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隋末之群英逐鹿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铭启小郎
城头山,朱元璋面色沧桑矗立在城头上, 身边不时的有来来回回巡视的士卒,可这些士卒个个垂头丧气,面有菜色。
面对这些颓废不已的士卒,朱元璋却一句指责都没有。他心里很清楚,磁县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在之前三家联军根本没有在意过这里,城中根本存放多少粮草。
由于粮食紧张,朱元璋只能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可饶是如此,士卒也只能勉强混个半饱,饭都吃不饱,士卒哪有什么力气去打战。当然,士卒没有战意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未来没有了希望,即便是朱元璋,面对着如今的惨败局面,也没有了多少信心。
“主公!”
朱元璋的心腹谋士李善长疾步匆匆地走了过来,在他身旁低声道:“事情有些不妙,我刚刚去查看粮食, 发现已经存粮不多了, 按照如今的配给制度,恐怕只能维持十天左右了。”
“什么?”
朱元璋险些失声喊了出来,看了看四周确定最终还是被他强压下来的声音没有吸引到周围士卒的注意,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怎么只剩下这么点,我记得当初柴荣告诉过我城内应该屯放了五万大军一个月所用的粮草,我们还压低了将士每日的消耗,怎么反而更少了。”
李善长苦笑一声,道:“管粮草的唐军校尉已经交代了,是裴寂和童贯,他们觉得联军的重心在邺城,磁县绝不可能有战事,偷偷将城内的粮草倒卖中饱私囊。”
朱元璋闻言顿时愣在了原地,久久无语。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李渊老儿,有柴荣郭子仪这样的能臣良将不用,反而重用这些欺上瞒下贪赃枉法的小人,唐军焉有不败之理啊?”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响起,几骑隋军骑士从远处疾驰而来, 高声喊道:“我是信使,求见朱公!”
朱元璋认出了来人,正是之前从他麾下离去投靠隋军的随何。他冷哼了一声, 顿了一顿才重重说道:“放他进来吧!”
不多时,随何便在几个朱军士卒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随何躬身行了一礼道:“见过主公。”
朱元璋看着随何,一双锐利的眼睛想要把他盯穿一般,良久才冷冷说道:“你来见我就不怕我一怒之下杀了你!”
“不会!”
随何摇头摇头,笑道:“朱公是明白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我想朱公是一定会遵守的。”
“那可不一定!”
谷珎
朱元璋面露凶光:“如今我都到了这个地步还会在乎什么名声。更何况先生当初弃我而去,不忠之人我杀之又有何错!”
闻声而来的李文忠和花云二将闻言当即拔剑出鞘,冷冷地盯着随何。
随何不卑不亢,作为一个说客若是连这点底气都没有,他也不用混了。他当即淡淡说道:“朱公,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随何虽然弃朱公而去,可从来没有出卖过朱公军中一丝一毫的情况,何来不忠之说。”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看了一眼花云和李文忠二人,摆了摆手,二人会意,缓缓将剑收入剑鞘。
“说吧,这个时候你来找我到底何事?”
随何微微一笑,道:“朱公难道真的不清楚我的来意吗?”
“要我投降,做梦!”
朱元璋不屑地冷哼一声。
随何叹了口气说道:“朱公这又是何必呢?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明了,河北之地饱经战乱,土地荒芜,村庄破败,民不聊生,民心思定已是大势所趋。春耕在即,朝廷早有旨意免除河北地区百姓的赋税,官府还提供牛马帮助耕田,朱公麾下将士都是河北之地的青壮人士,值此时机应当为复兴家园出力。朱公也该为手下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想一想。”
朱元璋望了一圈不知从何时围上来的士卒,他们都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终究透露出对家乡的怀念。
随何继续说道:“朱公,陛下曾经说过,朱公在河北施行仁政与民休息,没有横征暴敛,突厥人在河北烧杀抢掠朱公极力反对,只是独木难支,可也严令手下不准参与突厥人的暴行,所以陛下不忍杀害朱公。”
朱元璋身旁的李善长冷笑一声,道:“只怕杨杲心口不一!”
随何淡淡说道:“先生多虑了,当今陛下仁慈,萧铣、窦建德都曾高举反旗,朱公的爱子朱棣被我军俘虏之后,也一样受到优待。”
顿了一顿,随何继续说道:“朱公,磁县的情况其实我军也很清楚,城中的粮草能够维持你们五万多人几日呢?陛下是真心想放朱公还有朱公麾下的将士一条生路,朱公,就当麾下这些将士考虑考虑。就算这些将士都为您尽忠而死,后世史书难道会记录他们的忠义吗?
不,史书只会记下他们勾结胡虏,祸害自己的家乡,冥顽不灵为异族卖命而死,遗臭万年!”
这下就连最忠心于朱元璋的李文忠和花云也都低下了头,他们不怕死,即便朱元璋要他们出去送死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将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有何惧哉!可是他们也怕,怕他们的死不仅留不下忠义之名,反而得到千古骂名,勾结异族数典忘祖,这样的罪名会令祖上蒙羞,会让他们的后人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哐当一声,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放下了兵器,紧接着无数的将士纷纷丢掉了手中的长枪弓箭。李文忠和花云没有放下手中的兵器,可他们低着头,不敢和朱元璋对视。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朱元璋本有雄心壮志,奈何天命不在,惜哉惜哉!”
朱元璋长叹一声,缓缓解下了悬挂在腰间的佩剑:“传令三军,开城投降!”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六十四章 终定河北
井陉关上,杨杲的脑海中再一次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咚,系统提示:朱元璋已经放下兵器,率领麾下的军队向宿主投降,正式宣告朱元璋势力的覆灭。”
“叮咚,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属于君主级敌人, 满足系统内置条件,即将执行乱入程序,请宿主注意记录。”
“本次乱入第一人:小说荡寇志虚构人物颜树德,统帅82,武力96,智力57, 政治51。当前植入身份为李元吉麾下将领。”
颜树德是荡寇志当中的人物, 长得面目黝黑,虎须例卷, 威光凛凛,身长九尺,腰大十围,是梁山好汉秦明的表哥,与秦明斗四百合后将秦明打死。后因恩人徐槐逝世,以头触棺而死。
“本次乱入第二人: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统帅94,武力99,智力88,政治83。当前植入身份为铁木真麾下的汉人将领,忽必烈的亲信。”
史天泽是元朝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 主张攻心为上, 力戒杀掠。平定李璮叛乱, 在攻伐金朝、南下击宋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本次乱入第三人:南宋抗金名将李显忠,统帅92,武力97,智力81,政治65。当前植入身份为李靖族弟。”
李显忠是南宋初期的名将,胆略过人,武艺超群,宋高宗初年,因为延安失守,被迫仕金,后辗转南下,全家老幼不幸遇害。回归南宋之后数次抵御金军入侵军功累累。只可惜最后在隆兴北伐因为邵宏渊的拖累,导致兵败。
“本次乱入第四人:唐朝中期武将田承嗣,统帅87,武力96,智力82,政治75。当前植入身份为李世民麾下将领。”
田承嗣是唐朝中期割据一方的藩镇, 最先跟随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平定后,归降朝廷,拜魏博节度使,割据一方,不听朝令,魏博镇俨若独立王国。大历十四年病逝,传位于侄子田悦,开启藩镇世袭的先例。
“本次乱入第五人:三国末期至西晋时期名将周处,统帅85,武力99,智力69,政治55。当前植入身份为周德威族弟。”
周处是三国时期东吴鄱阳太守周鲂的儿子,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为官刚正不阿,在讨伐氐羌齐万年的叛乱中遇害于沙场。
周处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就是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当地人把他和猛虎、蛟龙并称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其中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三天三夜没有回来,同乡人都以为周处也死了,于是互相庆贺。却没想到周处这个时候回来了,见状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是一害,于是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
谷犃
“本次乱入第六人:评书人物红幔幔,统帅79,武力101,智力55,政治39。当前植入身份为窝阔台的心腹侍卫。”
红幔幔是小说中的人物,东辽国驸马。此人生得面如重枣,两道浓眉,一双圆眼,口似血盆,腮下无须,刚牙阔齿,长有一丈一尺。使用一柄合扇板门刀,力大无穷,本事高强,武艺不在薛仁贵之下。最后被唐军一众猛将围攻才被薛仁贵刺死。
“本次乱入第七人:说岳猛将杨继周,统帅83,武力102,智力58,政治51。当前植入身份为杨再兴之子,目前跟随杨再兴在韩信麾下听调。”
杨继周是说岳中虚构的人物,杨再兴之子,生得脸白身长,眉浓唇厚,两耳垂肩,鼻高准阔。身穿一领团花绣白袍,头戴一顶烂银盔,坐下白龙马,手提双铁戟,有万夫不当之勇。是说岳后期的第一猛将,也是整个说岳仅次于高宠的猛将,诈败计飞戟诛杀金国猛将山狮驼,因功被朝廷封为总兵。
“叮咚,本次乱入完毕,请宿主注意记录乱入人物信息。”
。。。。。。。。。。
过了几日,朱元璋投降的奏报也通过八百里加急正式送到了杨杲的手里,杨杲通过系统早已知晓,提前便已经做出了处理方案。
朱元璋被杨杲加封为明国公,和之前就被活捉的朱棣父子二人一起迁出河北,前往江都定居。河北之地朱元璋有着太多的人脉,尽管他是自愿放下兵器,但杨杲也不可能让他继续留在河北。
对于朱元璋麾下的将士,杨杲一律赦免前罪,降将李文忠、花云、王虔裕都编入岳飞的左威卫下,加封鹰扬郎将。朱军军卒从中挑选一万精锐编入左威卫当中,其余的尽数发放路费放其回家务农。
还有朱元璋的心腹重臣李善长,杨杲也给了李善长一个吏部右丞的职位。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内政助手,朱元璋治下的地方官员多数都是李善长提拔任命,由他出面招降是最合适不过了。
随着朱元璋的投降,自王薄起义便开始动荡不安的河北此起彼伏的起义军势力终于落下了帷幕,而今河北剩下的只有入侵者,由李元吉率领的唐军和窝阔台带领的突厥军。
就在杨杲将朱元璋等降将的处理以圣旨的形式传谕天下的时候,李元吉和窝阔台率领的联军二十余万人已经浩浩荡荡地逼向井陉。
与此同时,铁木真为了解救被困在河北的窝阔台部的十余万精锐,铁木真硬是从突厥各大部落再次抽调组织起了十万大军,由他亲自统领,以骁将浑瑊、白孝德为先锋,巨毋霸、黑连度、黑蛮龙、哲别、木华黎、猩猩胆等猛将尽数跟随,倾尽最后的力量南下。
坐镇雁门关的唐将哥舒翰迫于李渊的命令,只能再一次放突厥人南下,同时为了救出被困在河北的李元吉所部,李渊同样从已经为数不多的太原雁门等地守军当中抽调出了一万五千军马,由他的堂弟长乐王李幼良率领,汇合铁木真一同南下,进攻井陉。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六十五章 激敌之策
井陉关四面环山,关前太平河终年流淌,关内丘缓道宽,直达华北平原。井陉两边石壁峭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行,险厌难行,是天然的兵家险地。
李元吉和窝阔台率军进抵井陉东边的土门关,在关外安营扎寨。
鉴于岳飞和霍去病的两路兵马抵达还需要时间,更是为了打击唐突联军的士气。杨杲决议引诱唐突联军主动进攻,在攻城战中消耗他们的兵力。
如果对面唐军的统帅还是柴荣和郭子仪,杨杲想要让唐军主动地来进攻出了名易守难攻的天险之地,恐怕得要耗费不少心思。可现在对面的主帅换成了李元吉,杨杲思索不过片刻就想到了一个主意。
“给朕从那些死不投降的唐军战俘里面挑一个人出来!”
太原是李渊的龙兴之地,并州的驻军对李家的归属感极高,杨杲拿下井陉之后,守关的唐军有上百人拒绝隋军的招降,死不投降。
当下杨杲的侍卫从这群俘虏里随便挑了一个,绑缚了双手放在战马上,将杨杲精心准备的礼盒挂在他的脖子上,由两个隋军士卒押着出了关口,送到了唐军营地外。
“李元吉,我等奉陛下旨意送礼物给你,相信你一定喜欢,快快派人来取!”
两个隋军骑士把唐军俘虏送到了唐军大营外,高声大喊了几声,便留下那个唐军俘虏拨马就走。
看到隋军骑士离去,唐军营地才打开辕门,几个唐军士卒出来带着那个还被绑缚在马上的唐军俘虏就把他连他挂在他脖子上的礼盒送往李元吉的中军大帐。
听说杨杲有礼物送给自己,李元吉疑惑不已,不过出于好奇,他还是从那个俘虏身上取下了那个礼盒,拆开一看,顿时面色大变,原来那礼盒里竟然是一套女子的长裙。
“杨杲小儿,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李元吉的脸色因为愤怒变得潮红一片,他暴跳如雷,拔剑在手:“杨杲小儿,我李元吉不把你碎尸万段,誓不为人,誓不为人!”
咆哮间,李元吉挥剑将那个送衣裙的唐军俘虏斩成两段。
一旁的李克用阻拦不及,不由得跺脚大喊道:“殿下,您怎可胡乱杀人!这名士卒在井陉被俘之后誓死不降,杨杲小儿之所以不用他的人为使者而用我们被俘的士卒,就是想激怒你杀人。你这一剑下去寒的是众多将士的心啊!”
“李姥姥合身否?李姥姥合身否?”
还不等李元吉回答李克用,不远处的土门关上,隋军将士正齐声高呼。声声语语一字不差地传到李元吉的耳中,李元吉彻底失去了理智。
“传令,传令下去,进攻土门关!把杨杲小儿碎尸万段!”
李元吉赤红着眼,疯狂地大吼大叫。
“殿下冷静。”
李克用闻言顿时面色大变:“土门关乃是东西互通的咽喉要道,自古便是闻名天下的险关要地,一万兵马就足以抵抗五万大军的进攻。眼下突厥还有太原关中方面的援军还没有任何消息,隋军兵力与我军相差无几,强行攻城空耗兵力,还请齐王三思啊!”
“住口!”
李元吉丝毫没有给这个叔父一点面子,指着李克用大骂道:“杨杲匹夫如此欺辱于孤孤若是忍下去孤的颜面何在?孤问你,这女子衣裙送给你你当如何?若是你当着三军将士的面穿上去孤就听你的话!”
李克用一时语塞,说实话这种事他也忍不了。
看到李克用不说话,李元吉冷哼一声,挥手传令道:“传令下去,全军准备,进攻土门关。孤意已决,谁敢阻拦,定斩不赦!”
随着李元吉一声令下,唐军大营中号角此起彼伏,十万唐军精锐列阵而出,鼓声隆隆浩浩荡荡地向着土门关杀去。
咚咚咚!!!
鼓声震天动地,一队队唐军在关墙前摆开阵势。伴随着李元吉的一声令下,唐军全面发动,推着巢车架着云梯黑压压地朝着城墙席卷而来。
城头上的隋军早已整准代发,杨杲亲自披挂上阵,在他身旁的是威名赫赫的右骁骑卫大将军常遇春,中原军团的主帅薛仁贵则率军坐镇井陉西边的故关,负责提防从太原方向杀来的唐军和突厥援军。
“常遇春听令,论临阵指挥沙场征战经验,朕不如你。今日朕命你全权指挥全军迎战,包括朕在内的诸将均由你来指挥!”
杨杲知道临阵指挥自己不管是经验还是能力,都不如常遇春,当即将指挥大权交给了常遇春。
“末将多谢陛下信任!”
常遇春闻言激动不已,当即抱拳领命,从杨杲手中接过令旗,摇旗招展道:“众将士,迎战唐贼!”
唐军保持着整齐的队形,高举着盾牌,行进到距离城墙百步距离内,城头上的隋军弓弩手才开始朝着城下发射弓弩,箭如雨下,叮叮当当地落在了唐军的盾牌上,但还有更多的箭矢却穿透唐军的防护,将唐军直接钉死在了地上。
这就是经验上的差距,身经百战的常遇春知道,多少距离内守军才能将弓箭发挥到最大的威力。
而城下,负责指挥进攻的乃是李克用,这倒不是李元吉跟杨杲一样,知道自己临阵指挥的能力不如李克用所以把指挥权交给了他,而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不肯亲临一线险地。
李克用同样有着丰富的沙场经验,在唐军刀盾兵的后面,他还布置了五千弓弩手,在进入射程之后立刻朝着关墙上张弓搭箭,负责压制城墙上的隋军。
但是李克用的进攻手段早就在常遇春的预料之中,城墙上的隋军弓箭手根本没有和唐军采取对射的形式,借助箭垛和步兵的掩护抵挡城墙上飞射而来的羽箭,这样做仿佛令弓箭手的命中率下降了,但实际上,城下的唐军如蚁附般密密麻麻,实际上落下的箭矢即便不用瞄准也多半能射中唐兵。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投石机也开始发威了,巨石划过天空呼啸而下,重重地落在唐军队列当中,顿时砸倒一片。




隋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百六十六章 攻城受挫
隋军在常遇春的率领下奋勇反击,漫天的箭雨,呼啸而来的巨石,冲在前面的唐军不时地被箭射中,被巨石砸中,骨断筋折, 哀嚎一片。
“众将士听着,奋勇上前,先登城墙者,晋县伯爵,赏黄金千两。谁敢后退一步,定斩不赦。”
李克用率领督战队在后厉声大呼, 唐军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锋,密密麻麻的人群如同海浪波涛一般汹涌不息。
唐军人数众多,很快就填平了护城河。上万唐军扛着一架架云梯飞快地越过护城河,轰地搭在城墙之上,举着盾牌,如蚁群般攀梯而上。
城头上石块滚木如冰雹般砸下,一片片士兵被砸中射中,惨叫着跌下城去。还有隋军的步兵上前,挥舞着长矛奋勇向前突刺,将探出头来的唐军士卒刺下城去。
常遇春手中令旗招展,还有隋军士卒拎着整锅整锅的金汁从城头淋了下来,中招的唐军士卒哀嚎着从云梯上摔落下来。
激战没有多久,城墙下方的死尸迅速堆积,血流城河,从尸堆中渗出,染红了整片土地。
“弟兄们,给我上,荣华富贵就在此放手一搏!”
唐军骁将辛从忠大喝一声,挥舞着丈八蛇矛拨打着城头飞下来的箭矢,奋力一跃当先冲上城头, 蛇矛左右挥舞,几个近前的士兵都被他扫落下了城头。
“叮咚,检测到辛从忠进入奋战状态,武力+3,基础武力96,当前武力上升至99。”
辛从忠一马当先,冲上城墙占据了一角,身后的唐军士卒纷纷抓住机会爬了上来,这些身披重甲的唐军步兵挥舞战刀奋力劈砍,将两边的隋军弓弩手杀得节节败退,向着关墙两边扩散过去。
“冲上去,把那些唐军都赶下去!”
常遇春举刀往前一指,数以千计的隋军士卒纷涌而上,和冲上城头的唐军激战在了一起,一时间城墙上刀光剑影,喊杀声大起。双方血肉横飞,生死相搏,不时地有隋军和唐军的士卒搅和在一起滚落城墙, 重重地摔在地上同归于尽。
“闪开, 闪开, 通通给小爷闪开!”
常遇春之子,骁勇善战的猛将常茂手提禹王槊,咆哮着杀向前来,禹王槊横扫千军左右开弓,力道凶猛,疾如闪电,挡在他面前的唐军兵卒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扫落下了城头。
“叮咚,检测到常茂进入神猛状态,武力+6,基础武力101,当前武力上升至107。”
“唐贼受死!”
常茂很快就杀到了辛从忠面前,叱咤声响中,手中禹王槊划破长空,直刺而出。
辛从忠当即举矛相迎,常茂舞槊快速向旁一拨,登时便荡开了辛从忠的丈八蛇矛,旋即又是猛地一记刺出,强劲的力道霎时间刺破了辛从忠的铠甲,将辛从忠刺个透穿。
“叮咚,检测到常茂斩杀辛从忠,宿主获得灵魂点数10个,当前灵魂点数总额上升至385个。”
常茂怒吼一声,将辛从忠的尸体高高举起,随即奋力抛下了城头。一众唐军士卒都被常茂的勇武惊呆了,可常茂却没有停下杀戮的脚步,举槊在人群里来回冲杀,连斩十余名唐军将校。
隋军上下都被常茂的勇武感染,个个奋勇上前,很快就将冲上城来的唐军士卒悉数斩杀殆尽。
唐军进攻受挫,士气为之一挫。就在这时,紧闭的关门突然间大开,五千全副武装身材高大的隋军骑兵从城门处如出笼的猛虎一般呼啸而出。为首大将,右手禹王槊,左手毕燕挝,胯下黄骠马,正是李存孝。
“叮咚,检测到李存孝进入天威状态,武力+8,基础武力105,当前武力上升至113。”
李存孝一马当先,纵马径直冲进唐军人群当中,禹王槊毕燕挝左右横扫,所过之处好似劈波斩浪,挡者无不披靡。
“杀唐贼!”
李存孝率领的五千隋军精骑士气如虹,紧随着李存孝的步伐,隆隆的马蹄声踩踏得惊天动地,恍如一支锐利的箭矢,瞬间撕破唐军的阵型,将唐军队伍冲得七零八落。长刀劈砍,马槊突刺,唐军死伤无数。
1...182183184185186...2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