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朝]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律
土木堡之变一共损失马匹二十万余头,导致了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军备的马匹都不太够。
之前为了保证运输的效率,以及整体的行军速度,三大营不得不购置些骡子毛驴,来帮忙拖拉马车。
虞璁换了方便行军的衣服,同陆炳坐同一架辇,特地吩咐过按最优路线来走,一切从简,不要管那些繁文缛节。
关于过去的那段记忆,虞璁在去年七月时特地开过会,把每一个细节都跟武官们重新抠了一遍。
当年王振那个死太监带着英宗率军亲征,看见瓦剌军北撤的时候坚持追击,听闻前方惨败了又忙不迭要撤退。
退兵的时候,因为离他家乡蔚州不远不近,王振又坚持要大军修改路线,从蔚州经过,以“驾幸其第”,显摆下自己有多威风。
路线改来改去,这剩下的几十万军队也疲惫不堪,哪里还有力打仗啊。
更神经病的是,这大军听从指令走了一半,王太监又担心军马人群会损坏他的田园庄稼,又吩咐改掉撤退路线。
当时的兵部尚书邝一再要求撤军尽快驰回居庸关,保证皇帝的安全,问题是王振非要往土木堡那个方向走,没过多远就被人家也先带着虎狼之骑追上,来了一出诈和。
要知道,土木堡这个破地方,地高而且无水。
将领们率兵掘地三丈,都没有任何水可以喝。
而唯一一条河,在土木堡之南的十五里处,还被也先的军队把守着。
一听说蒙古军队要求和,明英宗哪里有脑子思考真假,就命令起草诏书。
王振一听说可以喝水了,就吩咐军士移营就水。
被渴坏了的大军直接争先恐后扑到河里头,根本没有秩序可言,也先那边瞅准了机会,直接就杀了过来。
然后……然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整个事情的槽点太多,包括土木堡之变当初的引火线,就是王振不肯答应也先的索贡,还把原有的赏赐削了两成,才导致瓦剌进犯明朝。
王振这种死鬼,就是既坏又蠢,根本没读过什么书。
而明英宗智商捉急的程度,也是……非常罕见的。
明英宗不英,明武宗不武。
所以说明朝这些文臣在拟谥号的时候,反讽能力到了极点。
这位英宗英明到什么程度呢,他为了正名的荒诞之说,杀了守住京城乃至于整个国家的大忠臣于谦,给俘虏自己的蒙古人也先修庙。
这段历史荒诞的程度,让人无言以对。
由于军队行进速度比从前快很多,轻装上阵又不接见各地任何官员的朝见,一路上都没有耽误。
但哪怕不耽误,从京城这儿浩浩荡荡的跑到陕西附近,也得一个月。
一共一千多公里,虽然能骑马,但是也要顾及整体军队的速度。
三股斥候从三个方向乘蒙古快马出发,提前去刺探情况,确定按照哪个方案行事。
这一个月里,鹤奴小可爱不在自己的身边讲笑话逗趣,陆炳又闷得慌,还真是想刷个微博乐呵乐呵。
皇上看书看得没劲,又躺阿彷大腿上,蹭了两下懒懒道:“这老百姓要是长途跋涉,又不可能人人备有地图,可怎么办啊。”
陆炳想了想,开口道:“有商旅之书,和歌谣。”
哈?
虞璁还真没听说过这些,坐起来好奇道:“你跟我讲讲?”
“谓之程图,比方说《士商类要》。”陆炳认真道:“上面会画可以参考的几段地图,而且指明有哪些陆路水路,何处有盗寇之乱。”
“还有这么一回事?”虞璁心想这还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啊,纳闷道:“连盗寇这种事都注明了?”
“臣看过好几本,比如说从常州到浙江这一段,牙行难防,价值难听,接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54
客之徒诳诱,不识休买。”陆炳回忆着从前看到的文字,解释道:“不光是盗寇,哪里小偷多,人贩子多,也都写的很清楚。”
“至于歌谣,就比如《水驿捷要歌》这种,都是按平仄编了,琅琅上口,好记忆来去。”
正聊到这儿,窗外忽然传来颇急的马蹄声。
“陛下!臣有奏相报!”
虞璁理了理衣冠,掀开帘子一看,是俞大猷骑了马赶过来。
“什么事?”
“三大营的探子还没回来,但是执罡军的已经回来了。”俞大猷明显有些兴奋,脸都被冻的红扑扑的:“他们说,这前头是一座空城!”
“怎么可能?”虞璁皱眉道:“走进去探问过了?”
“确实如此!”俞大猷抓稳缰绳,认真道:“这城怕是被抢掠之后,无人敢再回来,就被弃置在这里了臣担心有诈,特意过去看了一圈!”
“等等,那你看了附近的情况吗?地势如何?”
“空城之外,皆是平原一片,并无山峦叠谷,”俞大猷想了想又道:“我刚才问了下我师父,他说不光此处是空城,等会往前继续走,恐怕还有四五座!”
虞璁一怔,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这还真不是埋伏。
河套这个地区,当初是被朱棣给甩手送了的。
在汉代的时候,河套走廊是用来安置匈奴和胡族的。
后来鲜卑一统,把汉军打的落花流水,这块地方的统治权就乱了。
问题在于,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的行为方式不一样。
他们压根不占地盘,因为人家不种地!
打了就跑,偶尔这儿暖和的时候过来放放羊。
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就是这么乱来。
你说怎么复一个根本没有被占领的地方?
河套地区大,也是接近南边的地方有残留的城池和农田。
而这些城池里的原住民,早就因为长期的边陲骚扰自行搬家逃难去了。
要知道,曹操执政的时候,考虑到河套一带破坏严重,气候变冷而难以农耕,都把这里的郡县撤销,汉人和匈奴人一律迁到山西。
所以本质上,这不是个领土问题,而是个制度问题。
现有的管理没法把这个地方看守好,守不住又送不出去,索性就扔那了。
在出发之前,虞璁就有种奇异的预感。
这次把河套一带抢下来,不会很难。
难的是以后该怎么守。
其实从战略大局来看,一切都是串起来的。
蒙古整体上分作两股势力,东边是鞑靼,西边是瓦剌。
在最初的时候,是分为林中百姓、草原百姓、毡帐百姓这三股势力的。
后来鞑靼不断强盛,瓦剌在也先死后日益衰落,逐渐走到了今天的局面。
鞑靼被当时的中兴之主统领,不断扩大版图的同时,也在追杀右翼封建主的残余势力。
而河套在这个时候,就意外的成为了三不管的地带。
旧势力已经苟延残喘,新势力又上位了新的继承人,也就是那个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孙子俺答。
那么在这种时候拿下河套,简直是最优时间。
仗肯定是要打,蒙古人也肯定不会随便就放手,毕竟这里可是个放牧的好地方。
而虞璁和唐顺之一致选择在二月出兵,三月开怼,实在是再心机不过。
用阴毒两字来形容,都颇有几分夸奖的感觉。
-3-
别说蒙古士兵清不清楚,虞璁把《狼图腾》整本看完,心里都非常有数。
虽然狼并不是草原图腾,而且现代文明也可以驯化狼群,这两点让整本书都有种中二又文艺的胡扯气息。
但是,这本书介绍了游牧民族的生活轨迹,某种程度上非常的还原。
俗话说, amp; 夏抓肉膘,秋抓油膘,有肉有油,冬春不愁。 amp;
放牧的重点时间,是在夏秋。
而过完冬之后的羊群,是体弱而贫乏的。
一方面,冬天母羊们要下崽子,肯定不了一翻折腾。
另一方面,也没啥保暖设备能让他们暖和点,吃的也尽是枯草老草,自然没有平日里那么肥硕。
冬春之际都是下羔子的时候,蒙古人要在这时候管新马驹的接生,还要携接羔袋。
也就是说,冬春季节,是蒙古人获重要产物的关键时间,要在这个节点上承前启后。
不光是提供肉和毛的羊群,蒙古马也有这么一个同样的特点。
“春危、夏复、秋肥、冬瘦。”
如今冬末春初,这马羊都还未复苏长圆,把膘都消耗到了抵抗寒冷、顺利过冬这件大事上。
那么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最低点。
听完俞大猷的一番解释,虞璁隐约明白了现在的情况。
第一,这附近确实人烟罕至,而且蒙古人也确实没管这一带。
第二,再往前有一片牧区,由于地方太大,不确定是个什么情况。
“但是往东南走三百里,有一座大城,叫建献”俞大猷想起来了什么,一拍脑袋道:“那边是临河而建,还算肥沃,有重兵看守。”
“不过去惊扰他们,”虞璁思索了片刻道:“往西北再行半日,就近找地方驻扎休整一天,吩咐各营保持轮值。”
再往前,恐怕就可能随时能够遇到蒙古部落了。
“还有,把唐顺之叫来。”
当初自己有预感要打仗,把王守仁杨慎这两个鬼才拉回来。
结果杨慎去当了教育部部长,王守仁去做了财务部部长兼监国大臣。
如今没老狐狸撑腰,自己也不放心军队就这么过去干架,肯定得跟着督军。
虞璁听着外面的通报声,把帘子又放了下来。
那些将领说的很明白,如今作战,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草原上的对冲。
只要想打退蒙古部落,缴获他们的物资和马羊,就必须如此,追到他们退出边境线为止。
第二种,是守城与攻城之战。
虽然草原老百姓是在帐篷里住着的,但是那些蒙古族的达官贵人,肯定还是会选择住风雨都有庇护的良舍美宅,搞不好还奴役些汉族人帮忙种地。
这种情况非常合理,也就是说,之后再往西北走,进入他们的驻地,很有可能遇到蒙古人占下来的城。
同样的,如果自己这边占下城池,对方可能会率领全军过来反咬,试图发起进攻。
而第三种,是巷战。
城池里本身没有人,但是两股军队在这里遭遇。
按照常理,这种可能性很小。
但如果进入巷战,那可就是自己写好剧本等蒙古人上钩,玩一发大的了。
单纯从地势情况考虑,就这几种,虞璁在出发前提前几个月,就跟将领们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55
上课讨论又开会商量。
虽然说虞璁锻炼健身两年,被陆炳教了许久,还能使些常用的兵器,不说比武起码防身。
但是他本身清瘦又斯文,没有那种糙汉子的形象,在军队中起码一开始,并不受人待见。
军官们对他以礼相待,仅仅只是因为他穿着龙袍。
可是时间一久,开会的次数一多,那些讨厌会议的糙汉子们也觉察出不对劲来。
因为虞璁他本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所有的会议都是有所目的的,而他的思路和大局观,本身对于古代人而言,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连同将领带谋士们高层学习完再给中层开会,中层学习完给下层开会。
这大明军士就跟被班主任小虞老师拎着耳朵复习补课整整两年,来跟插班生蒙古军来一场期末考试。
人家蒙古军压根不知道要考试了好吧,书都没看呢。
果不其然,接下来一下午的行军,连着经过三座空城。
这三座城挨得很近,曾经被开拓的田野现在都长满杂草,只有田垄依稀可见。
军士们本身劳逸结合,虽然赶路了接近一个月也不算很累。
但是皇帝吩咐下来了,一批轮值监守情况,另一批好好的睡一觉,把神养足。
这得了皇令,那当然是奉旨睡觉咯。
于是七万人在这荒城内外,扎扎实实的休息了一整天。
蒙古人这时候估计还一手血的忙着接生羊羔呢,哪里能发现这些事情。
严格来说,是一天半。
这一天半里,各部队清点好人数和装备,确认没有任何的纰漏。
这一天半里,高层继续日常开会,然后开始再度整顿纪律,严肃的把重点都给他们过了一遍。
整个军队都训练有素,有条不紊,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于此同时,三个小分队再度跨上膘肥体壮不用在草原过冬的蒙古骏马,用最快的速度跑了个来回。
“陛下!”那探子见到皇上的时候,声音激动的都有些颤抖:“再往前四百里,就有个极大的部落约莫两万余人在此放牧过冬,下官还见到有母羊嚎叫之声!”
虞璁眼睛一亮,明显开心的不是这个信息。
他开心的,是这个探子的状态,和整个部队的状态。
陆炳站在他的身侧,也明显觉察出来了这种情况,露出微微的笑意。
明军害怕蒙古人,已经很久了。
老朱和他儿子当皇帝的时候,还是指哪打哪,想欺负谁就欺负谁。
那蒙古几族都认了命,心想这新邻居贼鸡儿凶还爱抽脸,打不过躲得过吧。
可是过了一百年,事情猛地颠倒过来,五十万大军被几万人追的直跑,连皇帝都丢了。
土木堡之变把明英宗搞没了之后,明武宗又御驾亲征,劳民伤财的只顾着耍威风去了。
老百姓盼着皇上来把蛮子们赶走,谁想得到皇帝跑来北塞住下,然后开始花天酒地强抢民女,真特么的日了狗了。
在这漫长的历史里,明军也早就习惯了被蒙古人压着打,就跟如今韩国人打电竞时年年lpl拿冠军一样。
问题就在此。
你若是怕,就容易输。
可是这个探子的兴奋,根本就不是怕。
他,以及整个摩拳擦掌的西征部队,都如同饿极了的豺狼虎豹一般,在等待着一场杀戮和碾压的狂欢。
虞璁加深了笑意,终于开了口。
“今晚子时三刻,出击。”
他要在蒙古人忙完一天的接生和清扫,在他们都累极开始纷纷入睡的时候,给这场西征来一场……
盛大的血祭。
第58章
虞璁的睡着非常突然。
那是傍晚,帐篷外有人在低声的交谈,陆炳坐在他的身侧擦着长刀。
只一恍神的功夫,他就睡过去了。
睡梦犹如漆黑的夜,在最初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
渐渐地,他有了知觉,开始茫然的往前走。
前面,有一个人在等他。
虞璁愣了一下,意识到为什么那个侧影如此的熟悉。
那是现世的自己。
那个人用着自己的身体,在以极其复杂而陌生的神情,在打量着自己身上的龙袍。
“等等”虞璁反应了过来,试探道:“你是朱厚吗?”
那个人瞥了眼他那一身的冠冕龙袍,反问道:“不然呢?”
嗯?!
我跟嘉靖帝真的互换身体了。
总感觉可以互相问问你的名字,然后展开迷之神奇的展开啊。
“你难道以为,我是吃金丹暴毙了?”
朱厚抬手看了眼自己停止闪烁时间的腕表,又瞥了眼自己的跑鞋和t恤,皱眉道:“几百年前我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也还可以。”虞璁一脸真诚道:“我帮你把国家管得还不错哦。”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朱厚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来:“是很不错。”
你把我哥们都睡了,当然过得很不错。
虞璁在朝廷里泡了三年,有些话外音能本能地听出来:“等等难道说”
难道说,现代的历史,也完全被我改变了吗?
“有的话,不要讲出来。”朱厚慢条斯理道:“你的父母和姐姐都很健康,她快结婚了。”
“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虞璁上前一步,急切道:“蒙古被我打下来了吗?英国和法国那边又怎么样?还有”
“虞璁。”朱厚抬眸看向他,语气平静:“你还记不记得,你在书桌上写的一张便签?”
“我会替你,把你的人生好好过下去。”
忘记帝王的往昔,忘记从前的金玉荣华,安安心心的做一个普通的现代人。
也请你,来替我达成这一切的,千秋霸业。
虞璁意识到这句话里有告别的意思,慌张的抬起手想要拽住他:“等等”
“等等啊!”
他猛地坐了起来,一背的冷汗。
双眼正对着还在擦刀的陆炳,对方皱眉道:“刚闭了会儿眼的功夫,怎么就被魇着了?”
虞璁抬手抓住旁边的软垫,脑子里一片空白。
原来朱厚没有死,他去现代了。
他说的那些话,都是什么意思?
我桌子上的便签我桌子上是有一张便签,放了很久。
他捂住脑袋,竭力的想要回忆那上面的写了什么。
可是由于在古代生活了三年,除了被刻意强化和默记的明朝历史以外,他对现世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他还能记忆父母姐姐的面容,也记得自己曾经的人生。
可是《龙族》和《盗墓笔记》完结了没有,富坚义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56
博是不是还在打麻将,s8的世界赛到底是edg还是rng拿了冠军,现在都模糊的完全不记得了。
“熙儿?”
陆炳略有些担忧的看向他,抬手摸了摸他的额头:“不舒服了吗?要不要传太医?”
“没事”
就是有点懵。
小皇帝揉了揉脸,看了眼天色。
子时三刻出击,现在才刚天黑呢。
刚好晚膳送了进来,是手把羊肉和疙瘩汤,还特意烙了点心放在旁边。
皇帝长叹了一口气,心想我平日里那么呆板,连q/q签名都不文艺忧伤,便签上面是不是写了哪句鸡汤啊。
丰子恺曾经说过一句话,被虞璁看见之后,兢兢业业的从高中抄到大学,又拿去做成了手机桌面。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这十六个字,几乎影响了他的二十多年人生,从来没有忘记过。
虽然真不记得备注上写了什么,但大概率是这一句吧。
这样一想,好像也很有道理。
夜幕下,闪烁的灯火若赤星般依稀成线。
人群是寂静的,都在等待着这场战争的开始。
猎犬和战马偶尔会叫唤两声,却显得长夜越发幽深。
这一次的战役,虞璁提前嘱咐过,改换信号装置。
过去有鸣鼓出战,鸣金兵的说法,但是现在考虑到人声鼎沸之后,很多信号会延迟很久才能接到,索性直接改换掉。
他们早就特制了长长的旗,用在白天的军令传递。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要这样规定,但是红色是停止,绿色是前行,黄色是减速,不要匆忙追击。
而到了晚上,同样的颜色被改换成了灯罩。
由于见识过了俞大猷两米七长的大砍刀,虞璁吩咐传令官熟练掌握信号灯的使用,并且配备了多种灯罩。
普通士兵只要明白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意思,就足够了。
而中级和高级将领,可以通过光的颜色来传达信号,完成远距离的信息对接。
虞璁在过去的两年里,熟练掌握了战马的驾驭和飘移变道等驾驶技巧,同时还参与了多场剿匪活动,在兵法施令方面表现出过人天赋。
正因如此,虽然文官们一脸大明药丸,但是武官在得知皇上也要西征的时候,心里居然是有些喜悦和鼓舞的。
毕竟,皇上是个能耐人这件事,确实被越来越多的人无声的认同。
虞璁虽然现在身量清瘦,但穿上戎装之后,眉目间更是多了一分英气。
从前他虽然去跟随剿匪,但极少这样全副武装的穿好铠甲。
陆炳站在他的身侧,默不作声的帮他把头盔带好之后,突然趁着旁边的人不注意,飞快的吻了下他的额头。
轻飘而过的一点点温度,让虞璁甚至觉得他只是不小心碰到自己了。
“陛下。”他退了一步,拱手道:“臣要去带领执罡军,先行一步了。”
虞璁垂眸笑了起来:“去吧。”
整个作战,只留两万人来驻守粮草和接应。
神机营由于被特批了三万军马,现在的机动速度是最优先级的。
同时火炮烟花也已经准备就绪,在尽力的跟上大部队的速度。
之前那探子口误,说成了四百里,其实是四十里,需要至少急行军两个小时。
等到了那部落附近,就已经要到凌晨四点左右了。
而这个时候,也是人睡的最熟的时候。
当几万大军分散着各自按路线前行的时候,密集的马啼声犹如木地板上的踢踏舞一般,细碎又响动的如同永不停息。
1...484950515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