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伦当贵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羞涩的小恶魔
“嗯,确实,不过毕竟是免费报纸,又要竞争,烧钱抢市场是难免的,不过,现在《伦敦报》已经关门了,但是却又多出了一家新的竞争对手《标准晚报》。
我之前说过,把发行的时间改到早上,还是要以内容取胜,别的先不说,地铁上,要坚守住我们的《伦敦休闲》的市场份额。”亚瑟看着加西亚不容置疑的说道。
“这点老板您可以放心,不是我们狂妄轻敌,《标准晚报》至少在一两年内,没有办法和我们竞争,免费晚报的市场,基本已经被我们独占,不过,因为经济不景气,广告的减少,也正是因为独占市场,才会亏损严重,发的越多,亏损的越严重……”加西亚一脸无奈的苦笑摇头。
“会好起来的,在这过程中,绝对不能丢掉我们的市场份额。”亚瑟也知道这点,所以也并没有要求加西亚去想办法盈利,因为那是强人所难,他叫对方过来,也不是为了说《伦敦休闲》报的事情。
“我之所以让你暂时接任博林报业联盟的ceo,就是知道你是个人才,希望你能把这些地方xing报纸的资源整合好,利用好,让《伦敦休闲》报成为集团的主杆,其它的报纸成为枝丫,让公司成长为一棵健康茁壮的大树,你明白吗?“
“明白,感谢老板您的信任和看重!”加西亚对此是真的很感动和激动,他没有想到,新老板会在会议上做出如此的人事安排,不仅没有削弱权力,反而一下子让他手底下多出了二十家地方报纸。
“你和杰瑞好好的配合,尽快的把公司整合好,尽快的形成一股真正的传媒势力。”当然,亚瑟自然不会是让加西亚一家独大,让《南方每日回声报》的主编吉瑞富勒成为了新公司的总裁。
“明白!” ……
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亚瑟博林伯爵大手笔一下子收购了二十家报社的消息很快就被媒体获知,这个重磅消息立刻引起了业界内外的热烈关注。
“我想他是钱太多了,要设法花掉一些。“这是英国传媒业内对亚瑟这个年轻人大手笔的揶揄调侃。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却以‘富豪收购纸媒的背后’为题写了一篇专题报道,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议论。
怀旧情结?公关责任感”
好吧,亚瑟博林是一位极富公共责任感的亿万富翁?
听起来像是从某个报社高管最疯狂的梦境中走出的人物。不管这种想法是否是一厢情愿,随着亚瑟这个新的报业新贵走向台前,许多人都开始正视起亚瑟博林这位年轻的贵族的影响力。
“……他为什么对报纸感兴趣?
要知道,在商言商的话,报纸和出版行业在上个世纪曾经是很赚钱的行当,成就了一批大亨,如《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卢斯以及现在仍在世的默多克。
但现在的情势很明显,做报纸根本不怎么赚钱,能不亏就不错了,甚至做新闻本身都不怎么赚钱,不论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
既然如此,买报纸就不是为了赚钱,要赚钱无需买报纸!”
身穿着睡衣的亚瑟,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上,bbc为他的收购报纸行为做的一期专题节目,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也提起了兴趣,想听听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如何看待自己。
“……既然从经济利益这个角度讲不通,那么,对报纸,对新闻感兴趣唯一之处可能就在于其影响力。
毕竟报纸仍然有比较强的公信力,值得公众的信赖,虽然盈利能力日渐衰落,但其影响力尚存,在网络发达的美国也是如此,人们还很难想象如果彻底没有了报纸和报纸自己办的网站,信息的流动会是个什么样,这或许是亚瑟博林这种富豪买报纸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这倒未必是说他是要利用购买的报纸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进而为自己的商业利益服务。如果这样去理解他的意图未免太过狭隘。
实际上,拥有一份有声望,有影响力的报纸本身,而从不去干预新闻的制作,这就是一种影响力,就能提升其本身在社会中的观感和地位。”
“……确实,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报纸应该成为一种非盈利机构,由基金会来运作,其存在的本身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如果报纸还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上在可预见的未来确实也有存在的价值,这不失为是一种存在方式。当然,鉴于亚瑟博林的经历,我们希望他能够获得成功,为报纸的发展找到一条出路……”
听着这些专家,学者们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亚瑟的嘴角不由上扬,其它的先不说,自己收购二十家报纸的行为已经开始给他带来好处了。
无论是谁,现在都需要重新掂量掂量他这个传媒新贵的分量了,拥有了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无疑就是拥有了一把核心武器。
媒体的舆论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舆论形成的过程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民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媒体的力量有的时候比枪炮还要厉害,媒体的力量无处不在!
第432章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关于传媒,在亚瑟小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觉得作为第三产业中的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殊不知背后传媒的力量和各行业的融合度。
时尚潮流引领,主流价值宣传也是传媒业的用途,好的宣传可以左右人们的判断,有了互联网之后,现如今传媒业通过点击率也有很多盈利手段,对现代人思想影响也愈加厉害,而逐渐辩证思考和批判xing学习方法成了现代人必须需要培养的习惯,否则全盘接受下,传媒力量太可怕了。
因为随便一个断章取义的新闻都会被传的铺天盖地。开始信以为真,经过各方评说,人们就变成了吃瓜群众,不知真假,然后各方指责。会给人们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消息都是经过媒体宣传才得到的消息。很多事情,只知道其中的一个片面,人们就给人家盖棺定论了。
然后就可能是冤枉好人,然后发生反转,然后被打肿脸,然后冲着其他吃瓜群众竖起大拇指,再一口老痰吐在草地上,骂骂咧咧的退出群聊。。。
好吧,手中掌握了媒体的力量,除了有了自己的喉she,有了舆论武器外,对于亚瑟来说,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他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感觉自己活在‘别人’营造的虚拟世界里。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其实是活在一个由信息构建的虚拟环境世界中。这不是亚瑟危言耸听,或者是看黑客帝国看傻了,而是一个事实。
当世界走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成千上万的信息以每秒上亿条的速度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面对“客观的信息”时,人们早已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闭塞视听意味着灭亡,而接受的结果便进入了一个媒体加工过的“拟态环境”之中。
在现实的世界里,人们用虚拟的观点改造着生活,而普通人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又形成了虚拟的观点。在虚拟和现实的互动里,人们用现实映射的虚拟思想创造着整个世界。
所谓的“拟态环境”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xing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在这个“拟态环境”中人们可以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信息,并通过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每个人又用行动,语言等将这些观点表达出来并作用于现实的世界。
比如人们从传媒那里获知,从而自己幻想出的各种明星的所谓‘人设’,比如扶老人,先问问自己家有没有矿之类的,由传媒营造出的现实环境。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提供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细思极恐!
在这种意义上说,人们的行为是控制在大众传播的信息环境中的。媒体通过“议程设置的功能”,树立“意见领袖”,营造“意见环境”等等等等的手段来影响和制约舆论,从而影响和制约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这种影响造成的结果有时是无法预知的。
在互联网世界没有彻底发展起来之前,制霸世界的是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介中传播模式是“沙漏式”的,即记者和编辑站在把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决定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闻的命运。
让哪些新闻通过这个狭窄的“漏口”传播出去,哪些新闻不能传播,就地封藏。不仅如此,他们还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即将某些信息放在何版面,位置刊登,设计多大版面报道,以什么方式组织报道等等。。。
而与此不同的网络传播中受众看似是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似乎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
但是,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当然,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
似乎这样看来媒介对于人们的控制似乎是减小了,人们在这种新的传媒方式下可以更自由的选择信息而不受记者和编辑主观的影响,而人们在作用于现实社会时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也就变小了,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趋势似乎也不那么明显了。然而可事实并非如此。
别忘了,网络的信息虽然受媒介的主观xing减小了,可是却是处在一种信息超载的状况下。。。绝对数量多的惊人,零散的,表面化的,无组织的,筛选变得非常困难。
而面对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有些人能够很好的接受,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大多数人却并没有做好接受这种新信息形式的准备。
互联网确实是允许人们随意自由的“拉出”信息,看上去,人们对自己在网络中的信息接收是有主动权的。但是,人们怎样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从多如牛毛的信息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些呢?
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人们长期依赖于少数几个固定的网站来获得信息,其实还是把选择权交给网站。另一种结果是,人们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点击,看到什么算什么,也不管真假,拿来就用,随便评论,错了也不怕,反正到处是假信息。。。
所以说,实际上,网络信息数量的增多只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但这并不会必然增强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力,反而是对选择力的削弱。
有时选择不但不能使人摆脱束缚,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棘手,更昂贵,以致于走向反面,成为无法选择的选择。一句话,有朝一日,选择将是超选择的选择,自由将成为太自由的不自由。
这也是为什么亚瑟看重传统纸媒的原因,亚瑟相信,面对各种信息轰炸,会有人和他一样,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帮自己来分辨那些难免真假,多如牛毛的信息的。
而亚瑟也需要手中的报纸,记者,编辑们来告诉他,这个真实世界的样子,而不是活在虚拟的环境中,受到别人的思维摆布。
第433章 踹开娱乐圈的大门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阳光是金色的,彩虹是五颜六色的,这些看似平常的世界,真的是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吗?
扪心自问,有多少事情是别人告诉你的,从各种媒介上获知的?
好吧,扯得有点远了。。。
无论外界怎么评论亚瑟大手笔收购二十家地方报纸,吹嘘他成为了所谓的传媒新贵,自家知自己事,和那些所谓的传媒大王们相比,他的这点传媒产业是真的微不足道。
不过,亚瑟也并不着急,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的倒台,只要手中有钱,亚瑟就处于很有利的地位,他可以尽情的,按照自己的布局来收购业界萧条带来的廉价资产,强大自己的传媒力量。
对此,亚瑟也从不掩饰这些廉价资产给他带来的兴奋。
“老板,你确定要收购这家公司?”
办公室中,安吉拉一脸无奈的看着在她看来,有些任xing决定的年轻老板。
“是的,我确定,文化娱乐产业的市场有多大,我就不说了,这些我想你会比我更了解,外界都说我是传媒新贵,呵呵,二十家地方报纸,狗屁的传媒新贵。
这几天晚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英国本土最重要的电视领域,我是基本没有机会涉足了,毕竟已经被瓜分完了,如果想要增加传统传媒影响力,除了电视,就是电影,而电影市场已经被白头鹰好莱坞这么多年的冲击下,完全被其占领,至于英国电影,乃至欧洲电影,完全就是自娱自乐,半死不活的状态,根本不值得投资。
既然不拍电影,那就只剩下电影院了,院线是电影消费的主要入口。所有演员,导演,制片人,宣传方等等,最终想实现利润,都要靠电影院收的票房收入来分成。
虽然院线不能决定大家看哪个电影,但是能够决定电影怎么排期。想要控制电影市场,先从院线入手。
如果我能收购了欧迪恩连锁影院,就可以拿着排期和电影制作方谈判,比如分成比例等等,成为英国乃至欧洲影视界的大佬,而不是什么名不副实的传媒新贵!”
亚瑟面对着和自己的投资理财顾问,毫不掩饰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和野心,自从那晚他相通了,决定摘下自己“矫情”的眼镜,回归普通,强大实力,不服,便征服后,他就开始挑选能够让他顺利进军娱乐圈,成为娱乐圈大人物的捷径。
无疑,小目标大佬的路数被他想了起来,手握庞大院线的大佬,一个影城开业,好莱坞的那些天王巨星们都巴巴的跑来拍马屁,足可见,院线对于电影圈的影响力了。
一切无非名利二字!
“电影对整个的娱乐行业,以及对整个英国的经济作用,如果研究一下整个美国的电影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个作用是非常之大的。电影是娱乐界的顶端产品,现在所有行业都在想办法进军娱乐业,至少进行娱乐营销,电影已经成为娱乐营销最好的手段。
电影院之所以在家庭影院和互联网影响下,仍然没有被完全打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院有这些渠道无法代替的社jiao愉悦感和沉浸观影体验,但不同的影城在播放同一部影片时,观众的体验是有区别的。”
面对着亚瑟准备充分,侃侃而谈,安吉拉一脸哭笑不得的摇头,摊手无奈笑道:“好吧,看来老板你已经决定了,那么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院线确实是可以长久持有,不断产生利润的优质资产,至于欧迪恩连锁影院的资料,我会尽快整理出来。”
“我已经大体的查过,欧迪恩电影院目前是欧洲最大的连锁影院。它是由欧迪恩& uci影院集团的最终母公司泰丰资本拥有。第一剧场影院是由奥斯卡1928成立,在西米德兰简要山。
通过一系列的销售和收购,该公司扩大,2004是其目前的业主泰丰资本收购。总部在伦敦,院线遍布英国的各大城市,其在欧洲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000张电影荧幕。
虽然有些开设的比较早的影院会比较古老一些,但是,它还有一些主题影院也有非常新潮的设备,比如在伦敦就有五家imax影院,有些观影厅可以享受躺倒式座椅。。。”
“好吧,老板您的准备很充分,我会派人了解一下它的市值和财务状况,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它的价值。”安吉拉这次是真的明白,自家年轻老板是铁了心要收购这家院线了。
“嗯,以现在的经济环境,我相信我手中的资金足够把它拿下。”亚瑟点头说道,其实亚瑟这么有底气进军娱乐圈,也不过是他手中有那还没有焐热的几亿英镑的贷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