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复唐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云长歌
李从嘉也将这件事情放到了一边,对外就说是段素素自缢而亡,至于为什么自缢,大家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不过,李从嘉却顺便借着这个机会清理了一下御史台,他直接将段素素的死给扣到了朝中大臣的头上。
上朝之后,他就说道:“我记得上一次被这样群情激奋要求处死的还是杨贵妃,我还真没想到素妃居然也值得你们这么大动干戈,一个一个是都太闲了不知道干什么了吗?既然不干正事儿,朝廷也不留!”
要说元羲朝最危险的两个职业一个是给李从嘉当老婆,一个是当他的御史,毕竟他总能找到借口去处理御史,御史台的御史跟走马观花一样,最勤快的时候几天一换都有。
李从嘉也不在意,有了稽查院,御史的存在就很尴尬,因为很多职能都被稽查院代替,所以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就开始各种找麻烦。
李从嘉不能退,至少不能让御史觉得自己好欺负,所以如果御史没达成目的,那就算了,如果达成目的,对不起,谁都别想留下了。
至于给李从嘉当老婆这个梗……完全是因为前有周娥皇后有段素素,这两个人都是自缢身亡,至少在官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搞得大家都很怀疑,不知道是不是小娘子进了宫,她们的家族就风水不对,总会出现奇奇怪怪的事情,导致小娘子在宫里混不下去。
如果只是被处罚就算了,最可怕的是到最后除了自缢之外,好像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搞得到现在李从嘉后宫又只剩下了一个敏妃,还有一个形同隐形人的高夫人。
名利再好也要有命去享受啊,李从嘉后宫变得空虚之后,跟上一次总有人提醒他要娶妻纳妾不同,这一次朝堂上所有人仿佛都无视了这件事情,装聋作哑,提到不提一句。
毕竟送女儿入宫跟送女儿送死是两回事,送女儿入宫是希望





复唐 分卷阅读455
她能过好生活,谁也不愿意把闺女扔火坑啊。
李从嘉本来已经做好了跟朝臣硬抗,并且打算再有人拿他后宫说事儿,他就开始找人麻烦,后宫算是他的私人领地,他不喜欢再进来几个了。
然而没想到大家居然都不提了,这让他十分不适应,释雪庭知道之后微微一笑说道:“若是高熙和耶律特里古再出什么事情,你就放心吧,绝对不会有人再要送人进来了。”
李从嘉刚想反驳,然而想了想又觉得……这个事情吧,还真有可能。
高熙毕竟是大理高氏女,若是高氏真的彻底掌权大理,到时候大唐跟高氏一起冲突,嗯……高熙只怕也危险。
耶律特里古就更不用说,在李从嘉心里,跟契丹肯定是早晚都有一战的,西方伊斯兰国家的铁蹄已经开始东征西讨,他不把自己周边全部搞定之后,根本没办法放下心去主要对付那些国家。
为了这个,李从嘉甚至跟于阗商定了很多宽松的条件,包括不在出口外国的那些武器,都放宽政策给于阗,当然前提是于阗不能再转卖,若是李从嘉发现于阗有转卖的迹象,那以后就不出口给于阗了。
事实上,于阗还真的没工夫倒卖,如果没有大唐的支撑,现在他们可能已经不是喀喇汗国的对手了。
李从嘉看着从于阗传来的消息说道:“看来我还有时间。”
释雪庭不知道李从嘉为什么对喀喇汗国这么如临大敌,不过鉴于他看重的东西一般都不平常,释雪庭决定问一问:“要不要去摸摸喀喇汗国的底?”
李从嘉嗤笑道:“别想了,别的国家或许能够派人混进去,但是喀喇汗国不行。”
释雪庭有些不服气:“你怎么知道不行?”他训练的人手怎么可能不行?
李从嘉认真看着他问道:“你真的了解过喀喇汗国吗?”
释雪庭还真了解过,毕竟李从嘉对这个国家还算是看重的。
李从嘉说道:“既然你查过,那就应该知道他们的国教是伊斯兰教,这个宗教排外性很强,攻击性也很强,他们觉得所有异教徒都是需要烧死的存在,除非你能找到两个信仰这个教派的人去,不过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当然你也可以选出两个演技好的,去装成是这个教派的信徒,不过啊……我更担心他们过去会被洗脑。”
释雪庭几乎在听到前面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国家绝对不适合用温和手段来使他们屈服,对于这样政教合一的国家,除了直接消灭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李从嘉说道:“算了,现在还不是跟喀喇汗国起冲突的时候。”
毕竟国内的事情都还没掰扯明白呢,还有跟高丽的冲突,为了在这个,李从嘉甚至连大理都先放到了一边。
不过山东那些反贼就算有高丽支撑也没用,大唐的补给线十分健全,而且随时能够调兵,高丽想要派人过来都要先渡海,哪怕离得近,海上的危险也比陆地上高很多。
后来高丽人发现他们根本没办法帮山东那些氏族抵抗大唐的官兵,所以十分干脆利落的转头就走,再也没有给这些人任何帮助过。
那个被高丽王封为胶东王的家伙彻底被抛弃了,后来的结果也不用说,毕竟这世界上有句话叫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而这些氏族就是典型的书生,他们会的兵法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毕竟族中子弟没有几个经历过的。
后来当登州被彻底打下来的时候,那些氏族子弟再也不依附自己的家族,全部散开来,四散逃命。
然而如今大唐的户籍制度十分严格,李从嘉还搞出了类似于身份证的东西现在叫身份牌,每一个人的身份牌都是经过特殊材料制作的,个人很难仿制其实这个特殊材料就是合金,搞不清楚比例的话根本做不出来。
每个地方都有居民档案,然后在长安有一份全国人民的档案,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样的数据很庞大,可是正是因为这样庞大的数据才让大唐的犯罪率直线下降。
这些人身上真实的身份牌自然是不能出示的,想要说谎丢失了,就让回原籍补办,并且还会有官差遣送,确定你的确是什么地方的人才行。
在这样严格的制度下面那些外逃的人也都被抓了回去,大概只有襁褓里的孩子逃过一劫有些人狠狠心就将孩子丢在了某些大户人家的门口,这样小孩子就是孤儿,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运气好是能够活下去的,而且不是以罪人的身份。
整个山东的造反运动一共持续了两个月,两个月过后,李从嘉手上就有了一份厚厚的名单这上面详细记载着那些反贼的各种情况,李从嘉看都没看,也不用看,因为这件事情并不需要他来做出决定,他只需要通过大理寺按照律法决定下来的刑法就好。
于是,李从嘉朱笔一勾,近千条人名就这样消失无踪。
勾完之后李从嘉心情实在不太好,除了变态之外,无论谁一下子让近千人失去性命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释雪庭拿着消息卷轴进来的时候,见李从嘉兴致不高,犹豫了一下,本来想不那么快告诉他的,结果李从嘉自己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别瞒着我。”
释雪庭说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第203章
李从嘉没好气地看着他:“你怎么也来这一套,还好消息坏消息,你随便说一个不就行了,反正总要听的。”
释雪庭慢悠悠坐下说道:“那多没意思。”
李从嘉崩溃地看着他,觉得这货也跟着学坏了。
释雪庭这才一笑,之前段素素的事情让李从嘉好几天都不开心,好不容易被他哄的回转一点了,结果山东那边战事平定。
这算得上是好事情,可是后来一笔下来就有许多脑袋落地,就没那么美妙了。
李从嘉倒不一定是多么为那些反贼难过,他是为人口难过啊!后世为了计划生育什么魔幻政策都出来了,后来人口下降发现扛不住这才打开了二胎的大门,还只是二胎,不让放开了生。
可是到了李从嘉这里,却是恨不得大家都多生点孩子,虽然有点对不起女人们,可是国家人口太少,真的是什么都发展不起来,大唐土地面积这么大,人不多开发不过来啊!
这就导致很多偏远地区没有人烟,总会被邻国打注意,虽然那些地方是荒山野岭,但在国土这个概念上,李从嘉十分小气,是自己的就不会给别人,哪怕没有人空置在那里也不给别人!
这样一想李从嘉倒也理解为什么每逢大战之后国家建立,都会有一项人口税是十五岁到三十岁不嫁的女子要交高额的税赋。
不过李从




复唐 分卷阅读456
嘉就算再怎么希望人口增多也不会制定这种税,甚至他连人口税都取消了,如果想要钱他自己会想办法赚,或者是掏周边国家的口袋,或者是掏富商的口袋,反正不能把压力都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
也正是因为每逢大战之后人口锐减,李从嘉现在看着这个数字就很心疼,哪怕他们是必须要消灭的世家,是反贼,李从嘉也不由得嘀咕了一声:“没事儿闲的造什么反,把一家子都造进去了吧?”
尤其是在看到大索貌阅的新数值之后,不由得又唉声叹气,然而在这个时候来了两个消息,释雪庭不得不将这两个消息换一种方式告诉李从嘉,才能一边将李从嘉自忧愁里拽出来,一边不让他那么生气。
李从嘉见释雪庭坚持玩这个游戏,只好说道:“那先来坏消息吧,不要来铺垫了,直接说,我撑得住。”
释雪庭笑了笑,想起当年李从嘉不是这个样子,总是得过且过,只要生活无忧他会本能的对坏消息逃避,然而如今他不是这样,他开始选择迎难而上。
释雪庭说道:“高丽选择开战,而契丹成了他们的助力。”
奇异的李从嘉知道之后并没有多么生气,只是嗤笑一声问道:“契丹能给他们什么助力?我们打高丽肯定是从水路走的,契丹除了提供钱和粮食还能有什么?”
契丹是彻底的内陆国家,草原的平坦让他们的骑兵天下第一,但是在海上开战,这些人在船上能不能站稳都是一回事,所以契丹对高丽的支援只能是粮食钱财。
可这两样也是契丹的短板,如果契丹真的足够富足,哪里会时不时过来打劫大唐?
所以对于这样的坏消息,李从嘉根本不放在心上,他早就知道契丹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在历史上契丹怕宋朝跟高丽关系太好会威胁到它,就不停的给高丽送各种东西,现在也是一个路子,只是契丹会给高丽送东西,却不会帮着高丽打仗,这一点李从嘉十分确定。
这样一想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说说好消息是什么?”李从嘉盯着释雪庭,他决定如果释雪庭的好消息也这么没意思的话,他就让释雪庭回国师府自己睡!
释雪庭轻轻一笑说道:“好消息就是你之前心心念念的那个什么福船已经初具模型。”
李从嘉听了之后瞬间眼睛一亮:“试航过了吗?”
释雪庭说道:“听说是试航过了,估计过两日就有正经的奏折上来了,这一次,书院的学生出了不少力。”
李从嘉愣了一下:“书院的学生?”
释雪庭点了点头:“按照你之前划定的方法,最早一批进入书院学习的学生已经毕业,准备参加春闱了。”
李从嘉脸上刚浮现出一抹喜色,忽然就发现自己高兴的好像太早了,他抓了抓头说道:“书院学生参加春闱,感觉好像就没别的学生什么事情了啊。”
释雪庭微微一愣:“你对他们这么有信心?”
李从嘉放下手中的朱笔说道:“当然有了,这些年我对书院的监管一直就没放松过,你也不想想,有多少有识之士被我送进去当老师了,这些学生天生比一些只知道苦读书的孩子眼界宽广,当然或许在诗词歌赋上可能会比不过地方学府的孩子,可是我的习惯你是知道的,诗词歌赋考的不多,甚至只能算一个加分项目,如果基础分值达不到,就算有了加分项也不会录的,所以这些孩子天生就比别人有优势。”
释雪庭正色说道:“此非长久之计。”
李从嘉明白释雪庭的意思,这样的不公平是会让社会动荡的,农民吃不饱饭会造反,士大夫阶层发现自己的利益无法维护也会造反,所以李从嘉就必须想办法不要让他们造反。
李从嘉问道:“这次毕业的学生有多少?”
“三十二个。”释雪庭开口说道。
李从嘉顿时松了口气:“这样也好,只有三十二个人,就算都录了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释雪庭苦笑着摇摇头,如果是按照李从嘉所说,这三十二个会把前面的名次全部占满,怎么会不出问题?
李从嘉说道:“是时候对书院进行改革了,唔,现在管理书院的好像是师行一的长子吧?”
本来管理学院的是范质来着,结果周家搞出了大事,李从嘉不得不把范质和魏仁浦从书院拽回来帮忙,如今朝堂上已经离不开这两位,而他们也没有那个心力再去管理书院。
而对于师行一的儿子李从嘉还是很信任的,这一家子人感觉跟卖给李从嘉一样,而且除了在教育方面有时候跟李从嘉有分歧,大部分时间都跟着李从嘉走。
以前师行一的书院根本没有什么格物算学的学科,然而他却接受良好,李从嘉说开就开了。
释雪庭见李从嘉要改革书院,就知道他根本没把高丽放在心上,想了想也是,当年太宗皇帝说灭高丽也就灭了,虽然花了很大的代价,但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李从嘉不可能还重蹈覆辙。
李从嘉很多时候都是个行动派,他想出来的办法也简单,不是说不公平吗?那就公平一点,书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勋贵子弟自小就能入读的初等书院,一个是每年都面向整个大唐招学生的高等学院,想要进入学院学习就必须考试。
李从嘉觉得可以将这个看成是一个小型春闱,唔,朝廷正经的选材考试是在春天,干脆学院入学时间就定在秋天吧。
在教书育人上,李从嘉觉得自己没啥本事,但是有关于学校职能方面的设定,他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毕竟后世从小学一路读到研究生,人生大半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
说实话,李从嘉也希望能够跟后世一样建立那么多所学校,让大唐文盲率降低到一个很低的程度,然而这也只能是想想。
以前他还会觉得都算是开国之君,兔太祖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应该也能做到,现在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有些事情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兔太祖打天下的经历太过艰难,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了一种破而后立的局面。
李从嘉就不一样,他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不管不顾就想要什么都照搬后世,现在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去多考虑。
释雪庭担心不公平,别的学子会不开心,可是高等学院一视同仁的考试又会让勋贵不满,于是李从嘉干脆就换了一种方法,你们的子弟从小就能入初等学院。
一流的师资力量培养着,如果这样还比不过那些学府出来的寒门学子,这些人趁早都该干嘛干嘛去吧,为了保持勋贵的高人一等,李从嘉特地设定了初等学院非四品以上大员家子弟不能入,当然这是以家族论,如果一个贵族家中连个四品大员都没有,那么这个家族……也算不上什么大家族,进不了




复唐 分卷阅读457
初等学院也是正常。
李从嘉一边写一边叹气,不搞特殊化真的不行啊,勋贵总能有比寒门学子更加宽广的路子走,哪怕他们不参加考试,通过父祖余荫也是能够站在大唐的顶端阶层的。
李从嘉不能跟整个时代作对,那就只能尽全力为那些寒门学子开启一个不那么艰难的道路,当然像是明朝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出现的。
明明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学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结果不知道怎么的传着传着就成了只看文章辩论,到了明朝更是只有八股文。
八股文本来只是一种议论文的格式,倒也没什么对错,只考八股文那就是朝廷有问题,这样的国家思想不僵化才怪,没有了别的发挥的地方,不争权夺势还干嘛呢?真正的人才也都被埋没了呀。
李从嘉只是将规章写了一个简略,然后抬头对释雪庭说道:“是不是也该办一个军事学院了?”
释雪庭愣了一下:“军事学院?”
他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劝,跟诸子百家的学问不一样,这些学问大家都想着怎么传播自己的思想,越多人学习他们越高兴,但是兵法不是,兵法在这个年代就是吃饭的本事,一代一代传男不传女,连自家人都这么苛刻,那些老将会愿意传给外人?
李从嘉看着释雪庭问道:“你愿意将你会的传承下去吗?”
释雪庭微微一愣,忽然就心头一热,他之前弟子一般都是的俗家弟子,教授的也都是一些官场上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至于自己的衣钵能不能被继承他也不是很在意,更何况他甚至觉得自己也没什么衣钵可言。
可是如今李从嘉问他想不想传承下去,释雪庭必须承认他是真的想。
其实传给李从嘉的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注定不会有妻儿,但是李从嘉的儿子只有一个,将来是要当皇帝的,所以李仲寓只需要了解而不必知道太详细。
释雪庭又不想再弟子,毕竟如果真的是关门弟子,不好好教就是害了孩子,可是如果是学院就不一样了,他只需要将自己的学识教导给那些孩子,剩下关于孩子品性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德高望重的老者。
只不过,军事学院……要怎么搞?
就在释雪庭犹豫的时候,李从嘉已经笔走如龙将想法都给写出来了,在一起这么多年,哪怕释雪庭不说话,他有怎么会看不出来释雪庭这是心动了?
军事学院成立其实也没那么难,其实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学科,只不过这个学科下面会有细分,毕竟如今大唐有水军和陆军之分,还有陆军特战军,就跟文学院分好多门一样。
反正现在大唐有文武两种科举,这样学子们的出路又会多,而且在招生的时候,对于生源的要求其实跟文学院差不多,只不过是需要考生的体能也达到一定程度罢了,先天身体条件不好的就算了,只要能达到普通人水准,军事学院也是要的。
只不过军事学院现在的问题反而是能不能找到老师,释雪庭见李从嘉在那里努力想着各种章程,不由得说道:“你这样就不怕教出只能纸上谈兵的将领吗?”
李从嘉回过神来笑道:“不要担心,理论肯定是不能缺少的,前一年教导理论,等到他们的理论知识足够就让他们去各个军队中进行实习,日后我还要弄一些军演,要不然只是简单的操练也达不到强军的目的,演练的时候让他们去试试就行了。”
释雪庭对军演也不是没有理解,毕竟从古至今都有这样的推演,只不过简单的军演能够锻炼?
李从嘉跟他简单说了一下军演,释雪庭听了之后才知道,李从嘉所谓的军演就是尽可能的还原战争的各种因素。
释雪庭觉得很难,但是李从嘉却又说得简单,后来他干脆也不管了,反正李从嘉需要的话他就去教学生好了。
李从嘉写了一个大概之后,就让人通知枢密院,准备开会,如今出征在外的将领们都已经回来述职,虽然谁都知道高丽那边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是国内的战事已经平定,他们必须回来述职。
枢密院本来以为李从嘉开会是要讨论有关东征高丽的事情,结果没想到李从嘉居然抛给他们一个要建立军事学院的话题。
赵匡胤等人面面相觑,今天开会的规模很大,什么杨业这一级别的军官基本上都到,粗略数一数足有一两百人。
李景达作为李从嘉的叔叔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轻咳一声说道:“陛下,怎么突然想起建立军事学院了?”
李从嘉扫视了一圈说道:“我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无非就是觉得兵法心得是传家宝,是安身立命的本钱,但是你们怎么不想想孙膑孙武难道都比你们差,人家不也著书立说?其实无论文武道理都是一样的,这东西都看天赋,甚至行军打仗比读书更要看天赋,读书就算再怎么笨的人只要下苦工总会背下来,然而兵法需要灵活应对,敝帚自珍绝对不可行,当然此事我绝不勉强,你们不愿意就不建,大不了我让国师几个弟子教一教就是了。”
李从嘉这一番话绝对推心置腹,不过最后两句却让人心中一惊,释雪庭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他的弟子也都很出色,杨新就不说了,谁都看得出来这位日后绝对是掌管户部的好人选,至于释雪庭另外一个女弟子也是做生意的好手。
虽然释雪庭没有教过弟子行军打仗,可是释雪庭若是想弟子,别说外面的寒门子弟,就是一些低级将士都恨不得将自己的孩子送过去,不仅仅能学到东西,还能在天子面前混个眼熟,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想?
当然将门也都清楚,释雪庭如果大肆培育弟子,按照李从嘉记仇的习惯,日后他们族内的子弟想要在时候想要在枢密院掌握话语权估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李从嘉根本不怕他们,毕竟兵权都在李从嘉手里,他们将门想要跟李从嘉抗衡太难了。
赵匡胤直接说道:“陛下何出此言,臣绝对支持建立军事学院!”
杨业震惊的看着赵匡胤,之前跟着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潘美等人一听立刻也麻溜的支持赵匡胤,虽然他们想不通赵匡胤为什么这么痛快就同意,但是他们知道赵匡胤是绝对不会吃亏的,跟着赵匡胤走肯定没错。
李弘冀立刻也说道:“若是有需要,我也去当个先生便是,我这辈子还没想过有一天能够教书育人呢。”
1...141142143144145...2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