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炀师
田达看陶小妹整日忧心忡忡,只能干巴巴地劝道:“小妹不用着急,还有王老师在呢,大不了到时候我们经常回来看看就好了,反正初中部离这里也不远。”
“嗯。”陶小妹听着也觉得有些道理,心情刚放松了一些,陶禧然突然拿着一张信纸破门而入:“姐!出大事了!”
“什么事?”陶小妹秀眉微蹙,上前一步抓过了陶禧然手上的信纸,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田达看不到信上的内容,只能转头看向陶禧然。
陶禧然兴奋道:“大哥刚刚寄来家书,说京城也要办中学,让我们到时候去京城上学!”陶禧然现在已经五年级了,明年就能上初中。
田达闻言,眉头紧锁,手掌藏在衣袖下悄悄握紧成了拳头:“我们是指哪些人?”
“就我们啊,还有校刊社团的其他学生,只要考试通过,都能去京城上学!”陶禧然越说越兴奋,他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岳州呢!听说京城好玩的东西特别多,冬天还会下雪,还可以堆雪人!
陶禧然顾着傻乐,没注意到田达突然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田小妹此时也看完了信,无奈地撇了一眼田达那黝黑的皮肤:“你真是乌鸦嘴。”陶然信上还说,让她们帮忙劝一下王琬凝上京当中学校长,这下好了,王老师没有,前社长也没有,杂志社可咋办哟!
田达尴尬地摸了摸鼻头,转移话题道:“老师可能是想在京城组建中学校刊部了。”
不出田达所料,第二天学校就发了通告。京城准备建立中学,校刊部的同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合格后,可以申请前往京城就读。另外还给如今中学部,几个积极参与过校刊投稿的学生,发去了邀请函。
日报嗅觉敏锐,很快就这个通知展开了种种分析,揣测这一通知的意图。又刊登了几篇就去京城上学的利与弊的分析,说得头头是道,一时间京城的中学部在行知学院内引发了高度的热议。
由于日报和额周报会分发到各个行知小学,所以很快,整个宁安都知道了这一消息。
同时,王琬凝也到了陶然的来信。
信上只写了说京城中学部会有女学生,想让王琬凝前去任教。而且觉得王琬凝的才华,不应该只拘于一个小学老师,如果她愿意,京城中学的校长之位随时欢迎她,希望王琬凝能慎重考虑云云。
王琬凝将信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却都不知该如何回信。她并不留恋京城的繁华,而且她原本也是个毫无权利欲望的人。但这两年跟陶小妹相处下来,她心中也隐隐有了一些变化。
看着陶小妹的强势,还有百灵来信跟她念叨掌管纺织厂趣事和抱怨,加上陶然送来的思想品德书上孜孜不倦的潜移默化,她的心境也逐渐开始有了波澜。
忽然,悠扬的琴声停了下来,唤回了王琬凝的思绪。
“王老师最近似乎心事重重?是为了京城中学的事?”戚靖宇将琴放到一边,给王琬凝斟了一杯茶。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分卷阅读196
“我在想要不要去京城。”王琬凝留恋现在平静的生活,但心中却隐隐有些向往那个她从未见识过的,权利局中的世界。
并不是只有男人才有野心,只是这个时代的女人从小被教导得不能有丝毫野心罢了。如今陶然帮她解开了身上的枷锁,又给了她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王琬凝内心深处被压抑了二十多年的东西逐渐苏醒,她究竟要不要踏进这个门后面的世界?
戚靖宇看出了王琬凝眼中的渴望,心情倏地一沉,脸上却保持着淡淡的微笑:“王老师的才华,确实不应拘于此方小天地。”
知道戚靖宇也支持自己,王琬凝心中摇摆不定的想法立即坚定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了个释然的笑容:“那宇老师呢?你会去吗?”
戚靖宇没有直接回答,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才道:“我好不容易从那里逃出来,此生再也不想回去了。”
王琬凝闻言,神情一黯,却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只是有些可惜道:“日后恐怕再没机会听到宇老师的琴声了。”
“那今日便让王老师听个够吧。”戚靖宇说着,又将长琴置于腿上,开始撩拨起了琴弦。
于此同时,谢泫在京城鼓捣的玻璃工坊,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令他满意的新产品,便迫不及待地跑去给陶然献宝了。
陶然到谢泫邀请的时候,正巧戚博翰也在尚书府,两人便一起到了玻璃工坊。
谢泫看到陶然身边穿着一身锦衣便服的戚博翰,差点膝盖一软就要跪下喊万岁了。还要被身边的仆从扶住,才勉强维持了表面的平静:“草民谢泫,参见尚书大人和……这位大人。”
“不必多礼,谢家主就当时在宁安时一样就好了。”陶然看着谢泫诚惶诚恐的模样,不由得有些好笑。当初在宁安的时候,谢泫来跟戚博翰投诚的时候,虽然很有诚意,但也还是有底气的,怎么现在看了戚博翰,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
谢泫要是知道陶然的想法,必定会破口大骂。落魄王爷跟皇位稳固的皇帝能比吗?能比吗!
谢泫是认得清时势的人,此时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边引着两人往前走,一边给他们介绍工厂里的事情。
玻璃工厂涉及的秘方事关财路,谢泫不敢大意,不仅建起了高高的围墙,还花大价钱雇了许多护院,防止有心人翻墙来搞破坏。
第143章143
而且为了保证秘方不被工人传出去,谢泫将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细分细分再细分,绝对不会让一个人参与玻璃制作的全过程,这反而误打误撞组成了流水线生产的模式,玻璃制造的速度竟然加快了不少,这两个月出产的镜子,已经足够填回建工厂的支出了!
不过也因此,镜子的单价下降了几成。谢泫当即意识到了琉璃阁的产品太多单一,若是等镜子的市场饱和,以后恐怕再难有这么暴利,于是又抓紧研发了新的产品,如今历时几个月,终于做了出来。
陶然不得不赞叹,有的人就是天生的商人,如果是让自己来经营的话,估计琉璃阁很难再进一步。感觉自己又做了一件对的事情,陶然得意地看向戚博翰,一脸求夸奖的模样。
戚博翰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伸手轻轻捏了捏陶然的掌心,还暧昧地在上面轻挠了几下,惹来陶然一记白眼。
就在两人打情骂俏之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工厂的仓库。
因为镜子价格贵重,仓库的防备也十分严实。先是忠实的老仆看守一道门,一道门里面有十几平米的空间,可以暂时存放半个月内生产出来的产品。
二道门的钥匙则是由老仆和工厂的管事,也是谢泫的长子各掌一半,里面放的是用料和工艺都分外考究的珍藏品,比如金镶玻璃的等身穿衣镜,上面不仅镶嵌了许多各色各样的珠宝,还请了知名工匠亲自雕刻上美纹路。这样一面镜子,最少也得卖出十万两的高价。琉璃阁内每月只售卖一面,是有价无市的品。
而二道门内的仓库,这种镜子足足有二十面,另外还有许多美程度不亚于此的镜子。小小的二十平米的空间,里面摆放的东西可是价值千金。然而这个仓库还有三道门。
第三道门的钥匙是谢泫亲自保管。
陶然被重重保护的仓库勾起了好奇心,不知道这三道门内,究竟藏了什么样的宝物?戚博翰也明显专心了许多,用眼神无声地催促谢泫快点开门。
厚重得如同城门的大门缓缓打开,陶然逐渐看清了仓库内的场景之后,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只见里面四十平米的地方,琳琅满目地摆满了许多透明的玻璃制品。有如流水般纯净润滑一尘不染的玻璃杯套装;有纹路美夺目的玻璃容器;有如玉石般清脆的玻璃摆件;有如流苏般灵动的玻璃风铃。
这间屋子,恍若一个透明的王国。就连陶然这个也算见多识广的现代人,都不得不赞叹,其中的奇思妙想,完全不逊色于现代任何一个玻璃展览会!
看到仓库内的场景,戚博翰眼中也闪过一丝欣赏之意。谢泫见状,一直忐忑的心终于安了下来。
玻璃秘方是陶然给的,既然这两位都对这间屋子里的东西满意的话,那他对接下来的计划便多了几分底气。等陶然和戚博翰将里面的玻璃制品看了个遍后,谢泫才道:“两位大人,草民打算在六月一日,举办一场拍卖会。”
如今已是四月下旬,算上消息传播速度和交通情况的话,六月一日已经算是比较赶的日子了,距离京城远的商人,恐怕赶不及过来参加。不过京城权贵多,消化这一仓库的东西不成问题。
陶然没有异议地点点头:“这些事情你尽管去做就好了,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谢泫要的就是陶然这句话,送走两尊大佛之后,又立即忙开了。
转眼到了五月,王君浩的剿匪任务顺利完成,一共给翁元基的建设大队送去了五千多名“劳改”,便回京复命了。
看到王君浩真的按时完成任务,其他官员心中讶异的同时,心思也开始慢慢转变。有这么一只强劲的军队,戚博翰的地位几乎已经是坐稳了。世家翻盘的机会已经几乎没有了,要不还是从了?
就在各个世家还在犹豫观望之际,戚博翰就雷厉风行地封王君浩为从二品的神威大将军,调到边关,统帅十万大军,戍守边疆,以防匈奴来犯!
别看王君浩是调离了京城这个权利核心,要去边塞受苦还有危险,但是能手握十万大军,说句不好听的,他造反都比京城那些有权势的世家成功率高。这可是代表了皇帝对王君浩全心全意的信任,多少人都渴求不来的!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分卷阅读197
王君浩这么糙的一个汉子,当场激动地满脸通红,谢恩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而王君浩调离,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空悬了出来。戚博翰却丝毫没有要找人顶上的意思,任由底下的人胡乱猜测,就宣布退朝。
陶然也不知道戚博翰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一下朝就迫不及待地让暗卫送自己入宫,见到戚博翰便就好奇道:“博翰,你打算让谁当那个兵部尚书呀?”
戚博翰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头也不抬道:“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啊?可是我不懂带兵啊。”陶然被戚博翰吓了一跳,“你别什么位置都给我,我都要变成活靶子了。”
戚博翰轻笑一声,上前将陶然抱在怀中:“我怎么舍得你当靶子呢。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让他们斗一下,互相消耗也好。”
陶然闻言,顿时了然。这是特意设个诱饵,然后坐山观虎斗了。
“而且如今世家之中,怕是习家最着急了,说不定会为了这个位置,漏出多点马脚。”习家科举舞弊的事情其实已经查清楚了,但其他罪证却还没集够,戚博翰便让袁沙净先压着,务必要一次性搞倒习家,除后患。
戚博翰一点一点地给陶然灌输着为君者的平衡之道,看着陶然似懂非懂的懵懂模样,不由得有些心痒难耐。
但他还是按捺下来,只在陶然脖子上轻轻咬了一口,才道:“等翁元基回朝后,我打算升他为尚书令。在此之前,我会帮你积累声望,到时再让你兼任户部尚书。”
如今陶然没有威望,不管做什么都会变成活靶子。但戚博翰舍不得让陶然屈居低位,然后慢慢熬资历,他恨不得让陶然一夜之间能到达与他比肩的高度,这样他们在一起,反对的声音也不会那么大了。
陶然闻言,也没有什么异议。他现在这个礼部尚书其实做的非常清闲,毕竟他不懂那些个繁冗的礼节,最多就过问一下教育方面的事情,有事交给手下干,他只要每天抽查一下属下们的任务,再打打分就好了。
甚至都不用担心那群人会欺上瞒下联合起来架空自己,毕竟已经有一个乖乖工作就可以升职的先例在,所有人都想要干出点成绩,同时还会盯紧自己的上官,就盼着上官出错然后让自己顶上呢!
所以再兼任个户部尚书的话,应该也忙得过来。不过既然要刷声望了,那不如干脆也在京城建个军事学院吧!
陶然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对戚博翰道:“我们告诉那些世家这个军事学院是专门培养军官的,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军队里任职,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世家把家里的子弟送过来!”
只不过到时候毕业的标准是什么,在军队里担任什么职位,那就是戚博翰说了算了!陶然有信心,将那群世家子弟都给洗脑成眼中只有国家,没有家族的军人!
“然后学校里还能一些平民子弟或者孤儿,这样他们会跟世家子弟形成两个天然的阵营,到时候还能良性竞争一把,提高学生的质量!”陶然越说越觉得可行,便拿起纸笔来写写画画。
戚博翰嘴角含笑地看着陶然干劲十足的模样,等到他把计划都写完之后,才慢慢地补上一些小细节。
比如说学生每年的考试若是不及格,就要被劝退回家。世家都是爱面子的人,若是自家子弟因为成绩不好被退学,那可是要被嘲笑好几年的!届时家中长辈定会督促自家的子弟用功读书,只要学生一用心,那洗脑的成功率就高上不少!
不得不说陶然这个想法十分损,直接对世家的新一代下手。就算这一代洗脑不太成功,那也没关系,只要能改变一点点世家子弟那只想着自家利益的思想,那也是个巨大的好处了。毕竟现在的世家都是只在意自己的家族能否壮大,对于国这个概念基本约等于无。
说干就干,戚博翰当天就在城郊,划了十几亩的地让陶然去折腾这个军事学院,自己挂职了个校长之位,让陶然当副校长,至于名字嘛,自然就是行知军事学院了!
而且这个学院还不用自己掏钱,只要跟世家一开口,让他们先预交学,这盖学校的钱粮不到半个月就到位了!这也是陶然发现了系统的一个bug,虽然要去搞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所有人提供的声望都能算到陶然头上。也就是说这军事学院学不管要,声望陶然也不客气拿下了!
之前不少世家都改变了要跟戚博翰硬刚的策略,现在戚博翰扔来一个台阶,没有人会傻到不顺着下来。在世家们都争着向戚博翰示好的情况,这军事学院盖得比淮阳府的行知小学还快,预计三个月就能竣工!
第144章144
军事学院还没建成,学院的名单就已经确定得差不多了。光是世家那边送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旁支的嫡系或者本家的庶子。主家的嫡子一般都是往着朝臣方向培养的,没几个舍得送来这前途未卜的军事学院来。
“这次被撸掉尚书之位的六个世家都把家里的人送来了,但是除了慕容家本家不在京城之外,还有两家没有动静。”陶然看着学生的名单,转头对戚博翰道,“你猜猜是哪两家?”
“习家和李家。”戚博翰不假思索地答道。
陶然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的?!这名单你看过了?”
“习家的判决这么久没下,他们已经猜到我打算对付他们了,自然不愿意浪那些银子。李家……”戚博翰眼中闪过一丝杀意,“李家祖宗是跟着先祖一起打的江山,如今李家主家的嫡长子手握十万重兵镇守西北,从来不用卖皇室面子。”
瑞朝和匈奴的边界在东北部,西北则跟东北不同,西北那边有十几个小部落混居,除非那些小部落能齐心协力一起攻过来,否则都不会是瑞朝的对手。所以同样是手握十万重兵,李家可比王君浩要闲适多了。
陶然闻言,立即想起来了那三公之中的司空老头,不就是姓李么!那老头平时在朝堂上看似没什么主见,经常随着大部队反对戚博翰的决定。但也有一点跟别人不同,就是其他世家都被镇压老实后,这李司空还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怼戚博翰的立场。还带着几个跟着自己这派的大臣一起怼。
陶然知道李家那些爪牙是戚博翰的下一个目标。等李家的爪牙被拔干净,就是李家覆灭之时了。
陶然没有跟戚博翰再继续深入探讨李家的话题,而是继续在纸上写军事学院的计划书。他现在能帮戚博翰的,就是尽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戚博翰所用,让戚博翰成为真正的千古帝王!
陶然打算要招一批平民学生跟世家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分卷阅读198
子弟对抗,自然也要招一百人左右。对于平民来说,这军事学院自然不能再学了,否则肯定没几个百姓支撑得起这个小号,于是许诺了末等兵的待遇,而且也算是兵役的名额。
不用上战场就能服兵役,虽然只是末等兵待遇,但疼爱自家孩子的家长对这一百个名额简直抢破了头,短短半个月就定下了人选!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直接从岳州府的军事学院抽调了十名教官过来就可以直接上课了!
陶然整理完军事学院的事情,一抬头就看到戚博翰眉头紧皱地盯着一封奏折看。
“怎么了?”陶然凑过去,整个人都趴到了戚博翰的背后,让两人的身体紧紧地贴在一起。低头看向戚博翰手中的奏折,发现是户部日常喊穷的奏折。
以往边疆大军的粮食,有五成都是自给自足的。但是去年大旱,边境受到的影响也十分严重,只能依靠朝廷调拨军饷过去。之前边关被匈奴踏破了两次,也就剩了个一万来兵马,需要的粮食也不算多,但现在戚博翰要给王君浩配十万大军,虽然还没配齐吧,但以后的军饷可是个大头!
陶然直接忽略哭穷的那些句子,算了算奏折上说的数字,不由得疑惑道:“为什么护送军饷的成本这么高?”都快抵得上军饷本身的价值了!但是京城离边关并不远啊,只有宁安到京城的一半路程!
戚博翰闻言,罕见地被问住了。为什么这么高?如果不是陶然提起,戚博翰根本不会觉得这个成本高,因为有史以来,基本上都是这个数字。他皱眉主要是因为这个必要的开支太大了,目前的国库根本支撑不起。
戚博翰思索了良久,才回答陶然的问题:“官道太窄,牛车速度太慢。”
官道太窄,一次只能容两辆牛车并行,能装载的物资并不多。而且官道上路况并不好,有时刮风下雨之后,还得边走边清理被刮到路上的石子和树枝,否则会有翻车的危险。
运送速度太慢,来回一趟往往就是好几个月,刚送过去的粮食在车队回到京城的时候,恐怕就已经消耗完毕,所以势必还得安排两批以上的人马,隔一两个月就要去送一次,那成本肯定是巨额的。
陶然听完戚博翰的解释,这才想起那句至理名言:想要富,先修路。而且水泥都鼓捣出来了,不拿去修路简直对不起人民群众啊!
开源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出成果的,但是把路修好之后一定能节流,而且修路本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否则,就算现在琉璃阁加上天蚕丝能给戚博翰的私库赚不少钱,但想要填满国库的空虚是不可能的。再说了,凭什么要用戚博翰的私房钱来填国库!北方赈灾是不得已之举,若是长久以往,说不定会把一些白眼狼的心养大呢!
陶然眼珠一转,又想到了一出空手套白狼的点子。于是第二天,全京城都知道琉璃阁六月一日的拍卖会,要拍卖几样御赐的东西。
也是到了此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琉璃阁是戚博翰的开!
又得知这琉璃阁竟然是郭家在经营,还能占五成利后,京城其他世家可谓是分外眼红。
琉璃阁究竟有多赚钱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么大一块大饼,凭什么只能由谢家这个乡下来的土族独吞?!
有人想要去找戚博翰聊聊人生,也有人自以为看到了真相:戚博翰根本不是要打压世家,他只是想打压不听话的世家!很快,另一个消息传出来后,更佐证了这些人的想法。
天蚕丝竟然也是戚博翰的产业!当年只是因为郭家给了戚博翰一点方便,他便就让郭家吞了这么一块大饼!虽然天蚕丝一年只能卖几个月,但其中利润也就比琉璃阁低一点点而已!
一个连世家都不算的商贾之家,竟然也能分得这么多的好处,谁知道戚博翰手里会不会还有更多的好东西?一时之间,那些一开始跟戚博翰作对还蹦得厉害的世家,已经是悔到肠子都青了。天大地大,哪有赚到手的钱银大?!
特别是李家。别人没明面上反过戚博翰的,还能厚着脸皮去跟戚博翰拉关系,可是他们家跟戚博翰实则已经撕破脸皮了,再加上恃兵傲物这么多年,李司空哪里愿意向戚博翰低头!
京城内人心浮动,朝堂上也开始争论不休。
戚博翰黑着脸,看着殿下跪着的分分钟要以头抢地的御史,眼神中满是杀意。
那御史却似乎察觉不到危险,仍旧振振有词道:“陛下!御赐之物怎能拍卖,实在有损皇威,恳请陛下回成命!”
“哼,这位御史大人这么为皇上着想,不如把全部身家捐出来填军饷啊!”陶然冷哼一声,“如今国库空虚,北部需要粮食挨到秋,边境更需要大量军饷,既然御史大人这么为国为民,那就别只动嘴皮子呀!”
“你!陶大人身为礼部尚书,难道不懂礼法,不知道祖宗家训吗!”那御史不敢直接骂戚博翰,但怼个区区尚书还是有底气的。然而殊不知,怼戚博翰还有条活路,怼陶然,呵呵……
戚博翰脸色愈发阴沉,陶然也是十分愤慨:“什么礼法告诉你要枉顾上万人的性命,也要去维护那虚无缥缈的威严?你说,哪一本书哪一页哪一条!?”
御史被问得哑口无言,最终只能面红耳赤道:“你这是强词夺理!”
“我怎么强词夺理了?我说的哪一句不对?你身为御史,不监察百官,不为民请命。陛下勤政爱民,在你嘴里就变成了枉顾礼法,你这智商怎么当上御史的?!”陶然被气个半死,他入朝这几个月,净看着这些御史怼天怼地怼空气,就没见他们干过一件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