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宫外夺嫡王爷入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依稀如梦

    这两句诗的字迹,和那纸片上的字迹一样,一定是同一个人的手笔,竟然都是那个女孩子写的

    这个十来岁的女孩子,一定是在江边祭祀她的至亲,她不单会诗书,应当还会些武艺。要不在这样来往船只停泊的地方,她不可能有胆量夜深人静一人出来祭祀。而且她转身用匕首抵住自己,虽然是乘自己完全不备的情形下得手,但是那个速度只在瞬间,不会功夫的人绝对没有这样的身手。

    一阵悠扬凄凉的笛声响起,龙云青又情不自禁走上船头,见那笛声正是出自刚才那个女孩上的那条民船。

    龙云青第一次这么用心地听这个曲子,听着听着,竟然留下了眼泪。

    天涯之中,也有和自己一样万般无奈悲苦孤独之人么

    笛声没有了,龙云青没有睡意,一直呆坐在船头远望,一直到天蒙蒙亮,见对面那条民船已经开始启航,慢慢往北而去。

    寒烟满眼青山远,故乡他乡两不知。

    想起这两句诗,龙云青只能长叹一声,很快走进去,将那张写着两句诗已经吹干的纸和那残片,小心地用手帕包好,放在怀里,这才感到有倦意,于是进去躺下。

    一个时辰后,龙来扬进来,说该出去吃饭。

    “四哥,你平常都比我起得早,今天怎么迟,昨天真喝醉了”

    龙来扬觉得奇怪,笑问道。

    龙云青笑道:“我昨后半夜没有睡好,所以今早上困。”

    两兄弟出来,只听范原道:“我们的马已经到了,今天已经是三月初四,下船后不管是什么时辰,我们先吃饭,饭后两个人去二龙子驻地苏城,告知大王的旨意,我们其他人要尽快赶到明月城,和大龙子汇合。三月六日,我们大军必须开始渡江。如果不抓紧,等江南雨季来临时,我们想过江也不能了。”

    众人自然齐声答应。

    此后接连的奔波与战事,龙云青很快再没有空闲去想这次江边的奇遇。

    却说龙云青江边遇到的那个女孩,正是几年前从皇城罗云山云觉寺逃到江南的林如玉。

    当初从罗云山云觉寺逃出后,林如玉亲眼见马师父马琴受伤落下悬崖激流,很快又是自己的姐姐和高子勇,加上受伤生病,一路走走停停奔波,一直到八月快中秋节时,一行七人才到四川,在那里住了五六天后,正准备买船而下,萧嬷嬷又病了。

    萧嬷嬷这次病得不轻,但是为了早日到扬州,说不用停下,带上自己上路就可以,说自己的病情如果没有好转,也希望能够葬在扬州,因为那是自己和马师父说好落脚的地方。

    欧阳九娘几个月来,早开始须发还俗,见萧嬷嬷如此重情义,于是几个人轮流背着上路,终于在十月份底到达扬州。

    现在林如玉一行七人,再没有出家之人,况且有男有女,自然不好去道观寺院栖身。好在大家带的盘缠不少,于是欧阳九娘在梅花山下买了一个不大的农家小院,还买了两亩薄田,暂时安顿下来。

    三年过去,林如玉在欧阳师父的教导




第九九章 菩提难挽西山落
    两天后,欧阳师父买了一匹马,只身上罗云山,回到昔日的云觉寺,见这里已经有几个云游而来的尼姑住下,于是只说自己几年前来过这里进香,这次特意来还愿。

    从寺庙出来,欧阳九娘很快找到了当年藏好的金银,于是收好带上骑马下山。

    现在的武庆,虽然只有二十出头,已经是一个很干练的年轻人。虽然京城肯定还可以找到熟人,但为了如玉的安全,武庆特意装扮蓄起了胡须,有时还戴上毡帽,让人一看以为是漠北来的生意人,甚至也可能是一个猎户。

    欧阳师父让武庆阿春称自己为卫夫人,说有人问起就说是北方来的客商,让武庆以大公子身份出去选好房子。

    十多天后,武庆终于在城西野鸡岭的山脚下看中一个宅子,说那个地方本来是西北客商的庄院,那户人家已经迁到德州,只有一户忠厚的老家人守着发卖。那个宅院虽然很大,但有一半老宅已经太陈旧不能住人,围墙也都已经毁坏。

    武庆说那个地方虽然离西门四五里,但是因为在山脚下,特别幽静,山上林木多,特别多野鸡,所以那个地方也叫野鸡岭,如果要采购东西,进城也不远,从位置来看,这是自己这十来天看过的最妥的地方。。

    次日,欧阳九娘随武庆亲自去看了一下,见那里地方确实不错,那个老家人还说,这宅院前面一共十二亩农田,还有宅子边的这个山岗,也都是东家的,说两户庄客都在对面山下居住,很诚实本分。如果有足够的钱,最好将田宅一起买下,这样不用几年,也是个小财主。

    欧阳九娘忙问价格,那老家人道:“现在京城比南方安宁,很多南方的有钱人都到京城来了,所以东家交待说,要三千两银子,如果有金子就三百两。”

    欧阳九娘当即答应下来,说明天带钱来写好买卖文书买下。

    三天后,一切已经办妥,欧阳九娘带着林如玉武庆阿春住进了新家。

    为了让十岁的如玉有伴,欧阳九娘又买了两个八岁的丫头,分别取名字佳儿蕙儿。

    正是耕种农忙的时候,欧阳九娘特意请了两户庄客家里大小十二个人前来吃饭,询问了一下原来的收成。听几个庄客说了后,欧阳师父于是说从今年开始,粮食只给一半这里就可以,而且今年给他们两户各补上一头耕牛,以后如果生了小牛,都可以归庄客自己。

    两户庄客感激不已,因为原来与东家商议定下的规矩,东家六成,庄客自己只有四成收获,而且东家其他什么也不用不管,更不要说耕牛了。

    半个月后,欧阳师父请那些庄客帮自己把那栋陈旧不能住人的宅子和旧围墙全拆了,很快又请匠人仿江南房子重建新宅。

    已经十岁的林如玉,自己亲手画好一个庭院构建图,说等新宅建好后,把剩下的旧宅子全部拆平,庭院里改成池塘,菜地,再建上一个亭子,种上些各种花木,还说要建一个小小跑马场,闲时还可以练习武艺。

    一切自然都按照如玉的喜好进行。

    自从来到这里,欧阳九娘见一向沉静的如玉终于常有了笑脸。因为这里有青山翠林,有农田飞鸟,还有溪流清泉,可以常听到对面庄客家里传来的鸡狗叫声,还有佳儿蕙儿两个孩子气的丫头陪着。这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宽心的地方。

    林如玉十一岁时,新宅子终于全部建好了。这个昔日陈旧得不起眼的旧宅院,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有浓浓江南风味的清雅庭院:两个大客厅,六个小院子,最靠近山脚的一侧,用竹篱笆拦开,前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子,夏天都长满高高低低的白荷花,池子中间建了一个亭子,曲桥通向两边。池子边种着四棵柳树,还有几棵梨树;后边建了两间矮屋子,养了一些鸡鸭。

    宅子另外一侧,有一个小小的跑马场,场边有两棵原来就有的大槐树,中间搭了秋千,其他空地,都变成了菜地。

    围墙外面,通往院门的两侧,近大门处是竹子,再往外种的全是桃树,只有外面靠近溪流的地方,种了一些斑竹。

    这个宅子前的溪水弯弯曲曲最终注入皇城护城河。溪水两边本来都是荒地,现在一边是可以通行马车的沙土路,一边也都种上桃花,一直延续宅子旁边的山岗上。

    如玉说,前人都羡慕桃花



第一零零章 功成封王意惆怅




第一零一章 两纸相思勤学画




第一零二章 初定新朝迎春节




第一零三章 如玉挥毫露行踪
    如玉和阿春听着那些人的论说,见武庆已经回来,于是都说去长安街看灯。

    武庆于是道:”那里人多,我们几个人不要走散了,走吧,现在就去,要逛完那里,就要尽快回家了。“

    武庆说完,抱起儿子,带着如玉和阿春往长安街而去。

    此时的长安街,大街两侧到处是各种花灯,把整条大街照得如白昼一般,街上到处是人。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看灯的人流中,很多人和武庆一样,带着几岁的孩子,陪着家人,唐时卢照邻《十五夜观灯》形容眼前的热闹景象最妥:“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热闹非凡的街景,让如玉心情特好。”姐姐你看,这么多灯笼,应当有几百个吧“

    阿春道:”何尝几百个我觉得有几千个呢。“

    骑在武庆肩上的武艺更加兴奋:”爹,娘,太漂亮了!“

    人实在多,武庆让阿春牵着如玉,如玉家家户户店前都悬挂五彩斑斓的花灯,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有的绘着花鸟鱼虫。满街的花灯竞相争艳,确实是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

    今夕何处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衫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

    突然,林如玉见前面一个高棚上写着”以文会友“四个大字,边上挂的是一排排十分精致的小宫灯,每个宫灯以一种花卉形状作上下装饰,已经好些人围在那里观看。

    如玉和阿春忙一起过去,才知道这些小宫灯都是彩头,只要能够猜出四个自己选的灯谜再加掌柜指的一个灯谜,便可以得小宫灯一个。

    但是更吸引人的,是”以文会友“四个大字下面,挂着四个五十两一个的大银锭。规矩是对着灯棚正在不断转动的一个大灯笼,先投箸取题,取题后以滴水计时,在规定时间里作诗两首,要求字迹,诗意都是上品,东家认可,则可以得银五十两。

    写文不少,但是在规定时间同一题目写出两首,还要书法到位,确实不容易。

    ”姐姐,武姐夫,那个宫灯太小,我只想试试这个,看能不能赚五十两银子。“

    如玉知道,五十两银子,应当是自己现在家里七个人至少半年的开支。

    阿春笑道:”如玉,你去试试,说不定真能得五十两。”

    如玉一笑,于是走到台上,来到那个转动的灯笼前,见这个灯笼一共八面,每一面都贴着的一张半折着红纸,听旁边的一个人说,每天的题目都不相同,所以不可能有任何作弊。

    “公子爷,是不是想试试”

    灯笼边一个身穿黄马褂的男人笑问道。

    如玉猜想他一定是个太监,因为这样的声音曾经很熟悉。再往上面一看,见台上那里还有四个中年人坐在那里说话,这几个应当就是这个灯棚的东家。

    林如玉于是道:”我试试,得不到彩头不用出钱吧“

    那人笑道:“当然不用,万岁爷说了,国朝初定,以后文武都要重视,彩头都是皇上让人准备的呢。”

    那人说完,递给如玉一支竹筷子,让如玉取题。

    如玉也不多想,随手将筷子往那转动的灯笼一扎,那人很快去上面取了诗题打开,然后递给如玉笑道:“公子好巧,今年是马年,你的诗题是’马‘,公子这边请。”

    如玉跟着过去,见那边已经备好笔墨。

    见如玉已经接过毛笔,那人笑道:“公子爷可快点想好,计时现在开始。”

    计时的是一个倒挂的水壶,水壶的水开始下滴,水滴完了没有完成诗作,彩头就没有了。

    如玉手拿毛笔,略想了一下,很快写道:

    千里奔波不足夸,随军伴主走天涯。有心最思真伯乐,无意还寻塞北家。铁蹄飞度驱顽寇,昂首嘶鸣震华夏。清风朗月多少事,忠义之首当属它!

    写完这首,如玉又在另外一张纸上挥笔写道:

    一腔忠义随主生,四蹄腾起引尘烟。老能识途少可伴,为革裹尸慰英魂。日行千里扬吾志,遍踏匈奴镇国门。长鸣一声震华宇,冠勇三军定乾坤!

    如玉写完,忙问道:“先生,这样可以了”

    那人惊讶地看了一下林如玉,忙道:“公子爷把大名写上吧,我去请大人来看!”

    林如玉听了,想了一下,在落款写上“



第一零四章 灯火阑珊无觅处
    龙云青忙道:”不是,萧大人,他像我的一个故人,如果他再来这里,想办法告诉我,这两诗我带走了。对了,他往哪边走了走了多久“

    萧均忙道:”走了不久,但是我没有注意他们往那里了。“

    龙云青忙道:”他们几个人来的“

    那个守灯的太监阿宝道:”秦王,他们是四个人一起来的,还有两个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那个玉公子和他们是一起的,我听那个女的叫那个公子叫如玉。“

    龙云青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卷起那两首诗,很快下台,一面对身后还有些木然的许寒道:”许寒,你往西边,我往东边,快帮我找到他们。“

    许寒从没有见龙云青这么失态,忙道:”爷,我怎么找,我都不认识。“

    龙云青顿时醒悟过来,忙又跑回台上,问阿宝道:“刚才那个玉公子穿什么样衣服”

    阿宝想了一下道:“是淡蓝色衣服,很年轻的。”

    龙云青于是对许寒道:“许寒,你快去帮我找,一个年轻公子,一对夫妻带着三四岁的孩子,四个人,要是找到了,跟上看他们住在哪里,不要惊动他们,我有重赏。”

    龙云青说完,自己已经匆匆跑入来来往往的人流,许寒只觉得像梦一样,只好往西边找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不知人归何处。

    龙云青一直到了长安街尽头,也不见如玉武庆阿春的身影,但是依旧不甘心,又往回走。

    龙云青可能自己没有发觉,今晚的他,已经成了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的滑稽王爷。

    萧均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龙云青这个四皇子冷血冷情出名,今天竟然为了两首诗去找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公子,太让人费解了。

    尽管没有找到人,但是龙云青心里的兴奋,却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打探如玉,龙云青还从一个禁卫军那里要来一匹马,策马分别到四个城门打探,一直忙近子时,终于在北门一个守门士兵那里得到一个有用的消息,说自己不记得这四个人是什么时候进城的,但是快到亥时,确实看到一个很年轻穿淡蓝色衣服的年轻公子,和一对带三四岁孩子的年轻夫妻,他们一起出城上了一辆停在城门外的马车往西走了。

    龙云青回到府里,匆匆洗漱一番后,在书房将两首诗摊开,再拿出自己珍藏的“宝贝”,将那个写有“林如玉”的纸片放在那个“玉如林”边上,不由笑道:“林如玉,终于找到你了。”

    她就是当年的林如玉,千真万确。

    那个守灯的太监说了,台下那个女子叫她“如玉”。
1...1314151617...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