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乾龙战天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文飘过峰

    因为能夜视,再者,点灯的话,十之**会惊动在东厢房睡觉的齐伯,所以,他没有点灯,给自己倒了满满的一碗热茶,咕噜咕噜的喝了个底朝天。

    沈云一抹嘴巴,放下茶碗,顿时全身都暖洋洋的,倦意全无,心道:回家的感觉,真好!

    这时,东方的天边隐隐的现出一道亮光。

    天快亮了。

    沈云索性回到里间,在窗前的矮榻上盘腿坐下,开始练功。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天色渐亮。齐伯与往常一样,头一个起来。

    一出屋子,他看到正房大门敞开,现出深蓝色的布门帘,便知道云哥儿已经回来了。

    云哥儿常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总是教导弟子们,清晨是一天之中,练功的最好时机。而云哥儿自己一直都是身体力行的。所以,这会儿,云哥儿肯定在里间练功。

    齐伯放轻了脚步,眉开眼笑的又回到东厢房里,也开始练功。

    走完一遍功法后,他复又出屋来。这时,正屋那边还是静悄悄的。他轻手轻脚的走进小厨房,生火做早饭。

    待粟米粥煮得粘稠,香甜的味道飘满主院,正房那边传来了洗漱的声音。

    齐伯连忙撤掉灶火,擦干净双手,出了小厨房。

    而此时,沈云洗漱完毕,掀起深蓝色的布门帘,自正房里出来。

    “早啊,齐伯。”他笑眯眯的打着招呼,“今早吃什么唔,我闻到了粟米粥的味道。”

    齐伯笑眯了眼,迎上去:“阿花前两天闭关,说是要突破凝霞境。还没出关呢。所以,今天早上,云哥儿先将就着用点栗米粥和咸菜饼子。这两样养肠胃,云哥儿刚赶远路回来,吃着也适宜。”

    “好,听您的。”

    于是,齐伯转身回到厨房里,端早饭。

    而沈云则从正房里帮了一张小桌子出来,放在正房的门廊上。

    饭菜上桌,两人在门廊上盘腿而坐,就着粟米粥吃咸菜面饼,唠起了八卦。

    沈云问道:“阿花姐也要突破凝霞境了。这下罗叔和罗婶可以放心了,不会再逼着她找婆家了吧”

    因为阿花姐觉醒的天赋是土灵之力,走的是类似于体修的路子。对于一个大姑娘来说,炼体是件很反世俗观念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土灵之力的天赋修行最是艰难。在明




第七九四章 齐伯想通了
    “思恩丫头”沈云转了一圈心思,脑海里才浮现出一道人影来。

    不是他记性消退了。而是,他脑子里想着的不是修行,便是凡人修行的大业与青木派的事务,实在是顾不上别的。再者,这个王思恩正如齐伯所言,平时安安静静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存在感极弱。一时之间,他真的很难将名字与人对上。

    齐伯提到的这个“思恩丫头”,姓王。原名不叫这个。她原本是王长老庄子上庄头的女儿。那时,还是在仙都的时候,王长老也还没有成王长老,是王坊主。

    王坊主说在他家祖传的庄子里曾刨出来灵石。沈云猜测有可能是祖师她老人家在玉简里提到过的“灵石矿”。于是,抽了个空,与王坊主两个悄悄的去了那庄子里。

    结果,庄子底下没有灵石矿,有的只是已故天神宗五大内门长老之一、云松子前辈之墓。

    除此之外,沈云还发现了陪陵。他从陪陵里出来后,那个小山包就塌了。

    庄子里的人误以为是地震,半夜里,老老少少的都逃出屋子,到庄子里的晒谷场上躲避。

    那时的夜里已经很冷了。沈云见庄子里的小家伙们在冰冷的夜风里簌簌发抖,便将庄子里款待他的火盆和糕点都让给了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们。

    总共才三碟绿豆糕,每一块都是小小的。小孩子们分下去后,每人刚好四块。

    小孩子们平时难得吃上这样的零嘴,拿在手里,舍不得吃。

    但所有的小孩子里,唯有当时不过三四岁的旺子大胆的向沈云提出来,能不能与姐姐一起分吃赏下来的糕点。

    得到许可后,旺子欢喜的跑进人群里,找到姐姐。姐弟俩你让我,我让你,让沈云不由想起了失散多年的九姐,再看到旺子的姐姐也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丫头,衣裳单薄,于是,让王庄头将这对姐弟都领到火盆边来。

    巧得很,这双姐弟就是王庄头的儿女。王庄头感激之极。

    第二天,沈云离开了王家庄,便将这件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不想,数月之后,王坊主将这对姐弟,以及他们俩的身契献给沈云。说是已经调教好了,给他做个端茶倒水的丫环和小厮。

    沈云哪里需要丫环、小厮服侍本来是打算拒绝的。不过,转念又一想,这对姐弟被拒之后,最大的可能是回到庄子里去。庄子里是个什么生存状态他亲自去看过的。王兴旺是个男娃娃,处境可能会相对好一些,但是,他姐姐被这样退回去,处境就很堪忧了。

    沈云不由又想到了自己苦命的九姐。心一软,将姐弟俩都留了下来,分别交给齐妈和丁叔带着。这样,等姐弟俩将来长大了,成为了自食其力的人,再还给他们身契,让他们离开。

    他身边的齐伯齐妈,还有丁叔,膝下都是无一儿半女。三人待姐弟俩有如己出。而姐弟俩也很懂事、乖巧,很快得到了所有人的喜欢。

    看着他们其乐融融,沈云也完全放下心来,真正接受了姐弟俩的存在。

    没两年,顺王看上了他们的身家。沈云那时势弱,自知敌不过,再者,他也在菱洲这边置办了田产,早有离开之心,于是,计划带着三条街的街坊们举家避走菱洲。

    他不准备带走王兴旺姐弟俩。因为王坊主将王家庄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卖给了王庄头。王兴旺姐弟两个今非昔比,回去后,就是小姐和少爷,相信都会有一个好前程。

    而王庄头也是欢天喜地的来接一双儿女。

    但是,不知道他们见面后说了些什么,总之,王兴旺姐弟俩放着小姐、少爷不做,铁了心要跟着大家一起南下。

    再加上齐伯齐妈和丁叔他们三个也是真的跟他们俩处出了感情,舍不下,在一旁帮忙说好话。

    是以,沈云没有再坚持,同意了王兴旺姐弟



第七九五章 不喜欢
    沈云想精减门内弟子,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发觉陈望田他们五个心思生变,就有了想法。后来,他很明确的不给陈望田等五人办理身份令牌,那时已经拿定主意要精减一批弟子了。

    一顿早饭吃完,齐伯已经从他那里领令:召集长老会临时会议,商议遣散部分弟子的具体事宜。

    大体的要求,以及安置费等,沈云以陈望田他们五个为先例,可以说是给了长老会一个很明确的模版。而长老会的任务是,将遣散制度化、常规化。

    之前,云景道长带着长老会,成功的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所以,长老会在这方面的操作体系已经非常纯熟了。沈云放心得很。将任务派出去后,他没有公开露面,全心全意只做两件事:一是,整理本次仙山之行;二是,暗中密切注意周的动静,严防雨前岛的人暗中渗透。

    是以,除了长老会,没人知道他已经回来了,人就呆在主院里。

    沈云整理本次仙山之行的法门与以往一样,先是翻看前些时候记录下来的修行手札。

    他并不是每天都写手札的,也不是事无巨细,一一记录。而是当心里有了什么想法或者所悟,才记录下来。故而,他的修行手札写得非常之混乱,里面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旁边胡乱的写了一些零星、散乱的句子。有时候因为实在是太忙了,记下来的只是一些关键词,甚至是只有他才看得懂的特殊记号。

    如此一来,于他来说,整理行程,就等于是整理、补充修行手札。

    根据那些看似凌乱的语句和记号,沈云一边回忆,一边在空白处补写事件的详细经过。写完了,等于将事情又从头到尾的捋了一遍。若又有新的感想或所悟,则在末尾处以“又以为”开头,写出来。以此与之前的区分开来。

    看似很麻烦,其实,实践证明,效果非常之好。至少沈云觉得,这种方法很适合自己。往往将修行手札补全之后,他都会得出新的感悟,或者,将一些象白驹过隙的念头生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他自己的修行境界体系,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整理”出来的。

    当然,也不可能整天整天的补充修行手札。

    一来,这是一项非常非常费脑油、耗道力的事情。以沈云现在的修为境界,往往个把时辰左右,他的道力便会消耗至警戒线水平。这时,他不得不停下来,运转功法,练功恢复道力;

    二来,此次回来,他还要很重要的事情,也容不得他整日里象闭关一样的整理手札。待道力恢复之后,沈云会铺开道力,先看一看庄子里的情况,然后,再将道力抽凝成数十细丝,扫视周边的十里八乡,看看有无行踪可疑之人进出。

    他的关注范围比往常要广得多,几乎覆盖了整个春望县。

    春望县不是一个小县,超过了他的正常道力覆盖范围三四倍之多。是以,他甚是吃力。每一次巡视,道力都消耗得特别快。刚开始时,不到一刻钟,道力便又降至了警戒线水平,不但额头象针扎一样疼,而且眼睛也是又涩又干,眼泪止不住的狂流。

    这时,他只能又停下来,先是闭上眼睛,先休息一会儿,然后再运功恢复道力。

    等道力恢复之后,眼睛的不适感也消失殆尽。他再练剑,或打拳,或扎马步……活动了一番筋骨后,往往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到了午饭点。如果还有点时间,他会看看书,或者画画符。

    齐伯送来了饭菜,陪他一同吃饭。

    沈云这里没有“食不语”的规矩。通常,齐伯是一边吃饭,一边汇报长老会那边的进展。如果会上被其他的长老为难了,或者碰到了什么为难之事,也会乘着吃饭的时候,向沈云请教一二。

    沈云向来很尊重长老会,从来不偷听他们开会的内容。当然,也用不着。因为齐伯的汇报从来都是及时、详尽的。

    齐伯此时的“汇报”是很随意的,就跟闲



第七九六章 不配
    一晃六天过去了,沈云在春望县的范围里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戏班子终于请好了,各村都在搭戏台。不分男女老少,举村齐上阵,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比过年还要热闹。

    请戏是春望县的老传统。碰到过年、八月节、天帝爷爷的诞辰、请神,或者大丰年等重要的日子,若是有了点余粮,相邻的几个村子往往会约好,一起请一个戏台子过来,在每个村子里轮流唱戏。至于具体的唱几天,视村民们的余粮而定。至少一天,多则三天五天也是有过的。

    这一次,请戏的规模是历年以来最大的。除了沈家庄,周边所有的村子都加入了进来。

    因为请戏的村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乡老们不得不约定:每个村子只准请一天戏;每个村子都是从晌午开始,一直唱到点灯时候,总共三场戏;具体的戏目,他们也先和戏班子定好了,要求是三天以内,不重复;唱完最后一场,戏班子立刻搬家什,转到隔壁村。这天的晚饭由隔壁村承担。然后是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本来春望县的村民们是一日两餐的习俗。后来,受沈家庄的影响,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养成了一日三餐的新习惯。接连两年大丰收,村民们家里都存了余粮,去沈家庄打零工,又能赚些活络钱,日子过得宽裕些了,于是,招待戏班子也跟着多了一餐)。

    至于如何地主之宜,招待外村人,这还是按照老传统来。按照乡老们的说法是,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得了一两斗余粮,都会拿出来与周边的乡里乡亲热闹一回,更何况,现在家里不但有了余粮,还有了余钱,日子越过越红火。那肯定不会亏待乡亲们。

    除此之外,请戏期间,村子里的人手如何分派,各村也是有一套成熟的机制。而今年,不约而同的,各村的分派与管理,跟以往既有相同,也在很多方面有非常大的改变。

    其中,最大的改变是,村子里的女人们也破天荒的头一回领到了差事。有些被公认为很能干的大姑娘小媳妇甚至成了管事的,甚至手底下管着好几个壮年男丁做事。

    这在以往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因为请戏绝对是村子里的大事件,而女人以前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大事件的。极少数的被派了差事,那也只有村长或者族长家的女眷们。并且,她们也不能抛头露面,全程就是猫在厨房里烧水、做饭和洗碗。

    但是现在,在各村,它却悄然成了事实。并且人人都觉得这样的安排没毛病。

    因为这里的村民们已经习惯了。

    女人们和男人们一样,也能去沈家庄打零工。如果是个能干人,得到了沈家庄的认可,那她的工钱和一个壮年男丁是一样的。

    尤其是女子识字班开起来后,女人们也渐渐的识字了,能写会算的,越来越多。

    她们在沈家庄能够胜任的差事也越来越多。

    有时候,男人还抢不过她们。因为沈家庄里负责派差事的大小管事,有很多也是女的。她们更偏爱女人们一些。而被选中的女人们也很争气,次次都是把差事做得漂亮利落,一点儿也不比男人们差。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之后,男人们也服气了,完全没了脾气。

    久而久之,从村长、族长到半大小子,没人再敢小瞧村里的女人们。

    而女人们赚到了钱,买个什么针头线脑的,扯起尺花布、置办首饰,甚至养儿养女,自个儿掏腰包。不用再手心向上,跟家里的男人讨要。于是,她们底气足了,腰杆也直了,对于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参与度渐渐多了。不知不觉之中,就是村子里嘴巴最碎、最古板的老婆婆也接受了女人象男人一样出去做事,跟男人一样决策。

    风气与传统,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

    沈云很高兴,也非常乐意看到这样的变化。他时常忍不住在心里想,如果奶



第七九七章 我是丫环
    又过了两天,下午时分,云景道长第二次传讯回来:找出了雨前岛的探子秘密联络的人的底细。只是这两拔人见面时,提防得厉害,完全没法靠近,不知道他们见面到底密谋的是什么。

    沈云直接回复:你们现在的方位在哪里我这就过来找你们。

    不多时,云景道长回复:罗洲锦城沙星镇。

    沈云收到后,差点儿以为自己听错了——东海与罗洲一个在东,一个在南,中间隔着数千里呢。

    但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因为清风堂的罗洲分舵就设在锦城,与沙星镇只隔着不到三十里。

    莫非雨前岛的人发现了罗洲分舵还是从东海之滨查到了凉洲的清风堂分舵,然后,一路南下,直到追查至罗洲分舵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清风堂大多数的分舵等于都暴露了。

    沈云再也坐不住了,当即给齐伯传了一道传讯符,说“有急事外出一些时间”,急匆匆的跳上飞剑,南下直奔罗洲。

1...219220221222223...7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