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林佑拱手回了一礼,起身问,“现在,大家还不愿记录配方吗?”
书生们互相看看,最后坐到席上道:“林兄请说,我等恭听。”
林佑便将纸上的配方及制作过程念了一遍,确认大家都记下后便将纸交给下人,“贴在文园外面,以备有人想学时可以抄录。”
周通此时都忍不住佩服林清婉的勇气,不是谁都能放开到手的利益的。
何况这种可传承的技艺?
技艺就和书籍一样珍贵,何况这种谁都没有就你有的技艺。
正事办完,大家将写好的配方入怀中,虽然很想立即回家与人研究一下,但还是按捺住与左右的人聊天。
林佑微微一笑,起身道:“诸位,今日请大家来还有因为明经科考试刚结束,大家也知道我林氏有几位族兄弟刚考完,所以想与大家交流一番。”
众人一静,这才想起还有明经考试呢,目标在进士科的书生不在意,但也想听一下明经的试卷,而和林佳他们一样刚考完的考生更想找人谈一下。
大家一听便将草纸配方的事放到一边,开始讨论起学问来。
留在家里的林清婉刚刚迎来第一个客人。
周刺史是便服过来的,只带了个长随,看见林清婉便忍不住苦笑一声,“郡主太冲动了,还是赶紧把外面的架势撤回来,以将来后悔。”
“周大人先里面请吧,”林清婉展颜笑道:“将来我后悔不后悔我不知道,但现在我是不悔的。便是后悔也不是为利益,只怕会给你和百姓们添麻烦。”
周刺史摇摇头,随她进屋,“我能有多少麻烦?这么一门挣钱的手艺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00
交出去真的不心疼?”
林清婉哈哈大笑道:“只要我手上有人才,何愁技艺?”
周刺史不信。
林清婉将人请到花厅,让人上了茶才道:“那是因为你们对匠人有误解,只要你们肯鼓励,工匠们都是心灵手巧之人,百人中只要有一人想出改进的方法,点滴累积总会汇成河流,到时还愁没有技艺吗?
我家的草纸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周刺史叹气,“也就是说你不变了?”
“还请周刺史助我。”
周刺史便起身对林清婉揖了一礼,“郡主放心,我会下令规范市场的,别的地方我不敢保证,但在苏州,纸业就乱不起来。”
“多谢周大人。”林清婉回礼道:“扬州也不必担心,孙大人和刘大人会帮忙的。至于其他地方,”
她微微一笑道:“倒暂时不用担心,不是谁都有胆魄走出苏州的。”
周刺史微微颔首,起身道:“那下官先回去安排了。”
“我送周大人。”
林清婉亲自将人送出去,到了门口,周刺史便低声道:“多谢林郡主为天下寒门学子做的事。”
林清婉诧异的挑了挑眉,抬头看向他的眼睛,微微一笑道:“不必谢,不过是继承兄志,不丢先祖的脸罢了。”
周刺史拳头一紧,果然,她是有意为之的,她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
周刺史升深吸一口气,退后两步对她一揖到底,起身又对着林江坟墓的方向一揖,这才大踏步离开。
林清婉不偏不倚的受了他的礼,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开。
“姑奶奶?”林管家满眼不解的看着她。
林清婉看着周刺史离开的方向笑道:“上天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所以给了我们周刺史做父母官。”
林管家满头雾水,他完全没听懂林清婉和周刺史的机锋。
林清婉却已经转身道:“走吧,回去呆着,看看今天还有没有客人来。”
林玉滨下学后把她们的石先生带回来了。
石贤不是第一次来林家别院,这次却是再认真不过的打量着,林玉滨假装没看到她眼里的探究,侧身道:“先生里面请,姑姑现在多半在后院呢。”
石贤笑,“我听说你们姑侄俩人还在后院开了块地种庄稼呢,稻秧可插了?”
“插了,还是姑姑带着我和佑堂兄插的,先生想去看看吗?”
“若是你姑姑和你不介意的话。”
等林清婉到消息迎出来时俩人已经走到了二门处,林清婉笑道:“贵客莅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石贤忍不住笑道:“郡主居所若还是寒舍,那我等连蓬门荜户都算不上了。”
“石先生今次来是专门来打趣我的?”林清婉扭头对林玉滨道:“快去洗漱吧,我来招呼你先生。”
石贤笑道:“知道你宝贝侄女,玉滨,你去用茶点吧,我与你姑姑说些话。”
林玉滨脸一红,她身体弱,徐大夫要她养身,每天要少吃多餐,所以每次下学回来就要先喝半碗汤,再吃些茶点。
这个习惯不小心被同窗们知道了,大家都笑她娇气,每次一下学就用这话打趣她。
第153章公开(三)
石贤没有去花厅,而是提出想看看林清婉种在后院的庄稼。
那片地不仅有稻田,麦田,还恳出一块地来种了瓜果蔬菜,石贤问,“都是郡主种的?”
林清婉道:“有玉滨和侄子帮忙。”
“那也有心了,”石贤见几株冬瓜苗已经爬上了架子,伸手摸了摸它充满生机的藤条,突然就将准备好的话丢在了脑后,她回过神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林清婉道:“先秦是以军功授官,进爵,到汉时以察举制代之,不论东汉时察举制如何混乱,在此制成时的确为国取材无数。”
林清婉颔首,她也是学历史的,自然知道这点,无论一个制度刚开始如何先进,适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只会越来越**。
一是它已经不适宜那个时代;二是利益使然,在摸透它的规律后,自然有人特意谋之。
那样它就再发挥不了它的作用。
“察举后是九品中正制,虽改自察举制,但魏晋时却能肃清贪腐,为国家选出了不少有才之人,而门阀士族便由当时起,至隋时才有科举制,”石贤顿了顿道:“林郡主,我不知你知不知道,隋亡虽有炀帝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原因在,但开创科举也是一大原因。”
当时门阀士族兴盛,隋炀帝要开创科举,直接便触及了他们的底线,不然也不可能各地起义,且看当时领兵造反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
林清婉眼睛一亮,看向石贤,“倒忘了,石先生出自史学大家,家中莫非有隋唐时的史记?”
石贤扬眉一笑,“林郡主似乎对史学很感兴趣。”
林清婉轻咳一声道:“追寻先人足迹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
石贤脸上的笑容忍不住更真切,“这话倒像是我母亲说的一样,历史能予人警示和指点。林郡主既然爱史就该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有多危险,唐亡后,梁帝为获支持大量取用世家,这才九品制与科举制并重,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可现在已是尾大不掉,食之如蜡,弃之却有可能断足。
而现在想要把这尾巴砍掉,焉知你不会成为那条失去的臂膀?”
“石先生太看得起我了,我不过是个住在乡下的寡妇,如何能为一国臂膀?”
石贤道:“郡主敢将草纸的价格定得这么低,又敢将草纸的配方公布出来,可不为一国臂膀?”
林清婉不语。
石贤也不再继续,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她,“这是我妹夫托我交给你的。”
林清婉挑眉看向她。
石贤笑,“放心,不是私相授受,若你那族侄有意去卢氏家学便将持这封手书上青峰山。他说,郡主如此大义,那她看重的子侄总不会太差。”
林清婉接过信,行礼道:“请石先生替我谢过卢先生。”
石贤颔首,叹气道:“希望郡主能够保重。”
林清婉见她目露担忧,便忍不住笑道:“石先生,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中我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小寡妇罢了,没有见识,也没有阅历,根本不足以畏惧。”
现在他们讨厌她是因为她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但这不是威胁,所以对方会厌恶她,弹劾她,但不会想着杀了她。
林清婉坦然的张开双手道:“我不是如英郡主,我的手上没有军队,我甚至没有至亲在朝中为官。”
石贤回视她,半响忍不住一笑道:“那林郡主在能自保前最好不要入京,不然让那些人看到了,说不定就把你视若钟将军了。”
林清婉闻言忍不住开怀的哈哈大笑起来,“我就当石先生这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01
话是夸奖了。”
石贤告辞离开。
等林玉滨换了衣服赶过来只能看到马车的尾巴,她瞪眼道:“姑姑怎么不留石先生吃饭。”
“石先生忙着呢,哪有空吃饭?”林清婉伸手牵她回屋,问道:“今天在书院里先生同窗们可有说什么?”
“没有,同窗们没把这事往心里去,只是石先生多问了两句,然后下学的时候就说送我回来。”
林清婉点了点头。
林玉滨就小声问道:“姑姑,这事很危险是吗?”
“若做这件事的是个男人,那一定很危险,”林清婉道:“他若聪明却无权势,那些鼠目寸光利益被冒犯之人容不下他;他若聪明却又有权有势,那些聪明但自私自利的人会容不下他,所以除非他运气好,不然很难活。”
“但姑姑不是男人啊,”林清婉轻声道:“我是个女的,又是郡主,还有林氏为后盾,所以我不会有事,嗯,最多被人骂几句。”
林玉滨嘀咕道:“为什么我不觉得开心。”
“那就对了,因为我们没有被对手尊重啊,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为他们的轻视和愚蠢付出代价的。”林清婉笑着道:“现在我们只要静静地看着就好。”
林玉滨想想他们以后懊恼的样子就忍不住乐得眉眼都弯起来。
姑侄俩偷着乐,盯着这边动静的人却不知该高兴还是气恼。
因为他们也拿到了草纸的配方,这意味着他们的纸坊也能生产草纸,可以插一手这个生意。
可是草纸的价格几乎定死在八文钱一刀上,你想提高价?
外头这么多百姓将这技艺学去了,你能联合业内人士统一价格,但也能要求这些百姓和你一个价吗?
到时候你店里是高价,但百姓们零卖却是低价,他们还有多少生意可做?
所以这件事实在称不上让人高兴。
因为草纸没出来前,他们的麻纸成本虽高,但售价也高啊,就算是大量批发一刀也至少能赚四文。
现在,成本四文到五文,零售价也才八文,要是批发肯定更低,一刀就赚两文钱啊。
亏大发了。
大家不由恨起林清婉,何必如此两败俱伤,你说你直接提高纸价不就好了,然后把配方拿出来跟他们交换一下,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非要闹得如此难看?
消息传到京城,朝中近半大臣都觉得林清婉这是太幼稚,竟意气之争起来,闹了个两败俱伤。
而剩下一半中的大半也觉得林清婉年轻气盛,太不温婉了。
只有一些人察觉有异,但他们并没有说出来。
一来他们本来就看不惯陈尚书这些人做的事,不过一张纸罢了,和个姑娘闹得那么难看,还是心胸太过狭隘。
二来,近年科举实在越来越不像话,国子监里取的监生几乎全是朝中大臣的后代,竟是不给其他人一丝活路。
如今也好,就当是给庶族的一个机会,等以后参加科举的庶族越多,看他们还敢不敢如此欺人。
所以他们大多默默地将对林清婉的看法埋在心底,没有再提这件事。
但也有念及情义,出于好意提醒一下参与此事的朝臣,“不过是一张纸而已,何必闹得那么大,不如主动退一步,也能卖林郡主一个好。”
对方脸色很不好,“如今还怎么退,她都将配方散得满天下都是,我们退不退还有何意义?”
“话不能这么说,事情是你们先挑起的,那你与人家道个歉怎么了,兄弟,别怪我没提醒你,这位林郡主可不简单,搞不好就是第二个钟如英。”
对方嗤笑,“林家军早三十年前就变成了东北军,她怎么变成钟如英?”
见他死活不听,提醒的人也只能摇头叹息。
而在前线的赵捷到后方的消息时也沉默良久,他也在想,林清婉此举是赌气,还是有意为之。
若是有意为之,她意欲何为?
想到草纸泛滥的得益者,赵捷心中一跳,暗暗握紧了双拳,林江的这个妹妹莫不是第二个钟如英?
他面沉如水,转身入帐,对心腹道:“你亲自送信回苏州,问一问二爷,林清婉为人到底如何,若其智如其兄,”
赵捷沉声道:“那就要永绝后患了。”
心腹吃了一惊,见他看过来便低头应了一声是,但心中还是忍不住疑惑。
将军跟林家到底有什么仇,竟连女眷都不放过。
赵捷将信写完封好交给他,“尽快出发,要是动手就把尾巴扫干净点,她不是刚与人结怨?”
这是要栽赃给朝中那些主导弹劾她的人,可里头不是有将军的岳父吗?
心腹没有犹豫,低头应了一声便退下,但心里却忍不住泛着一股寒气。
他也是军人,他不太能接受去刺杀一个女眷,林家嫡支都没男丁了,何必如此?
心腹将信送到赵胜手中,忍不住低声问,“二爷,那位林郡主那么聪明厉害吗?”
赵胜不屑的嗤笑一声道:“不过是意气之争罢了,有什么可厉害的,你且看着吧,日后有她后悔的。”
他拆开信来快速的看过一遍,蹙眉道:“大哥是不是想太多了,竟然要你们亲自出手。”
心腹低着头不说话。
赵胜眉头紧皱,半响才道:“也好,斩草除根,心中才能安定。”
他是不信林清婉有那么厉害的,可她实在讨厌得很,饕餮楼的仇他可还记着呢,既然大哥决定要动手,那他就听从呗。
第154章相遇
“二爷以为何时动手为好?”
赵胜蹙眉想了想道:“那林清婉很少出门,而林家别院内外皆是林家人,想要在那里刺杀是不可能了,只能等她出来。”
“那她何时出来?二爷,我们的人还要回去保护大爷,能留的时间不长。”
“战事不是已经快要结束了吗?”赵胜问道:“南征军既攻入了南汉都城,又活捉了吕靖,大哥还要在南汉,不,是南边留多久?”
心腹苦笑,“跟南汉的战事是结束了,可大楚不也占了小半南汉吗,如今两国还未商议好边界,军队自然不能撤。”
其实是钟如英不适合留在那里,在她攻下都城后便被召回京,如今她就在路上,而苏章因为活捉了吕靖,又是皇帝的心腹,进京献俘自然由他去,这样一来便只能他们将军留下了。
可二皇子也在军中,那位主看着谦逊,却很能闯祸,谁知道这段时间两军能不能和平相处?
要真是跟楚军起冲突,他们跟在将军身边也好保护他。
赵胜也不敢拿他大哥的命来赌,赵家的希望可都压在他大哥身上呢,因此想了想道:“不如你们回去,此事交给我,我另外找人做。”
心腹怀疑,“不是说林郡主还厉害吗,您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02
找来的人能行吗?”
赵胜并不觉得林清婉多厉害,但还是道:“放心,她是脑子厉害,又不是功夫厉害,怕什么?”
他冷声道:“六月她要回扬州祭奠谢二郎,路上便是动手的好机会。”
现在距离六月不久了。
心腹松了一口气,不用他出手最好了,“那属下先回去禀告将军。”
赵胜挥手道:“去吧,我给你拾些东西,你带去给大哥。告诉大哥,家里的事不必他操心,我都会处理好的。”
赵胜送走心腹,想了想便转身出门去找人。
这世上想灭林家的人可不只有他赵家。
街上一片热闹,时不时的可以看见挑担卖纸张的百姓,林家放在西郊的那十五口大缸已经搬回去了,二十天的时间,学习制纸的人数达到了一千五百人。
两天便能培养出一批人,制纸的确很简单,至少草纸是这样的,师傅们讲解,又亲自演示一遍,除了浸泡那个步骤他们没有参与外,其他步骤他们都亲眼见过,就算人不怎么聪明,用力记的情况下也能记住七八成。
制纸所用的材料并不贵重,除了石灰和一些药材需要花钱买外,其余东西在农家就能找到。
然后便有人琢磨着做了第一批纸,不太成形,写不了字,却可以当卫生纸用在茅房里。
倒也不亏。
后来做草纸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干脆就专门做卫生纸,两三文一沓,一沓便够一家用个一两月,价格低廉且实用。
而制造“林君纸”的百姓除了可以在苏州城中售卖,还会以低价售卖给过路的客商。
但这些人都感念林家传授技艺,定的价格和林氏书局的一样,轻易不肯压低一文,生怕因为他们林家就做不成生意了。
所以现在大单还是得跟林氏书局下,一点一点得去与农户购太过麻烦。
如今苏州一片欣欣向荣,周刺史还特意劈出一块地来给这些散户和书商们摆摊交易,在那里面限定了最低价和最高价,又不用额外交税,供需都很集中,所以大家都很满意。
赵家也拿了草纸的配方,但现在是夏初,赵家并未留有秸秆,他们要买也买不了多少,而且价格还不便宜,这样算下来,做出来的草纸他们不仅不赚,还赔了。
只能暂时将配方压下,等待夏后有了材料再说。
谁知林家又出了另一种草纸,质量比林君纸好一点,透墨性没那么强,且更白一些,杂质也少点,店铺暂时定价为十文。
不仅林家,就是农户间出的草纸也有优有劣,听说还有农户偶尔做出了一批比林家现在二号草纸还要好的草纸,对方没把配方藏着掖着,反而带去林家别院送给林清婉。
说是感谢对方教了他们活命的手艺,对方为此还得了五十两的谢银。
这事也是因此才传得满城皆是,不知多少人想找那个人,可惜林家别院的人守口如瓶,怎么撬也撬不开。
但这事让不少人心动起来,也想要好好改改这草纸配方,到时候也到林家别院去领赏。
五十两银子啊,那得做多少草纸才能挣到这个钱?
普通百姓家人力有限,不过将做草纸当做副业,在农闲时做做罢了,并不敢放弃地里的活儿专门干这个。
他们觉得要是能改良一个配方得五十两,那可比做草纸来卖赚多了。
现在赵胜走在街头巷尾,听得更多的就是大家对那人的羡慕,以及对林氏的感激。
不少人还在嘀咕,“我打算去庙里给林姑奶奶请了长生牌位,你要不要一起去?”
“好啊,好啊,只是得选个好日子……”
赵胜沉着脸走进一家羊肉馆,在出示信物后径直往后院去。
林清婉可不知有人要针对她,如今草纸的事算是过去了,朝中的注意力都在南征军大捷,进京献俘的事上。
林清婉把林佑送去卢氏家学,这就开始专心在家抄写经文,六月快到了,林清婉想要给谢二郎和婉姐儿都抄一套。
谢夫人见她抄双份,也不劝她,只是念佛的时间更长了。
杨嬷嬷见了也不好劝,只能时不时的将听来的外面好笑的事说给俩人听,好逗俩人笑一笑。
林玉滨见状,便也开始吃斋抄经,林清婉怕她弄坏身体,正要劝她,林玉滨就道:“姑姑,那是我的姑父,我为他守孝也算应该应分,你们没有孩子,以后我给你们当孩子。”
林清婉闻言便吞回到嘴边的话,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没说话。
但她也不再劝她,不过厨房很用心,时不时的给大家蒸个蛋补充营养。
眼见着六月将至,林清婉便去卢氏家学里给林玉滨请假,把别院交给钟大管事和林润林佑。
石贤还笑话她,“你这架势似乎要在扬州长住,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竟然把管家都带上。要我说若是不去久,不如把玉滨留在苏州,下个月的宴会可不少,我看玉滨沉闷得很,小女孩就该活泼些才好。”
林清婉笑婉拒道:“她还没出孝呢,不好出去玩乐。”
而且玉滨才是她最重要的宝贝,她怎么敢让她离开她的视线那么久,林玉滨要是不去扬州,她也会找理由不去的。
石贤见状一叹,她很久以前就发现了,林清婉很保护林玉滨,几乎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对她的身体健康更是关注过分,似乎生怕她一错眼便夭折似的。
石贤隐隐猜到原因,林清婉又没有再嫁生子的念头,所以林玉滨算是林氏嫡支唯一的后人。
可这样过度的保护孩子是不对的。
见林清婉不听劝,石贤也不好深谈,同意了她的假期。
林清婉便带林玉滨去尚府去看一下尚老夫人,她们至少要在扬州停留一个月,所以还是在走前和尚老夫人打声招呼比较好。
尚老夫人拉着林玉滨依依不舍,再次提到:“不如让玉滨到府里来住,我会照顾好她的。”
林清婉还没说话,林玉滨就抱着她的胳膊笑道:“外祖母,我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不过是一个月罢了,等我从扬州回来给您带土特产。”
1...6263646566...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