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世家门阀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没有这些农奴帮他们耕种,那就会成为荒地,房玄龄此举不但能解决幸福村的用工问题,还能给世家来个釜底抽薪,破坏他们的根基,是为对付世家的良策。
“呵呵,爱卿此计,怕是随了这小子的愿。也罢,朕也不能叫你们幸福村免费出资赈济这些假灾民,你们便在其中挑选那些没有户籍的农奴招募为工吧!稍后,朕会派员给他们全部发放工人户籍,以后,他们就是想回去种田,也是万万不能的。”
大唐的户籍制度直接对应的是身份等级,士农工商有明确的划分,农户有永业田八十亩,工户却没有,而且,不同的户籍,所缴纳的税收,服的徭役也不同,这些被新编成工户的人没有永业田,还要被朝廷征调干活,不工作的话,他们连人头税都交不起,李世民这么做,就是要把这些人绑死在幸福村。
“如此,小人便多谢陛下了。”孙大力对于自己一个农家汉能忽悠到皇帝,感觉很是得意,谄媚的笑了笑,便引着李世民继续参观。
看完鸡场,李世民还要去看猪场,猪场的规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也超过了万头,这不仅仅是靠自家母猪繁殖,在猪舍里,除了有从各地收过来的猪,还有体型巨大的野猪,这些都是护卫们平时训练的时候从山里猎来的,原因无他,野猪体型大,有的能长到五六百斤,负责搞猪种研究的赵大想找这些野猪借种,杂交配出更肯长个子的猪,要知道,现在洛阳溪村的猪场,已经和幸福村的猪场形成了竞争关系,两边都在想方设法改良自己的猪种,以求得到孙享福的肯定和奖赏。
过万人马在一起,李世民经常见,过万头猪,李世民却是没有见过,干净的猪舍打破了李世民对猪脏臭的印象。猪舍里的水槽,排便槽,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清理,而连排的猪舍,全部都是由水泥,砖瓦建造的,十分牢固,只是猪栏修的有些小,猪不能自由的活动,他当然不知道,减少猪的活动量,也是让猪长肉的一种办法。
专门加工猪食的地方,近千妇人按照一套流程,各自做着简单的工序,有条不紊,保证了所有猪的饮食。
李世民只是走马观花的看过之后,就道,“赵大,你养这么多猪,长安的市场消化的了吗?”
在望江楼推出美味的猪肉菜系之前,猪在这个时代一直是贱肉,为士人权贵所不喜,然而,随着阉割猪大批量上市,这一习俗已经被逐渐打破,人们没能抵抗住猪肉的美味,现在不仅普通百姓手头宽裕的时候,喜欢在集市上割点猪肉回去吃,权贵士人们府上的猪肉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幸福村的猪场不仅没有对长安的猪肉市场起到冲击,反而因为供不应求,让猪肉的价格上涨不少,当然,这与灾难时期,整个食品行业涨价也有点关系。
“陛下,小人这才养了一万头猪,都不够长安的百姓几餐吃的呢!市场那里会消化不掉,加上皇家各地猪场出栏的猪,怕也只能勉强供应关中,村长说了,关中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对肉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咱们的规模还要扩大至少几倍。”
对于能跟皇帝唠嗑,赵大也是感觉无比荣幸的,现在皇庄三十多个猪场都要指着赵大弄猪崽,内部的管事都戏称赵大为猪王,要不是没有先例,李世民还真打算封他个猪倌当当。
说到扩大,人手当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好在此前有了房玄龄的计策,倒是解决了这方面问题。
看到这里,李世民也明白了幸福村的魅力所在了,那就是抓生产,所有的行当,抓生产才是关键,只要抓好了生产,富国富民并非什么难事。
回到孙享福的宅子,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们简单的吃了一顿晚饭,事实上,幸福村就不可能拿寒酸的东西招呼他,鳝鱼泥鳅,水库大鱼,瘦肉排骨之类的,都有,倒是叫李世民吃的感慨,要是整个大唐都像幸福村这样,什么东西能把这个国家击倒?
饭后,李世民又召见了孙二力,对皇家农庄的各个产业数据做了解,直到深夜。
次日,随着李世民将理政的地方放在了幸福村,好多官员也朝这里赶来过来,由于得到了李世民全面捕蝗的召令,各地的灾民在官军的带领下,开始向周边地区分散,所有基础建设,生产建设的前提就是先将蝗灾控制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和众多赶来幸福村的大臣们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又两天过去了,孙享福和李淳风还没有从那间隔离的木屋里出来,瘟疫如果得不到控制,那是比蝗灾更恐怖的事情。
“陛下,太医署那边传来了消息,渭南县昨日死于天花的百姓多达七百六十二人,有三名太医染上了天花病,余者,不敢上前······”
闻言,李世民感觉头皮有些发麻,渭南县从瘟疫爆发到现在,已经死了过万人了,再这么死下去,过不了多久,整个县的人口都要死绝了,瘟疫的危害太恐怖了。
“陛下,天花乃不治之症,派太医前去也是徒劳,如今之计,应该让没有染上病症的人远离此地······”
“不可,天花的传染无踪无迹,若是让渭南的百姓逃离,恐将此症传至其它地方,造成更大的损失,万万不能解除封锁······”
随着渭南的消息一到,诸多臣工便开始在李世民面前争吵了起来,然而,这还只是就事言事的官员,最让李世民恼火的,是那些劝他更改命令,不要捕杀蝗虫,以免惹得蝗神降下更大的惩罚的官员。
“崔世勋,吴应学,卢康,郑佩文······等一干大臣,妖言乱国,即日起,逐出朝堂,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李世民的忍耐到达了一个极限,不过他是一个皇帝,不能做到快意恩仇,所以,他最多只能做到将这些人贬为庶民。
其实,这么做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即便是罢免掉了一批,顶上来的一批,还是会跟他们一样的嘴脸,只是让他发泄了一下胸中的怒气而已,所以,对于李世民刚才的言论,崔世勋等人并没有表现出惶恐的姿态,都不需要他们张嘴,就有人跳出来阻止了。
“陛下,不可,大臣为国谏言,乃是一片爱国之心,即便不当,陛下不纳便是,若是因此处罚大臣,那朝堂之上,那里还有官员敢谏言上奏,此乃败坏朝纲之举,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出声的不是别人,正是魏征,对于他的话,李世民还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是冷哼道,“朕要这般处罚他们,也没见你魏玄成闭嘴不言,可见有理者,不管会不会受到处罚,他们都敢谏言,无理者,才会因为怕受到处罚,而不去谏言。”
“陛下这就是说,就是说臣说的有理了,那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不要行这败坏朝纲之举。”
李世民被魏征堵的又是一阵语塞,牙齿咬的咯咯响,却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不管崔世勋这些人背地里做了些什么,但现在,在明面上,他们确实是在为朝廷谏言,如果因此处罚他们,那些世家子们就敢明目张胆的骂他昏君,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他不得不妥协,魏征只是充当了他跟世家缓和关系的润滑剂,气他也是无用。
甩了甩夏衫的长袖,李世民无奈的道,“此事就此作罢,不过,再有敢谣言惑众者,朕定不会轻饶,关中受灾各地方官员即日起全力组织百姓捕杀蝗虫,敢于懈怠者,严惩不贷。”
一道简单的政令,还没有下到基层,就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可想而知最后的执行能力,所以,孙享福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依靠官府来办成这件事情,直接拿利益驱使百姓还更加靠谱一些,只要地方官府按照皇帝的要求,把幸福村一文钱一斤收购蝗虫的告示贴出来就好。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将私利凌驾在国家之利上的人太多了,即便是在后世,这样的情况也多不胜举,这就是人性,能够超脱这种人性品质的人很少,所以,此刻,在李世民的心里,孙享福的形象又高大了几分,似乎,逐渐的在推翻他最初给他下的十六字评语。
不过,外间发生的事情孙享福并不知道,他和李淳风都是青壮的年纪,在最初两天的低烧无力症状之后,他们的身体逐渐进入了恢复期,食量开始恢复正常,低烧无力的感觉正在减轻,看来,最多一两天时间,他们就能恢复正常了。





大唐农圣 第205章 动脑的习惯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与关中的饿殍遍地不同,朔州之地进入六月之后,各种农作物长的都很好,各项基础建设在马林,张全,王富王贵兄弟的带领下在不断完善,然而,另外的危机却正在逼近这里。
李靖终于从西域回来了,随他一同前来的有数百西域商队,人数过万,所带的货物更是琳琅满目,不下千种,去年那些借贷了货物给这些西域商人的大唐商人,不仅赚到了货物本身差价带来的利润,还赚取了一笔丰厚的利息钱。
这个结果证明马周去年的建议起到了效果,而且是出奇的好,然而,这些好消息却掩盖不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颉利和突利在西域分出胜负了,颉利获胜,占据玉门关以西,敦煌,伊吾以及高昌国的部分土地,与吐谷浑一起,完全堵死了大唐向西的道路。
而带着一两万残余兵力东逃的突利已经到了朔州边境,很有可能威胁只有三千驻军的朔州之地。
这两个家伙现在都已经收到了关中大旱,李孝常叛乱的消息,又开始想趁李世民焦头烂额的时机,谋取一些利益了。
颉利收了突利不少部众,还有从西域那边掠夺的人口,共有十余万骑,已经屡次试探玉门关的防御了,若不是他们游牧民族不适宜在夏日里发动南下战争,颉利很想趁此机会,一雪前耻。
“突利真是个没用的怂包,这么快就败了,不过也不用往朔州派兵防备他,先让王家跟他斗一阵,另,命程知节为陇右道行军大总管,领左右威卫兵马,前往玉门关驻守。”
一大早的,接见了李靖之后,李世民便马上下达了这条命令,此时,他才更加觉得孙享福把王氏骗到草原上种地,是一条多么高明的计策。
当然,他不派兵往朔州可不是因为有王家作为朔州的第一道防线,朔州周边的回纥,薛延陀,想必此刻都有吃掉突利的心思,突利只要不是脑袋有坑,不会在这个时候跟被动防御的大唐开战,这样很可能会受到三面夹击,他更加需要的是修养,稳住与回纥和薛延陀的关系。
而连续两年疲于征战的颉利,在李世民看来已经师老兵疲,虽有十余万众,却不堪一战,如今大唐骑兵无论是数量和战力都提升了不少,根本不惧怕他。不过,他选的时机太好了,关中大灾,怎么养活百姓都是李世民现在头疼的问题,更何况组织远征大军。
李靖作为大唐最杰出的军事家,当然不只带回了这么点消息,他这次西行的目的主要是练兵,所以,他向李世民汇报的,主要是练兵情况。
首先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战马不堪使用,他这一去一回走了整整一年时间,路程何止万里,即便是一人双马,马蹄也在这一年的行军道路上磨烂了,所以,别看李靖将五千骑兵带回来了,其实他们的战马在中途已经换过一茬了,好在战马对于西边的游牧民族来说并不算贵,置换的时候有胡商从中补齐差价,倒是让这五千军卒有马骑回长安。
其次是阐述了与西域通商的重要性,实地勘察过的他知道,西域诸国民间工艺整体弱于大唐,与其通商,大唐能够获得巨大利益。
而且,那里有很多大唐需要的紧缺战略物资,高质量的铁矿就是其中之一,高昌往西的各国都盛产镔铁矿石,这种铁用来锻造兵刃最佳,李靖这次就带回来不少,如果被颉利长期占据向西通道,势必会对大唐的工商业造成损伤,而一旦颉利西进,灭掉西域几国,那么他的实力将会大涨,大唐再难收拾他了。
所以,李靖给出的建议是,颉利必须尽快铲除。
得到李靖的建议,李世民恨透了这场旱灾来的不是时候,如若不然,今年他就能起大军消灭颉利了,现在,关中蝗灾,瘟疫横行,就是再想打颉利,也必须先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
“左右无事,药师便将那些镔铁矿交给幸福村的冶炼作坊,打制一些上好的兵器吧!”
既然打不了,就只能先顾眼下了,被隔离的孙享福和李淳风是对付瘟疫的重中之重,李世民想等在这里,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同时,他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幸福村的各项工艺以及经营上的精髓,于是,带着李靖来到了冶炼作坊。
镔铁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之后,很快就成为了武人争相抢购的紧俏物品,不过李世民带着李靖来冶炼作坊,可不是看他们如何冶炼镔铁的,经过这几天对幸福村的了解,他已经被这里的氛围感染,无论是种地,还是各种工坊的劳作,这里的人都很愿意想办法,让所有的工序变的简单,高效,那些身穿‘农’字服的人,最善长做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某些工序经过改良,变的省时省力,那么提出改良方案的人,就能获得丰厚的奖励。
李靖遇到了难题,李世民就想把这个难题交给幸福村的农门子弟来解决。
很快,他便找到了之前铸造那柄乌兹钢陌刀的马赛来为李靖铸造镔铁刀。
冶炼作坊有焦煤作为燃料,融化镔铁十分容易,马赛按照李靖要求的样式制作了刀胚模具,铁矿融化之后,刀胚很快就在模具里成形,冷却了之后交由铁匠反复锻打,马赛得以抽身,李世民便提出了战马不堪使用,工坊是否能够研制出一些器物,解决这个问题。
那知马赛闻言却是一笑,拿出来一个月牙形的铁块来道,“此前村长说村里的战马从朔州往洛阳跑了一个来回,许多战马的脚趾就开裂,不堪使用了,便让我等研制一个能够供马穿的铁鞋,这不,差不多成形了。”
可别小看一个马蹄铁的设计,没有见识过成品原型的人,想要将其弄出来,是要经过反复研究的,马赛手上的这块马蹄铁的弯弧形状与马掌相似,但起先无法固定在马脚趾上,后来想了一些办法,将其制成凹槽形,留了可供钉子穿透的孔洞,然后,几番试验之下,还是容易脱落。
最后,他们想到了水管连接时的那种螺纹口,便想到了弄一种螺丝钉来固定这马蹄铁,以这个时期的水平,制作小巧的螺丝钉还真不是那么好弄的,不过,这个技术难关两天时间里就被冶炼作坊的人攻破了,用厚实的钢夹口车绞小铁条,得到螺丝钉的速度比手工雕琢快的多。
只是这种由螺丝钉上去的马蹄铁损坏之后很难卸下来,只能在下面加多一层新铁来固定,这在冶炼作坊的人看来还有些不完美,不过,这样固定了铁片的马掌避免了马蹄角质直接与地面磨擦造成损伤,应该能大大的减少马掌磨损对战马带来的伤害减员。
类似于马蹄铁这样的发明在幸福村的工坊里其实不算什么,马赛在给李靖的战马钉马蹄铁的时候,有工匠将一个新式的马鞍抱了过来,这幅鞍上有一个铁质的大钩。
“这个大钩是起什么作用的?”
“李将军,此钩名曰得胜钩,是用来挂兵器的,如此,行军的时候,骑兵就不需要分出一只手来拿兵器了,控马会更加平稳,快速。而战斗的时候,用骑枪冲完阵之后,可以快速将骑枪挂于此钩之上,改用近身劈砍更高效的马刀杀敌。”
李靖闻言,眼睛有些亮了,忙让属下士兵取了兵器来,翻身上了这装有马蹄铁和新式马鞍的战马背上。
装了马蹄铁的战马在幸福村的水泥路上跑起来有一阵金铁之声,马背上的李靖不停的将骑枪和马刀转换,发现很是方便,顿时面露喜色,沿着环村的水泥大路跑了一圈,李靖便翻身下马道,“陛下,有了这些设计在,我大唐骑兵的战力至少能提升两三成。”
闻言,李世民大喜,他知道李靖向来不会把话说满,他说两三成,那便妥妥的有三四成,马蹄铁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是保护了马蹄,要知道,古代的战马都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训练,才能达到让骑兵操控自如的程度的。
然而,由于马蹄磨损过快,会让战马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这就会大大的增加战马训练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要知道,马的寿命是很长的,只要不出现伤病,骑乘几十年都不成问题,大唐的战马一旦安装上了马蹄铁,每年在训练新战马的投入上就能省下很大一笔钱,而老马惯于军伍,比较适应战场,大批量的装备训练成熟的老马,对于骑兵变阵冲锋的灵动性有很大帮助,骑兵数量的增加也会快很多,这个时代的国强国弱,往往就在这些点上,军队机动能力足够,具备远征能力的,才算是强国。
李靖建议给幸福村的冶炼工匠们重赏,穷的叮当响的李世民大袖一挥,就赏了所有参与制作马蹄铁和新式马鞍的工匠十贯钱,收到赏赐的马赛等人并没有多开心,因为他们已经很有钱了,十贯钱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却是有些烦李世民这几天老是过来打扰他们的工作。
“陛下,咱们幸福村作坊的工匠比朝廷工部,将作监的工匠并不高明多少,这些东西他们其实也能造,可是为什么他们没有造出来,而我们能造出来了呢?
因为,我们善于动脑,善于思考,村长曾经说过,一切文明的进步,源于思考,您只需要让朝廷的工匠们开动脑筋,他们也一定能像我们一样,创造更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东西出来的。
那个,马蹄铁和新式马鞍,以及这镔铁战刀,您可以交由朝廷的将作监大量制造,草民这里接下来要研究的合金技术非常复杂,就恕不奉陪了。”
李世民闻言哑然,李靖也是一样,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说话这么牛气的工匠,他眼前的这位,可是大唐的皇帝,他居然敢下逐客令。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从冶炼作坊走了出来,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要知道,唐初武风盛行,可没有像宋明时期那样独尊儒术,通过马赛的一席话,李世民已经在考虑工人地位的问题了,他现在受世家大族肘制,是因为世家大族垄断了知识,垄断了读书人,可大唐真的需要哪些被他们垄断的知识吗?
未必,能够让大唐百姓吃饱穿暖,能够让大唐军力强横,生产效率提高的知识或许还更加重要,自己为何不大量起用懂这些知识的人为官,来打破世家对朝政的把持呢?
有这个想法,李世民要考虑的就是做到这个想法需要怎么做了,萧瑀曾经说过,士人对任何其它阶级的人为官都会持反对态度,转变士人的看法,是关键。
经过许久的思考之后,李世民对大唐还未恢复的科举制度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或许是受到了幸福村氛围的影响,他开始更加的喜欢动脑琢磨如何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想要转变士人对其它阶级的歧视太不容易了,那为何不开辟出一条让普通人成为士人的通道?
科举制度应该改一改,应该分门别科,任何一科,有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专业考核,获得士人身份,当然,儒学子弟得给他们一些特权,大不了把核心议政的几个宰相位置专门留给他们,而考工科入仕的人,只能做工部一系的官员。
这个想法一萌生之后,就在李世民的脑海里一发不可收拾,历史上,就是李世民就是完善科举的鼻祖,他将科举分为秀才,明经,俊士,秀士,明法,明字,明算,明医等五十多个科目,但由于很多科目不为重视,后来逐渐废除,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想通的了专业人才要用在专业事情上这一点的李世民,一定会把自己构想出来的制度坚定的执行下去。
他不会蠢到用一个不懂制造工艺的儒生去管工部,不会蠢到用一个不懂刑名律法的儒生去管刑部,当然,还有更多像幸福村搞出来的专业知识,都需要懂得这些方面专业知识的人为官,才能真正管理的过来。
所以,这一天,他找了几位肱骨大臣来商议了老半天,集思广益之后,一套更加完整齐备的科举制度逐渐成形,当然,目前这套制度只是在考虑设计方面,真正在全国执行,还得他等解决了内忧外患,让国家安定下来再说,他从来不是一个急躁的人,谋定而后动才是他经营出贞观盛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唐农圣 第206章 牵马坠蹬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水坝下的小木屋牵动着幸福村,甚至整个大唐人的心,李世民在幸福村住了四天,满朝文武的视线的,就往这个小木屋看了四天,清晨,沉寂了四天的这里终于有动静了。
最先走出来的是李淳风,他将系在木屋院子里的几头水牛的绳索解了下,牵着绳子就往村子的方向走,在他的身后,孙享福抱着一个大箱子快步的跟了出来,箱子里面,众多的琉璃瓶罐随着他的脚步节奏乒乒乓乓作响。
“快报陛下,村长他们出来了,身体无恙。”
值守的张轲一声大喊之后,快步的向二人走来的方向迎了过去。
“村长,可是找到防御天花的办法了?”
“嗯,屋子里还有一些从牛痘里取出来的东西,回头你偷偷的取出来给咱们的人先种上······”
就那么一小段路,孙享福已经将种痘的事情给张轲讲了一遍,张轲也把村里现在的大致情况跟孙享福提了几嘴,等他们从小路来到村子的环村水泥大路上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带着满朝文武向这里急奔了过来。
也不许他们二人参拜,迎面便问道,“瘟疫可解否?”
“陛下,我等已在自己身上种了牛痘,只是低烧无力了几天就恢复了,若是之后接触过天花患者而无恙,那就证明,人接种牛痘之后,就能对抗天花,所以······”
好吧,如果说往自己身体里弄牛痘是一种不要命的举动,那么跟天花患者亲密接触,就是更加不要命的举动,满朝文武闻孙享福之言,无不变色,这可是拿命在赌,而且,还一赌就是两次。
1...8384858687...3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