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命当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亩南山

    白杨和邓熠辉来了之后,也迅速加入了讨论。作为顾松的室友,同样是理科学霸,又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上天什么的多带劲

    “咱们刚大一,自己组建社团能被批准吗”

    “没事,到时候让顾松去搞定。”

    “师兄师姐们加入进来,能听咱们的吗”

    “干嘛你想干社长”

    “不不不,社长肯定是让顾松带头啊。他们能听顾松的吗”

    “没事,顾松是大老板,公司里几十岁的人都听他的。”

    “社团的活动经费去哪里找哦,顾松可以赞助,你说我们是纯粹讨论还是真搞点研究”

    “你研究得出来吗那你直接毕业去航天局好了。”

    插不上话的刘大庆面无表情内心崩腾明明是两文两理的均衡宿舍,为什么我成了弱势群体

    还好陆潇打断了教室里嗡嗡嗡的议论声“都到期了,公布一下导师安排。跟各位导师都约好了时间,下午你们抓紧机会去请教一下,把课都选定了。”

    一群人期待地等着陆潇宣布。

    天元计划班的导师团非常豪华,基本选聘的都是各院系的大拿,优中选优带博士的存在。

    可惜每个导师能带的名额有限,自然就有人欢喜有人惆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郭跃教授,杨崇文,顾松,白杨,蔡司。”

    名字一念出来,三个坐在一起的家伙彼此相视一笑,白杨还特定看了一眼班花,小脸一红。




第251章 载人航天大佬的好奇
    信科学院号称燕大第一大院。

    这个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成立的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下面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半导体物理专业,随后就是由无线电电子学系改名而来的电子学系。

    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刚刚成立,合并了原来的数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学研究所在内的很多专业,组成了一个巨无霸级别的院系。

    在顾松填报的诸多专业方向中,这个方向被他特别标出来作为首选。

    而郭跃可就厉害了,虽然现在还未入选,但未来和倪光北一样是工程院院士,而且当选为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

    大拿中的大拿

    在农园吃完午饭,顾松和杨崇文、白杨一起来到了位于东南门旁的信科院楼。

    冰山班花蔡司也已经到了,但在大厅里等着。

    “怎么不进去”顾松好奇地问。

    蔡司淡漠地说道“没到时间。”

    顾松看了看手机,确实是,来得稍微早了一点,还没到两点半。

    白杨不敢说话,杨崇文是个大大咧咧的性格,他对班花的免疫力很高“蔡司,你是准备往哪个方向发展啊”

    “软件。”

    顾松拍拍白杨的肩膀“跟你一个方向呢。”

    蔡司看了看白杨,没说话。

    白杨有了个共同话题,大着胆问“你选了哪些课”

    “计算概论,微电子学概论,c程序设计,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西方语言、文学、文化学基本概念。”

    白杨很好奇“西方语言选这个干嘛”

    “出国。”

    顾松看了看蔡司,试探性地问了问“出国读研”

    “硅谷。”

    顾松点了点头,目的性很明确啊。

    去国外读研,然后顺理成章在外工作甚至移民,向来是一条受欢迎的路。再不济回到了国内,那也有海龟的光环。

    每一届走这条路的学生,在燕大里将近三分之一。但像蔡司这样,刚一入学就这么明确的还是不多。

    杨崇文摇了摇头叹气,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蔡司忽然问顾松:“你准备出国吗”

    “你是指什么”

    “移民。”

    顾松摇头道:“没这个想法。”

    蔡司认真地看了看他,若有所思地闭了嘴。

    白杨怯怯地问:“你想移民”

    蔡司迟疑了一下,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杨崇文斜着瞅了瞅她。

    顾松没说话,人各有志,不必评价。

    但小白杨像是有些难过,顾松瞄了瞄他,这家伙难道刚到大学脱了缰就起心思了

    看了看时间,顾松说到:“差不多了,咱们走吧。”

    郭跃的办公室在三楼,四人到了门口,顾松敲了敲门,里面说了一声请进。

    推开门进去,书桌后一张儒雅的脸抬起来。见到四个鱼贯而入的新面孔,他想了想笑着问:“天元班的新生”

    “是的,郭教授您好。”

    郭跃拿起旁边的资料,笑着说:“林校长说你们是这一届最好的几个苗子,我看你们的资料,确实都很优秀。要不就先挨个说一说未来的考虑,然后现在准备选的课”

    四个人自然没意见,从蔡司开始,挨个说起来。

    她说的和刚才没什么出入,就是想后面到斯坦福或者加州其他大学读研,未来想到硅谷的高科技大公司。

    对她的选课方案,郭跃没什么意见,认为她考虑得已经不错了。

    杨崇文和白杨两人,一个偏重于硬件,一个偏重软件,郭跃帮他们提了些选课的意见。

    轮到顾松,不仅郭跃很好奇,其他三人也很想知道,顾松把信息科技作为主要方向,和未来造飞船这件事怎么关联。

    “郭教授,我感兴趣的是机器人。”

    郭跃看着他说:“哪个方面的机器人”

    顾松老老实实地说:“教授,我有两个主要的目的。首先是工业机器人,想提高制造的效能和精度。其次,我也希望软件工程方面做些学习,未来应用的方向就是载人航天器。”

    郭跃一阵沉思之后说道“我是听说了昨天你演讲说的内容,看来你是非常认真的。你认为人工智能是航天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和未来的支撑”

    听到他这样问,顾松不由得一惊。

    他定定地看了郭跃一眼,确定他是由自己那么一句话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科研大牛的直觉真的很敏锐,可能平常本身就在思考方方面面的路径。

    郭跃继续说“我的科研方向就是载人航天的软件工程。老实说,之前我只能说是佩服你的豪情和勇气,但你说完这么一句,我反倒有点相信刘教授说的话了,也许你真的在科研上有些天赋。你真的系统思考过,该在现有基础上怎么突破吗”

    顾松对郭跃原本的印象不多,但上午既然被安排了由他做导师,回去也用电脑好好查了查他的信息。这一查,和脑子里模糊的深层记忆一印证,才知道他是未来载人航天的大拿,负责整个项目的软件工程。

    可面对这样的人物,顾松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阐述自己的谋划,该说到什么程度为止。

    郭跃还以为顾松有其他的顾虑,对另外三个人说“今天先只做选课指导,你们就先回去吧。顾松的未来方向复杂一些,我和他再详细聊聊。”

    几个人神情复杂,只能就这么先撤了。

    顾松和他们三个打过招呼,等屋子里只剩下两个人,才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郭教授,我觉得自己的思考可能很幼稚啊。”

    郭跃摆了摆手“林校长来做我工作的时候,特别提到了你看问题的深度不同,似乎对未来有一定的洞见。这一点,甚至受到了陶部长和倪院士的肯定。既然如此,我就不能不感兴趣了。你现在是以一个亿万富豪的身份在认真想做这件事,我相信你有务实的思考,毕竟这东西不可能真的被你拿来当玩具。”

    他又笑道“再说了,现在我是你的导师,你想从我这里争取未来自由度的话,至少要让我充分了解你的想法吧”

    顾松想了想,这毕竟是读档后自己遇见的第一个航天大拿,虽然他专业的方向是软件工程。也许,真的可以和他好好交流一下。

    想到这里,顾松认真地点了点头“好,郭教授,那就请您多指导一下我的思路了。”



第252章 遭遇全方位打击
    脑子里这本宇航基础百科,给到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如果是现在毫无顾忌地往外输出,也许整个基础科学都会往上提高几个层次。顾松虽然看不懂理论,但他知道,那些与行星际宇宙飞船有关的科技应用,水平究竟在哪个层次。新材料、下一代计算机、强人工智能,甚至聚变推进器的图纸

    但读档前政经哲的学历背景和多年社会阅历告诉顾松,不能这么干。

    他必须要把核心的东西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

    现在面对郭跃,他就需要掌握这个度。

    要取得郭跃的支持,甚至借用以郭跃为代表的、现在这个阶段可以用得上的科研力量。

    顾松开口说道“郭教授是否认同,如果要做这件事,首先主要的因素是钱”

    “当然”郭跃点头,“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何况是航天这个投入特别大、直接经济收益小的领域。”

    其实航天技术所积累的技术,最终都广泛运用到了生活当中,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恐怖。但可惜的是,航天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的直接经济收益确实小,民间认为劳民伤财的呼声其大无比。

    可要做这件事,没有海量资金的投入,根本推不动。

    当年受对手发射第一颗卫星和实现第一个载人航天的刺激,美国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砸了相当于现在20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进去。

    而相比较而言,华国的载人航天项目,从立项到第一次实现航天员上天,总花费才200亿人民币左右。

    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啊。

    顾松说道这一点,郭跃当然是无比赞同。

    他继续说“我现在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了燧石研究院,第一阶段的使命就是,拿出在短期内能最大化创造经济收益的技术出来。在我的判断中,是消费类的智能硬件,与软件生态的结合体。”

    郭跃摆摆手“商业上的事情你略讲。”

    这话说得顾松噎住了一下。

    得,大佬不关心钱的事。顾松只能说道“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我希望通过消费类的智能硬件,实现材料、精密制造、芯片、人工智能的技术积累。有了这些技术积累,我再引入航天领域的科研力量,烧钱推动航天科技。目标就是,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提高火箭发射的效率。”

    “航天材料民用化的案例确实很多,反过来走可不是一回事。”

    顾松点头“我知道,我只希望通过这第一个阶段,建立相应的研发团队。”

    毕竟有了团队才能输出一些成果不是不然无中生有怎么应对来自全球的审视

    郭跃关心的还是软件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的技术积累,怎么个积累法”

    “我说一些自己思考的结果,郭教授您别笑。”

    郭跃摆了摆手,似乎是嫌他啰嗦。

    顾松斟酌了一下说道“弱人工智能正在普及,很多专业领域已经通过计算机、依靠程序实现快速运算。下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除了更快的计算速度支撑,在逻辑上会聚焦到数据的大量采集、数据的识别处理、自动化反馈上。数据的采集,是传感器、输入设备和数据通信的领域;数据的识别和处理,应该涉及到认知科学、数学、计算机语言;自动化反馈,则取决于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帮我们做什么。”

    “等等等等,”郭跃忙打断他,“你说的数据识别和处理,你是指计算机自动去做吗”

    “当然。”

    郭跃沉思着,问了一句“你研究过机器学习”

    顾松不敢搭这个话茬,摇头道“这个没有,我只是认为,人工智能的根基始终是计算行为,要计算就要有数据,要智能就得按需要自动地识别和处理数据。”

    “确实,编程式的人工智能虽然在有一些领域运用得很好,但如果要放到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概念,逻辑有问题。”郭跃喃喃自语,“机器学习sv还是神经网络都有问题啊”

    顾松尝试着说了一句“现在的理论积累不够”

    “要说不够,也确实是不够。”郭跃迟疑了一下说,“其实我对神经网络这个方向是看好的,但去年刚刚有论文指出来,b算法下,神经网络的单元饱和之后系统会产生梯度扩散,adaboost模型和多决策树倒是很有意思”

    顾松抓瞎了,弱弱地说道“郭教授,您说这些我也不懂啊”

    郭跃回过神来,笑了一笑说“叫老师吧,我也是赶着你说的话想起来这些。”

    顾松打蛇随棍上“郭老师,您要是看好这个方向,要不研究一下”

    “研究是在研究”郭跃失笑道,“嗨,跟你说这些干嘛。行了,你继续说你的思路。”

    顾松想了想之前说到哪里了,继续道“总之如果能先在火箭有关的技术上做突破,才谈得上将来。如果可以更高效地送人、送东西上天,人工智能又能有所突破,那我觉得未来的想象空间和思路就丰富了。”

    郭跃笑了笑说“火箭我不懂,人工智能嘛讲了这么多年,也没本质上的突破,你这也算是想得美了。至于这个思路,还是很务实的,先赚钱,专攻火箭。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有突破,航天工业制造和飞行器制导确实会进步很多”

    他说完,沉吟了一会道“说来说去,涉及的学科还是太多了。林校长说,你想学点不一样的通识,我觉得,你还是把相关的学科史先了解一下,至少专业的名词得懂,知道技术演变路线。至于说重心,还是放在我本行这边吧,好好研究一下人工智能。”

1...8081828384...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