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技术宅在古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沉云香
李文柏受教:“师兄所言不便多说,原来是这般意思。”
“正是如此,所以,我不会主动与你献计,亦不会听你的想法。”顾文笑容温和,“只提醒你一句,武将生死荣辱不在是否功高盖主,而在是否能得到圣上的信任,只要为贺大将军重新赢得陛下的信任,功高也好兵权也罢,都不再是问题。”
顾文的话说的简单透彻,李文柏珍重点头。
“记住。”顾文压低声音,“常备五军,哪一军才是当今圣上如臂指使的力量,从未有过最终定论。”
李文柏连连点头,末了起身郑重抱拳:“谢过师兄教诲。”
“行了。”顾文笑着摆手,“有你横插一杆,许多事就又了变故,也是好事。坐吧,这才来了多久,此时就走,和昭告天下我顾文指教过你有何区别?”
从顾文的口中听出了些微妙的含义,李文柏犹豫再三,终了还是低声试探道:“莫非...”
“想什么呢。”顾文朗声而笑,“你师兄我还没位高权重到被圣上耳目眷顾的地步,只不过盯着这府邸的人确实不少,你往后出入,还要多些心思,虽然不至于被抓到什么把柄,但一旦被苍蝇缠上,也着实会很烦人。”
虽然还惦记着贺青的事情,但就如顾文所说,来去太过如风难会引人注意,李文柏从善如流地坐下,顺着顾文的话头问道:“师兄口中的苍蝇,不知是姓王,还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145
是姓孙?”
“两者兼而有之。”提到这事,顾文非但没有半点忌讳,反而看起来有些自鸣得意的样子,“考功司郎中顾敬元,可早就是满朝上下烦之入骨,偏又无可奈何的角色啦,你还年轻,遇事多学着点儿。”
“是是是,师兄英明神武,师弟愧之不如。”李文柏笑着恭维,“可李文柏有一事不解,重整考评之事,一定还有更为和缓些的法子,师兄为何偏偏如此激进,执意得罪满朝文武呢?”
顾文含笑说道:“你猜是为何?”
李文柏眼珠转了转:“依师弟猜想,师兄可是为了独善其身?莫非这两年发生过什么事,让...以为师兄偏向了朝中的某一方?”
“不愧是我顾文的师弟,脑子确实转得挺快。”顾文没有否认,“身为王门弟子,天然能得到陛下更大的宽容,陛下能容忍你狂妄、容忍你乖吝、容忍你闹得天翻地覆、甚至能容忍你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只要不踩上那条底线,一切都不是问题。”
“所谓的底线,就是必须不偏不倚?”李文柏问。
“没错。”顾文看了看李文柏,“是不是不明白,陛下为何忌惮老师参政议政,却不忌讳我等学生横行朝堂?”
李文柏没立刻回答,但表情却泄露了心中所想。
这确实是他一直想不通的地方,按理来说,雍和帝不许王行之参政可以理解,毕竟这个时代师生间天然的政治羁绊太过牢固,还没有哪个文人敢在老师还在世的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师长持不同政见的。
在“天地君亲师”的桎梏下,即使政见真的不同,也只能忍着、憋着,憋到老师退隐山林或一命归西,才可自立门户。
能称作王行之学生的人实在太多了,和普通的世家族学不同,半山书院所有学生都曾蒙受过王行之的教导,规规矩矩地行过束礼,虽没有李文柏和顾文这般亲近,但走出去,也都必须称王行之一声“老师”,不管当了多大的官,在王行之面前还是得执弟子礼。
这之间的羁绊,比会试考官那名义上的“座师”名分牢固太多。
如果换了李文柏,肯定也不会让王行之这座大山压在朝堂之上。
可换做顾文也不遑多让啊,王行之是门生故吏遍天下,顾文则是师兄师弟满朝堂,比如半月前在朝堂上当出头鸟参李文柏一本的监察御史许迈,就出自半山书院,是顾文正正经经的师兄。
虽然灭起李文柏这个新出炉的师弟一点手软的意思都没有。
但这也可归结为顾文暂时没有整合同门师兄弟的原因,作为王行之的嫡传学生,顾文若摆出振臂一呼的架势,按理来说,比之王行之的排场也不会低上多少啊。
毕竟在官场上,最为难得的就是牢固的政治联盟。
虽然由于半山书院建立不过十几年的原因,门生中还没出现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三品实权大员,但大齐十五道,刺史以下的官吏还是有上不少的。三省六部二台九寺五监,除了太常寺这种安置皇室宗族长辈的地方之外,中下级官员出身半山书院的也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更别提出身国子监那群世家贵族子弟。
他们虽然不比半山书院来得亲近,但勉强也能算作是“师出同门”,顾文要扯着王行之这面大旗拉关系,想必还是会挺管用的。
李文柏越想越奇怪:“陛下为何就不忌惮师兄?”
顾文将茶盏中的水一饮而尽,“别事事都等着师兄为你解惑,此事不复杂,再想想看?”顾文循循善诱,“比如说监察御史许迈,此人是先我三年入学的师兄,他对我的态度你也看到过。”
李文柏无语,看顾文这样子,竟然是教书育人上了瘾?
不过这也证明其对自己是真心想要提拔,否则不愿说不说便是,关中军的事情也是,虽说做了避嫌的准备,但若有心人故意提起,顾文一个不注意仍旧会惹得一身骚。
但王行之也好,顾文也罢,都从未表示过对提点自己有什么意见,甚至会主动提及到敏感的范围之中,以自己不注意掉进眼前的大坑里面。
可...等等!
感动过后,李文柏突然发现自己掌握到了问题的关键。
“陛下并不是不忌惮老师的学生,而是不忌惮师兄您?”
这话虽然听起来绕口,顾文却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不错,若单单只是老师的嫡亲弟子,陛下是决计不会如此信任的。当然了,如果我自己行事太过,陛下也不会过多维护。”
李文柏点点头,转眼间便明白了顾文跟他提起这个的含义。
不过是王行之的学生这一身份,就让顾文在朝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做一件事,即使有更为高效缓和的方法也不得不趁机会走个极端。除了死死跟在雍和帝身后的“帝党”之外,顾文不能有第二个身份。而顾文的年末考核之事,看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实际上是让他斩断了微妙的派系关系,让他只有一个身份,那边是“帝党”身份。
而他李文柏呢?背景要比顾文更加微妙。
和顾文一样出身寒门,却被王行之为了学生,这还不够,他和贺家的亲密关系人尽皆知,贺青为了为其请功不惜和皇帝争吵,和贺飞宇更是形影不离,如果李文柏有心从军,恐怕早就披上了将军战袍。
除此之外,还有那一大堆产业,虽然距离富可敌国还远,却也足够让人眼红了,有了这些产业,若李文柏想自立门户,根本无需去考虑资金从哪里来,一声令下,李家各大工场就会源源不断为他赚得无数金银。
且现今作为王敦茹心腹的赵成义对其态度暧昧,孙家在出了那趟子事之后,似乎也想着和李文柏缓和消息,孙显午已经好几次派人去贺家向李文柏当面表示过歉意,俨然一副愿意折节下交的样子。
出身不高,身份却十分复杂,李文柏若进入朝堂,遇上的局面怕是要比顾文复杂许多倍。
凭心而论,顾文是个走钢丝的天才,所以才能把握好得罪每个派系的度,不偏不倚,不让皇帝心怀不满,却也不会让王敦茹和孙显午想要除掉这个后辈,同时还一点不耽误为百姓做点实事。
这种天赋,李文柏扪心自问远不如顾文。
思及至此,会试后想办法远离京城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这话题让书房里的空气变得有些沉重,顾文看了看李文柏沉默不语的样子,突然笑出声:“说起来,师弟,师兄有个事情要问你。”
李文柏从思绪中惊醒,问道:“何事?师兄尽管问,李文柏必知无不答。”
“无需这么严肃,不是什么大事。”顾文笑道,“再有不到两年师弟就要及冠了,不知可有婚配?”
“咳,咳咳咳!”话题的跨度实在太大,本来已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146
经做好受教准备的李文柏一个不防之下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师弟这是何意?”顾文疑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算已经有了婚配,也不至于做如此姿态吧?”
“师兄莫要说笑了。”李文柏哭笑不得,“李文柏少年执掌家事,忙得停不下脚,后来又是办场又是随军,再后来便上了京城,男子汉大业未称,哪里来的时间想这种事?”
“那便是没有了。”顾文上上下下打量了李文柏半晌,满意地笑了,“好小子,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才。”
李文柏浑身有些不自在,故作轻松说道:“师兄,不会是干上了做媒的买卖吧?”
“有何不可?”顾文抽出折扇在李文柏头上轻敲两下,“小子,觉得你师兄我长得如何?”
“...师兄自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李文柏的视线游移不定,这几个意思?这位古道热肠的师兄不会是个断背吧?
“啊!”李文柏捂着头顶叫,“师兄打我作甚?”
“打的就是你!臭小子毛都没长齐,这是什么眼神?”顾文气不打一处来,“你师兄有个表亲妹子,正值豆蔻年华,尚未婚配,家里拖信让我打听打听你的意思,你小子想哪儿去了?”
“咳咳...”李文柏不好意思地笑笑,同时也松了口气,“师兄说笑了,我能想到哪里去...”
顾文瞪眼:“快说,你怎么想?”
“额...”对于顾文这个突然出现的表妹,李文柏其实是拒绝的。
原因很简单,豆蔻年华什么概念?十三四岁啊!女生这个年岁在现代就是个初中生,他李文柏可是个根正苗红的三好青年,一点恋童癖的倾向都没有啊!
但看顾文略带期待的眼神,这拒绝的话卡在喉间怎么也说不出去,忽的想到李大海的去世,就想用守孝来做托词。
幸好顾文能在官场如鱼得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就练出了个十成十,看出李文柏的不情愿也不生气:“还早着,你俩都不曾见过面,现在就谈婚论嫁也确实过早,此事容后再议吧。”
李文柏点点头。听着顾文说起表妹,李文柏就想到了环儿,原本十日前就应当到了,路上生了病,耽误了行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京都里。
或许是李文柏的表情太过严肃,顾文莫名其妙:“怎么?有何要事吗?”
“咳咳,没有没哟。”当然不可能跟顾文说自家妹妹的事,李文柏摸摸鼻子,“师兄,天色也不早了,若师兄没什么还要吩咐的,师弟这就告退了?”
顾文点点头:“也好,出兵匈奴还有些时日,切忌不可操之过急,课业也别放下,会试过不了,一切都是竹篮打水。”
按说顾文才不过二十出头,比之李文柏也打不上几岁,说话却老是一股老气横秋之气,尤其喜欢对这位新出炉的师弟说教。
但有人真心为自己感到担心的滋味还不错,李文柏拱手称是,一点也不觉得不耐烦。
回到贺府,李文柏第一时间唤来阿大:“小姐有消息吗?”
阿大憨直地回答:“三日前有来信报过一次平安,少爷也知道的。”
李文柏吩咐道:“马上就要深秋了,小姐一个人在外我不放心,你跑一趟,把人给我带回来。”
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李文柏的态度严肃,阿大也就郑重施礼:“是,小的一定把小姐安全带回来。”
李文柏又问:“老将军和少将军回府没有?”
阿大抱拳:“少将军没有,老将军已经回府了,小的打听过,现在应该正在书房,管家提醒过,老将军在书房的时候不喜欢人打扰。”
马上就叫进军边关,要筹备的事情太多,在书房工作的时候不喜欢人打扰实属正常,李文柏理解地点点头,挥手示意阿大退下。
关于进兵之事,他在顾文府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大致想法,只是有些细节还需要确定。
本来是打算找年龄相近的贺飞宇打听的,不过既然贺青已经回府,李文柏也就懒得再绕远路了。
到贺青所居住的院子门边,问了守卫的亲兵,果然得知贺青现在正在书房,下令不许任何人打扰。
“李先生,将军一时半会儿怕是出不来,要不您先回,等将军出来小的再去通报?”李文柏在军营中和士兵们关系很近,贺青的亲兵也很喜欢这位医术高明的小先生,是以也很好说话。
李文柏摆摆手:“我找将军有事,就在这里等着,若是等会将军忙完了,麻烦通传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简单来说,顾文就是剑走偏锋,为了得到皇帝的信任,特地做的得罪满朝堂人的事,让自己从王行之嫡亲子弟这个身份里跳了出来,让人看得到他所做的事,而不是只让人看到他的身份。
揣摩圣心,行事剑走偏锋,其实顾文要比主角这个穿越男行事666的多,嘿嘿。
亲亲小天使们,继续放松66个红包。
第76章二愣子
亲兵说得果然不错,在前厅等了约摸大半个时辰,书房门仍然紧闭,半点打开的迹象都没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李文柏想了想,干脆唤来下人去克己轩搬来笔墨纸砚,就今日王行之所提的题目开始练习策论。
又写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书房门终于“吱呀”一声打开,贺青步下生风走了出来。
李文柏赶紧放下纸笔迎上去,无论关系多么亲近都保持着规整的礼仪,这也是李文柏受到诸多长辈喜欢的原因之一。
贺青见到李文柏明显很意外:“你怎么会在这儿?有何要事吗?”
“正是,就关中军出兵匈奴一事,在下有些不成熟的疑惑,想要请教将军。”李文柏开门见山,“不知将军现在是否方便?”
贺青脚步一顿,似乎没想到李文柏会如此直接。
“将军?”李文柏坚持。
贺青无奈,只得让开道路示意李文柏跟上,边走边叹气:“你啊,和飞宇一个性子,年轻气盛,觉得什么事都尽在掌控,天不怕地不怕。”
从贺青的话中嗅出些不寻常的味道,李文柏担心起来:“少将军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事,小孩子脾气而已。”贺青推开书房门,“跟陛下置气,整日待在军营里不愿出去,真是的,尽给我添乱。”
贺飞宇与贺青不同,贺青早年间在雍和帝麾下为将,两人认识的时候都差不多二十多岁了,雍和帝几乎可以说是看着贺飞宇长大,在贺飞宇看来,高高在上的雍和帝与其说是喜怒无常的君王,还不如说是慈祥的长辈和值得敬爱的主帅。
所以偶尔做出些置气的事也不出奇,在雍和帝看来反而是可爱亲近的表现。
贺青的书房与之前已经有了




技术宅在古代 分卷阅读147
大大的不同,或许是为了迫在眉睫的出征做准备,书房里摆放着一个大大的沙盘,从地形地貌上看应该是北疆被匈奴占领的地方,代表齐军的玄旗和代表匈奴军的蓝旗在沙盘上犬牙交错,看得出匈奴军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
注意到李文柏的眼神,贺青眉头一挑:“怎么,你还会看沙盘?”
“略知一二而已,远不及诸位将军。”李文柏目光移到墙上的大面地图,半个多月前来的时候挂着的还是大齐地形图,现在已经变成了北疆战事的军事地图。
上面残留着不少墨迹,应该是贺青研究敌情时留下的痕迹。
李文柏注意到地图上新画的一条行军路线,从顺天出发,穿过关内道直插陇右,直捣匈奴腹部。
“这是?”李文柏问,“将军,已经决定动用关中军了吗?”
贺青不答反问:“李文柏,近来课业如何?旬月后就是会试,可有把握?”
李文柏一哽,不知怎的突然有了点面对家长询问功课时的紧张,连忙道:“近来奉老师之命专攻策论,半点不敢懈怠。”
“嗯,那就好,把你交给王行之本将很是放心。”贺青鹰隼似的眼眸直视过来,“心系国事是好,但须知凡事过而不及,李文柏,自上次朝堂之争过后,你对国事的兴趣就有些太过专注了。”
没想到贺青会是这种态度,李文柏蓦地噎住,只觉兜头一盆凉水浇下,从头冷到脚板心,瞬间将多日来盘踞在心头的不安浇灭,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委屈。
寂静瞬间在书房中蔓延开来,尴尬感在空气中挥之不去。
半晌,还是李文柏率先打破了沉默。
“将军教训得是。”李文柏抬头看着贺青,“在您看来在下或许是不务正业,也或者是不自量力,但事关您的前途,贺家的命运,在下无法说服自己视若无睹,还请将军见谅。”
凌厉的眼神直射进李文柏双眼,贺青如高塔般战力,沉重的威压铺天盖地朝李文柏袭来。
李文柏昂然不惧,清澈的双瞳中不曾有半点犹疑。
僵持半晌,贺青无奈摇头:“好小子,本将果然没有看错,你这性子比飞宇还要固执三分。”说是固执,嘴角却是有淡淡的笑意。
随着贺青开口,房中凛然的气氛转瞬消逝于无形,李文柏一面惊叹于身居高围者的气场,一边不着痕迹地松了口气:“将军恕罪,李文柏莽撞了。”
“行了,少在那阴阳怪气。”贺青干脆一挥衣袍坐下,摆出聆听高见的样子,“有什么想问想说的,说吧。”
“是。”李文柏恭恭敬敬地站在下首,斟酌着言辞,“请恕在下无礼,这征伐匈奴,非得关中军不可吗?”
贺青不容置疑地回答:“没错,圣旨过几日就会下来,大军会立刻开拔,恐怕无法见证你高中进士的那一刻了。”
“将军言重。”李文柏没有继续追问原因,转而问道,“既如此,将军可有想好什么应对之法吗?”
贺青装糊涂:“你问本将准备如何击退匈奴?不是本将小瞧了你,你一个文人,又不通兵事,就算说了也只会是一知半解吧?”
李文柏一点不打算顺着贺青的口风废话,直接道:“在下所问,将军是否想好无论胜败,此战结束后如何挽回在陛下心中的印象?”
沉默半晌,贺青无奈地揉揉眉心:“你个白面书生,说起话来怎的比吾等武人还要直上三分,就一点不怕本将恼羞成怒?”
“将军对李文柏有知遇之恩,李文柏怎可因为这点顾虑就置将军可能遇到的险境于不顾?”李文柏继续追问,“将军可有了想法?”
意识到李文柏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了,贺青无奈,干脆也敞开心扉:“贺家一门世代终于圣上,我贺青问心无愧,圣上英明,自然看得到。”
言下之意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了。
李文柏心下明白,却改口试探道:“朝中除了您的关中军,尚还有四军可以动用,陇右军距匈奴更近,将军是否想过推辞不受?”
“你这是什么话。”贺青沉下脸,“从军者,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乃是天职,只要朝廷需要,一声令下绝无二话,怎可因顾虑自身荣辱而退却,李文柏,此话不可再提!”
“是,在下出言无状,还请将军恕罪。”李文柏躬身抱拳,心中却松了口气。
之所以有此一问,不过是为了试探贺青有几分私心而已,试探的结果让李文柏很满意,只要贺青不是贪图兵权之人,此事就远远称不上是死局。
“将军,在下还需再斗胆一次。”李文柏咽了口口水,略微压低声音,“将军...可曾与哪位皇子殿下走得比较近?”
一言既出,贺青眼神瞬间寒下来,房中的气氛比之前还要压抑上三分,甚至还能感到上座处渗出的些微杀意。
不过一息之间李文柏已经满头冷汗,却仍旧笔挺地站在原地,视线不曾移动一分一毫。
涉及皇家的问题有多么敏感,即使李文柏从小受的不是天地君亲师的教育也很清楚,尤其是与皇子,与夺嫡之争牵连上,可是一句话没说对就会给全家上下带来性命之危,贺青有所反应也实属正常。
李文柏是在赌,赌贺青对他的信任有几分,赌对方不会暴怒之下将自己赶出房去,赌这些日子以来在贺家积攒下来的信用。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李文柏低垂在两侧的手掌已经开始隐隐有些发颤,生平第一次对自己的直觉产生了怀疑,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主动请罪的时候,贺青终于动了。
他站起身,目光从李文柏的身上移开,保持着凛然的面孔径直绕过李文柏站立的地方走到门边,高声唤来亲兵。
两名守在院外的亲兵闻声而来,抱拳道:“将军有何吩咐?”
贺青压低嗓音:“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偷听,没有我的允许,也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书房,一经发现立斩不赦!”
“是!”亲兵抱拳领命,一左一右按刀侍立门边。
贺青关上门,回头见李文柏明显松懈下来的姿势,不由得失笑:“怎么,担心本将叫人把你押走?”
房中杀机顿消,李文柏长叹一口气没能立即回话,这一惊一乍的,对心脏实在是不友好。
好在贺青也没有继续追问的意思,而是按住李文柏的肩膀将其压在客座之上,自己转到另一边坐下,沉声问:“此问很重要?”
李文柏肃然点头:“是,还望将军如实告知。”
“好吧,本也不是什么不可说的事。”贺青叹道,“我关中军将士上下十万,尽是我大齐的百战锐,手中持有这么一支重兵,你说,本将若还敢跟哪位殿下套近乎,那岂不是不要命了?”
1...4445464748...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