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之青史留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授与天齐

    就他观察到的情况,所有观众都是聚精会神的看着戏剧表演,很多人更是都克制着不发出太大的声音。

    哪怕是拉下幕布后,观众也没有表演出丝毫的不耐烦,反而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期待的神色,

    接下来,剧情继续发展,小青与白素贞不打不相识,最后结为姐妹。

    小青的扮演者,正是莘瑶琴的小丫鬟画儿,两人现实中就是小姐丫鬟,现在戏里面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接下来,小青陪着白素贞去西湖寻找恩人,最终与主角许仙相遇。

    整个剧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几人坐船游西湖时唱的那首歌。

    “啊哈哈,啊哈哈,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呐……”

    张青峰对这段剧情记忆犹新,他记的小时候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时,就是这一段迷住了他。

    所以,张青峰在戏剧中把这一段也融入了进来。

    他不知道古人的审美能不能接受这种对唱的音乐,当剧演出到这里的时候,他也在仔细观察观众的表情。

    他发现,所有人听到这里的时候都是一脸享受的表情。

    见到这样的情况,张青峰也就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只是,让张青峰有些担心的是,在这边开始演出后,台下聚集的人却越来越多,很快就超过了几千人。

    因为观众太多,整条御街都被堵住了,不管是马车还是轿子,到了这里都需要绕路才能通行。

    张青峰担心的是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要是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了。

    不过好在,两个小时后,白蛇传的戏剧终于结束了。

    接下来。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上台朝观众鞠躬致谢。

    哗哗哗!

    热烈的掌声响起,这是观众们表示对节目的喜爱。

    舞台上,张青峰站在所有人的最前面,他的手中拿着一个铁皮喇叭,然后朝所有观众大声说道:“感谢大家的捧场,上午的演出就结束了,下午,和晚上还有两场戏,如果大家喜欢白蛇传,就请来这里看戏,不收大家的钱,也不需要大家的打赏……”

    “好,下午我们一定过来捧场。”

    听到张青峰的话,台下顿时就有观众喊道。

    “白蛇传一共有五场,今天只能表演三场,如果大家想要看完整的白蛇传戏剧,后天下午我们会在莲花棚表演,到时候欢迎大家前来捧场。”张青峰朝所有人说道。

    算是打了一个广告。

    莲花棚,就是张青峰老师赵老先生评书的那座勾栏。

    和象棚一样,这也是一座能够容纳一千多人的勾栏。

    在象棚,柳家的戏曲每天有一场表演,所以根本排不开时间给张青峰的戏剧。

    所以张青峰就找到了老师赵老先生,让他和莲花棚的东家商量了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白蛇传的戏剧在莲花棚表演。

    有赵老先生出马,莲花棚的东家二话不说就给张青峰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节目时间,在下午三点左右。

    ————

    白蛇传的戏剧表演完后,张青峰指挥着工作人员快速撤下了所有道具。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清风楼自家的艺人表演的时间了。

    一个老先生上台,他是一个评书人,评的书是《春秋演义》的故事。

    张青峰在一旁听了一会,觉得还不错。

    然而,戏剧性的是,原本围观白蛇传戏剧的观众,在这个老先生评书春秋演义后,很快就散去大部分人。

    只留下不到一百人停留在原地听评书。

    见到这一幕,张青峰对他的白蛇传戏剧就更加有信心了。

    如果下午的演出观众还能有这么多的话,那就可以证明戏剧是成功的了。

    只不过,下午张青峰需要去参加官方组织的灯会,可能没办法亲眼看到下一场的情况。

    中午,张青峰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清风楼的东家让厨房准备了美食,免费让戏剧团的所有人吃,而且菜品质量不输于早上张青峰花钱请大家的吃的菜。

    对此,张青峰自然是感谢了一番。

    下午,张青峰交代了柳老头你这注意事项后,就独自一人去往了清河坊,他要去参加官方举办的灯会了。




第六十七章 灯会
    清河坊就在吴山脚下,知府衙门就在这里。

    请和坊南边就是五府,太庙,三省六部等官方机构所在。

    清河坊与御街对面的,则是太医局,德寿宫,所以这一片区域都算得上是官方地盘了。

    张青峰按照地址,找到了举办灯会的地方,正是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是一座大府邸,府邸中有很多建筑群,里面亭台楼阁,假山园林多不胜数。

    张青峰拿出邀请函后,在一个小斯的迎领下进入了府邸。

    此时的这座府邸中,已经挂满了红色的灯笼。

    里面,有无数仆人丫鬟穿行其中,坐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

    那小斯把张青峰带到了一个院子中休息,并且告诉他,灯会还有一段时间才开始,到时候他会再来通知张青峰去参加。

    说是灯会,其实就是临安知府作为父母官,要去体察民情,然后再派发一些红包,最后说几句话。

    而张青峰等人,到时候会跟在知府后面加油助威。

    张青峰在小斯安排的房间中等了两个小时左右,那个小斯就回来了,他把张青峰带到了一个大院中。

    此时,这里已经汇聚了很多人,听小斯的意思,这些都是知府大人邀请来参加灯会的。

    “杨三郎,这些人很多都是有来头的大人物,不是你能惹的起的,如果他们不好相处,你可千万不要和他们发生冲突啊。”最后小斯朝张青峰提醒说道。

    “我知道了。”张青峰点点头。他来参加灯会主要是来结交朋友的,可不是来发生冲突的。

    “刘兄来了啊!等你好久了,快来这边。”

    “孙兄,好久不见!”

    “吴兄,最近在干嘛呢?”

    院中,无数人相互问好,让整个场面显得非常热闹。

    每从院外来一个人,很多人都会与之打招呼。

    直到,张青峰到来。

    所有人都发现,所有人都不认识这个人。

    “这位兄台是?”有人朝张青峰询问。

    “在下杨三郎,受知府大人相邀来参加灯会。”张青峰朝所有人拱手说道。

    “原来你也是是知府大人相邀来的啊,不知兄台以前是做什么的?为何没有见过你?”有人朝张青峰问道。主要是打探他的底细。

    “这位郎君是封神演义的作者。”张青峰还没有说话,一旁带张青峰来的小斯就朝所有人解释说道。

    听到小斯的解释,张青峰很满意,这个B装的很无形。

    然而,和他想象中一群人会像粉丝遇到偶像那样凑上来不一样,当很多人听到张青峰只是一个写小说故事的后,都纷纷转过头该干嘛干嘛去了,聊天的继续聊天,很多人都没有把关注放在张青峰的身上。

    这一幕,让张青峰有些不适应,这个几个月,很多听到张青峰大名的人,在见到张青峰的时候,都会上前热情的说几句话。

    今天,他终于遇到了冷场。

    “原来你就是封神演义的作者啊,幸会幸会。”还好,虽然大部分人都对张青峰不是很热情,但还是有几个人比较想和张青峰说话的。

    “你们好!”张青峰也笑着朝几人招呼。

    然而,几人和张青峰点点头,然后问了一些问题后就离开了。

    这让张青峰有些难受,这里这么多人,他发现没有自己能够融入的圈子。

    这些人听说他只是一个普通写小说的后,都没有和他结交的意愿。

    张青峰倒是想要和这些人结交一番,然而人家根本不理他。

    就连一开始说幸会幸会的那几个人,在问了张青峰一些问题,满足了一些好奇心后,也都到一边去聊天了,根本没有和张青峰深交的意思。

    在这里待了一会,张青峰就感觉有些不自在了,所有人都把他排斥在圈子之外,这让他有些低落。

    “既然你们不屑于结交我,我也不会热脸贴你们的冷屁股。”张青峰心里暗暗想。

    今天的灯会,他就准备当一个透明人,等灯会结束后他就回去。

    时间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多久,府邸里面的人把所有人都安排在了一个宴会大厅。

    此时,宴会大厅中已经摆满了桌子以及酒菜佳肴。

    张青峰被安排到了一张桌子上,他前面桌子上摆放的菜肴和大部分人都是一样。

    从这一点,张青峰倒是颇有好感,至少这里的主人没有把他排除在外。

    “知府大人来了。”

    也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很快,宴会厅就安静了下来。

    很快,所有人就见到,一群老者说说笑笑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过知府大人。”

    见到老者,宴会厅的所有人都纷纷朝老者行礼。

    “大家不必多礼。”老者朝所有人点头说道。

    最后,几个老者被安排到了主桌坐好。

    接下来,老者朝所有人说了一些场面话,最后才让所有人吃饭用餐。

    说实话,张青峰有些饿了,听到能够用餐后,他就快速的吃了起来。

    宴席准备的菜肴不错,张青峰一口气吃了三大碗。

    有时候知府大人朝所有人敬酒,张青峰才会停下吃东西喝一杯酒。

    “不知杨三郎今天可曾到来?”突然,坐在上首的知府大人朝所有人问道。

    临安知府是一颗五十多岁的老者,好像叫王补之。

    听到知府的问话,一些人茫然,一些人则朝张青峰所在的方向看了过去。

    “杨信见过知府大人。”张青峰主动站起来朝知府行礼说道。

    “你就是写封神演义的杨三郎啊!”知府朝张青峰点头说道:“听说你在去年考场上写了三首诗词,还受到了放翁先生的赞杨,果然是年轻有为啊,希望你今年能够努力,争取考上举人。”

    “谢谢知府大人的关心,我一定回努力的。”张青峰朝知府说道。

    张青峰被知府点名表扬,这让宴会厅中很多人看向张青峰的眼光后不一样了。

    接下来,知府大人又点了一些其他人的名字,并且夸奖勉励了一番。

    酒足饭饱之后,在知府大人的率领下,一群人乌泱泱的出了府衙大门。

    王知府坐在轿子里,其他人跟在轿子后面,缓缓朝御街而去。

    作为父母官,知府大人自然要在元宵节这一天与民同乐。

    很多百姓见到知府大人的队伍来了,也纷纷加入了围观的人群中,知府大人身边本来就有几百人,加上围观的百姓,队伍竟然长达数百米。

    只是,看到这么乌泱泱的人群朝前走,张青峰心里产生了一丝担心。

    他担心如果戏剧团的演出导致百姓聚集太多挡了知府大人的路,会有一些大麻烦。



第六十八章 继续
    此时,张青峰就跟在知府大人的轿子后面,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一般,跟着人群移动,

    知府大人的轿子沿着御街一路走,每到一处,就会撩起轿帘和周围的商家或者百姓说两句话,然后让手下人奉上“红包”,也就是朝廷的会子。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有机会获得知府大人送的“红包”,数额不多,也就几十文钱。

    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几十文钱也顶的上小半天的收入了。

    随着知府大人开始发红包,后面跟随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好在有无数衙役护卫才没有人敢乱来。不然张青峰丝毫不怀疑有些见钱眼开的百姓会强抢钱财。

    “前方为何聚集如此多人?”

    在知府大人的队伍走到御街北段的时候,无数百姓挡住了知府的去路。

    这一刻,张青峰担心的还是来了。

    此时的御街上,已经被无数百姓挤满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街边的一个露天舞台上。

    此时的舞台上,表演的正是张青峰的戏剧团。

    “大人,前面有人演出戏曲,所很多百姓都聚在这里看戏。”一个人朝知府大人禀报说道。

    “什么戏曲这么多人看?走,去瞧瞧。”

    和张青峰想的不同,当知府王补之听到是有人表演戏曲时,他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平素就喜欢听戏曲,这里的一场戏曲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就说明这是一场精彩的戏曲。

    知府大人的队伍,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挤进了人群最前面。

    很多百姓见到知府的排场,也是自觉的纷纷让路。

1...8889909192...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