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刘宣是匈奴汉王刘渊的叔祖父,威望极高又老谋深算,一直深得刘渊敬重,听到刘宣的话后,刘渊也对于此事暂时放下了,不过在他的心中却一直留下了刘预这个名字,仿佛冥冥之中会发生一些什么。
青州,临淄。
在原本打算,狠狠敲诈了一笔东海王司马越之后,刘预发现这个掌控晋朝大权的太傅司马越,简直比自己还要穷,除了能给刘预提供一堆堆的空白委任制令以外,其他的钱帛、粮食等有用的物资什么都提供不了,甚至在刘预手下商行卖给他们食盐之后,也没有钱帛,而是用了一批工匠抵偿的。
刘预在济南郡留下了心腹部将董平,让他守卫这个青州的咽喉要地,而后刘预就率领大军回到了青州郡治临淄。
当刘预刚刚回到临淄之后,就得知司马越带领大军迁徙到了濮阳,在发现濮阳也是一穷二白缺乏粮草之后,又迁徙到了荥阳。
而荥阳距离洛阳的距离,就非常的近了,看到东海王司马越率领大军几乎驻扎到了自己眼皮底下,在洛阳的苟晞就再也不敢无视他了。
原本苟晞联合北宫纯,在河东几次击败匈奴人,眼看就要收复大批失地,现在也顾不得继续讨伐匈奴人,而是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城中,严防死守,就怕东海王司马越突然发难,进攻洛阳,把司马炽这个皇帝抢走。
北宫纯和苟晞这两个当世名将,原本讨伐匈奴一片形势大好,进行到一半,苟晞却突然率领大军返回洛阳,兵力薄弱的北宫纯虽然气愤无奈,却也只能跟随苟晞返回洛阳,自此之后,原本惺惺相惜的北宫纯和苟晞两人就变的疏离起来。
虽然东海王司马越心中一直觉得是苟晞背叛了自己,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但是因为匈奴人的攻势越来越强,关中、豫州、冀州都已经无暇响应司马越讨伐苟晞的号召。
当司马越一想到,自己要单独面对苟晞这种当世名将的之后,司马越就守在了粮草充足的荥阳,丝毫不敢再提讨伐苟晞的事情。
因为各方的顾忌,使得整个北方数州,竟然在一个月内没有发生战事,让各方的百姓得享片刻的安宁。
不过,很快更大的战事兵灾就来了。
永嘉二年,九月。
匈奴汉国将领王弥、石勒二人,分别统帅两万军队,从太行关陉而东,寇略豫州魏郡、冀州赵郡。
豫州刺史裴宪在白马抵抗王弥,车骑将军王堪在东燕抵抗石勒,双方拉锯互攻,附近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向北逃往幽州,或者渡过黄河逃往青州。
面对大规模涌入青州的流民,刘预的心中不禁的又喜又忧。
喜的是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有了更多的兵源和劳力。
而刘预忧愁的事情是如今的时节可是到了九月份了,已经是中秋之后,今天的粮食早就收获完毕了,本就勉强支撑的粮食又要再分给这些新来的流民一些,更加捉襟见肘了。
这些流民除了随身携带了部分粮食之外,要想熬过即将到来的冬天,就需要青州地方给他们提供粮食、房屋、衣物来渡过冬天,不然的话这数万人口要么在冬天冻饿而死,要么就继续流浪迁徙到南方了。
就在刘预懊恼,为何每年的冬天都是这么难熬,都要为粮食补给而忧愁的时候,另外一桩令他棘手的事情却找上了门来。
一个幽州都督王浚派来的使者,刚刚来到青州。
这个使者在之前与刘预有过一面之缘,是王浚麾下的游姓子弟。
王浚的使者,见到刘预之后,一开口说出此来的目的,就把刘预吓了一大跳。
“什么?!来给我做媒?”
在听到王浚的使者,竟然千里迢迢来给自己做媒之后,刘预忍不住的惊呼。
王浚派人给自己做媒,做什么媒,给什么人做媒,这都让刘预有些想不明白。
使者不慌不忙,甚至笑眯眯的说道。
“将军位列上卿,却一直未娶妻,原本应该是遗憾,不过如今看来确实一件大好事啊。”
使者侃侃而谈,继续说道,“我家博陵郡公有一女郎,年已十四,蕙质兰心,善学诗书,高门贵女,实在是与将军天作之合的佳偶之选啊。”
刘预一听,原来是王浚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啊,不过,这个王浚这是想得哪一出,自己与他从来都是毫无交情,为何会如此手段拉拢自己呢?
“鄙人最近忽然想起来,曾经与将军长兄同窗游学,咱们算是故旧之交。”这个使者见刘预一脸疑惑,继续解释道。
“这王都督嫁女,可不仅是两姓之好,更是为了幽、青二州之好。”
第120章 兵制
对于幽州都督王浚意图联姻这件事,刘预是持怀疑的谨慎态度的。
不过,其他人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却都是十分中意这件亲事,特别是刘预的母亲范氏和兄长等人。
他们都表示,幽州都督王浚出身天下有名的门阀太原王氏,能娶到太原王氏的女孩子为妻,对于寒门微末的刘预家族来说,足以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而且这种门阀大姓的女子肯定都是样貌、品行一流的人物,肯定不是东莱郡中那些小门小户的人家能有的人。
当然真正打动刘预,让他答应了一件事情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王浚派来的使者与刘预的兄长有些交情,把一些王浚真正想法说了出来。
王浚之所以想笼络刘预,主要是因为他与太傅司马越的关系越来越差,两人从开始的相互联盟合作已经发展成了相互猜疑。
东海王司马越忌惮王浚麾下幽州军和段部鲜卑的军力,不敢继续让王浚有借口南下参与军事。
而王浚当然知道东海王司马越早已经猜疑自己,而且王浚的处境也是强敌环伺,他的幽州西有并州刺史刘琨,南有冀州刺史丁绍,这俩人都是司马越的铁杆支持者。
其中并州刺史刘琨为了能守住晋阳,不至于孤军抗衡匈奴汉国的进攻,更是与塞北的拓跋部鲜卑结盟。
王弥一直拉拢倚重的段部鲜卑居于辽西,如今位于辽河上游的宇文部越来越强大,一直往南进攻段部和慕容部,这样一来就让段部鲜卑有时候根本无法响应王浚的征兵要求,而且段部鲜卑越来越贪婪,对王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从官职、钱帛、兵甲甚至是女子无不讨要。
面对越来越贪婪的段部鲜卑,王浚虽然此时还能容忍,但当他得知刘预攻取青州、苟晞入洛阳之后,就觉得这是一个打破司马越围堵幽州的好机会。
对于苟晞,王浚派人进入洛阳,表示支持皇帝司马炽亲政,用此来示好苟晞,恶心司马越。
而青州刘预,王浚更愿意下大力气笼络,在得知刘预没有娶妻后,直接就派人来联姻了。
在听了兄长刘益的这番话后,刘预对于王浚用意也就基本了解了。
无非就是王浚用联姻嫁女的方式拉拢自己,就如同他拉拢段部鲜卑一样,这么说来,太原士族王氏把女儿嫁给蛮夷胡人,还不如嫁给自己这个小郡寒门呢。
到了最后,刘预手下的公孙盛、薛杞、晏著等人,都来劝刘预答应这门亲事,毕竟多一个盟友总归不是坏事。
刘预本就没有想过什么自由恋爱,就如今魏晋时代的风气,这些稍微有些势力的家族婚姻都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事情,都是牵连到连个家族利益的大事。
而且这些大户高门的女子都是少有露面,反正刘预基本没有见到过几个大姓的女郎。
至于平常百姓家的女孩子,更是不要抱太多指望,且不说大多数都被沉重的劳作摧残,而且基本都是早早的嫁人生子。
刘预之前就见到几个样貌出众的平常人家的女子,不过一打听之后,才知道人家孩子都生了两个啦。
在刘预点头答应了王浚联姻的要求后,所有的事情也就简单了,按照西晋时代的风俗,刘预身为州官,可以相同于古代诸侯的地位,并不需要像一般人那样亲自上门迎娶,只需要派出专门的迎亲使就可以,基本所有的婚姻流程都有专门的人来操办,刘预只需要等待迎娶新妇就行了。
几番互使之后,双方把婚嫁的日子定到了十二月。
在把这件事情定好之后,刘预把这件事情放下。
毕竟当他知道幽州都督王浚这厮竟然已经嫁出去十几个女儿之后,瞬间觉得这个联姻结盟之事并不是那么的靠谱。
自己不过是王浚十几个女婿中的一个罢了。
而且王浚不到婚嫁年龄的女儿还有五六个,这就让刘预更加的无语了。
万万没想到,王浚这个老家伙竟然这么能生女儿,怪不得随随便便就能把女儿嫁给段部鲜卑的蛮夷呢。
此时已经是寒雪初落的冬天,趁着此时农事已经完毕,刘预亲自率领部将官员,把之前答应手下士兵的编户分田的事情落实下来。
得益于之前刘伯根叛乱和苟晞镇压豪强,让青州出现了大批的无主废弃的熟田,再加上可以开垦的荒地,这些土地足以分配给刘预手下的士兵,让这些人成为拥有土地的类似后世周隋府兵的半职业士兵。
经过汉末、三国的乱世,此时中国大地上根本不缺乏可供垦荒的土地,而是缺乏作为劳力、兵源的人口。
所以刘预此番动作,最大的障碍不是分配田地,而是把其中原本属于各家豪强的部曲私兵,变成归属于青州地方的登记在册的府兵。
这对于那些原本是豪强部曲的士兵来说,当然是好事。
毕竟他们作为豪强部曲无事的时候就是农民,需要向宗主交纳田地收成的半数甚至更多,在需要作战的时候又要变成战士上阵厮杀,如果死了,他的妻子儿女就会被宗主随意的分配给其他部曲,睡着他的老婆打着他的孩子。
这件事情最大的阻碍,当然是这些豪强,他们根本不愿意把这些直属于他们部曲私兵,就这么割让出去。
哪怕刘预允诺给了他们不少补偿。
比如这些部曲变成拥有田产的兵户后,还可以归属他们指挥,毕竟他们是宗主都护,只不过不能像之前那样如奴仆牲畜一样随意处置了。
刘预还允诺这些释放为在编兵户的旧部曲,在前三年的田地产出,仍旧需要交纳一部分给这些豪强,以此作为部分的赎买费用。
在刘预做出诸如此类的许多让步之后,仍然有许多豪强丝毫不肯让步,这些态度顽固的豪强基本就是只想享受宗主督护制的权利,不想应允相应的让步,根本不愿放过手中对于部曲的掌控权。
第121章 喜忧参半
在屡次三番的劝说无果之后,刘预才总算明白了,什么叫顽固。
这些青州豪强,都以为是他们联合出兵助力,才帮助刘预干掉了苟纯,占据了青州,至于之前刘预答应士兵的编户、免税分田的话语,不过是上位者糊弄或者激励士兵卖命的话罢了。
这就是在一众豪强支持下,崛起太快的弊端,有许多事情都要受制于这些原本的盟友和支持者。
不过,刘预身为知晓未来的人,知道如果不能青州的实力组织起来,改变一盘散沙的处境,那么根本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各路胡人乱战的局面。
到那时候,拥有齐心合力的部族的匈奴、氐、羌、鲜卑都可以碾压这些各自为战州郡豪强,等到中原陆沉,姬汉故土遍地胡虏的时候,再想要整合各方势力抵抗胡人,就会发现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为了快速解决这种局面,刘预实施了两手行动,一方面对于齐地、乐安两地的豪强,刘预虽然抑制他们继续吸纳流民扩张,但也不再分拆他们的部曲势力。
对于地理位置重要的济南郡和北海郡,刘预直接丝毫不妥协,不惜以铁腕逼迫这些豪强分拆部曲,甚至不允许他们的都护,虽然如此一来导致这两郡大小叛乱频出。
但刘预不惜杀的其中最猖狂的几家豪强三族俱灭的代价,来完成对着两地的彻底的掌控,一直到了十一月,经过大小二十多战,敢于反抗的几家豪强都遭遇惨败,剩余的豪强哪怕心中依然不满,也不敢再表现反对的意见,痛痛快快的把荫护的大半部曲释放了出来,变成了直属官府的纳税编户和兵户。
为了掌控管理两地新的兵户和监视戒备各家豪强,刘预又在两郡十二县设立了十二兵尉府,用来直接管理调动各县这些新晋的府兵,防止心怀不满的豪强反扑。
对于这种抄袭后世府兵制的兵制,刘预当然知道,这种兵制在前期会有不错的战斗力,虽然不似秦汉的军功爵那般bian tai,但也不遑多让,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建立在田地产权基础上兵制,肯定会因为人口、监管的发展,让这一套田地、兵役结合的制度逐渐崩溃。
但就历史上西晋灭亡之后的进程来看,这种支撑不过百年的兵制,就足以应付即将到来的五胡之乱了。
毕竟就历史上北方各州郡豪强,在五胡乱华的时候无所作为的样子,都可以在一波又一波凶残胡人统治下,狗到关陇胡汉合流,狗到隋唐再起。
那这么,把几家大姓豪强州郡地方变成数万兵户的州郡地方,肯定不会比历史上的表现差,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迅速崩溃,重新变回到豪强坞堡制。
法国大革命时期,在革命的宣传号召下,一听到祖国有难,所有的法国男人都拿起步qiang义无反顾走向战场,去抵抗数倍乃至十倍于自己的敌人。
虽然与这种近代社会民族主义的精神外挂远远不能相比,但刘预想着,让更多的汉人有田地、粮食和兵器,让他们能有一些温饱幸福的日子,能有一些值得守护的人。
不至于当胡人杀过来的时候,他们跟随在各家豪强坞堡主身后冷眼旁观,因为那些胡人来了之后,他们可能想着,就算是在胡人单于或者天王统治下,他们生活也未必苦过在豪强手中的日子,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反抗的必要?!
当把这一切实施完成,刘预才有些理解了为什么在秦汉帝国时期,那些略有家产的“良家子”都是军队中骨干了,这些人不仅有从小培养刀qiang骑射,相比于那些强制征兵的士卒,他们更有对于功名的进取心,和对一些家族、名望的守护和渴望。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你总不能在天下危难的时候,让天天被欺压的奴隶来反抗入侵者,保卫奴隶主吧,就算是奴隶为兵,那战斗力恐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刘预相信,只要稍加时日,这些拥护他的新晋编户士兵,就能作为一支最稳定的力量,来对抗已经开始肆虐中原大地的诸胡蛮族。
永嘉二年,十一月。
就在永嘉这个悲催的年号,即将挨过第二个年头的时候,一个劲爆的消息传到了青州,因为王弥、石勒在河北的侵扰,这个消息足足过了一个月才传到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