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史留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授与天齐
“不了,我去师傅家里吃。”
张青峰拒绝了留下来吃饭,他主动二胡也没有交学费,留下来吃饭不好“”
“娘子,你怎么不和杨三郎说封神演义改编戏曲的事情?”
张青峰离开后,赵有福便朝大娘子说道。
“急什么?这才第一天呢,过两天再说,不能让别人以为咱们是别有用心。”大娘子说道。
张青峰离开后,回到了便宜师傅赵老先生家里。
张青峰的封神演义,给赵老先生家里带来了巨大利益,所以张青峰不仅能在这里长期的住着,还能在这里免费的吃喝。
为了感谢张青峰,张青峰师娘每天都买了好吃的菜,可以说是每天都有肉吃,而且是一天三顿。
在宋朝,家境不富裕的普通百姓差不多是一天两顿,家境殷实的人家则是一天三顿。
像赵老先生家里则是非常富裕的人家,一天三顿只是最基本的,有时候还吃宵夜。
张青峰在赵家吃完饭后,就去了茶园棚。
他的评书时间差不多是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多一场,下午三点多到四五点一场。
张青峰讲完第二场评书后,接下来就轮到柳家戏班子的人表演戏曲。
所以他并没有回去,而且选择留下来帮忙。
其实柳家戏班子也没有多少事情要张青峰帮忙,他主要就是表个态度而已。
第二天,张青峰一大早依旧是去柳家找大娘子学习胡琴,然后去勾栏说评书,最后留下来等柳家戏班子的人表演完后一起出城回去。
之后的几天一直都是这样,张青峰学习胡琴的速度飞快,几天时间,他就已经拉的有模有样了。
就在张青峰在大娘子哪里学习了几天胡琴后,柳家人终于询问起了张青峰的封神演义改编成戏曲的事情。
“没有问题,明天我把封神演义的稿子拿过来给你们,你们看着改编就成了。”张青峰朝大娘子说道。
“那就谢谢三郎了。”大娘子感谢说道。
第二天,张青峰就把封神演义的稿子拿给了大娘子,之后,柳家人便开始根据封神演义的内容改编戏曲。
“三郎,不好了,咱们的评书稿子泄露了。”
这天,大师兄田志找到张青峰说道。
“泄露了?”张青峰诧异。
“没错,整个临安的勾栏瓦舍都在说咱们的封神演义的评书,这让咱们中瓦的人气一下子就低了好多。”大师兄朝张青峰说道。
“那应该是手抄本泄露了。”
听到大师兄的话,张青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柳乘书院的学生,他们很多人都抄过他的封神演义。
很可能的情况就是,北瓦的评书人不知道从谁的手中获得了这些手抄本。
“没关系,他们说封神演义就让他们说好了。”张青峰说道。
不管是谁说封神演义,都等于是帮他传播名气。
而且,宋朝可没有专利法和版权保护法一说,别人用了它的小说内容他也拿别人没办法。
与其为了这样的事情闷闷不乐,还不如看开点。
“不是,最先是象棚的诸老头说的,他还宣扬说封神演义是他写的。”
“什么?”张青峰想要确认的询问。
大师兄田志连忙朝张青峰说道:“这个诸老头太不要脸了,他说封神演义是他写的,并且还把稿子分给了很多评书人。”
“你不知道,他给别人一场评书的内容就要问别人收两百钱的费用,整个临安那么多评书人,每讲一场就要给他两百钱,这可是你写的,你都没有收那么多钱呢。”
大师兄田志颇为气愤说道:“咱们老师不是只讲到了封神演义的第三十六回的内容吗,人家诸老头一天讲好几场,都快讲到第四十回了,很多客人看到咱们这边没有诸老头讲的多,很多人都相信了诸老头才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了呢。”
“岂有此理……”
听到这话,张青峰终于坐不住了。
第三十六章 正名
听到大师兄说的事情后,张青峰亲自去实地考察了一下,果然,他发现很多瓦舍的勾栏招牌上,都写了有《封神演义》评书的节目。
在临安城中,有四五坐瓦舍,几十家勾栏,几乎每一家勾栏都有两场《封神演义》评书。
这还只是城中的,城外的瓦市还没有算。
这倒是没什么,最气人的是,张青峰找了一个听评书的路人,询问他知不知道封神演义是谁写的。
结果路人说:是象棚的诸先生。
诸先生,就是张青峰曾经前去拜师,结果却被拒之门外了那个人。
被诸先生拒绝后,张青峰才找到赵老先生拜师。
如果说诸先生用他的封神演义来说评书乃至赚钱,张青峰都还能忍。
但是现在你却说这是你写的,这一点张青峰就不能忍了。
更可怕的是,第二天张青峰在茶园棚讲评书的时候,竟然有观众当面质疑张青峰作者的身份,并且让他停止讲诸先生的作品。
对于这样的情况,张青峰自然要解释一番的,不过对方根本不听,而且他们还不是一个人闹事,是一群人闹事。
被这样一闹,顿时,张青峰的评书算是砸了。
一群人在台下闹事,这根本讲不下去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就是茶园棚的东家也很是无奈,他不止一次很委婉的询问张青峰是不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虽然张青峰一再解释,但很显然他还是有些怀疑。
这下可把张青峰气坏了,他不是气茶园棚东家不信任他,而是气那个诸先生太不要脸了。
他写封神演义是为了啥?不就是青史留名吗?现在你倒好,你不仅用我的作品赚钱,现在反过来还倒打一耙说我是假作者,还让观众来我的场子里闹事,这就不能忍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张青峰一时间也没有啥好办法?
打上门去?或者当面与诸老头理论?
人家既然都宣扬是作者了,会怕真的作者打上门去。
就算是当着观众的面当面对质,人家会相信一个说了几十年评书的诸先生,还是会相信张青峰这个才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这想都不用想的。
打上门去,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不说,或许还会被人看笑话。
所以,张青峰和师傅赵老先生商量了一下后,赵老先生提议把已经泄露的内容全部免费公布出去。
第二天,张青峰就让赵老先生去邀请临安城有头有脸的评书人,并且在所有人的面前拿出了已经泄露的封神演义稿子,让所有人免费抄录。
张青峰的做法很简单,既然你诸先生用我的作品卖给别人赚钱,那我就免费公布了,让你一分钱赚不到。
果然,在张青峰把封神演义稿子免费让所有评书人抄录后,诸先生用张青峰的作品卖钱的生意一下子就没了。
除此之外,张青峰还让免费抄录稿子的评书人在讲评书的时候帮他正名一下谁才是真正的作者。
张青峰这一招很好使,在很多评书人的解释下,很快,杨三郎才是真正作者,而诸先生是盗用别人作品的事情就被传扬开了。
————
“谁让你们去杨三郎评书的勾栏砸场子的?”
诸府,诸先生严厉的训斥着几个弟子。
原来,几天前在张青峰评书时砸场子的人就是诸先生的几个弟子找人干的。
“我怎么跟你们说的?不要到处宣扬封神演义是我写的,那毕竟不是我写的,你们只要把东西卖出去就行了。”
“现在好了,你们把这件事宣扬的全天下都知道了,还找人去砸人家杨三郎的场子,你们是怎么想的?脑子有病吗?现在人家把后面的内容免费公布了,我现在成了一个被所有人耻笑的大笑话。”诸先生大声发泄着。
此时的诸先生,有种被几个徒弟黄袍加身的感觉。
他明明没有要和人家杨三郎抢著作权的意思,他只是想想悄悄借用杨三郎的作品赚点钱。
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封神演义是他写的,结果他的几个徒弟却到处宣扬他才是封神演义的作者。
“师傅,我们不是想着为你好嘛……”一个徒弟想要说什么,却被诸先生打断。
“为我好?我看你们只是为了你们自己能多赚钱吧?你们为了把封神演义评书话本卖出去,就说是我写的,你们怎么不说是你们自己写的?”
“我们说自己写的没人信……”一个徒弟刚说话,就被旁边的另一个徒弟踩了一脚,阻止他继续说。
诸先生被气笑了:“用我的名头才好卖?那你们把封神演义评书话本卖遍了整个临安城,你们给我分了多少?才两成不到……”
“师傅,我们是觉得封神演义这本书肯定能历史流传,只要您能够成为这本书的作者,也必定青史留名,我们是为了您好。”诸先生的一个徒弟站出来说道。
“我呸,为了我好?还青史留名?你们这是要我遗臭万年啊……”诸先生被气的直喘气。
“师傅,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一个徒弟见诸先生被气的不行的样子,于是找借口朝诸先生说道。
说完不等诸先生答话,他直接就一溜烟的走了。
“师傅,我下午还有一场评书,我就先回去准备了。”另外一个徒弟也说道。
“师傅,我也有急事回去处理……”
见到前面的人离开,其他人也纷纷找借口离开。
“哈哈哈哈,我这都是教出来了一群什么东西啊,畜生……”
见到几个徒弟相继离开,诸先生被气的哈哈大笑。
“老爷,你没事吧?”
这时候,诸先生的夫人家走了进来。
“我没事,还死不了。”诸先生朝夫人说道。
“你让人去象棚找吴东家,就说我要在家专心写封神演义后面的内容,暂时就不去勾栏评书了。”诸先生朝夫人说道。
“老爷要不,咱们就别逞强了吧,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都是那几个不孝之徒弄出来的,你解释清楚就行了。”诸夫人朝诸先生说道。
“你懂什么?我现在是被人架在了火上烤,如果我承认自己是假的,我这一辈子的名声就完了。”
诸先生说道:“我现在只能将错就错,不仅不能承认,还要继续宣扬我才是真的作者。”
第三十七章 回
在张青峰把封神演义的内容免费公布后,加上有无数评书人给他正名,所以整个事情好似有了定论。
当张青峰再次去茶园棚评书时,再也没有客人去质疑他的身份。
因为他才是封神演义作者的事情,反而受到了观众的热捧。
现在,张青峰讲一场评书,光是打赏的钱都能拿到上千文。
杨三郎的大名,在整个评书人的圈子里也算是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杨三郎。”
“杨三郎好。”
每天走在中瓦的大街上,很多认识张青峰的人都纷纷向他打招呼。
这天,张青峰抽空回了一趟家。
“三郎,你在城里读书,我们也不知道你在哪里,想找你人也找不到,你带你爹去赵先生家里拜访一下,认个门吧,有事也好联系你。”
杨三郎的母亲朝张青峰说道。
赵先生,是张青峰编的举人老爷的名字,他告诉父母,他在举人赵先生家里读书。
所有人都不知道,原来赵先生只是一个下九流的评书人。
张青峰也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至少暂时是不敢的,不然要是让父母知道,要是大闹一场到时候肯定鸡犬不宁。
不过对于这件事张青峰也没有办法,他肯定是以完成系统任务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考科举当官。
“娘,我回来是告诉你们一声,还有两个月就要府试了,我准备在城里安心学习,准备参加今年的府试。”张青峰转移话题说道。
听到张青峰说要参加府试。杨父朝张青峰说道。“你学了这么多年,是应该参加科举考试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争取考个举人,如果不过也没关系,毕竟你还年轻。”
宋朝的科举制度分为三级,分别是府试,省式,殿试。
府试就等于是大学考试,考过了就是大学生,没有什么中考和高考。
和明朝的不一样,明朝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等等级。这倒是个后世考中学,考高中考大学差不多。
而宋朝的情况是,只要是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就称为秀才。
只要考过府试就都是举人。
考过省式就都是进士,就可以当官了。
殿试也只是给进士做一个排名而已。
其实宋朝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一开始,考过府试的人虽然也是举人,但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没有考过省试,下次就又要重新从府试开始考,等于举人的称号又没有了。
这就好比没有考上大学就要重新从小学开始考一样。
就算是考过了省试成为了贡士,也不一定会中进士,因为只有过了殿试才能被称为进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