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尤其是在钟如英也在车队中的情况下,别管部分朝臣私底下怎么看不起钟如英,非议她一个女子混在男人堆里,但她打仗的确是很好。
虽然跟大楚关系很差,时不时的就要打一仗,但人家没丢过地啊,大梁若失了她,大家心里还是很痛的。
即使有不少人盼着钟如英出事,好把位置让出来,可更多的人明白,不会有人比钟如英更适合西南军统帅了。
所以这次朝廷重臣无比的统一,在孙槐的明折姗姗来迟后一起讨伐了辽国。
礼部表示要写国书与辽国表示严正的抗议,兵部表示可以让东北军最近去边界多转转,刑部则表示他们会加强大梁治安,重点打击他国细作的恐怖活动……
与此同时,大家也知道了孙槐近日来打击细作的成就和查到的东西。
没有人提为何事情发生了一个多月孙槐才上折,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给大家庆祝的南征大胜的时间了。
皇帝将孙槐查到的东西交给刑部和大理寺,让他们照着再查下去,务必将国内的辽国细作一网打尽。
把他们的内应也一并揪出来。
过了朝堂的东西,该知道的人,不该知道的人自然都知道了。
赵捷也一样,即便他不在京城,也还是很快就到了消息。
他有些惊讶于孙槐上的明折,“你不是说他都查到了灵州吗?为什么上的折子却定在了江都?”
心腹跪在地上道:“将军,他当时的确顺着查到了乌九。”
他蹙眉不解的道:“难道他没从乌九那里拿到我们故意留下的线索?”
赵捷脸色微青,紧攥着拳头道:“老二灭了口,他还是顺着查到杭州,又摸到江都,你觉得他会没发现你们特意留下的痕迹?”
心腹脸色微白,“我们当初怕弄巧成拙,已经很小心的东西查去一半,看上去就像是我们惊慌失措弄丢了些东西而已,按说他不应该生疑……”
“行了,”赵捷挥手打断他的话,咬牙道:“你全部去处理干净,此事到此为止,我们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心腹脸色一白,垂下脑袋问,“乌九也清理吗?”
赵捷没说话,意思不言而喻。
心腹垂下眼皮,起身躬身退下,心里却有些难过,这次他们清理掉太多人了,大部分都不认识,动起手来还好,可当中也有认识的人,甚至有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同伴。
只是因为被孙槐发现了蛛丝,为了不暴露便把牵涉到的所有人灭口。
心腹以为自己在战场上磨炼得够硬够寒了,此时觉得浑身冒着寒气,一种从心底升起的胆怯包围着他。
而在大帐中的赵捷也不好过,这次赵家可谓损失惨重。
也不知道孙槐是怎么查的,明明老二派出去的人都是最外围的,和他们有关的人已经被清理过,但他还是查到了赵家身上。
而且有越查越详的趋势,还透过他们这边的线索摸到了辽国那边。
赵家与辽国的关系绝对不能曝光,所以即便再心痛,他也只能将这些人都清理掉。
多年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19
培养起来的人才一夕之间便都没了,赵捷恨得眼中几欲滴血。
林家,林家,又是林家!
祖父那时也是因为林家……
赵捷闭了闭眼,赵家几次繁盛的机会都是被林家断掉的!
赵捷恨得嘴里都染上了血腥味,本以为这一次林颍,林智,林江皆不在了,他们能够彻底让林氏嫡支从世间消失,却没料到反倒是他们自己吃了个大亏。
赵捷平复下胸中的郁气,抽出一张白纸来摊开写信,他们又得和以往每一次遭受打击一样蛰伏起来,待他们发展起来寻了时机再说。
不过林家是赵家的克星,那对姑侄……
赵捷眼中闪过杀意,信上却严令赵胜不要再去招惹林清婉,能避林家就避。
赵胜比赵捷还要恨,虽然很想亲自动手杀了林清婉,但此时却不得不听他大哥的话……
林清婉可不知赵家兄弟心中的恨意更深了,她此时和林玉滨才回到苏州,也才拿到林信寄回来的信。
林信不知原因,但林清婉心里算了一下时间便明了,多半是与孙槐递上去的密折撞在一起了。
林清婉微微一笑,给林信回信,顺便将东北军中一些主要的事迹和将领给他整理好寄去。
他会到东北去任职,以后在东北军中这些都会用得着。
林清婉将信交给林管家,道:“着人回族问问林信的祖母与母亲,问她们可有要捎带的东西,一并给她们送去吧。”
林管家应下,第二天回话道:“老太太说要来给您谢恩呢,小的没敢应下,只说等秋结束姑奶奶会回族去看他们。”
林清婉微微颔首,“她们过得如何?”
“姑奶奶放心,族长老爷一直派人帮扶他们,而信少爷升了官后送回来不少饷银,加上族中帮忙,奴看她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还要好。”林管家顿了顿又道:“这次信少爷送回来的赏赐还有给姑奶奶和大小姐的呢,小的没敢擅接,只是老太太固执得很,只怕忙过这段就会送来。”
林清婉点头,“她再送来你就下吧。”
也得对方心中不安。
林清婉不再过问此事,而是问起夏来。
现在已经快秋了,林清婉没赶上夏,虽然钟大管事给她写了信,可写的并不够详细。
提起夏钟大管事就高兴,今年比去年的获还要好。
一是因今年都是冬小麦,二是因经过头年的耕种,这一年的地比较熟,且今年的肥足。
“如今小麦都晒好入库了,有不少商家都来问话,姑奶奶,我们要出多少?”
“你看着算算吧,”林清婉道:“现在夏粮刚出,粮价必定下跌,我们没必要在这时出太多。”
“那我只出一些把人打发走。”
林清婉点头。
钟大管事又拿出一本册子道:“姑奶奶,这是今年出陈粮的账册。”
今年粮价暴涨,尤其是二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飙升,林清婉看着不成样子,便让钟大管事慢慢出手库中的陈粮,一是为了出手陈粮,二则是要压一压粮价。
后来朝廷插手调节粮价,粮价降得愈快,但粮价依然比往年要高得多。
钟大管事在夏在即,确信成不会差后便将剩下的陈粮也出了,林清婉由此赚了一大笔。
今年丰,有新粮入库,林清婉总算是安下心来。
她是不愿意此时出太多粮的,谷多伤民,反正她现在也不急着钱用,且再等一等吧。
钟大管事从今年的粮价中尝到了甜头,也想把粮食留到年前年后那段时间。
林管家却有些不赞同,“姑奶奶,就算因为两粮价下降,也不会降太多的,要知道今年朝廷刚服了南汉大半的领土,那些新设立的州县肯定是需要粮食的,不如我们雇了商队去南汉?”
林清婉摇头道:“没必要,我们就安心种地就好。”
服回来的州县还没彻底安定下来,她麻烦的事已经够多了,可没必要再给自己找一项麻烦。
林清婉点了点书局的账册和文园送来的账册,嘴角挑了挑,反正她现在不缺钱了不是吗?
不缺钱的感觉可真好啊。
林清婉决定,“去问问大小姐缺什么,明儿让人上街给她买些东西,再去几家绸缎庄看看,让他们选些料子来给我看看,玉滨也快要出孝了,我们该开始准备出孝后的东西了。”
一有了钱就忍不住买买买,忍不住打扮自己的小姑娘啊。
钟大管事和林管家对视一眼,都看出姑奶奶的好心情,俩人齐声应了一声,笑着退下。老爷的孝期满了,姑奶奶和大小姐的确要好好的打扮一下了。
第167章成长
江南丰,夏的小麦开始出来后,市场上的粮价在突的上扬了几天后便开始落下。
一直到秋之际粮价才慢慢平稳下来,即便如此,粮价依然比往年要高一些。
相对的,农民们卖给粮商们的价格也跟随上扬了一点。
不管被人如何,大部分农民心中是高兴的,今年他们总算是赚了一笔。
以前也有过丰,但粮食多了,粮价就贱,其实除了留的口粮多一些外,大家赚的钱并不多。
要是年年都能如此就好了,丰了粮食也卖得出价钱,家里肯定会好过很多。
只有少数几个大粮商知道,这样的事只怕很难遇到。
今年丰,他们是想把粮价压下来的,但朝廷似乎有意与农民购买粮食运往南疆,加上他们想谈的几大家的粮食都没谈下来,别看江南丰,其实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并没有多少。
他们还想从南疆那里赚一笔呢,所以虽不愿,却也不得不把粮价往上提。
这些事都是林清婉不知道的,林家毕竟只卖粮食,不买粮,这方面的消息便滞后了些。
还是林玉滨说起她才察觉有异。
这些事林玉滨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她是从尚明杰那里听来了一些消息,知道自家姑姑爱财,所以屁颠屁颠的来给她出主意,“姑姑,我们也了秋粮去南疆吧,听说那边的粮价是这边的三倍呢。”
林清婉直接把嘴里的茶给喷了出来,瞪眼道:“你这是听谁说的?”
“二表哥啊,他们家就买了好多粮食要运往南疆,现在大表哥还在粮呢。”
不过两个月不见,尚明杰黑了三个度,本来白嫩嫩的一个少年,现在变成了一个带着英武之气的农家少年,再黑一点就变成黑炭了。
不过这样的尚明杰看着很神,所以林玉滨在吃吃的笑了半天后就问他,“二表哥怎么晒得这样黑了,难不成我去扬州的时候你也出远门了?”
尚明杰呆呆的挠着脑袋笑:“我没出远门,就在你家庄子里呢。”
尚明杰看着她轻声道:“妹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20
妹走时也不告诉我一声,我来找你时才知道你人已经走了。后来听说你遇袭,可吓坏我了。”
本来他是想去找她的,人都跑出城了,结果正好碰到他舅舅,人就被抓回来了。
后来就被严加看守,连门都出不去,还是他大闹了一通,祖母出面他才出来的。
不过这些事尚明杰没告诉林玉滨,而是凝目问她,“妹妹可被吓到了?”
林玉滨摇了摇头,骄傲的道:“我胆子可比你大多了,我又没回来,你来我家田庄做什么?”
“姑姑不是一直想找个会写书的人给陈老伯他们写本农书吗?我就是来写农书的。”尚明杰笑道:“也是巧合,那天路过城门就看到了姑姑贴在那里的告示,一问才知贴了一年多,竟一直无人揭帖,所以我就揭了。”
林玉滨瞪大了眼睛,“你还会写农书?”
尚明杰不在意的笑,“不会就学嘛,反正我也无事可做,便帮姑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其实是他笨,实在想不出自己能做什么。
以文举出仕,可他而立之年也未必能考中进士,何况有权做自己的主?
他不能自己做主,又怎么能……
尚明杰看着林玉滨稚嫩白皙的脸庞,没有再想下去。
他想要林表妹好的,至少可以快乐无忧的生活。
文举走不通,武举更走不通,他是学了骑射及武艺,也翻过几篇兵书,可他不觉得仅靠这些就能走武举。
最主要的是,他要是从武,他娘一定会送他去大舅舅那里,到最后还不是要依赖赵家,算什么自己做主?
想不到出路,又无事可做,尚明杰在被赵胜抓回来抱着城门不放时,抬头就看到了贴在城门旁布告栏上的招聘帖。
那张纸已经泛黄,但一直稳稳的贴在上面,字也很大,且通俗易懂。
就一个意思,林家别院招聘能为舍下老农写农书的有志之士。
有志之士,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志之士?
尚明杰一恍惚就被赵胜扒掉抓在城门上的手指,一把将人拖回了尚家。
然后尚明杰就咬了牙决定出去后就去林家别院,哪怕是为一老农写书呢,那也是一件事了不是吗?
不然总是如此彷徨晃荡,何时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所以尚明杰脱离了苦海后就每天往林家别院跑。
除了去上学和偶尔回家点卯,他全部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林家别院里。
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请了卢先生出马,和家里说好要刻苦读书住在青峰山。
卢氏家学里没住的地方?
没关系,他们可以和林姑姑家租一个茅草屋住嘛。
他们家文园里不就有好几间建了出租的茅草屋吗?
一个月就二两银子,便宜得很。
二两银子随便就能搭一座茅草屋的尚二太太:“……”
但近来她跟儿子闹得僵,出点钱而已,反正现在林氏姑侄也不在,住就住吧。
所以尚明杰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在陈老伯他们身后观察,学习和记录了。
早上随着他们一起下地种种菜,然后去上学,下学回来就去地里陪他们一起看小麦,水稻和各种农作物,听他们是如何判断这些农作物的状态,再预估一下成。
作物如何的表现是缺水了,该怎么补水,什么时候补水,补多少水……
如何又是缺肥了,应该怎样补肥,什么时候补肥,补多少合适,要是补多了怎么办,补少了又怎么办……
以及如何制造农家肥等。
然后就到了夏。
每年春种,夏和秋书院都会放假,不仅卢氏家学如此,其他书院,府学,县学等都如此。
毕竟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家里都有地的,不管自己本身是富贵还是贫穷,耕作之事都不能放下。
这是朝廷的一个态度,当然学生在此假期里是下地劳作,还是去骑马打猎或游玩朝廷是不会管的。
以前尚明杰碰上这样的长假都是呼朋唤友出去开诗会文会或跑马遛狗的。
这一次他谢绝了所有同窗好友的邀请,一个人默默地换了身短打跟着陈老伯下地割小麦。
笨手笨脚,不小心还会割到自己脚或手的尚明杰慢慢变成了个农民,虽然比不上陈老伯他们快,却也能跟村里八九岁的孩子一样快了。
最关键的是,割的过程中枯燥,陈老伯他们便给他从初冬播种冬小麦开始说起。
尚明杰虽不至过目不忘,但记忆力还是很不错的。
认真记下后晚上工回去就奋笔疾驰,第二天再继续,等记录完再确认过一次,再征求一下其他老农的不同意见,将他们提供的方法列个一二三记录下来,书就算成了一半了。
现在他主要和陈老伯他们学的是如何快速且有效的开荒,所以烈日暴晒之下难黑了点。
前几****回家,尚老夫人和尚二太太看见他黑成了这样,心都要痛死了。
好好的一个俊俏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要不是自家的孩子,他们一定会嫌弃死的。
然后尚二太太就拘他在家养脸,这次连尚老夫人都没为他说话,而是道:“你要是想学东西,那就跟着你大哥跑跑腿,长长见识,你是世家公子,哪能到地里去劳作?没的落了身份,让人看轻。”
尚明杰要是这么容易妥协那他就不是尚明杰了。
不过他不会想以前那样不妥协就明着嚷出来,这次他表达过自己的意思,见大人们听不进去也不急着让他们认同自己,干脆就乖乖的跟着大哥出去了。
反正他也要将记录的东西整理好,就当休息一阵呗,待秋时再说。
结果跟着尚明远往外跑了两天,他就聪慧的发现了不对。
尚明远在大量购粮食。
尚家也有粮铺,但很小,消耗能力有限,所以尚家庄子里出产的粮食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是卖给粮商的。
但今年尚明远不但没卖出去,还大量的和农户们购,且出的价钱还不低。
以前尚明杰连“米的种子不是米吗”这种问题都问得出来,而现在他已经对粮价了熟于心。
除了粮铺里的卖出价,还有粮商和农民们的购价,以及这三年来的粮价对比,他全都知道。
自然不是他特意去查的,而是闲聊时陈老伯他们与他感叹的。
去年夏的小麦价格只卖出六钱,结果粮铺转身就卖了八钱,待到秋时更低,好在谷子价格还可以,但也只有七钱,到去年过年时价格却涨了五钱,今年青黄不接时更是直接涨了两倍。
陈老伯他们看着心尖都疼,不住的惋惜,“我们要是把粮食留到年初,那能赚多少钱啊?”
又叹道:“可惜就算我们把粮食留着也卖不出去,就是卖出去了,这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21
价钱也没那么高,这最赚钱的还是那些大粮商。”
所以论起对粮食价格的了解,尚明杰只怕比尚明远这个买粮的还要了解。
所以他不好奇,“大哥,这秋粮都快下来了,今年又是丰,你买那么多粮食做什么?”
尚明远得意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大梁才了南汉大半疆土,那里的百姓从去年冬就开始战乱,哪有时间种地?这满目苍夷,不产粮食,那不得高价买粮?
所以我打算把这些粮食运到南疆去,到时候大赚一笔。”
第168章奉劝
买低卖高是商人的本能,尚明杰自然也知道,所以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只是大哥你买的也太多了,若是卖不出去,或是粮价有波动,那得亏多少?”
尚明远没料到一向不食人间烟火的弟弟也知道过问这些事了,他忍不住揽住他的肩膀挤眉弄眼道:“你这就不知道了吧,这门生意可是你大舅舅保驾护航的,他现在就在南疆,我们还能亏?”
尚明杰惊讶。
尚明远就笑嘻嘻道:“你还不知道吧,南疆缺粮,大部分南征军都已退走,如今只剩下大皇子和你大舅舅带的那部分留在那里震慑楚军,你说粮食运到那里,你大舅舅能叫我们吃亏?”
如今南疆缺粮,谁运过去不是运?
有赵捷在,尚家运过去的粮食不仅少了在路途被劫的风险,到了那边也多了竞争力。
要知道当地望族如今正卖力的讨好二皇子和赵捷呢。
这事尚明杰本来听过就算,但今日林玉滨正好跟他提了一句夏季文园的入远不及春季,他便想起了这件事。
所以他想也不想就提议,“表妹不如和姑姑说一声,也叫家人运了粮食去南疆,听说那边粮食贵得很,是这边的三倍还多呢。”
林玉滨早前总听林管家和钟大管事和姑姑哭穷,也见过姑姑一再咬牙说没钱,却一再的往外掏钱,所以觉得家里肯定很需要赚钱,便想也不想来和姑姑献策了。
林清婉听了哭笑不得,摸着她的脑袋道:“尚家是有赵捷保驾护航,所以可以在粮食里插一手,我们林家可不行。
所以这事你不必想了。你也放心,家里现在不缺钱,不必我们去冒这个险。”
林玉滨一呆,问道:“我们家也有长工,本来就没打算靠赵家,凭自己不行吗?”
“哪那么简单?”林清婉靠在软榻上道:“城池是打下了,但城里的人未必心服,现在南疆乱得很呢。赵捷领兵在南疆,所以尚家一路上有他保驾护航,一般宵小都不敢冒犯。
除了像赵家,尚家这样有关系的,其他敢运粮过去的莫不是大粮商或大豪族。”
“你且看着吧,”林清婉笑道:“就算是他们,多少也得在路上留下些东西,不然不可能安然到达南疆的。”
林玉滨总算是听明白了,瞪大了眼睛道:“南疆有土匪!”
“算不上是土匪,不过是活不下去的百姓或逃亡的南汉残兵败将求个活路罢了,真正落草为寇的没几个。”林清婉道:“所以我们家既没有这些大粮商的门路,也舍不得拿自家的长工去填,这事就不要掺和了。”
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不然天下人都动手了。
林清婉满足的道:“咱只要种种田,造造纸,再经营好文园就好了。”
林清婉说得毫无壮志的样子,听到这句话的尚明远却差点吐血,您赚的还少吗?
这田地里出产的粮食您就卖了几十担,留到粮价涨时再出手,您看您能赚多少?
还有那纸,如今配方是公开了,可大梁最大的纸业作坊还是林氏的,现今江南所用的草纸大半都从林氏书局里出,剩下的份额林氏子弟开的那些小作坊还要占很大一部分。
其实就算草纸配方公开了,也很少有人能从林氏手里抢生意。
所以最后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学子和普通老百姓。
学子们不说,读书成本低了嘛。
大作坊是抢不过林氏书局,很难在纸业中存活,可那些零散的普通老百姓却还是能把手中的纸推销出去的。
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大族也就能保持住草纸这份生意而已,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反倒是普通百姓多了份副业,改善了生活条件。
至于文园,只要见过今年春季它一院难求就知道它有多火儿。
他想在文园里设宴招待几个狐朋狗友显摆显摆,结果都差点订不到位置。
后来还是点明了身份,文园的管事这才通融给他腾了一个院子。他尚且需要靠关系才能弄到位置,何况别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