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万物加个点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常世
待王总监走后,曹启光笑着摇摇头,然后拿起桌上其他的文件继续看和签字起来。
签完字,他把那份文件放在了...季度报表之上。
又一个多小时过去,曹启光把所有文件看完,签完字,然后伸了下腰,从抽屉里取出公章,开始一份份盖章。
他可能是忘了季度财报的事,也可能是因为太累,没有过于关注,所以就那么把季度财报也盖了章,和其他文件垒在了一起。
盖完所有文件,曹启光叫来了秘书,让她把文件分类,送到各个部门。
秘书拿着文件出去,很快分好了类,然后依次分到了各个部门。
来到财务部的时候,秘书手里就只剩下那一份文件了,她把文件交给了财务部的副总监。
副总监翻开看了看,有点惊讶的问,“咱们要发布季报吗?我们总监知道吗?”
秘书不在意的说道,“知道啊。就是王总监拿着季报过去找曹总签字的。他后来好像接了个电话去开会了,所以曹总才让我送过来的吧。”
经理仔细翻看了一下季报,发现上面数据清楚,有王总监的签字,也有曹启光的签字和公司的印章,再也没有怀疑。
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他开始了抓紧录入信息和申报...
一天结束,曹启光是带着轻松的心情回的家。
回到别墅,他先例行公事的自己摸了几下,发现根本没有知觉以后,放弃了这种行为。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苏洋更加的愤恨:让一个男人失去这关键的能力,简直和杀父之仇没有区别啊!
他也在心中暗暗下了决定:一定要搞垮苏洋!甚至要搞死苏洋!
这么想着,他拿出了电话,和他那“抗苏联盟”里比较熟的几个资本聊了聊,问了问对方有没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可行的办法。
但是这些关系不错的资方却都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甚至还有和他关系好的资方反劝他,“老曹啊。我跟你说。我专门找人打听和查了嘉点集团的事。嘉点集团是苏洋的全资公司,他的占股是100%。”
“那手机呢,是他的重点项目,在集团旗下的嘉点科技公司里。那个公司苏洋也是占股90%以上。根本没有漏洞可抓啊。”
曹启光却是呵呵一笑。
他说道,“是吗?”
他的朋友听他这么反问,还有点不解,“这种持股比例是动摇不了的啊。你能怎么搞?”
曹启光轻轻的说道,“聊市的事,你还记得吧?”
——————
说一下。上章有一个大bug:赵立诚的死不是曹启光导致的。我写的时候不知道为啥,脑袋一抽,给写成了是曹启光干的。幸好有读者提醒。
上一章已经改了,大家可以再重新看看:应该重新打开就能看。如果不能看,清除下缓存应该就可以了。
实在抱歉。
我给万物加个点 第724章 大涨!
“聊市?”
曹启光的朋友一愣,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是哪件事。
曹启光说道,“这件事,我就只是这么一说。出去以后,你不管和谁说,我都不会承认我说过。”
朋友说道,“你还信不过我?放心。”
曹启光笑着说道,“05年的时候,聊市那边有一个叫郑明的人。他开了一家钻井公司。然后耗时三年,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钻井技术。”
“当地的一些本地势力发现了这件事,感觉他这种技术很好,想要和他合作。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技术价值连城,想要吃独食,所以拒绝了所有人的合作。”
“后来,一个大佬的孩子看上了他的公司,想要入股。但依然被他拒绝。”
“于是,在这个大佬的孩子的牵头下,几个本地势力一起使力,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抓了起来,关押了整整五年。”
“而在那五年的时间里,几个势力以债权人代管的名义入驻了他的公司,然后通过股份变更,最后把他的技术专利还有公司全都转移到了自己的手中。”
曹启光说完,优哉游哉的补充了一句,“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曹启光的朋友惊呆了,说道,“你这可是犯法啊?”
曹启光笑了,“老张,你这觉悟可不行啊。咱们可没犯法,犯法的是那个人和苏洋。我们要相信法律的判决。”
曹启光的朋友半响没说话。
过了一会,他说道,“老曹。你这招真能行的通吗?”
曹启光没说死,只是说道,“你不努力,我不努力。咱们怎么可能有肉吃?”
“等天上掉吗?”
“别天真了,老张。资本是血腥的。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
老张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道,“老曹。这事我当没听过。你也当没和我说过。说实话,这种手段我感觉还是太过于没有人性了。”
可能因为知道了曹启光的危险性,老张也没敢撂下话就挂断电话,怕曹启光怀疑自己告密,所以他也故意说了几件自己做的违法或者不能放在台面上的事,来作为交换。
曹启光在听到老张拒绝自己以后,确实心中动过某些念头,但是在老张主动暴露短处以后,还是相信了他。
毕竟他能在最早一批把这件事告诉老张,两人关系显然很不错。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挂断电话以后,曹启光思索了很久,然后又拿起手机,给另一个人打了电话。
这次他吸取了和老张聊天的经验,没有上来就讲述这段新闻,而是先试探性的和那个朋友聊了一下某些游走在边缘的内容。
待觉察到那个朋友的接受程度比老张高以后,曹启光才讲述了一下这条新闻。
那个朋友一听,果然很感兴趣。
于是曹启光也算是拉到了第一个同盟。
他之所以要找其他同盟,其实也因为这件事就像是老张说的,过线了。如果只有一家势力很可能做不到。
就算做到了,后续苏洋和苏洋背后的势力的反弹,也很麻烦。
再加上,就算苏洋是被他自己搞下去了,但他一个人也没办法独吞所有的利益。
既然反正最后也要把利益分出去,那么就不如在事前,就用利益先把各家哄进来,一起使力了。
曹启光不愧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老板,一手算盘打的很响。
很快,在曹启光的串联下,在“倒苏联盟”下,又一个小小的组织诞生了。这个组织就没有“倒苏联梦”那么松散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而且保密的。这也导致了这个组织很严密,并不为外界所知。
当然...苏洋并不属于外界。
谁让他有着珍妮特呢。
珍妮特把自己的体积尽量缩小,化身成为了一滴水,然后趁着曹启光睡着的时候,来到了他的头发里,藏身在他的头发上。
这样可以清楚的知道曹启光做过什么事,见过什么人,也可以知道曹启光私底下在搞什么。
所以曹启光那自认为严密的组织其实全都在珍妮特,或者说苏洋的严密监控下。
拉了几个人组成了这个小的利益集团以后,一切差不多就都已经准备妥当,曹启光也要给自己背后那人汇报一下,询问意见了。
曹启光严格意义而言,并不算是魔都本地人。他小时候确实生活在魔都,但是后来父母为了发展,也为了改善条件,把在魔都的房子卖了,去当时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杭城买了几套房子。
现在看两边房子的价值,不好说这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但是从曹启光的发展,从曹启光家庭这些年的生活来看,是赚的。
而在杭城长大,曹启光也自然而然有自己的关系网,自己的人脉圈。他从第一次创业开始,就一直有受到杭城一位大佬的扶持。
甚至后来新立教育的数据处理中心,都建在了杭城,在那位大佬的管辖下,享受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
这也是他自认为自己对公司贡献不比赵立诚小的原因。
而在曹启光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的时候,那位大佬也是平步青云,现在是浙省排名前三的大人物。放在整个国家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曹启光一直这么嚣张的依仗也就是他。
所以在事情都准备好了以后,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去询问询问他的意见。
在去杭城之前,曹启光先给那个大人物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一声,询问了一下对方的时间。
结果不巧的是,那位大佬正在别的城市出差,不在杭城。
不过幸运的是,他后天就回来了。
为了保险起见,两人从不在电话里聊某些话题,所以曹启光说那他后天去拜访。
...
而与此同时,港城,苏洋的操盘手魏林也在行动。
这几天,苏洋那16亿陆续都转移到了港城。16亿,看起来很多,但是对于各大银行而言,其实只能算毛毛雨。所以在有着内部人的帮助下,这笔资金没有任何拖延的就到了魏林的手中。
魏林手里骤然多了这么多钱,心情却没有丝毫的变化,反而表现的无比平静。
在大陆,苏洋有自己的关系,在港城,魏林也有着自己的关系。他毕竟在港城也生活了好几年,而且还在交易所工作。
即使做的只是行政工作,但耳濡目染之下,对各种规则还是比外行要了解的多。
他凭借生前留下的资源,找到了几家持有新立教育股票的机构,然后分批从他们的手中借得了这些股票,收集做空的筹码。
这些步骤都是在水面下悄悄进行的,因为新立教育本身市值不算高,在上市公司里也不算大公司,所以也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在大量持股的机构股筹码得到以后,魏林又开始雇人从其他机构小份额的借来了一批批的筹码。
在一边吸收新立股票的过程中,魏林也在紧密计算着市面上新立教育流通的股票。
做空是一个非常危险也非常复杂的事。
理论上是找到一些“长期持有某家公司股票”的机构,交给他们足够的押金,然后获得机构手里对应的股票。
对于长期持有这家公司的机构而言,他并不需要与做空者对赌,它赚的是高昂的手续费。
而因为有押金的存在,所以机构的风险无限接近于0。
比如魏林用1000块从这家机构手中买了新立教育100股(每股10块)股票的使用权,然后给了500块的押金。那么机构就会自动挂单:股票从10涨到15的时候,自动买入。
到时候一旦股票涨到了15块,那么机构那边就自动买入了100股,没有一丝风险。当然魏林那边就惨了,股票爆仓,颗粒无收。
从这也能看出做空的危险:一旦股票没有预想的下跌,那么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但这其实还不是最惨的。
有时候股票下跌,同样会让做空的人连裤子都赔掉。
因为市场上有人在做空的时候,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低于它本来的价值,那么就极有可能会有人或者机构,趁机低价吸收这只股票,甚至被做空公司也会回购股份。
一家公司的总股本是固定的。一旦市面上流通的股票过少,比做空者借的股票数量还少,那么即使这家公司股票跌到了0.01元,做空的人也依然会血本无归,甚至有可能破产,乃至背上沉重的债务。
比如新立教育一共发行了1000股,公司持有500股,股市500流通,魏林想要做空,借了200股。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全部卖掉。
而市场上其他人和公司却回购了310股。那么市面上流通的股票只有190股了。
此时,魏林就算是花一万亿,也只能买到190股,还不上他借的股票。那他就只能花超高的价格,提出一堆超高的条件,去收购这10股,以免自己违约。
这在股票交易里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轧空。
曾经欧洲有一个金融大鳄,就因为轧空导致赔了60多亿,直接破产。
所以有着丰富交易经验,已经成功晋级为【高级证券交易能力】的魏林,当然不会忽视轧空的风险。
尤其是新立教育刚刚上市,大部分股本都被锁定了,流通的股票并不多,这种风险就更大了。
而在计算着新立教育的股份时,魏林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他感觉...也许这样处理会更好。
...
第二天,曹启光没有去公司,而是去了杭城提前等待他背后的大佬出现。
王总监在外地开会,同样也没有赶回公司。
财务部副总监把财报提交给了公司的投资者关系部门,准备进行上传。
魏林给苏洋打了个电话,汇报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苏洋的同意,然后着手做了起来。
...
第三天,10点。
因为只是临时的季度财报,不需要董事会和监事会审批,有着财务部和董事长的签字、盖章,所以投资者关系部门很轻松的核对完了稿件并通过了财报的终审。
内部通过财报以后,投资者关系部门开始开始上港交所的预约系统,并同时发布给港交所法定披露媒体。
因为港交所并不要求必须披露季度财报,所以四月初排队披露彩报的公司并不多。只是短短十几分钟,财报上传结束,发布成功。
于是,在港股刚刚开盘没有多久,新立教育就在它一潭死水的股价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新立教育因为临近上市,创始人去世,加上上市后转变经营思路,其实让投资者们并不是十分看好,所以股价一路走低,一度从40块跌到了30块左右。跌去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市值。
而这次新立教育发布的季度,却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报告显示,新立教育在开设分店上,虽然投入的比较大,但却很成功的吸引了当地的潜在用户。三个月的时间里,分店成功开业56家,为线上带来了可观的流量,线下收入也节节上升。
这导致新立教育2015年第一个季度实现总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73.7%;毛利润为8.3亿元,同比增长44.3%;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在季度财报的最后,新立教育的ceo曹启光表示:“2015年,新立教育将持续把资金投入到分店的开设上,并采取加盟与直营两种模式,在全国建立几百家分店。”
“这些分店在进一步提升新立教育线下收入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网上授课。”
“新立教育将引入更多资深教师,提升授课的品质及课程的多元化程度,持续培育和壮大在线教育平台和用户社区。”
“而新立教育也在优化集团收入结构,提高集团收入。”
“相信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不得不说,曹启光的这一套说辞还是非常容易唬人的。看他的讲解,有一种新立教育分店移开,立马就要成为全国第一的私立教育机构。
所以,财报和公告一发,新立教育的股票应声大涨8%。
我给万物加个点 第725章 国家的重视
新立教育股票大涨的事没有出乎苏洋和魏林的意料。因为他们本身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毕竟做空做空,就是借了股票高价卖出,如果没高价,还怎么卖?
所以在新立教育大涨的时候,魏林就开始不停出货了。
因为苏洋这次投入的钱太多了,里外里加起来接近20个亿。市面上新立教育的流通股没有那么多,所以魏林就算是多方搜刮,最后也只借到了接近10个亿的股票。
这些筹码占新立教育流通市值的30%左右。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即使魏林只是小规模的抛售,依然把股价猛地打压了一节。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好就好在,韭菜们都是有“思想”的,或者说...他们不认为自己是“韭菜”,而是一种叫做“自由”的东西。
他们相信股票是价值投资,不是金融的战场,所以在看好新立教育的情况下,一窝蜂的继续“买买买”。
所以新立教育就这么涨一大节,挫一下,又涨一大节。
而此时新立教育公司里也是一片氛围美好:老板不在公司,工作轻松许多。看财报,公司今年赚了不少,半年奖金和年度奖金估计也会多不少。大家不开心才怪呢。
而这其中最开心,最自在的可能就属财务部了。毕竟他们不仅公司的老大不在,连部门的老大都不在,所以一直充满了欢声笑语。
就在大家一边嬉笑一边工作的时候,副总监的办公室里电话铃突然响了。
副总监拿起电话,看了一眼,发现是自己的上司王总监,他连忙接起了电话,主动打招呼道,“王总。怎么了?你不是在开会吗?”
王总监有点气急败坏的说道,“开会!开什么会!我现在哪里还有心情开会!”
副总监一脸迷茫,不知道自己上司这是被哪只狗咬了,得这狂犬病。这也太吓人了...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到底怎么了?”
王总监说道,“我问你。财报是怎么回事?”
副总监更迷茫了,“什么怎么回事?不是挺好的吗?我看股票都涨了。”
王总监极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问道,“我是说,为什么会发出去?”
副总监:??
“这不是你让发的吗?”
王总监吼道,“我什么时候要发了!”
副总监彻底迷茫了,“这财报是你拿去曹总办公室的啊。上面也有你和曹总的签名,还有公司的公章。最后也是曹总秘书交给我的。所以我复核完以后就交给投资者关系部那边了。”
这次轮到王总监迟疑了。
他愣了一下,问道,“曹总盖章了?”
副总监,“对啊。盖了。你看财报嘛,有照片的。上面有公章。”
电话那头的王总监这下也迷茫了。
他考虑了一会,心情平静,“行吧。那先这样。挂了。”
说完,他挂了电话。
副总监满脸写满了问号。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被上司喷了一顿是怎么回事...
而挂断电话的王总监,仔细思考了很久,还是感觉不对劲:他认识曹启光很多年,曹启光不是那种朝令夕改的人,反而因为他的性格强势,让他总喜欢一条路走到底,做了决定就不再反悔。
既然他昨天和自己说不发财报了,那么今天发出来就一定有问题。
这么想着,他给曹启光打了电话。
“嘟...嘟...嘟...”
电话一直在响,但却没有人接。
王总监皱着眉挂断了电话,然后犹豫了一下,又把电话打给了曹启光的贴身助理:曹启光这人比较好色,贴身助理一般都贴身带着。
这些助理一般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给曹启光这个中年老男人做助理肯定不是没有所图:每年20万公司报销的开支,加上三十多万的年薪,足够让很多小姑娘,乃至已婚妇女疯狂了。
所以即使知道曹启光目的是什么,但是想要当他助理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这个助理曹启光已经用了一年多,一直非常喜欢,不舍得换,所以王总监也留了电话。
“嘟...嘟...”
这次电话很快接通。那个助理略带撒娇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王总~找我有什么事吗?”
王总监单刀直入的问道,“曹总呢?”
助理道,“人家也不知道呀。他带我来了杭城。但是今天一早就出门了。把人家一个人丢到酒店里~好无聊的。”
王总监眼皮跳了跳。
把助理都丢了?
难道是去见那位了?
作为曹启光的心腹,王总监当然是知道曹启光背后的人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感觉事情有点棘手。
因为如果曹启光是去见那位,那么肯定短时间内不会看手机,也就不会清楚财报的事,也不知道自己找了他。
这可麻烦了...
“喂?王哥。你还在嘛~”助理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你那天说要送我的包包,什么时候给我送来呀~”
如果是正常时候,王总监听到这个助理这么冲自己撒娇,估计多半心中会一荡,毕竟会让他不由的联想到自己和她的某些画面。
但现在王总监是真的一点这种心情都没有,直接冷冷的说道,“很快。放心。”就挂断了电话。
挂完了电话以后,王总监把助理娇媚的影像从脑海中清空,开始思考着这件事。
现在联系不到曹启光,王总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误会还是曹启光真的改变了主意。
尤其是自己副手还说上面有曹启光的盖章,这事...就变得特别的诡异。
想了半天想不出结果,王总监干脆心一横:决定不管了。
毕竟他在公司的职级只是个vp(副总),撤掉财报这种事,他的职权也管辖不了,事情已经出了,想再多也没用,还不如等曹启光出来以后看看情况再说呢。
只希望自己这个老大早点出来吧...
...
此时的曹启光可不知道自己公司遇到了麻烦,他正在杭城一家很隐秘的会所,与他背后的大佬趴在椅子上,笑容满面的聊着天。
他们身旁各自站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正在给两人按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