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少年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暴风猎人
齐港煤矿的舆论危机应急管理做得很到位,各种自媒体及社交软件信息没有提到这场诡异的事故的。不知道是人家对这种工亡事故看不上眼,或者是善后处理到位,没有引起任何一方的不满意。
或者干脆就是本小海自身的原因,他浏览的自媒体有限,他的朋友圈朋友也和他一样不敢随意转载或发表不合时宜的信息。
栾凤和陈晓光对着同一台电脑上的程序在低声讨论着。虽然声音很小,但是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样子,讨论得应该非常激烈。
本小海再次检查着为富春煤矿编好的程序,感觉有些乏味。虽然他记忆力不是非常好,但是看得次数多了,又是自己亲自编写的程序,所以一打眼就能知道这些代码的作用。
反正他自己是难以检查出任何错误来了。本小海偷偷拿出手机来,借着身体的掩护,慢慢翻看着微信里的信息,依旧没有什么新奇的内容。
他看了一眼正对着一本资料发呆的吴昊和正在整理安全规章制度的班长程坤,长长地叹出一口气来,这样压抑的工作气氛真的能让人少活五年呢。
栾凤和陈晓光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本小海竖起耳朵来听,竟然能够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了。
“据说谈拢了一百四十万。”罗凤尽量压低了声音,但是依旧让本小海分辨出了内容。原来这两个人根本不是在讨论电脑上的程序啊,而是在议论刘培俊的事情。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本小海也不例外。他装作无意识地向他们那个方向挪了挪凳子,而且身子也向那个方向倾斜了很多。
“这么多啊?”陈晓光的声音透着惊讶。
不只是陈晓光惊讶,本小海也惊讶呢,一个工亡事故赔偿一百四十万?本小海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按照现在一个月三千多块钱的工资来算,就按照四千的整数来算,要劳动三百五十个月,就是二十九年多一点。
陈晓光的思维肯定与本小海的想法神同步,而且他的心算能力一点也不比本小海差,因为他将折合的年月给说了出来,“按咱现在的工资水平,要整三百五十个月,二十九年呢。”
陈晓光的话,让本小海听得胆战心惊,他还以为是自己自言自语出声了呢。愣了一下,又无声地笑了,看来大家都和自己一样,已经忘了刚听说事故时的遗憾和伤痛,而更关心起与之相关的其它事情了吧。
“是啊,钱是不少,可是一个人,这么年纪轻轻地就没了。老人没了儿子,老婆没了老公,孩子没了爸爸。”女人的同情心就是比男人的持久,或者说赚钱多的女人更不在乎钱。
“唉,也是啊。”陈晓光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可活着,一辈子也攒不了这么多钱。”
陈晓光老婆也没有工作,孩子也小,一家三口全靠他微博的工资过活呢。说起来,生活比本小海还拮据呢,所以他有这样的感慨也很正常。
“晓光,你可不能瞎想啊。”栾凤毕竟是女人,敏感地觉察出陈晓光的想法不对,及时向他灌输正确的世界观,“好死不如赖活着,只有人活着,一切才有好的可能。”
“栾姐,我也就是一说。”陈晓光无辜地看了栾凤一眼,辩解说,“我可没有想那么多。”
听着他们的对话,本小海也想不出他俩到底是谁想多了。本小海琢磨着他俩的话,发现自己才是真想多了的那个人呢,人家有事没事的闲聊,就让自己跟着胡思乱想了呢。
栾凤和陈晓光的闲聊,其他人肯定也都听到了,但是他们遵循了以前程坤的谆谆教导,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议论,在做一个守规矩讲信用的好职工呢。
见程坤也不管他们两个闲聊,知道程坤也是一个明白人,怎么封得住别人的悠悠之口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本小海又摸出手机来看,尽管没什么好玩的信息,但是他总控制不住自己去翻看手机的冲动。
“哥,忙啥呢?”竟然有雷鸣的信息,刚刚发的呢。
“上班啊。”本小海有些欣喜,可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便如实地干巴巴地回答道。
“哦。”善于言谈的雷鸣可能不善于文字聊天,或者是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在干嘛呢?”本小海没话找话。
“我没事啊。刚从外面接了刘总回办公室。”此时的雷鸣正坐在刘春富办公室里的沙发上,悠哉悠哉地享受着空调的凉气呢,而刘春富正在看秘书送过来的一些材料呢。
“我们单位出了工亡事故。”本小海将这句话发了出去,看了程坤一眼后,想了想又撤了回来。
但是雷鸣已经看到了这句话,担心地问,“我们这里也听说了呢。哥你没事吧?没收到什么影响吧?”他打字太快竟然把“受”字打成“收”字了,但是觉得本小海能看懂,便也没有去修改。
本小海先是感叹消息竟然传得那么远了,后又感受到了雷鸣话语里的关心,心里竟然感到踏实起来,不再那么压抑。“我没受影响,但是是同一个车间的同事,所以感觉心情不大好。”
“同一个车间的?那你们林主任一定会受影响吧?”
“我不知道呢。”本小海没想到雷鸣考虑这么多呢,他这几天都没想起来他们的车间主任会有什么影响呢。同事也没人提起过他呢。车间里除了安全事故,车间主任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倒霉的林家涛,本小海感叹了一下,心里为他默哀三分钟。
174.安全标准化
“这次事故和电气方面的控制程序没什么关系吧?”雷鸣想了想,还是把这句话发了出去,毕竟是刘春富安排要问的事情,他不得不问。
本小海抿嘴笑笑,理解雷鸣的问话,在心里斟酌了一会儿,才谨慎地回答道,“这场事故是由一起机械故障引起的。”
“可我们听说是触电身亡呢?”雷鸣虽然不怎么懂业务,但是消息传得那么详细,这基本的触电身亡,他是没理解错的。
“他要停电检查,没有通知电气运维人员擅自去拉电闸才触电身亡的。”本小海将听来的信息发了出去,又总结道,“真的和控制程序没有任何关系。”
“明白了,谢谢哥了啊。”雷鸣又发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看到这里,本小海内心是有些失落的,原来和我打招呼就是为了问这个啊。本小海忘了在他回来的当晚,雷鸣就关心地问过他到家了吗吃饭了吗睡觉了吗。
而且听说了事故以后,询问一下知情者也是正常的做法啊。但是本小海就是觉得雷鸣问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些关心的话,让人感到很虚假。此刻,那些真心的关心话也变得有些虚假起来。
本小海没再给雷鸣发消息,也没再收到雷鸣的消息。他猜想雷鸣应该是向刘春富汇报情况去了。他呆呆地看着屏幕,思绪早已飞走,手机已经黑屏了,他还在望着手机发呆。
“你俩别闲聊了。”班长程坤终究没能心平气和地忍耐下去,他及时制止了栾凤和陈晓光越来越大的聊天声,因为他们的闲聊话题也像那些无知的谣言传播者一样,跑到“电死鬼”那里去了。
不懂电的人胡说八道也就罢了,而这些搞电气的人竟然也跟着瞎传,就不只是信不信鬼神的问题了,简直辜负了这么多年关于“电”的学习和工作。
“我刚才把咱们班组的安全规章制度又捋了一遍,刚刚发到班组微信群了。你们都再看一遍,万一有人问起,别答不上来。”程坤的语气很平缓,但是也很压抑,毕竟刘培俊触电的地方属于电气运维班组的地盘,还不知道大家这次能不能脱得了干系。
大家也都知道谁也脱不了干系,但是正因为和大家都有关,所以也都没觉得非常严重,所谓是法不责众。只要责任没有落实到某一个人的头上,那就是大家一起承担了,人均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程坤作为一班之长,肯定要比普通职工感受到的压力大一些。
所以在一些事情的补救上,他也就比其他人格外上心了。
响应班长的号召,大家集体摸出手机,打开微信去阅读他整理好的班组安全规章制度。
当时,安全规章制度刚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背诵过,并且通过了考试的。值班室的墙壁上也挂着彩色的制度展板,但是大家已经熟视无睹了,几乎无视了它的存在,不记得上次驻足阅读是什么时候了。
现在再看看微信中改良版的班组安全规章制度,大家感觉亲切中带着陌生,陌生中带着似曾相识。在最后一条,特别强调了控制盘柜的随时关闭上锁的重要性。这应该是和墙壁展板上最大的不同。
所谓的亡羊补牢,也许就是他们现在在做的一些工作吧。
吴昊的阅读速度最快,他很快看完,由衷地恭维程坤道,“老班,规章制度修改得好,原来一些太笼统的原则性条例细化了,具体了,可操作性增强了,对大家的安全指导工作更有指导意义了。”
程坤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心里的沮丧少了一些,面上就带了一丝笑容出来,“如果还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大家提出来。”
“我觉得嘛。”栾凤咳嗽一声清了嗓子,“班长,这个安全规章制度既然是上了墙了,而且当初得到了管理部门的认可,咱们现在随意改了不好吧。”
“这个......”程坤被说了个措手不及,想了想解释说:“原来的太粗了,都是些大原则性的东西,不好对着操作啊。”
“能上墙的安全规章制度,也只是起到指导作用,没必要细化到能照着操作的程度。”栾凤不只是技术水平高,对很多事情的见识和理解有都有自己的想法。
她看看班长及其他人都有些不解,随后建议道,“不如我们在这个安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再编一套安全标准化操作手册。对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细化,特别是涉及安全方面的操作,进行细化的同时进行标准化,这样无论谁去干活都依照这个标准流程来。”
栾凤的建议让大家的眼睛一亮,如果真能搞出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来,以后工作起来可就有据可循了,减少了随意性,不只是能减少不安全因素,也能在处理故障的时候提高效率呢。
“只是,咱们除了常规的点巡检之外,重点是处理各种突发的故障,每次的故障都不一样,这怎么能标准化呢?”本小海是不如栾凤技术好,不如她威信高,但是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也知道他们工作的难点在哪里。
“本工,你可能误会我说的了。”对于本小海的疑问,栾凤不紧不慢地解释着,“我说的是安全标准化操作流程,不是技术流程。虽然咱们的故障千差万别,但是咱们处理故障时需要做的很多操作层面上的东西很有规律。”
“这是什么意思?”程坤细细琢磨栾凤的话,却和本小海一样没能明白她的意思。
栾凤见大家都盯着她看,知道自己说得还不清楚,继续深入浅出地解释道:“比如,咱们处理现场某个执行器故障时,咱们就规定好走什么路线到达现场,路上要注意那些危险因素。到达现场后,要观察什么。在检查信号时,需要练习操作室做什么操作,需要同去的同事配合做些什么预防。”
见大家听得认真,还有人在点头,就知道大家这次是听进去了,又补充了一句:“至于怎么处理技术上的故障,那就是水平的问题了,不用在这个安全标准操作手册上详细说明。”
175.桃花源
栾凤的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仔细想想,她的理解非常正确,规章制度就是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而不是操作指导书。想要能够指导大家怎么操作的,可不就得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流程吗。
班长程坤也不是因循守旧的人,栾凤的建议既然有创新性,又切实可行,为什么不支持呢。于是他正式宣布维持原来的班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大家齐心协力编制一套安全操作标准流程。
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很有建设性,将会为将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一想到会有一大堆的额外工作,大家就又觉得真是自找麻烦啊。
可在这安全生产形势这么紧张的状况下,只有积极主动地为安全生产做工作,才不会被上级管理部门挑出更大的毛病吧。
“栾工,你就根据咱们的维护区域类型给大家分分工吧。”程坤将任务直接安排给了栾凤。谁的主意谁就负责到底吧,能者多劳吗。
这下,在没有故障需要处理的时候,大家就不会无所事事了。有的是安全标准操作流程等着被整理呢。
袁旭的父母终于要回老家给姥爷烧纸去了。她没有沮丧,反而有些兴奋起来,她妈妈如果看到她这种状态,肯定会伤心地骂她不孝呢。
这几天真的投入身心学习高等数学的本源,也一直期待着这件事情呢。一个人学会了一项技能,总是想要找机会展示一下的。更何况他想借此得到心中女神的青睐呢。
由于做红烧排骨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这天到来的时候,本源吃过早饭就去超市了。
到了卖排骨的地方却傻眼了,标牌上写了好几种排骨呢,什么肋排,前排,脊骨,大排等等,价格也各不相同。他原先只注意学习怎么做了,却不知道当时那是什么排骨。
本源正在犹豫着是不是问问卖排骨的大叔应该怎么选择时,足有二百斤的胖大叔就先热情地主动问他了,“小伙子,排骨准备怎么吃?”
“红烧。”本源马上利落地回答道,好像很在行似的。
“那就用这种肋排吧,做出来形状好看,也好吃。”大叔油腻腻的胖手指着码得整整齐齐的肋排,“你看多新鲜。”
本源根本不懂什么样的排骨才算新鲜,只是觉得那粉红的颜色很鲜亮,给人的感觉很不错。只是这肋骨是最贵的啊,这大叔建议买肋骨,是真的因为做红烧排骨用肋排好,还是为了多赚钱才推荐的。
本源想打电话问问老爸的,可又觉得这种小事情也问,显得太没有主见了。看着肋排和大排差了那么多价钱,想想买肋排的话,那得多花不少的钱。
如果本小海知道本源在买排骨时因为价格问题而犹豫时,一定会自责得难受。他知道儿子懂事不乱花钱,可也想不到他在买排骨时会因为价格而纠结。
本源权衡再三,选了价格适中的前排。胖大叔一把抓起本源指定的那块前排,放在称称重后,直接扔在了身后的案板上。
身后一百六十斤的大妈毫不犹豫地抓起案板上的排骨,在电锯上哧哧哧几下子,就把那整块排骨肢解了,动作干净利索,与她的胖大身材极不相称。
本源看着那么一大块好看的排骨瞬间变成了一堆,失去了完美形状的小块排骨静静地躺在塑料袋里,了无生机,他心里竟然有一种无能为力的失落感。对这次聚餐的热切渴望也淡了许多。
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只是任凭这感觉在心里蔓延。这一会儿的功夫,外面竟然阴了天。这夏日的天气还真是娃娃脸呢,记得进超市前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空。
袁旭的家在桃花源,小区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位于矿区的边缘地带,依山而建。小区后面的山坡上就是一片桃园,春天时山上桃花盛开,一片绚烂,所以小区的名字就叫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房子都是联排别墅,属于齐港煤矿及附近最贵的房子,一般都是在附近开公司做生意的老板买的。齐港煤矿的职工是难买起这么好的房子的,即使有个别领导能买得起,人家也不一定要在这里买,那不暴露了自己的底细了么,人家都是到大城市买的。
本源知道袁旭家里有钱,因为读高中时她就经常在校服里面套着名牌服装,运动鞋也是好几百元的品牌。像本源这样的普通职工子女,一般都是穿几十元的鞋子而已。
所以,尽管高中时代本源就把她当做女神了,只是由于不自信从来没有表白过,也没有向任何同学透露过心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