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活不是重生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樱桃洼
    老村长连宋老师都不叫,数十年前的乳名都吼出来了,显然气得不轻。

    看到宋老师一脸尴尬地站在门口,宋老师的老伴迟疑片刻,开口说道:“老宋,你和老叔的话我都听到了,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我退休两年了,等今年八月份,你也退休后,我们还真是没什么事可做了。你看,咱家晓萍又在外地工作,孩子也有人家公婆帮着带,咱们也不好得过去凑热闹不是”

    宋老师回头看着老伴,挠挠头笑道:“这倒也是,怎么着咱家姑娘也是嫁出去的,住女儿家也不是个事。这在家也有点无聊,突然间无所事事了,也不太好。”

    “回村子里去吧!我也是多年的老教师了,回村里住,平时帮村子做个代课老师,帮帮老村长的忙,也尽一份自己的心意。再说了,村子里空气清新,正适合安家养老呢!”老伴劝道。

    宋老师迟疑地说道:“我不是不想帮这个忙,可是,我们这个时候答应老村长的要求回去,学校里那些老师会不会说我俩是贪图网络上争论的正凶的‘圆梦教育助学基金’的奖励”

    “老宋,这些就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算了,咱不图那个钱,也不图那个名。为村里尽就力,心安就是。”

    “那就这样,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人,等我退休就一起回村里去,以后咱俩就在村里养老好了,一村子都是本家人,咱俩老了后也能有个照应不是再说,如果真能每年挣上那笔‘圆梦教育助学基金’的奖励,我俩也有十万了,咱们工资也不低,咱们自己用不着,还可以捐给村子里学校,办罢些教学用具,再建个小图书馆给村里也好。”

    “随你好了,咱们还能在村里留个好名声呢。我也是你们宋家的媳妇嘛!”

    “对对,等修家谱,说不定还要为你这个媳妇立传呢”

    “你赶快回话吧,别让老叔着急了。”

    “好,咱也来个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上的鸟儿……”

    ……

    在某县教育局办公室,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边,看着手里的文件漫不经心地问道:“小朱,你们有没有了解过,这个‘圆梦教育助学基金’到底是那路大神,从那里弄来这么多钱他们这样另起炉灶弄这些助学奖励,这不是扰乱咱们正常的教学工作吗”

    另一个中年男子献媚地笑道:“刘局长,这个基金是从上边往下走的,连省里、市里都不知道背后是什么人在搞,也不经过县里和咱们教育局这口。”

    “小朱,我们县一共有多少合适的基层教师符合他们那个评定条件”

    “刘局长,您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看那些报表。今天上午我刚刚统计过,咱们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除了在县城的一中,一小,二小的任课教师外,其余的老师只要连续工作满五年的,年考评达到优良的都符合他们的条件,全县共计有1540名教师。”

    刘局长半眯着眼睛,满脸深沉地沉吟道:“那就是说,即使每人只拿到5000元的什么‘教师’奖金,这个基金会每年也要发放七百多万奖金

    “七百七十万,局长的数学功底真好。我也是用计算机统时后才算出来的。”

    “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发这笔钱”

    “按照他们的章程,每学年评定一次,统一发放一次。今年是第一次,计划在9月10日教师节那天发放。以后也这样。”

    “这个事嘛,我们县那些获奖的老师,他们的成绩是在集体领导下获得了,每年的优良评定也是我们在做的。荣誉他们得了,这个奖金嘛,得适当的统筹提留点。也不要太多,到时每人提留1000元作为局里的办公经费,给局里添几辆越野车,以后下乡也方便点嘛。”

    “是这个理,可是,他们的钱不从咱们帐上过啊,都直接打那些获奖老师私人银行帐上去了。”

    “哪些人获奖了,让他们自己主动上交不就行了,他们能在年终考评得个优良,也是要经过我们的。不上交的,心中没有集体荣誉,下年度就不给他们评优良,看谁敢不交小朱,要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实在不行,按获奖名册从工资里扣除嘛。”

    “这不好办,那些要想得到奖励的,都是自己通过网络上申报,他们自己核实情况后直接发放的。按他们的规定,申报的时候采用的是实名密码申报,他们派自己的人去核查。发放的时候只公布全国获奖人数和各省获奖人数。网络上并不公名单,这样一来,连谁领取过奖金我们都不知道,到时候获奖的人不承认自己申报和获得过奖励,不交也没法强制要求啊。”

    “你不会以教育局的名义去找他们查咱们县的具体名单吗,他们怎么能这样做,无组织无纪律了。这些人办点事怎么能如此黑暗,这不是暗箱操作吗”刘局长一听,勃然大怒。

    “我们一个小小的县教育局想要查获奖名单,人家能理会我们吗”小朱满脸委屈地说道。

    刘局长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吼道:“他们这是在搞那种口袋里卖猫的事,不公布各市县名单,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事有猫腻,一定有猫腻。”

    “国家、省一级的审计局、团委、教委等相关单位有权限组织核查小组核查,倒也不能说有猫腻。”小朱小声说道。

    刘局长不满地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办法,这事你好好想想办法,没王法了。”

    ……

    “汪老师,你们的那些视频下载量非常大啊,书卖得很是火爆。”

    “现在时兴国学热嘛,这些老祖宗的文化精品,大家多学学还是好的嘛。”

    “有没有出新--书的打算这市场需求很旺盛的。”

    “早有计划了,这个《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真正能读得懂、学得好的人不多了,我们早组织了一批大家,整理编写、录制教学学习资料,快要上市发行了。”

    “其他传统经典准不准备重新进行整理这些也可能大卖的。”

    “是得好好规划一下,别到时候找不到有名望的大家来坐阵,这图书资料弄出来卖不出去就亏了。”

    ……

    “你们几个,想办法组织一批网络抄作高手,我有用。”

    “要多少”

    “越多越好,最好是分别找,分成几派,用不同观点在网上去炒那个‘圆梦教育助学基金’,重点炒他们提到的传统文化部分,一定要给我炒热了。”

    “这还要炒吗都已经快炒糊了。”

    “要引导,引导懂吗不能让它糊了,要炒的恰到好处,然后,让大家都去学习传统文化,我们的图书,音像才好卖,要大卖特卖。”

    “还是领--导站的高看得远,高,实在是高。”

    “这么好的热点、卖点不利用那是傻子,他们搭了这么好个大台子,我们不唱好这场大戏怎么对得起观众。哈哈哈哈哈哈哈”

    ……

    “都什么时代了,还想用这些老古董来教育孩子,这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如何与国际接轨大城市里都开始有双语学前教育了,请的都是外国人亲自来上课。小学生也必须强化英语学习,学古文有什么用”

    “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如何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

    ……

    千禧年元旦之后,不论是网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圆梦教育助学基金”这个名称,成了使用率最高的词汇。




第九百四十四章 完美的手术
    漩涡中心是最湍急的,而风暴中心却是最平静的。

    社会上关注“圆梦教育助学基金”的时候,彩云省肿瘤医院外科大楼十五楼的手术室中,祁景焘平静地站在手术台前,双手握着手术台上的病人手腕,全神贯注地感受着患者的身体状况。

    这是祁景焘手术准备的习惯,在给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之前,必须为患者把一次脉,全面掌握患者手术前身体的实际状况。

    尽管手术室中配备的那些现代医学仪器都非常先进,甚至,对于这个时空来说已经有那么一点超前,完全可以全方位采集并显示患者的身体状况,但是,作为非传统外科医生,他依然还是更加相信自己中医诊断的结果。

    祁景焘一边观测,一边在脑海里飞快的判断着患者的身体情况。

    “祁医生,可以开始手术了吗”

    手术室中,麻醉师、助手以及其他的几个手术护士,看着祁景焘的动作,脸上都并没有露出太多好奇。

    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他们第九次和祁景焘合作手术了,早就已经习惯了祁景焘的习惯。

    再说了,祁景焘本来就是千植堂的大老板,还是镇堂神医,前来省肿瘤医院执刀也是院长特聘的专家,他亲自进行的外科手术,还不是他说了算他们只是在做完了各自的准备工作之后,例行出声提醒祁景焘而已。

    “嗯,开始吧!”祁景焘松开了手,点了点头,伸手接过手术刀,开始了今天的这一台手术。

    手术刀飞快而精准的划过病人的腹腔的皮肤,露出了皮表下方的组织。和之前所做的四台外科手术一样,今天的这一台手术,也同样是肿瘤清除手术,并且依然是非常困难的非常规肿瘤清除手术。

    这位患者得的是肠癌,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腹膜,手术清除的难度非常大、非常复杂。

    对于这一点,祁景焘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如果是普通手术的话,省肿瘤医院也不需要专门找他这位滇中千植堂的小神医前来春城,专门给患者做手术了。

    他是能够通过特殊中医手段治愈癌症患者,成功案例还不少,千植堂中经过他亲自传功、练气有成的中医师也可以通过中医手段治愈部分癌症患者,名声已经在圈子里面广为人知。

    可是,世上癌症的种类形形色色,癌症患者数不胜数。而他这位祁神医只是一个特殊个例,还是一个非职业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医生。

    并且,千植堂培养合格中医师的速度和效率有限,目前能够通过中医手段疗法癌症的中医师不过十几位,还经常被叶教授抽调到京城坐诊,哪里能够满足广大癌症患者的需求

    再说了,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癌症患者,千植堂也不是只为癌症患者服务的专业医院,怎么可能只为癌症患者服务

    目前,广大肿瘤和癌症患者还得依靠那些现代医院,依靠现代医学培养的专业医生来诊断和治疗。哪怕确诊的晚期患者被治愈的成功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大多数早、中期确诊患者来说,那些现代医院仍然是肿瘤和癌症患者康复或者延长生命的希望所在。

    中医并非没有外科,神医华佗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完成大量神奇的外科手术。虽然不知道神医华佗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完成外科手术,祁景焘也没有获取神医华佗的外科技能,但是,现代医学的优势就是外科手术。

    对于目前的祁景焘来说,学习并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短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并非神话。

    在成功帮那对连体婴儿进行分离手术之后,祁景焘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外科手术必不可少,他也开始尝试摸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式……

    深吸了一口气,抛开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杂念,祁景焘的目光扫了一眼患者腹腔的情形,以及旁边的仪器屏幕,双手开始飞快的忙碌了起来。

    各种不同的手术器具飞快的从旁边的手术护士,以及助手的手里传出。

    一般情况下,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的时候,第一第二助手都是需要帮忙进行一些辅助的手术工作的,但是在祁景焘这里,却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只需要协助旁边这些手术护士,一起帮助祁景焘快速的将他所需要的器具准备好,递给他,收回来。

    完美!真的是太完美了!

    他的动作,是如此的流畅!

    他的速度,是如此的迅捷!

    他的落刀,是如此的精准!

    …………

    这……简直就是上帝之手,这简直就是外科手术的天才啊!

    手术室斜上方的观察室之中,那扇巨大的透明玻璃前,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望着下方正在忙碌,正在进行中的手术,望着那个正站在手术台前全身贯注地忙碌着的小神医,每一个人的眼里都露出了如痴如醉的神色,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由衷的赞叹着。

    这些医生,大多数是来自于国内外肿瘤学的高级专家,他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不知道多少台手术,都是拥有着绝对精湛技艺的手术专家,都是绝不会轻易服人的专业精英。

    但是,此刻望着那个正在手术中的年轻医生,观摩着他的手术过程,他们却是完全的服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世界上会有如此的精湛,如此完美的外科手术技艺!

    眼前的这个人,简直就不是人,是一台无比精密的手术仪器!

    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这么快,怎么可能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切除,都那么精准,那么完美呢

    即便是亲眼所见,且所见不止一次,还反复研究过他的手术教学录像,但是,每一次观摩,他们依然还是觉得那么不真实!!

    “咣当!”

    伴着一个清脆的响声,祁景焘结束了手术的最后一个动作,放下手里的剪子,转身走向手术台的另一侧,抓起患者的手腕,再次全神贯注地观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手术结束。”。

    大约三分钟之后,祁景焘的脸上,神色彻底的松了下来,直接宣告了这台手术的完美结束。

    “祁医生辛苦了!”

    所有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向祁景焘投去充满了敬意的目光,所有人都自发地躬下了自己的身子,包括那位一向孤傲不群的麻醉师。

    祁景焘那精湛到近乎完美的技术,彻底的征服了他们。

    “大家辛苦了。”祁景焘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客气地向他们示意了一下。

    虽然他的手术几乎从不需要助手打下手,基本上从头至尾都是他自己完成,但他从来都不会认为,手术的功劳全都是他的,更不会轻视那些手术的辅助人员。

    他很清楚,如果没有那些工作人员的配合和辅助的话,他一个人也是绝对不可能完成手术的。

    他负责的手术,基本上由他自己完成,这并不是他独断专横,不愿意让其他医生来做,而是因为他完成的手术,几乎都是极为冒险,难度非常高的外科手术。每一个动作,都是要求非常精准的,基本上,那些动作,都是只有他自己能做到的!

    其他外科医生通过观摩学习手术教学录像,今后能不能完成类似的手术那就要看各人的努力和成就了。

    离开手术室,到更衣室换下身上的无菌衣,祁景焘顿时感觉整个人仿佛卸下了一副千斤重担一般,在彻底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涌起了一股巨大的疲惫感。

    将近四个小时,连续保持着精神的高强集中,高度绷紧,连续进行高精度,高速度的动作,就算是祁景焘的体质特殊,不论是精力还是体能,均远超常人,也有一些扛不住。
1...284285286287288...3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