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暗狱领主
于化隆脸色铁青,面对一个丝毫不顾宗师风范阴险狡猾无耻到家的强敌,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可以应对。
眼睁睁看着一批接一批的精兵不断在对方手中殒命,偏偏己方还毫无办法,那股子郁闷憋屈的感受就甭提了。
或许我们可以向朝廷求援,请求派遣更多的武道宗师过来。成林提议道。
于化隆苦笑着摇头,远水救不了近火,何况这个年轻的贼军强者竟然拥有瞬杀先天武道宗师的手段,就算真的再请来几位,还不是白白给对方送菜?
人仙不知能不能对付他
老将的心里陡地浮现出这样的想法,旋即又放弃了,他可没这么大的脸面去请人仙,就连现在的朝廷,恐怕都没有当年大齐太祖的魄力了,所以这法子也就是在心里想想而已,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数百里开外。
碧绿的大湖上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远远可见几艘渔船驶过,显得安宁祥和,丝毫看不出战火肆掠的迹象。
一条乌篷大船,甲板上排开了桌椅,丫鬟侍女摆好酒菜,几位青衣便服的男子正在把酒言欢,谈论时事,还有一位花容月貌芳菲妩媚的红衣少女侍立在一侧。
一位相貌普通的中年男子端着酒杯,沉吟着说道:荆州形势变化甚快,赵元谨连战连捷,声势一路见涨,如今更是举兵十万围困了襄阳城,大有潜龙气象啊!
呵呵,潜龙气象?
旁边一个面相白净,眸中精光闪烁的男子嗤笑道:襄阳城是个什么地方,诸位心里再是清楚不过,这赵元谨不过一普通富户出身,毫无气数可言,如今不过侥幸得了机会,趁着朝廷大军和吴振策交战之际,才能顺风顺水发展到现在。
可是就算他运气再好,遇上襄阳这等巨城都没辙,当年大齐太祖都没能硬攻下来的地方,他何德何能敢奢望短时间内将其攻下?
一位精神矍铄眼眸宁静的老者微微颔首道:不错,如果这个赵元谨真能在数月之内拿下襄阳城,才能说他有潜龙之份,否则一切休提。
几人相视而笑,想数月之内拿下襄阳?自古未曾有过这样的例子,赵元谨看似兵锋正盛,一旦在襄阳城下遭遇重挫,就再也不会有任何崛起的机会了,身死族灭只是早晚而已。
既然如此,我们几家还是选择投靠吴振策了?有人问道。
没错,汉王如今与朝廷大军交战正急,已连胜数场,那个罗彦雄向朝廷求援,反遭到张敏衷行文呵斥。或许不出两月光景,就可分出最后的胜负了。老者说道。
吴振策获胜,朝廷在南方的势力就将被连根拔起,这位汉王也将实至名归,再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了。
在场的诸人,其实代表着南方最大的几家豪门世族。如今朝廷失德,改天换地迫在眉睫,他们自然也要为家族的未来尽早绸缪。
汉王气运鼎盛,又有凌苍山一脉在背后支持,占据南方不在话下,将来就是这天下,亦能争上一争。所以我们那个面容普通的男子道。
老者悠然一叹,眼神看向了身边沉默不语的红衣丽人,道:汉王一月前就求娶我族嫡女为王妃,如今这事可以应下了。稍后我会命族人将筹措到的十万石粮草,六万斤精铁,三千张硬弓,五千套盔甲装船,给汉王送过去,算是当做叶儿的嫁妆吧。
等到大战平息之时,叶儿就可以正式过门与汉王完婚。
几人齐声道贺,洪家虽是南方首屈一指的巨富之族,历代也有不少子弟出仕为官,但一直都未曾出过皇后,如今与吴振策联姻后,将来怕是要梦想成真了。
第五十二章 城破
乱世之中,礼崩乐坏,人命贱如蝼蚁,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已不再适用。身为豪门世族的掌舵者,自然要及时站队,保住家族的利益和子孙富贵。
北方的几家诸侯犹在争斗不休,某些隐世门派各自挑选支持目标予以下注,据说还有草原上的胡人部族参与掺和其中,形势错综复杂,一时半会根本难以见分晓。
相较之下,南方的局面就显得明朗多了。吴振策已成为众望所归的潜龙,只待朝廷大军溃败,立刻就可名正言顺称王建国,趁势席卷整个南方,扩军数十万,在这场逐鹿天下的对决中占据难得的先手优势。
当然他们并不知晓赵元谨的真实底牌,所以这场不惜血本的押注,注定难有好结果了。
襄阳城的战事进行到第十天。
随着回回炮持续不断地轰击,高大坚固的城墙终于承受不住,有多处区域出现了明显的破损,从望远镜中看去,墙体上的树枝状裂痕比比皆是清晰可见,显然是撑不了多久了。
于化隆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毫无办法,只能发动更多的青年民壮连夜拼命修补,巴望着能够撑得尽可能久一些。待到淮扬之地的大战结束,获胜的朝廷军赶过来解围。
只是随着两位先天武道宗师的陨落,战局便开始明显恶化,秦烽可不会好心到留给守军喘息的机会,袭扰不分白天黑夜,磨砺自身武技修为的同时大量杀伤敌军,反正他一个人来去如风,城中根本没人能够奈何得了他。
又来了!
随着士卒们惊骇欲绝的叫喊声,一道颀长的黑色身影在夜幕中冉冉降临,剑芒如明亮的电光蜿蜒跳动,所过之处,值守的军兵纷纷殒命,正在修补城墙破损的众多民壮扔下工具轰然而散,四处奔逃。
秦烽根本不理会那些平头百姓,提剑闲庭信步而行,专杀精兵劲卒与中低级军官,遇上零散的弓弩手与文官也不放过。
须臾功夫,又是一段城墙被清空。
随着急促的示警铜锣声响起,远处大批甲兵蜂拥涌来,秦烽的身影悄然遁入夜幕中消失不见。
贼子叛逆杀千刀的混账东西
追赶不及的指挥使成林气得暴跳如雷,咬牙切齿地痛骂不止。这种憋屈无比的事情反复上演,连续好几天被这个无耻的贼军宗师当猴子一样戏耍,半夜三更的都不消停,任凭谁都忍受不了。
无论怎样激将约战,秦烽根本不入圈套,始终抱着一击即走的策略,将先天武道宗师的速度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每次击杀的兵卒数量都不算多,以这种细刀子割碎肉的方式让朝廷守军慢慢失血。
到了现在,只要是秦烽这个超级破坏分子出现,城墙上的兵卒士气就会立时崩溃,任凭督战队厉声喝骂约束都无济于事。
我就喜欢看你们对我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秦烽心里如是想着,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收割生命,将全城守军一点点地逼向绝望的深渊。
大帅,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谋士萧寅神色焦灼地劝道:再由那个贼子肆意妄为下去,城中军心难保,不测之祸在所难免。
这我知道,可是如今又能怎样?
神色憔悴了许多的于化隆闷声道,声音里透着满满的愤懑不甘。自己同样是一代名将,却被一个不要脸的后生晚辈如此欺辱,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襄阳城太大,而军中的弓弩手数量有限,不可能在每一段城墙上都做到严密布防。若是平均分配,又根本无法对秦烽形成足够的威胁,反而被其重点关照击杀,平白增加损失。要知道弓弩手属于技术兵种,一旦伤亡过多,想补充回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为今之计,或许只有投降一途
萧寅话还没说完,眼见于化隆脸色骤然冰冷,眸现杀机,赶紧接着道:当然,是诈降!设法将那个赵元谨诱骗进城中,然后以伏兵一举困杀,大局就可定矣。
哦?此话怎讲?
于化隆脸色缓和下来,沉声问着。
两人商议了好一阵,然后一名使者被派出了城,要求面见赵元谨。
赵元谨心中疑惑,不过还是召见了。
我家大帅愿意止戈休兵献城归降,只是为表诚意,还请节度使大人亲自进城受降,安抚百姓士卒使者见面后就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赵元谨眉头微皱,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对劲,旁边刚赶回来的秦烽嗤笑道:自古受降的规矩,都是由败者携带印信文书出城,敬献给胜方,凭什么你家主人就要例外?莫不是在城里埋伏了人马,准备使诈围杀吧?
主世界的明朝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领军围攻济南城,铁铉就玩过这样的诈降把戏,请朱棣单骑入城受降。奇怪的是这位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居然还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骑马进了城,结果差点被城门口落下的千斤闸刀给分尸,侥幸逃回一条性命。
这位大人,我家大帅的确是有意归降,只是贵方也应该体现出应有的诚意才是,让节度使亲自入城受降,以示对城中军民既往不咎,下官以为这要求并不过分。使者不卑不亢地对秦烽说道。
回过神来的赵元谨冷笑一声:你当本帅就这般好糊弄不成?于化隆真有诚意,就让他亲自来吧!放心,本帅肯定不屑于跟他玩什么花样,还让他官居原职。
最终使者讪讪而回,于化隆获悉后面无表情,只是令全军继续死战。
然而到了此刻,城中守军早已是疲惫不堪,回回炮连日轰击,几处城墙的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加上秦烽没完没了地袭扰破坏,防不胜防。
终于,在三天之后的正午时分,随着十余块巨岩相继落下,一段伤痕累累的城墙终于承受不住,在漫天烟尘碎石中轰然坍塌,露出了一处宽约十余米的缺口。
顿时城上城下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呆了。
然后最先反应过来的赵军,猛地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不等主将下令,便如潮水般涌上,发疯似地扑向缺口。
面对开挂的赵元谨,这座号称天下第一雄城的襄阳,仅仅守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攻破了。
第五十三章 国公
城头上,见到那处骤然崩塌的城墙,以及如潮水般源源不断涌入城中的赵军,于化隆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口逆血涌上喉头,整个人往后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心里一个声音在反复回响:完了,全完了!
襄阳城破,丢掉的可不仅仅是一座城,而是意味着整个荆州乃至南方战略形势的重大变化。意味着赵元谨的根基真正稳固,崛起为新的潜龙,与朝廷和吴振策分庭抗礼,有资格参与这场逐鹿天下的游戏了。
陛下,老臣无能
于化隆喃喃自语道,脸色灰败,一个吴振策就已经让朝廷大军竭尽全力,如今因为自己抗击不力,又放出了一条更危险的潜龙,这南方的局面或许再难挽回。此消彼长之下,朝廷的气数怕是真的所余无多。
于化隆茫然的眼神扫过城上城下,眸底一抹刚毅决绝的神色慢慢浮现,沉声道:城池已破,老夫唯有战死以报效朝廷,各位可愿与我同往?
众将轰然应诺,决意死战到底。
就算城被攻破,城中剩下的守军仍超过两万有余,加上于化隆平素治军有方,威望甚重,激烈反抗是必然的,所以想要完全控制这座巨城,双方依旧少不了一场恶战。
当然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大局已定,接下来无论怎样都不会有更麻烦的问题出现了,是以赵军全军上下士气高涨,大群的兵卒欢呼着涌进城中,以百人为一队,继续追杀城中守军。
没多久的功夫,临近城墙缺口的城门便被赵军控制,厚重的城门隆隆开启,赵军迅速分流,更多的兵卒冲进城去,快速改变着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襄阳作为南方少有的巨城,城中自然有不少坚固的建筑与据点,只要有敌兵据险而守,一时半会还难以平定。
秦烽此刻不再出手,而是选择陪同在赵元谨身边,直到冲进城的军队超过了两万,亲卫营才簇拥着节度使大人向城门而来。
随着势力一路急剧壮大,亲卫营的规模经过几度扩充,如今已达七千人,所有准备均是秦烽提供的精良货色,统一制式的玄黑全身甲胄,刀枪剑戟寒光闪烁,望之震撼心神。
赵元谨已经准备在此基础上组建自己的王家亲军,规模至少要扩充到三万人,直接听命于自己。话说有事时,也只有亲军才是拱卫王座的本钱,自己最可信赖倚重的力量。
主公,襄阳是大城,如今已为我军所得,正好可以用来当做国都,
孙向青看看赵元谨的表情,开口提议道:主公已经据有整个荆州之地,麾下精兵十余万,沧水节度使的名号已不再适合。为号令百万军民,宜尽快筹备称王事宜,以正名分。
周围众将神色都有几分激动,主公若是正式称王,必定会大规模加封功臣,届时他们都算是开国元勋,这样的荣耀非同小可,数百年才有一次的盛事。
赵元谨沉吟一下,眼神望向了身边的秦烽:先生以为如何?
秦烽笑了笑道:大帅如今的实力已不逊色于那个吴振策,称王建国是应有之义,只是朝廷正统仍在,天下众多诸侯如今都不曾称王,或可再缓上一缓,等到基业更加稳固之后,再考虑此事岂不更好?
遍观主世界的历史,急于称王是历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的通病,只有少数头脑冷静的人是例外。秦朝末年,陈胜不听张耳陈余的忠言,过早称王,结果导致内部分裂,将领不服从命令,最终被秦军各个击破,陈胜也兵败身死。
元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也大多犯了这个错误。刘福通把自称是宋徽宗第八代子孙的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推上皇帝宝座,固然有利于号召天下汉人反抗元朝,但同时也使元朝统治者把矛头指向北方红巾军。
元朝的军事实力虽不如建国之初,蒙古铁骑却依然很有战斗力,加上北方红巾军活跃在中原和北方地区,对元大都产生直接的威胁,元朝统治者不得不全力对付北方红巾军,使刘福通的红巾军几乎独力承受元军的重压。
其他起义军领袖如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也纷纷称王建立自己的政权,在强敌如林,称王条件尚不具备的前提下,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称王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对手。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先后被杀或被灭,明玉珍占据偏远的四川,也只能偏安一时,明玉珍死后,他的继承者虽负隅顽抗,但无力抵抗强大的明军,只好投降。
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当时是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尤其是缓称王的建议被朱元璋采纳后,对朱元璋势力的生存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韩林儿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当时实力最强,他们在朱元璋的北边,朱元璋在政治上臣属于小明王,没有独树一帜,避免了树大招风,四面受敌。由于有北方的红巾军对元军进行阻挡,朱元璋才有时间和力量对付东西两面的张士诚和陈友谅。
遵循缓称王的原则,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后才自称吴王,推翻元朝统治后才称帝,建立大明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之君。在这场逐鹿天下的游戏中笑到了最后。
赵元谨如今面临的情况虽有所不同,不过他这时候若是过早称王,必定会引来朝廷的全力针对,北方的那几家大诸侯,甚至胡人部落和某些隐世门派都会盯上他,由此引发的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先生所言不错,这称王之事就缓一缓也无妨。
听完秦烽的分析,赵元谨当即改变了主意,身边的众将虽有些遗憾,也不再说什么。话说他们都不是笨人,想通这一层利害关系并不难。
不过,虽不能称王,称国公却是可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