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经过一年的开垦,现在三十顷的爵田已基本开出来,山那边的十顷爵田,拿出八顷来做了牧园,牧园范围内划成一块一块的养草,很少长草的地方则被长工们翻开,从其他地方撸了草种或挖了草皮过来扔。
草是很顽强的植物,只要有一点点土或草它便能生长起来,所以养了不到一个月,那些空白的地都冒了绿色的青草。
北商们还没来得及将集到的草种送来,好在他们地方广,养这些牛羊绰绰有余。
而剩余的两顷按照水土情况分为稻田和麦田,其他更干旱和贫瘠的地块则拿来种豆子和桑树。
而这边的二十顷更是被细分,有果园,桑园,池塘,麦田,稻田和油菜花田。
现在便要在规划好的麦田和油菜花田上全部下种,希望来年老天爷能和今年一样赏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37
脸,让他们有一个丰年。
菜花的种子是自留的,庄子里不够,林清婉便和老宅那边的族人换了一些,倒也凑齐了。
但麦种却不能自给自足,因为这次划出来的麦田不少,大家留的麦种大多只够自己用剩余一些,所以她得从粮铺里买麦种。
林清婉对这次耕种很重视,从佃户中选了几个擅于相种的老农一起进城挑选种子。
不到半天时间全苏州城都知道了,有人讥讽,“没想到林公去后,林郡主却变成了田舍翁。”
也有人赞叹,“农桑乃国之根本,林郡主不怕辛劳,肯亲力亲为,远在我等之上啊。”
林清婉可不管别人怎么说,种子可是播种的第一个关键因素,现在她跟赵胜正闹得厉害,要是在种子上被人钻了空子,那她一年都被耽误了,那个损失太大,她可不想去承受。
所以她提高警惕,步步紧盯,选好的种子送来时是必须倒出来重新检查一遍的。
只要不合预期一律不,这样严格的检查让几家粮商叫苦不迭,因为不过两天林清婉就检查出了两袋掺杂了劣质麦子的种子。
林清婉不管是他们商家本身的问题,还是赵胜出的手,一旦出现问题,那家粮商出的粮种她便一律不。
这样挑细选下,一直到九月中旬才把所有粮种选好,然后将种子洒下。
种子才撒完便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连林清婉都忍不住感叹老天爷实在赏脸。
秋末的雨一般都不会下久,但这次有点意外,从二十三下雨开始便一直没真正的停过,道路都开始泥泞起来。
卢氏家学首先停了课,让学生在家认真自习,没事不要总往外跑。林玉滨提着书箱回来,林清婉还吃了一惊,扭头看了眼外面道:“虽说下雨不便,但也不至于就放长假吧?”
林玉滨脸色凝重,“石先生说近来不太平,学生出城来上学只怕有危险。姑姑,崔荣说南边有流民过来了,只怕苏州会受影响。”
“南汉?”林清婉拢眉,心中有些不安,“那边出了何事?怎么会有流民进到大梁境来?”
林玉滨也忧心忡忡,“崔荣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偶尔听卢氏的长辈们提了几句,似乎是南汉那边朝廷出了事,姑姑,苏州离南汉不远,您说”
“别怕,”林清婉安抚她道:“江南为大梁纳税重地,陈兵不少,不会有事的。”
话虽如此说,在林玉滨走后,林清婉还是把林管家和钟大管事叫来商量,“冬小麦和菜花已经种下,让短工们都回去吧,长工们留下,除了牧园和农庄这边留着人看守,其他地方的人都撤回来。路口的那个茶馆着人再多派两个人去,就从方大同他们当中选。他们当过兵,有经验且机敏,若出事也可快速通知到我们。”
俩人吃惊,“姑奶奶,是出什么事了吗?”
林清婉叹气,将卢氏家学放假的事说了,“若事不严重,他们是不会放假的。”
“那些流民到哪儿了?”
林清婉摇了摇头,“我决定一会儿回老宅看看,顺便再去一趟刺史府,若可以再去尚家一趟,他们消息或许比我们灵通些。”
钟大管事立即起身,“那我这就去清理账目,给短工们结账。”
现在工人们除了日常劳作外,最主要的任务是挖坑,计划着开春时种果树和桑树。
林管家也起身,“我去给姑奶奶安排马车。”
林清婉点头,带着白梅和白枫先回了一趟老宅,老忠伯既惊讶又开心,“府里的海棠花开了,老奴正想着给您和大小姐送两盆过去呢。”
林清婉展开笑容,“老忠伯越发厉害了,竟能这时节让海棠花开,您去让人装好吧,一会儿我带走。多给我装几盆,我拿去送人。”
老忠伯闻言高兴的应了一声,亲自去花房里盯着,林清婉便去族里找林润,结果才出门就碰到了他。
林润气有些喘,看见她笑道:“我正要去找你呢,你就来了。”
林清婉让开一步道:“我也是要来找五哥的,我们里面说吧。”
到了花厅,下人们都悄悄退下,屋里只剩下俩人,白梅和白枫及林润的长随守在门外。
林润扭头见堂妹面色沉静,拎着茶壶不急不忙的给他倒茶,便不由叹气道:“你是为南边的事来的吧?”
林清婉微微颔首,放下茶壶道:“听到些风声,所以回来和五哥求证。”
林润面色严肃,“南边出事了,我们也才到消息,吕靖反了!”
林润说到这里便是一声长叹,“如今南汉大乱,大军压在边境,天下又要不安定了。且大量流民正在涌入,江南虽距南汉还有一些距离,但它富庶,是流民的第一去处,肯定会受到影响的。婉姐儿,你还记得二哥病重时说的事吗?”
林清婉迷茫,“什么事?”
林润无奈的道:“你忘了二哥为什么把家产尽数捐给朝廷了?”
还能为什么,不就因为怕你们和尚家争抢伤了玉滨吗?
林清婉一凛,想起了林江和宗族提的借口。
林润一脸严肃,“当时二哥便暗示南边会乱,让我们多屯粮,去年和今年族里的粮食都没有卖,本来一年多过去,我们还以为不会再出事了,谁知却应在了此时。”
林清婉一脸严肃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默默地在心里对林江道了个歉。
她只以为这是个借口,不知道真的会发生啊。
“不管此事会不会波及到苏州,我们都要早做准备,婉姐儿,你和玉滨搬回来住吧,住在族里也安全些,且大家互有照应。”
林清婉垂眸思索。
住在族里自然要安全些,毕竟族人不少,流民一般会下意识的避开大族聚居之地,便是真的围过来了,家族力量大,也更安全些。
可要是有人从内部针对她,她也会毫无反抗之力。
林清婉可没忘记二房和八叔的贪婪,他们真的一狠心联合族人要做些什么,林清婉带着林玉滨和一群老仆根本抵抗不住。
而林润现在还未完全掌握宗族,只怕他帮不了他们。
而且老宅独在一边,并没有被拱卫在中间,如果别院的长工愿意留下,那与庄户佃农们共同拱卫居中的别院,其安全性不会比在族里小。
“五哥让我考虑考虑。”林清婉没把话说满。
林润有些失望,“婉姐儿,无论如何族里都会护着你和玉滨的。”
林清婉一笑,“五哥别误会,我是放心不下别院,您也知道,如今我所有的家业都在那边,佃农,庄户和长工加起来可有几百人,那么多人,我既不能把他们丢下,也不可能把他们都带来。”
林润蹙眉,“留他们在别院便是,没有主子陪着奴才涉险的。”
林清婉摇头,“林家别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38
院的人太多,且今年秋太过打眼,要是没人坐镇,只怕要乱。”
林润不由问道,“那些粮食你都没卖?”
“卖了一些,留了一些,”林清婉道:“我手底下养着这么多人,总要多留些粮食,但钱也不可少,给的工钱,买的东西都需要铜钱和银子。”
林润点点头,估摸着她剩下的粮食也不会太多,想了想还是叮嘱道:“鸡蛋别放在一个篮子里,趁着还有时间赶紧转移一些,乱世之中粮食最为重要。若真出事,性命要紧,钱财一类的东西能便。”
林清婉颔首,“五哥放心,只是南边再有其他消息还请派人通知我。”
“一定。”
第103章敏感
老忠伯给林清婉移了五盆海棠,“姑奶奶,这五盆海棠开得最好,您先搬这几盆回去,等有了新的老奴再给您送去。”
林清婉下花,叮嘱他道:“老忠伯,近日外面不安生,您约束好下人,让他们无事不要外出,留在族里,宗族多少能庇护你们些。要是出事,保命要紧。其余东西能便。”
老忠伯就笑道:“姑奶奶放心,老奴可经过不少事,一定给您守好家业。您也要注意安全,”他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道:“您要是信不过宗族,那就回城里的林府住,您毕竟是郡主,进了城,刺史不敢不保护您。”
林清婉微微点头,道了声“保重”才上车离开。
白梅低声问道:“姑奶奶,先去哪儿?”
林清婉想了想道:“先去刺史府吧。”
周刺史的消息可比林家的灵通多了,且走的是官方渠道,更加准确。
其实他也是昨天才到的消息,见今日林清婉便找上门来,想到如今他们家的产业大多捐了,消息来源有限,没想到也能那么快到消息。
周通放假后先跑出去玩了,根本没回家,所以周刺史还不知道卢氏家学已经对此作出了反应。
周刺史只以为林清婉有自己的渠道,且因为她的身份不敢怠慢,见她问起南边的事便捡着能说的说了。
当然,涉及机密的事周刺史自然不敢提。
林润只知道吕靖造反,且陈兵边境,却不知道吕靖其实已经造反成功。
现在南汉皇室已经不存在了,而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吕靖才陈兵边境,这一仗是必须打的,就是不知道会打得多大,多久。
周刺史给林清婉的建议便是尽早入城,得在城外出事他们顾及不上。
林清婉谢过周刺史,便往尚家去。
尚家的得到的消息跟林润的差不多,这样一对比,反倒是卢氏的动作更快些。
林清婉坐在马车里想,不愧是世家,大家才到消息时,他们已经做出了反应,且间接提醒了别人。
只是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卢真的功劳。
看来她不能再局限于苏州这片土地了,这是乱世,并不是她守好那份爵田就可以安好了。
她得有在乱世中生存的资本,除了粮食,还有消息来源及武力!
做不到卢家那个份上,也比不上林江还在时,但至少不要比现在江南四大家族差。
林清婉出城时天色已经完全暗沉下来,白梅和白枫将车里的灯笼点亮给车照亮路。
随同而来的护卫骑着马紧紧地护卫在马车左右,神紧绷。
他们虽不知具体发生了何事,但姑奶奶半日跑了宗族,刺史府和尚家,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出事了,且还不是小事。
好在一路顺利,速度虽慢,但大家很是平安回到了别院。
谢夫人和林玉滨等在门内,听见大门响起,林玉滨想也不想的冲出来,看到从车里下来的小姑,她眼眶不由一红,扑上去抱住她,“姑姑,您不是说没事的吗?”
林清婉拍了拍她的背笑道:“是没事啊,我不过是回族里一趟,路上耽误些罢了。”
谢夫人站在后面,见她看过来便微微颔首道:“回来就好。”
林清婉微微一笑,拉着林玉滨和谢夫人进门,俩人还未用晚饭,林嬷嬷见她们回来了连忙下去吩咐厨房把饭端上来。
林清婉看了林嬷嬷一眼,林嬷嬷便对白梅使了一个眼色,屋里的下人立时退下大半,只有林嬷嬷和杨嬷嬷留着伺候。
谢夫人给林清婉夹了一筷子菜,问道:“到底出什么事了?”
林清婉将自己集到的消息说了,道:“母亲,你回扬州去吧,或是回京城也好。”
谢夫人蹙眉,冷着脸道:“我身体不适,不想走路。”
林清婉叹息一声,看向杨嬷嬷。
杨嬷嬷也想劝,但见夫人冷着脸,便知她是已打定主意留在这里,便不由低下脑袋避开林清婉的视线。
林清婉蹙眉,只能先按下这事。
“你是要回林氏宗族,还是进城?”
林清婉垂眸想了想道:“城里未必会比别院更安全,我想先留在别院。”
谢夫人疑惑,城里怎么会不比城外安全?
但第二天她就隐约明白过来了,不是城里不比城外安全,而是别院可以变得更安全。
昨天钟大管事已经通知了短工们,今年的雇工暂时结束,大家可以提前回去准备过年,今天便可以提前把工钱结清。
工人们惊诧,没想到今年结束的那么快,去年他们可是快要过年时才结算雇期的。
林清婉也不瞒他们,等把人聚集起来时便坦白道:“南汉乱起来了,有流民涌入,近来外面可能不安全,你们家中也都有父母亲人,所以还是回家去吧。”
有短工不解,“东家,南汉的事跟我们大梁有什么关系,那边离苏州远着呢,流民就算越境也走不到咱苏州来。”
对于他们来说,离开苏州都很远了,更何况还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
但年纪大些的老人却没说话,而是默默地站到前面,打算领了东西回家。
林清婉当然不可能与他们说形式有多严峻,那只会让人心里恐慌,聪明的人自然会把她的话听进去并有所准备,蠢笨的人,再往下说也不过是让他们因恐慌失了分寸。
所以她微微一笑道:“这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府里银钱不够了。你们也知道,我才买了不少麦种,添置了不少农具,加之先前买的牲畜,果树和付给你们的工钱,还有建的着一排排房子,便是今年秋还过得去,银钱上也有些不凑手了。我做过保证,工钱十日一结,随走随结,现在钱不够了,我也不好再多留你们。”
林清婉见他们面上有些紧张,脸上的笑容更加轻柔,“反正这果树也要到开春后再种,还不如待过完年再请你们。到时我府上织造的布匹也卖出去了,手头也能宽裕些。只希望到时候请你们时大家都还能来,不要因为碰上农忙而提价才好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39
。”
众人闻言心中一松,连忙保证道:“东家放心,您现在给的工钱便很公道,我们不会提价的。”
只要还请他们就好,这一年多来,他们在这边干活儿可是赚了不少钱。
现在庄子已经开垦出来,只剩下果树和桑树没有种了,所以错过了这次,下次还不知何时才能找到这么好的活儿了。
林清婉见说服了大家,便退后一步对钟大管事道:“开始结算工钱吧。”
林顺便领着人从别院里抬出一筐筐的铜钱,钟大管事和林全、林安分了册子,一人支了一张桌子,喊道:“按照顺序来,叫到谁的名字,谁便上前来核算工时,结算工钱。”
虽然林家承诺了十天结算一次工钱,但除了最开始一段时间,到后面已经很少有人会十天跑来结算一次了。
因为钱放在身上不安全,还不如留在林家,等到要回家时再结算得好。
有的人家离这里近便逢十便来结算一次,把钱拿回家给家人有的人家离得远,便一个月结算一次,请两天假回家再来更有的因为离得更远,两三个月可能才结算一次,所以大家记录在册的工时不一样,工钱也不一样。
喊道名字,短工们便拿着发下来的工时条上前核对,算好了工时再计算工钱,一旁的家丁便从筐里拿出一串一串的铜钱。
一串铜钱是一百文,一天的工钱是二十文,不少人直接脱下衣服把发下来的铜钱包起来,一大包的抱在怀里。
兄弟,邻居,同村之人都聚在一处,得被人抢劫。
而没有同伴的念到名字便上前和钟大管事道:“我先支取十天的工钱,剩下的还放在您这可以吗?”
钟大管事看了他一眼,颔首道:“可以,画押就行。”
短工大松一口气,拿了两百文钱,按了手印便悄悄退下。
他的工钱也不少,还得回家把家人叫上,不然可不敢一个人带这么多铜钱上路。
有一个老人驼着背上前,搓了搓手低声问,“管事,您看我能不能不要铜钱,直接换成粮食?”
林清婉正在翻看册子,闻言抬头看向老人。
老人脸有些黑红,他弯着腰,讨好的对林清婉笑笑,还弓了弓腰,眼露祈求。
倒是个聪明人,林清婉扭头对钟大管事道:“按照市价换给他。”
“可是不知今日的粮价是多少。”钟大管事有些犹豫,现在粮食可比钱贵重多了,昨天他特意把钱换回来的。
林清婉淡淡的道:“不知今日的,就照昨日的换吧,让人去粮库里把粮食搬出来,凡是想换的都给他们换。”
老人松了一口气,立即跪下给林清婉磕了一个头,“谢谢东家,谢谢东家。”
林清婉上前两步将老人扶起来,浅笑道:“老人家不必多礼,反正都是一样的价。不过粮食可比铜钱重多了,你可能运回去?”
“可以的,家中有不少子侄在这里,大家可以到城里雇几辆驴车。”
林清婉微微颔首,还是忍不住提醒道:“路上小心,要是路途遥远,还不如换成钱。”
老人心中感激,低头应了一声“是。”
第104章推演
有不少短工见老人与他同行的十来个人都换了粮食,只支取了少部分铜钱,不由也学他要用粮食支付。
林清婉并不阻拦,让人选了二十来个短工,带着他们去库房里扛粮食。
虽然只有少部分人换成粮食支付,但所需的粮食也不少,直接把半个库房给搬出来了。
一包包粮食堆在门口很是壮观,本只想拿了钱便回家的短工们立时犹豫起来,也斟酌着换了些粮食。
不过他们不像老人及其亲属几乎把工钱都换成了粮食,而是只换了一两袋粮食。
这已经是极限了,相比于粮食他们更喜欢铜钱。
钟大管事忍不住看向林清婉,林清婉对他微微颔首,并不阻拦。
直到库房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直到不足一半时林清婉才道:“粮食不够了,我手底下还养着长工和庄户呢,他们都是要吃饭的。现在只能换这么多了,大家匀一匀,多支取一些铜钱吧。”
有人便笑问,“东家今年秋获了这么多粮食,怎么会就没了?”
林清婉笑,“先前赊欠了不少东西,粮食下来便或卖或抵账了,剩下的并不多,不然我也不会这时候结算工钱让你们回家去了。”
钟大管事心中一动,立即领悟了林清婉的意思,接过她的话茬,一边给人结算工钱,一边哭穷道:“你们以为今年我们获多?焉知我们支出的更多,别的不说,就文园那边的果树和花树就花了这么多。”
说着给众人比了个数字。
众人咋舌,“怎么这么贵?”
“一是那边地方大,要的果树多,二是买的树大,须明年开春就要开花的,你们看这一棵就要多少钱了?”钟大管事叹气,“还有你们这么多人,每日吃的喝的不都是钱?再加上工钱之前许多东西都是先赊账的,但现在秋下来了,我们便不好再拖,这一结账才发现先前的开销太大了。”
他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东家什么都好,就是年纪太不知节俭,如今快要断炊了才想起来节省,唉”
短工们呐呐不言,林家的待遇的确好,不然他们也不会大老远的跑来这里做工。
想到去年和今年林家添置的东西,大家都相信了林清婉和钟大管事的话。
别的不说,只说牧园里的那些牛,他们攒上一辈子的钱可能才买得上一头牛,但看看那里有多少头牛啊,花销肯定不少。
等工人们领完工钱,林家姑奶奶花销太大,把积蓄都花光了的事也传了出去。
一传十,十传百,听到的人都深信不疑的道:“那姑奶奶不知节俭,连给工人们都隔三差五的炖肉汤,花销可不你看秋才下来多久,账目一清,家底就空了,还得等布匹织好了卖出去才有钱周转。所以这持家啊,还是得勤俭。”
将短工们送走,林清婉便让人把长工们聚起来,由方大同他们代为训练。
“也不要他们多厉害,只希望真遇到事他们能够不慌乱,可以听指挥。”林清婉叹气,“战事未必会波及到苏州,以防万一吧。”
方大同沉着脸拍胸脯道:“姑奶奶放心,我一定把他们练出来。”
除此外,庄子里也该好好布置了,林管家和钟大管事相视一眼,全都动起来。
整个庄子进入了一种紧张的戒备状态,长工们分成好几组,除了每日轮流调出一组干活外,其他人都要集聚起来训练。
连别院里的下人也加入了。
充当教练的都是从军中退下来的庄户,虽然都有些残疾,但他们的本事和经验都还在,教他们绰绰有余。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140
方大同还带着人在庄子四周布置起陷阱来,虽不密集,却也聊胜于无。
林清婉则带着别院的护卫将装了粮食的地下粮库封死,并做了伪装。
1...4243444546...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