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之青史留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授与天齐




第四章 抓壮丁
    对于学完了六年级语文数学知识的杜甫李师师几人,张青峰则是另外开了物理,自然,地理,代数等几科内容。

    至于化学,现在这个世界几乎是化学荒漠,很多元素都没有被发现,他也根本没办法教授孩子们。

    所以他选择了自然科学,他会在这门课程中,简单的教一些化学知识。

    张青峰教书,其实并不只是孩子们喜欢听,有时候很多大人也喜欢听。

    特别是张青峰讲历史的时候,一个个有趣的历史典故被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每次教室外都挤满了旁听的村民。

    很多人听了张青峰的课后,还学会了很多成语,说话中偶尔还惨杂一两句,显得特别的厉害似的。

    通过旁听张青峰讲课,家长们也确定张青峰是有真本事的人。

    他们唯一当心的还是张青峰哪天又犯疯病。

    不过还好,据他们观察,张青峰已经一年多没有犯病了,所有人都只希望他的疯病已经好了。

    第二年,张青峰又收了一些学生,是附近村子里的孩子。

    时间流逝。两年时间过去了。

    第三年的时候,一些孩子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所以张青峰加了一门政治课。

    古代的政治和现代的政治有很多不一样,所以张青峰还需要删减一些内容。

    这一年,听去外面换盐巴的村民说,袁绍已经死了,外面都传遍了。

    按照历史发展,袁绍死后,接下来,他的几个儿子就会内讧,然后被曹操一路杀到辽西乌桓部,因为乌桓收留袁绍的儿子,结果还被曹操手下大将张辽给灭了。

    当然,这都是几年后的事情,现在袁绍刚死,他的儿子还能挺几年。

    按照历史记载,此时的诸葛孔明和张青峰一样,都应该还没有出山。

    诸葛亮还要等到几年后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

    这么一想,张青峰就不着急出山了。

    他决定专门培养弟子,别的不敢说,他虽然可能没有诸葛亮聪明,但是他的学识却不是诸葛亮能够相比的。

    诸葛亮再厉害也就他一个人,而张青峰却可以像鸡孵蛋蛋孵鸡似的培养出一百个一千个人才。

    考虑到人才,张青峰再次决定扩招学生,于是他让村名向周边的村子传话,只要想让孩子读书识字的,都可以来他所在二道沟村学校。

    在张青峰所在的二道沟村,附近方圆几十里一共有五六个村子,人口多的五六百,少的也有一两百人。

    经过传话,效果有一些,不过并不是很好,而且来的全都是十岁以下的男孩,一个女孩都没有。

    在张青峰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203年,他的学生数量达到了九十人,也算是可喜可贺。

    跟随张青峰学习的杜甫等几个大孩子,已经学完了张青峰所教的初中阶段知识点。

    所以今年张青峰又给他们加了农业,水利,商业,等课程。

    在未来,张青峰要投奔曹操去当官,而他到时候也准备把自己的一些得意弟子带过去。

    想要当官,不会治理地方可不行,治理地方,农业是百姓的根本,配合水利等知识,才能让老百姓吃得饱饭。

    “农业知识,不仅可以增加粮食收成,还能培育优质种植。这几年时间,很多人家里按照我的方法种小麦,是不是每亩小麦收成都提高了三分之一还多”

    课堂上,张青峰朝所有学生说道:“还有我发明的曲辕犁,是不是让你们家耕地更容易”

    “只要你们掌握了农业知识,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们去哪里,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张青峰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

    在这个年代,张青峰能交给学生的知识有限,比如农业知识,他能教的,最多也就是普通提高产量的方法。

    看起来高大上的,也就嫁接技术。

    在现代社会那些深奥的农业知识,在这个年代制约太多了。

    还有地理,张青峰能教的也就是中国小部分地区的地理,他不可能在汉朝讲什么欧洲大陆美洲大陆,最多也就延伸到南洋。

    还有物理,深奥的物理知识他也需要摒除,因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教太多根本没用。

    这也是张青峰学生们学习这么快的原因,因为他教的东西都被砍掉了大半。

    等学生学完了初中阶段的知识后,张青峰教的更多的还是能够在这个时代实用的知识。

    时间悄然流逝,一年时间很快又过去了。

    &



第五章 都会识字?
    凑粮食很容易,每家每户出几斗粮食,五十石粮食就够了。

    但是到了选人的时候,谁都没办法做决定了,谁都不想自己家的男人或者儿子被抓去当兵。

    面对这样的情况,那位军官有些不耐烦了。

    他把村里所有看起来成年的男人集中在一起,然后一个个点。

    “你,你,你,还有你……”

    被军官点到的人,他手下的士兵就会上前把人抓出来。

    张青峰因为年纪的问题,没有被划分到青壮的行列,但是看着人群中他的十几个学生被士兵抓走时,他的心都揪在了一起。

    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自己是多么的无力。

    在一片哀嚎哭泣声中,数百军队带着二道沟的青壮走了。

    今年,对于二道沟村而言,无疑是一个悲伤的年景。

    生逢乱世,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如此的悲哀,明明知道自己的亲人有可能一去不回,但他们却什么也做不了。

    没想到哪怕是大家都逃避到了太行山中了,却也免不了被军阀抓壮丁的结局。

    直到这件事过去半个月后,村民们才渐渐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走出来。

    “乡亲们,我们村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壮劳力,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很艰苦,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度过以后的难关……”

    面对壮丁被抓走一半的局面,张青峰不得不站出来组织百姓团结自救。

    很多家庭失去壮丁后,就剩下了孤儿寡母,这样的情况,如果大家不团结的话,很可能就要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张青峰带头吧二道沟的村组织了起来,大家共同种粮食共同吃饭。

    这样的情况和公社很像,这样的模式在后世建国初期对国家发展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毕竟人多力量大。

    缺点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这套制度会变得越来越坏,偷懒耍滑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会变得层出不穷,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

    不过,不能否认这样的制度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好的,它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张青峰的带领下,二道沟村的人团结一心,修水渠,开新田,种粮,收粮,分粮,都做的井井有条,不会出现谁家没有壮劳力而没粮食的情况。

    在张青峰的组织下,今年不仅没有因为缺失壮劳力而粮食减产,反而因为他开新田,修水渠等措施,粮食反而比去年多了好几成,足够每家每户天天都吃上一顿饱饭。

    张青峰还办了养鸡场,养猪场,养兔场,以及制作高效的捕鱼工具,保证了大家偶尔能够吃一顿肉。

    对于教育,张青峰也没有放弃,哪怕是晚上,他也会抽出时间来给学生上历史课或者政治课。

    就在张青峰带着二道沟村民自救的时候,在山外,二道沟村被征召的丁壮也已经被送到了军营。

    这一群人,除了二道沟村的壮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村子的人,加起来差不多有好几百。

    “丁二狗,过来。”

    一大群人来到军营后,那个抓壮丁的军官就把人带到了军营后面。

    “大人,您叫我”

    一个三十来岁,有些贼眉鼠眼的人快步跑了过来。

    “这里是五百人,以后就跟着你,你安排一下。”军官朝丁二狗说道。

    “我知道了大人,保证给您安排的妥妥的。”丁二狗连忙保证。

    那军官交代了之后,就离开了。

    “你们跟我来。”丁二狗朝所有人喝道。

    没办法,一群人只能跟着丁二狗离开。

    很快,五百人来到了一个开阔的校场上。

    “你说他们要我们干什么”人群中,李白朝杜甫问。

    “不知道。”杜甫摇头说道:“可能要把我们送上战场。”

    “我不想上战场,我不想死,怎么办”听到杜甫的话,李白有些慌。

    “都安静。”突然,人群前面响起了一个破锣一样的声音,在这个声音响起后,校场上交头接耳的声音顿时就停了下来。

    这时候,从远处跑来一队小军官,差不多有二十来人。

    “丁哥,又有新人了啊”一个小军官朝丁二狗道。

    “嗯。”丁二狗



第六章 入伍
    “大人,我们真的会读书识字啊,没有骗你,不信你可以考考我们。”杜甫见丁二狗误会了,连忙大声辩解。

    “大人,求您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真的会读书识字。”李白也站出来说道。

    “大人,您考考我们吧,我们不骗你。”王安石也说道。

    “好,既然你们都说会读书识字,我我就考考你们。”丁二狗见一群人始终称自己会读书识字,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考考他们。

    这年头,会读书识字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能写会读还会算账的人,在军中最低都能混一个后勤书记小吏当当。

    “大人您只管考我们。”杜甫朝丁二狗说道。

    “那我问你,一个兵每天吃一斤二两饭,一万个兵一年要吃多少饭”丁二狗朝杜甫问。

    “回大人,一个人一天吃一斤二两饭,一万个人就要吃一万两千饭,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

    杜甫蹲在地上用手写写划划,过了几秒,他才回答道:“一万人一年要吃四百三十八万斤饭。”

    “是吗”

    听到杜甫的答案,丁二狗自己却有些懵了,他只是随便出题,其实他自己根本也不会算账,现在答案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答案是不是真的了。

    不过,他也不会纠结这个问题,他把目光转到了李白身上。

    “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我叫李白。”

    “李白是吧,你说你会读书识字,那么我说几个字,你在地上写一下。”丁二狗朝李白说道。

    “好。”李白答应一声,连忙蹲了下来,从地上捡起一个石子,准备写字。

    “嗯,你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然后写一个丁,再写一个狗,我看看。”丁二狗朝李白说道。

    “好的大人。”听到丁二狗的话,李白连忙在地上写起来。

    看到李白写的一二三,他暗暗点头,这些字他是认识,最后是一个丁一个狗,没有错误。

    看来,眼前这个人是会读书识字的,至于其他人,他还需要考一考。

    “你们这些会读书识字的跟我来。”丁二狗朝二道沟村的十几个人说道。

    随后他又转身朝选人的小军官们说道:“你们继续挑吧,我把这些人带给刘大人看看。”

    在所有人羡慕的目光中,杜甫一行十几人跟着丁二狗离开了校场。

    丁二狗带着杜甫一群人在军营里面走了十几分钟,来到了一处庭院中。

    这里,是袁熙军营后勤调度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记录粮草调拨的书吏之类的人。

    丁二狗带着杜甫一群人来到这里后,向一个看门的护卫通报,要求见刘大人。

    “丁二狗,你找我干什么”

    很快,丁二狗口中的刘大人就出来了,这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小老头,一身儒衫,颇为精干。

    “大人,我这里有些人,他们说自己会读书识字,所以我特意带来让大人您掌掌眼。”丁二狗恭敬的朝小老头行礼说道。

    “是他们”小老头朝杜甫一群人指了指问。

    “对,就是他们。”丁二狗朝小老头说道:“他们说自己会读书识字,还会算账记账。”

    “哦是吗,那你带他们跟我来吧。”小老头朝丁二狗说道。

    在小老头的带领下,杜甫一群人跟着进了一个房间。

    接下来,小老头让人找来了一些账册。

    “你们看看能不能看懂。”老头说。

    李白杜甫他们每人都拿到了一个账本,听到这话,一群人连忙翻看起了手中的账本。

    这本账册记录的是军队粮食调拨的数量。

    “能看懂吗”小老头凑到杜甫身前问道。

    “能看懂。”杜甫连忙说。

    “这条写的什么”小老头指着一段话朝杜甫问。

    “二月十四,骁骑二营,拨麦十石,粟二十石。”杜甫回答。
12345...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