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湖大侠客
朱厚照来到乾清宫的时候,朱佑樘脸上有些诧异,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儿子,笑着问道“你是来帮父皇批改奏折的吗正好这里还有很多,你在这里批改奏折,朕去陪永宁读书。永宁这些日子开始识字了,很是用功,天赋比你好很多。”
“可惜呀永宁是个公主,她要是个皇子”说到这里,朱佑樘停了下来,看着朱厚照,“所以你得努力好。说不定什么时候皇后就会再生下一个皇子。”
朱厚照看了一眼老爹,很是无奈。
是奏折太少了吗老爹怎么越来越逗逼了
不过朱厚照大概也能理解,前世的老爹过的很压抑,无论是童年还是登基做了皇帝以后,他活的都不是很痛快。
现在就不一样,儿子孝顺、懂事、有能力,朝政上没有什么让他操心的事情,钱财用度也宽裕了不少,詹皇后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
现在的弘治皇帝,有一点儿放飞自我的意思。
对于老爹的话,朱厚照更是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
别说没有儿子,即便是老妈真的生了一个儿子,也无法撼动自己的太子地位。
甚至现在真有其他的皇子,也一样没办法撼动自己的地位。
虽然自己要进行的改革对手很多,但是支持自己的人更多。首先就是勋贵。其次是勋戚,还有军方的人。
甚至是文官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也是支持自己的。即便他们不喜欢自己这个太子殿下。他们也要捍卫礼教。
所以朱厚照一点都不担心,自己可是嫡长皇太子。
看了一眼老爹,朱厚照些无奈的说道“儿臣也想要一个弟弟,父皇要多努力呀”
“竖子”朱佑樘笑骂了一句,“你究竟有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什么事情,那就快滚。朕看到你就生气没什么事情就不要来打扰朕。”
第一百六十章 官校
听了老爹的话,朱厚照露出了一抹笑容,直接开口说道“儿臣确实有一些事情想和父皇商量一下。”
听到儿子的话,朱佑樘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儿子又要搞事情了。
每一次儿子搞事情之前,基本都是这个样子。他已经习惯了,不过心里面还是警惕了起来。
因为儿子要搞小事情的话,不会来这样和自己谈;只有要搞大事情的时候,才会这样和自己谈。
看了一眼儿子,朱佑樘笑着说道“那就说来听听吧。”
“是,父皇。”朱厚照干脆的答应了一声,然后直接说道“这几年武院的成绩很好,培养出来的将领大多很堪用。孩儿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官校,用来培养官员。朝廷科举选拔的人才,毕竟没有任官经验,也没有任官的经历。他们大部分都是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让他们直接去任职,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
“朝廷如此多的昏官和蠢官,使得百姓对很多地方官怨声载道。孩儿是这样想的。可不可以找一个地方教他们做官至少要掌握一些刑律,懂得大明律,知道地方百姓在想什么如何治理地方找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官员,甚至是退休的官员,让他们来做博士,教导这些新科进士。让他们明白该如何做官,为什么要做官怎么样做好官”
“如果可能的话,以后地方的胥吏也可以纳入官员体系,由朝廷来发俸禄,甚至做得好可以升迁。”
大明的小吏,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这些人无法升官,一辈子都盘踞在地方。他们所求的只是钱财,压榨起来比朝廷的官员更狠。甚至有的时候,他们能够架空朝廷的官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吏治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小吏就必须纳入官员体系。但是当前的大明小吏素质很差,出身不一,并不符合朱厚照的要求。
天下这么多的读书人在等着做官,好好培养一下他们,要比小吏更好。
看了一眼老爹,见他陷入了沉思,朱厚照继续说道“现在的地方官员做官,不懂刑名、不懂钱谷,雇佣一些刑名师爷,还要雇佣钱谷师爷。如果这些事情都让师爷做了,那么这些官员做什么与其如此,不如朝廷给这些师爷一个出身,让他们去做官。”
“孩儿走访四方,发现大明并不缺读书人。但是很多读书人,上进无门,只能连年累月的考。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朝廷能够扩大官员队伍,那么就能够把这些人纳入进来。朝廷支出的无非是一些俸禄罢了,虽然看起来有冗官的嫌疑,但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儿臣想试试。”说着朱厚照目光坚定的看着老爹,等待着老爹的答案。
对于这件事情,朱厚照非常的看重,无论如何是一定要做成的。他相信老爹也能看到这里面的好处。
至于朝廷的官员,只要自己让读书人有更多的机会做官,他们就没有办法反对。因为他们虽然是读书人的顶层,但是他们的下面有着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在这些人的支持下,他们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一旦他们背叛了这个群体,那收拾掉他们将不费吹灰之力。
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朱佑樘沉思了片刻。直接说道“这是好事情,可以试一下。”
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痛快,朱佑樘知道朝廷这几年的财政是很宽裕的。一旦自己这么做了,仁君的帽子肯定会戴在头上。
至于花多少钱,朱佑樘也不是很在意。
儿子既然想做,那就让他去做吧。儿子这么做的好处,朱佑樘自然也是看得到。
听到老爹的话,朱厚照略微有些愣神。
因为他没想到老爹答应的如此痛快,不过这也是好事情。
“既然如此,孩儿回去就准备。”朱厚照对着老爹恭敬的行礼,转身身向外走了出去。
看着朱厚照的背影,朱佑樘微微一笑,将目光重新转回到了奏折上。
他知道儿子会把事情办好,这是长久以来儿子给他的信心。
这么长时间以来,儿子从来没有办砸过什么事情。虽然朝中有很多非议,但是朱佑樘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大明的确是在变好。
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内部的财政,亦或者是百姓的日子,大明都是在变得更好。这就证明儿子说的是对的,做的也是对的。
这对朱佑樘来说就足够了。
回到了咸阳宫之后,朱厚照开始思考这件事情要交给谁去办
虽然他一直很想做,但是这件事情却没有一个合适的人手来做。
想要培养一个在朱厚照看来合格的官吏,需要的事情很多。
朱厚照自己当然可以去做,但是他没有办法总在那里盯着。
不过朱厚照可以挂个名,要知道科举的进士被称为天子门生,朱厚照想要的就是这些官吏成为自己的门生。
对于朱厚照来说,这些官员就是他以后执政的基础。
想了半天,朱厚照最后选定了一个合适的人。
这个人就是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无论从资历上。还是从亲近程度上,王华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不管他愿意不愿意承认,王华父子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自己的人。这一次让王华去做官。也是在提升他的地位。
事实上,朱厚照早就想让王华进入内阁了。只不过老爹那边不同意。
朱厚照也知道。老爹是想等到自己登基之后,再让王华进入内阁。
不过,朱厚照担心的是以自己老爹的身体状况,等到老爹驾崩了,王华未必还能够进入内阁,毕竟他的年纪也不小了。
不过也没关系,他如果无法进入内阁,自己正好重用他的儿子。不然父子两个人一个文官之首,一个武将之首,朱厚照还真不敢这么干。
现在用王华是没什么问题,让他去管官校,问题也不大。何况是自己亲自盯着,朱厚照也有信心。
在朱厚照的人里面,也就王华最合适了。
像戚尤沈禄,朱厚照是不敢让他们去做这个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六扇门
人选既然已经定了,剩下的事情那就好办了。
地点的话,朱厚照准备单独开辟一大片地方,用来做以后的校区。
对于专业的学校,朱厚照心中早就有了想法。像警察学校,他也准备建立起来了。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肯定是不可能叫警察学校的。至于名字,朱厚照早就想好了。这名字也是来自于后世,就是大名鼎鼎的“六扇门”。
在后世,很多人都听说过六扇门,但是大部分都是通过影视剧这一传播途径得知的。
这些影视剧里面的六扇门,是一个专门的司法机构,他们隶属于刑部,甚至直属于皇帝,负责查各种案子。
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六扇门这么个百事通衙门。
所谓六扇门,其实是三法司的合称。衙门为显示威严、气派,大门开六扇,后遂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并且,故宫的门也是六扇。
而民间传说的“六扇门”,则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这个“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的案子和负责缉拿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
同时,六扇门与江湖各大门派都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犯案,只要地方官府不上报朝廷而是报到了六扇门,都可以任由六扇门说了算,基本都是不了了之。
后世的小说影视剧演绎,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民间的传说。
事实上,六扇门指的就是门,单纯的门。其衍生出来的意思,是根据衙门大门的数量而来的。在衙门里面,每间各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所以州县衙门也往往俗称“六扇门”。
俗谚“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俗称衙门的差役、书吏之类的工作人员为“六扇门里的勾当”。
后世有很多人喜欢六扇门,以及它的权威和神秘。这次朱厚照准备把它变成真的,一个从上到下垂直的司法系统。
司法系统无论在什么时代,那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官压榨百姓,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司法系统。
朱厚照要做的并不是司法独立,而是建立一个单独的专业的司法系统。他们可以在地方向上奏报,同时接受地方和中央的双重领导,也为衙役的升迁了通路。
六扇门的负责人,朱厚照准备任命为刑部侍郎,将来可以从衙役之中升迁。
县、府、道,三个级别的衙役,品级是不一样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同时都可以立功升迁。
这个司法系统不光是一个简单的司法系统,它也承担了一部分刑事监察的责任,当然是对地方官的监察。
这是朱厚照吏治改革的第一步,以后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相对来说,六扇门的改革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搭配上官校,是非常合适的一件事。
要知道在官校里面,朱厚照也准备设立刑事侦查学。现在的地方官,他们负责审案件,如果不懂刑事侦查学,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判出冤假错案。
绝对不能小看冤假错案对地方政府威信的影响,以及对大明朝廷的影响。
教授刑事侦查学的负责人选,朱厚照还没有想好,不过也没关系,朝廷之中有很多擅长刑事案件的大臣,选一个人出来也就是了。
实在不行,直接去刑部找一个刑部侍郎,也不用自己提拔升迁了,反而会少很多反对的声音。
不过当前这些都不是最紧急的事情。
对于朱厚照来说,最紧急的事情是制定学校的大纲和编写教学教材。两个学校的教材,全都要重新编写。
朱厚照准备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来,当然他不可能亲自去做这些事情。不过自己不是已经选好人选了吗
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刘瑾,朱厚照开口吩咐道“去,传王华。”
“是,太子殿下。”刘瑾答应了一声,转身去传召王华了。
在得到太子殿下的传召之后,王华还有疑虑。
虽然外面都认为他们王家父子是太子殿下的人,可是王华心里清楚,与太子殿下走得近的,也只是自己的儿子而已。
儿子当初能够到太子殿下身边,也是太子殿下选任的。到现在为止,王华都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发现儿子的才能的
不过这件事情怕是没有人可以给他解释的,至少他也不能去问太子殿下。
这几年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现在太子殿下传召他,王华自然不敢怠慢。
无论是王华自己,还是其他人心里面都清楚,一旦太子殿下登临大位,那王家父子一定会得到重用。
这一次太子殿下传召王华,怕是也是有大事情。
看着从外面走进来的王华,朱厚照微微一笑。
他发现一件事情,相比较起来,王华的卖相可比王守仁要好多了。
这位曾经的状元,长得真的是没得说。即便现在上了一些年岁,那也是温文尔雅而雅的帅大叔。
相比起来,王守仁就差多了。
“臣王华,参见太子殿下。”见到朱厚照之后,王华恭敬的行礼。
轻轻的摆了摆手,朱厚照笑着说道“爱卿不必多礼。”
等到王华站起来,朱厚照这才继续说道“本宫今日召见爱卿,其实是有一件事情要与爱卿商量。本宫前日已经奏明了父皇,想要建立一座大明皇家书院。”
这是朱厚照能选到最合适的名字了,官校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是不合适的。
武院没什么问题,但是总不能叫文院嘛。
想来想去,朱厚照觉得大明皇家书院比较合适,从名字上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书院的性质。
反正书院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与其等着那些人搞出东林书院等等其他的书院,还不如自己先搞一个大明皇家书院。
有了大明皇家书院,其他的书院就立不起来了。你想坐官,得考大明皇家书院。
这就像后世的官办大学和野鸡大学的区别。我们大学的学历是得到官方承认的,野鸡大学却没有这个待遇。
虽然有的私立学校也得到了官方的承认,但是,那也是有官方备书的,这办学的准入证捏在了朝廷手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