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敌正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湖大侠客

    因为没人敢拦着,朱厚照很快就逛荡到了二堂,然后就听到了里面传来的惨叫声,显然是有人在挨板子。

    看了一眼刘瑾,朱厚照笑着说道:“看来杨卿这是在收拾人,去打听一下,怎么回事。”

    “是,太子殿下。”刘瑾面无表情的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向着里面走了出去,时间不长就转身回来了,来到朱厚照的身边,压低了声音说道:“是巡抚衙门的胥吏在挨罚,据说是分田地的事情,将下田充中田分给了军户。”

    “有意思。”朱厚照笑着说道,他也没深究,这里面显然是有人想做手脚,想要以自己的下田来换军屯的中田,甚至是上田。

    百姓得到的是下田,倒是却要按照中田或者上田收税,看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都有人敢伸手。迈步走进去,朱厚照看了一眼被按在凳子上打板子的胥吏,院子里面瞬间鸦雀无声,然后所有人都跪下去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这些穿着黑甲的护卫,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太子殿下的护卫,在看到被众人护卫在中间的年轻人,谁还知道这是太子殿下来了

    朱厚照刚想走过去,杨一清就带着人走了过来,见到朱厚照之后,杨一清连忙躬身行礼,朱厚照则是一把上去扶住了杨一清,随后笑着说道:“杨卿免礼吧!




第八十八章 考成法
    朱厚照点了点头,与杨一清一起走了进去,等到太子殿下离开半天,现场的气氛才缓和了不少。不少人看向趴在那里的胥吏,心里面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差一点这命就没了。同时心里面有小心思的,这一下也全都没了。

    钱是好东西,可是也的有命花,现在看来,这个钱多半是有命挣,没命花。

    走进了屋子里面,君臣二人对外面的事情都没有在提起,那就不是大事情,朱厚照给杨一清撑腰,壮了声势,这也是君臣默契,没必要在多说什么。看了一眼杨一清,朱厚照笑着说道:“杨卿这些日子很忙碌”

    “回太子殿下,主要是分发屯田的事情。”杨一清连忙说道:“事情过去也就好了。”

    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这是大事情,辽东安稳全赖于此,杨卿做的很好,本宫也看到了。本宫会在呈递给父皇的奏折之中为杨卿表功。看来本宫将杨卿从西北调过来,还真是选对人了,不错,不错,杨卿好好干。”

    杨一清面容严肃的说道:“为臣的本分罢了,臣只求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黎庶。”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厚照赞赏的说道:“杨卿说得好,一个本分道尽了为臣之道,如果天下官员皆如杨卿一般,这天下该少多少事情。”觉得寒暄的差不多了,朱厚照一摆手缓缓的说道:“本宫今日过来,其实是有一件事情想和杨卿说一下。”

    “殿下有事但请吩咐。”杨一清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做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辽东,本宫是打算下大力气梳理的,这撤掉了军户制,改军户制为募兵制,可以说是改大明百五十年之旧制,本宫也是战战兢,如履薄冰。不过本宫却也知道,大明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所以本宫想要以辽东为试点,求新求变。”

    试点,这个词现在大明上下都不陌生,杨一清尤其不陌生,因为朝廷的奏折制度最开始就是试点的。

    西北那边是最早的一个试点,显然太子殿下这是要在辽东试点,杨一清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显然太子殿下想要的肯定不是军制的试点,因为军制的试点其实是京营。为什么太子殿下该军户制为募兵制反对的声音很低,那是因为这是京营早就做过了。

    最早的黑龙军是太子殿下在西苑编练的,只有五千人马,那时候谁都没在意,都以为是太子殿下不过是爱好武事罢了。

    固原城外一战,太子殿下五千黑龙军对战鞑子一万骑兵,在野外溃敌且斩杀俘虏了七千余,太子殿下和黑龙军一战功成。回到京城之后,太子殿下署理京营,挑选将士,扩充黑龙军,随后就是西北一战剿灭了鞑子,并且奇袭丰州滩,剿灭了火筛。

    回京之后,太子殿下对京营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将京营从军户制改为募兵制,启用武院的学生,并且成立的参谋院。

    短短几年的时间,大明京营焕然一新,朝廷上下也不是没人想反对,可是你怎么反对太子殿下挟大胜之威,简直就是无可阻挡。这一次北疆再战,王守仁统帅黑龙军打败达延汗,一战绥靖北疆,使得鞑子不敢犯边,这就是大功绩。

    最关键的是证明太子殿下的军



第八十九章 全都是污蔑
    杨一清听着朱厚照的话慢慢的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官场老油条,杨一清既然能够做到巡抚的位子,自然对大明官场上下的情况一清二楚,也知道太子殿下要推出的考成法意味着什么,同时也知道这个考成法会遭到多么大的反弹。

    现在大明官场**,政令不通,从上到下推诿之风盛行,各地的地方官巴结送礼之风大盛。

    大家都想着怎么样抱团,怎么样勾连,真正用心的做事的却不多,杨一清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是现在官场的主流。考成法,这明显是一个违背主流的做法,一旦实行,必然是会得到朝廷官员的极力反对,搞不好会闹出乱子。

    那么好处有没有呢当然有,考成法的好处就是明确了权责,干得好的上,干不好的就下。

    你想混日子,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至少你得把事情做好,想要推诿,基本上就是不可能。

    看着犹豫的杨一清,朱厚照也不说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一副不着急的模样。朱厚照心里面清楚杨一清在纠结什么,张居正的考成法有用吗当然有用,在张居正秉政的短短时间里面,大明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税制的改革浮于表面,没有敢进入深水区,但是关于吏治的考成法绝对是成功的。

    一扫嘉靖年间官场的习气,大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裁汰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官吏,只不过可惜的是人亡政息。至于为什么人亡政息,原因也很简单,这就是依靠强权推行下去的,下面的反对声音被短暂的压下去了,张居正一死就又起来了。

    要知道,这个考成法那可是官场上的官员非常不喜欢的,谁喜欢在自己的头上戴上一个紧箍咒。

    杨一清此时犹豫的自然也就是这个,一旦他在辽东实行了考成法,那就是开了考成法的先河,搞不好就是众矢之的了。这个朱厚照也知道,这也是朱厚照对杨一清的一个试探,或者已经算不上试探了,你愿意干,那么你就会被太子殿下看重,甚至还会成为改革的急先锋。

    如果你不愿意干,那么这个辽东巡抚你怕是做不下去了,以后的官路也不会太好,只要太子掌权一日,你就不可能会得到重用。

    半晌,杨一清抬起了头,看向了朱厚照,随后站起身子道:“臣愿为殿下前驱。”

    朱厚照顿时就笑了:“本宫没看错人,杨大人也没让本宫失望,这就很好,本辽东如果成了,本宫就调杨大人入京城主持全国的考成法。杨大人别担心,虽然考成法会被一些人诟病,甚至是反对,但是考成法也会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毕竟这天下不是每一个官员都是庸碌之辈。”

    虽然朱厚照觉得大明的官僚集团都坏了,但是朱厚照也相信这里面肯定还有好的官员,有一心为国的官员。

    杨一清心里面只能苦笑,这世上还是庸碌的官员多一些,真正想要考成法的官员并不会太多。不过杨一清也知道,这话自己没办法在太子殿下面前说,索性就不说了,只是面容严肃的道:“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不辜负太子殿下的希望。”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厚照笑着说道:“那咱们君臣就好好琢磨,考成法初创,这里面的问题怕是也不少。”

    到



第九十章 除非我死了
    京城的纷纷扰扰自然是影响不到辽东来的,朱厚照在这里坐镇,没人敢直接反对,即便是有人暗戳戳的写奏折,朱厚照也无所谓。这段时间,朱厚照最关注的就是考成法的推广,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军改那边他倒是不担心,因为王守仁经验丰富。

    兵工厂和炼钢厂那边也一样,倒是这段时间广宁城更热闹了,因为每天都有人涌入。

    有的是来做工的,有的则是来参军的,每天都有人在到处拉人,上去就问:你听受过炼钢厂吗要不就是:你听过黑龙军吗一时间整个辽东的壮丁成了抢手货,大量钱财的涌入,使得整个广宁城都热闹了起来,当然了,治安问题是没问题的。

    广宁毕竟是军镇,加上朱厚照这个太子殿下在这里,整个广宁城的治安那是好的不得了。

    每一件事情都在稳步的进行之中,考成法的推行则是朱厚照亲自盯着,朱厚照也没指望一个考成法就能够让大明的官员队伍快速的成长起来,懒政怠政的问题,在后世那都是难题,推诿扯皮更是常态,但是有一样是大明有而后世没有的。

    在后世,懒政怠政更多的是对下面,对百姓,但是对上面,那是不敢的,一旦上面交代下来的事情,那办理起来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可是在大明不行,大明的官员就敢给你偷懒,哪怕是皇帝的圣旨传到下面,最后也恐怕很难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怎么可以考成法的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交代下去的事情,你必须给我办好,办不好,那你就别干,这才是朱厚照要的。

    以前的大明官场上连这种制度都没有,可想而知官场上人浮于事得多严重,全都拿着钱不干活。

    整日里流连风月场所,要不就是吟诗作文,那真的是一点正事不干,这种风气一定要给刹住,不干活,那你就别当这个官,这才是考成法的初衷。张居正制定考成法的目的也是这个,而且效果很好,张居正的惩罚也很严格,凡是罢黜的官员,那就是永不叙用。

    在张居正主持改革的那几年,大明罢黜了超过三成的官员,全都是因为考成法。

    这些人永不叙用,他们怎么可能甘心这些被罢黜的官员又牵扯了多少人,这些人抱起团来,那将是多强大的力量,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可以压下去,可是张居正死了,怎么压下去谁来压下去反改革派反攻倒算,万历皇帝也是被忽悠傻了。

    估计老了反应过来了,弄出了矿税之类的,结果却也不好,被人喷了一辈子。

    朱厚照就不会顾忌这个,他有的是时间来磨,除非自己半路死了,如果不死,那么这个制度就会成为常态。至于半路死了,那就是天意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那就爱怎么样怎么样吧!但是只要自己活着,那么就要干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厚照对考成法自然是非常看重,基本上每天都到巡抚衙门盯着。

    整个辽东风声鹤唳,一时之间人浮于事的风气大改,官员们每天都忙着处理各种事情,形成效率成倍的提高。当然了,依旧有人不以为然,这些人被朱厚照毫不犹豫的就罢黜了,而且采取了和张居正一样的方式,罢黜之后加了四个字,那就是永不叙用。

    骑在马上,呼吸着有些微凉的空气



第九十一章 提振士气
    随着火焰升腾,辽东的炼钢厂正式点火,大明的辽东炼钢厂正式开始运营,从这一刻开始,这里将会出产大量的钢铁,然后快速的运输到旁边的兵器厂,这些钢铁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锻造成兵器,然后武装给辽东的将士们。

    朱厚照并没有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他今天就是一个象征意义,呆久了反而让下面的人不自在,在看完了点火之后,让下面的人分发了赏赐,朱厚照就带着人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行馆,朱厚照就见到了许久没见到的王守仁,这些王守仁可是很忙碌的,整个辽东军改的事情全都压在他的身上,不过有了京营的经验,王守仁做起事情来倒也是驾轻就熟。招兵那边倒是没费什么大力气,因为宣传工作做得好。

    辽东的青壮虽然有疑虑,但是黑龙卫和太子的名声还是有用的,尤其是在观摩了黑龙卫发银子之后。

    饷银和这一次北疆之战的赏银全都发下来了,看着那一个个大银锭子,没几个人不动心,入伍的人一下就多起来了。要知道,这朝廷的募兵,那可不是你想要加入就能加入的,那是得考核合格的,也不是你想干多久就干多久的。

    五年募兵,很简单的意思,那就是你干五年然后就行考核,如果合格,那你就能留下再干五年,不合格,你得回家。

    除此之外,这五年之内,如果你积累的战功足够提拔,哪怕是升到了小旗,那就是朝廷的命官了,自然不受影响。只不过这个积功要的是战功,想不想当官想的话,那你得努力打仗,条件也很简单,斩首二十级就可以。

    朱厚照的这个政策那真的是太刺激了,现在辽东的将士眼睛都快红了,战心非常的高亢。

    原本大家还不想去打兀哈良,可是现在谁不想去要知道朝廷给的奖赏那可是分成的,如果部下斩首一级,士卒可得赏银四十两。小旗可额外得到十两的赏银,百户五两,千户就只有一两了,到了指挥使,那就没了,你得往上看。

    当然了,你也可以不要银子,选择记功,记功升迁,选择了银子,那这个功劳就算是酬了。

    士卒也是一样,如果五年没存够二十级,在你退伍的时候,朝廷会一次性将银子补发给你,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你杀敌立功,那就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这个政策颁布之后,整个辽东从上到下都弥漫着战心,一句话,什么时候开打。

    朱厚照也知道,这个时代用银子刺激是最好的办法,家国情怀也有,但是你和这些普通士卒说不着。

    现在的大明民智未开,大家想的就是升官发财,你说什么其他的都是白搭,索性自己也就直接一点。

    果然,这样的政策效果非常好,同时也有不利的事情,那就是战心太过热烈,这三个月以来,辽东将领请战的声势越来越高了。如果真的这么改,那大明的军队会变成什么样子,朱厚照都不用想,说那都是轻的。

    他们会到处找茬,到处寻找借口开战,别废话,就是开战,来来来,不服打一仗。

    虽然有这个弊端,可是朱厚照还是选择了这个方向,因为朱厚照也知道,想要提振大明的士气,鼓舞战心,这是最好的办法。至于打出去,自己怕吗现在就怕打不出去。现在见到王守仁,朱厚照自然就想到了这些事情。

    &



第九十二章 大案
    看了一眼刘瑾,朱厚照笑着说道:“看来是又有事情啊!”

    “殿下,京城来信了。”刘瑾来到朱厚照的身边,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将手中的一封信递给了朱厚照,恭敬的说道。

    京城来信了这倒是让朱厚照有些迟疑,这京城里面谁会给自己写信拿过来看了一眼朱厚照发现居然是老爹写的。这就更让朱厚照诧异了,怎么没来圣旨来的只是一封信将信封撕开,从里面拿出信纸看了一眼,朱厚照发现老爹写的还不少。

    看了几眼之后,朱厚照就露出了笑容,这还真的是一封家书,不是君臣之间的通信,就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将信展开,朱厚照缓缓的看了起来,信的前半部分,老爹提了提朝中的事情,主要是纳庄田税的事情,基本上税务司已经完成庄田的登记造册,其中自然也有作假的,与文官一样的套路,玩的是隐匿庄田,被查出来的也都被严惩了。

    没查出来的,那就没办法了,不过看信里面的意思,老爹还是很高兴的,因为纳了庄田税能让朝廷的赋税增长五成有余。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没想到,包括朱厚照在内,这也就难怪老爹如此高兴了。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庄田占据了大明田地的三分之一,而是大明的赋税严重不足。大头根本就不在庄田这里,而是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士绅的手里面。

    隐匿田地,投现,上田充下田,这样的事情他们玩得太熟悉了,如果将所有的人土地都纳税,大明的田赋远不止眼前这些。
1...8990919293...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