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突利也算是一方势力了,难道没点家底?”
或许是当家做主了的原因,现在孙享福的思想不时的就会往钱上靠,他是真没钱了,连豆酱作坊和望江楼今年的几十万贯分红都全部花光了,要知道,作为善阳城第一大业主的他,他这一年时间里投建的大小项目足有过百个,每天都养活着上十万人,这也就是占了这个地方煤炭材料取之不尽,烧制砖瓦等基建项目原材料无需多少成本的优势,否则,建一个同等的大城起来,投入没有几百万贯,根本不可能。
“这不是来问你了么,突利被李靖将军押到长安去了,他的家底还能不能动了?万一突利把数字告诉陛下了,咱们交的数却对不上咱办?”席君买左右看了一下,见大厅只有他们两人,才道。
“老唐,来人,喊老唐来。”
孙享福朝门外喊了喊,就听到护卫铁甲碰撞的声音,应该是跑去找唐奉义了,这家伙来到善阳之后就没消停,一会这个工坊转转,一会那个工坊转转,正给他的新家掏弄东西,准备迎接他的家小呢!
“专业的事,就应该问专业的人才,先给我透个底,有多少东西?”喊完侍卫,孙享福又转过头来贼兮兮的看向席君买道。
“呃,我也没怎么数,金银这类的,应该有十几大车吧!铜钱丝绸什么的,应该能拉个百把车,皮货最多,堆了好几个大帐篷,估计好几万张都有。”
“统计的这么粗糙?”孙享福闻言眉头一皱,但随即又笑道,“粗糙点好,粗糙点好啊!这样回头老唐就好运作了,我得去一封急信到长安,陛下在处理突利的事情上,可别手软,这些东西对我们善阳,对关中,都有大用。”
现在,孙享福和李世民是属于穷疯了的状态,到手的东西,万万是不能吐出去的,所以,李靖将突利押到长安之后,萧瑀和房玄龄等人对于突利的处置问题,一直保持缄默状态,他们等的,就是孙享福这封急报。
古往今来,投降之后,因为有钱而没有得到好下场的一方霸主,突利算是一个了。
孙享福的急报到了长安之后,李世民将原本打算封给突利的国公爵位直接给他降成了县公,还是发了天花瘟疫的渭南县公,又赐了长安城内的宅院一座,仆役几十人,这就算了事了,根本不给他出长安的机会,更加别说什么发还财产的事了。如无意外的话,突利这辈子也就是在长安拿着县公的俸禄混吃等死了。
不过,朝廷上现在关注的点根本不在怎么处置突利上,而是在李靖大军带回来的请帖上,孙享福九月初九要在安北都护府治所,善阳新城举行一场盛大的招商引资大会,邀请朝廷的监察御史与会,也好现场监督他这个当地主官有没有徇私枉法,涉嫌经商谋利。
大唐开国至今,还从来没有主动要求监察御史去当地履行职责的地方官员,孙享福这是开了头炮,同时,把‘招商引资’这个大家都比较陌生的词汇抛了出来。
李靖交给朝廷这封请帖,就是对孙享福这个所谓的招商引资大会的最好的宣传,各地有实力的家族,商贾,谁在朝堂上还没点关系,所以,虽然不知道这个招商引资大会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准备去看一看。
“陛下,老臣自请往善阳走一遭。”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唐的御史之首,魏征。
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对李世民来说,简直就像天籁一般,最近李世民可是被他顶的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对于牛痘卖钱这件事情,原本他是要弹劾孙享福的,可谁知道,一番调查知道,他发现出售牛痘的钱全部被李世民归到内宫了,这还了得,皇帝怎么能如此贪图利益呢!
可他却没有计算过,李世民维持关中这么大的局面,每天要花出去多少钱,这可是几百万人的吃喝和生产工作,作为皇帝,他不能把所有的注码都用来赌岭南和淮南的粮食能够顺利运到长安,万一出现意外了呢?数百万百姓的肚子能够饿几天不吃吗?
所以,李世民是很赞同孙享福给他的建议的,多弄点钱,多储备点粮食作为后手的,现在最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呢!
现在,穷酸李世民终于有一个机会把这个皮球提给另一个穷酸孙享福了,他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是以,几乎没有等别的大臣出来表态,李世民就直接准了。
不过,魏征最终的出行团队可能有点庞大,那些小家族或许不知道这‘招商引资’会是怎么回事,崔郑王卢几家却是知道的,为了增加自己家族在这场会议中的话语权,他们都推举了自己一系的官员随行。
对于这种不干实事,就爱开嘴炮的人,李世民觉得少一个世界都清净的多,自然是全部同意了,他现在就希望孙享福能将这些家伙的注意力转移,自己能好好的把关中赈灾的事情办好。
这事情敲定之后,今天的朝会算是结束了,不过李靖却是再度被李世民叫到了御书房。
“胡商们都准备的怎么样了?”李世民屏退了所有内侍,低声的向李靖问道。
“回禀陛下,他们对微臣要带他们绕道走朔州没有异议,孙正明弄出来的新商品臣这几天私下里给他们展示了一下,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略带兴奋激动之色的李靖答道。
要说,李世民这么问题其实问的其实很普通,怎么会让时常保持沉着冷静的一代军神兴奋激动呢!当然是有下文的。
那是因为孙正明在马邑城下与李靖深聊之后,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李靖对孙享福说,朔州之地极为关键,回纥和薛延陀如果对大唐有异心,朔州这个桥头堡不下,他们不敢向中原进兵。
如若朝廷征讨颉利,从朔州出发,不仅近,而且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因为这支军队可以全程走草原和沙漠,杀到颉利背后去,突袭他。
然后,孙享福的脑筋就开动了,打颉利,用突袭战,直擒贼首是最省力的办法,任谁也不会想到大唐正在承受大灾大难的时候,会主动对实力强悍的颉利发动进攻。
不过,透过情报系统,孙享福知道了颉利和突利分出胜负有王麟那帮世家子的影子在,也就是说,这帮世家子现在跟颉利是有关联的,所以,想要对颉利展开突袭,连大唐内部的人都要瞒着,这个难度可就大了。
不过,有了方向,就总是会想到办法的,最终,孙享福想到了一个办法,李靖的远征军来朔州的时候是五千人,押着突利和一部分突厥俘虏回长安的时候,却是三千穿着军装的马邑城民夫和一千朔州团结营的士兵,真正的远征军,一直都在马邑的朔州团结营军营内。
临行前,孙享福拿出了一些香水给李靖,让他将这种朔州独有的商品推荐给西域的胡商,引他们绕路来朔州,不仅能够让他们参加朔州的商品展示会,购进朔州今年产出的货物,还能够让李靖带着长安最精锐的几千飞骑军一同来朔州。
有近万大唐最精锐的骑兵在手,这可比历史上李靖突袭颉利的时候战力强了好几倍,毕竟,无论从装备精良程度到人数,都有了倍数的提升,成功的几率会非常高。
李世民对于这两人谋划的这一出自然是赞同的,从战略上看,李靖和孙享福谋划这个计策十分具备可行性,不过他却有些担忧粮草的问题。
见了李世民面露忧色,李靖再度开口道,“陛下,孙正明说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春上的时候王旭为了拿到他手上的香料种子,曾经给了他七十万石粮食,如今虽然消耗过半,但剩余的,足够大军出征之用,而且,今年朔州丰收,田地里产出的粮食,有不少富余,其它各路大军有需求,朔州都能帮着负担不少。”
“朕是担心,如果不能一战下,我大唐可负担不起这旷日持久的战争。”
粮食的事情,李世民大概知道些情况,孙享福在信件中信誓坦坦的说,朔州之地今年虽然没有种多少粮食,但除了养活本地居民之外,保证几万兵马的军粮是足够的,哪怕常年供养李靖的一万多骑兵,以朔州接下来的产出都不会有问题,因为今年朔州的麦子是他亲自指导种的,亩产妥妥的四石以上。
“孙正明还说,请陛下不要忘了,他有提前育苗的手段,能够让关中明年的农作物提前至少两个月成熟,所以,关中百姓其实不用撑到明年秋收,最多到五六月,田地里就有食物产出。”
李靖这话,让李世民突然想到了孙享福第一次跟自己讲育种育苗这件事时候的情景,想不到,这种本事在这样的关键的时候,却是能解决大问题的,农作物提前两个多月成熟,这意味着朝廷在筹备粮草的时候,能够减轻几百万石的负担,如此,李世民便再没有犹豫了。
“药师,朕将手中最重要的力量全部交付于你,望你能一战功成,为大唐扫清突厥边患。”李世民从袖口里将一个调兵虎符拿出来递给李靖道。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接过带着李世民体温的虎符,李靖顿觉自己这一生最重要的时刻就要到来了,此刻,他的脑海就三个字,灭突厥。
大唐农圣 第228章 再来一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李靖的人马很快起行了,朝廷的御史团队则是要八月中旬才会出发,毕竟长安到善阳,不过一千六百多里,在这个当官的出行必骑马的时代,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赶路足以,当然,这也是李世民故意将两拨人马岔开也是有原因的,军队数量上,尽量要保密。
韦叔谐也成功的争取到了一个去善阳的名额,御史品级都低,以他正议大夫的官衔,也算是朝廷监察小组的二号人物了.
在岭南的咸鱼项目和关中的煤炭项目上跟孙享福展开合作之后,韦家盈利颇丰,大有崛起之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势头,韦叔谐心里很清楚,是因为孙享福这个人。
他生发的本事太多了,跟他合作,利益大大的有,所以,韦叔谐觉得善阳的这次机会,家族要全力争取。
和韦叔谐同样看清了这种势头的关陇世家可不少,于是,他们纷纷开始打听如何才能在善阳这轮招商引资会中有所斩获,很快,大家的疑惑就都被幸福村流传出来的报纸给解答了。
其实,报纸从一开是就是孙享福用出来坑世家的,此次也不例外,当然,这次的坑,基本没有人能看的出来,因为,上面写的全部都是关于商业的事情。
报纸的头条是“关于善阳招商引资大会详解”。
然后,首先就是对安北都护府所管辖的地里位置,气候条件,民风特性做了一长篇的解说,反正是将原本的苦寒之地,说的处处是宝,而且,大家还都信了,因为有成例在啊!
王家开的八十万亩香料田,马上就要丰收了,近百万石香料,谁不眼馋?
再之后,就是以一段提问回答的方式,将安北大都护孙正明的一些话语刊登在了上面,主要说了两点,第一是善阳新城的城市规划,第二是安北都护府的土地规划。
作为安北都护府治所的善阳城被孙正明定位为商贸之城,这里将会有较强的工业支撑,有大宗的商品产出,完备的基础建设和服务行业,而且此地距离草原诸部的距离都不远,往西域的直线距离更是比长安近的多,新城筑起来之后,漂亮,干净,坚固,安全,非常宜居,是大唐未来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非常具有投资置业价值。
再说土地规划问题,除了让大家去善阳城投资置业开商铺之外,安北都护府的土地,也被孙享福划成了诺干份,从河曲县往朔州的这三百多里地,和以善阳为中心,向东辐射三百里,都属于一类土地。
对于一类土地,孙享福也有很明确的解释,就是靠近水源,土地肥沃,不存在洪涝干旱灾害,最适合种田的土地,这六百里之地,就是人们俗称的河套地区,粗略计算,适合耕种的地方大约五百万亩到八百万亩之间。
此后,由西往东向,差不多是从大同往乌兰察布地区的五百里地域,被孙享福划为二类土地,有大部份地区适合耕种,有一定的水源分布,也很适合放牧。
除开这片区域,再往东北,或者西北的地方,还有上千里的土地,都被孙享福暂时划为三类土地,即草场,更适合放牧,如果有兴趣在草原上投资牧业的,也可以竞拍,价格很便宜。
当然,孙享福拿这些草场出来做文章,可不是只争对汉人,他名言指出,商贸置业是不分国籍的,也就是说,外国人,或者外族人,也是可以来善阳买房置业,投资开店的,因此,他还邀请了回纥部,薛延陀部,室韦部,靺鞨部,霫部等,土地与安北都护府管辖地界相邻的人来参与这次大会,他们同样可以通过竞拍的方式,租用大唐的草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唐现在人口太少了,根本顾不过来那么大片的区域,与其在实际上被他们霸占着,不如名义上先拿过来,收取少量租金给他们使用,如果能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孙享福归为一类和二类的土地开发出来,就是非常好的结果了,而且,大唐周边不能没有畜牧业,随着人口的增长,想要保障肉食,畜牧业还必须得更加发达才行,这得依靠那些游牧民族。
最后,重点的问题来了,参与投资置业的条件。
首先是置业的要求,租房,租铺面,买房的,价钱你自己去跟业主谈,但所有在善阳城内置业的人,都默认为同意遵守善阳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管理条例,一应经营场所,必须获得都护府衙门颁发的营业许可证,上缴相应营业税收。
其次是竞拍拿地的要求,现场必须上缴首付款额度达到一成以上,交易才算成功,而后续的欠款,你可以跟都护府衙门签订分期还款协议。
当然,不是说你拿到地了,就可以丢在哪里不管了,对于土地的开发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一类地,每年必须达到三成以上,三年内必须全部完成开发,这期间,都护府衙门,会为你提供开垦技术,种植技术,等一系列的支持。
所以,地买的多了,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开发的人请注意了,每年没有按照要求开发出足够的数量,三年之内不能全部完成开发的,属于违约,到时候都护府衙门有权利把地收回,或者视情节处以罚款。
二类地的条件相对放宽,一年只需要完成一成以上开发,八年之内全部完成就行,三类地,直接没有限制耕种要求,因为那本就畜牧区。
这也就是说,各家买多少地,需要准备多少劳力,自己得有个预算,孙享福对数值也有了一个大概估计供大家参考,第一年因为要开荒,平均每个青壮劳力二十亩为宜,开成熟田之后,次年,每个劳力负责种植的熟田也不要超过三十亩,因为有都护府衙门的技术指导,种田不是那么粗糙简略的事情,产量,也不是目前中原之地可以比较的,这样平均算下来,每户六十亩左右,比中原地区种永业田的人少种二十亩,比关中地区种完自己的永业田,还去佃别家的田种的人,轻松了至少一倍。
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家也觉得能够接受,在农耕方面,谁也没有资格质疑农门掌门孙享福,因为他已经多次的证明过自己了,有实例可以看到。
以朔州之地今年的麦子普遍四石以上的收成来看,这些世家,拿了地之后,组织农户去到关外种植是妥妥的有利可图的,毕竟,一户算两个壮丁,以最低的四十亩算,一年的收成也有一百六十石以上,两个壮丁一年能吃多少?算上小孩,吃三十石粮食撑死了,这样,一户百姓一年至少能给主家创造一百三十多石粮食的纯收益,这还不算第二年种植三十亩熟田以后。
而且,在这些世家子的心里都有一笔账,等以后田开出来成熟田了,他们最终还是会让这些农奴们种植和关中差不多大小的田地的,那收益可就比在关中种植田地划算多了,关键是,关中的田地大都有主,你有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大量田地的,而且田地种植起来之后,是要交税的。而关外,免税三年,三年以后的税率,也比中原底一半。
越是按照孙享福在报纸上给他们列出来的计算方式来算,他们越是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当然,唯一的担忧是关外种地够不够安全,不过,当去关外的人形成一股潮流的时候,大家也就不怕了,毕竟,自从李世民上位之后,大唐对外的战绩摆在哪里,全部是快胜,大胜。
去年十月阅兵的时候,兵马那叫一个强悍啊!这让他们对朝廷的军力十分有信心。
最最最关键的是,孙享福给最好的一类地的起拍价,才十文钱一亩,不到关中一亩田地的百分之一的价格,二类地,更是直接降半,五文钱一亩,三类田,则是以最低货币值一文的定价起拍,租借另算,这样的漏,谁不捡,谁是傻子。
三类地的价格,便宜到让世家子们笑歪了嘴,脑海里都在臆想着,自己只拿一车铜钱,就把关外的千里之地买到了的画面,这能不爽死?反正朝廷又不管你在不在上面养牛羊,对于世家子来说,这点钱投进去,就算是全亏了,也是无伤大雅的,但如果像王旭那样在这块土地上弄出了什么事业,那就是赚大发了。
这就是他们没看懂这个起拍价的含义了,孙享福卖地所为何事?
引世家进入恶性竞争轨道而已,定这么低的价格,就是让他们相互抢拍,最好争的头破血流,反正不管怎么样,朝廷在这次行动中,即会赚到钱,又会引导了他们开发关外,减轻中原之地土地的负荷。而且,一旦他们竞拍到了关外的土地,他们就会发现,竞争是无处不在了,抢到了,有大收益,抢不到,也就是比普通种田好一点,这种不平衡感,孙享福会不时的给他们制造出来。
当然,孙享福之所以把田地数量和畜牧区域划分成这样的大小,是因为有后世作为参照的,他划出去的这些田地范围,在后世,都是重要的农耕区域,只要不发生战乱,妥妥的能够高产高收,农门的手艺和脸面他是不会丢的。
这张报纸的影响是全国性的,能够看的懂上面的文字的人,都有一定的头脑,以他们的见识,都知道只要拿下地,投入一定数量的农夫和粮食,在未来,这就是个可以为自己带来长远收益的项目。
所以,从第二天起,长安的人伢市场疯了,所有发卖的人,不论大人小孩,全部被人买空了,各大世家都放出了消息,招收佃户,长工,有多少要多少,待遇从优。
而为了能够让自己在竞拍土地的时候竞争力更强些,获取更多的土地,所有世家都开始大幅度降低粮食价格,以套取现金,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现金拿到善阳去拍地了。
这报纸起到的效果,完全的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之外,然而,正当李世民准备叫人大肆去市面上购入粮食的时候,却被马周叫停了。
“陛下,孙都护之计已成,不妨且等他们的价格再降一降。”
人不是一天长胖的,也不是一顿饿瘦的,所以,长安的粮食价格虽然大跌了一次,但还是在高位运行,因为此前涨的太高了,而当所有世家大族对现金有需求的时候,钱财的价值就会飙升,而且会进入一个竞争循环中。
两日之后,李世民才体会到孙享福所说的那句,竞争使人的道路越走越窄的道理是多么的正确了,当他们相互争抢市面上的现金的时候,粮食价格自然而然的就一路走低了。
大唐农圣 第229章 将星云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孙享福这神一般的计划让李世民的几位心腹大臣有点脑瓜不够用的感觉,什么叫经世济国之才?这便是了。
其实,孙享福能想到这样的策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就是在后世的地产经济社会中长大的,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政府,只需要掌握了地,就能有花不完的钱,孙享福只是有样学样而已。
在长安街头巷尾都在对善阳热议的时候,孙享福也没有闲着,善阳城内,一家一家的酒楼,客栈,商铺集中开业,让他的都护府衙门很是忙碌,为此,孙享福找王旭借用了一百多能写会算的读书人,现在,他是大唐唯一的上都护,按照朝廷厘定的品级标准,他现在是正三品的官职,比他从二品的县公爵位只低了一级,李世民还给了他正七品以下官员的直接任免权,和正五品以下官员的临时任免权。
当然,他最先任命的是自己人,郭破由于朔州之战的战功,被李世民封了山阴县男,从五品上的爵位,还有个游骑将军的武散官衔,按照他的品级,孙享福任命他为安北都护府的左护军都尉。
至于右护军都尉,则是由朝廷派来的一个孙享福有些想不到的人,原先在突利手下任斤矣的阿布思突。此时他还跟着李靖的队伍在赶往善阳的途中,李世民启用他,是考虑到了安北都护府地界,突厥零散部落较多,用他来组建一支胡人骑兵部队,很有必要,毕竟,起码对于汉人来说,不是天生就会的,大唐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训练骑兵。
除了左右护军都尉之外,李世民知道孙享福的弱点,玩玩脑子他还可以,但临阵指挥,生死搏杀,他却不行,所以给他派了一个折冲都尉来帮他统管军队,此人正是此前随李靖来朔州救援的远征军将领之一苏定方。
上都护府的折冲都尉其实已经相当于副都护了,是正四品的官职,比苏定方原先的明威将军可是升了好几级,这也是因为李靖对于苏定方的评价很高,大力举荐的原因。
在李靖看来,安北都护府所管辖之地是注定了不会安稳的一块是非之地,需派一个有能力的将领管军,才能维持的住,年过三十的苏定方沉稳有度,骁勇善战,正当大用。
李靖回长安之后,苏定方正好被他留在朔州统带远征军,皇帝的旨意到了之后,安北都护府的扩军和训练等诸多事物,孙享福就直接交给了苏定方来处理,李世民给的编制是两万五到四万人之间,相当于大唐一卫兵马的数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