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城无忌
冯远怔在文中写道:“洛托夫斯基流派是在70年代创立的,格洛托夫斯基是斯坦尼的学生,他为什么创立了这个表演流派,是因为他觉得斯坦尼的表演流派有点旧了,斯坦尼是在拆解表演,就是他在教你表演的时候有注意力练习、放松练习、模仿动物练习……
这个拆解方法把表演扩大化了,而国内的表演教育,在斯坦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无用的东西,比如解放天性,这个词是我最反感的一个词,这是误导演员的一个词。比方说模仿动物练习,我觉得让学生模仿动物练习不是一件好事。试问,我演20多年戏了,我演过哪个动物?中国能演动物的就那几位,还得演孙悟空和猪八戒,剩下的还演什么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模仿动物练习?我们连自己都没做好,干嘛要做动物,做那样的动物?”
冯远怔写的内容张然非常赞同,尤其是对解放天性的看法,真是深得张然之心,解放天性这种说法误导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害人。不过对国内众多的表演培训班来说,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确实他们忽悠人的不二法门。
国内的小孩登台机会非常少,不像国外的小孩从小就有很多表演的机会,能够登台表演,所以很多人在刚接触表演的时候都放不开。很多培训学校针对这一点对解放天性进行简单化处理,认为表演就要放得开。很多学生上完解放天性课程后以为大大咧咧就是自然,嘻嘻哈哈互相打闹就是放得开,非情侣男生女生之间随便互相亲近就是天性得到解放,可以当街撒泼就是发挥自己内在自我。
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以前内向胆小,现在变得大方了,就觉得“好厉害”“老师教得好”;而学生做到了自己以前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也觉得学到了真东西。
实际上这种外化的处理跟斯坦尼的从内心出发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咋咋呼呼的学生是表演系老师最讨厌的,很多老师宁愿要白纸也不会要这种学生,因为这种咋咋呼呼的毛病改掉比教一个不会的学生都要难很多!
培训学校哪管这个,他们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前途,只要你把钱掏给他们,哪怕是凤姐,他都敢说能够培养成刘一菲。
这些培训学校本来靠解放天性这种高大上的概念忽悠学生和家长,现在冯远怔却说这些没用,是忽悠人的,等于在砸人家的饭碗。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培训学校的人自然就跳了出来,疯狂辱骂冯远怔。
张婧初听完张然的分析恍然大悟,竟然是这样。挂掉电话后,她注册了个马甲在冯远怔的博客下留言,骂你的人都是培训学校的,你的文章坏了他们的生意。结果冯远怔没看到,倒是惹来一群人追着她骂。
张婧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给冯远怔打了个电话,把张然的分析结果复述了一遍。
冯远怔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十分感慨地道:“张然的脑子就是好使!”
张婧初十分不解:“我都没提张然,你怎么知道是张然的看法!”
冯远怔呵呵笑道:“连我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这么单纯的小姑娘怎么会明白,除了张然还有谁?”
张婧初想了想,好像真的是这样,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冯远怔对此显得有些无奈:“如果是表演系的老师,我还可以跟他们辩论,这些人是专门来的骂街的,跟他们辩论也没用。”不过冯远怔也没删博客,这些人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偏偏不让他们如意。
不过专家教授很快跳出来了,有些专家教授和培训学校有联系,要么在学校上课,要么在学校挂名,总之是要从这些学校拿钱的。当然,也有人是单纯不同意冯远怔观点的,毕竟斯坦尼在中国是主流。
一位北电的教授在博客发表文章,炮轰道:“最适合做演员的人应当拥有孩子一样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降生的时候,先天的有各种性格,勇敢、懦弱、狡猾……所有人类的性格特质在儿童的身上都可以找到。人的先天性格就象一个正圆形,无数种性格成了无数个组成圆的点,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性格是完满的。但我们的正圆形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挤压,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形状。
解放天性就是把我们的性格恢复到正圆形的状态,尽可能的接近完满的性格,让我们象孩子一样的轻信,无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在心里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人物。而解放天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动物模拟和无实物练习。如果你连自己是只猪、是只猴、是老虎都能从心眼里相信;如果手里没有东西你都能坚定的相信虚空里这个东西是存在的,那你将来演小说角色还有什么不可相信的呢?
冯远怔是优秀的演员,但优秀的演员不等于优秀的教师,表演和教育是两回事。斯坦尼永远是未完成时,而不是完成时。斯坦尼体系不是一个人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很多人为丰富它、发展它做出过努力,贡献过聪明才智。冯远怔对斯坦尼的认识停留在八十年代,这是不正确的。我们现在教的斯坦尼训练法和八十年代冯远怔学的有很大不同,吸取了很多欧美先进的东西。”
北电的教授一开头,中戏的白凡平也跳了出来,他当初就跟张然因为“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的问题发生过争论。中戏向来都是各大话剧团的第一选择,中戏也一向以培养演员自诩,但今年各大剧团都在北电招人,而不在中戏招人,让白凡平在学校里根本抬不起头来。
冯远怔在文章中把这事讲了出来,等于当众揭白凡平的伤疤,因此他非常的愤怒:“中国的情况跟西方不一样,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演员,他们先天生活的家庭环境、教养条件就非常的开明、民主,小孩子的天性没有受到太多的压抑,成年后基本保持了开朗、开放的天性,这样的人几乎不需要刻意的解放天性练习。中国传统的儒化教育,父母权力至上的家庭结构,其实对后代的教育以及天性的发展伤害特别严重,所以我们才要解放天性。冯远怔拿西方的情况往中国头上套,却没有看到中国和西方是有差别的。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冯先生,我劝你一句,好好演你戏吧!”
紧接着,中戏、上戏、中传都有人跟进,对冯远怔进行批判。他们的观点一致,认为斯坦尼是科学的,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经过历了时间检验的,在表演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自称学表演的学生也跟着纷纷冒头,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博客下面留言,对他们的言论进行支持。
冯远怔很高兴,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他真的认为中国表演教育有大问题,不怕这些专家教授出来,就怕他们不出来。他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应:“天性正圆就是扯淡,相信自己是只猪、是只猴更是胡说八道,谁能真正相信自己是猪是猴?你们这是将表演概念化,抽象化,表演是技术,是手艺活,不能概念化。概念化的东西是无法掌握的,你们这是在蒙人!”
张婧初是第一个站出来发文挺冯远怔的名人,倒不是因为她跟冯远怔认识,而在于她真的非常反感解放天性这种训练。她在自己的博客写道:“我进中戏刚开始上表演课上解放天性课,学动物幻想自己是一颗种子慢慢发芽什么的,放不开完全演不了,觉得很尴尬,没办法上这样的课还哭过,同学都不愿意跟我搭档演戏。那时候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演不了戏。现在让我去演种子、演动物我还是演不了。冯远怔老师说的是对的,为什么要演动物,为什么要解放天性?这些有点形式主义,不做这个就不能当演员?不是这样的!”
在接下来几天,不断有专家学者和名人加入双方的阵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总的来说,以专家教授为首一方占据着优势,而冯远怔方完全处于下风,毕竟中国的表演教育就是以斯坦尼体系为主的,冯远怔他们这些演员跟教授们讲理论肯定是讲不过的。
不过随即辩论的深入,2005年5月初这场因为演员戴麦克风引发的争议,正在演变为一场关于斯坦尼体系,关于中国表演教育的大争论,逐渐向全国扩散。(未完待续。)
电影教师 第441章 张然的观点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电影教师最新章节!
在中国戏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关于斯坦尼体系的讨论,最近一次是八十年代,当时各种现代艺术观念扑面而来,拿来主义盛行,过去旧的东西统统被认为是落后的,斯坦尼体系成了以现代戏剧先锋自居者的攻击对象,斯坦尼过时了的喊声不绝于耳。为此,双方展开了长达数年之久的争论。
搞笑的是反斯坦尼体系的人,对美国方法派推崇备至。80年代,报纸介绍演员总有一条最欣赏的演员,绝大部分中国演员的答案中国外永远都是四个名字: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梅里尔-斯特里普、达斯汀-霍夫曼。
方法派是斯坦尼体系的分支,如果把斯坦尼看成一个门派的话,方法派就是斯坦尼在美国的分舵。一边否定斯坦尼体系,一边又对方法派推崇备至,是特别奇葩,特别搞笑的一件事。
不过八十年代的那场争论只限于表演系统内部,普通民众对此并不了解,也没法参与其中。而2005年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双方论战又是在网络上展开,网友们都跑来凑热闹,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支持冯远怔老师,中国教育现在太成问题了,表演也是这样。现在的年轻演员有演技在线的吗?”
“我觉得刘教授的天性正圆说很有道理啊,我们从小玩的时候,你扮爸爸,我扮妈妈,能够很好的扮演角色,但长大了就不行。就是天性被束缚了,我觉得解放天性是对的!”
“难怪现在娱乐圈潜规则盛行。天天解放天性,能不乱嘛!”
“冯远怔老师,你说的是对的,解放天性课老师让我外面的大街上装傻子,我到外面装傻子之后感觉焦虑了,失眠了好长一段时间,差点退学。”
张然这些天拍戏很忙,但也在关注这场争论。不过他没有发言,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电视剧、戏剧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表演教育所服务的这几个最终平台的问题影响着表演教育本身。这些问题并非几个人就能够扭转,即使表演教育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如果平台的问题不解决,那表演教育中就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就像十年后,那些毫无演技,根本就没有学过表演的小鲜肉占据大银幕、占据电视机屏幕,谁还肯踏踏实实的学表演?所以张然希望联合电视台、媒体、影视公司建立起一个培养体系,能够给内地优秀的年轻演员机会。
当然,张然觉得这场争论是好事,像解放天性这种有问题的概念就应该清除掉,这玩意误导性太大了。
5月15号,01表本的学生在广州演出,引发了轰动。演出过程像是一次集体狂欢,整个剧场的人都笑得很high。当演员返场谢幕时,全场掌声雷动。
在演出结束后,记者对01表本的学生进行了采访,自然也问到了这场争论的问题。这场演出的女主角郭珍有点激动,将张然过去的话一股脑全说出来:“张老师说过,美国没有解放天性一说,欧洲也没有。北电招表演系的学生进来是为了来学解放天性么?这需要学么?去山上当野孩子就可以了。解放天性的训练法本来是西方戏剧教育前的热身游戏,在国内被严重曲解了。这个错误观念已经存在二十年,国内院校还在教?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在表演理论方面的缺失,否则这种错误的观念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了!”
第二天,报纸上全是“张然炮轰中国表演教育”的相关新闻,有些报纸甚至打出了“张然认为中国表演教育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这种极端的标题。
冯远怔在批解放天性时只是说有误导性,会误导演员,张然直接说应该扔进垃圾桶。国内大部分影视专业第一课就是解放天性,他这下子可谓是捅了马蜂窝。
不只是白凡平这种年轻教师,很多权威人士,老教授都站了出来,公开对张然的言论进行批评,矛头齐指张然。
下午,张然完成了全天的拍摄,笑容满面的宣布收工。
刚一出片场,就有几个记者围了过来,让他谈谈看法对这事的看法。
张然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后,上车打电话把郭珍骂了一顿:“小迷糊,你这不是给我找事嘛!”
郭珍很委屈:“你本来就这么说的。”
张然本来懒得参与这事,现在所有矛头指向自己,如果不进行回应显得自己好像理亏似的。其实随着这场争议的深入,他也在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育,他还是有话可说的。
晚上十一点,张然跟张婧初通了个电话后,就坐在电脑前沉思。好一阵,他坐直身体,噼噼啪啪的敲起来键盘来。
将文章敲完,张然登上张婧初的博客,发表了文章:“我是张然,没有博客,用张婧初的博客谈谈我对最近这场争论的看法。中国的表演教育有很大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外部的,也有教育本身的。我们的表演教育缺少严谨的理想范本,过于迷信西方老师,还常常以讹传讹。国内的老师学生喜欢说解放天性,说西方学表演都那样,要解脱社会套上的枷锁,让人把与生俱来的天性释放出来。这纯粹是胡说八道,我在美国读表演的时候接触过很多表演流派,从来没有解放天性之说。欧美戏剧表演课上很多帮人消除紧张的办法,最有效的就是戴上面具,让演员抹去怕人看的自我意识。但那不是为了让他按天性为所欲为,恰恰是要他按理想范本去扮本来不好意思扮的角色,做本来不好意思做的动作。这种训练其实就是让演员清除杂念,变成中性的空容器,以便放进剧本和导演所给的内容。
咱们国内的解放天性训练很多时候是在蛮干,是很伤演员的,特别是对那些心理脆弱型的学生,会是严重的伤害,导致不管是补习班还是大学出现越学越恐惧表演的学生。
张婧初的例子就不说了,我看过李亚鹏的采访,他进中戏后上解放天性课去钻别人的裤裆,装傻子,他做不了,觉得屈辱,都被逼哭了。这种训练方法就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伤害,会让演员对表演产生畏惧。现在李亚鹏很红,但对他来说演戏只是谋生的手段。等他有了足够的资金,有了其他选择,他还会继续演戏吗?我敢说不会,因为在他身上我看不到对表演的热情。我们从事表演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表演的热爱,而不是扼杀他们的热情,现在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正在热爱表演的有几个?我们表演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出来的学生不爱表演,对表演缺乏真正的热情。如果一个演员对表演没有热情,又怎么能演好角色呢?
其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果娇羞的林黛玉变成了泼辣的王熙凤,这是解放天性吗?这是在扼杀天性,抹杀了林黛玉本身的特点。所谓的解放天性不过是在人内心外面套上了一层坚韧的壳,把害羞、内向这些特质包裹起来,这哪里是解放天性,分明是束缚天性。
表演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征,不应该所有人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在做这样的事。很多前辈都在说现在的年轻演员缺乏个性,从前的演员,陈道名、姜纹、葛优他们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演员,有自己的特质,现在这样的演员越来越少。问题在哪里?我们的表演教育在抹杀学生个性和特征。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年轻人的学习兴趣,为谋求终身快乐而进行心智的训练,不是简单的专业技能的掌握,或是为了日后谋求直接的商业利益。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精神设计,是一种终生教育,为谋求终身快乐而进行的学习!表演教育应该培养艺术精英,而不是会表演技巧的匠人。我们表演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文知识课程应不应该保留?毕业后是走专业发展道路还是普及化教育之路?”
教育的问题是这几年非常热门的话题,张然的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现在中国教育问题很大,不光是表演教育这样,其他的都是这样。教育的最重要是先教人如何做人,否则,一切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培训都将失去根基,仿佛将高楼建筑在沙堆上!”
“支持张然。前几天我去看了避免班学生的话剧《三个傻瓜》,特别的羡慕。现在的教育让学生只对分数感兴趣,只对分数带来的功利性后果感兴趣,并不是真的爱学习!”
“说得好,学习本是人们的本性之一,人生来就有求知欲,满足这种*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现在的教育被应试折磨的不成样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与网友的热议相反,专家教授和冯远怔他们都陷入了沉默,没有任何一个人发言。
冯远怔他们争论的东西本来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现在张然的话却把这个问题引向了更深入的方向。表演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文化理念与教学实际是否很好的结合了起来?我们应该保留什么?变革什么?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过冯远怔还是给张然打个电话,他在电话里兴奋地道:“张然,你这一刀捅在了中国表演教育的心脏上。”
张然无语地道:“那我不成了杀害中国表演教育的凶手?”
冯远怔一阵大笑,随即认真地道:“这些年国内请进了一些外国剧团,我们看完觉得太好了。真正到了欧洲多看看话剧,来中国的舞台形式在欧洲是常见的形式,但我们已经觉得非常好了,因为我们自己已经很落后了。就像现在给你一个大哥大,谁还用?表演也一样,应该不断探讨更新,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方法,而中国的表演还是大哥大呢!不捅他们一刀,是不会醒的!”
张然觉得话是没错,但事情恐怕没那么容易,有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非常困难。
网络中,双方的沉默持续到了第三天,这种沉默让很多人感到不安,大家都有一种预感,暴风雨就要来了。(未完待续。)
电影教师 第442章 大事定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电影教师最新章节!
第一个站对进行回应的是中戏的姜若俞老师。中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学方法派的东西,不过真正把整个方法派训练系统的带回国的就是姜若俞。
姜若俞在文章中写道:“张然说得对,西方表演非常强调个性的培养,让你感到没有任何的拘束,没有任何的捆绑。西方的表演在松弛的境地下进入的表演空间是很大的。我们虽然强调解放天性,但造成了另一种束缚,演员在舞台上经常并不能松弛,而是作戏感很强,人工气很重,所以经常有人说学院派演戏端着。国内现在的解放天性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方法,让演员放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整个表演生涯,而解放天性试图在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就跟运动员用兴奋剂类似,短时间看起来很有效,但带来的后遗症很严重。在教育上,我们真的太功利了!”
紧接着,上戏的孙惠柱教授站了出来,随后,北电的黄垒、徐静蕾站出来,对张然表示了支持,接下来更多表演教师站了出来。
其实国内很多教表演的老师对解放天性是持怀疑态度,只不过这次大争论中冯远怔的打击面太大,连斯坦尼都在否定,他们根本没法支持。而张然没有否定斯坦尼,否定的是解放天性,以及教育功利化的问题,把问题引向了教育,因此这些对解放天性有异议的人都站了出来。
他们加入后局面开始扭转,争论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
这场争论的影响一天天在扩散,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议论这件事,演员在议论这件事,网友们也在议论这件事。现在要是不说下斯坦尼、解放天性,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其实现在争论的双方都是热爱表演的,都希望中国表演事业越来越好。不过正因为如此,才非要分个胜负出来,有点不死不休的味道。
张然没有再发言,不过他始终关注着这场争论。
这天拍完戏,晚上在在房间里跟陈道名闲聊也在聊这个事。
陈道名演了二十多年的戏,对于表演有深刻的体验,有足够的发言权:“我92年写过一首诗歌,其中有一句是,演不出好戏,是因为学多了斯坦尼。”
“陈老师会写诗?”张然十分惊奇,站起来鼓掌道,“给我们朗诵一首,大家欢迎!”
丁胜他们都跟着鼓掌,等陈道名朗诵。
陈道名倒没推辞,站起来朗诵道:“写不出诗,是因为,读了《韵辙常识》;演不出好戏,是因为,学多了斯坦尼;吃不下饭,是因为,看了《营养学概论》;睡不着觉,是因为,采用了数数法催眠;女朋友跑了,是因为,我给她讲了……”
赵飞他们口里都在说好诗,心里觉得这首诗有点白。
张然笑嘻嘻地问道:“陈老师,你认识赵丽华吧?”
陈道名想了想,道:“不认识,我就知道阴丽华!”
张然心里窃笑,脸上却非常严肃:“一个女诗人,你的诗有她的风格。”
陈道名听到自己的诗跟女诗人的风格相近,顿时来了兴趣:“哦,她写过什么诗?念一首来听听!”
“她有首《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特别有意思,我朗诵一下啊!”张然清了清嗓子,用情朗诵起来,“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等张然念完,丁胜他们全喷了,这首比陈老师那首还要白啊!这是诗吗?
陈道名指着张然笑骂道:“你这臭小子拐弯抹角的损我啊!”
张然边笑边摆手:“没有没有,我觉得这首诗挺好的。描述了诗人在公共卫生间,内急如焚,想找一个干净的便池,结果发现没一个是干净的情境。这是多生动的情境啊,抒发了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诗人的那股悲愤简直力透纸背。你们要把自己代入情境,要去体会,太有味道了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