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回到七零末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崽崽猪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71
家村村民解决困难去了,总之就是忙忙忙。
然后,用这个借口来匡人。
不用说,刘兰秀的意思怕是王梅芳明天又用这个借口来请他们家帮忙了。
哼,前些天,他们家起木匠工作间和猪圈时,想同赵宏生说一声,让他帮忙做见证人去同邻里协商换块地,谁知赵宏生不在家,王梅芳狐假虎威的摆起架子来了。
赵国生二话不说,转头和邻居一起找了村子作见证,签字盖章,一只野鸡,两包烟,瞬间搞定。
等到赵宏生得知此事来道歉时,杂屋和猪圈已经起好了。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那得看这人是不是干实事的。
赵宏生的道歉,他下了,王梅芳的推三堵四,他记下了。
还说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赵国生看来,王梅芳坑得就是自家人。
“明天,我们和爱华他们小两口一起去巧儿娘家帮忙。”赵国生心里衡量了一下,思前想后,在老三家和亲家之间做出了选择。
“你确定?”刘兰秀似笑非笑的说。
其实在她看来,赵国生不会做出这么明显得罪人的选择,这不符合他好老实人的性格。
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他们两口子去帮老三家,赵爱华两口子去帮巧儿她娘家。
两边都顾及到,谁也不冲撞。
看来,上次王梅芳真的惹怒了赵国生。
拿着鸡毛当令箭,真以为她男人那小队长是很大的官?还摆谱?
恐怕某人忘记了,那个小队长的竞选资格是怎么得来的了。
“那好,我听你的。”刘兰秀也就在心里吐槽和不满,嘴巴很有分寸的紧闭。
她可以私底下跟赵国生抱怨老三媳妇几句,但是她并不会在赵家人面前说老三的不是。
“好了,这事你和爱华他们提一句,我去爸妈哪里说一声。”家里没人,鸡鸭和猪也得有人管啊。
除此之外,他要先一步让赵父赵母知道这件事,不能让某人故意扭曲事实的恶人先告状。
而且,老三家还没来请他去帮忙呢。
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
迎着春风,赵国生故意绕路而行,不愿意让远处斜对着赵父赵母家屋子的王梅芳看到,得被她抢先一步开口邀请帮忙。
“爸,姆妈,在家吗?”推着虚掩的门,赵国生试探的往里喊道。
一般这个时候赵父赵母都在家,坐等着孙子孙女们放学回来热闹一番。
“是国生啊,我和你爸在后院呢。”
一听赵父赵母在家,赵国生便不客气的直接推门而入。
虽说是赵国生是嫡亲的儿子,但是他可不想在没有人在家的情况下,独自呆在赵父赵母家,个人性格所致吧。
“国生,你来的正好,你爸今天在河里捕到了好几只大草鱼,你捉一条回去吃。”刚刚还卖了两条鱼,赵母高兴着呢。
“好啊。”赵国生已经习惯了,到没有客气的拒绝。
赵父赵母公平着呢,这样大获的情况,不用说,三家都有份,又不是单独偏心他家。
“对了,你来是有什么事吗?”赵母随口问。
有了孙子孙女天天来尽孝心,逗他们两老开心,赵母有点嫌弃赵国生在这碍眼了,抬头看看天色,这个点,她孙子孙女快放学回来了,灶台上还熬着鱼汤呢。
“……”没事就不能来吗?赵国生怎么从这句话的语气中听出了嫌弃的味道呢?
“噢,爸,姆妈,明天麻烦您们帮忙看下家,明天我们去巧儿她娘家帮忙插秧。”赵国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格外注意赵父赵母的脸色。
很奇怪,赵父赵母一脸平静,跟往常一样带着笑容。
最正常的反应才是赵国生感到最奇怪的。
人老成的赵父赵母不可能不知道老三家明天也插秧的事,也不可能不清楚赵国生做出这个选择会引起老三的心里不痛快。
既然都知道,他们两老为什么什么都不说呢?起码也可提醒和劝说几句吧?
“好啊,那再给你捉一条大草鱼,给亲家也尝尝。”赵母向赵父使了个眼色,赵父默不吭声的麻利递上一条鱼。
赵国生:“……”
还是感觉好不对劲。
算了,这不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吗?不用多口舌去解释什么了。
“爷爷,奶奶,好香啊。”三个熊孩子兴冲冲的跑了进来,打断了赵国生的莫名思考。
“哎哟,你们几个今天回来的有点晚啊,快去洗手,奶奶今天给你们炖了鱼汤喝。”赵母一个侧身利索的从赵国生身边越过,脚步飞快的一点看不出有六十岁了,碍眼的拐杖压根就没着地,跟个装饰品一样拿在手上。
“爸,你也在啊。”三个熊孩子看到赵国生,先是一惊,然后后知后觉的挠着头傻笑。
赵国生:“……”你们才看到吗?
“哎呀,国生,你快回去吧,你说的事,我和你爸记住了,不就是帮忙喂猪吗?”就赵国生家那几只鸡和鸭,赵母闭着眼睛都能数清楚。
不怪刘兰秀不会持家,补贴家,实在是有了野鸡和野兔子后,家里再养很多鸡和鸭就没必要了,浪粮食。
赵国生:“……”他没出现幻觉,他姆妈是真的嫌弃他在这碍事。
深受打击的赵国生拎着一个大木桶,默默的孤独着走了。
远远的,赵国生还能听到三个熊孩子逗笑赵父赵母的欢声笑语声。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先是赵国生最先看出赵父赵母重男轻女,使其稍稍变动下,他家就得到了重视和取得了欢心。
现在是刘兰秀火眼金睛的看出赵父赵母人老寂寞,喜欢热闹,故意让孩子们天天放学后去两老家逗乐,甚至还不吝啬野鸡野兔子等等。
最终呢,还是孩子们最讨赵父赵母的喜爱。
其实,赵国生误会刘兰秀的本意的。
要说刘兰秀知道赵国生把她想得这般‘威武高大’这么孝顺的为赵父赵母着想,她会捂着发红发烫的脸,不好意思的。
她只是单纯怕家里熊孩子常去赵父赵母家蹭吃蹭喝引起两外两家兄弟不满而已。
再就是,家里的野味自家孩子不吃,不是便宜别家了吗?
如此一来,美好的误会就此产生了。
晚上,赵父赵母家。
“老头子,你不怕老二家和老三家因为这事生间隙啊?”赵母一边泡着奶粉,一边皱眉头问。
“生什么间隙啊?老三家有提前打招呼吗?老二家亲家也过来帮过忙,现在还回去,不是很正常吗?”赵父板着脸白了赵母一眼。
要是赵国生在这,听到这一番话,他一定会目瞪口呆的惊叹道,‘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当着他的面,多镇定,多正常,一点不露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72
声色。
背着他的面,两人表情丰富的慢慢讨论。
“呵呵,你觉得老三媳妇也会这么想?”赵母可看清楚王梅芳的嘴脸了,一点不觉得她会这么大气的想。
大概会觉得老二家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想帮她家插秧,或者是给她家难堪。
上次老二家起猪圈的事,赵母可是听说了,啧啧,芝麻大的官,还敢拿乔?
要说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别人求人帮忙办点事,你拿拿乔,适当点好处也不会有人闲言碎语去多议论,人情往来常来如此。
可是,那也得分人啊。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个弟媳妇在哥哥面前摆什么谱?真办成事了,赵国生会不懂礼数的少了你东西?还说是嫡亲的兄弟。
这事私底下传开来,谁不在笑话?
好在赵宏生脑子清晰,立马带着王梅芳登门负荆请罪,在外人看来,赵宏生只是被媳妇给坑了。
只有赵父赵母知道,要说没有老三的默许,或者是王梅芳按老三的意思揣摩的,她会那么摆谱吗?
可惜,小聪明终是小聪明,登不上大雅之堂,摆谱过头了,把事情搞砸了。
“管她是不是这么想的。”赵父才不想去管这点破事。
只要老三脑子没坑,他就清楚应该怎么想,怎么约束他媳妇那张嘴。
为这事生间隙,那倒不至于,顶多就是老三心里窝火一段时间。
谁家兄弟姐妹之间还没有一点小疙瘩?多少会有点小摩擦的,只要一家人遇到大事上站成统一战线就成了,都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更何况他们是亲兄弟。
第204章
赵母一听赵父那说话那语气,就知道他心里怎么想,除了暗暗叹气,她还能说什么呢?
打心底,对这件事的看法,她可没有赵父那么好的良好心态。:3w.
老三媳妇是什么样的人?
真会那么好说话?
赵母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个婆婆太仁慈了,真该好好在王梅芳面前摆摆恶婆婆的谱。
算了,她老了,吃一天赚一天了,不讨人嫌弃了。
希望老三能管制住他媳妇那张说三道四的碎嘴吧。
初灯夜上,东边几颗明星乍现,随着点点星光渐渐增多,大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温馨的夜色之中,在徐徐微风之中,偶尔传来两三声赵父赵母的低语喃声。
同样的,在赵国生家,隐隐不道出口的刘兰秀也有着类似的担心。
可是,这种担心,在两家选择之余的作比较后,心底最后那一丁点犹豫和徘徊通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利与弊,太明显不过了。
虽说起猪圈换地的事,老三家负荆请罪的登门道歉了,但是,暂时她心中的郁闷之气无法得到释放。
想借机表明态度,他们家也是有脾气的。
不要以为他们家好说话,那就代表了他们家好欺负。
要不是王梅芳跟她有着躲不掉的妯娌关系,她真不想搭理这么个自私自利的人。
尽管很多时候,她也有过这样自私自利的想法。
但,
终究刘兰秀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多数是私底下过过嘴瘾。
困意睡梦中,一夜好眠。
早晨,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用激扬的鸡鸣声报晓着黎明的到来,此起彼伏地竞赛着歌声,赵家村慢慢地在一片鸡鸣中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在一阵舒服中醒来。
不等太阳羞答答的出来,便匆匆的吃过早饭,两辆单车,四个人,急三忙四的踏上了路程。
再怎么忙,于人情来往的刘兰秀没忘记拎上赵父赵母捎的大草鱼,以及家里现成的两只野鸡和一只野兔子。
虽比不上上次王德胜两口子上次来提着的猪蹄和猪肚子,论其价值,也相差不远。
只不过前者是花钱从街上买的,后者是山上水里猎的。
迎着晨风,骑着单车快速的在乡间小路上踩,看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为大地披上缕缕霞光,太阳下,草地里小鸟在清脆的歌唱,晶莹的露珠熠熠发光。
“国生,这作为后面垫了块厚棉布就是舒服啊,一点都不颠啊。”当着儿子和儿媳妇的面,刘兰秀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极为不好意思的扶着三角座位下冰冷的钢铁棍。
由怕死的紧紧搂腰改为扶着单车座驾,默不作声的赵国生偷偷的翘起了嘴角。
原来,刘兰秀还有这样的一面?在晚辈面前害羞?
不应该啊?
上次当着家里几个熊孩子的面,她不是大大方方的搂着他的腰吗?
还脸不红气不喘的任由几个熊孩子捂嘴调侃着笑?
换成儿媳妇就害羞上了?
心里稍稍感到怪异的赵国生不自觉的把视线投向紧跟其后的赵爱华小两口,只见巧儿微笑着脸,和刘兰秀扶座位的姿势,如出一辙。
赵国生了然于心的会心一笑,原来如此。
这婆媳两人,就不知道是谁学的谁了。
或者,彼此都出于脸皮薄?
“呵呵,坐稳了,要下坡了。”赵国生笑着摇摇头,轻轻带了点手刹,速度控制在某人不会大惊小怪的尖叫范围内。
在刘兰秀紧握手扶着后座钢铁下陡坡的时候,巧儿‘花容失色’的偷偷楼上了赵爱华的腰。
许是赵爱华蓄意为止,下坡的速度很快超过前面那辆单车了。
等到赵国生一行人赶到上林村时,太阳已慢慢升到头顶。
“姆妈”巧儿眼尖的,隔得远远的就看到她姆妈挑着一担秧苗往屋里走。
似乎唐秀萍也有细微的心电感应,很巧合的正好抬头张望过来,脸上露出惊讶的喜悦的面容,连忙放下肩上的担子,大声喊道:“哎呀,是亲家来了。”故意漏过巧儿和女婿。
人总是这样,善意的客道,明明这时唐秀萍心里更多是看到女儿女婿的欢喜,第二反应才是亲家来了惊喜。
脸上流露的却是对赵国生两口子的热烈欢迎和‘受宠若惊’的高兴。
可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善意的客道。
包括赵国生和刘兰秀两口子。
“呵呵,亲家,还有多少田没插秧啊。”刘兰秀向来比较直接,笑盈盈的问道。
客道的话,唐秀萍已经说了,她就不再委婉的试探。
因为刘兰秀知道,对亲家来说,他们两口子带着儿子和儿媳妇过来就是最好的态度和证明。
其他的,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还有三亩田呢。”才插了几分田秧苗,今天才正式插田。
插秧不是割禾,要割,还要打禾,晒谷子。
插秧,只要水田翻耕了,一边扯秧,一边插秧,一边施肥,非常快。
“那我们来得正好啊。”刘兰秀笑着说。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73
哪怕没有赵国生一家人的帮忙,光是王家几个人,辛苦点,一天也能忙完。
“是啊,呵呵,你们吃早饭了没?”唐秀萍挠挠头,觉得这么干站在这里有点傻呼呼的,忽然想到,她挑这么一担子秧苗回去,也正好准备回去吃早饭。
“吃过了。”诚心来帮忙的,哪能不吃过早饭过来呢,那不是浪时间吗?
“走走走,赶紧跟我先回去。”唐秀萍笑着挑起秧苗在前面带路。
杵在一旁当木头人的赵国生直愣愣的推着单车跟在后头,听着两个女人叽叽喳喳的有说有笑。
难道那担子秧苗是假的吗?很轻吗?为什么步伐如此健步如飞?害得赵国生尴尬的推单车也不是,骑单车也不是。
巧儿:“……”她姆妈刚才是朝她点头笑了下吧?
赵爱华:“……”说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呢?为什么他觉得是亲家看亲家,越看越喜欢呢?
“巧儿回来了,爱华呢?”巧儿大嫂惊奇笑着的从灶台口烧火处起身,然后又看到赵国生和刘兰秀,立马嘴快的喊道:“亲家阿姨,叔叔也来了。”转头对巧儿二嫂说:“红玉,再多炒两个菜。”
巧儿二嫂也是人,连忙笑着亲切的招呼赵国生和刘兰秀:“叔叔,阿姨,你们坐会,菜马上就好。”说完还不忘冲巧儿挑眉打招呼。
“别,你们快别忙活了,我们都吃过早饭了。”刘兰秀赶忙阻止她们,又忙递上手里的东西说:“你们找个水盆把这鱼给养着吧。”一手拎着大草鱼,一手拎着野鸡和野兔子,说来也奇怪,这条鱼的生命力还真顽强,半道上一个上坡的颠簸,木桶里的水去了大半,它居然还活着,话一落音,很是配合的挣扎了两下。
一般而言,去人家家里做客,带鸡鸭鱼这类活物,尽量带活的,不能带死的,半道上无意闷死的也不太好。
死物,始终不吉利。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你跟你送礼的这家关系不好,所以才故意送死物,想把厄运带给其家。
特别是这种结亲的姻缘亲戚关系。
“哎呀,亲家,你们人来了就好了,怎么还拿东西啊。”唐秀萍嘴上嘟哝着客气的话,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掩盖不住的满意。
礼多人不怪,王家不缺这点东西,但是,稀罕亲家这份心意啊。
刘兰秀:“……”
桶里另一条拼命在挣扎,努力刷存在感的大草鱼活蹦乱跳的让她脸上烧得很。
那条大草鱼是赵父赵母捎过来给赵国生他姐姐的,她都不好意思开口解释了。
赵国生:“……”
“姆妈,我和爱华把这条鱼和这只野鸡给芬娟伯伯家送过去啊。”巧儿平时孩子气比较重,关键时候,眼见力还是有的,一把夺过桶里剩下的大草鱼和一只野鸡,拖着赵爱华往屋外跑。
一句姆妈,一语双关,娘家婆家都顾及到了,同时又化解了刘兰秀那莫须有的尴尬。
“快去快回啊,随便问问你芬娟伯伯,看她家里还有多少秧苗没插完。”唐秀萍冲着他们小两口的背影喊道。
自从结了赵家这门姻亲,王家和原本关系比较亲密的赵芬娟家,那感情愈发好了。
刘兰秀闻言,情不自禁的望了眼赵国生,心里不知作何想法。
总感觉,不说这句话之前,她还没有这么尴尬。
一个是他们家的亲姐姐,一个是他们家的亲家。
两者同他们家的亲疏远近先不说,就这两家而言,他们没有直接的亲戚关系。
但是,似乎这个亲家比他们家这个嫡亲的弟弟还要对赵芬娟家要关心,很是令刘兰秀羞愧啊。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关心。
继续停电中,这章是用手机在外面码的,一边充电一边码字
尽量更文。
现在要回去了,趁着屋里还看得见,回去先洗漱一番,再出去吃饭。
第205章
再看看赵国生那副毫不在意的心无芥蒂的模样,不用想,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算了,她瞎操心什么?人家嫡亲的弟弟都这么没心没肺,她这个做老弟媳妇的,羞愧什么?
赵国生粗心大意的没刘兰秀心思敏感,他确实没有想那么多。
不就是一句随口的客道话吗?有什么好神经过敏的?
再说了,他姐家也不是什么小气吧啦,斤斤计较的人,估计也不会挖空心思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无他,往年也是这么过的啊。
有时间,在他姐忙不过来时,赵国生会带着赵爱华过去帮忙。
没时间,各家忙各家的。
更何况,王家两口子主动先去赵国生家帮过忙,他们家赶过来搭把手,不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事实上,唐秋玉根本没想那么多,也没想过那句随意的话会给敏感多想的刘兰秀带来尴尬。
“亲家公呢?”不是要吃早饭了吗?赵国生进屋好一会了,怎么没看到王德胜呢?
“去田里打肥料了,不用管他,你们坐下再吃点早饭。”唐秋玉摆摆手,顾不上手背上没洗干净的泥巴,笑着半推着他们两口子入座。
盛情难却,不吃,也得坐上桌子装装样子,动两筷子。
主要是赵国生和刘兰秀对王家不熟,对王家的田地更不熟,不能主动率先的去田里插秧。
若是换成赵福生家或者赵宏生家,在这种在自家吃了早饭的情况下,二话不多说,撸起袖子,卷好裤腿就下地插秧去了。
“亲家,你忙吧,不用特意招呼我们。”刘兰秀连忙反过来笑着阻拦唐秋玉的热情,他们两口子赶过来是帮忙搭把手的,不是来给亲家充当客人添麻烦的。
“就是,嫂子,你去忙吧。”赵国生还是习惯以前的称呼,一句嫂子比称呼亲家母更显亲近。
“那行,你们先坐着,就当自己家里一样。”她确实要去洗漱一番,鼻子上还沾有一坨泥巴呢,而且一大清早就去秧苗田里扯秧了,哪里顾得上洗脸刷牙啊。
王家的院子很宽敞,一半老屋,一半新屋,一半青砖,一半红砖,还有土坯墙围成的院子,比起赵国生家用竹篱笆圈成的院子要结实的多。
唯一不好的,视野不太开阔,再加上围墙周围的高大树木,老屋那半边院子是晒不到太阳的,有种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感。
按理说,以王德胜家的条件,老屋早就该拆了重起新房子。
可是,王家恋旧啊,不愿意拆了祖屋。
老屋门前有口大水缸,露天的,那里的不能用来喝,可以用来洗衣服,洗手,扫地洒水,浇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等等。
正如唐秋玉现在,她正用大木瓢在水缸里舀水洗手上和脚上的泥巴。
不一会儿,王家两
一夜回到七零末 分卷阅读274
个媳妇手脚麻利的摆上了大半个桌子的菜,五菜一汤一素,荤素搭配,煞是好看。
不过,谁家大清早的这么丰盛?大鱼大肉?不怕油腻?
刚上桌准备吃饭,王德胜挑着一对撒完肥料的空桶回来,空桶里面还放着几个空肥料袋子,后面紧跟着王家两个儿子,一人挑了一担子秧苗。
“亲家,你们回来了。”刘兰秀笑着站起身打招呼,赵国生也跟着起身点头示意,憨笑不语。
“你们来了,坐坐坐,继续吃饭,不用管我们,我们去洗把脸,马上就过来吃饭。”王德胜随手扔下肩上的空担子说,脸上的笑容没过多的意外,大概早就预料到眼前这一幕了。
何为礼尚往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