱千古的《念奴娇》中描述的那个雄姿英发的周瑜;就是那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的那个周瑜;就是有着“曲有误,周郎顾”美名,得小乔为妻的那位翩翩美周郎。
当然,目前的周瑜,还没有大展宏图,现在的他,还仅仅只是巢湖边上一个小县居巢县的县长,属于袁术的辖境地盘。
几个月前,孙策刚刚以玉玺为代价,向袁术借回他父亲孙坚的旧部,并韩当、程普,黄盖三员老将,攻取江东。
当时周瑜叔父周尚为丹扬太守,周瑜前往看望。孙策带兵到达历阳,准备东渡,听说周瑜在丹阳,派人送信给周瑜。
周瑜收信后闻知孙策起兵,立即便率兵马相迎,并资助粮草。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了刘繇。
这时孙策的部众已经发展到几万人,感觉剩下的地方自己攻打已是绰绰有余,便让周瑜回兵还镇丹阳。
但周瑜回到丹阳不久,袁术就以堂弟袁胤代替周瑜的叔父周尚做了丹扬太守,周瑜跟随叔父周尚一起回到了寿春述职。
袁术听闻周瑜有才,欲以周瑜为将,收归己用。但周瑜看出袁术难成大事,且也不喜袁术为人,所以并未答应,只请求做为居巢的县长,打算在此地借机回返江东。
他是个不喜欢、不愿意遭受屈伏的人,既不会为权势而屈伏,也不会为命运而低头。虽然随遇而安,但他却不会任随搓捏。
好在袁术他并未看出周瑜的真正用意,便答应了周瑜的请求,毕竟居巢也是在他的治下,是他的领地。
周瑜的家族乃是世家大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做过东汉的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也曾出任过洛阳令。
这时的士族门阀势力很大,尤其是对本乡本土的影响力。
&nb
八百一十 热闹起来的大世 (四)
清风徐来,水起波澜...
周瑜挺起背脊,整个人若竹木一般,负手而立。
长身玉立的他,显得身姿挺拔,而这种挺拔也是偏美感的,虽然高挑,但却并不显瘦弱,体型匀称,身体比例也十分协调。
周瑜的面孔白皙如美玉,俊秀中又不失英朗,显得英气勃勃,再加上本人又温文儒雅,而且又有一
《白马掠三国》八百一十 热闹起来的大
八百一十一 热闹起来的大世 (五)
“公瑾!”
周瑜正自想到沉思处,忽然身后有人高呼他的字。他转身望去,但见一人大步而来。
这人体貌魁伟,目测身高也有一米八左右,他面貌方正,鼻梁挺直,嘴唇略厚,看去便是正直忠厚之人。
“子敬!”周瑜待得来人走近,微微笑了下,也回称了来人的字。
《白马掠三国》八百一十一 热闹起来的大世 (五)
&
八百一十二 江东将起波澜
二人之间的纵论天下,直到当天的日落时方结束。
周瑜与鲁肃二人都收获颇丰,酒喝的也很开心,通过谈论,对天下大势也解析的十分清晰明了,许多看法上也观点颇同,尽兴而归。
走到归路时,又一次顿足凝视湖面,愣愣出神。
“公瑾公瑾”鲁肃在一旁唤道。
“说起来...提及此地,我倒是想到了楚汉争霸时,西楚霸王麾下的一名谋臣。”周瑜突然心头一动。
“哦”
说到此处,鲁肃已猜到周瑜要说的谁,带着肯定的语气问道:“公瑾刚才想到的莫非便是范增”
周瑜点头笑道:“不错,正是此公。”
他刚才灵光一闪所想到的人,确实正是范增。
说来也巧,范增,同样也是居巢人。
《史记项羽本纪》上也有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计。”
范增是楚汉时期的人物,正是大汉开国之时,而现在则是汉之末代,大汉将要终结之时。
周瑜在这个时候说忽然想起范增,这走神不算是天马行空、胡思乱行,而正是感怀天下的走神。
另还有一层,则涉及他们将要投奔的人——孙策。
孙策此时已有“小霸王”之称,前有楚霸王项羽,今有小霸王孙策。两人都是勇力过人、武艺超群,都是天生的战阵高手,更都是同崛起于江东。他们的武力,他们的性格,他们的称号,甚至他们起步的命运与经历,都是何其地相似。
大汉开国之时江东有位楚霸王,大汉将要终结时,江东则出了位小霸王。两位霸王是否会有同样的命运与终结,孙策是否会走上项羽的老路,他们是否都争不过这大世。
鲁肃想到这几点问题时,不禁有着满满的忧虑。
孙策这位小霸王,他自此都未曾谋过一面,一切都是听凭周瑜的转述。他相信周瑜的选择,相信周瑜的眼光,而且两人间有着深厚的友情,所以他选择无条件地信任与跟随周瑜。
可此时周瑜却忽然提起范增来,由此联想到项羽与孙策这两位霸王,鲁肃一时也不解周瑜究是何意。
挖深想下去,由范增联想到项羽,再由项羽联想到孙策,却倒是不曾想让鲁肃生了忧虑,起了些误会。
周瑜微微动身,心中苦笑罢,他含笑安慰鲁肃道:“子敬放心,伯符决非楚霸王。我与他相交多年,岂能不知他性度阔达,知人善用,更能广取良策,决不是位听不进建议的霸王!”
伯符,便是孙策的字。周瑜与孙策乃至交好友,一向是互称表字。且周瑜这时还未正式投奔孙策,两人的关系还是兄弟情分,并无上下主臣之分。
鲁肃听得周瑜解释,心中忧虑尽去,笑道:“我自然是信公瑾的。”
周瑜听得鲁肃的话,也是心中松了口气,却还是又道:“我想到范增,只是忽尔想起,并无他意!”
说罢瞭望了巢湖一眼,长舒口气,有些感叹地道:“其实自古成王败寇,若范增能助项羽最终成就了天下霸业,楚代汉延续了这四百年基业,那么今时今日,范增的声名恐能比肩于姜太公!”
姜子牙八十而挂帅,范增七十而出山。一个被武王尊为“尚父”,一个被霸王尊为“亚父”。这两个老来才建功业的人物,也是十分地相似。
区别只是在于,姜太公助周武王伐纣成功,兴周八百年;而范夫子则没劝得楚霸王言听计从,楚国只兴了几年便被刘邦这无赖覆灭。
如果范增真能助楚而成,那就活脱脱另一个太公式的人物,如何不能直追而比肩。
关键就还在那四个字,“成王败寇”。成是王败是寇,成就了帝王业,成就了正统,就是占了很大的名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