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科举兴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人生若初
镜子要造出来其实并不难,但章元敬却有意识的控制住这些大件物品的数量,琉璃这东西,如果多了,就不稀奇了,就跟现代的玻璃似得只能降价。
他们已经有一个走平价路线,老百姓也能用得上的肥皂坊了,琉璃坊这边的定位一开始就是高端富贵人群,章元敬并未打算改变这个计划,毕竟琉璃这东西其实没有实在的价值,不能吃不能穿的,甚至太过于易碎,并不适合大量推广。
一听是小镜子,吴文辉倒是有些失望起来,巴掌大小的东西估计是卖不出好价格的,跟当初那等身大小的穿衣镜完全不同啊。
不过失望归失望,他也不会把这话说出口来,能先挑谁不乐意啊,可不能白白浪了好机会,他还等着挖掘到什么好东西,到时候能够大赚一笔呢!
原本对那所谓的小镜子有些不以为然,但等到了地方,吴文辉恨不得将所有的小镜子都包圆了。刚开始说小镜子,他还以为就跟家里头娘子用的靶镜似得,谁知道到了地方一看,这不一样的地方大了去了!
先不说那通透光滑,将人照的纤毫毕现的镜子,光是镜子后头那琉璃制成的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就让人恨不得一看再看。
看着吴文辉瞠目结舌的模样,章元敬倒是满意了,这段时间琉璃坊的益是最高的,甚至超过了早开始售卖的肥皂坊,不得不说,奢侈品的益永远都是最多的。
等从琉璃坊出来,章元敬也没直接回家,反倒是绕路到城西那边转了一圈儿,那一块地方平民比较多,如今是农忙季节,原本热闹的市场也稍微冷落了一些。
章元敬特意过来,一个是想看看百姓们的商铺发展的如何了,要知道肥皂坊一半的肥皂都是批发给当地的一些商人,让他们或多或少的放到杂货铺卖,带动当地的商业发展。
而另一个,自然是因为孔令芳喜欢吃这边的一家点心店,关山天气太热,孔令芳又不好吃凉的,这家点心店的点心甜而不腻,最难得的是一种叫青果子的点心,吃起来凉丝丝的。
章元敬寻常有时间的话,就会往这边走一趟,顺便带一些点心回去,一段时间下来,倒是跟老板都熟悉起来,每次还能给他预留一些卖得好的新品。
作者有话要说:早早的更新,然后去睡觉了,好困,雾霾天适合睡觉
☆、天行健
随着吴家最后一批粮草抵达关山,关山秋也终于结束了,天气依旧是那么干燥,晒稻子倒是容易了,只是没了天天挑水种田的老百姓,地里头就开始裂开,即使有了一年的成在,看着这样子的场景也让人心里头松快不起来。
一个夏季过去,承担着关山人喝水用水重任的关山水库也下去了一大半,以前往里头一看波光粼粼,映衬这周围的山峰分外的秀美。
这会儿低头一看几乎都能见底了,倒是便宜了周围的百姓狠狠的吃了一段时间鱼,但水越是少,百姓们越是心慌,这鱼肉也不觉得香了。
章元敬派人下去测量过,若是这个冬季也那么干旱,里头的水肯定是不够下一年使用的,只是天不下雨,地上的人也实在是没有办法。
就像是周围的龙山等地,祭天祭地甚至还有人用了人祭,但最后还是一滴雨也没下来。
秋一过,关山很快就冷了下来,不同于往年很快迎来第一场雪,这一年的关山显得干冷干冷的,冻,但就是没有雪下来。
原本这样的天气是不错的,下雪容易出事啊,不结实的房子住着都不安心,只是冷的话,他们当地人都习惯了,压根不算是什么。
但问题是周围都遭了灾,有些地方连草皮树干都已经被挖空吃尽了,这会儿老百姓们是又累又饿,偏偏官府虽然减了税,但这可不是了,多少还得交!
这一下次可捅了马蜂窝,自家都养不活了,也不知道多久没有见到粮食了,居然还要让他们上交粮食,那不是逼着老百姓去死吗!
老百姓叫苦不迭,却不知道这原本也不是龙山等地知府的本意,要知道除非是那等罪大恶极鱼肉百姓的,大部分为官者还是有几分为国为民的心思在。
他们之前不听关山的话,那是压根没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229
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但在旱灾发生之后,几位知府大人却不约而同的上奏了朝廷,言明灾情,请求去这一年的税,若能有救灾粮就更好了。
这原本是各地发生灾害之后常规的流程,但偏偏这一年有所不同,朝中当家做主的人文阁老,文阁老要揽那些人,花的银子,用的粮草都从哪里来,还不是靠税?
再有一个,文阁老在关山是设了眼线的,据眼线的回禀,关山等地确实是遭灾了,但旱情并不算特别严重,虽不是大丰,但老百姓也吃喝有余了。
文阁老这么一对比,便觉得必定是自己把持朝政,手底下这些地方大员心生不满,故意扣押着税不给!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前江南那边不就是如此,明明是鱼米之乡,今年的成十分不错,但官吏偏偏就是不听话。
在朝中,文武百官不敢跟文阁老对着干,但地方上却不同了,一来□□来不可能直接派军队过去镇压,二来他们一个个盘踞当地多年,也有几分势力在。
文阁老往深处想了想,便有些阴谋化起来,觉得龙山知府等人肯定是被镇北王游说了,联起手来对抗朝廷的税,所以才会谎报灾情。
若是龙山知府知道文阁老的猜测,肯定会吐出一口老血来,他容易吗,为了这次干旱差点愁白了头发,临了临了上被朝廷责骂,下被百姓唾弃,中间的官员一个个还嫌弃他不会管事儿,还不如隔壁关山那个嘴上没毛的小子!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救济粮没下来,还得交税,不想要丢掉自己的官位,龙山知府唯一的办法就是压榨底下的良民,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富贵人家倒是还好,但百姓实在是没粮食啊,自家都在啃树皮了,哪里还能交的出来。
第一波灾民逃难过来的时候,章元敬心中还惊讶了一下,要知道大兴如今还算兴盛,在南方大丰的情况下,南粮北调,至少不至于出大乱子。
但是现在,秋才刚过去,日子都还不算特别冷,周围居然就有灾民偷偷摸摸的逃到了关山境内,他们宁愿在附近搭一个草棚安置下来,也不愿意遣返原籍。
这第一批过来的灾民大多是与关山当地百姓沾亲带故的,说的直白点就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听说关山这边的情况还不如,就拖家带口的过来投奔亲戚了。
等过来一问,这边还有水喝,还能开荒,开荒的地都不用交税,亲戚家里头的粮仓都是满当当的,一个个顿时赖着不肯走了。
只要在这边熬一段时间,熬过了冬天,明年春天他们自己就能开荒,就能种地,那可不比在老家好多了,至于老家的东西,除了一个破草房他们还能有什么东西?
这第一批灾民的进驻并不算乱,毕竟都沾亲带故的,关山当地人也愿意搭把手。
等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逃亡关山的灾民却越来越多,对此龙山等地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人留在龙山也是饿死,还不如推给关山,他们不是很能耐吗,能养活这些百姓就最好,若是养不活了百姓闹事儿,到时候也是关山的事情了。
抱着这样的心情,关山的灾民络绎不绝,这样下去迟早都要生出乱子来,毕竟后头来的这些人可没有地方投奔,身无长物的,他们要吃什么,喝什么?
对于这些难民,镇北王府的态度也不大一样,其中就有几人主张将难民驱赶回原籍,并且振振有词:“凭什么我们关山给别人养百姓,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
镇北王府囤积了许多粮食的事情,除了镇北王爷与顾廷安,章元敬之外,只有军中重要的将领才知道,这些主事却是不知道的。
不过那些粮食并不能轻易动用,毕竟那是镇北军的口粮,若是用来赈灾的话,那镇北军到时候可不得挨饿,再说了,谁知道旱灾会持续多久?
只是到底也有人不忍心看着百姓忍饥挨饿,叹了口气说道:“难民来都来了,如今想要将他们驱赶出去谈何容易,咱们总不能对着手无寸铁的百姓动手吧。”
真要是派军队镇压的话,王爷的面子还要不要,镇北军的名声还要不要?
镇北王显然也有几分两难,若是凭心的话,他自然是想要救助难民的,但救就一个字,实践起来谈何容易,首当其冲的就是粮草,为了镇北军的口粮,他可是花了前前后后一年的功夫,才算是勉强凑合起来,如今再想要买粮食难上加难。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投向了一直负责内政的章元敬,在章元敬来之前,关山一地的内政其实大部分都是由王府负责的,但章元敬来了之后投向了王府,又表现出出色的才能,镇北王是个用人不疑的,很快就把这一块交到了章元敬的手中。
“章大人,对于这些难民,你这边可有规划?”镇北王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章元敬却是早有准备,上前一步开口说道:“人离乡贱,若是有生路,百姓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的逃难,若是将他们驱逐回原籍的话,怕是毁了他们最后一条生路,容易引起民愤。”
章元敬未尽的意思谁都明白,真的被逼到绝境的话,这些难民怕是要生乱子的,大兴从何而来,还不是前朝晚年民不聊生,最后高祖皇帝登高一呼吗?
确有一人冷笑着反问道:“章大人这话说的倒是轻飘,救灾可以,但钱从哪儿来,银子又从哪儿来,难道琉璃坊肥皂坊可以承担这笔花销?”
章元敬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并没有因为这话生气,反倒是好声好气的解释道:“肥皂坊琉璃坊作为关山最大的税大户,也是王爷的私产,出一部分自然是可以的,若是承担全部的话,怕是也吃不消,再有一个,入冬之后,这两个地方就停产了。”
若是在售卖的时候,琉璃坊也能养得起灾民,但问题是入冬之后道路不变,气候冻人,外地的商人进不来,当地的商人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出去。
没有了生意,自然就没有了入,这会儿不比去年可以预售,大部分该购的商人早就买好运走了,在年前的时候,两个造坊都已经停产歇业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这位主事显然已经看章元敬不顺眼已久,逮着机会就开始喷喷,也是,他一来就占据了王爷的宠信,他们能喜欢吗?
章元敬笑了笑,继续说道:“琉璃坊肥皂坊能出最早的一部分,但赈灾,以工代赈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的话就算是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养活难民。”
没等他继续发难,章元敬就把早就准备好的折子拿了出来,低头说道:“下官有几个想法,却不知道能不能为,还请王爷指示。”
镇北王爷挑了挑眉,接过来一看,倒是笑了起来:“不错,看来章大人早早的开始准备了,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230
不然不会这般详尽,这样吧,此次赈灾由你做主,其余人等全力协助,若有人敢胆大妄为,你尽管打发,不用问本王的意思。”
这话一出,原本几个刺头的脸色都变了,显然是没料到镇北王爷会这般的信任章元敬。
等人离开之后,镇北王爷倒是叹了口气,说道:“廷安,你说人跟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用顺手章元敬之后,本王怕是再也看不上其他人了。”
顾廷安听了也笑起来,说道:“章大人年纪虽然不大,但似乎天生就是个沉稳谨慎心中有成算的,认识他到现在,我还从未见过他打一场无把握的仗。”
镇北王爷一听,也跟着笑道:“可不是吗,这样的人,也幸亏当年文阁老将他谪过来,不然的话......”
☆、自强不息
入冬后的关山一日冷过一日,虽然没有雪,但风倒是不小,走出门去迎头吹上就跟刀子刮似的,若是没穿皮袄子压根挡不住这股子冷风。
对于穷苦百姓而言,皮袄也是难得的东西,哪里会人人都有,少不得多穿几层熬着,不过他们一个个在关山久了,也就习惯这冷了。
本地的百姓还好一些,吃饱穿暖,也不用上赶着外出上工,日子虽不至于无忧无虑,但也是舒舒服服。但外地逃难过来的人就惨了,身上衣服没有多少,吃的也是稀粥草根,连个起码挡风避雨的住所都没有,也幸亏没下雨下雪,不然这鬼天气生生就能把人冻死。
大冬天的,原本人该是懒怠的动,或者是怕了天气,或者是屋内暖和,更或者是太饿了,还不如在家里头待着不动,肚子不会饿的太难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除非是有些家底投奔了亲戚的,难民们不管男女老少都出了门寻活儿干,就像是老李也是如此,他如今已经快五十了,但自问是个身体强壮的,跟着一群青壮年一块儿出门干活,从来也没有被人拉下过。
一旦动起来,天气似乎也不是那么冷了,一会儿功夫额头甚至还冒了汗,老李搓了搓手,扬起锄头一下又一下的砸下去,干的比旁边的年轻人还要用劲。
旁边那人看了,笑话着说道:“老李头,有你这么拼命干活儿的吗?”
老李呵呵一笑,只说道:“不好好干活儿,我怎么养活家里头老小,有活儿干就得使劲干,不然人家不要我们了怎么办,真当他们没长眼睛呢?”
那年轻人也就是这么一说,谁敢上工不出力啊,如今雇佣他们的是一个当地的百姓,说是帮忙开荒,每天就给两顿稠粥一个饼子,没钱,但这些东西省一省就够两个人吃。
就像是老李家里头这样的,青壮年出意外死了,只剩下老俩口带着一个孩子逃难,如今能活下来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大冬天的开荒不容易,但老李头并不觉得难,他的那一份粮食省下来,放一些野菜一起煮一煮,足够家里头一老一小吃了。
相比之下,那年轻人家里头就好一些,一共四个大男人都出来干活儿,要是再养不活家里头人的话那就是真的游手好闲了。
当然,这也就是在关山才有的好事儿,听说知府大人发了话,关山不管开了多少荒地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税,这要放到春天再开荒的话时间就完了,再说那时候人工也贵。
老百姓的算盘打得好,左右粮食是够吃了,一亩地的话,使劲干一个大男人一天就能开出来,他们粮食不算丰腴,但让出十天八天的粮食总还是够的。
这些粮食用来雇佣难民,自己在田边盯着不怕他们不用心,明年随便翻一翻就是开荒好了的地,直接种上去就成了,这要是等到开春之后山上有了野菜的话,人工可不会这么便宜。
有第一个“投机取巧”的百姓之后,第二个第三个就出现了,让关山百姓拿出手底下的粮食来养活难民不容易,但要是互利互惠的话他们还是乐意的。
百姓们在雇佣难民,官府也在雇佣,不过雇佣来的人不是在修水坝就是在修路,这两样比起来其实更累一些,不过吃的也好,是两顿干饭加两个饼子,只是官府也挑人。
不只是官府,关山的大门大户不知道为什么也齐齐发动了,有也是修路的,也有修建山庄的,更甚者还有在自家的土地上搭建小水库的。
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不是苛待难民,与国有害,官府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
对官府百姓和那些富户而言,这是花了最小的钱买到了值得的人力,对于难民而言,这大灾的年成他们愿意花力气的话还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倒是让许多难民生出了留在关山的想法,一时之间难民虽然是多了,关山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样子。
其实不只是难民想要留下,章元敬也有些想要把这些人留下来,关山的百姓实在是太少了,地广人稀,不说过度开荒,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的荒地被杂草占据。
若是这些人能留下的话,关山的人口急剧上升,那几年之后税必定也大大客观。
只是把人留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看着还好,那是因为有三方共同发力的缘故,只是过两三个月事情干完了,那些难民的口粮要从何而来。
若是明年风调雨顺,章元敬倒是还能从外部调粮,将粮种发下去,但若是继续干旱的话,怕是关山本地都会有问题,这些难民就会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为此,章元敬愁的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偏偏他不想吵到了怀孕中的妻子,有时候就这么闭着眼假睡了一晚上。
孔令芳是多么细心之人,对此哪能不知道,只是她心中担心却毫无办法,只能将夫君照顾的更加无微不至,不让他再为生活琐碎之事担心罢了。
这一日,章元敬正在巡视修路的情况,修路的事情其实他早就想做了,只是一只腾不出手来,关山的商路十分重要,若是能修的畅通也不容易。
两顿干饭两个饼子,太平年间哪里能招到人,要知道去年修水库的时候一个月就得付出一两银子的高价,才让关山当地的百姓兴冲冲的走出家门。
但对于现在的难民而言,这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了,不说那干饭,光是饼子就又大又厚的一张,敞开吃一个饼子也能半饱,要是撕开了扔到锅子里头就能变成一大锅的糊糊汤,不说味道怎么样,但是顶饿啊。
章元敬扫了一眼难民的状态,一个个虽然面黄肌瘦的,但看着神头还不错,有几个甚至比上次见到的时候胖了一些,也不是胖,只能说不再像个竹竿儿了。
跟着的王主事心知章元敬最为重视百姓,低声说道:“咱们给的粮食向来是最好的,不说别的,分量足够了,带回去加一些东西熬一熬的话,四五个人也能吃饱。”




科举兴家 分卷阅读232
问道:“既然如此,章大人要拿我做什么呢?”
此时,他忽然微微一笑,微微挑起的桃花眼露出一番别样的滋味来,却见他慢慢靠近章元敬,轻声说道:“当年多有不敬,如今如也落为阶下囚,章大人想如何,便能如何了。”
这话说的直白,章元敬还是反应了一下子才明白过来,说到底当年得罪他的可不是雷如也,甚至他是帮忙解决了那个人。这会儿雷如也不提起的话,章元敬倒是真的快忘了,当年随着纨绔之名一起传言的,可是这位断袖的传闻。
他伸手将雷如也推到了原位,直接避开方才的尴尬不提,淡淡说道:“雷公子远道而来,我们也算是故交,自然是要接待一番的,至于你为什么来关山,想在这里做什么,不如等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再慢慢聊,如何?”
雷如也笑了一下,也没有再故意说那些暧昧的话,他转头看着外头,即使窗户都被帘子完全挡住了,但他就这么一直盯着一眨不眨的看。
从章元敬的角度不难看到他单薄的衣衫,瘦到有些凸起的骨头,章元敬想了想,从旁边倒了一杯热茶推了过去,对于关山而言,藏下一个雷家人其实不难。
碰到热茶,雷如也似乎惊讶了一下,他倒是也没有推辞伸手接了过来,端起来喝了一口,那熨烫的感觉让人舒服不宜。
好一会儿,雷如也忽然开口说道:“许多人都觉得你会死在关山,但没想到你反倒是混的风生水起,不过现在看了,倒是觉得你混得好才是正常的事情。”
对于这话,章元敬并未有任何言语,只是等他喝完这一杯茶之后又给他倒了一杯,等回到家中,章元敬果然吩咐人准备了热水美食。
雷如也也没有推迟,跟着仆人进了房间,再出来的时候,他似乎又是那个翩翩君子了,章元敬的衣服穿在他的身上正巧合适,若不是额角那个梅花烙印,谁也看不出他经历了什么。
章元敬与他一同上了桌,桌上的饭菜多是京城口味的,原本知府衙门里头是没有京城的厨师,还是孔令芳嫁过来之后,为了照顾家中老小特意聘请的两个师傅,一个会江南的菜系,一个会京城的菜系,不过一直以来章元敬不挑食,两个师傅,尤其是京城菜系的那个闲得慌。
大约是憋久了,这会儿得到指令之后,这位大师傅抄着铲子做了满满一桌的饭菜,凡是能想到的几乎都做了出来,看着还都是色香味俱全的。
章元敬吃着倒是觉得寻常,但一口菜下去,雷如也只觉得人生百味都一块儿涌了上来,雷家出事之后,他不是没有投奔过曾经的亲戚好友,但好一些的闭门不见,坏一些的甚至想要将他送到文家手中,若不是他逃得快,怕是浪了父亲的一番安排。
谁能想到远在关山,这个曾经只有过一面之缘的状元郎却愿意盛情以待呢?在看见他的时候,章元敬并没有半点的轻贱,也没有任何侮辱的意思,这实在难得。
多少曾经被他踩在脚下的人,在雷家出事之后花了无数银子,就为了进天牢侮辱他几句?见多了那些丑恶的嘴脸,雷如也倒是觉得章元敬这般冷静淡漠的相处十分不错。
章元敬吃饭的速度向来不慢,但为了照顾雷如也,他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只是一口一口吃着,也不说话,也不看身边神色莫名的人。
而雷如也也吃的很慢,似乎在吃饭的过程中他有许多事情要想清楚,梳理明白。
但一顿饭再怎么吃的慢,很快也该吃完了,这会儿天气冷,没多一会儿功夫菜汤都要凝结在一起。雷如也放下了筷子,叹了口气说道:“能得章大人的招待,雷某深表感激。”
章元敬摆了摆手让人将饭菜撤下去,换上了两盏清茶上来,听了这话倒是笑着说道:“当年雷公子出手相助,那份恩情,章某也是牢记于心。”
听着这话,雷如也倒是自嘲的笑起来,摇头说道:“当年的事情,原本也是雷某人拖累了章大人,哪里谈得上恩情,倒是章大人此次冒险留雷某,不知道作何打算?”
章元敬却只是笑道:“不过是举手之劳,关山远在千里之外,想必也不会有人察觉。”
1...606162636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