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实心熊
然后在奥尔迦拉夫人的亲自调教下,开始重新学习一些真正的“专业知识”。
萨拉戈萨风流贵族在圈子里的小小的浪花当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是对如今麻烦缠身的斐迪南来说,他现在要应付的糟糕事实在是太多了。
亚历山大六世突然失踪,这对斐迪南来说是好事可也是个麻烦,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有意无意的被指为制造这一事件的主谋。
虽然对于教皇的失踪很多人暗中欣喜若狂,但是斐迪南相信如果被人公开指出谁是主谋,那么所有人都会不遗余力的指责那个凶手。
所以斐迪南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背这个黑锅,只是从开始告诉他的大主教,一直到他后来遇上的每个人似乎全都默契的认为他就是主谋。
这让斐迪南很恼火,同时更是加强了警惕。
他知道在他积极做着准备于亚历山大再次较量的时候,他的对手显然也没有闲着,这让他怀疑这一切很可能是亚历山大安排的阴谋。
另外一个让斐迪南陷入烦恼的,就是关于他的外孙。
马克西米安的使者很明确的表示了对他是否能妥善的照顾查理和爱丽诺的怀疑,这种怀疑甚至明显的让斐迪南险些暴跳如雷。
马克西米安显然担心斐迪南会像对待胡安娜一样牢牢的控制着查理和爱丽诺,如果是这样那么对马克西米安来说之前那一番努力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马克西米安橡斐迪南提出了个让他难以接受的要求,他要求能够把他的一对孙子送到维也纳由他亲自照料,而理由则是如今的伊比利亚局势动荡,似乎不适合他的一对孙子的成长。
斐迪南当然知道的其实只是马克西米安的借口,就如同当初他百般推诿的阻止胡安娜夫妻尽早回到卡斯蒂利亚,我不是他与菲利普之间因为对低地地区统治方式的异议造成父子之间很深的矛盾,他还会一直阻止胡安娜夫妻返回伊比利亚。
现在他又把主意打到了查理和爱丽诺的身上,斐迪南甚至能够想象,如果真的把查理送到奥地利,或许当他回来的时候也许连自己曾经叫卡洛斯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对此斐迪南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毫不客气的指责马克西米安的使者是在胡言乱语,然后反过来要他尽快答复关于奥地利是否会尽早出兵牵制罗马忒西亚公国的许诺。
只是这一次使者的回答不但让斐迪南失望,甚至让他开始怀疑马克西米安究竟有多少诚意继续维持他们之间的同盟。
这个时候的斐迪南还并不相信奥地利正在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他更多的认为这是马克西米安在趁机要挟,所以他很愤怒的给马克西米安写了一封亲笔信。
他使用了一些很是严厉的词句质问对方究竟是否还记得双方之间的盟约,同时对马克西米安要把茶礼姐弟接到维也纳的提议予以了严厉的驳斥。
这一切已经足以让斐迪南焦头烂额,这些烦心事让他很长时间都没有顾得上去光顾他的那些情妇,所以当有人讨好的告诉他萨拉戈萨城里来了一个据说在巴里亚里多德富有盛名的名妓之后,斐迪南并没有过于在意。
与斐迪南的处境相比起来,萨拉戈萨教会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以对于亚历山大六世的失踪有着截然不同两种态度为明显标志,现在的萨拉戈萨教会俨然分成了对立的两派。
对于教皇可能已经遇难这个猜测,萨拉戈萨大主教是秉着慎重态度的。
他并没有急于因为亚历山大六世的失踪向梵蒂冈很可能会诞生的新教皇表忠心,而是十分谨慎的看待这件事。
特别是因为这很可能牵扯到斐迪南,这就让大主教更加的谨慎起来。
在大主教看来,不论教皇是否已经遇害,那位卡斯蒂利亚摄政王都不能善罢甘休。
那么这很可能最终演变成一场两国之间的争端甚至直接开战。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注定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做为阿拉贡教会难免会卷入其中,但是大主教还是希望引发战争的理由不要由教皇的遇害这个可怕事件承担。
对于大主教这种瞻前顾后的谨小慎微,却并非所有人都表示赞成。
因为亚历山大六世到来,感到自己的权势受到威胁的一批教会主教们对教皇的失踪是欣喜若狂对的。
如果不是顾虑到可能会被别人指为谋杀教皇的同谋,这些人早就公开庆祝一番,以发泄心头淤积的愤懑。
在这些人看来,亚历山大六世虽然出身瓦伦西亚,但他在任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对故乡的感情和照顾。
而且就因为这个,他的家族一直牢牢控制着瓦伦西亚从教会到俗世的众多权力,以至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瓦伦西亚几乎被波吉亚家族占为己有。
与之相比,一位和他们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新教皇或许反而更能被接受,而且既然亚历山大六世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那么尽早向梵蒂冈表示善意,这不论是对阿拉贡教会还是对他们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
这样的争论随着亚历山大六世始终渺无音讯变得越演越烈,即便是大主教也渐渐开始动摇。
这让他不得不考虑如果教皇真的已经遇难他应该做出的反应。
特别是一想到未来的新教皇很可能又是卡斯蒂利亚摄政王的岳父时,大主教就不禁为亚历山大这种“不论你们谁赢,反正我不亏”颇为感慨。
不过很快,大主教就为自己的谨慎感到了庆幸。
西西里军队在塞维利亚会战获得胜利,这让阿拉贡人的心情很复杂。
“同胞”取得了对卡斯蒂利亚人的胜利,这一面让阿拉贡人感到高兴,一面却又每听到一次就好像是在被迫被提醒着,如今西西里已经不再是阿拉贡的君主统治。
这种让人莫名酸楚的感觉,使得阿拉贡人对西西里军队不禁感情复杂。
伴着西西里女王宣布要惩罚冒犯教皇的敌人,阿拉贡人的心情就更是难以言喻了。
不过这倒是让正举棋不定的萨拉戈萨大主教终于松了口气。
这是一场战争!
到了这时已经没有人怀疑两国之间将爆发的战争,或者说这原本就是双方追求的结果。
就如同当初伊莎贝拉与胡安娜,一场王位之争已经无法避免。
只是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伊莎贝拉的丈夫与胡安娜同父异母的兄弟。
而双方的援军也分别由阿拉贡和葡萄牙,变成了奥地利和西西里。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也依旧认为做为查理的祖父,马克西米安出兵支援阿拉贡是个必然的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阿拉贡人对即将与卡斯蒂利亚之间爆发的战争并不感到担忧。
甚至有人已经公开宣称自己或是直接在边境与敌人交战,或是被国王派往那不勒斯和罗马忒西亚,去与奥地利人一起进攻那位亲王的领地。
只有当斐迪南听到这些之后,这让他在给马克西米安的亲笔信中,就更是因为不满充斥了大量近乎质问的言辞。
“尊敬的陛下,我不得不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您的军队能在什么时间向罗马忒西亚发动进攻,我相信这不只是关系到阿拉贡,也同样关系到您自身的利益,我已经通过在梵蒂冈的朋友宣布了对您宣称米兰的支持,而您的迟迟没有回应却实在令我感到疑惑不解。”
当写下这样一段很不礼貌的内容后,斐迪南曾经有些犹豫是否措辞太过严厉,可最终他决定不修改一个单词。
马克西米安的暧昧态度你已经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关于奥地利军队在伦巴第地区的软弱表现,他已经听得太多了。
再联想到不久前在瑞士的惨败,斐迪南不得不怀疑奥地利人是否还能为他牵制在意大利的敌人。
虽然还没有公开宣战,但是根据从一些由卡斯蒂利亚来的商人那里断断续续打听来的消息,西西里女王已经命令她的一部分军队向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之间的地区开进。
而这一次,西西里军队的进军得到了来自巴里亚里多德的允许。
这是亚历山大第一次以摄政王的身份与外国君主的交涉,同时西西里也是第一个正式承认他这一身份的国家。
一切是那么自然,以至似乎原本就应该这样。
但是战争的确就这么降临了,关键是斐迪南并没有做好准备!
即便知道与亚历山大的一战在所难免,可斐迪南还是希望能在有更大把握之后,再正式与亚历山大展开决战。
准确的说是在奥地利占领伦巴第,向罗马忒西亚发起进攻之后。
到了那时,亚历山大势必要为了对付两个战场上的敌人疲于奔命。
和与法国人交战不同,斐迪南不相信会有人在这样一场战争中,冒着同时得罪两个强国的风险站在亚历山大一边。
也许法国人会和他一起在意大利对付奥地利人,可那样肯定会引起意大利城邦的强烈反对。
至少威尼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奥地利一边,斐迪南对这一点还是有把握的。
接下来,战争就会变得对自己有利了。
一旦在战场上遭遇挫折,卡斯蒂利亚内部的反对势力就会趁机而动。
亚历山大原本就不稳的地位,必将动摇。
斐迪南觉得自己这个计划是很完美的,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亚历山大会首先发动战争。
而理由,偏偏不是卡斯蒂利亚的王位之争,而是惩罚加害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凶手,这个听上去完全正当的借口。
自己现在必须要独自面对卡斯蒂利亚和西西里两个敌人了。
斐迪南意外的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双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现在要以寡敌众的,变成了他。
一场秋雨,让凉爽变成了深深的寒意。
几匹马踏着地上淤积的雨水向前奔跑着,马上的人都披着深色的短外套,泥水溅到他们的靴子和裤子上,看上去显得有些狼狈。
不过路边的人看到马上的骑士,就不由露出畏惧的样子,纷纷向道路两边房子的房檐下躲去。
这似乎让马上的那些人很得意,他们纷纷发出哈哈大笑,同时把手里的鞭子在空中甩的啪啪作响。
这些骑手很快就来到了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不过当他们看到一个站在城门下脸色阴沉的男人时,这些人立刻变得老实了许多。
那个男人默不作声的看着赶到他面前匆匆下马的手下们,用冷淡的语气慢悠悠的问:“很得意是吗?”
骑手们相互望着,不停的暗暗使着眼色,知道其中有一个人站出来小心的说:“大人我们只是骑的稍微快了一点。”
“没关系,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男人漫不经心的打量的一眼面前这个人“只是让你们的脑袋离屠夫的斧头更近一些。”
男人的话让几个人尴尬不已,他们知道大人应该是很生气了,这让他们立刻变得更加小心。
“大人我们已经巡视过全城,”一个人小心的报告着,说着还有些笨拙的从口袋里掏出个烂糟糟的本子“我们记下了一些您那本书里提到过的所有违法行为,然后按照您教我们的的那样进行了处罚。”
塞巴斯蒂安·唐·卡彭迪默默的接过那人手中的本子翻了翻,就带他微微皱起眉来,准备好好给自己这些手下再上一课的时候,一辆马车缓缓驶进了城门。
赶车的是个看上去很精神的摩尔小伙子,他脸上挂着爽朗的笑容,看上去就像个顺从而又机灵的仆人,或是个靠着卖劈柴维持生计的本分小伙子。
“打扰了各位,”摩尔小伙子很有礼貌的向城门口这几个看上去就很显眼儿的人打个招呼,然后笑嘻嘻的问着“请问王家监狱怎么走?”
唐·卡彭迪脸色阴沉的打量着这个摩尔人,多年来的监狱长生活让他已经不再以宗教和外貌取人,所以他不会因为对方是个异教徒有什么敌意,相反他对马车遮盖得很是严实的车门后那双隐约可见的眼睛很感兴趣。
“摩尔人赶快下车行礼,你面前的就是王家监狱的监狱长大人。”唐·卡彭迪的一个手下大声提醒着。
摩尔年轻人立刻仔细打量着唐·卡彭迪,好像是在确定那个人说的是真是假。
然后他麻利的从马车上跳下来,走到后面的车厢旁打开车门。
然后他神色严肃的对唐·卡彭迪说:“监狱长大人,请您觐见无上至尊的教皇陛下。”
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国王万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最新章节!
这个时代的马德里,既不是西班牙帝国的首都,更不是那个用几乎大半个新大陆的财富堆积起来的繁华都市。
这里还没有被称为凡尔赛之母的辉煌王宫,后世有名的威尼斯大广场这时候还只是堆满了垃圾,晴天臭气熏天,一旦下起雨来就污水横流的荒野空地。
如果站在稍微高些的地方,就会看到整座城市因为毫无规划显得一片乱糟糟的。
到处都是低矮杂乱的房屋,一条条曲折狭窄的小巷如蛛网般覆盖了几乎大半个马德里城。
几条勉强还算说得过去的大道,把整个城市分成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区域。
其中距埃尔帕尔多宫最近的一些地方住着马德里的显贵,而在稍远一些都是那些发的大财的商人或是名声鹊起的艺术家们。
那一片城区成为了马德里最繁华的地方对不起,威尼斯大广场就在这片城区靠近东边的空地上。
只是现在这个广场除了被无数的各种颜色的帐篷,映得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团之外,就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了。
教皇的突然到来实在让以唐·卡彭迪为首的马德里贵族大为惊讶。
他们之前已经听说了教皇突然失踪的意外消息,为此唐·卡彭迪还立刻打发他的那些手下到处探听,防止城内有人因此借机暴动。
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唐·卡彭迪再次使用了那些在监狱里他用的十分顺手的犯人,而这次他向他们许诺的是自由,差事,还有地位。
他唯一没有许诺的是财富,因为监狱长知道这个不能由他来给。
唐·卡彭迪是个真正有野心的人,而他又恰恰有着能够与野心相匹配的能力,这个即便是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也不能不承认。
可惜的是伊莎贝拉的早早去世彻底断了唐·卡彭迪一展抱负的机会。
不过或许是上帝的怜悯,很快又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而他也稳稳的把这个机会抓在了手里。
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初唐·卡彭迪为什么会被伊莎贝拉流放到马德里来。
不过监狱长自己内心里十分清楚女王这是对他的保护。
唐·卡彭迪曾希望以此回报伊莎贝拉,不过或许是因为估计到斐迪南,伊莎贝拉再也没有理会这个被他从原来的巴里亚里多德治安大臣的位子上赶走的男人。
这让他对伊莎贝拉的感激之情渐渐冷了下来,到了后来他甚至有了怨恨。
亚历山大再次给了他机会,这让唐·卡彭迪觉得我又可以一展抱负了。
当初在从唐·班德拉兹那里听说这位监狱长的过往时,亚历山大当时险些惊讶的难以自制。
因为他发现这位监狱长实在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
大约在十年前,当时还是治安大臣的唐·卡彭迪向伊莎贝拉提交了一份在当时还没有完善的构想。
他想要在卡斯蒂利亚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直属女王的治安机构。
这个机构有别于卡斯蒂利亚的军队,也有别于那些贵族们的侍从卫队,而是完全向女王本人负责的治安部队。
这支部队的职责是打击罪犯与抓捕所有可能威胁的王国的内部与外部的敌人,和军队不同的是,他们的主要敌人来自卡斯蒂利亚国内,同时唐·卡彭迪认为这个机构应该拥有和宗教审判所相同的权力。
虽然唐·班德拉兹形容的并不是那么详细,但是亚历山大脑子里已经飞快地闪过了“警察”这个如今这个时代绝不会出现的名词。
或许唐·卡彭迪的构想还只是个雏形,但亚历山大已经确定这的确就是早期警察所有的种种特征。
这个人居然想在16世纪初期建立一个控制全国的警察机构,就不能不让亚历山大觉得如同天方夜谭。
不过仔细想想,他倒是隐约想起世界上最早的警察似乎出现在法国,而当时使用恰恰就是监狱里的犯人。
这让亚历山大不能不觉得这似乎并非是什么巧合,而当他与唐·卡彭迪经过一番深谈,得知他的家族在法国还有一个旁支之后,亚历山大曾经猜想,或许历史上这位监狱长在郁郁不得志很久之后,远走法国投亲靠友,不过却由此得以实现了他的理想。
这似乎并非是不可能的,路易十二是一位十分卓越而又精明的君主,他之所以被称为人民之友并非只是因为刻意讨好平民,而是他很懂得如何利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获取他希望得到的东西。
正是在这一次次利用矛盾达到目的的过程之中,路易十二能够更多的切身体会到民众的疾苦,由此他才得以能够施以善政。
那么在发现法兰西的治安状况如此糟糕之后,启用一位来自外国的治安大臣就不是那么唐突的。
而且只要想想如此一个手握大权的人是个外国人,路易十二就完全不用担心他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威胁。
正是因为这么想的,所以亚历山大才把唐·卡彭迪留在了马德里。
他希望这位很可能是世界警察之父的监狱长,能为他在马德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警察机构的雏形。
如果可以,他会把这个机构将整个王国推广。
随着王权统一,建立军政分离的政治体系是必然趋势,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建立完善的警察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而且这个可以让王国的权力迅速集中起来,更有利于从根本上瓦解贵族势力。
在亚历山大带走了唐·班德拉兹和三贵族之后,如今唐·卡彭迪已经是马德里最有权势的第二人。
在他之上就是做为卡斯蒂利亚贵族两巨头之一的贡萨洛。
对于教皇的到来,贡萨洛表现得十分冷淡。
他甚至没有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拒绝前往埃尔帕尔多宫觐见教皇。
不过这也倒让亚历山大六世暗暗松了口气。
教皇真的很难想象,再次见到那个曾经当面教训他的**是个什么情景。
毕竟当初在梵蒂冈的时候,贡萨洛都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颜面扫地。
亚历山大六世很怀疑他会否再次让那令他难堪的一幕重演,如果那样,或许他真的要气疯了。
好在贡萨洛的傲慢让这难堪没有再现,而马德里的贵族们却如坠梦中的发现,骤然间马德里成为了伊比利亚半岛最引人注意的地方。
还有让人们意外的,就是教皇居然在公开觐见之后,首先召见的除了马德里大主教,俨然就是唐·卡彭迪。
这让很多原本对监狱长突然飞黄腾达颇为不满的马德里贵族终于明白,唐·卡彭迪这次是真的时来运转了。
来自摄政王和教皇的重视足以让监狱长的身份水涨船高,甚至有人暗暗比较一番之后认为,或许与两巨头还无法相比,但是唐·卡彭迪如今已经足以和三贵族平起平坐了。
不过除了马德里人对这些各种猜测,议论纷纷之外,人们真正关注的是教皇的归来。
亚历山大六世并没有遇害,在失踪一段时间之后平安的到了马德里!
首先急匆匆的把这个消息带往各地的并非是那些贵族们派出的使者,而是很多商人。
这些商人大多经营如下几个行当的:
他们有些是武器贩卖商,有些干脆就是武器制造商。
他们有的资本雄厚的就开着几座规模不小的工厂制造各式各样的防具盔甲,有的则专注于铸造武器。
另外一个人是粮食商人,或者说是一群掮客。
这些人刚听说会打仗的时候,往往就蜂拥而至,大量囤积各种物资粮食然后贩卖给他们看好的国王贵族们。
如果那些买主手头恰好并不宽裕,他们也并不介意赊账,不过价格和条件就要显得苛刻一些了。
当然这些人当中也有些因为看走了眼而血本无归,只是巨大的让他们宁可冒着风险也愿意投资这种战争生意。
卡斯蒂里亚与阿拉贡之间即将爆发的战争,无疑是这些商人这段时间最为津津乐道的生意经之一。
他们到处托人打听消息,就想办法通过种种门路试图和那位摄政王接触,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他关照自己的生意。
现在亚历山大六世突然到了马德里,这就让战争是否还会爆发变成了个悬念。
商人们急于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因为哪怕只是晚上半天,或许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不过这些商人的消息还是慢了些,凭借着“教会邮政”的巨大优势,第一个带着这个重大消息冲进巴里亚里多多城的,正是由马德里大教堂派出的一个教会信使。
教会信使急匆匆出现在巴里亚里多德大教堂的侧门的身影,并没有能躲过那些紧盯着脚疼动静的无数双眼睛。
或者说这也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所以就在现实进入大教堂后不久,关于教皇下落的消息就从大教堂里被人刻意流露了出来。
巴利亚里多德城沸腾了。
在此之前,人们在观望,在等待,也在猜测着亚历山大如何面对这个意外。
胡安娜夫妻的意外遇害让斐迪南黯然离开了卡斯蒂利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