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林微微抬起头,夫妻对视间,意味深长。
陆迟的眉头越皱越深,半晌才问道:“你是什么时候看出来的”
林微微低声应道:“大概比你早一点。”
陆迟:“……”
陆迟一时无言以对,用手揉了揉眉头,有些无奈地叹道:“你既是早窥出帝后之意,为何不私下和我说一声”
林微微却道:“我们夫妻情深,从无秘密。可此事涉及到帝后,事关江山传承,我既不能亲口去问谢妹妹,也不敢断定我想的就是对的。如何能和你张口”
“若不是你今日提起,我还是半个字都不会说的。”
……
陆迟再次沉默不语。
夜风吹拂过脸孔,丝丝凉意拂面而来。
便是他这个天子心腹,都觉得此事荒谬又难以接受。更遑论大齐朝堂里其他的官员们天底下的万千百姓,能接受一个少女为储君为女帝吗
这事真是……真是……
陆迟是谦谦君子,不喜说粗话,此时却忍不住爆了句粗口:“妈的,我怎么就上了盛鸿这艘贼船!”
上都上了,想下是下不来了。
既然窥破了帝后之意,他们夫妻也唯有继续追随,为帝后出谋划策兼分忧了。
陆迟忍不住又骂了一句:“真是任性胡闹!”
林微微的眼眸却格外明亮夺人:“怎么就是任性胡闹了阿萝天资出众,勤奋好学,聪慧果决,远胜同龄少年少女。”
阿萝怎么就不能做储君了
怎么就不能做女帝了
历史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既有这份心,什么事都能做得成。
相比起满心忧虑的陆迟,林微微的态度可谓明朗而积极,眼中冒出粲然的光芒:“我看,阿萝就很好。”
陆迟无奈一笑:“我也知道阿萝很好。可阿萝是女子,这其中的难度,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大的多……”
“事在人为。”林微微不以为然地打断陆迟:“皇上和皇后都是心有成算之人。说不定,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回头想想看,有些事确实早有痕迹和预兆了。只是,陆迟从未往上想过。此时一旦捅破这层窗户纸,有很多事便能说得通了。
&nbs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窥破(二)
盛鸿用半个时辰的时间,仔细看了条陈。
不愧是内阁重臣,心中再恼怒不甘愤慨,做起事来依然老练。有了具体实施的条陈,这条修改后的律法便可在大齐各州郡推行实施。
盛鸿心里满意,对着几位辛苦的阁老说话时神色也格外温和:“这些时日,辛苦诸位阁老了。”
陆阁老露出恭敬感恩之色,拱手应道:“能在宫中小住,是何等的天恩体面。再者,为皇上分忧,是臣子的本分,不敢当辛苦二字。”
李阁老等人纷纷附和:“陆阁老所言极是,臣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臣等幸不辱命,未辜负皇上的信任。”
盛鸿笑道:“过了今日,朕便下令,将此新律法昭告天下。”
都到这地步了,阁老们想拦也拦不住,也没人去拦。
陆阁老等人有志一同地张口赞成。
总之,经过这漫长的一个月,君臣之间达到了一个融洽和谐的新高度。
“阁老们连日劳累,此次出宫回府,便休息两日,再来内阁当差。”
盛鸿和颜悦色地安抚了一众阁老,且各有厚赏,然后命魏公公备了几辆马车,将几位阁老送回各自的府邸。可谓给足了阁老们体面。
……
朝中百官都在盯着宫里的动静,几位阁老一回府,连椅子都还没坐热,面前就多了厚厚一摞拜帖。
陆阁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收到的拜帖也最多。
陆阁老一个都没见,只叫了长孙陆迟进了书房。
陈湛赵奇一个是五品的御史,一个是四品的中书令。
这些年,陆迟的官职升得最快,如今已是从三品。再有一步,便能迈进朝堂高官的行列。以陆迟的年龄而论,委实称得上仕途顺遂春风得意了。
由此也可看出,天子对陆家的厚爱青睐。
陆阁老没急着说话,右手的大拇指轻轻摩挲左手的扳指。熟悉亲近之人都知道,这是陆阁老深思熟虑做出重要决定时的小动作。
陆迟也没出声,目光在陆阁老的脸上打量了一圈,待确定陆阁老精神还算不错时,一直提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过了许久,陆阁老才张口打破沉默:“子毓,皇上明日就要将修改后的新律法昭告天下。从明日起,大齐女子可以立女户。家中无子的,可以将家业传给女儿。”
律法当然没那么简单,其中牵涉种种。内阁几位阁老耗费一个月之功,可谓殚精竭虑,完善这一条新的律法。
陆阁老所言,是这条律法最核心最要紧的内容。
陆迟隐约猜到了陆阁老想说什么,低声应道:“是,此事我已知道了。”
知道这两个字,可圈可点。
陆阁老深深看了长孙陆迟一眼:“身为臣子,为国朝尽忠为皇上分忧是我等的本分。若皇上行事不妥,我等也有劝诫之责。这便是忠臣和佞臣之间的区别。”
“我今日想问一问你,你愿做忠臣,还是想做佞臣”
这番问话,大有深意。
陆迟眉头未动,神色不变:“祖父思虑太过了。这是盛家天下,是皇上的江山。皇上是一代明君,自会选择最合宜的人立为储君。”
“我等身为臣子,理应尽臣子的本分。若挟君臣之情,阻挠皇上,又谈何忠臣二字”
陆阁老眉头皱得更深了,声音也格外冷凝严厉:“这等要紧事,你可得想清楚了。”
陆迟抬头,和陆阁老对视:“祖父,孙儿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做出了选择。现在,孙儿退不得,也不能退。”
祖孙对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追随
陈小宝儿难得忸怩害臊,二宝三宝都是淘气包,立刻咧嘴笑着追了上去。口中还嚷着:“大哥大哥,你脸红做什么”
“大哥定是想做赵叔的女婿了。”
赵奇:“……”
陆迟忍俊不禁,笑着调侃陈湛:“有这么三个活泼讨喜的儿子,你倒是不愁寂寞了。”
陈湛无奈笑道:“别提了。淘气起来都能上天。我定然是前世欠了他们三个债,他们这辈子投胎做我儿子讨债来了。”
可不是么儿女都是讨债鬼,身为父母,俱有操不完的心。
赵奇和陆迟一起唏嘘了一回。
陈湛稍微挪了挪身子,牵扯到了伤处,顿时疼得龇牙咧嘴直吸凉气。可见这一回陈尚书下手颇重。
赵奇啧啧叹了几声:“你真是你爹的亲儿子吗我长这么大,我爹从来没动过一根手指。怎么你总是挨揍啊!”
这句话,可算是戳中陈湛的痛处了。
陈湛满面伤心,目中蓄起热泪:“大概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了吧!”
陈湛惯会耍宝,此时被揍得臀背开花疼痛难当,亏得他还有心情自嘲说笑。
陆迟也忍不住笑叹一声:“行了,你被揍成这样,还贫什么嘴。皇上今日让我们来给你送伤药,让你好生休息几日。等伤好了再去伴驾。”
陆迟半个字都不问陈湛为何挨打,只好言宽慰。
赵奇也没多问。
平日话最多的陈湛,此次竟也没说起挨揍的缘故和经过。
三人俱是心照不宣。
……
待陆迟和赵奇走了,陈湛才收敛笑意,长长叹了口气。
秦思荨拿了一瓶伤药进来,轻声道:“这是皇上特意命太医院配置的伤药,我给你敷一些,你的伤也能好得快一些。”
陈湛嗯了一声。
秦思荨轻手轻脚地为夫婿褪去衣衫,露出红痕遍布的后背。陈尚书怒极动手,陈湛此次挨了一顿结结实实的棍子。
秦思荨一边为陈湛上药,一边悄然落泪。
微凉的泪水滴落在陈湛的背上。
陈湛心里颇不是滋味,低声安慰秦思荨:“我爹就是这脾气,挨过这一顿也就好了。”
秦思荨哽咽道:“公爹下手也太重了。修改律法之事,是皇上的主意。事前你也不知情。公爹心中不满,不敢指责皇上,倒将满腔的怒气都撒到你身上来了。”
陈湛愈发无奈:“谁让我是他亲儿子!不揍我揍谁!罢了,习惯就好。”
秦思荨上完药,将被褥盖在陈湛的背上,然后凑过头来:“你是不是还和公爹说了什么,激怒了公爹”
平日里公爹动手,多是做做样子。这回显然是被气得狠了,才下了重手。
陈湛转头,和秦思荨对视片刻,半晌才低声道:“你别问了。”
秦思荨何等聪慧灵透,已然揣度出了几分。沉默许久后,才轻声说道:“不管你决意要做什么,我们夫妻一心,同进共退。”
陈湛眼角有些发热,伸手握住秦思荨的手:“好。”
……
椒房殿里,帝后相对而坐,小酌浅饮。
谢明曦意态闲适,手中端着精致小巧的酒杯。
盛鸿因律法顺利颁布,心情也颇为愉悦,笑着冲谢明曦举杯:“明曦,我们共饮此杯。”
谢明曦欣然点头,和盛鸿的酒杯轻轻一触,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然后,各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修改律法,令女子可以立女户。此事是一块试金石。”盛鸿挑起浓眉,徐徐笑道:“朝中没有蠢人,不知多少人在暗中揣度我的真正用意。”
谢明曦淡淡一笑,接过话茬:“到底有多少人肯追随你支持你立阿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进言
“启禀皇后娘娘,”椒房殿里,湘蕙笑着来禀报:“皇上打发魏公公前来送口信,今晚要在移清殿内和陆翰林赵书令还有陈御史小酌几杯,就不回椒房殿用晚膳了。”
谢明曦目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眉头舒展,笑了起来:“好,本宫知道了。”
陆迟,赵奇,陈湛。
他们三人,果然未辜负盛鸿的期待。
这一晚,盛鸿兴致颇高,直至子时,才酒气醺然地回了椒房殿。
谢明曦也未嫌弃他满身的酒气,亲自扶着他去了净房。洗去一身的酒气,又喂他喝了醒酒汤。
盛鸿没有说话,只一个劲儿地笑。笑得开怀自得。
谢明曦也笑了起来,伸手捏了捏盛鸿的脸孔:“瞧你笑成这样,怪渗人的。”
年过三旬后,盛鸿自觉已经成熟稳重,也蓄了些短须。谢明曦的手指摸在短短的胡须上,盛鸿有些发痒,咧嘴一笑:“心情好,就是想笑怎么办。”
难得的稚气,颇有些可爱。
谢明曦目中满是笑意:“想笑你就笑,这儿又没别人。”
这话有道理。
于是,盛鸿便笑了个痛快。
……
隔日,盛鸿颇觉脸酸,不时伸手揉一揉脸孔。
今日是小朝会,有资格参加小朝会议事的朝臣,一共只有二十余人。皆是朝中三品以上的重臣。汾阳郡王和安王也一同列席小朝会。
不过,商榷政事是文官们的事,汾阳郡王和安王在小朝会上很少出声。
老臣们颇有城府,虽觉天子今日举动不雅,也无人多嘴多舌。
朝中每日大事小事不断,大齐各州郡每日都有呈上来的奏折,一堆政事要处理。他们哪有这个闲功夫说闲话。
盛鸿张口问询新律法推进之事。
首辅陆阁老沉声应道:“新的律法已昭告天下,也发至各州郡。暂时还没出什么差错。”
也就是说,新律法是颁布了,推进实施还谈不上。
盛鸿倒也不急。但凡社会变革,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推进便是。
到了正午,政事商榷得差不多了。
盛鸿正要吩咐退朝,陈尚书忽地咳嗽一声,拱手上前:“启禀皇上,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盛鸿对老臣们一向客气,笑着说道:“不妨说来一听。”
陈尚书自问并无私心,说起话来光明正大:“鲁王世子年已十七,去岁便已自松竹书院结业。老臣以为,鲁王世子虽然年少,也可入朝听政,学一学为官之道了。”
陈尚书口中的鲁王世子,正是霁哥儿。
霁哥儿是盛鸿嫡亲的侄儿里最年长的一个,平日温和恭谨,才学过人,声名颇佳。
盛鸿神色不变,目光掠过众臣的脸孔:“陈尚书的提议,诸位爱卿怎么看”
工部尚书第一个张口赞成:“老臣以为,陈尚书这一提议颇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