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云长歌
自古以来种花家对于周边那些政权很多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不过从具体看来跟李从嘉所说的不想要的那种归顺没什么区别嘛。
李从嘉认真解释道:“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没有军权。”
“什么?”范质有些意外:“你是说军权我们要回来?”
李从嘉坦然点头说道:“没错,于阗国王依旧可以做于阗王管理于阗,只不过于阗原本的军队必须解甲,于阗已经算是大唐的一部分,那么就必须接受大唐管辖,我们派军队驻扎在那里,剩下别的他们都有自治权,然后国家每年按照他们的税征一部分税,当然如果于阗那边也是可以申请朝廷财政拨款,但是必须有正确的名目才行。”
他一边说着一边回忆后世那些自治区是怎么搞的,还有美国那种联邦是怎么搞的,结果回忆了半天,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实在是不记得。
没办法穿越过来这么多年,记得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跟之前专业知识有关,而这种不常用的东西根本不会记住。
到最后李从嘉干脆搞了个大唐式自治区,总结起来就是什么权利都可以下放,只有军权,全大唐谁都别想在军权上超过皇帝。
而没有了军权,于阗就算闹得再凶也不可能继续自立。
赵匡胤忍不住说道:“于阗不会同意的吧?这样跟投降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于阗王手里的权利骤然减少,他也未必愿意。”
李从嘉一摊手:“所以,是并入大唐继续当他的于阗王,还是跟喀喇汗国死磕,到最后可能被喀喇汗国所灭,那就看他们的选择了。”
鸿胪寺卿十分上道的表示:“回去我就让人去于阗。”
李从嘉说道:“必须尽快,哦,对了,让咱们的人跟于阗透露一下喀喇汗国的使者正在长安,出重礼要求大唐不要插手他们之间的战争,反正就是怎么危言耸听怎么来。”
鸿胪寺一边听一边认真点头,李从嘉抓了抓头说道:“好了,这件事情先到这里吧,什么都要等于阗那边的反应才行,唔,内阁可以研究一下区域自治制度。”
李从嘉说完就不负责任的退朝了,反正他每次都是出个主意让别人去想办法,毕竟他手下能人多啊。
回到书房之后,释雪庭忽然说道:“区域自治,你
复唐 分卷阅读516
之前好像没怎么提过。”
李从嘉连忙解释:“就是最近思考于阗的问题才想到的。”
才怪,他其实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只不过现在正好有一个很合适的选则,让李从嘉试验自己的想法罢了。
就算是失败,最多也就是一个于阗倒霉,对于大唐应该没什么影响,虽然挺对不起于阗,但是国与国的交往之中本来就有风险。
释雪庭问道:“大唐也不是没能力打下于阗,若是迅速的话可能喀喇汗国还没反应过来于阗就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你何必对于阗这么宽松?”
在释雪庭看来,什么都不干涉真的是十分宽松了,至于纳税,具体数目不还是要于阗自己报上来?除非大唐卡他们的中枢财政补贴,否则他们是不会介意的。
李从嘉认真说道:“我们现在想要不一兵一卒就拿下于阗,就必须有打动他们的东西,反正军权在我们手上,他们就算造反能怎么样?”
释雪庭又问道:“可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是很成熟的,不像是一时兴起。”
李从嘉只好老老实实说道:“以前也的确思考过这个问题,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如现在时机成熟,也没有这么好的联手素材。”
释雪庭自动过滤掉李从嘉说的他不知道的词语,直接问道:“你是不是还想对别的地方也形成这种自治的方式?”
李从嘉点点头低声说道:“那个,不是我吹牛啊,我是觉得,大唐这些年扩展的太快,而且未来可能还会更快,这个……国家面积太大未出现远地不治的情况,你懂的。”
释雪庭恍然:“所以你想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让当地官员来管理?”
李从嘉点头:“对啊,这也能够避知识文化的冲突给两边带来的伤害。”
思维方式不同,到了一个国家,如果强求人家按照大唐的思维去做官也好像不太合适。
释雪庭得到了这么一个答案,就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再继续的话就涉及到大唐如今比较核心的政治问题,释雪庭还不打算知道。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李从嘉的野心不小,当然他惊诧的也是这个,如今大唐已经步入正轨,所以这个思索肯定不是针对现有的大唐百姓,针对的可能是别国,比如现在的于阗和卡喀喇汗国,还有……契丹。
这样的话,李从嘉可能会搞起很多自治区。
释雪庭不想问,结果李从嘉却很想说,毕竟也没人能够跟他商量一些,内阁那些人虽然说起来跟他是亦师亦友,但是这种思考方向只会让那些人觉得李从嘉又要遏制不住自己去打别的国家。
这个……到时候说不定内阁又要上书劝他,反正自从每天都在找事儿的御史台被拆解了之后,劝谏李从嘉的折子一边都出自内阁之手。
所以为了自己的耳根子清净,他也不能跟那些人说啊。
跟别人说吧,如果是枢密院的人,他感觉他刚开口,或许人家会很快连武装物资都准备好,就等李从嘉一声令下去偷袭某某某个国家。
李从嘉表示心有点累,只要找释雪庭商量。
就在李从嘉跟释雪庭两个人商议这项制度的时候,大唐使节已经骑上快马飞一般的向着于阗飞奔。
而此时于阗国的使者也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假象,见到国王之后,使者将这一路的见闻什么的都说了个清楚,最后他小心翼翼说道:“陛下,我觉得唐国的态度决定着我们是否应战。”
于阗国王尉迟苏拉叹了口气:“什么都依靠大唐,若是大唐跟喀喇汗国交好,只怕我们……”
尉迟苏拉说到这里不由得有些泄气,他今年刚继位,是个非常年轻的君主,继位之后本来想要大干一场,实际上所有的君主在刚登基的时候都会这样,然而尉迟苏拉运气不好,登基之后就遇到了怎么严肃的问题或许这已经不能说是严肃而是严重了,一着不慎就是灭国,他怎么能不郁闷?
于阗使者眼观鼻,鼻观心,尉迟苏拉又问了一下沿途风貌,在得知大唐百姓已经开始缓过来,并且因为大唐农业税的很低,所以农民已经基本恢复元气,比之前刚打完仗那种死气沉沉的样子好很多。
尉迟苏拉越听越是向往,他甚至觉得如果只是大唐的国主该多好,然而只是想一想,李从嘉已经是西域一个传奇,不,他甚至是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传奇。
就在尉迟苏拉羡慕李从嘉的时候,大唐使者到访这件事情让尉迟苏拉很纠结。
使者见到尉迟苏拉之后,直接奉上了一封信,不是正式的国书,而是李从嘉亲笔所写的信件,上面的口气没那么正式化也没那么随意。
尉迟苏拉看完信之后,不由得一拍副手脸色发白说道:“岂有此理,唐皇简直是逼人太甚!”
尉迟苏拉看完自然也要给大相看一眼,结果等大相看完他还气呼呼的表示生气。
倒是于阗的大相问道:“陛下可还说过别的?”
使者想了想,觉得几句算是私下里的话这样说出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便直接说道:“陛下说了,如果他是你,他会选择接受大唐的旨意。”
大相再仔细看了看之后说道:“这也说的太儿戏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东西的,陛下有没有打算正式讨论?
好在使者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立刻回答说道:“现在已经交给内哥们去具体实现了。”
大相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还请使者多停留两日,我们需要商议一下。”
尉迟苏拉瞪大眼睛看着大相,却还是没有说话,在治国方面他不如大相这是真的,所以很多时候大相坚持的事情,只要不是特别离谱他都会同意。
然而如今这件事情已经足够离谱了。
尉迟苏拉等使者走了之后就忍不住问道:“大相是要答应唐国吗?于阗还没到认输的时候。”
大相怜悯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没到认输的时候?我之前一直在想大唐的国书什么时候到,等唐国国书到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那一刻,你以为这些年来我们是凭着什么跟喀喇汗国打的不上不下呢?”
尉迟苏拉刚想说凭的是勇猛的士兵,忽然就想到了士兵手上的那些武器,顿时惊慌说道:“这……唐国……唐国莫非是跟喀喇汗国有所勾结?”
大相:?????您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第227章
尉迟苏拉看到大相的表情立刻知道自己说了蠢话,不由得轻咳一声说道:“那这样……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合着我刚刚说了那么多都白说了?
大相瞪着尉迟苏拉,他算是看着尉迟苏拉长大的,也算是尉迟苏拉的老师,所以君臣之别也没那么明显,整个于阗也就他敢这么瞪尉迟苏拉。
尉迟苏拉缩了缩
复唐 分卷阅读517
脖子说道:“好了,我知道了,可是唐国这个要求……于阗不也是一样亡国了吗?”
大相脸上也出现一抹黯然,事到如今他们的确没有别的选择,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跟喀喇汗国或者唐国决一死战,但是这样只会让于阗彻底灭国。
如果是被唐国占领还好,唐国对普通百姓还算宽容,如果是喀喇汗国……只怕他们只会留下土地,而这片徒弟上的人都要……
想到这里大相平静地看着尉迟苏拉说道:“其实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唐国投降。”
尉迟苏拉十分激动地说道:“这怎么可以?我决不当亡国之君!”
“你没有别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有勇气的话,可以公布唐国的要求,让民众都知道,然后你自杀殉城,由我带领国民投降。”
“什么?”尉迟苏拉呆在那里,他略带恐惧的看着大相,在发现大相眼神十分冷酷,看不出一丝开玩笑的意思之后,不由得咽了口口水,一瞬间有些难过。
每一个新登大位的君主都会有一番抱负,想要让国家更加强盛,让国民生活的更好。
尉迟苏拉也一样,然而他比较倒霉的就是正好碰到了喀喇汗国养蓄锐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它的扩张之旅。
喀喇汗国当年也经历过各种战乱,然而现在他们是强盛的,不是一个小小的于阗能够抵抗,同样唐国也是如此,只是……如果没有喀喇汗国,唐国说不定也不会动于阗。
尉迟苏拉咬着嘴唇想了半天忽然说道:“唐国为什么会突然要我们投降呢?是不是他们跟喀喇汗国起了冲突,喀喇汗国想要攻打唐国才要打我们?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够跟唐国商议,由他们出武器我们负责打跑喀喇汗国?如果实在不行,他们派一点士兵过来也是可以的,嗯,就一点。”
大相有些失望地说道:“你还是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形势吗?这个因果关系应该是反过来的,唐国这样做是因为担心喀喇汗国占领于阗之后会攻唐,所以他们干脆先下手为强,得到于阗之后,直接派兵进驻,到时候可以掌握主动权,否则就太被动了,而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跟喀喇汗国对峙,喀喇汗国从来没有过要打唐国的意思。”
尉迟苏拉低下头难过的说道:“我……我真的……没办法选择呀。”
大相叹了口气:“没有勇气死亡,就只能接受唐国的条件,毕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好百姓。”
大相干了一辈子,又何尝愿意投降?其实就算他们坚持,如果打起来的话,他们也能青史留名,然而如果还没打就投降,后世就不定说他们什么了。
可是人生在世又不能只看名声,大相也舍不得让那么多人去送死,最主要是这样的送死还毫无意义,唐国的武器实在是太先进,大相的甚至听说给他们的这些武器都是唐国半淘汰的,就凭着这些于阗就能够抵抗喀喇汗国这么久。
喀喇汗国为了攻打于阗不得不去向唐国低头,如果唐国拿出他们最先进的武器,那会是什么效果?他们怎么可能有胜算?
尉迟苏拉沉默着,大相又说道:“其实唐国的条件还是不错的,毕竟给了于阗自治权,你还是于阗的王。”
尉迟苏拉轻声说道:“不一定了,唐国是不会封异姓为王的,承认自治权或许也只是权宜之计将来……”
说道这里,他就有些哽咽的说不下去,抬手擦了把脸之后才深呼吸说道:“不过您说的对,我们的确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唐国,不过……有些条件只怕不合适,还有税的数目,都要跟唐国协商吧?”
大相松了口气,他还真担心尉迟苏拉转不过这根筋来,现在他肯接受实在是再好不过。
“这是自然的,而且唐国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我们需要再让使者去跟唐国皇帝复命。”
尉迟苏拉落寞地应了一声:“嗯?”
然后就垂头丧气地走了,走的时候都没有力气跟大相打招呼。
大相叹了口气,转头准备去找朝臣商议怎么跟唐国谈判,当然,虽然说是谈判,他们也只是尽可能的争取于阗的利益,最多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
尉迟苏拉最终肯低头让使团松了口气,他们还真担心完不成陛下交给他们的任务。
他们这次来其实已经带来了大唐内阁商量好的完整方案,比之前李从嘉想出来的那些详细多了。
李从嘉只知道要掌握住军权,剩下的可以让于阗自治,其他有关于各行各业怎么接洽,于阗国民待遇问题,还有各种税问题根本没有考虑过!
内阁在接到李从嘉的任务的时候,四个人都是绝望的,不过他们也习惯了李从嘉经常抛出一个看上去成熟又不成熟的点子,只能认命的去干活。
现在唯一的争议点大概也在于对尉迟苏拉的处理了。
大唐不封异姓王,这是李从嘉明确表达过的事情,所以哪怕有着不世之功的赵匡胤如今也就是个国公,更何况他不仅仅有功劳还是未来皇帝的岳父,这都没捞到一个王位。
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前面,其他人就算有想法也只能偃旗息鼓,否则肯定会被人拿去跟赵匡胤比,问题是除了那两位亲王,还有谁的功劳比赵匡胤大呢?
这一次大家都在观望,看李从嘉要怎么处置尉迟苏拉。
人家好好的于阗国王,同意投降就直接降位为公,这样的条件只怕人家不会轻易接受,大不了就打一场,万一赢了呢?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包括李从嘉自己。
他也在为这件事情纠结,说实话,他不是不能开特例,然而特例是不好开的,一旦开了特例,那以后是不是都要开特例?渐渐的是不是就要变成常例了?
所以怎么安定尉迟苏拉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问题。
李从嘉坐在御案前连折子都不批了,现在从于阗那边传来的消息就是尉迟苏拉不肯退位,他坚持要称王,当然是归属于大唐的王,他说得很有道理,反正大唐也有亲王嘛。
然而大唐的亲王是裂土而不临民的,尉迟苏拉如果非要称王的话……好吧,军队的管辖权不在他手上,也不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所以到底要不要封王?
释雪庭看着李从嘉发愁的样子问道:“还在想尉迟苏拉的问题?”
李从嘉点点头:“难啊,我不想在我手上开特例。”
他知道随着王朝的发展,特例早晚会开,但是他希望那是后代子孙逼不得已的时候,用来稳固朝堂的一种手法,而不是现在就被他打破。
释雪庭失笑:“你啊,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是不是忘了有尉迟僧乌波这个人了?”
尉迟僧乌波?李从嘉脑子一转就直接想到了这个人,当然很多人对这个
复唐 分卷阅读518
名字比较生疏,但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应该会有人熟悉那就是李圣天。
尉迟僧乌波是他的本命,只不过在他继位之后就自称“唐之宗属”,然后以唐朝李氏为姓。
“嘿,照这么说,于阗本来就是我们大唐的地盘了?”李从嘉嘿嘿笑道,唐之宗属哎,他可是前唐后裔,虽然……咳咳,大家都知道有猫腻,但是无所谓啊,现在大家都认为他是李氏嫡系,谁敢说个不字?
李从嘉甚至还想到了尉迟苏拉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李从德,这样乍一看倒还镇像是李从嘉的兄弟了。
只不过,李从嘉觉得或许礼部和宗正那里不会承认尉迟苏拉有着李氏血统的。
李从嘉想到这里连忙将内阁和礼部以及宗正卿全部请来商讨这个问题,依他来看,如果以李从德是历史旁支而封王的话那是完全没问题的,毕竟不是异姓。
果然李从嘉的提议遭到了宗正的反对:“皇室血统,不容混淆!”
李从嘉心里默默吐槽:等着过上个百八十年,随着皇室人口增加,皇室血统也就没啥稀奇了,什么混淆不混淆的?
不过当他看到礼部尚书也赞同的时候,李从嘉就只好看向内阁辅臣。
其实说实话,内阁觉得承认一个旁支,就能让大唐没有任何损失的接手于阗,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不就是封王吗?不就是那里让尉迟家时代把持吗?反正军权在枢密院手里,他们想造反都造不了就行了。
然而礼部和宗正数出了一堆的典故,最主要的就是尉迟家族有外族血统,不能承认他们是汉人!
这年头的人对于民族血统什么的,总是有着异常的执着,李从嘉虽然明白但是并不能特别理解,在他看来,只要愿意承认,他完全可以让那些人的民族带上一个汉字,有啥不行的?等跟汉族时代通婚之后,这个民族估计也就……随风而逝了。
然而他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估计在这些人眼里那种想法太离经叛道。
李从嘉一摊手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有什么办法?”
宗正卿有些不满地说道:“朝廷已经给了他自治权,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李从嘉想了想说道:“大概是不想当亡国之君吧?这样他还能勉强维持住体面,反正都是于阗王,在名号上没有任何不同。”
礼部尚书不屑地说道:“用这种虚伪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怪不得于阗会亡国。”
李从嘉哭笑不得:“这个……也怪不得他吧,于阗毕竟是个小国,国力并不强盛。”
一直站在旁边当壁花的释雪庭突然说了句:“当年我们在西域的时候地盘比他还小。”
李从嘉……李从嘉更加无奈了,他们有今天全靠他们两个开挂好吗?李从嘉提供技术,释雪庭提供脑子和金钱,这几样少一样他们现在估计坟头草都很高了。
他们在这里说废话,内阁却在那里讨论正事,他们现在就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拿下于阗,然后……备战。
一想到日后还要跟喀喇汗国打,这几位老人家心里都塞塞的,感觉大唐自从建国之后就没和平过多久,不是跟这边打就是跟那边打,这是要打遍所有邻国的节奏吗?
可是不打也不行,虽然之前李从嘉所说的关于喀喇汗国的情况他们都觉得是危言耸听,但是只要了解一下喀喇汗国的扩张过程,他们就觉得好像也没什么错。
那么大唐必须先下手为强,使者团已经在于阗基本上走了一遍了,他们传回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十分心忧于阗的军事防御等同于没有!
反正在使者团眼里是这样的,可能对还是用着冷兵器和猛火油的喀喇汗国来说还有点用,然而这样的防御工事在大唐眼里跟豆腐没啥两样,他们接手于阗之后首选要做的就是修筑防御工事。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必须在喀喇汗国动手之前搞定,所以最好能用最快的速度搞定于阗。
赵普看着大家商议沉吟半晌说道:“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解决啊,不想认他们当旁支就不认,但是他还是要姓李的。”
“嗯?”
所有人都看着赵普,赵普面不改色地说道:“陛下可以赐姓嘛,尉迟氏冒认李氏后裔自然是不能被承认的,这是他们一厢情愿,但是陛下赐姓就不同了,赐姓之后他们就光明正大的姓李,也不算异姓,封王不就很合适了?”
李从嘉第一反应是这样做的话,那以后想要封王就直接赐姓得了,跟没有约束有什么区别?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方式也还是有约束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赐姓,赐姓这种也是有严格的筛选程序。
非要说的话,赵匡胤的确是符合了,但是李从嘉觉得他可能宁愿当国公也不想当亲王郡王的,毕竟他女儿是未来太子妃,如果他被赐姓,那这桩婚事只能取消,毕竟这年头还有着同姓不婚的法律。
李从嘉点头说道:“这个没问题,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
礼部尚书和宗正卿两个人对视一眼也没反对,反正又不算是皇室赐姓就赐姓呗,而且这样也能避尉迟往皇帝身边塞人了,毕竟是同姓了嘛。
然后礼部尚书还追加了一句话:“这样,于阗王的待遇就按照郡王来算?”
李从嘉本来想说怎么也应该是个亲王吧?然后就听到范质说道:“理应如此,不能坏了规矩。”
规矩?李从嘉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按照传承下来的大唐习俗,双字王是郡王,一字王才是超一品亲王,于阗王……三个字……
李从嘉默默同情了一下尉迟苏拉,不过对于能够少给他发工资这件事情,他还是很高兴的。
在等着大唐回信的这一段时间,大相带着于阗的整个朝廷跟使团商讨各种事情,几乎刷成了大战使团副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