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湖大侠客
不说多么的突出,或者多么的厉害,但是肯定是要在平均水准以上,这是一定的。
朱厚照带着期待的笑容看着考核,他这一次来可不光是看热闹的,他还是来选人的。自己皇帝老爹可是答应自己了,准许自己选一个千户出来,也就是搞一个千人的护卫。事实上朱厚照是准备弄一个自己的贴身军队,保证忠诚的同时,进行一些其他的训练。
只不过很快朱厚照的笑容就凝固在了脸上,因为第一个出来考核骑射的把总从马上掉下去了。
准备拉弓射箭,不知道是力气太大了,还是用力不当,总之从马上栽了下去,然后还被战马拖行了一段,最后昏过去了,生死不知。不知道是装昏过去了,还是真的昏过去了。看到这一幕,朱厚照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这就是大明的把总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怪不得正德皇帝上位之后要收拾军队,这样样子能打仗他他妈的自己骑马都能掉下去。
这样别说上战场了,行军都不行吧
现场鸦雀无声,说起来这个场景还是有些好笑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笑的出来,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朱厚照面无表情的扫过所有人,最后落在了怀宁侯孙辅的脸上。老头面无表情的坐着,似乎一点都不惭愧,腰板坐的笔直,但是却没有丝毫惭愧之色。
众人转回头等着第二个来考核的把总,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第一个的影响,这个人在射箭的时候也猛地一个摇晃,但是他比第一个人聪明,只是把弓掉在了地上,人搂住了马脖子却是没有掉下去。不过这却没有迎来丝毫的欢呼,现场依旧一片死寂。
英国公张懋这一次坐不住了,脸色阴沉的可怕,马文升也一样,他们一个兵部尚书,一个掌京营事,这两人这口锅肯定是要背了。
马文升还好一些,张懋这一次怕是不好过关了,这就是你掌握和训练的京营尤其这还是当着大明太子的面。
不说其他的,这肯定不会给太子殿下留下什么好印象,毕竟太子殿下可是喜好武事的,看看太子殿下的盔甲,看看太子殿下的斩马刀,谁都知道这些所言非虚。可是看看自己这些手下的将官,那可是把总,这样的将官居然骑不稳马,射不准箭,这也叫将官
张懋不禁看向了怀宁侯孙辅,这个老不死是不是要给自己好看啊还是当着太子的面
事实上张懋想多了,因为接下来的考核场面真的非常难看,四武营之中的奋字营,也就是怀宁侯孙辅的这个营,完成考核的有十之六七,到了其他人那里,甚至有十之四五的。现场的气氛都凝固了起来了,众人的脸上都快滴出水来了,没人开口说话。
看了一看日头,马上就要中午了,朱厚照站起了身子径直走进了演武场,伸手拉过自己的战马,朱厚照一个翻身上了马。
随后朱厚照开始打马
第三十一章 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回到咸阳宫,朱厚照对刘瑾说道:“那些吃的来,饿了!“
刘瑾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招呼人拿吃的,跟在朱厚照身边伺候这么久了,刘瑾多少还是会看一些朱厚照的脸色的。当然了,朱厚照现在的脸色即便不是刘瑾,即便是没接触过朱厚照的人也能看得出来,太子殿下这是心情不好,不对,不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而是很坏。
吃食摆上来之后,朱厚照伸手招呼王守仁道:“来,坐下一起吃!”说着自己拿起一块肉咬了一口。
王守仁的饭菜自然有他自己的一份,这个时候分餐还是有必要的,不然王守仁估计都不敢伸筷子。
跟着朱厚照跑了一上午了,王守仁自然也饿了,也没客气,坐下就开始吃了起来。食不言寝不语,两个人谁都不说话,专心对付面前的食物,这条规矩也是有好处的,能够让人吃好饭。尤其是对于陪领导吃饭的人来说,注意力全都放在吃上,不用随时随地小心的伺候领导。
饭吃完了之后,残羹冷炙撤了下去,温润的茶水端了上来,朱厚照抿了一口,这才舒了一口气,脸色好看了不少。
朱厚照看了一眼王守仁,然后开口说道:“没什么事情了,爱卿先回去休息吧!“说着自己转身先走了,事实上朱厚照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上午的糟心事有什么好聊的自己和王守仁又能聊出什么来索性就别聊了,越聊越闹心,各自回去休息就好了。
王守仁听了朱厚照的话也不意外,他也知道太子心情不好,躬身道:“臣告退!”
一边向外走,王守仁一边琢磨,虽然现在的太子才十岁,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倾向,但是今天的行为其实已经是一种倾向了。与当今天子不同,当今天子是仁厚,是文人天子,勤劳,踏实,宽厚,是文臣心中的完美天子,除了身体差一点没其他的毛病。
眼前的这位太子却不一样,他已经不是身体强健了,非勇武不足以形容,这才十岁,弓马骑射样样精通。
人擅长什么,往往就喜欢用什么去解决问题,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没变过,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擅长的东西去解决问题,那么成功率会更高,事实也就是如此。太子殿下擅长武事,个人勇武非常,想来战阵之术也是精通的,这样的太子你让他做文人皇帝,那是不可能的。
这将是一位武皇帝,武皇帝通常都喜欢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无论是大明开国的太祖皇帝,还是后来继任的太宗皇帝。
从大明立国开始,文官想要的就是文人皇帝,而不是武人皇帝,武人皇帝会拎刀子,会杀人,会屠戮文人如屠狗。如果不是五代十国武将杀戮文人过甚,宋朝也不会终其一朝都在防备着武将,都在用力的将武人踩进泥地里面。大明的文臣也想要文人皇帝,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了成果。
当今圣上就是文人皇帝,大家都希望当今太子也是如此,从前一段时间太子用功读书,各种功课都名列前茅开始,文臣就欢欣鼓舞。
只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出了,怕是有人不高兴了,不过也有人会高兴,这个世道永远是有人喜欢这样,那么就会有人喜欢那样,有人会支持这位太子殿下的,比如自己。
 
第三十二章 明朝败家子
朱厚照回到皇宫的时候,朱佑樘则是在乾清宫忙碌着,站在朱佑樘身后伺候的是一个老太监,虽然略显老态,但是身体还是不错的,这个人就是这个时候的东厂厂公杨鹏。虽然东厂现在收拢了爪牙,低调的不能在低调,但是没人敢小瞧这样一个衙门。
杨鹏也是笑眯眯的,胖大的身材看起来像一个和善的老头,出家的话或许更像是一个得道高僧,但是这位依旧让很多人敬而远之。
太监的权力是皇权的延续,这一点弘治皇帝很清楚,所以弘治皇帝朱佑樘虽然仁厚,但是却不缺自己的政治智慧。在弘治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文臣们就曾上书过一次,想要让弘治皇帝朱佑樘费除掉东厂,只不过这位皇帝根本就没搭理这茬,只是让东厂锦衣卫低调行事罢了。
放下手中的奏折,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气,随着温润的茶水入喉,朱佑樘舒了一口气,将手中的茶杯再一次放在桌子上,朱佑樘这才转头看向了杨鹏:“太子那边怎么样了”
“回陛下,太子殿下已经回宫了!”杨鹏连忙躬身说道,当然了,这是弘治皇帝朱佑樘让他留意朱厚照的行程,否则给杨鹏两个胆子他也不敢盯着朱厚照。
朱佑樘点了点头,随后见到杨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有什么话就说,何必吞吞吐吐的,故作姿态!“
对于朱佑樘的笑骂,杨鹏似乎颇为受用,杨鹏也不敢怠慢,连忙将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随着杨鹏的讲述,朱佑樘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最后只能无奈的叹气。对于大明朝的情况,朱佑樘知道的一清二楚,历史上朱佑樘就想要推行新政,改革朝堂。
只可惜先天不足,天不假年,朱佑樘的身体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完成这个大业,还没开始,人就先死了。
后面听到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朱佑樘的脸色缓和了不少,随后就笑了,然后就是畅快的笑了。
对于自己儿子朱厚照的做法,朱佑樘真的很满意,没有说一句话,没有指责,也没有喝问,丝毫不显怒意,但是怒意却表现的非常明显。朱厚照的做法等于打了所有人的脸,你们居然还不如一个十岁的孩子,丢人,真的是丢人,关键是这个孩子还是大明的储君。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要是不拿出一个交代来,这事怕是就过不去为了,朱佑樘心中怎么可能不畅快。
当然了,更让朱佑樘畅快的不是这个,而是自己儿子展现出来的武力,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身体就比自己强,自己的想法都可以让儿子去继承,比如新政,比如中兴大明,到时候自己也是父子两代的中兴之主。想到这里,朱佑樘心情就更好了,后继有人啊!
朱厚照当然不知道老爹在想什么,他此时心里面依旧非常的不高兴,索性就哭丧着脸在宫里面溜达着。
虽然是溜达,可是朱厚照其实是在想办法,大明的军队这个样子是不行的,原本朱厚照还以为大明的军队至少本土作战没问题,现在看来就是狗屁。自己需要军队的力量,需要强大的护卫力量,指望现在的军队是指望不上了,需要依靠自己,需要自己想办法。
“殿下,到了坤宁宫了!”正在朱厚照瞎琢磨但
第三十三章 盐法
所谓开中折色,其实是一种盐法,说到大明的盐法,那就不能不说大明的边境政策。
大明立国之后,为了防备蒙古人,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边境设立军镇,最早设置了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后来又增设了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弘治年间再增设太原、固原二镇,是为“九边重镇”。
军镇建立起来了,但是有城有人还不足以堪用,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防御都是空中楼阁。大明建立也是打了一个天下糜烂,国朝初立,百废待兴,想要维持边境几十万兵马的人吃马喂,绝对不是简单的问题,而且立国之初要给予百姓休养生息,而不是给乱世过后的百姓增加太沉重的负担。
洪武三年,大臣杨宪给朱元璋提出了纳粮开中的建议,说白了就是朝廷根据边镇需要军粮数目在民间招标,中标的商人往边境军镇运粮,粮食运到以后朝廷给商人颁发盐引,然后商人凭盐引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贩卖以获利。
这种方法得到了朱元璋的批准,先在大同镇试点,很快推广到全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实开中制度是宋朝就开始有的,不过宋朝的盐引不是用粮食换的,而是要花钱买。
明朝开中制比宋朝开中制的优越性在于调动了百姓运送军粮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就是让利给盐商,减少了政府的收入,但是在明初,总体来说还是利远大于弊。故《明史食货志》曰:“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
开中制的施行,为大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孙子说过:“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费日千金。外内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成祖朱棣五次北征,大大削弱了蒙古的力量,保卫了大明边境。这几次战争耗费军粮马草无数,但是没有造成汉武帝时期那么极端的民怨沸腾的局面,开中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开中制的有利之处远不止节约国力民力,还促进了边境的开发。
开中制一出,商人为了节省运粮成本,招募大量农民在边境附近开荒种地,充实了帝国边境,对国家的边区开发有积极意义。
从江南等地运粮,运费太高,商人为了节省开支,干脆就在边境之地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供给边军,这种行为被成为商屯,比朝廷移民实边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个档次。只不过这个政策后来被坏掉了,毕竟盐可是一大笔银子,这笔钱谁看了不心动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这就是限制官员从中牟利,否则是要杀头的。
可是这个政策后来逐渐荒废,到了万历时期,三边总督王崇古,内阁次辅张四维,这些人全都是大盐商,整个盐政全都被这些人吃掉了。朱元璋的规定成了废纸,当然了,坏规定的不是这些大臣,最先开始坏规矩的是朝廷,是皇帝。皇帝赏赐盐引从谁开始的就不得而知,但是朱厚照知道,自己的老爹就赏了自己老妈娘家不少盐引,这种行为叫“占窝”。
除了占窝之外,另外一种行为
第三十四章 指桑骂槐
原本朱厚照还没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听到自己的舅舅张鹤龄在说这个问题,朱厚照瞬间就把心给提了起来。盐法已经坏了,现在居然还要在弄出一个免盐课,免了盐课,朝廷的收入又减少了,那叶淇的改革还有什么用原本这个改革就是弊大于利。
利虽然不多,但是多少也有点,可是如果免了盐课,这点利也没了,这算怎么回事
怪不得万历派了太监去收税,不然你都收不上来,朱厚照怎么都觉得这事像是安排好了一样先给朝廷银子,将盐法给改了,将纳粮开中改成纳银开中,然后在想办法减免盐课,将给朝廷的拿点好处给抠出来,还真是丧心病狂,一点余地都不留啊!
朱厚照现在真的恨不得杀人了,听到里面自己舅舅侃侃而谈,朱厚照心中的火气真的烧起来了。
这是在挖根,在挖大明的根,这些人这么干,迟早要把大明的根基给挖断了。
哗啦!
朱厚照猛地一推门,然后迈步走了进去,然后朱厚照就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随后又看到了自己的张鹤龄,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长得倒是和母亲有些相像,嘴角留着一抹胡子,整个人保养的倒是不错,身上的装扮也不算浮夸,但是不经意间还是透露出一丝豪气。
比如腰间挂着的那一块玉珏,看起来挺普通的,没什么,但是朱厚照却一眼就认出来了。
那是一块汉代的玉珏,而且雕刻工艺非常的精湛,因该是汉代名将所制,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
张鹤龄见到朱厚照进来,连忙行礼道:“臣见过太子殿下!“
朱厚照根本没搭理张鹤龄,而是来到了自己的母亲身边,笑着行礼道:“儿臣见过母后!”
张皇后见到儿子来了,伸手将朱厚照给拉了过来,然后有些担心的问道:“这是怎么了一副生气的样子,谁又招惹你了你现在是太子,长大了,可不能胡乱发脾气!“
“还不是那些饭桶!”朱厚照说这话的时候阴沉着脸,还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儿臣今日跟着兵部马爱卿,英国公张爱卿,还有司礼监的陈大伴一起去了校场巡阅那些军官。结果那些人居然有从马上掉下来的,还有人把弓给掉在了地上,搂住马脖子生怕落地。”
“射箭别说中靶了,射出去还不足十步羽箭就落地了,这样的将领能带出什么兵”
“每天领着朝廷的俸禄,拿着朝廷的粮饷,他们都在干什么全都吃饭了一群饭桶!”
朱厚照虽然说的是京营的将领,但是目光却一直没离开自己的舅舅张鹤龄,似乎就是对着他说的,朱厚照的语气越来越不善:“这些人对大明有什么贡献尸位素餐,拿着高官厚禄,但是却不思报效圣恩,整日里章台走马,胡吃海喝,孩儿真的想把他们都送到西北去吃沙子。”
张鹤龄听得是胆战心惊,他当然听出自己这个皇帝外甥是指桑骂槐,这就是在说自己。
张鹤龄心里面不禁有些委屈,我这是怎么了我什么都没干啊!我这算不算吃了挂落
张皇后自然也看出自己儿子在借题发挥,不过她也不能将这个事情给挑破了,笑着说道:“这些事有你父皇呢,这一次巡阅不就是要选出这些人吗”说着张皇后指着张鹤龄说道:“别光顾着生气了,你舅舅来
第三十五章 盐政
听了张皇后的话,朱厚照只能无奈的苦笑,叹了一口气说道:“孩儿今日苦恼了,让母后担心了!”
张皇后见到朱厚照的样子,虽然心里面有些心疼,不过还是没加以颜色,自己现在可是严肃的皇后,严肃的母亲,不能表现出心疼,要强硬。想到这里,张皇后又板着脸说道:“那就说说看,咱们的皇儿因何苦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