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问题是,李泰这边,还有点搞不定人家,堂堂大唐帝国的嫡皇子,除太子之外,爵位最高的亲王,娶个亲,人家女方居然会不同意,这样的事情,往上数几千年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可是在大唐,它就是存在了。
然后,拿下阿月,就变成了李泰的政治任务,因为,他这个婚姻的事情,让李世民想到了另外的一干问题。
皇室与少数民族通婚,能更加让这些少数民族对国家归心,他自己就是这样,长孙皇后可是鲜卑族,自唐以后,鲜有人再提及这个族群了,因为,全部归入汉人了,连那些鲜卑族复姓,也都逐渐的消失,到了宋朝基本就整个没有了。
于是,所有成年的王爷们都有了新任务,李世民给的指导意见是,尽量纳少数民族女为妃,就算实在没有合适的,也要至少纳一个为侧妃。
通常,一个人口不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出了一个王妃级人物,它就很难再出现什么叛乱的现象了,而当少数民族女子成为皇妃,王妃,变成一种趋势,那么,他们再想从这个国家剥离出去,就很难了,因为,皇室的子孙中,有一半的血统,就是他们本族的,当然,那些种群数量庞大,到可以威胁汉族种群地位的除外。
如果发动欧亚大陆统一战,大唐还真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波斯人,大食人,欧罗巴人,甚至是天竺人的人种族群,可都比目前的汉人基数大,这些族群,就会成为威胁汉族人种群基因的存在。
所以,致力于推动民族融合,稳固族群发展的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在朝堂上提出了提议,改革婚姻制度。
取消平民纳妾的一些限制,纳外国胡女为妾,数量将不受不限,只要百姓们自己养的起。
而且,这些外国胡女一旦嫁给大唐百姓,就可以立即拿到大唐户籍,甚至,朝廷还要给予鼓励政策,官员,公职人员纳胡女为妾,可以享受一定天数的婚假,当年有纳外国胡女为妾的平民,则可以分职业不同,减免下一年度,一到两成的税收,本国少数民族,不在其列,因为所有持有大唐户籍的他们,和汉人是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这样为族群发展长远计的建议,顿时得到了所有朝臣的赞同响应,此消息在全国公布之后,安西大都护府境内,首先刮起了一阵女追男之风,那些西域各国逃避战乱,流入大唐境内的胡女,用尽各种办法,勾搭当地持有大唐户籍的百姓,连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都难逃其魔掌,更加别说那些年青力壮的士兵了,所以,大唐儿郎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口在贞观九年五月的这道政令下达了之后,可能会呈爆发式增长。
七月中旬,岭南道这边选定好了位置的几处围屋都建设的差不多了,孙享福在巡视了一遍橡胶树和剑麻的苗物之后,便返回广州城,准备进行几样大田作物的最后收割和数据统计,橡胶树和剑麻与土豆红薯那些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不同,它们生长周期比较缓慢,出了问题,浪费的时间成本较大,而且,孙享福本人,在后世也没有种过这些作物,幸好有几个玛雅人土著种过剑麻,结合他们的一些经验,两年半以后,应该能有不少收获。
而且,赵河这次不只是带回来了种子,收割好的剑麻叶和放出来的橡胶树液,都有不少,已经拿到长安,交给各个研究院研究了。
月初的时候孙小妹有信过来,垸田内,第一期,最后一季杂交水稻长势良好,上一季的产量,达到了十一石二,即1344斤,而这最后一季,如果能再度增加几十斤,应该能达到预期产量,如果能种出1400斤以上,那么当下的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就算是与后世九十年代看齐了。
农作物高产,在除去虫害因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主因,一是种子本身的进化,让不完美基因变的完美,这就是杂交稻种所追求的,这一点,在当下,有一些优势,那就是各地产出的原种野生稻种比较多。
第二点就是肥料保障作物各方面营养充足,这就跟人吃多了高热量食物会长胖一样,肥料,就是农作物的高热量食物。
在科技水平无法达到生产化工肥料,帮这些作物全方位的补足营养的时候,孙享福采用用的是多次追肥的办法,在作物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让它一直吃饱,两个胖子,生出来的崽,基本也是胖子,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当然,他是不建议百姓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去提升产量,因为这样需要投入的人力,肥料成本太大了,只需要专业的人,有一个育种基地,帮百姓们培育出最好的种子就好。
所以,即便是孙享福第一期的稻种达到了预期目标,所产出来的稻种,交给百姓们去种,他们最多也就种出个十石左右的亩产,就顶了天了,这与肥料的肥力,除虫,除杂草的技术达不到标,也有很大关系。
一千二百斤左右的产量,虽然与后世江汉平原地区,普遍亩产两千斤的水平,差着七八百斤,但在这个时期,已经足够了,因为现在并不需要养活那么多人。
至于非垸田区域的百姓,他们或许能够种个七八石左右的产量出来,但是,现在大唐的农作物丰富了,未必需要都种水稻,在竞争不过别人的方面,与别人竞争,是很愚蠢的做法,选择新兴经济作物,玉米,或者各种蔬菜作物,就是不错的选择。
就岭南玉米田的长势来看,它的产量,还是不错的,而且种植起来,比水稻轻松的多。
“老师,那些种玉米的玛雅人这几天经常说,咱们这个地方太神奇了,种出来的玉米,居然比他们那里的棒子大的多,颗粒也更加饱满。”李泰在城门口迎接到了孙享福之后,喜滋滋的道。
“他们此前连整田,施肥,追肥,除虫害,割苗,这一类种植玉米的基础知识都不懂,那里能够种出高产的玉米来,对了,他们怎么知道玉米的棒子大,是不是偷吃了?”
孙享福一眼瞪过来,李泰顿时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道,“呃,那些玛雅人说,嫩玉米煮出来最好吃了,为了讨阿月开心,我便摘了一些煮来食用,很甜,她很喜欢吃。”
孙享福就知道是如此,白了他一眼道,“她喜欢吃玉米没用啊!关键是她喜不喜欢你。”
闻言,李泰脸色有些垮,不过,片刻之后,他又挺起胸膛道,“我一定会让她喜欢上我的。”
孙享福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道,“我觉得你应该是能做到的,只要你不断的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就行。”
恋爱,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尤其是当恋上的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比较独立的女性的时候,李恪如是,李泰也如是。
事实上,偷吃玉米的不仅仅是李泰一人,冯盎嘴馋的时候,也吃了不少,只是这东西进入枯老期之后,煮出来就没那么好吃了,冯盎的牙口,也不适合啃老玉米,所以,一收到孙享福回城的消息,已经在城里收拾好行装,准备起行去江陵的冯盎,就找了过来。
“正明啊!这玉米产量虽高,但老了之后的口感,却是不如米麦,更加不如土豆红薯,顶多能算作是粗粮,它的价值,恐怕不会太高。”在李泰的总管府衙门的客厅落坐了之后,冯盎一边品着茶,一边道。
孙享福笑了笑道,“您吃米麦还脱壳吧!这老玉米啊!它也是要磨粉,筛去粗糙的部分,做成面食才好吃,而且,它的营养价值,可不比米麦差,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管硬化,抗衰老等好处,是非常适合作为主粮的。”
玉米是后世公认的‘黄金作物’,但真要把它做到好吃,还需要费一定的功夫,至少,需要研磨的比较精细,然后通过多道工序,筛除杂质,如果能细到像后世的机器磨成的粉末一样,做出来的玉米面条,玉米馒头的口感,是可以达到不输给小麦的程度的,因为它有天然的复合糖甜味加成。
冯盎闻言,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老夫的吃法不对,你还别说,吃了这玉米,老夫出恭的时候,松快了许多,整个肚子都轻松了些,确实有它的好处,至于这如何磨面做吃食,你可得快些教给大家。”
冯盎其实已经看到了玉米的好处,那就是种植起来的时候,比水稻省心,产量也不低,它的口味要是能堪比米面,那么,岭南肯定要大规模种植的,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人力去做其它事情。
孙享福当然是知道他的想法,笑了笑道,“以岭南沿海的气候,玉米完全可以岔开时间种植,让您一年四季都有嫩玉米吃,不过,说到这磨玉米面,我倒是想起,红薯,土豆也是可以做成粉条的,这样才更加便与作为主粮储存,咱们去江陵之前,倒是可以弄一些出来。”
“红薯土豆也能做成粉条?这个老夫倒是要见识见识,需要什么工具,你快说,老夫找人去安排。”
说玉米的产量大,但跟红薯土豆比起来,那就差远了,但吃过红薯土豆的冯盎觉得,这两种作物,似乎更加适合做菜,如果能做成米粉一类的东西,那就太好了,这可是比玉米还能更省心的作物。
大唐农圣 第697章 小震惊一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在后世的荆湖地区,每到腊月,百姓家里肯定会制作几样吃食,一种是熬麦芽糖做麻叶子,一种是发面炸饺子,这种饺子,不是北方吃的煮饺子,蒸饺子,是在发好的面里面加入盐,或者糖,或者切碎的蒜苗,擀成面皮之后,切成小片,从中间划开一个口子,将面皮的一头从中间的口子里翻过去,然后放在油锅里炸香脆的翻饺子。
而通常大家在炸这种翻饺子的时候,还会炸另外一种食物,当地人土话音译叫做‘玉腊片’,也就是后来人们俗称的薯片,有用红薯炸的,有用土豆炸的,方法都一样。
就是把煮熟的红薯或者土豆去皮,在一张铺有蒸布的门板上,用擀面杖或者刀背,按压抹平,将其晾干了之后,切成小片,放在油锅里炸的香香脆脆的,等其冷却了之后,和翻饺子一样,装进用大米爆出来的爆米花里面,能保证其香脆不改,只要扎好袋子的口,吃到第二年夏季都没问题。
孙享福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这东西,放了寒假,他会专门去各家赶趟,帮忙翻饺子,炸玉腊片,其实就是图吃个新鲜的,直到大学时期,超市开始下乡之后,当地这种自制吃食的活动,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所以,把红薯,土豆这些东西,制作成吃食,难不倒孙享福,就是制作红薯粉,其实跟山南道这边制作米粉的工序差距不大,无外乎清洗,粉碎,过滤,曝晒,打浆糊,漏丝而已,都是这个时期,通过一些木制工具能够做到的。
没几天,几百亩试种田的红薯,玉米,土豆,花生,番茄等作物全部收获完毕之后,留了一部品相较好的做种,剩余的大部分都装了船,其中,还有不少,被制作好的红薯粉,薯片,玉米面等吃食。
然之后,整个岭南的队伍就起行了,加上两千余去江陵参加运动大会的运动员,以及被阿月训练出来的三千多去江陵城献歌舞的百姓,文工团员,整个船队共有三百多艘大船,很是庞大。
此时的西域诸国的代表团队,才刚刚到达山南道境内,李承乾可是把他们消费的够够的了,但是,他们基本没有抱怨,从进入大唐境内以来,长达近八个月的行程,一点也没让他们感到厌烦,因为,看的越多,他们学到的东西也越多,大唐对于城池的规划,百姓的管理,对于他们来说,处处都是学问,尤其是看到那些长满绿色草皮的大堤的时候。
“天呐,你们大唐,都是靠这样的高坡,来防止水患的吗?”
船队在江面上走了一个多时辰了,两岸能够看到的景色,都一直是这些高度,坡度一致的绿色大堤,希拉克略等人即便是有些不相信,但是,也猜到了,这些大堤,都是人工筑建的。
此前那条长达千里的人工运河,已经让他们惊叹不止了,他们从没想过,这个东方的帝国,会因为运输需求,而开挖一条这么长的大河,其中的工程量,他们简直无法想象。
而现在,看到这些垸堤的时候,他们就更加懵逼了,以工程量来算,它甚至远远的超过了大运河,这可是几百万劳工,好几年时间才弄出来的杰作。
看着这些土包子们慢了不知道几拍才爆发出来的震惊,李承乾很有点得意,那些翻译官给他们讲解的说辞,他也听在了耳中,解释的太含糊了,李承乾感觉起不到作用,目前,大唐需要向所有人展现自己的强大,这样,之后的统一之战,就会有更多的人望风而降。
于是,他开口接过话道,“这些垸堤,除了防止水患,分流江水,使水利灌溉更加稳定,水路交通更加发达之外,还是连通各县的道路,通过整体的设计规划,形成网络之后,能够使整个山南道湖区的整体农业效率提升很多,是这里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造就了这里的水稻天下第一的产量。”
‘基础建设’这个词,已经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希拉克略这些人的耳中了,大唐的水泥道路,被他们说成是基础建设,运河也被说成是基础建设,眼前的这些垸堤,也是被说成是基础建设,看来,大唐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基础建设。
而且,在他们看来,这垸堤还不止有这么点好处,堤坡上每隔数十米就会出现一头的耕牛,就是以这堤坡上的草料为食。
至于李承乾所说的天下第一,大多已经有一些汉语基础的他们,也听懂了,没有人会怀疑这个称号的真实性,他们只是想见识,见识,所谓的天下第一高产的水稻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希拉克略道,“不知道太子殿下,能不能带我们去看一看这天下第一的田地?”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这有何不可。”
说完,他才转头向内侍问道,“前方是何地界?”
内侍回府道,“回禀殿下,是郢州纪南县。”
“呵呵,竟然是我吴王弟治下,那到了码头,就登船靠岸吧!让他们瞧瞧也无妨。”
郢州是大唐新进的雄州,纪南县城,正是它的治所,而且,这是一座垸田筑好的时候修建起来的新城,规模虽然不比定襄善阳这样的城池,但比沿运河的那些州城,还是要上档次的多。
而在李承乾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不久,船队就到达了纪南县的码头。
“只可惜老师不在九垸县,否则,孤可是要前去拜见一番的。”早前他就知道纪南县与九垸县相邻,过了纪南县,便到了九垸县,正式进入荆州治下,看到码头上那个路线指示牌上的标识之后,李承乾感叹道。
“孙少师只怕已经从岭南启程了,过不了几日,咱们就会在江陵城相见的。”马周算是李承乾的所有随行人员中,品级最高的了,跟在他身边一边接话,一边用眼神示意他,可不能把这些人带去九垸县参观,尤其是九垸县学,那边教授的东西,在大唐没有实现大一统之前,都不宜往外传。
李承乾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实,他让这些人上岸,也不过是随意逛逛,并没有进城的打算,毕竟,他知道现在已经不只是九垸县完全改革了教育内容,山南道的几个垸田县,也全部都改革了教学内容,只是从未南下过的他,也还没有亲眼见过垸田是什么样子,有些好奇而已。
不成想,他才刚刚带人下船,穿过码头爬上了垸堤,李恪的车驾,就已经迎了过来。
“臣弟见过太子殿下。”李恪现在有官职在身,见了身为储君的李承乾,就是行臣子礼了。
四年多未见过面的李承乾和李恪两人,初一看到对方时,还有些懵,幸好两人都有仪装在身,否则,乍一看的话,还未必认得出对方来,毕竟,这四年多,是他们的发育期,身高,相貌,声音,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吴王弟无需多礼,孤也不过是临时起意,带领诸位番邦代表,参观参观你治下的垸田,不想却惊动了你,正好,孤也有几年没有见过你了,咱们可以边看边聊。”李承乾很是亲热的将微微躬身行礼的李恪扶起来道。
感受到了李承乾传递过来的情谊,李恪整个人放松了些,刚才,李承乾说到‘参观垸田’的时候,手上刻意用了一点劲,顿时让他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只带这些人看垸田。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今年的水稻正好进入秋黄时期,就快要收割了,大家可随我前来一观。”
要看田,简单,大堤之内,全部都是,都不用怎么准备。
而此时,那些爬上了大堤的各国首脑,已经向垸内看到了里面一望无边的水稻田,这边的田,整体如同刀切一般的齐整,风一吹过,稻穗会像浪花一般微微的起伏,甚是壮观。
“这,这是稻田?······”
“为什么会这么密集?······”
“这稻穗,好长,好饱满······”
一时间,都不需要李恪把他们往下带,他们就用各种语言,发表了自己的感叹,向堤坡下面冲下去,想要靠近了看个清楚。
“这不过是纪南县治下普通百姓种植的水稻田而已,与九垸县试验田是没法比的,诸位,可以随我到稻田这边细看。”李恪在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一望无边的稻田上的时候,又与李承乾小声了交流了几句,在明白了他的意图之后,点头高声向所有人道。
于是,大队伍在李恪的带领下,朝堤坡下的水泥路走去。
稻田的稻穗之密,之沉甸丰满,在近处,才能更加感受的到,而让这些人亲眼看到大唐惊人的粮食产出,也是宣扬国力的一种手段。
所以,李恪的这句话,瞬间让汉语水平已经很高的艾布伯克尔听出了端倪,开口问道,“这还不是大唐最高产的水稻田?”
李恪点了点头答道,“当然,这些普通百姓种植的水稻田,产量最多也就达到十石左右而已,九垸县那边最好的试验田,今年的亩产,可能达到十一石五。”
“十石,十一石五······”艾布伯克尔听完这两个数字后,快速将其换算成他们大食人的计数重量,算完之后,他一脸震惊的看向了那些稻田。
唐朝一石,严格来说,是五十九公斤,118斤,不过,通常人算数的时候,会直接四舍五入,算成120斤,十石,就是1200斤,而十一石五,则是1380斤。
“天呐,上天为何如此眷顾你们大唐人······”
同样在计算的,可不止艾布伯克尔一个人,还有比他更精通汉文化的伊嗣俟,难怪大唐这几年能够千万石,千万石的向他们波斯出售粮食,有这样高产的稻田在手,拿出这么多粮食,简直是轻易而举。
“难怪你们会下这么大力气修建这个垸堤,天呐,我们只需要在国内开辟出一百万亩像你们这样的稻田,每年就能种出一千万石的粮食,再也不会有粮食方面的担忧。”婆尼在伊嗣俟之后,也发出了尖叫道。
李承乾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震惊很满意,接过话道,“那个,婆尼大相你可能误会了,这样的垸田,一年,是可以种两季高产水稻的,也就是说,一百万亩田,一年就可以产出两千万石水稻,而我大唐,现在有十一个县,将近两千万亩这样的高产水稻田,光是这十一个县,一年,就可以产出四亿石水稻。”
“四亿石······”
所有人听到这个数字,大多数人都有点晕,同时,他们心里对于大唐用糜子高粱大豆等人可以作为主食的粮食来喂牛马,用水泥铺满道路,用最上等的透明琉璃装修宫殿,用全幅的精铁钢刀来装备军队,等等等,一切事情,都有了解释,人家就是富到粮多到吃不完,钱多到没处花的地步了。
大唐农圣 第698章 种子上面坑一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经过这些年的沟通往来,以及各国留学生的一些讲述,西域诸国即便是不知道大唐的全貌,但对其版图和行政体系也知道了个大概,十多个县,在大唐最多不过两三州之地而已,而大唐本土现在可一共有三百多个州,也就是说,四亿石粮,不过是大唐百分之一不到的地盘的产出而已。
越是对比,就越感觉到伤害,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感觉到伤害,那些一门心思想要向大唐臣服的王国就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野蛮文明,都是有强者为尊的思想的,李承乾沿途而来刻意向所有人展现出来的强大,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不仅让其中大部分人内心里对大唐更加恭敬了,潜意识里,已经将大唐当成了世界之主了,他们觉得,只有像大唐这样强大的帝国,才够资格做所有国家的宗主国。
那么,在他们有了这个潜意识之后,在他们本土受到战争打击的时候,肯定会优先选择向大唐臣服,请求庇护,大唐都富成这样了,跟着大唐,总不至于活不下去吧!
看看人家康国,石国,吐火罗国等这些早先臣服于大唐的西域国家,现在过的什么日子,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而且有屋有田之后,还不用缴什么税赋,这就是巨大的诱惑了,听那些留学生说,大唐今年就会实现全国农业税全免,明年,还要实现牧业税全免,在一个不用交税,不用担心战争威胁到生命的国家治下,无忧无虑的生活,何其幸福也!哪怕让他们抛弃王位,做一个普通贵族也好啊!实际上,在一个小王国做国王,根本没有在大唐做一个州刺史拉风。
对于他们来说,臣服谁不是臣服,何必要臣服拜占庭,大食,波斯这些剥削自己的帝国呢!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李承乾让他们看到了什么是利,什么是害,所以,一旦西域真的引爆了大规模战乱,那么,这些无力争霸的王国,向大唐臣服寻求庇护,几乎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今年的稻谷,即将进入收割期,各位可以沿着大路观看,勿要靠近踩踏,另外,先前我已经派人通知了商会,相信他们很快就会调集人手过来,今天的午饭,大家就在我们纪南县吃吧!”李恪指了指不远处,一条笔直的通往大堤的水泥路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