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试练东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灵山尊者

    和张锴的大军相比,这支部队的个人战斗力确实强悍,尤其是密林中,山越人根本无法匹敌这些拿着铁剑的士兵,这两年就是靠剿灭山越,抢夺山越部落里的补给,他们才坚持到现在。

    但是面对朝廷大军,这些士兵依然没有战斗,剑士发动哗变后,这些士兵都在观望,等剑士废了许昌父子,士兵高高兴兴跟着剑士投降了。

    张易乘海船到达回浦,接走许昌父子后,宣布赦免他们的死罪,然后就把他们收编了。他们在进山前,还是杀了不少人家的,现在都不太敢回家,只想安静留在某个地方住下来,没有人追杀就行。

    他们想法和张易一拍即合,张易需要他们留在东南沿海,帮自己守住六个补给港口。

    为了配合张锴征剿以后的山越人,张易已经在会稽海边,建成六个补给港,港口现在已经有码头和仓库,唯一麻烦的是附近山里的山越族,经常袭扰这些补给港。

    有六千多生力军,加上他们携带的四千多妇孺驻扎后,六个港口就能往里开拓,慢慢扩建成有稳固城防的商业港。

    因为许昌大军往东偏移,另外半壁的山越依然残存,依托商业港做后方,平东军就能从东往西往里推进,一直连接上贯穿的兵站,然后再往前推进,最终把会稽切割成一块块地盘,慢慢蚕食消化山越族的人口,最终彻底肃清会稽郡,这就是平东军以后要做的事情。

    虽然张易依约把许昌交给华佗动手,结果他却没有动手的兴趣,不过许昌父子枭首后,两具尸体被他拿去祭奠兄长及诸多同乡,据说祭奠后,尸体就被他亲自埋掉了。

    许昌父子首级传送京城后,朝廷给张锴加封为平东将军,继续率领平东军征剿山越,会稽郡的钱粮专供平东军征越。既避免了来回损耗,又能不让外人从中搜刮,质帝亲政后,一直是用这种办法剿匪的,当年出此计策的就是曹节。

    宦官当政,只能控制朝廷和外面的郡守,郡城外面都是士族的天下,为了让朝廷不出钱剿匪,曹节就献了这一策,这样就加大了郡守的权力和兵马,让宦官派去的郡守可以在士族林立的地盘上自保,等剿灭盗匪后,这些宦官送去郡守能送上的赋税,居然就多过原来的郡守,这也是宦官得宠,能开鸿都门学的原因。

    送上许昌父子的首级,会稽战事也基本平息,张易也能好好规划自己的事情。

    张易五年前,上岛不久就改变了马迹岛的生存轨迹,随后改变了留地张氏,余姚虞家和山阴魏家的命运,来会稽三年,张易又改变了整个会稽郡。和三年前这里混乱不堪相比,现在的会稽郡欣欣向荣,工商业得到极大发展。

    现在平东军已经成型,医学院已经成型,海岛上的工业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张易决定出门游历,去改变一些人的人生轨迹。

    会稽这里,虞老家主已经病故,虞歆丁忧,接手家族事务,他回家几个月,只和张易见过一面,说了些感谢的话就没了下文,宦海多年的中年人,城府很深,张易也摸不清他心思。

    虞歆不清楚内幕,以为张易是魏妍亲生子,对魏妍和张易亲密不觉得有什么,只是他回家主持后,魏妍也不再管事,家族中人对张易拿走大船岛很不满。

    许生称王作乱,虞家直接损失没多少,提前布局海岛的花费却很巨大,船厂已经搬到金塘岛,工匠坊里多了很多精巧适用的工具,工作效率要高了很多,只要全部建成,产能至少扩大五倍。

    张易出现后,不仅帮虞家摆脱灭族的困境,还让他们产业进行升级,虞家只要能守住金塘岛的产业,就能成为影响大汉海贸的豪商,并不亏欠他虞家。

    虞家人眼红的是大船岛上的良田,这些原本都应该是他们虞家的,现在却在张易名下。只是张易用建设金塘岛的科技,换取大船岛的所有权,当时老家主是同意的。

    因为许昌造反在即,老家主哪里会舍不得一个荒岛,等虞家成员到岛上避难,见识过金塘岛的工业雏形,都感到兴奋不已,也没有对张易在大船岛上开荒练兵有异议。

    现在许昌父子枭首,遮盖在他们头上的阴影散去,这些虞家子弟又想起大船岛上整齐的田畴,已经有人来大船岛调查田产几收成,甚至劝说当初来开荒的年轻人回归虞家。

    虞家人想收回大船岛,是不是虞歆的意思,张易不想猜,就算他当面要,都不会给,为了避免尴尬,张易索性提前游历,把先手留给他。

    一年多前,许昌已经被彻底困在山里时,张易没让手下的密探都闲着,说了一些人的名字和家乡,然后派他们去寻访,多数已经找到,现在也到了收网的时间,有些人还得上门去请才会来。

    张易现在不缺人手,只觉得缺人才,普通人才,张易可以成批量训练出来,杰出人才却没有办法,他们高超的智慧或高强的武力,都是天赋决定的,一个人顶一千人的说法,并不夸张,张易就觉得,在这时空里,自己就能顶得上一千人。

    &




25、收服典韦
    张易现在只让糜竺陪着吃顿饭,吃完饭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以后就随时可以把他招到身边辅佐,这就是张易当初祭出《弟子规》的目的,凡是读过这本书的,见到张易都得客气才行,如果用这本书启蒙的,也算张易半个弟子,十五年之后,张易就能见士子高一等。

    第二天,糜竺陪着张易游历了彭城,对一些历史典故,张易从后世书上看到的,当然不如糜竺了解清楚,因此玩得很尽兴。

    等第三天,张易准备出发时,糜竺已经等在院子里,见到张易后,就执弟子礼,亲自把张易的马匹牵过来。

    张易看到他身后的八名大汉,都是整装待发的样子,就对他说:“我是游历,你要跟着,就不要带人。”说完,上马就走。

    跟着张易游历,就不再是大少爷,糜竺瞬间就理解张易的意思,立刻从手下身上拿过包裹背好,然后就骑上自己的马跟上去。汉代,家财万贯不如一经传家,糜竺一介商人子弟,能得张易收他,当然要紧紧跟随。

    一行五骑,密探在前面远远的探路,遇到歇脚打尖的,就会提前安排好,张易带着三个学生在后面跟着,其实也不需要做什么。

    张易带在身边的张文张睿,今年都是十五岁,是马迹岛张家庄主的双胞胎嫡孙,张易入留地张氏宗谱后,他俩就被庄主送到海岛,跟着张易学习,相比当初的六个庶出子弟,这两人要聪慧得多,张易就挑他们做了贴身书童,练武读书都是倾囊相授,连游历都带在身边。

    糜竺今年十六,和兄弟俩熟络后,三人就以兄弟相称,对张易都喊老师。糜竺虽然生在豪商家庭,却从小练习骑射,马术比张文,张睿都好,行进间,就教两人骑马技巧,还把挂在腰上的弓箭拿出来,演示骑射给兄弟俩看。

    多了糜竺,路上确实热闹不少,也就不觉得枯燥,很快就到了陈留国境内,结果还没到典韦家乡己吾村,就碰上典韦了,他现在是陈留乡下游侠的老大,正带着一群年轻人耀武扬威往城里走,张易派来的密探就混在这些游侠中。

    张易等人骑马过去时,其他人见到张易穿着丝绸,骑着高头大马,都让开大路,只有一个魁梧少年,还走在道中,听到马蹄声已经到他身后,才站住转身,双手拄着两把短戟,冷冷注视着张易。

    张易停下马,就在马上俯身对他说:“吾是留地张氏张易,听说陈留典韦,从小就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两年后,吾欲入京为羽林,宝马已经配好,还缺一个牵马之人,汝可愿充之”

    “爷爷我顶天立地的汉子,只想打服天下豪杰,岂会去给你这纨绔牵马”

    “三年后,我欲带兵征讨鲜卑,还缺敢上战场的马夫,汝可愿充之”

    “就你弱不禁风的样子,还敢带兵去打鲜卑”

    张易来这时空已经四年多,已经恢复以往身高身形,虽然不像典韦这么魁梧,力气却比后世时大了几倍,更奇怪的是体重也比前世要重得多,前世身高1米78,体重却只有75kg,到了这个时空,先被浓缩成小孩,长回身形后,体重已经超过两百斤,只是看起来依然文弱。

    “弱不禁风你窝在乡下称王称霸,居然敢小视天下英雄,我一只手就可以打败你。”张易说完,就跳下马,随后就对他招招手。

    典韦看看张易空手等着他,明显没把他放在眼中,怒道:“你一只手打败我你的兵器拿出来,看我不砸烂你的狗头。”说完,把两支手戟举起来。

    张易手腕一转,露出一把短柄匕首,笑着说:“就让你看看我的兵器吧,免得说我欺负你,这可是很少示人的。”

    张易如果还是空手,典韦就准备放下手戟,空手来战,结果张易真亮出兵器,就是要用这小刀对付他的手戟,这让他更加愤怒。

    张易开始招募他,虽然只是马夫,却是送他晋升途径,原因就是张易是穿丝绸的,是能进羽林,能带兵的将。典韦是平民,投效张易,确实只能从小兵做起,战场上马夫就是贴身的护卫充当的,地位要比普通士兵要高得多,他不愿当,却并不觉得受了侮辱。

    张易现在用一把小刀要和他单挑,他才觉得受了轻视。

    典韦今年才十六岁,最是受不得激的年纪,加上他练成双戟后,打遍陈留游侠,从无敌手,自然就变得骄横。被张易激怒后,也不再顾忌,直接挺着手戟就冲上来,照着张易脑袋就砸下来。

    张易身子一转,就闪过手戟,伸手用刀背在他脖子上一划,然后就闪到边上,躲过另一把手戟的斜刺。

    典韦见连着两招落空,还准备冲上来,张易就往后退,嘴里却笑话他:“如果我刚才不用刀背,你喉咙已经被割开,我说用一只手,就用一只手,你输了还想不认吗”

    典韦也愣住了,他刚才脖子上确实有东西划过,只是不疼不痒的,才没有在意,听张易说破,才知道是小刀的刀背,他当然知道如果用刀锋,会是什么结果。

    大庭广众之下,一贯自恃勇武的他,居然会被人一刀就杀掉,让他明白,自己确实是小看天下英雄了。

    张易见典韦踌躇不动,就转身上马,然后对他说:“我欲去北方扫平边患,还缺爪牙之士跟随,汝欲随乎”

    张易第三次问他,典韦已



26、颍川书院
    张易离开城父前,又找出当地几个拜帖,聊到下午才上路,故意拖拖拉拉,夜晚就投宿在阳翟,然后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此地有天才小童郭嘉,于是招来相见,用《弟子规》考校一番后,表示此子聪慧,甚爱之,当带在身边培养。

    郭氏小户人家,听说大名鼎鼎的张易要收郭嘉为入室弟子,还有什么不愿的

    天明启程,郭嘉童稚,骑不得马,张易直接放在自己马背上,用带子扣在胸前带走,历史上三国第一天才军师既然到手了,就绝不能再起波折。

    果然,到了颍川书院时,荀爽看到郭嘉后,直接就问:“阳翟郭氏子乎”

    张易不理他热切的眼神,直接笑着说:“然也,此子聪慧机变,当授之以兵法,他日必是运筹帷幄之辈。”直接绝了他要留下的心思。

    兵法当然是张家的好,汉高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奠定了张氏兵家的地位。

    “天和少时所做启蒙大作,闻名于世,居然还有三岁看老之明”

    “非也,吾六岁时,不如他远矣,将心比心罢了。”总之就是不让。

    书院逗留三日,张易陪着慈明先生辨《论语》,聊《春秋》,都大呼受益匪浅,引为知己。科举上千年,《论语》是必考的,里面每一句,都被后世学者引申出很多微言大义,张易拿来应付两千年前的慈明先生,一点压力都没有,跨年交迅速达成。

    当张易表达出冠礼后,有志于去边疆戍边,而张氏现在只有武将,请慈明先生推荐点参赞军务人员时,荀爽把手往学堂一划拉,笑着说:“愿意去的,你尽管带走,必不让你失望。”荀爽当然有底气,能进颍川书院就读的,就不会有废物。

    张易当然不急,没走之前,是不会再说这件事的。

    结果又聊了一会,荀爽说:“对了,你要去戍边,这郭家小童也没空管教,不如先放我这里读书,等大了再跟你去。我这里离家近,这么小人,想家就能回。”

    “本来我也没准备现在就带走他,孩子这么小,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是没办法,他身体有先天不足之症,我在会稽句章筹建了医馆,里面有二十位郎中坐诊,趁现在年少,调理上一年,这虚症就能根治,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刚好我还能在家两年多,也可以教教他。”郭嘉身体虚,一眼就能看出来,张易确实要送郭嘉去调理的,却不一定要住院,理由很强大,不伤颜面就拒绝了荀爽。

    “哦,你还有这么大医馆”

    “许昌作乱,平东军进山围剿,作战受伤不断,还有水土不服,虫蛇叮咬的患者,建起这个医馆,都是为战士服务的,我不能让他们在前线流血过后,到了后面再流泪。许昌被擒获,平东军还得面对山越,加上江东潮湿,病患是有发生,医馆现在已经成了江东病患的集中诊治地,规模不大不行啊。”

    “天和仁爱无双,才能写出《弟子规》这旷世启蒙书籍。”荀爽感叹完,回身对侍者低语几句,又对张易说:“我家还有一个小童,身体也不大好,也请天和一并带走教诲。”

    等荀彧被带来后,荀爽对荀彧正色道:“从此敬天和为师,用心治学,勤勉不怠。”

    张易对人才是貔貅性格,荀爽豪气,张易一点都不客气,颍川书院十六岁以上的年轻人有十八个,被他一扫而空,还把十三岁的荀彧也带走,这可是历史上的王佐之才。

    历史上曹操五谋士,张易一次就带走三个,连老曹早期谋士戏志才也带走了,这也是早逝之人,能不能改天换命,就看华佗手段了。

    一下子收拢二十个,张易真是意外之喜,原本还要到河北一趟的,只能下次再去,先回家把这些人安置好,让他们安心在海岛上学算术。

    这些都是以后的军政人才,张易会把自己整理的《算经》传给他们。

    张易虽然是文科生,大学的《高等数学》学得非常好,《算经》从认识阿拉伯数字开始,涵盖张易整个读书生涯所学的所有数学知识。在这个时空里,绝不会再有谁能在数学之道上超过张易,数学才是他独步天下的学问。

    这么多人一起走,可没有那么多马匹,张易要和他们一起走到东海,为了缓解旅途的枯燥无味,张易从出颍川的城门,就每人发一根竹片,要求大家开始数数,走了一千步,就在竹片上刻上一道。

    同行的还有一辆牛车,上面坐着两个小孩,车轮上被张易用漆涂了一道,两个小孩各数一边车轮转了多少圈。到下一个落脚点时,各人算一算,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算的路径最准确。

    数数大家都会,数到一千的时候却很少,结果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些颍川骄子就错误百出,等终于打尖休息,各人根据自己步幅,换算走了多少尺时,每人一个答案,各不相同,这倒是正常的。

    张易剔除掉几个差异太大,明显错误的答案后,再把相差不多的数字加起来,再除以累加的人数,得到平均值。

    随后他们看到,平均值和张易自己测算的值很接近。

    不顾他们感叹,张易对他们说:“真正的标准答案,要从车轮上计算,车轮每转一圈,走过的路是相同的,郭嘉和荀彧两人各数一个车轮,我们看看他们的结果是多



27、随驾羽林
    能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张易来这里,本来就是作弊,那就认认真真作弊,把这些能收集的猛牛,都一个个牵回家,然后一起走牛比的路,让想割据煞笔无路可走。

    到了海岛后,张易把这些牛人,一个个塞进班级后,就带着郭嘉,荀彧和戏志才,还有荀家的两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句章。

    结果,华佗给了张易意外惊喜,黄忠夫妻听闻华佗在会稽医院坐馆,就带着幼子黄叙来求医,随后就被华佗以先天失调,需要慢慢调理为由,留下他们全家。
1...7891011...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