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奋斗日常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容默
裴清殊看她阅读跨度这么大,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怎么突然想起来读史?”
裴清殊这么久没来,这会儿过来,钟氏见了他也不觉得尴尬,只是笑吟吟地对他说道:“那天我在一本书的留言簿子上看到,有读者看到一半,不想看下去了,就在上头留言,说他觉得不好看,以后不看了。然后底下有其他读者挨着他回复,说是‘我读《史记》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还没告诉司马迁呢,你在这里多什么嘴!’真是好笑!正好小时候读过一遍的书都有些忘了,我就叫人又把这本大部头翻了出来。”
“这么厚的书,你要看到什么时候?”裴清殊伸出手,轻轻碰了碰钟氏细密的睫毛。“仔细伤了眼睛。”
钟氏垂下眼睛,低低地说:“反正殿下离京之后,我闲着也是闲着。三四个月的时间,应当能把这套《史记》给读完吧。”
听她这么说,裴
皇子奋斗日常 分卷阅读319
清殊心里忽然揪了一下,“你怎么就知道,我不会带你同去呢?”
钟氏抿抿嘴,柔声说道:“傅妹妹刚进府不久,想来殿下是要陪她的……”
“可去年你刚进府的时候,我先是忙着查案,再是领军平叛,冷落了你许久……”裴清殊越说越觉得心里头过意不去。
“我?我没关系的呀。”钟氏笑了笑,脸上的表情却颇有几分落寞,“我和傅妹妹不一样,我是家里的长女。从小,所有人都教我要让着弟弟妹妹。可傅妹妹是幺女,受宠习惯了,哪里能受得了委屈。”
她越是用这种不在意的语气说着自己没关系,裴清殊心里就越是觉得有关系。
裴清殊未尝不知道,钟氏有故意向自己示弱的意思,但他还是说道:“妙珠,你的身子能行么?如果可以的话,你陪我一起去南方吧。”
钟氏吃惊地张大了眼睛:“殿下?”
裴清殊拉住她柔软的手,捏在手心轻轻揉了揉,抬眼望着她说:“怎么样,你愿意么?”
钟氏本想再推让一番的,可是看着裴清殊那双清亮的眼睛,钟氏心中一软,忽然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只是含笑点了点头。
“嗯,我愿意。”
……
其实,自打傅氏进门以后,后院里的暗潮汹涌,裴清殊多少能感觉到一些。
据裴清殊对傅氏的了解,他觉得傅氏本人不像是个有坏心的,甚至还有些单纯。
但她身边的下人,包括她身后的傅家人却不是这样。
这些人,整日里为傅氏出谋划策,在傅氏和他的婚姻当中影响太大了。
以至于他每次看到傅氏,都有一种不是在和她这个人相处,而是和她身后的一大家子过日子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难会令人感到一丝疲倦。若是在府里的时候还好,他不必天天和傅氏在一起。但若是带傅氏出京的话,那他们难要朝夕相处,裴清殊怕到时候不自在。
还有南乔,裴清殊是打算给她一个孩子,抬她的位份没错。但他能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乔越来越不知道满足,缠他缠得有些过分了。
裴清殊知道后宅里不可能一直一片和谐,但他不希望他的女眷们心太大,闹得家宅不宁。
所以他打算冷傅氏和南乔一段时间。也不用太长,这三四个月的时间刚好。
裴清殊和钟氏说好之后,钟氏便开始准备行李了。
她是需要常年吃补药的,外地配药不便,必须把几个月的分量都提前准备好。
钟氏虽并未张扬,可裴清殊南巡要带钟氏的事情,还是很快就传遍了恒郡王府。
傅氏和南乔原本都一心以为裴清殊会带自己同行的,却没想到裴清殊最后竟然选择了钟氏,这让两人都觉得十分不好受。
南乔更是直接对着傅氏抱怨道:“钟侧妃她自己就是个病秧子,让她跟着殿下出行,谁来照顾殿下啊?”
南乔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说出了傅氏的心里话。
不过傅氏到底是大家闺秀,现在和南乔虽然走的近了些,但也不到熟稔的地步。所以傅氏倒并没有当着南乔的面,说什么钟氏的坏话。
但她难在心中暗暗希望,钟氏随裴清殊去南方的这几个月,不会先她一步怀上身孕了。
……
古往今来,皇帝出巡,都会命太子监国。如果没有太子,就会命太子的大热人选监国。
然而现在朝中呼声最高的,有两名皇子,皇帝是选哪个都不是,干脆就让皇帝唯一的亲弟弟礼亲王监国。
礼亲王是先帝最小的儿子,又十分聪颖,所以当年十分得先帝喜爱。先帝一度想过把皇位传给他,不过最后还是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立了当今皇帝为帝。
皇帝继位后,曾经对这位同母胞弟猜忌了好一阵子,总是担心礼亲王会有对自己取而代之的念头。
和皇帝相比,礼亲王的确要聪明许多。他知道皇帝疑心自己,所以处处对皇帝示弱,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怎么参与政务。
后来皇帝见礼亲王这么多年来都很安分,渐渐地便开始重用这个兄弟了。
有忠亲王府的前例在,皇帝一时倒是不担心礼亲王会有反心。
而且太后过世之后,兄弟二人突然发现,这世上的亲人不多了,亲兄弟更是只有他们两个,所以兄弟间的感情好了许多。
皇帝临行之前,把礼亲王叫来宫中,屏退下人,兄弟二人长谈了一番。
之后,皇帝便放心地出京南巡去了。
第204章南巡
皇帝这次南巡,虽说有暂时避开立后纷争的意思,不过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巡视各个地方,确定在曾家谋反之后,地方的治安和繁荣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一般皇帝出巡,都要提前准备至少好几个月,以便地方官员准备行辕等接驾事宜。
不过皇帝这回南下并不是打算去享受的,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所以就没有再拖下去,从下旨到出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因为现在国库紧张的缘故,皇帝怕劳民伤财,特意嘱咐太仆寺和光禄寺等相关机构,能从京城准备的东西就从京城带,尽量不给地方官员和百姓增加压力。
包括皇帝在内,所有随行人员的车马、膳食,都比在京中时的规格低一等。
就算是这样,对于皇帝在国库空虚时南巡一事,朝中还是有不少文武官员表示不满。
但他们大多也只敢私下里说说,谁都不敢在明面上说皇帝的不是。
四皇子本想劝谏皇帝,让皇帝暂时不要南巡。结果他还没有提出来,就被荣贵妃叫去训斥了一顿。
二皇子倒是十分支持皇帝南巡,但他很想和皇帝一块儿去。
全皇贵妃看见自己儿子没出息的那个样子就头疼:“你这傻孩子,等你以后当了皇帝,还不是想什么时候南巡就能去?你父皇把你和老四留在京中,为的就是考察你们两个在他不在的时候谁表现的更好。趁着这段时间,你赶紧和你九皇叔亲近亲近。等你父皇回来之后,你九皇叔若是能为你美言几句,你这太子之位就更有希望了!”
二皇子虽然不甘心,但他知道自己母妃说的有道理,便没有缠着皇帝求他带自己同去。
……
除了俪妃被皇帝特许,坐在皇帝的銮驾上之外,其余的后妃都在南巡队伍的中后方。皇帝怕俪妃见到别的妃子不高兴,特意把她们都打发得远远儿的。
不过按照男子在先,女眷在后的原则,这样的排法倒也不能说是错。
紧挨着皇帝的銮舆的,是五皇子宁郡王。然后是皇子们按照齿序,依次排开。
排在皇子之后的,则是二公主令仪和驸马容漾。
皇帝
皇子奋斗日常 分卷阅读320
对令仪向来疼爱,淑贵妃又在随扈名单之中,所以皇帝带令仪来并不奇怪。
五公主乐仪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一直都是贴身跟着俪妃的。
其余的公主都留在京中没有同行,不过皇帝倒是让宁妃把三公主的女儿曾云一起带了过来。
过去,因为不喜皇后朱氏的缘故,皇帝对昌仪这个女儿态度是很一般的。
不过裴清殊听淑贵妃说起过,说自打皇后和三皇子都死了,皇帝又杀了昌仪的养子之后,皇帝心里就对三公主很是愧疚。
可三公主的神状态不太好,皇帝和她说什么,昌仪都听不进去。所以皇帝只能以对曾云这个外孙女好的方式,来补偿三公主。
裴清殊这边除了带上了钟氏之外,公孙明、傅煦还有钟氏的弟弟钟悦,这回也都在伴驾人员之列,可以和裴清殊互相照应。
对于裴清殊没有带傅氏,而是带了钟氏这件事情,傅家人自然是有一定不满的。不过他们才抱怨到淑贵妃那里去,就叫淑贵妃给痛骂了一顿,让他们以后少管裴清殊后院的事情。
这件事,淑贵妃没好意思亲口和裴清殊说。不过傅煦基本上已经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都转达给裴清殊了。
“后宅妇人,见识短浅,还望殿下海涵。”
傅煦知道,自己本可以不将傅家女眷的所作所为告诉裴清殊的。
但他觉得裴清殊既然没带傅氏出来,就说明他对傅氏,尤其是傅氏背后那些手伸得太长的妇人们,已经有所不满了。
如果话不说开的话,恐怕不仅仅是傅氏失宠这么简单,就连他和裴清殊的关系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裴清殊听完,笑着拍了拍傅煦的肩膀:“阿煦,你放心,我并没有怪罪谁的意思。宝璋年纪小,家里人多关心她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的后院里,不止有她一个女眷,我需要维持后院中的平衡,你可明白?”
傅煦忙道:“这是自然。”
把事情都说清楚之后,见裴清殊的确没有怪罪下来的意思,傅煦这才算松了一口气。
……
南巡队伍途径黄河的时候,裴清殊与一众皇子、大臣们一起,陪着皇帝视察了一番黄河沿线的堤坝。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古话:“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在裴清殊的记忆当中,大概在宣德皇帝继位之初,黄河沿岸就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洪灾。算算时间,也就是五、六年之后的事情。
裴清殊看着一旁的皇帝,心中突然打起鼓来。
距离他推算当中皇帝驾崩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年了。可皇帝现在看起来还是好好儿的样子。虽然皇帝偶尔也会抱怨一句头疼,但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毛病。
究竟是裴清殊或者其他因素,使得皇帝变得比以前更长寿,还是说当年皇帝……是因为意外驾崩的呢?
“十二弟,你在想什么呢?”七皇子见裴清殊在发呆,就过来搂住他的肩膀问道。
“七哥,”裴清殊迅速回过神来,“你们工部每年在修建堤坝的投入上多么?”
裴清殊虽然身处户部,但他现在管的是户籍司,而不是财政司,对于各项工程的具体开支并不是很清楚。
“多啊,你是不知道,修建堤坝可钱了,还人,时间。”
裴清殊点点头,回去之后就在自己记事的本子上面,又多加了一条。
銮驾离开黄河沿线之后,在抵达江宁府之前,裴清殊到了一个从京城传来的好消息南乔有喜了,刚刚两个多月。
南乔虽然识一些字,但她身份低微,没有途径叫人送信,所以信是宋氏写的。
宋氏说了,叫裴清殊放心,她会让人照顾好南乔的。
南乔不比宋氏、钟氏她们的身份,可以请宫里的太医帮忙诊脉。不过好在裴清殊刚建府不久的时候,就让人培养了几个信得过的大夫养在府里。除了他这回出京,随身带了两个大夫之外,府里头还养着两个妇科圣手,正好可以帮南乔安胎。
虽说在临出京之前,裴清殊对南乔已经有一点不耐烦了,但在听说南乔怀孕的消息之后,他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多子即多福”,不管南乔生的是男是女,都是为他开枝散叶,这是喜事。
不过,裴清殊有点担心,钟氏心里会不会不高兴。
他想过,要不就先瞒着钟氏,不让她知道这个消息,先带她好好地在外面玩一阵子,散散心。等快回京城了再告诉她。
然而转念之间,裴清殊又想到了当初俪妃怀孕生子时,皇帝明明知道俪妃怀孕,还完全瞒着他的事情……
虽说他现在和皇帝当年的情况不同,但知而不报,哪怕是善意的隐瞒,也有可能会叫人感到伤心。
所以裴清殊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告诉钟氏。
没想到钟氏竟然表现得特别开心:“太好啦。”
她挽住裴清殊的手臂,笑吟吟地说:“现在昭屏姐姐和南乔都有了孩子,就算是按照顺序来,怎么着也该轮到我了吧?”
裴清殊好笑地说:“你不是说自己年纪还小,等两年再生也不迟么?”
“能不能怀上是其次,起码我也能像南乔那样子,光明正大地霸占殿下一阵子了。”钟氏说着,紧了手臂,把裴清殊的胳膊抱在怀里,自己把脸贴了上去。
裴清殊垂眸看着她小鸟依人的样子,含笑说道:“放心,就算你想,这里也没人跟你抢。”
作者有话要说:大齐有十八省,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大致比我国现在的地图少了蒙古、东北、西藏、新疆、海南、台湾等地,云南有一小部分领土。自己想象一下哈~(之前默默在设定文档里写了十九省,后来发现有一个江宁和江苏有些重复了,就修改了一下。如果前文哪章提过十九省得话麻烦@我一下,谢谢大家啦=3=)
第205章调查
銮驾抵达江宁之后,无论是皇帝还是伴驾人员的居住条件,都明显上升了一个等级。
江宁作为大齐除了京城之外最繁华的一个城市,曾是六朝古都,向来有副都的美誉。
虽说当年,那些皇朝在江宁建造的宫殿大多都已经破败了,不过江宁境内还是有许多既宽敞又雅致的园林。
为了方便在玄武湖上游览,皇帝选择入住了靠近玄武湖的玄武园。
当地官员为了保证皇帝一行人的安全,规定在皇帝南巡期间,整个玄武湖都不得有外人出入。
裴清殊一看这架势,就知道皇帝是打算在江宁呆上一阵子了。
这也难怪,京城虽然繁华,但北方的景致,尤其是自然景观,和南方这边的差异很大。
虽说皇帝起初不是抱着游玩的心态来的,可是到了江南之后,皇帝就会
皇子奋斗日常 分卷阅读321
觉得来都来了,顺便逛逛也是可以的吧?
于是就暂时停在江宁不走了。
公孙明他们来找裴清殊议事的时候,就忍不住抱怨起来:“我看皇上这样,迟早要出事。”
傅煦向来谨慎,听到公孙明这么说,便警惕地对公孙明说道:“阿明,皇上岂是你我能够议论的?”
“怕什么啊,咱们不都是自己人么,你还能向你父亲打小报告不成?”公孙明浑不在意地说,“我是说真的,皇上本来就是一个立场不太坚定的人,现在这个江宁巡抚和江宁织造郎中,又是可着劲儿地劝皇上多留些日子,以便享受江宁的美食和美景。皇上现在,怕是已然忘了当初离京时的初衷了吧?”
傅煦无奈地说:“你的担忧我可以理解,可现在皇上刚来江南不久,正是高兴的时候,谁敢去扫他的兴?”
公孙明叹了口气,道:“要是我父亲在这里就好了。”
公孙越不是个冲动的人,但他会用中肯的言语劝谏皇帝。他的话,皇帝也能听得进去。
可是现在,起码在随驾出巡的这些人里,有血性的大臣地位不足以说服皇帝,地位高的,又个个都是人,没有哪个肯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去劝皇帝赶紧回京。
所以一时之间,也只能在江南多待些日子了。
“算了,不说这个了。京城那边,燕修让人送来了密报。”公孙明说起正事来,“我们的人注意到,似乎有人正在寻找四皇子从前的伴读。”
“四哥的伴读?”裴清殊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没见过,“四哥不是很早就不用伴读了么?”
四皇子从小的性子就比较古怪,一般人和他都合不来。只有活泼热情的七皇子,才能和他走到一块去。就连裴清殊,四皇子一开始也是出于皇命,才肯和他走得近些的。
裴清殊记得自己听淑贵妃说过,说是四皇子原本也是有伴读的。可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他就和那两个伴读都闹掰了。为此,荣贵妃还曾和四皇子闹过不愉快。
裴清殊认识四皇子,那是他四五岁左右的事情了,也就是十三年前。那个时候,四皇子才十二岁左右……
究竟是谁,在寻找四皇子当年的伴读,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公孙明颔首道:“没错,发现有人在暗中打听这件事之后,我们的人也去查了一下。四皇子当年的两个伴读,分别是容家庶出的三少爷,还有敬安伯程家的庶长子。在四皇子十一岁那年,不知因为什么缘故,他突然将两个伴读全都撵回了家。”
容家就不用说了,敬安伯程家,则是当今皇帝生母、已故太后的娘家。
对于京城各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出身国公府的傅煦要更了解一些。见裴清殊面露疑惑,傅煦便把自己所知道的说了出来:“据我所知,容家和程家当初并没有姻亲关系。不过因为几位公子年纪相仿的缘故,据说程大少爷和容三公子的关系非常不错。许是因为这层关系,程大少爷才当上了四皇子的伴读。”
裴清殊想了想道:“还有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荣贵妃想要通过程大少爷这层关系,拉近她和四哥母子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只可惜太后心中最宠的还是六皇兄,和四哥母子的关系只能说是平平。后来又出了四哥把程大少爷撵走的事情,太后就更是不喜欢四哥了。”
公孙明点点头道:“殿下分析的在理。”
裴清殊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从来没见过容三公子和程大少爷,可以说是很奇怪了。
这么多年来,四皇子也从来没提过他们两个,甚至在裴清殊和七皇子谈到伴读这个话题上时,四皇子不仅从来不接话,还会转移话题岔开。
裴清殊以前还没多想,不过现在,既然知道有人在调查这件事的话,那裴清殊就不由地好奇了起来。
“那燕修他们有没有说,容三公子和程大少爷现在身在何处?”
公孙明摇摇头道:“当年的事情,我们实在是很难查到。殿下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妨问问淑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和荣贵妃走得近,或许知道内情也不一定。”
裴清殊颔首道:“我知道了,明早向母妃请安的时候,我就问问她这件事。”
……
送走公孙明和傅煦之后,裴清殊很快又迎来了另外一位访客九皇子简郡王。
九皇子约裴清殊一起出去逛逛。
自打两人一起去了一趟皇陵之后,裴清殊和九皇子的关系就亲近了许多。这会儿裴清殊也能笑着打趣他了:“在江南这等‘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九哥不带着娇妻美妾,携美同游,来找我做什么?”
九皇子打着扇子道:“少来了你!带着女人出去多不方便啊,走,咱哥俩去码头转转。”
裴清殊听了之后,也生出几分兴趣来,于是欣然同往。
江宁码头是大齐最大、最繁华的码头之一,是大江流域水陆运输的重要枢纽。不仅如此,在北方闹旱灾、粮食不足之时,朝廷要从南方调粮的话,运粮的起始点就是江宁码头。
然而看着江宁码头一片繁荣的样子,裴清殊和九皇子在欣慰之余,却都微微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的样子。
兄弟俩对视一眼,什么都没说,却又好像看懂了对方的心思。
最后还是九皇子率先开口说道:“十二弟,依你之见,这江宁码头如何?”
“好,但还不够好。”裴清殊实话实说:“我读史的时候读到,襄皇帝在位时期,曾经短暂地解除过海禁。当时的江南,‘黍禾余及亿秭,仓箱累万千’。天下各州商货,皆从此处往来,其繁华富庶之景,可谓举世无双。然而现在,虽然也还能当得一句‘繁荣’,但比之当年,还是差得远了。”
九皇子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样,兴奋地看着他说:“十二弟所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不瞒你说,我觉得大齐早就应该开放海禁了!与番邦各国积极往来,方能显示出我大齐的超然地位嘛!只可惜我人微言轻,同父皇提过一次之后,就被他断然拒绝了,还说我‘不识大体’!”
这的确像是皇帝能说出来的话。
裴清殊好笑地说:“父皇怎么说的?”
“他说实行海禁,是为了防范倭寇和海贼,是为了大齐百姓的安危着想。说我只想着那点‘蝇头小利’,便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是不通民情,不懂事理。”
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可九皇子回想起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十分难受,“我知道父皇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我认为,倭寇之患又不是不能解决的。十二弟你说说看,到底是谁因小失大?”
海禁乃是大齐长久以来实行的国策,裴清殊虽然对此有所不满,但还不至于像九皇子这样激进,直
皇子奋斗日常 分卷阅读322
接跑去找皇帝,让他打开国门,取消这门政策。
这是不现实的。
“九哥稍安勿躁。大齐实行海禁已久,非你我一言一语,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改变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