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史留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授与天齐
至于这个军工厂是别人的,他丝毫都不在乎。
船队到达幽州后,李白带领幽州官员出城二十里迎接。
“几年不见,这幽州简直是变了个模样,李刺史你功不可没啊。”一条大船上,曹操看着运河两岸的繁荣景色,忍不住朝一旁陪同的李白夸赞。
“丞相过奖了,都是我老师帮助我,不然我也没办法治理这么大的地方。”李白谦虚说道。
“早就听说瑞祥先生才学过人,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来幽州,我一定会登门拜访一番。”曹操说。
曹操这话说的颇为真诚,当初荀彧多次向他举荐张青峰,但当时曹操自信心膨胀,加上对张青峰的第一印象不太好,所以就没有亲自邀请张青峰出仕。
这次他来幽州,除了来幽州看看之外,还有邀请张青峰出仕的想法。
现在,他和手下的一些谋士有些间隙,特别是他的主要谋士,比如荀彧荀攸等,都和他有些貌合神离。
所以他才需要张青峰这样的大才辅佐。
至少从张青峰学生的政治立场上看,他们并不亲近汉室,虽然也不亲近他曹操,但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丞相,快到蓟城了。”
很快,船队就临近了幽州的政治中心,蓟城。
李白当幽州刺史几个月,对蓟城也进行了一番引导和改造,加上又当地豪绅的推动,幽州城目前也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有人建房子修马路。
不多久,船队停靠在了蓟城码头,无数军士下船警戒,最后曹操才带着一群文武官员下船登岸。
“丞相,您是要在蓟城看看,还是直接去渔阳城”李白朝曹操询问。
“先去蓟城看看吧,之后再去渔阳。”曹操想了想说。
随后,在李白的安排下,曹操进驻了蓟城。
蓟城如今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活泼有朝气。
李白带着曹操边走边介绍着。
“这是幽州李家建的大酒楼,预计会建九层楼。”李白指着正在打基地的一处工地朝曹操介绍说道。
“九层楼,李家这么有钱”曹操非常惊讶。
其实不止曹操惊讶,李白同样惊讶,渔阳城大酒楼都只建七层,这李家竟然想在蓟城建九层楼。
“这李家是幽州有名的豪强大家族,有很多田地,每年关是卖粮食和棉花,就能赚上亿钱财。”
李白解释说道:“这李家在幽州发展了数百年,能够建这样的大楼丝毫没有问题。”
其实李家也是看到渔阳城大酒楼的生意火爆,几乎天天都是客人爆满,这样下去只要六七年就能收回成本。
而且蓟城作为幽州的政治中心,以后发展肯定不会比渔阳城差。
&
第五十一章 机车
“丞相,那是双向四车道铁路。”
曹操的疑问并没有耽搁多久,很快李白就为他解答了困惑。
“铁路”
不过就算是李白说了铁路,他也并不知道铁路是干什么的。
“丞相您看到那上面四根嘿嘿长长的东西了吗那就是铁轨,全都是用钢铁铸造的。”李白指着铁路上的两根铁轨朝曹操说道。
“全是用钢铁铸造,那这得用多少铁”听到李白的话,曹操非常惊讶。
“这是我老师花钱修建的铁路,从犷平到泉州港两百多公里,预计用铁八千万斤。”李白解释说道。
“八千万斤”
听到这个数字,曹操只觉得头皮发麻。
整个汉朝最巅峰时期,全国一年产铁也才五百万斤。
而现在幽州就为了修一个什么铁路,居然要用八千万斤铁,这简直就是疯了。
八千万可不是小数目,四万吨呢。
根据历史记载,唐朝一年的铁产量也才不到五千吨左右。
“为何要建这什么铁路。”曹操压制着内心的震动朝李白询问。
“因为炼钢厂炼的铁太多了,不用的话就只能堆在那里生锈,所以我老师就想到了修铁路。”李白解释说道。
“太多了有多多”曹操问。
“现在犷平炼钢厂有三座高炉,每天都可以产铁六十吨……哦,就是产铁十二万斤,每月产铁三百六十万斤,年产铁大概是四千万斤左右。”李白解释说道。
“这……”听到这话,曹操顿时惊了。
几年前曹操去犷平炼钢作坊的时候,那时候犷平炼钢作坊采用的是灌钢法炼钢,而且炼钢还要买现成的铁来炼,就这样一年产钢铁也就几十万斤。
就算是这样,他也是极为重视,不仅升了李白的官,还派了一个从他起兵时就更随着他的老人刘平来协助杨慎管理炼钢作坊。
没想到几年不见,犷平炼钢作坊竟然发展到了这种地步。
虽然他这两年也收到了刘平写的关于犷平炼钢厂的报告,但他都没有重视,这几年军务繁忙,他哪有时间关注这个。
“李刺史,这铁路修起来,有什么用”曹操继续朝李白问。
“回丞相,这铁路修好后,会有一种专门制造的蒸汽机火车头拉动马车车箱一样的东西在上面跑。”
李白说道:“据我老师所说,这火车一次最多可拉几十万斤货,最快可以跑八十千米每小时……呃,反正比骑马都要快。”
“能拉几十万斤货比骑马还快”听到李白的描述,曹操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李白说的数据是被张青峰夸大了的数据,至少这条铁路修完后绝对做不到这么多。
“丞相,其实在犷平铁矿就修有一段十多里的铁路,上面已经有一些小型蒸汽机车用来运送矿石了,一次就能运好几万斤铁矿石,到时候丞相可以去看看。”李白朝曹操说道。
“那肯定要去看看。”曹操点头,然后大声朝外面喊道:“传我命令,停车,我要下去看看这铁路是什么样子。”
曹操下令停车,他想去铁路上看看。
随后,车队缓缓停下,曹操第一时间跳下马车,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朝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铁路走去。
很快,曹操就来到了铁路边上,他的护卫把他保护的死死的,铁路工人都被赶到了一边。
“这还真是铁。”
曹操摸了摸铁路上的铁轨,颇为惊讶说道。
然后,他又尝试着抬起一根五米长的铁轨,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一头抬起来。
“好重啊!”
曹操朝李白说道:“我现在相信,你说的修这条铁路要用八千万斤铁的话了。”
“什么,八千万斤铁”
听到曹操的话,四周跟随而来看热闹的文臣武将们顿时就惊了。
第五十二章 馒头包子
“你叫他们继续做事,我看看他们是怎么修铁路的。”
看了一会,曹操朝一旁的李白吩咐说道。
“我是李白,你们就铺一段铁轨给曹丞相看看吧。”李白也朝铁路工人们说道。
听到李白的名字,铁路工人多少一阵骚动,李白的名字在幽州太响亮了。
听到李白的话,铁路工人们马上动了起来。
无数人开始卸机车上的铁轨,几人一组抬一根铁轨,很快就把铁轨卸了下去。
另一边,已经有工人把铁轨在枕木上面放好,然后再用钢钉钢栓等把铁轨固定。
曹操看完工人铺设铁轨的整个过程,赞叹道:“真是奇思妙想!”
另一边,卸完车后,几个工人开动了蒸汽机车,准备返回。
“这是回渔阳还是犷平”曹操指着蒸汽机车朝李白问。
“这是回渔阳,犷平到渔阳的的铁路通了之后,我们已经把铁轨转运到渔阳存放,而这些车,则从渔阳取铁轨到这里。”李白回答。
“那为何不直接从犷平运来呢这样也不用卸车。”曹操说。
“因为距离的原因,犷平到这里六十公里,哦,就是一百多里,一来一回需要大量时间,还不如设一处中转站存放铁轨,这样在用的时候就可以很快把铁轨送到前方。”李白解释说道。
“原来如此。”听到李白的解释曹操点头。
随即他又朝李白问道:“既然这蒸汽机车能到渔阳城,不如你和我乘坐这蒸汽机车去渔阳如何”
看着几个工人正在往蒸汽机车锅炉下面加煤,曹操非常想要尝试一下乘坐这种车的感觉。
“这……”李白有些犹豫说道:“怕是不安全。”
“不怕,我看这车很大,乘几十人完全不成问题,我可以多带护卫,其他人依然乘马去渔阳城。”曹操说道。
说完也不等李白回话,他自顾朝蒸汽机车走去。
“这……”李白无奈,只能跟上。
另外,曹操身边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丕也紧跟其后。
“你们去乘马车,我和李刺史乘铁车就好。”曹操制止了后面跟随的一群文臣武将以及他的两个儿子。
随后,他又挑选了三十几个护卫骑马跟在后面。
到了这一刻,李白也只能认了,他让几个机车司机先不着急着开动,等曹操和他自己都上车后,才吩咐他们开车。
随着李白的命令,几个司机这才启动蒸汽机车的传动转置,让机车缓缓开动起来,然后,机车慢慢加速,越来越快。
“咦这车不用调头吗怎么倒着也能走”突然,曹操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情况,于是连忙朝李白问道。
“这种蒸汽机车可以推也可以拉,所以不用调头,只需要改变传动转置就能后退或者是前进。”李白解释。
随着蒸汽机车缓缓加速,机车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众人紧紧抓住车厢的栏杆,生怕掉下去。
蒸汽机车返回渔阳城,因为载重量轻,所以看起来风驰电掣一般。
李白暗暗估计,这样的速度四十公里每小时应该有,比马车要快很多。
幽州距离渔阳五十公里,乘坐这样的蒸汽机车,预计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果然,只用了一个多小时,机车就到了渔阳城。
路上,他们还看到了另一条车道上与之交错而过的运输铁轨的另一台蒸汽机车。
随着机车进入渔阳郡境内,入眼的,就像是变了一个地方一样。
越是靠近渔阳城的方向,铁路两边的建筑就越密集以及繁华。
而到了渔阳城外不远处后,当铁路从热闹的城区穿过时,更是让曹操震撼不已。
这一刻,曹操就犹如是农村人刚进大城市一般,入眼的全都是新奇的景色。
当机车距离渔阳城不远时,曹操更是一眼就能看到渔阳城中那座高达七层的大酒楼,看起来非常震撼。
最后,机车停在了渔阳城外的一处地方,李白才和曹操下了车。
“丞相,这里是渔阳城西工业区,附近都是各种作坊工厂,我先带您去渔阳第一大酒楼住下,等明天,我再带您好好看一看。”李白朝曹操说道。
“也行。”
听到李白的话,曹操点头同意。
随后,在李白的带领下,曹操和他的护卫一行三十多人牵着马从西门进入了渔阳城。
一路上,曹操都像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一样,东瞧瞧西看看,丝毫没有上位者的矜持。
&nbs
第五十三章 逛街
曹操和李白两人至少比后面乘坐马车的人提前到了一个多小时,所以曹操便提议让李白带他到城里逛逛。
对此,李白欣然同意。
两人走在大街上,三十多个护卫牵马跟随四周,无数人看到这场面,就知道两人是大人物,不管他们走到哪,都有人为其让路。
“咦,那是什么”
突然,曹操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他快步朝一家店铺而去。
见曹操快步走,其他人也快速跟上。
原来,曹操是发现了一家书店。
书籍,在汉朝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有一册书,通常都会被主人翻来覆去的看很多遍。
蔡文姬父亲蔡邕据说有五千册书,蔡文姬从小到大阅读,她的记忆力非常好,能够默写出两千多册一字不差,这件事历史上都有记载。
当然,蔡文姬看的书是竹简书,一册估计也就最多几百字,有些可能才百十来字。
如果是语文课本这样的书籍两千册,哪怕蔡文姬是神人她也记不住。
纸本书籍,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传入才出现,在唐朝以及雕版印刷出现后,后现代的书册才大面积普及。
而曹操,竟然在汉末看到了纸书,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极为振奋的事情。
原来,曹操路过书店时,看到书店中有人翻阅书籍,所以他才上前查看。
“客官,要买点什么书”
书店掌柜见曹操过来,连忙起身相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