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俩人此时已经倒在席子上睡着,礼部官员见时辰到,看了眼三皇子和林清婉,最后还是决定推醒林清婉。
林清婉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时辰,默默地上前添油烧香祭奠。
将黍稷梗投进火盆,林清婉行完一套礼后回身看三皇子,见他脸色不好,不由去摸他的手,入手一片冰冷,显然是冷到了。
林清婉蹙了蹙眉,将她的被子铺好,给礼部官员使了一个眼色,俩人小心翼翼地给他翻了一个身,让他躺倒被子上,再给他盖上他的被子。
林清婉松了一口气,觉得守灵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幸亏她这具身体特殊,不然肯定也守不住。
礼部官员敬佩的看了林清婉一眼,他一个大男人都觉得受不住,林郡主却能面无异色。
此时可是寒冬腊月啊。
林清婉默默地坐在席子上,心里却在想着待到了江陵要怎么与张将军谈。
好让对方尽早将五皇子送来。
五皇子第二天凌晨醒来时脸色好了一些,见他身下铺着林清婉的被子,一张脸瞬间涨红,懦懦的道:“这,这怎么行,妹妹晚上可受寒了?”
林清婉对他笑道:“我向来浅眠,睡不下了,所以不要紧的,三哥既醒了,我们就去后堂用些粥饭吧。”
三皇子没胃口。
林清婉就道:“还有四十六天呢,难道三哥要一直不吃不喝吗?”
三皇子这才起身与她去后堂,桌上只有小馒头和一盆粥,以及两碟子咸菜,俩人默默地用早饭。
林清婉一直盯着三皇子,直到他将碗里的粥全部喝完,这才放下碗筷,叹气道:“三哥,明日我就要启程离京了,以后与你一起守夜的应该是如英,您别看她疏朗大方,其实心思也细腻得很。”
她道:“除了钟老将军和齐姐夫,陛下是对她最好的人,上次我看她差点在灵堂上晕过去,我不在宫中,还请三哥多照顾一下她,盯着她按时用饭,按时服药,按时休息,莫要为守孝就坏了身子。陛下一直看着呢,如英姐姐要是过不好,他心里也会不好受的。”
三皇子抿了抿嘴,这话与其是叮嘱他照顾钟如英,不如说是叮嘱他照顾好自己。
第488章换回
常听人说这位义妹厉害,为人周到,如今他才算感受到,果真如沐春风,没有一处不妥帖。
这一次,三皇子没再推拒,点头应下了。
虽然如此,林清婉还是又额外叮嘱了钟如英一遍,让她注意一些三皇子。
钟如英问,“你此去江陵,可要我送你一些人?”
“不必,四殿下都安排好了,”林清婉道:“且此次不会离开太久。”
林清婉护送蜀国大皇子去江陵,皇帝派了两千禁军给她,就是为了保护大皇子。
蜀国的情况比梁国要复杂许多,还不知有多少人希望他就留在梁国或死在梁国呢。
这次林清婉又是不经蜀国同意便强硬的要换回质子,自然更要保护他的安全了。
林清婉要离开,四皇子只送他们到宫门口,“我在京城等你接五弟回来。”
林清婉颔首,请了蜀国大皇子上车,方正使也来了,他是没答应换回质子,但林清婉要带大皇子去江陵,他却不能不跟着。
要是大皇子也跟着反对,他才有强硬的理由留在梁都,可大皇子他是欣喜的跟人走的,不存在强迫,让他反对都没有理由。
一行人出了京城便往江陵而去,一路上所过之城大多挂白,百姓们都在为梁帝守孝。
林清婉还穿着孝衣,禁军们腰间也都束了白腰带,为了照顾大皇子,他们走得并不急。
也是为了给蜀国反应的时间。
蜀国那边还未到梁帝驾崩的消息,倒是五皇子在傍晚到了早前四皇子写的梁帝病重的消息。
他急得团团转,边让人拾东西,边要进蜀宫去求情,想要回梁国去探望。
父皇的身体在半年前便不太好了,他早有预料,但此时得到确切消息,还是焦心不已。
自己的大儿子还在梁国呢,蜀帝当然不可能放他离开,所以温声安抚下五皇子,又拖延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653
了一段时间。
可没两天,他便到了梁国传来的国书,梁帝驾崩,梁国要接回五皇子奔丧,已将大皇子护送出京,打算在两国边境朗州一带交换。
现在江陵府整个都被梁国占了,而江陵往南的下一个城就是朗州,那是蜀国占下的城。
如今镇守那里的就是大皇子的外祖父张将军。
蜀帝到了消息,还在犹豫时,便有消息灵通的大臣道:“陛下,梁国的五皇子也到了消息,梁国还派了人来接他,此时人也到了驿站,既然梁国铁了心要换回质子,我等只怕不能强留。”
“且为父守孝是人伦,我等总不能拦着梁国五皇子回去奔丧。”
更有人道:“大皇子身份贵重,总不能一直留在梁国为质,不如先把大皇子换回来,以后两国再要交换质子再行商议便是。”
“不错,此时两国不宜冲突,还是应该和平为主,何况还是换回质子这样的事。”
当然,也有反对的人,“只怕质子一换回,再要交换就千难万难了。”
还有人道:“陛下,如今梁国新旧交替,说不定正是我蜀国的机会。”
此话一出,不等蜀帝说话,便有大臣白了那人一眼道:“国库无银,粮仓无粮,才打下的楚地又未曾完全安定,贸然对梁出战,是不是也太过自信了一点。”
“若是梁国二皇子还在朝中,或许还会有乱象,但他被贬为庶民,梁皇室已选定四皇子,还有何乱象?”
“卢真,钟如英和崔正都不是吃素的,更别说今年新起的林信,梁国还服了项善,”说话的大臣顿了顿道:“一个项善便能抵我们多少千军万马了?”
说白了,此时挑起战事,怕不是你脑残。
蜀帝便幽幽叹了一口气,气还没叹完,外面便有侍卫来报,“陛下,梁国有使携国书而来,梁国五皇子已在外面候着了。”
蜀帝便知道,是来接五皇子的那些人。
想了想便道:“宣他们进来吧。”
既然已留不住人,那不如将人好好的送走,也算是维护一下两国的关系。
林清婉派来接五皇子的理藩院官员快马加鞭赶到蜀都,只来得及和五皇子说了一会儿话便紧急往蜀宫递了国书求见。
林郡主让他们抓紧时间,错过了今天的朝会,那就得再等一天。
五皇子此时还有些呆,理藩院官员看了连连叹气,安抚他道:“殿下别担心,下官出京时林尚书一再交代,一定要尽早护送您前往朗州,到了那里便能回国了。”
五皇子就吸了吸鼻子,问道:“从蜀都到朗州我们要走几天?”
“若是我等赶路,三天足矣,殿下还小,所以慢些,得要五天左右。”
五皇子就抿了抿嘴,“我已经长大了。”
官员看着只到自己肩膀处的少年善意的一笑,没有说话。
五皇子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通红了眼睛叫道:“我长大了,孤已经长大了!”
官员吓了一跳,连忙道:“是,是,殿下已经长大了。”
五皇子眼睛通红,忍不住抹了一下眼睛,低下头去没让人看见自己的眼睛。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蜀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也开始安排人护送他们前往朗州。
五皇子没多停留,东西早两天前就拾好了,只等蜀帝一同意就能启程。
等他们赶到朗州时,张将军早等着了,他两天前便到了江陵的来信,说是大皇子已到了江陵,只等五皇子一到就交换。
五皇子他们只在朗州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便赶往两国边境,在边境处完成了交换。
这次五皇子和大皇子见面,换成了只到五皇子肩膀处的大皇子目含同情的看着他了。
一个半大孩子,一个少年,俩人默默地在边境处对视,大皇子踮起脚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节哀顺变。”
五皇子沉默的没说话。
大皇子就沉稳的道:“这次在梁都多谢你的照顾,我以后会与你写信的。”
五皇子也抿嘴道:“有你的信,你表哥他们也带我玩了不少好玩的东西,我也要谢谢你。”
大皇子就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等你回到梁都,我们再书信往来吧。”
他看向正站在一起的林清婉和外祖父,小声道:“他们好像谈完了。”
此时,林清婉刚和方正使交换好了国书,正和张将军行礼告辞。
林清婉对他浅笑道:“镇守江陵的是我侄儿,他年纪小,若有不懂事之处,还请张将军多指教,万不要因些许小矛盾便影响两国关系。”
显然是听说了前不久两国士兵的冲突。
张将军就不在意的笑道:“底下的小崽子们不听话,私下打闹,倒让林郡主担忧了。”
林清婉就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两地都刚经过战事,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我实在不愿再见两国百姓陷入战乱之中。”
张将军看了一眼方正使,笑道:“这是自然的,我们两国是盟国,哪有自己打自己人的道理?”
林清婉笑着颔首,“正是呢,还是张将军通达。”
她看向两个皇子的方向,笑道:“此次五皇子出使蜀国多仰仗诸位照顾,以后有机会来梁都,在下带五殿下请诸位领略梁都的风情。”
“也多谢林郡主一路照顾大皇子。”张将军笑道:“郡主若来蜀都,我虽不能亲自招待,却一定叫家里的几个孩子款待。”
林清婉哈哈一笑道:“好呀,有机会一定去蜀都走一走。”
两边交换了质子便各自散了,梁国这边正守孝,不然两边还能摆几桌酒席。
林清婉带走了五皇子,回到江陵,林清婉便让人拿了一套孝衣给他,道:“穿在里面吧,休息一晚,我们明早就启程回京。”
五皇子这才发现林清婉的外衣里面穿的也是孝衣,他眼眶一红,眼泪再也憋不住,就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落,他抽噎着问道:“父皇,父皇他是怎么走的?”
林清婉就叹了一口气,将人提溜回房,将她回京后经过的事大略说了一遍,尤其说了梁帝对他的不舍和担忧,又道:“陛下病重,四殿下就派人去通知你了,但两国正商议延长交换质子的事,要把你接回来还得一番功夫,谁也没想到陛下会那么快,竟没让你们见着最后一面。”
她叹道:“也正因此,我们才那么着急的要换回你,为的就是赶在陛下出殡前让你回京见一见。”
这一次换质的过程五皇子是全程参与的,也知道蜀国之前不太愿意,是梁国这边态度坚决才能这么快的出蜀,但心里还是很伤心。
林清婉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道:“你先洗漱,一会儿我们一起吃个饭,明天就走,不用几日就能回去到了。”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654
五皇子抬头看向她,问道:“父皇给我们都做了安排?”
“对,”林清婉道:“你们没一个人都安排到了,只等陛下出殡,新帝登基后就宣布,若无意外,你们兄弟几个一个亲王是跑不掉的。”
五皇子抿着嘴道:“我不想当闲散的亲王,我已经能长大,能为父皇分忧了。”
“那就拿出你的能力来,去打动你四哥,”林清婉道:“你四哥心胸宽大,连你二哥都容下了,只要你有能力,又不违法乱纪,自然会用你,打虎亲兄弟嘛。”
五皇子便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已经长大了,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的。
第489章封赏
林清婉护送五皇子回到京城时,皇帝的丧礼已过了一大半,因为哭灵与守孝,满朝,从君到臣全部瘦了一大圈,憔悴无比。
尤其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前者是因为身体差,后者是因为既要守孝,还要处理国事。
林清婉和五皇子安全回到京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四皇子抓了林清婉的壮丁,又安排了五皇子去替三皇子,这才轻松一点。
四十九日满后,皇帝出殡,因皇陵早就修建好,所以可以直接下葬。
而从皇陵回来,京城的气氛这才慢慢的从悲痛中出来,这一次国孝,四皇子让百姓守半年,官员要守满一年。
诏令一条条下去,礼部也准备好了新帝登基事宜,因还在国丧期,四皇子本人也不是奢华之人,因此并没有大办,只是照流程走了一遍,然后在礼部选定的日子里祭天登基。
二皇子从皇陵回来后还是庶民身份,而几位皇子中,也只有他对皇位有念想,他没了搅动风雨的能力,四皇子登基自然太平无事。
新帝登基后头一件事便是定年号。
除夕已在国孝中过去,新的一年到来,自然要定新的年号。
最后新帝定了“平熙”二字。
平熙元年,梁帝大封朝臣,除了三皇子,五皇子这些皇亲外,还有钟如英,卢真,林清婉,甚至项善这些立了大功之人。
三位皇子皆被封为亲王,依序的封号为齐鲁郑。
二皇子只有赏赐,依然为庶民,并未有封。
但先前他是齐家被先帝赶出京城,只敢在城郊的村子里居住,现在先帝却不再限制他入城,且还在城外赏了他两个庄子,至少生活无虞。
可是对他来说,曾经仅一步之遥便能坐上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现在却要做个连士绅都不如的小地主,只心里的折磨便不知有多少。
尤其是在兄弟几个的厚赏之后,更显得他这待遇有多差。
可是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父皇的安排,不,父皇没给他任何的安排。
当时父皇说的话还犹在耳侧,现在的这一切不过是老四可怜他才给的,可他怎么会需要老四的怜悯,他可是他的兄长,曾经,老四见了他都要毕恭毕敬的行礼,叫他一声“二哥”的。
越想,二皇子越走不出这个魔障,整个人都有些疯癫起来,又生了一个女儿的二皇子妃当看不见他,见他发疯就让下人把他关在屋里,不给他出去闯祸。
之前被赶出京城,要不是娘家偷偷支援,他们连饭都吃不起,现在新帝对他们态度软和了点,日子也慢慢好过起来,她可不想再出事。
众人并不知道二皇子疯癫了,此时正是新旧交替之时,势力虽不至于要重新洗牌,但也是重新调整,每个人的心都是高高提着的。
几位皇子女中,长公主的封赏应该是最厚的,不仅自己位同亲王,连两个儿子也得封国公。
要知道,梁承唐制,公主,郡主的子嗣可继承财产爵田等,却没有承爵的资格,除非邀宠或立了大功。
而长公主的两个儿子还只是少年,此时便被封为国公,且还是可传至后代的国公爵位,这意味着可保整个家族五代繁贵,待遇跟皇子差不离了。
先帝果然疼宠长公主。
封赏一出,不仅林清婉,就是太后也松了一口气,原来恩及公主的两个儿子,那还好。
长公主也很开心,这意味着她的两个儿子有保障了。
然而这份开心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她发现,自己在朝中经营的势力正在随着这次变动慢慢被排挤出朝堂。
其实新帝能给卢真等人的封赏并不多,因为他刚登基,以后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时机,若此时封赏过厚,那将来便封无可封了。
所以这次不过是一些荣誉称号和赏赐一些金银及田地而已。
知道钟如英爱马,新帝便赏了她一个小马场,而林清婉喜欢地,便又给她赏了一块地。
此次的重点安排应该是项善等前楚国官员的封赏,还有姬元,姚时等人的安排。
荆南道百废待兴,需要大批的官员,新帝要开恩科,但在此之前也要先派一部分官员前往荆南各县处理政务,总不能等新科进士考出来了再派去。
林清婉认为这些新人没经验,一上任便派去这些要紧地方对当地百姓和对进士本人都不好,因朝臣们都赞同,皇帝便从朝中及梁国各州县调派了不少官员前往荆南道。
等今年恩科结束,取了新进士后再重新安排。
长公主的势力便是在这场变动中慢慢的被排挤出去,不仅远离朝堂,还离开了京城,飘向各地。
一开始,长公主没有察觉,但等她发现只有两三个她自己知道的心腹还留在京城外,先前拉拢的所有人皆离开京城,甚至隐隐有与她划分界线之时,她便明白过来了。
一时恨得牙痒痒,“老四这是要鸟尽弓藏?好算计啊!”
一手推动此事的林清婉和太后默契的将这黑锅扣在了新帝头上,当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林清婉鼓励皇子们多与堂兄弟和表兄弟们来往,为此还提议皇帝,“在先帝心里,四殿下的孩子是孙,三殿下和长公主的孩子也是孙,故教育也该是一样的。且世人常疑皇家亲缘淡薄,陛下不如让他们一起读书生活,也好培养感情。”
“就怕他们会和五弟六弟一样,只会一起逃课。”
林清婉就笑,“让鲁王自己上课,他也会逃课的,这是个人的问题。”
林清婉又道:“先帝教育陛下们时就做得很好,孩子嘛,戒奢华,还是清苦一些的好。神上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养。”
这是在说他现在给儿子们的太好了,新帝想了想,觉得不太对,嘀咕道:“父皇那时是无钱……”
所以上书房十来年都不曾修缮过,他们的月钱也从未涨过,才不能奢华的。
林清婉就叹道:“现在也国库空虚啊,且陛下别忘了,您和几位王爷品性俱佳,可没有历代皇子中欺压弱小和奢靡无度的毛病。”
这龙屁拍的好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655
,新帝深以为然,于是同意了她的提议,并对皇后道:“你少往上书房送东西,现在让他们想什么就得什么,以后还不得无法无天,孩子嘛,日子清苦一些没什么。”
皇后虽然心疼孩子,但也不敢违背皇帝,默默地应下了。
于是,上书房的好日子才过了没几天便又恢复了原样,而且皇帝下旨,齐王和长公主的孩子也要进宫来读书,几个孩子不仅是堂兄弟与表兄弟,也是同窗,这样以后才能相亲相爱,互相扶持。
长公主和齐王都没意见,孩子们能跟下一任皇帝候选人亲近一些,自然不是坏事。
可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对了,因为上书房的日子可比家里的私塾要难过得多。
在上书房,一切遵守的还是旧制。
先帝那会儿也不至于亏待儿子,每天课程中间都有点心份额,饭菜也都营养可口。
但是,并比不上在自个家里,他们想吃什么都可以叫厨房做,属于点菜。
课间还能带着小厮下人们玩些花样游戏,但在上书房里,虽然也能玩儿,但却要受很多限制。
最最要紧的是,鲁王和郑王还在上书房读书呢!
没错,未曾成年的鲁王和郑王虽然有了封号,府邸也赐了下来,但皇帝怕两个弟弟守不住诱惑学坏,因此下了旨意,他们得年满十八,成亲后才能搬出皇宫。
而且他们还未曾结业,所以还得继续在上书房深造,这让雄心壮志,想要进朝堂大展拳脚的鲁王大受打击。
于是,他就折腾起几个侄儿和外甥来了,他领着郑王在上书房作威作福,要玩打仗游戏,他一定得是将军,将比他小的侄儿外甥们指挥得团团转;
要玩骑马,那他一定是人,其他人做马……
皇帝和齐王还罢,因为他们就是上书房出来的,当年他们也是这么折腾弟弟们的,所以习以为常,并不往心里去。
但长公主不行啊,她的两个儿子向来宝贝得很,在府上便说一不二,像个小霸王一样,怎么能进了宫就被人欺负?
她还没来得及进宫和皇帝算她的势力被排挤的帐,就先被两个孩子哭闹着先进宫找太后告状了。
若是孩子在上书房还是被欺负,那还不如回家来,她依然请了名儒教两个孩子。
太后自从先帝去后便恹恹的,闻言便道:“你几个弟弟在上书房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他们就被谁欺负,受了委屈,要我说,你就是太宠着清儿和风儿他们了。”
太后想到前段时间那些名单上的人,脸色有些不好看道:“既然觉得受了委屈,那就让他们住在宫中,把场子找回来就是了。”
“母后……”
“好了,你想想你几个弟弟,他们何时被娇惯过?现在不都过得好好的吗?”
“像老二那样也算过得好吗?”
“那就是太过娇惯的下场,”太后冷笑道:“老二是皇子,犯了错尚且如此,你要想想,若有一日清儿和风他们若也犯了大错,他们能有老二这待遇吗?”
长公主脸色微变。
第490章合作
太后这话与其说是劝她,不如说更像是警告她。
长公主心头一直积攒的怨气忍不住爆发出来,“母后,我才是您和父皇的亲生女儿,林清婉和钟如英两个义女尚且能掌权,为何就我不行?”
“理由我不是给过你了吗?”
长公主就敛了怒色,跪在太后膝前道:“母后,这个天下是父皇竭尽全力守护的,女儿又怎么会去破坏它?我自然也会爱护百姓,尽职尽责。”
太后看着她,叹息问道:“那六部你想去哪一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