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古当大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满格的信号
百姓们对着天空高呼着驱邪祟,看上去无比的虔诚。
即便是什么也不懂的孩童,也被各自的父母按着叩拜不止。
身在王宫中的杨浩,听着这一声声祈祷,有些哭笑不得。
经过几天的修养,他的身体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不出意外,再过个两三天也就痊愈了。
“哎!无知啊!”
杨浩摇了摇头。
女娇拿着一件熊皮大衣为杨浩披上,看了看宫外的方向,道:“大王,外面冷,还是进屋吧。”
杨浩道:“无妨,今日阳光不错,出来晒一晒对身体有好处。”
女娇闻言道:“那奴让人热些饮品过来,为大王暖暖身子。”
杨浩到:“不用了,来!你坐下!”
女娇依言坐到杨浩身边,道:“大王有何吩咐么”
“志儿过了年已经两岁了,你如今又有了身孕,我想等到夏日之时,让志开始学习知识了。”
杨浩柔声道。
“奴听大王的安排。”
杨浩点点头:“志乃长子,作为兄长必须为他的弟妹们做出表率,你身为他的母亲定要以身作则,切不可教他一些老七八糟的东西。”
女娇闻言脸色一白,跪下道:“大王,奴定好生教导志儿。”
杨浩道:“你先起来吧!”
女娇坐在马扎上有些坐立不安。
杨浩沉声道:“我直到你在想什么,你与蒹葭都是吾之妻,都是吾大齐地位最高的女人,我希望你们只见能够为我管好这王宫,我不希望看到一些乱八遭的事情。
&nbs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年
春去冬来,三年,对于人类有限的生命来说是个较为漫长的时间。
三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仿佛一瞬,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和三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对于卯足力气发展的齐国,变化之大让人有幻如隔世之感。
在这三年里,齐国已经初步的完成了道路的铺设,境内的主要城市都被平整的石板路连接起来。
即便是稍微偏僻一些的村庄也走了通往附近县城的小路。
堤坝在洪武四年底才修建完毕,这个耗时将近一年的庞大工程,花费了齐国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其完工的那天,对齐国的意义不下于后世的三峡大坝。
这是个伟大的工程,在这个大坝的修建过程中,齐国第一次用了土制水泥。
新材料的投入,让这个雄伟的人类建筑足以载入史册。
堤坝完工的那天,杨浩举行了祭天仪式,仪式很隆重,齐国不仅邀请了自己的老盟友有仍氏前来观礼,甚至连周边的友好部落也来这里见证人类历史上伟大杰作。
杨浩将这个大坝命名为永固。
在永固堤坝完工后不久,经过几轮测试,其效果完美的达到预期之后。
便有一队一千人的军队被调到了这里,在军队完成驻防后不久。
在堤坝附近便日日黑烟滚滚,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稳定的水流为木制机械生产带来了稳定的动力。
机械臂带动沉重的铜锤,有节奏的敲打在红彤彤的铁锭上。
一块块大小差不多的熟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如同被染了色的砖头一般。
当第一块钢被锻造出来后,标志着齐国正式迈进了铁器时代。
铁器的出现,很快就被投入到齐国的朝廷与民间。
和稀缺的铜矿不同,铁矿脉远比铜矿要多上许多。
在洪武五年之时,齐国官方已经不在生产青铜工具与武器,有限的铜全部被用来制作成齐钱。
随着铁器的普及,齐国的生产力再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各个主要的城市,大片的丛林被砍伐一空,变成齐国百姓赖以为生的农田。
耕地面积的增加,加上从南方弄来的新作物,极大的丰富了大齐的物资。
而且齐国有杨浩在,自上而下政治清明,让齐国的国力与日俱增。
在洪武五年末,齐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统计。
得到的粗略数字,在齐国官府在册的国人一共有六十余万人。
至于其他部落的人和劳改犯还有野人,并不在齐国的统计范围之内,如果算上这些人,直到洪武五年年底,齐国境内的人类数量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
这一百万人放在后世也许还没一个城市的人多,分散在齐国境内,也会显得地广人稀。
但这个数量,在此事的中原大地,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而作为齐国国都的长安城,已经破天荒的达到了十万的规模。
在这数年间,长安城经过了数次的扩建,到如今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雄城。
所有来到长安城的外族使节,面对雄伟的长安城无不被其所震撼。
与之相对的就是齐国的强大,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这让他们根本不敢有任何反抗的想法。
面对齐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任何不轨的行为都与自杀无异。
不过即便如此,任然有一些部落仍不畏惧齐国的实力。
&n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逐鹿中原(一)
洪武六年初,杨浩迎来了他的第五个孩子。
在这三年的时间中,女娇与蒹葭先后为杨浩生了一女一儿,而这第五个孩子不同,这个孩子是那两个宫人之一所生,而且是个男孩。
正所谓母凭子贵,有了这个孩子之后,这名宫女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原来的宫人晋升为贵人,其待也不是往日可比。
杨浩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一视同仁的,只要确认是自己的血脉,在他眼中便没有贵贱之分。
虽然杨志是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时间还长,杨浩并不急于定下太子之位。
到了洪武六年,由于纸张的普及,齐国的识字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强制教育的政策之下,齐国的未成年男性的识字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而那些女孩却暂时没有这个待遇。
和普通人家不同,达官贵人们,自然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他们的后代,无论男女,都要学习识字,在齐国识文断字,是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体现。
纸张的出现,也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这三年中,杨浩也利用空闲时间,写了一本数万字的短篇,名字叫做小屋。
这篇,杨浩完全就是将后世汤姆叔叔的小屋,照搬过来,修修改改一番,将人物与背景都放在夏朝。
以杨浩的文笔,自然是将故事写的凄惨无比,让读过的人,都对万恶的奴隶制度深恶痛觉。
杨浩不写神话,也不写那些英雄事迹,而是从一个悲惨的奴隶角度出发,用他人的故事,来唤醒齐人的良知。
通过对比,能让齐人知道,如今的生活来的多不容易,世界上还有很多悲惨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身为中原霸主的大齐,又责任有义务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
在杨浩再一次扩军之后,沉寂了三年了齐人,仿佛察觉到了什么。
坊间都在流传当今大王,要对外动武了。
齐人们对战争并不担心,只是有些羡慕那些顺利应征入伍的年轻人。
战争意味着军功,只要打了胜仗,那便意味着后半生就不忧愁了。
羡慕归羡慕,齐人还是比较务实的,自己没有那个好运气,只能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弄好。
等着齐国拿下新的领土之后,捐出些钱粮趁着那些反应较慢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好在新领地那边选一块好地,让自己的后代不至于没有地种。
大部分齐人会这么想,完全是齐国土地政策的原因。
杨浩为了以后能够加速对占领区的控制,对齐人土地的继承权进行了限制。
在齐国的律法之中,土地只有由长子继承,至于次子,成年之后只能另寻他路。
在大齐,很少有人家只生一个孩子,即便是条件最差的人家中,第二代的人数,最少都有三人。
这么多人没有地种显然会出乱子,这些人成年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那些较为落后的地方去拓荒。
这个政策已经制定了数年之久,不管齐国立国时间尚段,这个政策并没有显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不过杨浩对此一点也不担心,上古的先民不想后世华夏百姓那般,有着故土难离的情感。
他要将齐人打造成一个狼性的民族,积极的去占领每一寸生存的土地。
什么修墙自保,都是扯淡,只有自己强大,任何敌人都是纸老虎。
只要有人,有钱,有粮,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最坚固的长城永远不是石头,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洪武六年夏。
夏启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率领大军兵发齐国。
一时间,齐国边境烽烟四起。
而那方的苗人经过这么多年与齐人的交易,对齐国的花花世界早已经眼馋许久。
听闻夏朝进攻之后,开始变得蠢蠢欲动起来。
洪武六年的夏天,平静了数年的齐国,忽然间变得危机四伏,处处狼烟。
杨浩看着边关告急的文书,冷笑不已。
他原本想着再等上几年,再来收拾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
 
第二十六章 逐鹿中原(二)
齐国战争动员速度,几乎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限。
当朝廷宣布大齐进入到战争状态,长安城每日都有传令兵飞奔而出,三天之后,力央率领五千大军,想着西边进发。
收到军令的各地守军,也纷纷做出响应,集结军队准备与力央的主力军队汇合。
整个中土大地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
杨浩没有御驾亲征,他对齐军的实力有绝对的自信,别说大齐三苗皆敌人,就算是周边全部的势力都一起围攻大齐,他也不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惧怕。
这就是绝对实力带来的自信。
夏启这些人既然活的不耐烦,那么他也不想在等了,华夏必须要尽快统一。
只有统一之后,才能集中整个国家的力量,加速齐国的发展进程。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到了洪武六年,他来到这个已经将近九年。
如此漫长的时间,他几乎快要忘了曾经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而他自己已经变得和这个时代的人没什么差别,曾经的那个暴戾与抱怨老天爷的杨浩已经死去,现在的他是大齐的王,是改变了整个时代的男人。
当最后一批出征的大军,乘坐舟伐逆流而上,杨浩心中感慨万千。
四千年的历史,将在自己的手中诞生,这是属于他的时代。
西方,夏启这一次可以说举国来犯,各部军队的数量加一起几乎达到了将近五万人。
算上动用了奴隶仆从,夏朝对外宣称十万大军。
如此庞大的人数,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次,夏启压上课所有的赌注,他必须要赢,而且他只有这一个原则。
赢了他就是中原霸主,人类社会至高无上的君主,输了便一无所有。
因此夏启很谨慎,在决定动手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些年在齐国闷头发展的时候,夏朝也没有闲着,彻底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后,将军队中的石器全部淘汰。
而且这几年夏启大力发展骑兵,战术死板的战车被他毫不犹豫的扫进了垃圾堆之中。
这五万人的大军中,有两万人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
这是夏启的底气,只要灭掉了齐国,只要能灭掉齐国。
夏启咬了咬牙,暗暗的安抚自己有些紧张的情绪。
事情正如他想的那样,自己突然的袭击,打了齐国一个措手不及。
在数万大军面前,接连拔掉了齐国部署在西方的数个据点。
并以虐杀的方式,当着所有参战部落的面,将俘虏的近千齐人,与两千余百姓处死。
夏启让所有参与这次战争部落都动了手,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那些蛇鼠两端的家伙们绝了侥幸的心思。
投名状的效果是显著的,那些部落的首领知道自己已经回不了头了,如果不想被齐国报复,只能将这个敌人彻底的杀死。
而知道自己没了退路之后,攻入齐国的夏军,彻底的抛弃了一切道德,没攻陷一个齐国据点,便就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当还在路上的力央,听到逃出来的人描述,心中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
这些年,他虽然不是文官,但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什么叫做良知,什么叫做同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