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古当大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满格的信号
原本这没什么,但是关于审判记录,记载却是让人疑窦丛生。
杨浩拿着笔迟迟没能写下一个斩字。
将这个犯人的资料抽出来,放在一旁。
最后一名犯人是一名苗人逃犯,从战俘营逃走后被人举报后,被当地官府缉拿归案,这中罪名是妥妥的死刑,杨浩毫不犹如的批了一个斩字。
最后,杨浩又拿起那个通奸案资料。
这份犯人资料上写着,人犯,荆州通榆县三川镇人氏,十六岁,务农为生,年初嫁与同镇猎户缟,十四年五月,被其夫发现与其邻冉有奸,数天后,二人合谋将缟杀死于家中,后被抓获。
案子记录很是简单,根本不像另外两个案子,有着详细的抓捕过程。
而且若是按着这记载所说,这女子与人通奸,若是被其夫发现,必然会在当地引起不小的风波,怎么可能数天后两个才将其杀死。
按着大齐律法,通奸罪无论男女可是重罪,宣扬开来那通奸的两人绝无生还的可能性。
若是他们为了保命,完全可以在被人发现的时候,直接杀人灭口,好逃之夭夭。
杨浩觉得这记录分不符合逻辑,因此他决定将这件案子压下。
数天后,杨浩将刑部尚书叫来,将那件案子的卷宗扔给他。
“说说你的看法。”
刑部尚书,见杨浩脸色不对,心顿时咯噔一下。
连忙将那份卷宗拿起来飞快的翻看起来,但是他并没有从中看出什么不对的地方。
“大王,这只是意见普通通奸案,如今人犯已经抓获,难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杨浩沉吟片刻道:“本王觉得此事有疑点,此案要重新查一下。”
“这。。。大王,臣不知此案有何疑点,不知大王可否明言。”
杨浩将自己怀疑的地方说出,刑部尚书再次的看了一遍案子的判决,眉头微微皱起。
“若是按着大王所言,这记载确实有不妥之处,但这是这一点原因,便怀疑当地官员恐怕难以让群臣信服啊。”
杨浩冷哼一声道:“清者自清,朝廷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人命关天难道还比不得官员区区面子来的重要?”
见杨浩有些动怒,刑部尚书额头顿时见汗,连忙道:“臣这就安排去查一查。”
杨浩点点头道:“不必了,此案我会派两名锦衣卫随行,前去调查的官员本王已有人选,我希望你们刑部不要让我失望,别让我大齐百姓失望。”
“臣不敢!”
刑部尚书心中一突,他被杨浩这话吓得不清。
杨浩这话已经表明了他对于刑部这些人,已经有些不信任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很可怕的信号,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乱子,恐怕他这个刑部尚书也难以脱的了干系。
别说将来更近一步,很有可能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杨浩沉声道:“你们刑部是百姓能寻求公平的唯一之地,你们做的好与坏,关乎这百姓如何看待朝廷,若是忘了你们的职责所在,那这刑部要之还有何用。”
第四百一十五章 年轻人的崛起
彻查此案,杨浩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翰林院,张获正在整理从民间搜集上来的一些上古传说。
这已经是他在翰林院修前朝历史的第三个年头了。
如此长的时间里,曾经的雄心壮志好似都磨灭了一般,每天只能在枯燥无比的书写中度过。
伸了个懒腰,张获放下笔,走出房门,坐在院中的大树夏乘凉。
而这时一名吏部官员,带着几名侍卫忽然走了进来。
“张获!接旨!”
张获闻言差一点从躺椅上掉下来,慌慌张张的整理衣衫,恭敬的站在一旁。
“今命翰林院编修张获钦差,赐四品官袍,彻查荆州三川镇通奸一案,携宝剑一柄,见此剑者,如见本王,忤逆者视同谋反,钦此!”
官员将圣旨合上,沉声道:“张钦差接旨吧!”
张获愣在原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好端端的自己居然一下字连升两级别。
四品官啊,这可是能参与到朝政的等级了。
兴奋的张获,连忙恭敬的接过圣旨。
“臣张获接旨。”
那官员笑道:“恭喜张钦差了,对了,这二位乃是锦衣卫百户,此番查案,他们将负责保护张钦差安全,若是无事,在下就告辞了。”
在张获一番客套后,宣旨的官员,离开了这个有点冷清的翰林院。
张获看着三名锦衣卫,微笑道:“接下来,有劳三位保护在下周全了。”
一名锦衣卫道:“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张官人安心查案便是,若是有事,我等三人定会用命保护张官人安全。”
见这三人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张获尴尬的笑了笑,道了声谢,与三人约定好出行的时间后,便迫不及待的朝着家中跑去。
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自己的母亲与妻子,他们老张家今天是祖坟冒青烟了,四品官啊,整个大齐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几人。
而他从今天开始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了,而他今年还不到二十五岁,如此年轻,就能做到这等官位,绝对是齐国年轻一代的第一人了。
而他的好友兼妹夫,曾经的有仍少主任康,在听说了张获的将要做的事情后,却露出了一丝担忧之色。
张获见此不解的问道:“任兄难道不为为兄高兴吗?”
任康道:“兄长能做得四品官自是一件高兴的事,但这案子我总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何解?”张获问道。
任康摇了摇头道:“直觉而已,总之这次兄长一定要多加小心。”
张获点点头道:“这个你放心,朝廷拍了三个锦衣卫百户保护我,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任康道:“总之还是小心一些为好,哎!当初兄长若是能与我练习厮杀之道,这出行也能安全一些。”、
张获道:“我本就不喜那打打杀杀之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放心吧,我自会保护好自己,我这一去不知要多久,家中就劳烦任兄多照看了。”
“兄长放心去便是,再这么说我也是御林军的连长,家中你自是不用担心。”
安排好家事后,数天后,四人出了长安城向着南方而去。
杨浩虽然有些在意这件案子,但是和其余政务比起来,这等事情便有些微不足道了。
在他看来,不管是官官相护,还是官员办事不力,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齐国目前的知识分子是少,但是他不介意拿一些典型开刀。
他还没死,若是敢在他眼皮子地下,出现草菅人命的事情,他会让这些人想起来他杨浩的很辣。
杀那些该杀之人,他还从来没有手软过。
什么刑不上士大夫这句话在他这里根本就行不通,无论是谁,敢挑战他的威严,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后世会什么样,他管不着,至少他在位的时候,当官就得老老实实的为大齐添砖加瓦。
刘邦杀的人头滚滚,朱元璋诛人十族剥皮实草,哪一个开国帝王不是心狠手辣之辈,他杨浩又如何能例外。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是官员从这个时候开始腐化,自己还听之任之,大齐将来想要继续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只能是痴人说梦。
而张获南下后不久,前去勘探水文的东门也风尘仆仆的返回了长安城。
这一走就是将近一年,他走了不知道多少路,实地勘测河道的情况。
所记录的数据,当他回到长安城后,足足有记满了两本厚厚的册子。
这些数据都是将来建造桥梁的第一手资料,只要这齐国的第一座跨河大桥建造成功。
那么就有可能济水之上建造更大的桥梁,这是东门一生的夙愿。
回到长安之后,他才听说铁轨已经修建完毕,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铁轨,他对建造桥梁的信心更加的充足。
在不知不觉间,齐国已经如此强大了,只有这样的强国,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从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在长安城尤其是在科学院的这段时间,让他见识了太多勤奋的天才,这些人的存在,及时对他的刺激,也是对他鼓舞。
那些取得如此成就的人,都还在努力,自己这么久还没有任何的进展,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拼搏呢。
回到长安之后,张获一头扎进自己的研究之中。
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不断的完善着桥梁设计。
足不出户的奋战了半个月之久,东门终于画出了自己最为满意的设计图。
端详着这张来之不易的图纸,东门开心的如同的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般。
时而癫狂,时而哀叹,最后坐在地上痛哭起来。
这一切对他来说实在他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了,他从没又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良久之后,东门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便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图纸送到宫中,让杨浩看一看。
这又得到杨浩的认可,他这么多年的心血才没有白费。
但是刚刚推开房门,他便停在了脚步。
低头看了看身上早已经破破烂烂的衣服,不由的苦笑了一下。
这个样子去宫中,别说会被当成不敬之罪,而他自己也有些看不过去了。
打了些水,仔细的冲洗了已经臭不可闻的身体,将自己最为干净的一件衣服找出来。
梳好发髻,带上方巾,风风火火的朝着王宫的方向跑去。
第四百一十五章 通榆县
杨浩无比认真的看着东门所绘制的图纸。
这份图纸之详细,远远的超出了他的预期水平,图纸之上有着密密麻麻的标准,显然这份图纸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花费不少的精力。
东门紧张的等待着杨浩的答复,只有得到杨浩的认可,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实现,自己这一年的艰辛,也没有白费。
良久之后,杨浩小心的将图纸放在桌子上。
“不错!”
东门顿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两个字对他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
“用心了。”
杨浩沉声道。
东门道:“这是臣应该做的。”
杨浩道:“这份图纸我会送到工部,让他们评估以下建造所需花费,若是可行,明年这项工程便由你来主导吧。”
东门顿时大喜过望,连忙拜道:“臣定会全力完成此事。”
“嗯!年轻人有冲劲,很好,若是这座桥梁经受住考验,将来我大齐还要建造更多的桥梁,这做新桥便由你的名字命名吧!”
“大王,这如何使得,臣万不敢受此荣耀。”
东门吓了一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个份殊荣他实在有些承受不起。
杨哈笑道:“有何不能承受,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只要这桥建好,定能造福我大齐百姓,你当的起这份殊荣。”
东门激动的无以复加,只觉得此事自己是全天下最为幸运的人。
曾几何时的还是社会最底层的劳改犯,现在居然能够被记载进史书当中,让后人都知道自己的名字。
“臣,此生定为我大齐建造最好的桥梁,以此来报大王之恩德。”
东门跪拜道。
“平身吧!”
“谢大王!”
杨浩道:“造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建造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各种个样的苦难,不过本王会给你时间,桥成之日,本王会亲自前去见证。”
“大王放心,桥若不成,臣便纵身跳入河中,以死谢罪。”
杨浩脸色一板道:“屁话,本王要一个死人作甚,这件事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寻死不是大丈夫所为,你今后的每一项决定,都关乎着建造的成败,你只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不负朝廷不负本王的期望。”
这一番话,让东门觉得如沐春风,现在的他觉得齐国就是全天下最好的国家,而这个国家能有杨浩这般开明的君主,齐国定能更加强盛下去。
也许此时的东门是整个大齐对朝廷最为忠诚的人,即便是以命保护这个国家,他也在所不惜。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杨浩一心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对待自己臣子,很少用自己的身份来作威作福,对待像东门这样一心为国的臣子,杨浩很不得让自己的权利更小一些。
只要齐国多一些这样的人。
他只觉得,这是老天在帮自己。
在这个蛮荒矇昧的时代,涌现出如此多惊才绝艳的人才,自己也许真的在临死之前,实现自己称帝的愿望。
皇帝和大王,虽然都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这个时间可以有很多个大王,任何的势力首领都可以自称大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