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小夫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知何处
自家请人吃饭,结果还要人家带酒过来,景翳无话可说,这债欠的是越来越多了。
“你们家还有没有白米?我们这里的人吃什么都行,但县令大人他们还是准备白米饭的好!”杨大伯突然想到了这个。
景曜连连点头,这个还是有的,该庆幸他那天去城里的时候,买了一些大米,否则今天这个大米都不知道去哪里拿哦!
村里的里大人正也就是杨鸿彦的爷爷过来,这边又是一阵热闹。
景翳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到这位年逾古稀的里正大人了。算起来,里正大人和杨老太爷是一辈的人,只是年纪却比杨老太爷要年长个十几岁,在这个时代里也算得上是少有的长寿之人。
这里正大人过来,杨老太爷当然要亲自出面接待。这杨老太爷亲自出面了,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自然也要一起出来迎接。里正大人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是第一次受到县令大人的如此礼遇,激动的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幸好,杨鸿彦一直没有离开里正大人的身边,时不时扶上一把,加上县令大人一派和蔼一直说是私访不需多礼,里正大人这才肯和县令大人一起坐了下来。
不得不说今日景曜家算得上是风光十足,几年未出面的里正大人亲自出面,还有县令大人一行的到访,绝对算得上是杨家村数得上的大事,这一切也不知道会被村里的人津津乐道多久。
中午的开席的时间一到,除了少部分帮忙端菜烧菜的人,其余的人几乎都满满当当的坐了下来。不得不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原本还有点担心菜色菜量会不会不足的景曜,立刻被一开始上桌的满满的几大盘菜吓了一跳。
一大盘手都扶不住的红烧肉,像是用洗脸盘乘着的猪骨猪心猪肺猪肚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加上茨菰一起做成的浓汤,烤的香喷喷的鹿肉,一条红烧鱼,一盘红烧兔肉,还有几个分量十足的素菜,绝对能够让一桌人吃的很饱。而等这些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还有一盘板栗烧鸡、一桌十几个肉圆,加上绝对管饱的小米饭。这顿饭,绝对是经过了那么久的干旱之后,杨家村所有人最好的一顿饭。
堂屋内只摆了一个席面,主位上坐着的自然是杨老太爷和县令大人,原本县令大人和杨老太爷都要让给里正大人,结果里正大人怎么也没有同意,就和杨鸿彦坐到了一起。杨鸿彦是没资格坐这桌的,但无奈要照顾里正大人只有坐下了。杨大伯倒是和县令夫人坐到了一起,两人又开始胡侃,作为一家之主的景翳当然要留在这桌。
这桌人虽然少,但是那些菜的分量却一点也不少,不少菜还是单独烧出来的,要比那些大锅菜好看好吃很多,虽然都还是一些山野杂菜,做菜的也不是什么大厨,但好在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都不是什么讲究的人。特别是县令夫人,对那盘板栗烧鸡更是赞不绝口,听说了这剥板栗还有自家儿子的一份之后,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杨大伯倒也有心,还特地安排人给几个小娃单独准备了一小桌,菜的分量嘛自然是少了很多,倒是跟他们这一桌是一样的菜色,算是给足了县令公子的面子,激动的袁满差点跳起来。当然,对于这个杨家村就更爱了!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更重要的是人家大人都没当他是个孩子,县令公子哪里不高兴。也难怪,以后,有了什么好处,袁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家村。
总之,这顿饭吃得是各种满意。
里正大人对杨大伯这个儿子的办事能力非常满意,当下当着县令大人的面就将里正的位置让给了杨大伯,只等着杨大伯明日去城里登记。
县令大人今日和杨老太爷聊了一会儿,得益匪浅,深以为这个探花什么的绝对不是什么人都能考得上的。若不是杨老太爷不同意加上于理不合,县令大人恐怕就要当场拜师了。虽然没拜师,但县令大人绝对把杨老太爷当成了恩师一般。
再说县令夫人,原本就是一个洒脱爱热闹的江湖人,做了县令夫人只有人前维持威严,但到了这杨家村就彻底的放开了。和杨大伯也算是忘年交,特别是听说桌上的肉类都是后山猎来的之后,县令夫人更是恨不得立刻杀往后山。被县令大人拦下来之后,县令夫人只有和杨大伯订了下次。
杨大伯就更不用说了,算是杨家村第一位在前任里正还健在的时候就上任的里正大人,和县令夫人更是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关系,顿时觉得风光无限。
杨鸿彦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上的好处,但是实际上也在县令大人的面前混了个眼熟。更重要的是,以后若真遇上了什么事情需要县令大人帮忙的,恐怕说一句是杨家村的,县令大人也会给点面子。这可就是无形的财富了。
至于杨老太爷和景曜,今日一过,不要说这杨家村内,估计整个县城都没人敢看轻他们,岂能不满意。





小夫郎 第21章 再次准备进城
这一日的酒席是在县令夫人喝得微醺,被县令大人抱上马车结束的。小大人一般的袁满在爬上马车之前还自顾自的摇摇头,惹得不少人好笑。
家里面虽然凌乱,但村民们都很热心的在杨大伯的指挥下,帮着景曜将家里拾的干干净净这才各回各家。当然,每个人手上都没空着,早上搬过来的桌凳篮筐、锅碗瓢盆之类的,下午又全部拿回家。
等到一切拾干净,已经是傍晚时分,景曜这才有时间过问这县令大人送过来的三个家奴。他们三人的午饭是杨大伯安排人送过去的,还让人带着他们三个去洗了洗换了一身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的衣服,所以现在看来气色要比早上的时候顺眼的多。
这里就不得不要说到县令大人的办事效率,这来杨家村的时候就带着三个人不说,临走的时候,直接掏出三个人的契书给景曜。原来这三人的归宿早就订好了他们家了。亏得景曜还纠结了一下,到底要不要留下这三人呢!
有了上午景曜教育几个小娃的那一手,那三个人到堂屋里来见他们的时候,也不敢生什么异心。
杨老太爷笑眯眯的坐在一边,明显的没有那插手的意思。
三人一进屋就跪在了地上。景曜其实很不喜欢古人这动不动就跪的习惯,看着就有点犯堵,但想着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总得给这三人一点下马威才行。
家里多了这三人,虽然多了三个负担,但事实上,景曜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原先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害得他想要做点事情也不太放心。现在若有人照顾他们,他才能好好的想想多赚一点钱傍身。
“你们三个既然入了我们杨家,就要知道我们家的规矩。首先,我们家没有动不动就跪人的习惯,所以以后这就了。还有家里人的称呼,也不要叫少爷老爷什么的,爷爷就叫太爷,我们几个直接叫名字就可以了!其次,家里除了爷爷每个人都要干活,不干活就没饭吃,我们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家里人都要自己干农活什么的,你们要是不会就需要学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里绝对不允许发生任何危害安全的事情,不管是人身安全还是财产安全,发现一次立刻送官,绝不姑息!”景曜最担心的就是安全这一条,这也是他一开始没有答应留下他们的原因。
三个人特别是年长的那位阿爹岂不会明白景曜的意思,立刻磕头表示明白,另外两人也立刻表示一定遵守家规。
几个人的晚饭是小风的阿爹阿恒准备的,小风的二哥小云打下手。而景曜则领着三个小娃去给他们拾晚上居住的地方,
前面三间房一间堂屋,另外两间一个是景曜的房间,一个则是景翳他们的。后面两间一间给了老太爷,只剩下原本放置杂物的那间。景曜看了看那个放杂物的那一间,幸好东西不算太多,移动一些放到他和景翳他们的房间,再稍微拾一下,总算理出了大半个空屋,只是这床一下子倒成了问题,家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床啊。
小风看了一下,说现在还是夏天,他们可以暂时先打地铺,床什么的等到以后慢慢准备也可以。
景曜却有点不好意思,连张床都没办法给人家。不过,家里的人一多,景曜就隐隐的有了想要翻盖房子的念头。只是这也是想想而已,他手上虽然有五十两,勉强盖个房子也差不多了,但事实上,景曜却并没有准备立刻动用这钱,反而是在思考着,拿这些钱做个小买卖来钱生钱。
景曜他们所在的杨家村这些天依旧平静无波,但实际上外面早已经闹翻了天。原本打算出去继续做生意的杨鸿彦,没两天就又跑回来了。原因很简单,那些流民终于有了头领,打着天命所归的旗号,轰轰烈烈的扯起了大旗和朝廷对着干。
杨家村这些天讨论的也都是这个话题。听说那个头领是什么王爷,是皇帝的弟弟,还和皇帝的两个儿子联合到了一起,说是要推翻皇帝的位置。又听说那个叛军已经打到了哪里,估计不日就要打到京城了。没多久,那股叛军失败的消息也传过来了,说是根本没抵得上某位将军的一击,就溃不成军。反叛的被抓住杀了头,逃掉了几个漏网之鱼朝廷正在缉拿。
这一切在景曜的眼中基本上就是道听途说的那些,根本没有什么关注的意义。就像一个现代人你让他每天关注两伊战争,不说一个月两个月,就说十天半个月也该厌倦了。没发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说再多都是空谈。
秋老虎一过,整个天气也慢慢的开始凉爽了下来。偏北风一吹,整个村里都有一股熟透了的味道。
今年因为夏天的大旱,导致田里的庄稼都是后来补种的,但总算还是有那么一点成。即使村子里的人们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叹气,但这丰的喜悦倒是清楚的映在了每个人的脸上。成虽然不好,但总比颗粒无的好。再加上听说了外面战乱的情况,所以,这小山村其实还不错啦!
景曜前几天每天都领着小云上山去捡板栗,捡回来一筐,就让阿恒和小风帮着剥壳,有时候连杨老太爷和景翳他们两个小的都会搭一把手。虽然景曜家上回请大家吃饭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一回板栗烧鸡,但实际上村中去捡板栗的人除了景曜他们也就虎子家和杨大伯家两家,当然他们也就是意思意思的捡了一些。倒让景曜他们一口气捡了几千斤回来。门前的空地上几乎都晾满了。
板栗在有些地方可是直接被当成粮食储存的,这可相当于几千斤的粮食啊,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个两三年了。景曜非常的满足。
板栗完,就轮到地里的庄稼成熟了。
景曜家也就两亩地,一亩是玉米和豆子混合的,另一亩就全部都是红薯。虽然不多,但拾起来倒也够呛。
玉米的时候,景曜原本想着就把玉米扮下来就行,却被阿恒教育了一通,原来这玉米秸秆晒干是冬天里最好的柴火,不能丢。结果就是阿恒和小云在地里割,景曜和小风、景翳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搬。忙完了玉米又开始豆子,等到红薯的时候,景曜早已经没有了丰的喜悦。
一家人忙了四五天才终于将地里的这些东西弄回家。景曜深刻觉得农活真不是人干得,再次庆幸,要不是有阿恒他们几个,他这个小身板到底哪天才能把地里完啊!
想想其他人家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五六亩的田地,人还不一定有他们家多,景曜就觉得全身酸痛。
等到杨大伯忙完自己家里,想起景曜他们,派杨鸿彦他过来看看的时候,景曜他们早已经将那些玉米红薯拾的差不多了,该放地窖里的连同那些板栗都已经放了进去,家里也拾差不多了。
杨鸿彦绕着他们家走了一圈,看到墙角堆得严严实实的玉米秸秆才终于相信,这景曜他们的确是忙完了。
“景曜,你们的速度真快,我们到今天在忙好,原本还想到你们家来帮忙呢!”
杨鸿彦跟在景曜的后面,看着他拾一些菜叶子喂猪。那几只猪仔吃得只哼哼。杨鸿彦仔细看了看这几只小猪,原来还是那天在山里被景曜无意中碰上捉回来的那几只,只是这个头倒是长了很多。
“那是你们家地多,我们家人多!”
杨鸿彦笑了起来:“你们家人是很多,可惜三个是孩子,三个是夫郎,还有一位老太爷!”
“怎么样,你看不起我们夫郎啊!”景曜举了举拳头,还想说句夫郎也能顶半边天的话,可是想想,这个世界还有男人和女人,最多只能算是三分之一的天啊!
“哪能啊!我要说句看不起,我阿爹非抽死我不可!”杨鸿彦装成一副小生怕怕的模样,惹得景曜忍不住笑了起来。想想杨大婶那副模样,真的难以想象会生出杨鸿彦和鸿吉这两个儿子。景曜一开始的时候还真不是很喜欢杨大婶,现在却对这个时时刻刻关心他的大婶非常满意。至于外表什么的,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景曜想起自己打算做点小生意的想法,看看杨鸿彦一直在外走南闯北的,考虑着要不要问问。
倒是杨鸿彦先提起了这个事情:“这阵子忙完,我也要继续出去做生意了!”
“鸿彦大哥,你是做什么生意的?”景曜挺好奇的。
杨鸿彦倒也不隐瞒:“毛皮、药材、布匹、成衣,什么能够赚钱就卖什么!”
“哦!”景曜恍然大悟,原来就是一个倒卖的二手贩子啊!
“对了,我爹明天可能会去赶集,你要不要一起去?”
“要的,要的!”景曜连连点头。打他过来之后,到现在为止才去过一次县城,这次有机会,当然要去。
“那明天早上我们过来叫你!”杨鸿彦也不含糊。




小夫郎 第22章 没人能看懂的图纸
和景曜约好了明天一早出发的时间,杨鸿彦还想和景曜说些什么,景曜却抬头看看天色,叫着天色已经不早,他要回去准备晚饭的话,让杨鸿彦想说也开不开了口,最后只有笑笑,让景曜赶紧回去准备,别让一家老小给饿着了。
景曜一路飞快的跑进屋,直到看见杨鸿彦走远了,才磨磨蹭蹭的从屋里走出来。
说着是准备晚饭,结果景曜却是直接往堂屋里跑,杨鸿彦本就是聪明无比的人,哪里还不知道这是景曜的推脱之词。纵使再怎么无奈,却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不想逼景曜,只是希望给景曜时间,让他能够自己想明白。
景曜哪里管杨鸿彦到底是怎么想的,只庆幸今天又成功逃脱一次。
“景曜大哥,你快来看看,阿爹他们已经把床做好了!”小风兴奋的满脸通红跑来叫景曜。这些时日接触下来,加上秋的时候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家里新来的三人和他们都已经熟识了。特别是小风这小娃,现在第一亲近的人绝对是景曜,这不,有了什么大事,就他第一个想到通知景曜。
景曜一听床好了,也有点好奇,跟着小风去杂物间看情况,
这里就不得不要说到小风一家,原本他爹爹和大哥就是他们村子里的木匠,如无意外,将来的小风肯定也是子承父业,可惜造化弄人。他阿爹和二哥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这手艺,但平时在家里打打下手还是不在话下的。所以两人在秋之后,就征得了景曜的同意,自己砍树做床。
景曜围着那张新床,转悠了一圈,虽然还是最简单的那种木架子床,倒是非常的结实,不像现代的那种新式组合床,但比起景曜家中原先的那几张倒是好上了很多。也难怪三个小娃围着这床会这么兴奋了!
“景曜,这床你看要不先给你们的房间吧!你们原先的旧床直接换出来给我们就行!”阿恒倒是一个实在人。
听到阿恒这么一说,第一个跳起来的是景翳,“哦,大哥,大哥,我要这个床,我要这个床!”
“好啊,好啊!”阿恒连连答应下来。估计不太高兴的只有小风了。
虽然阿恒他们名义上是景曜家的家奴,但实际上景曜是完全将他们当成了家人一般。特别是小风,现在是和景曜、景明一起跟着杨老太爷启蒙学习,跟自家的孩子差不离,所以敢表现不高兴的也就是他了!
景曜倒是看得清楚,倒也不介意,拍了拍景翳的小脑袋,“小坏蛋!阿恒,你别听他的,这张床就留给你们用了,回头,你们再去我屋里看看有什么被褥什么的,能用的就拿过来。这么多天都让你们睡在地上,我也不好意思了!”
景翳一听顿时失望,倒是小风开心的笑了起来,还特大方的拉着景翳,“小翳,晚上你过来和我们一起睡不就可以了!”
景翳立刻期待的看着景曜。
景曜想不到这孩子居然对一张新床有那么大的期待,只好点头,“行,那今天晚上你就和小风一起睡吧!”再看看另一个小娃景明也是一脸的好奇模样,“景明也一起吧!阿恒,今晚你和小云就睡到景翳他们屋吧!”
“哦!”“哦!”“哦!”
三个小娃立刻高兴的叫闹成了一团。
看到三个小娃如此高兴,景曜也笑了起来。这就是他的家人啊,会因为一张新床满足,简单却也快乐。如此可爱的家人们,怎么会让他不喜欢!能够让他们就这么快快乐乐的长大就是景曜现在最大的希望!
“阿恒,看你们的手艺还可以,接下来我就要交给你们做一些其他的东西了!”景曜倒是对那个小推车,独轮车以及干农活用的一些工具想念很久了。之前没人能做的出来,现在家里有现成的木匠,景曜当然就不客气了。
原本景曜在大学是考古系的,没少跟着老教授去挖掘那些古代的农具用具什么的,老教授的要求严厉,那些用具不但要求记录模样,甚至于详细的规格数据也要一一记录。景曜现在不得不要感谢老教授的龟毛,才能够让他在没有任何原型的基本上,最大程度的做出这些东西。当然,其中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那就需要家里的两个木匠师傅来慢慢试验了。
景曜在知道阿恒他们的手艺的时候,就已经和杨老太爷借了纸笔过来画图纸,当然最后的图纸还是拿木炭画出来的,但一点也不妨碍观看。现在景曜就直接将图纸递给阿恒他们。
阿恒看看图纸又递给小风,小风看了看,两个字,不懂!
“拿来我看看!”杨老太爷早知道景曜这几天研究的这个东西,但实际上他还真没看到过景曜研究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小风直接将图纸递给杨老太爷,曾经的探花大人也傻眼了,这是什么东西啊!
原来景曜画出来的直接是立体三维图,有的细节部分还特地引出来画的清楚。但对于只有简单的二维图的时代,甚至连二维的图片都没有看到过仅凭师傅徒弟手把手传下来的古代木匠们,哪里能看的懂这些东西。杨老太爷虽然没少看过二维图,但看再多也没用啊,这图纸他还是没能明白。
景曜一头黑线,想不到还没开始呢,就已经碰到了难题。
这个世界说落后吧,但马车、牛车这些东西都已经出现了。说不落后吧,到现在为止,农田耕种的时候还是最原始的人力劳动,最多也就一把锄头、一把镰刀什么的。连最基本的耕地的犁耙这些都还没有出现。
这就不得不要说到当今的情况,比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读书人毕生的目标估计就是考中入仕,偏偏这里的科考是严格的变态。每年春天一小考,三年秋天一大考,来年初春又是进士考试。小考考中即是秀才功名,每年考中的估计也不会超过五百人。而大考即是举人考试,也是一次百人左右考中,最后的进士考试一次能够有二三十人考中已经是不错的了,还有十个左右的补进士位。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那可就是真正的千军万马独占鳌头。这也是杨老太爷在这里会如此受到县令大人他们推崇的原因。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读书人所有的努力都在拼命的读书上,其次就是巴结那些富贵之人,真正将书中的学识与普通人的生活结合创造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
博学如杨老太爷估计也是第一次有人做个农活使用东西还要用到图纸的。
景曜摊开图纸,还是先给家里这几个人讲讲吧!杨老太爷也兴致勃勃的坐到了一边,好奇心十足的听景曜讲述这个图纸是怎么回事,这个图纸上的东西是怎么样造出来,又是怎么用的。
“这个是独轮车!”景曜决定还是从最简单的介绍其,“牛车你们都看见过。这独轮车的原理和牛车其实也差不多,只是它只有一个轮,上面的架子比起牛车要小很多。这独轮车只要一个人就能推得动,比起牛车要小巧很多,也非常的轻便,哪里都能去得了。像之前我们了那么多的红薯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搬,以后就只要一个人用独轮车几次就能推回来了!”
“这个倒是方便的很啊!”杨老太爷满意的点点头。
“当然!阿恒,你们在家有没有做过牛车?”景曜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这个要是没有做过,估计要直接造会更加困难一些。那景曜估计就要拿出数学原理来计算了。
阿恒点头,“这个牛车还是造过的。现在看看这图纸我也能看明白一点了,是只有一个轮的牛车的模样!”
“对!”景曜立刻决定,独轮车的图纸直接交给了阿恒,“明天开始,你们就先研究这个独轮车怎么做吧!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讲,我虽然在木匠的活上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是基本的一些原理什么的还是知道的!”
“小曜啊,你的这些其他图纸借爷爷看看吧,我还没见到过这样的东西!”杨老太爷倒是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刚刚虽然已经听景曜讲过了一遍,但是事实上他还是非常的好奇,想要仔细研究研究。
景曜大方的将剩下的图纸全部给了杨老太爷,“爷爷,你看吧!”
景曜没有想到杨老太爷拿到这些图纸之后,就像是小孩子找到了新鲜玩具一般,除了吃饭睡觉教几个小娃启蒙的时间外,其他时候就一心扑到了这图纸上。比起景曜的纯图片,杨老太爷还特地临摹了一份下来,旁边注释上了文字。杨老太爷原本就见多识广,又做了近三十年的村夫生活,经验十足,对景曜的这些东西虽然一开始不了解,但研究下来之后又岂会不明白。正是因为了解,知道这些东西的便利会给现在的农业带来多大的改变,杨老太爷才会如此重视,甚至将景曜原本的图纸上的一些差错也稍稍修改了过来。
1...789101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