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谢夫人扫了眼外面的街道,挑眉问,“这不是出城的路,怎么,要去逛逛?”
“我想去饕餮楼看看。”
“饕餮楼?”谢夫人蹙眉,“谁家这样大的口气,敢取这样一个名字?”
“自然不是无权无势之人,”说着话,马车渐渐靠边停下,林清婉撩开帘子看向斜对面,饕餮楼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她对车夫道:“去,将他们家招牌的几样菜都点了,我们晚上也尝尝这饕餮楼的手艺。”
谢夫人也向外看,正觉得对面的酒楼眼熟,林玉滨已经惊讶道:“那不是我们家的吗,一直没有改名的,怎么现在换名字了?”
“换了一个东家,自然也要换名字的。”
在苏州已经形成一个品牌,所以当时林清婉是连着名字一起卖的。
钱商贾买下后也的确没有改名,加上酒楼的大厨都是原先的,所以客人并未流失。
赵家能从对方手上买下,不是做了冤大头给了大价钱,那就是以权压人。
林玉滨还一头雾水,谢夫人已经猜到:“是赵家的手笔?”
林清婉颔首。
林玉滨很不开心,板着小脸坐在一旁不说话。
待回到家看到一桌子的饕餮楼的菜更不开心了,林清婉却拿起筷子夹了被放在中间的炖豆腐给谢夫人。
谢夫人尝了尝,颔首道:“不错,滑腻可口,还有股豆香味,这叫什么?”
“叫豆腐。”
谢夫人恍然,“曾听人说过,淮南王刘安曾偶得一美食,可惜典籍中少有记载,淮南一带倒有几个手艺人会做,但这些年战乱,也不知流落到了哪里。赵胜能找到他们,倒也是本事。”
林清婉放下筷子,笑道:“是有本事。”
谢夫人见她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便不由问道,“这么得意,莫非你也知道这豆腐的做法?”
林玉滨立即看过来。
林清婉矜持的点头道:“不巧,我还真会。”
谢夫人不信,一脸怀疑的道:“就凭你那厨艺?”
“自然不是。”林清婉起身去藏书阁,从里头抽了一卷书交给白梅和白枫,俩人捧着回到花厅。
林清婉指着书道:“这是淮南子。”
谢夫人翻了翻,翻白梅手里的那卷还没什么,待看到白枫手里的那卷则有些惊诧,“这是那外卷?”
林清婉颔首,“不错,我们林家正好藏有整卷,偶尔看到,甚为惊奇。”
淮南子是刘安和他的门人做的,分为内卷和外卷,到她所在的那个时代已经只剩下内卷。
内卷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学说,作为历史研究生,林清婉自然也是拜读过的。
而外卷三十三篇则是杂说,因为时人和后人都不看重,故何时遗失的已经不可靠。
当初整理藏书阁时看到这卷完整的“淮南子”,林清婉还高兴的拿出来当练字般的抄了两卷,分开放置。
只希望后世不再遗失外卷。
外卷里便记载有豆腐的做法。
当然,就算不记载她也会做,毕竟在农村生活过,每逢节日大家都爱做豆腐。
祖父为了不让她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孩子,所以也常跟风一起做,虽然最后做出来的豆腐有些一言难尽,但也让她跟着村里的婶婶们学会了怎么做又嫩又滑又香的豆腐。
可有了这本书便少了许多麻烦。
林清婉将记载了豆腐做法及来源的那页纸抄出来交给白梅道:“让厨娘泡上十斤豆子,明儿我们学着做豆腐。”
“难道你要跟赵家锣对锣,鼓对鼓的打擂台?”谢夫人眉头微皱,硬碰硬可不是什么好方法。
林清婉就笑道:“当然不是,我又不开饭馆,怎么跟他们锣对锣?”林清婉调皮的眨眼道:“只不过是偶然发现了一道美食,所以想着做出来尝尝罢了。”
谢夫人和林玉滨忍不住对视一眼,她们可不相信她会那么简单,不然她为什么那么高兴?
高兴到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但林清婉要做什么却也没告诉她们,俩人见她不想说便也不再追问,只等着看便行。
林清婉当天晚上叫人泡了豆子,第二天就叫人把豆子磨出来,还特意要求他们到村里石磨那里去磨。
地里的水稻刚割完,林清婉给短工们放了五天长假,现在谷场那里晾晒谷子的只有庄户、长工和佃户们。
见别院的人提了个桶来磨东西,机灵的立即跑过去帮忙,不一会儿就在石磨那儿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圈儿。
方大同也来凑热闹,反正现在地里放假不用干活,只要看着谷场的稻谷不让鸟儿吃,也不给雨淋着就行。
有主动给厨娘推石磨的,也有人在一旁捣乱,不住的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东家是不是每天都用盆盛着牛羊肉吃?”
再比如,“东家是不是吃饼的时候吃一个扔一个?”
方大同见他们说的不像话,挥手赶人道:“去去去,东家的事也是你们能问的?”
大家哄笑起来,散去一些,但没过一会儿又凑上来问,“磨这豆子做什么,还是稀,一股豆腥味,东家也吃豆子?”
厨娘翻着白眼道:“你们做了有豆腥味,我们做了可没有。”
她骄傲的道:“这是一道古食,是姑奶奶从古籍上看来的,听说最先还是一位王爷做出来的呢。”
大家惊叹,“王爷还吃豆子?我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25
以为只有我们贱民才会吃呢。”
厨娘瞥了他一眼道:“那俺们还吃青菜呢,难道主子们便不能吃了?哼,姑奶奶可是说了,这豆腐是好物,让我学会做后每隔两日都要给府里做一次呢。”
“好了,好了,你们也甭捣乱了,赶紧把豆子磨成浆,我还等着用呢。”厨娘催着大家赶紧推磨。
这下大家也不敢耽搁了,都瞪大了眼睛看这豆腐要怎么做。
豆浆磨好,厨娘便叫方大同帮忙提好别院,大家看不到下一个步骤,纷纷惋惜。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古方,东家怎么会让他们知道呢?
方大同也是一样的想法,把东西提到厨房后便要退下,林清婉就叫住他道:“方大叔,一会儿压豆腐需要几个木架子,您帮忙做一做吧。”
然后方大同便在厨房边上看着林清婉一点一点的教厨娘煮豆浆,点豆腐,然后再帮着一起将豆腐压上。
他不想记的,但那步骤总在他脑海中回荡,怎么也散不去。
第93章传授
豆腐的做法并不难,至少在不擅厨艺的方大同眼里就算不得太难,但在没看到前,谁会想到用石膏去点煮熟的豆浆会出豆腐呢?
十斤的豆子出了将近四十斤的豆腐,别院里的人自然吃不完,林清婉也不吝惜,分了方大同两块,又让他去通知庄户们来领豆腐,“每家两块,拿回去和菘菜煮也好,单炖也行。”
方大同连忙推辞,“这是姑奶奶了老大的功夫做出来的,怎么能白拿?”
林清婉就笑,“又不是什么贵东西,拿去吧,要是觉得好吃,明儿你们泡了豆子自己做。”
林清婉点了点剩下的石膏道:“到时候来我这里要石膏,要是做多了可以拿到集市上换些豆子或铜板,碧海不是说钱瑞家的想给自家婆婆做一套寿衣吗,这做豆腐虽然辛苦,却说不定能赚些。秋过后庄子里的活儿也轻松了,也有空给他们做。”
方大同震惊的张大嘴巴,“姑奶奶是让她做豆腐去卖?”
林清婉歪头,笑道:“我不过是给个提议而已,她要是不便就算了,不过依我说,你们这二十八户都有问题,单凭一家肯定做不好,不如分为几家为一组,合作做豆腐。磨豆子的,煮豆浆的,点豆腐和压豆腐的,再到豆腐做好了拿去卖,一一分工好,倒得一家做不来,人多了纠纷又多的困局。”
方大同神有些恍惚的回到家,被妻子推了一把才醒过神来,“你这是傻了?一回来就蹲在院子里不动,和你说话也不应。”
方大同撑着膝盖起身,将事说给她听,蹙眉道:“你说姑奶奶是不是特意要把这做豆腐的法子教给我们?可她为什么不明说呢?”
方妻眼睛一亮道:“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姑奶奶既然愿意教你,那你就学便是。”
方大同横了她一眼道:“你懂什么,我听那厨娘的意思,那豆腐是古方,寻常人都不会做的,听说城里有家酒楼一道豆腐的菜卖的比牛肉还贵呢。”
“姑奶奶愿意教我们,那可是大恩,自然要让大家感恩戴德的,可我见姑奶奶那意思,她似乎并不想大张旗鼓,不然直接传话给庄户们不是更好,何必还要通过我的口?”
方妻一脑门的问号,有听没有懂,干脆的道:“你不懂去问林管家不就是了。他是林府的大管家,姑奶奶心里要想什么他不知道,难道还能不知道姑奶奶要做什么?”
方大同一拍脑袋,“我怎么把这个忘了,你先去通知各家各户,让他们晚上来咱家开会,我去找林管家。”
林管家看到他便一笑,“我还在想你何时来找我呢。”
方大同不好意思的一笑,问道:“林管家别见怪,我笨,有些不太明白姑奶奶的意思。”
林管家淡然的一笑,问道:“那做豆腐的法子你学会了?”
“我只记住了步骤,但没亲手做过,未必就真能做成。”
林管家颔首道:“这做豆腐的门道也多着呢,是老是嫩都有技巧,就是家里的厨娘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做好,所以你们还有的琢磨。”
“咱林家除了这庄子便只剩下几个书铺和一个书局了,用的人少,以后你们子嗣后辈多半要留在庄子里。但这庄子里的活儿重,又累,姑奶奶也是想你们多些手艺傍身,”林管家叹气道:“姑奶奶心软,除了你们,以后这庄子的佃户只怕也要学这门手艺去,只不过你们是府里的庄户,所以更亲些,这门手艺也先教给你们。”
方大同疑惑,“那何不直接把大家聚起来告知,也让他们知道这是姑奶奶给的恩典。”
林管家就意味深长的问,“难道姑奶奶不亲自出面,大家就不知道这是姑奶奶的恩典了吗?”
“自然不是,只是这效果不会那么好。”方大同是从军队里出来的,甚至做过军官,自然知道一些买人心的技巧,这事由他出面和由姑奶奶亲自出面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林管家就意味深长的道:“只是姑奶奶不好出面啊,你知道城中那家独有豆腐菜品的酒楼是谁家的吗?”
“谁家的?”
“赵家,”林管家冷笑道:“赵家和林家同为尚家的姻亲,彼此间的联系也不少,所以有些事姑奶奶不好光明正大的做。不过家中找出个古方给厨娘,厨娘再传给家中的庄户,庄户们用这手艺赚钱却是谁都找不出错来的。”
方大同一听就明白了,他们家跟赵家关系不好,姑奶奶这是要给赵家挖坑。
姑奶奶那么善良的人都能那么讨厌赵家,那肯定是赵家本身太惹人厌了,方大同立即撸起袖子道:“管家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了。”
林管家笑着点头,“你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不过姑奶奶也说了,这件事本意还是让你们把日子过好,所以要是没赚头就不折腾了。”
“林管家,那酒楼一道豆腐的菜卖多少钱?”
林管家一笑,报了几个菜名和几个数字给他,“不过人家是大厨手艺,自然要贵些。”
方大同心中咋舌,还真的比牛肉还贵啊,他想了一下做豆腐的成本,最后道:“您放心,我知道怎么办了。”
这定价不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既要他们都有的赚,还要把这豆腐卖得满城都是,看他们酒楼还赚什么钱。
方大同晚上回去便与各家开会商议,最后根据各家的情况分组合作。
他们这二十八户本来就因为同是军户而互相扶持,此时分组也比较好分。
他们合作惯了,也知道怎么分配最合适,不到两刻钟便分好了九组。
然后每一组出一个厨艺教好的人,明日去别院里跟厨娘学着做豆腐。
方大同道:“今晚回去后大家就把豆子泡上,明天大家就拿去村子石磨那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26
里把豆子磨了。”
“在那里磨,万一别人问起怎么办?”
“实话实说,就说我去别院里求了姑奶奶的恩典,姑奶奶特许我们去和厨娘学做豆腐。”
“那他们也去求姑奶奶怎么办?”
方大同就道:“姑奶奶心善,凡是能教的都不会私藏,所以他们肯定也能学到的。只是我们走在了前头,比他们先一步学会这门手艺。等他们也能见到姑奶奶时,我们的手艺已经练出来了。”
方大同没将赵家的事告诉他们,得人多嘴杂,到最后落人口实。
“但不管最后有多少人将这门手艺学去,我希望你们都要记得,大家都是林府的人,是姑奶奶的人,别窝里横起来,有多余的力给我朝外头使去。”
大家低头应下。
方大同便让大家退下。
第二天,别院的庄户们都提了一个木桶去村里石磨那里磨豆浆,大家又围上来,得知方大同求得了姑奶奶同意要学这门手艺,还要用这门手艺赚钱,大家便都羡慕得不得了。
也有人想去求,但真看到了姑奶奶便很少有人敢上前去求,更何况这两天也不知为何姑奶奶竟然不出门巡视庄子了。
而两天的时间,方大同他们已经将做豆腐这门手艺学到了,做出来的豆腐虽然没有饕餮楼里的嫩滑,却也很不错。
他们直接挑进城里卖,因为这东西很少有人知,普通百姓也进不去饕餮楼,一时竟没人买。
还是跑来凑热闹的林全见他们一群大老爷们蹲在地上眼巴巴的看着来往的路人,却连声吆喝都不会喊,实在看不过去,这才帮着吆喝道:“卖豆腐了,卖豆腐了,又白又嫩的豆腐,这可是淮南王做出来的豆腐,是用古方做出来的”
大家不懂啥是豆腐,但古方二字却是听懂了,忍不住凑上来问,“那淮南王是谁,有名吗?”
林全:“连淮南王是谁都不知道,那是王爷,是皇帝的兄弟,你说有名不有名?”
大家吓了一跳,“这东西是王爷做出来的?”
“可不是,连皇帝老爷子吃了都说好。”林全指着框子里的豆腐道:“可以和菘菜炖,也可以和肉炖,好吃得紧呢,还不贵,一升豆子能换四块豆腐,用铜板只需一文钱。”
方大同他们将豆腐切得不大不四块大概在一斤二两左右,相当于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
今年苏州的豆子获还算不错,一升豆子还真不贵,不少人都心动起来。
林全见了再接再厉起来,“这可不是我等普通百姓才吃的,饕餮楼知道不,他们家的招牌菜就是豆腐做的。”
大家怀疑起来,“这饕餮楼里的菜肯定有秘方,你们是咋知道的?”
“都说了是根据古方做出来的,这豆腐是淮南王做出来的,他们饕餮楼是怎么拿到方子的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这豆腐却是我们东家偶尔从古籍中找出来的。”
有人取笑道:“然后你们东家教你们?”
方大同焦急起来,正要解释,林全已经翻了个白眼道:“我们东家才没那个功夫呢,我这些兄弟们是跟着府里的厨娘学的,却也是我们东家特许的。”
第94章冲击
林全不知这件事的机密,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姑奶奶教下人手艺这件事会让姑奶奶很没面子,所以便否认了,将事情推到了厨娘身上。
但为了让大家觉得这豆腐的来历光明正大,所以加了一句“是姑奶奶特许的。”
林全最是油嘴滑舌,为了把这豆腐卖出去还打了同情牌,他指了方大同他们道:“看到他们身上的伤没有,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我们东家怜惜他们,对他们也很是宽容,不过是跟厨娘学道菜的做法,我们东家还没那么小气。”
大家这才发现那些挑担来的汉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疾,不是断了条胳膊,就是手指不全,或是脸上带伤。
当即有人惊道:“你们莫非是林家的庄户?”
他们这一片只有林家留有军中退下来的残障士兵。
方大同瞪了林全一眼,阻止他再开口,但对他们的身份并没有否认,“我们的确是林家的庄户,诸位可以看看这豆腐,是真的很好吃,我们是不会骗人的。”
“林家的人自然不会骗人了,那给我来四块,我给铜板。”
“我也给铜板,也要四块。”
“给我也留四块,我这就回去拿豆子”
大家挤上来,将站在前面的林全给挤了出去,方大同他们顾不得去看他,纷纷钱递豆腐。
这个时候当然没有袋子给大家装,都是直接用手捧回去,或是自家带了碗来接。
不少人家都是拿了豆子来换豆腐,方大同他们也准备了量器,将人带来的豆子往里一倒,量准了再倒进他们带来的袋子里。
因为本来围观的人就不少,后面来的人又凑热闹跟风买了不少,不到半个时辰他们挑来的豆腐便卖光了。
方大同他们面面相觑,他们今儿一早就来了,都在这儿蹲两个时辰了一块都没卖出去,结果林全来胡说了一通却全卖光了,汉子们若有所思,隐隐摸到了那个关键点。
林全已经等不及先回庄子里去了,其实他就是无聊,手底下管着的长工短工都在悄悄打探豆腐的做法,所以他才好奇的来看一看。
来看一看那豆腐是不是真的能赚钱。
得知真的可以赚钱后,林全便暗戳戳的想着是不是他们林家是不是能做这个生意。
结果回去和钟大管事一提,对方就瞪了他一眼道:“别钻到钱眼子里去,既然姑奶奶把法子传给了庄户们,那就让他们去做,府里要是再管过来成什么样子?”
“可是这古方本来就是姑奶奶找出来的,我们怎么不能做了?十斤豆子能做三十二斤到四十斤豆腐不等,也就是说赚头在三倍左右,这益不错了。”
“你就是一天赚百斤豆子又有什么用?”钟大管事摇头道:“换成铜板能得几个钱?而且做豆腐花的人力可不少,他们赚的是辛苦钱,姑奶奶本是打算让大家富裕些,日子好过些,你插一手姑奶奶前头做的不白了吗?”
而且姑奶奶要把做豆腐的方子传开去的目的他可是知道的,自然不会让林全插手。
林全很是惋惜的离开,然后看着方大同他们赚钱。
因为豆腐卖出去了,而且还赚了不少,当天晚上回来方大同他们就又泡了不少的豆子,因为村里只有一个石磨不够用,林清婉还让人买了三个石磨放在村子里。
凌晨鸡才叫了一遍,庄户们就开始起床,每一组都拎了木桶去磨豆子。
刘贵因为双腿皆无,所以磨豆子不用他去,他便用手撑着跳到院子里,将固定豆腐的架子清洗干净,把松动的地方打结实。
再拿着刀将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27
柴砍成一块一块的,等他母亲和同组的钱瑞家的,杜二柱把豆子磨回来就能下锅煮了。
烧火自然也是他的活儿,然后钱瑞家的就和母亲滤出豆渣,杜二柱回去睡觉,等他们把豆腐做出来了就挑到城里去卖。
这一次做的豆腐比昨天的多一倍,所以大家决定分散开来卖,不再扎堆在城西。
但因为他们身体或多或少有缺陷,以防被人欺负,他们决定三组结伴做一队。
方大同主动接了去城东那片,吃豆腐开始在苏州城中盛行下来。
一来真是秋过后,大家手上都有些钱,没钱的家里也存有不少豆子,加上豆腐又不贵,一般人家换个半升的豆子就够吃一顿了。
二来,开始有富裕的人家也派了家里的管事来采购豆腐。
饕餮楼的以豆腐为主的菜卖的不错,尤其得中老年和幼儿的喜欢,因为软,滑,香。
但价格不便宜,一般人一个月吃个一两顿没啥,吃多了就吃不起了。
既然外面有便宜的豆腐卖,他们买回来让家里的厨师琢磨一下就差不多能做出来了,何必那个钱?
于是,方大同他们的生意越发好了。
也就是在这时,林清婉开始出门去庄子里巡视,有胆子大的佃户忐忑的上前拦了人,问是否也能学习豆腐的制法。
林清婉点头答应,表示会让庄户们教他们,但希望大家卖豆腐时不能互相压价或抬价,以造成市场混乱。
佃户们高兴的应下,自然没有不应的。
第二天就提了东西去找顺眼的庄户们请教,家里富裕的送十几个鸡蛋,不富裕的送十几斤豆子以示感谢。
庄户们了礼物,也不好意思端着架子,加上姑奶奶早有话下来,虽然佃户们学会后他们的生意会受影响,但也不敢违抗姑奶奶的命令,所以都倾囊相授。
庄户和佃户们的感情倒是通过这一件事融洽起来了。
而豆腐的泛滥对饕餮楼的冲击也开始显现出来。
饕餮楼以豆腐为主菜之一便是因为这东西别人家都没有,所以他价格设高些,也多的是有钱人来消。
不仅因为它本身的味道,还因为它稀有的价值。
结果它烂大街了,成了随便一个人都吃得起的东西了。
那些自持身份的富人心中是何等的恼怒就不说了,便是那些心胸开阔的看到林家庄户卖的豆腐价钱,再对比饕餮楼的定价,值不值便也成了第一个问题。
1...3839404142...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