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诸天金手指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横空日月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冯权最后找到了医治黄金瞳后遗症的办法,并且应该是和精神有关系,否则冯权的精神分身,不可能对黄崇识海中的手指使用黄金瞳功能。

    虽然说从冯权的记忆中,黄崇知道了黄金瞳的来历,也确定了黄金瞳的一部分能力,可是关于冯权后半生的情况,黄崇依旧是一无所知,或许是因为这具精神分身,是冯权早期留下的,所以关于后半生的记忆,非常残缺。

    “看来西北一定要去走一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你的墓穴所在。”

    ……

    说干就干,这一向是黄崇的好习惯。

    第二天,黄崇独自一人前往西北,庄睿和彭飞两人虽然已经离开缅甸,不过现在还未回京城,至于苗菲菲,她是个工作狂,现在秦萱冰还没有找到,她就更加不可能请假了,所以就只有黄崇一个人行动。

    黄崇直接乘坐飞机在嘉峪关机场降落,因为没有头绪,所以黄崇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干脆就参观一下西北的雄关,包括嘉峪关、玉门关还有阳关。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却是在明代才修建起来的,是明长城西端第一重关,如果研究地图,就不难发现这个由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与玉门关、阳关相隔了好长一段路途。

    与汉唐相比,明代的地盘退缩了不少,当然,如果是和宋代比起来,那依旧是强多了,毕竟宋代建国就先天不足,一开始就没有幽州,到了仁宗时期,更是连河西一带都了西夏的国土,从来没有拿回来过。

    明代初期,还是十分具有进取精神的,经常出兵进攻大漠,直到土木堡之变之后,对外的战略就转攻为守,然后就是江河日下。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了嘉峪关作为倚仗,整个明代,西北地区倒是没出什么事,倒是最后东北搞出了大事情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修建嘉峪关,却也是颇有先见之明,有了这个嘉峪关以后,明代将近两三百年之间,整个西北地区的局势还算是比较稳定,丝绸之路也十分的繁荣昌盛,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济文化财产。

    经济财产和文化财产都要追溯到汉代以前,或许就是冯权看到了这点,才选择最终前往西北,甚至定居在西北,从冯权精神分身的残缺记忆中,冯权在西北留下了后代。

    如果能找到冯权的后代,那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至于冯权的后代是不是活到现在,黄崇倒不是很担心,凭借着冯权那一双可以看穿未来的黄金瞳,他的后代活到现在,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黄崇猜测,冯权可能在自己的后代身上,留下关于寻找他墓地的线索,而这个线索,大概率是拥有黄金瞳的人才有用。

    “只是,冯权的后代,有什么特点呢?”

    “既然这个世界叫做黄金瞳,那么剧情就应该是和古董、玉石有关,那就去古董市场看看吧,说不定能有收获。”

    “一切,就听天由命吧!”




第八三五章 唐三彩
    黄崇手中拿着一个人骑马的摆件,其中人是个武士,头戴乌帽,身穿黄色圆领长衫,腰配弯刀,显得非常英武,武士胯下的马匹也很不一般,造型比较腱硕,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的马。

    武士胯下的马,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马的姿势是站立不动,以静为主,但是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马耳朵是立着的,好像在聆听什么声音一样,充满了一种静中带动的感觉。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马上斑斓的色彩,配上武士衣服的黄、褐颜色,使得整个摆件就显得十分的华美精致,不言而喻,这东西就是赫赫有名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它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以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一般三彩较多,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而且富有生活气息,与艳若云彩的丝绸、美丽夺目的壁画、流光异彩的金银器,还有开放的社会一起,共同绘制成了一幅大唐文化的辉煌画面。

    唐三彩不仅在艺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在陶瓷工艺上也对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绚丽斑斓的装饰手法打破了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单色釉发展到了三彩釉,为后世彩瓷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宋代以后各种各样的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从唐三彩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正是由于唐三彩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独特的地位,而且它从一开始就出口海外,深色异国百姓的喜爱,从二十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之后,就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放,喜欢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

    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所以保存至今殊为不易,而且外国人对唐三彩的式样非常喜爱,使得在拍卖会上屡获高价。

    比如三十年前,1989年,国际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以374万英镑成交,这可是三十年前的价格。

    因为唐三彩的出现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加上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唐三彩的研究非常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

    唐三彩是低温陶瓷,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更是随处可见,再加上胎釉配方也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大量的高仿作品出现。

    可以说一些高仿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九和真品几乎是没有区别,完全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只有百分之一较为特殊的特征,那是经过千百年自然形成的,所以无法仿制,不过,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如果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普通人根本就辨别不出来。

    眼前这个唐三彩之所以能够引起黄崇兴趣,是因为这个唐三彩身上,有蛤蜊光。

    所谓的蛤蜊光,是指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侧的珠光模样的光晕,只有古瓷到了一定的时间,才会形成这种光泽。

    要知道,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的时候光亮刺目,光泽灿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炫亮的光泽会逐渐退去,釉色变得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可谓是精光内蕴,宝光四溢,除非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当然,釉面的光泽,只是鉴赏东西真伪的一个佐证而已,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现在的技术那么发达,要伪造蛤蜊光,也绝非不可能,不需要像真品那样,只需要能够骗过一时,就足够了。

    另外,这个唐三彩的胎上也有自然的土锈。

    唐三彩是一种陪葬品,那么被埋在地下过千年,受到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必然会有一些土锈,而且,这些土锈已经浸到了胎体中,与物件浑然融合起来,显得十分自然,如果是仿的土锈,肯定显得非常生硬,不自然。

    这个唐三彩,不是唐代的真品,是仿照的。

    “老板,这东西怎么来的?”黄崇问道。

    “乡下收的。”老板是个中年大叔,憨憨一笑说道:“俺也不懂,小哥若是喜欢,给我一个实诚价,拿走便是。”

    得,这位老板现在连故事都不讲了,在古玩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得了癌症要住院,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九成九以上都是骗人的。

    买家在编故事,卖家也在编故事,故事横行。

    眼前这位老板,干脆连故事都不说了,因为大家都精明了,都不愿意相信那些故事了。

    “这个唐三彩不错,较为古拙,两百吧。”黄崇将唐三彩放在摊主面前说道。

    “小兄弟就不要拿俺开玩笑了,这可是唐三彩!”老板看着黄崇说道。

    “东西施全釉了。”黄崇说道。

    这位老板,也并非是不懂行,听到黄崇的话之后,脸色微微一变,因为真品的唐三彩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施全轴,至于为什么不施全釉,专家学者至今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算是一个千古谜团。

    老板看了黄崇一眼,伸手将眼前的唐三彩拿起来,双手在人物的头部,以及马匹的四腿摸索起来。

    真品的唐三彩人物脸部、以及动物的腿部有不施釉的特征。

    事实证明,这个唐三彩确实不是真品,不过即便是如此,这位老板也并不感到失望,他做这一行的,自然也知道这里面的东西大多数是赝品,如果这玩意是真品,他放在这里做什么,直接送去拍卖行不就得了。

    抱着能成一笔是一笔的想法,老板对着黄崇呵呵一笑,说道:“东西也不贵,两千,成本价,小哥若是喜欢,就拿走吧。”



第八三六章 换方向,中川凉介
    “这个唐三彩,应该是民国的,毁了你,倒是有点不忍心。”看着桌上的唐三彩,黄崇说道,他的手中已经拿着一个电钻,插上了电。

    这个唐三彩虽然是仿照的,但是仿照工艺不错,应该是民国初期唐三彩现世之后,一些高手仿造的东西,不过,由于当时对唐三彩的研究还不够彻底,仿照者并未发现唐三彩不施全釉的特征,所以就多此一举也给脸施了釉。

    那个老板因为黄崇的“忽悠”,只考虑到施全釉这个问题,却忽略了制作的时间,倒也是让黄崇捡了一个小漏。

    黄崇拿下这个唐三彩,倒不是为了小漏,而是这个唐三彩本身的制作工艺有问题!

    在黄崇的精神力包裹之下,这个唐三彩的分毫都在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很令人惊讶,但是这个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与此前在坪洲看到的那个独眼陶俑的制作工艺有几分相似之处。

    说来也是玄幻,陶俑是秦汉的,唐三彩是民国的,两个东西相隔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却能从制作工艺上看到几分相似,这太不可思议了。

    只是转念一想,连黄金瞳这种东西都出现了,再来点玄幻的东西,似乎也并不奇怪,可能是因为传承的问题,那个陶俑是冯权墓中挖出来的东西,甚至可能是冯权自己搞出来的,那么眼前这个制作工艺有几分相似的唐三彩,可能与冯权有关,或者更加准确的说,是和冯权的后人有关。

    这才是黄崇买下这个唐三彩的主要原因,也是黄崇动用电钻的原因,因为在那个陶俑的内部,有文字,这个唐三彩,可能也有。

    黄崇按下开关,小心翼翼地用电钻,在唐三彩的下方开了一个口子,之所以如此,是黄崇也不想破坏这个精美的唐三彩,虽然只是仿制的,可是用德叔的话来说,这也是历史,要尽量保存。

    开了口子后,黄崇的精神力就能涌进去,将整个唐三彩包裹起来。

    “果然!”

    在唐三彩的内壁之中,真的刻着一个“冯”字。

    “冯权啊冯权,你还真是阴魂不散。”黄崇感慨道。

    黄崇作为一个精神已经活了上千年的“老妖怪”,在冯权面前,却也有一种无力感,冯权比黄崇自己,更像是一个活了上千年的人,竟然能算计两千多年后的情况。

    这是黄崇望尘莫及的!

    当然,这和黄金瞳是密不可分的。

    来到西北之后,冯权应该是找到了解决黄金瞳副作用的办法,不仅使得生命得以延续,黄金瞳的功效也可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简单说就是变得更加牛掰了。

    所以才能算计到两千多年之后的情况,不过真的是有些玄幻。

    不过话又说来,玄幻了才好,冯权的黄金瞳越厉害,黄崇利用黄金瞳来搞清楚手指真相的可行性就越大,至于犯不犯规,黄崇根本不在乎。

    “只是,这个貌似也没啥太大的作用。”黄崇将手中的唐三彩放下,虽然已经确定了手中这个唐三彩大概率是冯权后人所制,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

    对黄崇来说,完全没影响,因为唐三彩的内壁,只有一个“冯”字,没有其他的有效信息,更不要说冯权尸骨或者是冯权后人的消息了。

    “看来我要改变寻找的方向,从当年的科考队身上下手。”黄崇自言自语道。

    虽然黄崇还可以继续寻找冯权的后人,以手中的这个唐三彩作为线索,比如这个唐三彩从哪里流出来的;现在是不是还有类似的唐三彩存在……

    但是黄崇决定,换个方向。

    从苗菲菲口中,黄崇已经知道当年科考队寻找的那个当地向导马腾风,是来自一个叫做李家村的地方。

    科考队寻找向导,那肯定是在科考位置附近找个人,绝对不可能跑非常远的地方,那根本就不现实。

    等确定了大致的范围之后,黄崇可以利用自己的风水学知识,这是黄崇的强项,同时结合冯权记忆残片中的信息,另外还有这片区域的历史变迁,推测冯权最后可能的埋葬地点。

    在冯权墓中,大概率已经没有玉目了,应该都被中川阳平取走了,不过黄崇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玉目,黄崇真正需要的,是冯权留在自己墓穴之中的“精神分身”,类似于内蒙古墓中墓里面的那些眼睛壁画。

    ……

    “中川先生,庄瑞先生已经返回京城了。”

    “嗯,玉目呢?玉目的消息找到了吗?”

    中川凉介带着他信任的女秘书中岛明子来到京城,中川凉介其实已经算是很有耐心,他在灵河当展出的玉目被盗已经个把月了,他现在才行动起来。

    当然,这不是说他此前完全没有行动,他从安排玉目展出开始,中川凉介的人就一直盯着玉目,等待背后的人自己冒出来。

    “灵河当的玉目,被秦家偷走了。”中岛明子说道:“现在警方已经正式通缉秦家父女,只是秦浩然一直在国外,虽然颁布了红色通缉令,但是效果一般,至于秦萱冰,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

    “明子,难道你认为玉目,真的是秦家所偷?”中川凉介看了眼自己的秘书,问道。

    “社长的意思是,那个神秘面具人?”中岛明子问道。

    “十之**就是他,他一定也知道玉目的秘密,这个人有消息吗?”中川凉介问道。

    “没有。”

    “这个神秘的人,到底是谁。”中川凉介皱着眉,囔囔自语。

    原本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中,他之所以拿出一个玉目,就是为了钓出背后的那个神秘力量,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作为一个商人,中川凉介很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看来,那头狼就是西皇珠宝,同时中川凉介还打算利用他们的力量,搞懂玉目的秘密,却没有想到,会半路冒出一个神秘人,将他的一切计划都给搞砸了。

    “社长,那个神秘人会不会是他故布疑阵?”中岛明子说道。



第八三七章 中川的安排,黄崇的预感
    “明子,你待会就将消息传给他,让他知道,我手上还有一块玉目,而且现在就在我手上。”深思熟虑一番之后,中川凉介沉声说道。

    中岛明子闻言一惊,看着中川凉介,只是从中川凉介这位社长脸上,中岛明子看不出任何有效信息,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中岛明子说道:“社长,这样你会不会太危险,为了玉目,他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1...240241242243244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