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香江1981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楊刚

    听到霍建狞口中‘项老先生三个字’,杨辰没敢怠慢,连忙接过电话,说了几句之后,杨辰把电话还给霍建狞,随即看向一旁的陈爱国。

    “爱国叔,一会儿你带路,咱们去拜访一下项老先生。”

    杨辰口中的项老,全名项倡权,那是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早年曾先后担任内陆几所知名大学的的教授。

    除此之外,对方还曾为老侍从室秘书,担任过高级官员,政治经验丰富。

    杨辰请他过来,主要是因为新城大学初建,需要一个有能力主导新城大学发展,同时还能利用其丰富的政治经验,跟澳大利亚政府打交道。

    新城的教育,绝对不可能照搬澳大利亚的教育,更不可能全面西化。

    而一般的大学的教授或者院士,他们都不习惯跟官员打交道,玩政治不是大多数人教授们的强项。

    车上

    “老板,我们是不是准备点东西在过去”

    对于哪位项老先生,霍建狞是真的发自内心尊敬,尤其项家三子儿女,也是个顶个的牛。

    项家长子,湾湾研究院院士,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世界顶级数学家。

    项家次子,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博士,先后执教于布朗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芝加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教授。

    项家幼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的博士(后面具体的没查到)。

    项家姐妹,也是耶鲁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博士。

    除此以外,这一家子的妻子丈夫,最低学历也都是博士,这年头的博士跟后世可不一样。

    这个时期,不管是内陆,还是国外,博士含金量都很高,能够成为教授的,就更厉害了。

    为了把这一家子拉拢过来,杨辰是亲自跑到湾湾登门拜访项老爷子,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把这一家子给忽悠过来。

    咳咳,也不能完全说是忽悠。

    毕竟,别人一大家子高知识份子,而且大多学的还是数学,他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仅靠着一张嘴,就把这一大家子全部忽悠过来。

    靠嘴忽悠不行,谈钱,俗气,而且人家也不缺那点钱,你工资开的越高,有时候人家反而越不乐意搭理你。

    不过,这人活一世,名利二字,不管是谁,都决计不能避免的。

    对于项老爷子那种权和利都已经享受过的人,能够打动他的,也就只剩下‘名’了。

    搞学术研究肯定不行,已经七老八十的人了,项老爷子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搞研究,而且官当久了,知识还记得多少,这真不好说。

    既然搞研究不行,那就只能办教育了,把新城大学打造成一座亚洲的剑桥哈弗。

    不管什么年代,这办教育,离不开一个钱字。

    杨辰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后世有一句话,‘好大学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大学最重要的两个硬件,一个是师资,一个是设备,而这两样恰恰都需要钱来支撑。

    杨辰有钱,也支持教育,有他的支持,新城大学在师资和设备上都不会缺。

    有了足够的经费,那么想要把新城大学名声打出去,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将来新城大学越有名,项家的名声就越响亮。

    算完这笔账后,项老爷子一声令下,项家兄妹全部乖乖过来了,不仅项家兄妹本人过来了,他们来的时候还为新城大学拉了一批优秀的华裔大学教师。

    ————




第944章创新型城市
    新城大学并不在市中心

    倒不是说杨辰舍不得把市中心位置让给新城大学建校,主要是市中心面积有限,把一所大学放在这个地方不太合适,不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

    众所周知,国内外名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占地面积大广。

    很多名校占地面积,不是按照标准的平米来算,而是按照公里计算,尤其是国外大学,以美国为例,几十公里的占地面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新城大学将来是以挤进世界一流名校为目标,在这方面自然不能落后,离市中心远一点,规划起来方便,能够利用的土地更多。

    当然了,杨辰肯定不会给新城大学预留几十公里的土地,那么大片土地纯属浪费。

    在新城大学周围,是连栋的别墅群以及高级公寓区,这些都是分配给新城教师的住所,新城的教师公寓修建的并不比别墅差,而且每栋最高只有五层,最低三层,一栋也就住个三五户人家。

    教师公寓和别墅不归个人所有,产权属于学校的,摁,学校属于杨大老板的。

    将来教师如果离职了,房子是需要退还的。

    当然了,如果是退休,那么是可以一直住下去的,如果教师退休了,不想住在教师公寓,那么学校会负责为退休教师在其他地方买一套新房,或者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方,为退休教师免费新建一栋满意的住所。

    新城的居民楼,普遍不低于五层,这主要是为了城市未来发展考虑,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住的都是独栋别墅,每家每户还自带一个大院子。

    这里面除了生活习惯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人口问题,西方发达国家除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其他地方人口都很少,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多一些。

    虽然新城同样不缺土地,但是杨辰觉得一座城市如果少了高楼,少了上下层左右邻居,多少缺点人情味,同时生活也不方便。

    一座城市,只有热闹,才有人气。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外卖兴起,送货到家这种服务,你住的太远,送东西不方便。

    后世很多人吐槽国内高楼大厦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都要拿西方做比较,好像西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别人住的低一点,就认为住的低点好,最好是城市里面家家户户都跟农村一样,一户一栋才肯罢休。

    老实说,杨辰对这种观点一点也不认可,也不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什么叫做城市没有高楼大厦,人口不密集一点,那叫城市吗

    连买个东西,都要开车出门走老远的路,才能碰到一家超市,生活用品,买东西都是一大堆的整,备上吃一个星期的食物,这叫生活

    突然想吃点喜欢吃的东西,要么没地方买,要么点外卖,半天送不到家,中间滋味如何

    家里出了什么事,有人抢劫,骚扰,家人不在,你叫救命都没人搭理,只能等警察来收尸。

    住的高一些,人口集中一些,有什么不好的别的不说,至少生活方便,买点东西,不由开车出门去找超市,不用每次去超市都备上一星期的食物。

    偶尔突然想吃点东西,又不想出门,拿手机上个网,有人会准时准点给你把需要的东西送上门,这些都不香吗

    对于新城的建设,杨辰没有一味的去学香江那种牢笼房,也没有一味的学西方发达国家的独栋住宅,他将两者中和了一下,使整个新城的框架结构更加的完善。

    项老先生一家子,没有一个去住别墅,全部集中在一栋加盖了一层的六层高级公寓里面。

    这在新城,算是独一无二了。

    车子停在项家门口,杨辰下车就看到了项家三兄弟正站在门口等他,几个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相互客套一番,杨辰把薛雨菲三女介绍给三位大博士认识。

    项氏三兄弟相互对视了一眼,齐齐想到上次陪杨辰去项家的林大美女,心里忍不住羡慕杨辰艳福不浅。

    项武议开口道:“杨先生,薛小姐何小姐,陈小姐我们先进屋吧,我家老爷子念叨杨先生好几回了,晚上从学校回来,听到杨先生来了,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你,希望没有打扰杨先生的时间。”

    杨辰摆手道:“本来我是准备明天一早来拜访项老先生的,今天来的比较急,连东西都还没有准备好。”

    杨辰自然知道对方念叨他什么,不过对于哪位一把年纪了,还忙到这么晚回家,杨辰也是有些佩服老人家敬业。

    新城大学虽然建好了,但是其他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一所大学不是说办成就办成的,尤其是杨辰重视的专业又多。

    师资力量和各学科的专业设备,体制管理一大堆事情,不是一般的多,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不可能像三四十岁的壮年那么有精力。

    好在有几个儿子儿媳妇和女儿女婿帮忙,不然老人家一把年纪了还真吃不消。

    私人大学,杨辰也不怕给项家的权利太大。

    只要他愿意,想要一个人,几个人离开很简单的事情,当然了,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做卸磨杀驴的事情,除非项家实在不听话,触及到他的底线。

    老实说,他还真不怕项家在新城大学里一手遮天,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你要他们像古代那样对自己的老师,如父如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老师,说白了,只是大多数人吸取知识的对象,至于其他别的,出了校门,还能长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的学生真心不多。

    杨辰对新城未来规划,是将其打完成一座创新型城市,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

    什么是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共分四大类

    文化创新型城市、工业创新型城市、服务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创新型城市。

    杨辰给新城的定义,就是包含四大类的创新型现代化城市,拥有文化基础,工业生产,一流服务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是集聚性、多样性、活跃性和良好声望的结合体。

    建设一座创新型现代化城市,对人才的投资,科技的投资,以及资本需求远远高于单一型城市。

    其中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没有人才,资本再雄厚也没有,新城大学是他未来的人才储存库。

    是根本,是根基。



第945章生源
    对于建立创新型现代化城市,杨辰觉得这一次来项家有必要说一下,这样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创办新城大学的真正目的。

    反正他们双方一个是为了求名,一个是为了求利,项家求名,他求利,新城大学办好了,将来人才送到杨辰旗下公司,为杨辰服务,到时候杨辰越成功,新城大学就越出名。

    名利双收,双方一起得利。

    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项老本人,但杨辰还是忍不住打心里尊敬,老一辈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甭管他是做什么的,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身上浓厚的年代气息,也是后世人和平年代的人所没有的。

    尤其是项老爷子曾经常年身居高位,身上年代气息更浓,虽然已年过八十岁,但是项老爷子身体看上去依旧很硬朗,跟香江那群大佬一个样,精神气比年轻人还要足。

    “小杨,你来了,快坐。”

    招呼间,项老看到军子几人一人手里抱着一箱东西,不由道“你这是给我送的什么东西,这一箱箱这么多”

    杨辰扶着老爷子坐下后,笑道“酒,好酒,正宗的茅台,是我费了好大力气弄到的,这次特意给你老人家带了几箱。”

    “还有一点东西,在新港那边还没送过来,明天一早我派人送到你家里,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是内陆那边的土特产,本来我是打算明天再来拜访你老人家的…”

    听到是酒和土特产,项老原本想拒绝的话,又重新憋了回去,湾湾和内陆戒严几十年,两边的老百姓都没办法接触,更别提官员了。

    虽然项老已经退休了,但是曾经毕竟任职于老蒋身边,而且还位至民政高官,身份比较敏感,内陆那边的东西,说实在,就算他想,也没有途径获得。

    项老接过军子手上已经拆开的一瓶茅台,打开盖子闻了一下,咧嘴笑道“小杨你有心了,东西我就收下了,以后还有好东西,记得多给我送点,老板给员工送东西,我也不怕别人说我收贿赂。”

    杨辰笑了笑,没有去接话,虽然对方实际上已经在为他工作了,但名义上却不好这么说。

    浓郁的酒香,把项老的酒虫一下子就勾起来了,项老对自己大儿子喊道“老大,给我拿个杯子过来。”

    平日里,项老没事就爱喝上两口小酒,每次喝的并不多,也就两小杯,因为项老自己能控制酒瘾,所以即使年纪大了些,项家兄妹也没有要求他戒酒。

    酒这种东西,适量饮用,对身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喝点小酒的原因。

    另一边

    刚收下薛雨菲三女送的东西的项老太太听到老伴要喝酒,随即放下东西,开口道“我给大家煮点宵夜吃,随便给你弄两个下酒菜,酒等一下再喝。”

    “行,你弄一点吧!”

    项老听到这话,吧唧了一下嘴巴,把酒瓶盖子重新拧上,显然是想等一会儿下酒菜来了再喝。

    从这点,杨辰看到了这位老爷子的自律…

    放下酒之后,项老没有跟杨辰废话,径直说道“小杨,我已经跟湾湾那边联系上了,湾湾那边已经答应把新城大学纳入学生留学名单行列,接下来我们的生源不用愁了。”

    “湾湾那边一些学生听到你的名字,报名都很积极,我是这样打算的,明年我们学校先录取三千人,湾湾那边名额定一千五百名,香江那边名额定一千名,剩下的五百名留给其他地方。”

    “你看怎么样”

    “太少了”杨辰听完摇头道。

    见杨辰不满意,项老苦口婆心道“小杨,三千人已经不少了,目前新城大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一下子招太多人不合适。”

    见项老误会自己的意思了,杨辰开口解释道“项老,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说录取的学生少了,而是给其他地方名额少了。”

    项老闻言,眼皮子微动,沉默着没有说话。

    不过杨辰却没有停止,而是继续道“项老你好像把内陆给忘了,要知道内陆现在已经恢复高考好些年了,那边的高考生和大学生数量比湾湾大多了。”

    “尤其是近几年,自改革开放,内陆的教学稳定之后,高考生每年录取人数是湾湾的近十倍,凭着内陆的人口基数,未来潜力非常巨大,我认为三千人里面,应该空出来一半的名额留给内陆的学生。
1...325326327328329...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