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很忙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月月半
太子嗤笑:“孤打过你几次?仅有的几次还是打你的屁股,你怎么看到的?少在这儿胡说八道。格尔芬,他说的是真的吗?”
“这一点下官倒没注意。”格尔芬想一下,“不如下官晚上再去看看?”
太子:“不用了,这事交给老八。”随即转向几个孩子,“咱们去你八叔那里吃饭,别让他等急了。”
胤握着怀表来回翻看,瞧着快到未时,太子一行还没来,坐不住了,使家奴出去找找。
未时一刻左右,太子到了。
胤松了一口气:“怎么这么晚?”
“在外城遇到点事。”太子随胤走到花厅,看到桌子上的菜都用盆盖着,“等很久了?”
胤:“听说你们出去玩,弟弟就猜到不会这么快回来,不过,菜不甚热。”
“不烫正好。”太子夹一块东坡肉,眼角的余光瞥到弘跪在椅子上,皱眉道,“弘,想吃什么叫你大哥给你夹,坐好!”
小孩:“大哥也饿啊。奴才夹的菜儿子又不喜欢,只能自己夹了。爹”
“噗!”胤连忙捂住嘴,“爹是什么?”
太子叹气:“是孤。这孩子说出门在外不能暴露身份,就喊孤爹。激动的时候忘了,才会喊孤阿玛。”
“你可真是!”胤叹气,“二哥,别管他,弟弟这里也没外人,他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过,您一向守时,回来这么晚是不是因为路上遇到什么事?”
太子颔首:“弘晋,你来说。”
弘晋详细跟胤说一遍。等他说完,太子才开口:“老八,赶明儿你去找施世纶查清楚,记得别打草惊蛇。”
胤:“弟弟晓得,只是不知道施大人知不知道。”
“孤觉得他不知情。”太子道,“育婴堂的事,若不是弘乱跑,格尔芬即便看出不对劲,也猜不出哪里不对。”
胤:“如果他们真和您猜的一样,育婴堂的那些人全部处置了,那些孩子又该怎么办?”
“以儆效尤必须的。”太子想了想,“你先去查,查清楚即刻向孤禀报,一旦孤想到对策,你就叫施世纶抓人。”
回宫的时候,弘没有像来时一样跟两个姐姐坐,而是爬上太子的马车,没坐稳就问:“阿玛有啥好办法?”
“孤没办法。”太子道,“今儿玩半天开心了吧?回去就写师傅布置的功课。”
小孩眉头紧皱:“您就不能不把功课挂在嘴边么。”
“孤是怕你忘记。”到达东宫,太子叫弘暖和弘晗回公主所,命弘去做功课。
姐妹俩知道太子正为育婴堂的事头痛,也不好在这边打搅他,跟她们额娘说一声就回去了。
石舜华瞧着两个闺女神色不对,忍不住问:“外城情况不好?”
“不是百姓生病这件事。”太子先跟石舜华说育婴堂的事,然后才说,“你庄子上有很多人,能不能先抽出几个去育婴堂照看一下。”
石舜华:“不用这么麻烦。阿阮,去喊谢嬷嬷。”
谢嬷嬷在耳房里做活,听到当家主母找她,扔下针线筐就急匆匆走过来:“主子有何吩咐?”
“赶明儿你出宫后是回乡,还是在城外买个小院,请几个人伺候你?”石舜华问。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28
谢嬷嬷心头一震,再一想石舜华说的是“赶明儿”,不像是要把她赶出宫,便说:“奴婢的兄弟都有家有院,奴婢不好打搅他们,也许买处小院,也许去尼姑庵。主子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宫里那些嬷嬷的想的是不是都跟你差不多?”石舜华问。
谢嬷嬷:“但凡外头有点出路,早年就已经出去了,像老奴快五十岁还留在宫里,有的是出去也不知道做什么,有的是无家可归。后者占大多数。”
“皇祖母宫里的几个嬷嬷如今在哪儿当差?”石舜华问。
谢嬷嬷:“皇太后病逝,宫务便由您接手,您不主动开口,后宫那些娘娘不敢找您要人,她们几个如今还在宁寿宫,平日里也就打扫打扫院子。”
“孤就知道找你商量一准没错。”太子已经猜到石舜华怎么想的,“谢嬷嬷,立刻使人喊她们过来,就说太子妃找她们有要事。”
“奴婢遵命。”谢嬷嬷转身出去。
石舜华转向太子:“待会儿是爷见她们,还是由妾身安排?”
“宫里那些奴才都怕你,这事你来安排。”太子道,“孤现在就向汗阿玛禀报。”
太子领着东宫的几个孩子出去,调走许多侍卫一事,康熙是知道的。康熙本以为太子此次出去就和他以前怕太子不知民间疾苦,带太子出去看看民间烟火一样,听到太子说完他出去都遇到了什么事,不禁感慨:“朕老了。”
太子愣住,不懂康熙何出此言,见康熙没等他开口就说此事交给他办,说一声即可去安排,就退出去了。
太子走后,康熙望着碧蓝如洗的天空,长叹道:“太子日后一定是位贤君,朕应该早点退位。你说呢?梁九功。”
梁九功躬身道:“奴才不知道以后,不过奴才知道虎父无犬子,更何况太子殿下是皇上您一点点带大的。”
“去宣内务府,等一下,内务府总管是老四。”康熙突然想到,“自打佟佳氏走后,老四就成了太子的一条尾巴,这些年哥俩好的穿一条裤子都嫌肥,朕这边把老四找来,太子那边就知道朕找老四什么事。这么说来,太子也应该知道朕命内务府赶制龙袍一事。”
梁九功:“东宫不像知道这件事,太子爷好像也不知道。”
“有太子妃盯着,太子越发沉稳,有时候朕都不知道太子想什么,你们看不出来也正常。”康熙自顾自说着,又叹了一口气,“反正朕心意已决,去宣老四过来吧。”
梁九功偷偷瞟康熙一眼,瞧他神色很反常,小心试探:“皇上找四贝勒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奴才亲自去一趟。”
“不是什么大事。”康熙道,“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年久失修,该修修了。”
当日康熙吩咐内务府赶制龙袍时,梁九功就在跟前。他那时很惊讶,本以为康熙不日便会退位,可见他没有一点退位的打算,知道自己想多了。
如今提到慈宁宫。梁九功震惊,嘴角哆嗦几下:“奴才这就吩咐下去。”
四贝勒胤乍一听康熙命内务府修宫殿,心险些跳出来,不过,这次他没有告诉太子。盖因皇宫诸人一看到西边的几座宫殿同时修缮,便能猜出康熙的打算。
第182章太子登基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早上,京师迎来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等地修缮事宜因大雪到来而暂停。窝在房里猫冬的后宫诸人忍不住猜测什么时候移宫,石舜华也在问太子:“赶明儿妾身搬去坤宁宫吗?”
“坤宁宫如今不太适合住人。”太子剥开一个阿月浑子递给石舜华,“汗阿玛的女人有好几十位,西边的几座宫殿住不下,孤打算西六宫也划给汗阿玛。
“你住在景仁宫。后面的承乾宫、永和宫、钟粹宫和景阳宫就留给她们四个。”说话间往西厢房看一眼,“孤的弟弟和妹妹无需移宫。”
石舜华:“前天四弟妹过来说四弟跟她说过,西边几处宫殿开春就能完工。爷,育婴堂的事先等等吧。”
“孤可以等,育婴堂的孩子们等不了。”太子提醒她。
石舜华:“妾身也是当娘的,心也是肉长的,可是这么个档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来日您搬去乾清宫,把他们千刀万剐,汗阿玛也不好说什么。”
太子长叹一口气:“孤先让施世纶过去看看,希望汗阿玛不要让孤等太久。”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初八,天气极好,人在室外有种回到春天的感觉,而就在这一天,康熙册封诸皇子封大皇子胤直亲王,三皇子胤祉诚亲王,四皇子胤雍郡王、五皇子胤祺恒郡王、七皇子胤淳郡王、八皇子胤廉郡王、九皇子到十四皇子皆为贝勒。
四贝勒胤如今乃内务府总管,多年来也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立下的功劳并不比三皇子胤祉少,胤又是佟皇后的养子,按理说三皇子是亲王,他也应该是亲王。
满朝文武实在想不明白,康熙此次大封为何只封大儿子和三儿子。难不成留着太子继位后册封?
康熙太清楚太子有多么不喜胤和胤祉,正是怕太子到时候故意压着他俩,才先一步封亲王。
胤和太子关系好,康熙就算不封胤郡王,太子也不会亏待他。老五胤祺虽说和东宫关系一般般,但他亲弟弟十一皇子跟东宫走得近,看在十一的面子上,太子也不乐意赏他一亲王。其他儿子没什么好担心的,便留给太子由他日后施恩。
太子看到康熙的这番动作,本以为年后康熙便会退位,岂料他没这个打算。太子简直不知道该说他爹什么好。
五十年三月初八,康熙五十七岁生时,因不是整寿,康熙这人过过苦日子,知道银钱来之不易,百姓不易,跟历史上其他皇帝相比很是节俭,便没大操大办。只是晚上把太子和几个嫡孙叫过去陪他用饭。
亥时左右,弘晏和弘曜去了南三所,弘也回到东宫后院歇息,却独独不见太子回来。石舜华嫁给太子十六载,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本来都睡下了,又起来给自己上妆,到正堂等太子。
不知何时,听到一声惊呼,石舜华睁开眼,发现天已亮:“阿鼓?”
“主子,您怎么在这里睡着了?”清晨起床来,阿鼓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正堂的门窗打开透透气,待会儿主子们起来好用早饭。
石舜华和太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喜欢讨论政务,所以很少命宫人守夜。石舜华也没怪阿鼓如此惊讶,起来揉揉肩膀:“爷回来了?”
“殿下?”阿鼓下意识问,“殿下不在房里?”
石舜华道:“门一直开着,油灯也亮大半夜,爷回来一定能看到我,可是没人喊我。使人出去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29
打听打听,到底出什么事了。”
“奴婢去喊孙河。”阿鼓转身出去却先喊阿阮过来伺候石舜华梳洗。
昨儿夜里是孙河当值,孙河惦记着太子没回来,便搬张椅子裹着大棉袄守在门边,被阿鼓喊醒,孙河迷迷糊糊问:“殿下昨儿没回来?”话说出口,意识到他说的什么,瞬间惊醒,“我现在就去打听,你快去伺候太子妃。”揉揉眼角就往外跑,直奔乾清宫。
乾清宫内安安静静,连王以诚也不见踪迹,孙河心里有点不安,直接找当值的侍卫问,太子去哪儿了。
侍卫不懂孙河为何急的像太子出事了一样,便跟他说太子没事,这会儿正在乾清门上早朝。
孙河从未碰到过太子彻夜不归,即便康熙不在京城,太子忙到三更天也会回来歇息。连忙跑到乾清门,却隐隐听到众大臣拜见新皇。
脚下踉跄了一下,孙河扶着墙站稳,悄悄走到乾清门,勾头往门洞那边看,就看到台阶上站着两位身着龙袍的人。但不是一明黄一杏黄,两人都是身着明黄色龙袍。
孙河使劲揉揉眼角,颜色没变,不禁趔趄一下,稳住身子就朝东宫跑,刚一进门就大喊:“太子妃,太子妃,太子爷登”
“闭嘴!”谢嬷嬷大喊,“吵吵什么,大早上的。”
石舜华拉开门出来:“孙河,你刚才说什么?”
“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孙河“扑通”跪在地上。
石舜华愣住。
众宫人呆住,被孙河的大嗓门吓的出来看看什么事的李佳氏等人傻了。回过神来,异口同声问:“你刚才喊主子什么?!”
“启禀主子,皇上传位给殿下了。”孙河咧嘴傻笑着,“奴才刚刚听见的,待会儿殿下登基的消息就会传遍紫禁城,传遍天下!”
石舜华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怎么,怎么这么突然?弘,弘呢?”
“启禀主子娘娘,五阿哥这会儿应该在上书房。”张起麟道。
石舜华抬手指着西边:“赶紧把弘给我叫过来,我有事问他。”
康熙命弘一篇文章必须背一百遍,而弘念五六遍就会背了,张起麟过去的时候弘正偷偷翻看别的书。
张起麟突然出声,弘吓得一哆嗦,扭头一看不是师傅,长舒一口气:“你咋来了?”
“主子叫您过去,现在,立刻,马上!”张起麟道。
弘下意识问:“我这几天没犯错吧?”
“应该没有。”张起麟条件反射般跟着说,“不对,不对,主子找您不是因为您的事。”
弘顿时放心下来:“跟我无关就好。”拔腿就往东宫跑。
石舜华一把抓住他:“昨儿晚上你们陪皇上用饭,席间你皇玛法的心情如何?”
“昨天晚上?”弘仔细想了想,“皇玛法说阿玛刚出生的时候一点点,比我小一圈,还说阿玛得天花的时候他险些急哭了,没想到一转眼我都九岁了。后来,后来皇玛法说着说着真哭了,阿玛就让我们回来了。怎么啦?额娘。”
石舜华:“你阿玛如今已是汗阿玛。”
“汗阿玛什么等等,汗阿玛?!”弘瞪大眼,“我怎么连一点都不知道。”
“主子,四爷来了。”晋江跑过来,“就在前院院子里。”
石舜华连忙出去,到前院看到胤身着蟒袍,身后还跟着几个着朝服的官员:“你们这是?”
“臣弟来给嫂子送东西。”胤笑道,“二嫂,这里是您和太子的朝服、朝珠、朝冠。”而说到太子二字时看向的却是弘。
石舜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弘:“汗阿玛立弘为太孙?”
“诏旨已出,不过还得等太子二哥的登基大典结束,您的册封大典结束,才能轮到弘侄儿。”胤道,“太子朝服和常服都已经在那里,弘侄儿现在还不能穿。”
弘使劲眨了眨眼:“怎么没人告诉我?”
“我都是刚刚才知道,你怪谁没告诉你?”石舜华问。
弘噎了一下:“儿臣说笑呢。”
“二嫂,臣弟还有事,先行告退。”胤抱拳道。
石舜华颔首:“忙去吧。对了,汗阿玛移宫了吗?”
“臣弟就忙这件事。”胤道,“慈宁宫那边已经好了,汗阿玛常用的东西移过去就行。不过,后宫母妃那边得您来安排。”
康熙的女人太多,偏偏他如今又只喜欢年轻貌美的庶妃,石舜华这个当儿媳妇的还真不好安排。待太子回来,石舜华便跟太子说这件事。
用了早膳,太子就拿着名册去找康熙,由他来安排,顺便跟康熙说把西六宫划给他的事。
康熙当时就想说不用了,可是低头一看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老脸一红,干干巴巴的夸一句新皇一句有心了。
当天上午,佟贵妃就搬去慈宁宫旁边的寿康宫,没有生育也没有名分的庶妃搬去寿安宫。惠宜德荣四位移去西六宫,其他的庶妃住在西六宫偏殿。待所有人搬好,西六宫通往御花园、乾清宫、坤宁宫的门也被封上。
经康熙同意,慈宁宫通往御膳房、养心殿这边的门也给堵上。慈宁宫有膳房,当年康熙为太皇太后修建的,并不比康熙自己的御膳房差,御膳房给儿子,康熙倒没什么不快。
退居慈宁宫,康熙本以为闲下来会有所不适,然而,他的女人太多,单单迁宫就迁了三五天,整日里叮叮当当,熙熙攘攘,把康熙吵得直接去畅春园了。
新皇胤怕他爹在畅春园闲出事来,立刻把弘打包送过去,同去的还有他二十弟,和刚刚满月的二十一弟。
弘来之前又得了他皇上爹的吩咐,好好照看他祖父,便直接叫奴才把他的行李搬去清溪书屋偏殿。
康熙眉头紧皱:“你跟来做什么?”
“皇玛法,孙儿来之前,汗阿玛跟孙儿说了,您如果实在无聊,就叫孙儿陪你微服出访,去民间看看,也省得孙儿不知民间疾苦。”弘道。
康熙很怀疑:“保成真是这么说的?”
“孙儿哪敢骗您呢。”弘道,“孙儿如果说谎,欺君之罪可是两条,您和我汗阿玛。”
康熙:“朕现在不无聊,去把你的书拿过来。”
有弘陪着康熙,太子,不,新皇胤趁着康熙远离京城,十分迅速的把丰台大营、神机营、禁军全换成他的人。
理藩院、都察院、兵部命弟弟们总理,胤祥是领侍卫内大臣,胤掌着内务府,待康熙回到慈宁宫,得知这些事,已到了康熙五十年八月初。
尘埃落定,康熙心中很不是滋味,却也不好说胤什么。毕竟被任用的都是他的儿子们,不是外戚。他有意见,胤什么都不说,他的那群儿子就能闹的他寝食难安。
可
太子妃很忙 分卷阅读330
新皇的动作太快,显得很不信任他,这一点却让康熙气了很多天。
八月十五,宫中家宴,不但有月饼还有鲤鱼、羊肉和鹿肉,康熙闻到熟悉的味道,脸上终于露出笑意。
胤给儿子使个眼色,穿着杏黄色龙袍的小太子走到康熙身边,跟康熙介绍:“皇玛法,这个是黄河鲤鱼、喀尔喀蒙古的羊肉,东北的鹿肉,长白山边的海鲜。对了。还有这个皮黄肉白骨头红的鸡,您一定不知道来自哪里。”
康熙瞥他一眼:“琼州府送来的文昌鸡?”
“皇玛法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来啦。”弘伸出大拇指,“皇玛法,这个是苏州大厨做的鲜肉月饼,这个是咱们京城的月饼,这个金黄色就是榴莲酥和榴莲月饼。皇玛法,您想先吃哪一个,孙儿给你夹?”
康熙平日里食五谷杂粮,吃时苓蔬果,偶尔才会命内务府下去采买。他当皇帝的那些年,东巡时一行人在关外待六七天,总共才用七百八两。
如今看到满桌子来自天南海北的菜肴,眉头紧皱:“保成”
“汗阿玛,儿子知道您想说什么。”胤道,“八月十五一年只有一次,难得姐姐妹妹今年都回来,儿子才命御膳房准备这些,绝无下次。”
胤站起来说:“汗阿玛,黄河鲤鱼是儿臣的家奴送来的。榴莲和文昌鸡是在南海讨生活的八旗子弟孝敬二哥的,鲜肉月饼是请在京师的苏州厨子做的,其实并没有花很多。”
“这样还行。”康熙道,“弘,给朕剥个虾。”
弘惊讶的张大嘴:“真让孙儿伺候您啊?”
“不然呢?”康熙反问,“难不成你只是跟朕客气客气?”
第183章出宫养老
弘很懒,他想吃虾都是叫奴才剥,奴才不在身边他干脆不吃,这会儿叫他伺候康熙?弘瞬间变脸。
康熙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弘?”
“孙儿在。”总角少儿挽起衣袖,拿起一红色大虾。噗!大虾的头断了,康熙的龙袍上多出一片水渍。
康熙低头一看,大怒:“弘!”
弘打了个寒颤,扔下虾身就给康熙擦:“孙儿真不是故意的,皇玛法。您说虾都死了,脑袋里还藏着那么多水咦,怎么还越擦越多?”
“住手!”康熙瞪他一眼,拿起手绢自己擦,“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就是故意的。”
弘瞟一眼手指头上的油渍全抹到康熙龙袍上,此刻手上干干净净,便装无辜:“孙儿没剥过虾,又不知道把虾头拽到的时候会有水溅出,您这么说可真冤枉孙儿。如今孙儿知道了,下次再给您剥虾,一定小心再小心。”
“不用下次,现在就行,继续。”康熙扔下手绢,冲面前的大圆盘呶呶嘴。
弘呼吸一窒。众皇子顿时乐不可支。离主位较近的胤开口:“太子,要不要我教你?”
“不用!”刚开始弘听到“太子”二字,想到的是他阿玛,后来听习惯了才知道是他,朝他四叔的方向瞪一眼,“皇玛法,虾什么时候吃都行,尝尝这个白肉,薄而透亮,凉了就不好吃了。”说着话拿起宫人布菜的筷子夹一片透亮的白肉,在酱汁里滚两下,送到康熙嘴边。
康熙楞了一下,登时好气又好笑:“放下,朕会自己吃。”
“您既然会自己吃,孙儿就退下了。”弘从善如流道。
康熙的手一顿,睨了他一眼:“朕不会剥虾。”
弘僵住,很是无语,拿起一个大虾,这次不敢搞鬼:“您跟虾叫什么劲,它都死的不能再死。”
胤转向众兄弟子侄,冲他们举一下筷子。众人开动。弘眼角的余光瞥到,手上动作加快,一会儿,进食向来细嚼慢咽的康熙面前堆一小堆虾仁。
康熙正想说可以了,就看到弘剥个虾仁塞他自己嘴里,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下去,别在这里气朕。”
弘立刻回到他爹身边,就看到面前的盘子里多一块鸡大腿肉,不禁感慨还是亲爹好,咧嘴笑道:“谢谢汗阿玛。”
胤:“快吃吧。”
康熙退位当日曾提过,新皇登基大典来年再举行。可当时才三月,离来年还有九个月,也不能一直住在东宫。
胤便先搬去乾清宫,石舜华搬去景仁宫,弘留在毓庆宫,身份定下来,典礼明年补齐。
新皇登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大清臣民一点也不意外,反而有种终于尘埃落定的感觉。而消息传到蒙古各部,远嫁到蒙古的公主们也被许可回来谒见新帝。
家宴结束,石舜华回到景仁宫已将近八点。先结束的胤此时躺在床上,看到石舜华进来就坐到梳妆台前卸妆,便问:“你什么时候才恢复真面目?”
“明年。”石舜华道,“消息一旦传出去,御史台的奏章估计会像雪花一样飞进乾清宫。”
胤:“不会的。朕赶明儿就把戴铎提上来,他任左都御史,赵谦出任右都御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