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秋风萧萧
一家人都挺满意的,顾长林托找房子的朋友帮着讲价。最后以八百块成交的,李沫觉得真心是太便宜了,划得来。
这里有三间正房、两个仓库、一间厨房和一间厕所。顾长林知道李沫不习惯特意请人从新修了一间厕所。
简单的归置一番,把租来的院子退了他们就搬过来了。暑假不在这里住,白杏和顾福每天过来瞧瞧,在这种点蔬菜。
暑假过后李沫又开始上学了,1978年也就是今年七月又举行了一次高考。李沫学校迎来了一批新生。
这些个李沫没有太大关系,偶尔帮着做些迎新的活。李沫平时带带孩子上上学,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1978年的十二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允许商贩做生意,可是几乎没人敢做生意。
大家都害怕会有反复,一不留神以后就成了黑五类或者灰五类。
有些人觉得做生意丢人,很多人都阻止家里人做生意。这样一来几乎没人做生意。
李沫去了工商局把所有手续都办理妥当了,她可不想做小商小贩,做出品牌来以后传承下去。
因为李沫最先来办,工商局的人很快给她办好了证件,还给了她一些政策优惠,用以鼓励。
同月□□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略展开命令,对越还击战就此开始。
顾长林一直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李沫有些愧疚的对顾长林说:“长林你是不是也想去战场,都是因为我们你才…”
“我是想去战场,我读了军校当了那么多年兵保家卫国是每个热血男儿的梦想。可是我并不后悔,我有你和孩子们,你们才是我要保护的、是最重要的。”
“长林谢谢有你,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沫放寒假后一直在家做规划,整理着家里的钱财。这回她打算大干一场,顾长林也支持她。
人就是要有奋斗神,存款没了就没了,他还有工作,李沫学校也有补贴并不愁吃喝。
李沫想了很久决定把顾长林这些年的工资用上,至于她之前在黑市倒腾到的几千块就留着,万一失败了他们还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顾长林和李沫说通了白杏和顾福,等顾长林放假后夫妻两乔装打扮去了一趟上海。他们先去上海物色了一番然后又转道广州。
李沫买了不少衣服和电子产品,弄到这些真是不容易。
找了好多地方才拿到货,并且和卖家建立联系。李沫决定以后如果做的好就让对方从这里发货过去,李沫直接汇款过来。
在上海李沫还特意去浦东买了地皮,现在浦东一点都不值钱,李沫买了一大片,如果以后生意好说不定能在这做厂房。
广东的地皮没有那么好买到,李沫小小的买了一块地皮就没有强求了。
一大堆货物把李沫和顾长林累得不轻,时刻要盯着别人,生怕有人捣乱。好在顾长林体能倍棒,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盯着。
李沫也想过动用空间,被顾长林拒绝了。钱财顾长林肯放入空间是因为不起眼没人能发现。这种大批量的东西顾长林不敢走半点侥幸。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他们终于回到了黑市,在火车站叫了一辆三轮帮着拖着这些货物回院子。
李沫之前已经找到了一些家住在黑市的同学,他们都有心做生意。李沫给他们算提成,卖出一块电子表一块钱提成,一件衣服五毛钱。
在巨大的金钱刺激下小伙子们使出全身力气出去摆摊卖东西。这些东西新颖还就行,虽然有点贵但是很多人都买帐。
很快就把东西卖的差不多了,李沫和顾长林也准备回家过年。现在已经二十八了,得赶火车回去过





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 分卷阅读89
年三十。
他们已经一个星期没见着孩子了,从上海回来后大哥和二哥过来把爸妈和孩子们接回老家了。
年底结算,李沫进了八千块的货,卖出去赚了三倍多。帮着卖东西的小伙子们最少的也分到了一千八。
他们都很心动想要过年继续贩卖,李沫放心的把剩下为数不多的货交给他们,又去邮局发了一封电报让对方年后能发货了给自己来个电报,自己把定金汇过去。
腊月二十八晚上,顾长林和李沫带着给家里人准备的礼物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二十九号上午疲惫的夫妻两到了镇上火车站,他们没通知家里什么时候到,所以没人来接他们。
今年赚了不少钱,李沫也不吝啬直接雇了一辆马车送她们回顾家村。
看到爸爸妈妈回来宝宝们开心的不得了。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爸爸妈妈都不在,最近他们吃饭都不香了,整天无打采的。
李沫一下马车就看到坐在院门槛上的两个孩子,他们瘦了一圈。见到李沫和顾长林他们较忙起来,冲李沫他们跑过来。
“妈妈,宝宝想你。”
李沫蹲下来搂着两个孩子红着眼说对不起,顾长林抱起两个孩子进房。家里人帮着搬运行李。
李沫把给孩子们买的衣服都拿出来,家里每个孩子都有。李沫给两个宝宝各带了两件衣服,其他的都留在了家里。
源源开心的拿着新衣服比划,看了一会后让李沫给他穿上。
“妈妈,穿。”
李沫给恒恒和源源换上一套一样的衣服,两个宝宝可爱极了穿的又喜庆。
第53章加更万字
新年回来后李沫赶紧下了一批订单,生意好做一定要抓住机会。不仅这样李沫还发动家里人一起做生意。
顾家人有点担心,一是这个钱数额太大,另一个是担心被抓。李沫再三解释后他们能接受做生意了,可是这本钱他们都不愿意拿出来。
最后他们决定和李沫请的人一样,卖出一件拿提成。顾泽南有心做生意可是他没什么钱,最后也从李沫那定了一堆产品拿去售卖。
卖到后来电子产品有些饱和,还有些人也开始跟风卖东西的时候,李沫想停下了这个生意。
不是不能继续赚到钱,只是不再是暴利,生意也变得难做起来,生意不好的商贩压价抢生意。
李沫想了很久,这条线已经成熟了,找一个靠得住的人打理着,一样会有进项。只是这个人选李沫有点发愁。
顾家人做生意也赚了不少钱,他们见李沫把生意缩小心里不赞同。本钱有了他们不需要李沫,自己大胆的进货。李沫把上家联系方式给他们,以后怎么样自己就不管了。
最后还是请了刘家二哥过来,李家人都是工人,怎么也舍不下自己的工作。除了夏梅没事搭着卖点东西赚家里生活,其他人都老老实实的上班。
刘家二哥开始也跟着李沫卖东西,总体益不错,可是李家人天生谨慎不愿冒险,所以刘二哥最后同意来给李沫帮忙。
李沫重新注册一个公司,专门买这些电子产品,她分了百分之十的股份给刘二哥。刘二哥不远意,李沫强行给他了。
一来李沫不想亏待刘二哥,这门生意以后大多数时候是他操劳;
二是现在大家都没意见,以后钱越赚越多矛盾就出来了,现在说好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以后没什么争议;
三是自己的公司自己更上心,有了这些股份不怕刘二哥不努力。
等刘二哥上手后李沫彻底放开手脚了,一晃两年过去现在1980年年底了。
李沫转年就是大四的学生了,这两年忙着做生意成绩虽然没有掉下来但是也不再是第一名。
同学们都非常努力,李沫时间有限,她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都不容易了。
孩子们已经五岁了,喜欢到处疯玩。李沫自己做服装生意的从来不亏待他们,每天穿得漂漂亮亮的出门。
其他的倒是不敢给,小孩子抱金砖过闹市不行。白杏和顾福更忙了,孩子大了看不过来,一个人守着一个孩子。
好在孩子们比较听话,顾长林给他们定了一个作息表,他们都严格的遵守。
李沫拿着作息表一看都想哭,自己这个大人都不容易做到,顾长林莫不是把孩子当成兵在训?
早上七点起床,二十分钟洗漱然后跑步三十分钟。七点五十坐上桌吃早餐,八点半开始写顾长林布置的作业。
顾长林从孩子三岁就开始教他们识字,还让李沫教他们外语。日常生活常用的词语和单词。
五岁开始顾长林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要按时完成顾长林布置的作业。晚上顾长林回来检查,然后教新的功课。
宝宝们上午就在学习中度过,吃完午饭帮着奶奶拾桌椅扫地,之后和奶奶爷爷去午休。
午休起床后由爷爷奶奶带着出去玩,五点钟乖乖的跟着爷爷奶奶回家做饭吃。晚上八点准时睡觉。
李沫和顾长林再忙也会赶回来吃晚饭,如果哪天回来晚了宝宝们都不愿意睡觉,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
顾长林爱孩子也宠孩子,但是他说的事孩子如果没做好他会很严厉。孩子们都很敬畏顾长林,一个眼神他们就能乖乖听话。
在李沫面前他们爱撒娇的很,每天晚上都要李沫哄着睡。大一以后李沫就搬回来住了,孩子们三岁以后顾长林让他们自己睡一间房。顾福还特意做了两张儿童床。
李沫准备开一个服装厂,专门做女装和童装。这个世界上最好赚的是女人和孩子的钱。她以前很喜欢看时尚杂志,读大学学过素描,没事照着画过衣服版型。
这件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起来的,刚起步李沫也没打算做多大。前期肯定是办不起来工厂的,八零年代的厂子效益好也没人卖。
今年寒假李沫和顾长林跑了一趟上海和广东,实地考察过两地的服装厂。
广东的厂比较新颖,上海的老厂子比较保守。对比质量和做工后李沫选择了上海。
她自己备设计图,服装做出来后贴自己的商标。所以厂子设计新不新颖不重要,质量和做工才是关键。
加上李沫亲人都在这边,偶尔不方便过来也有人帮她照看。小舅天生大胆,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辞职了。
小舅对别的不感兴趣,上海的房子少人多,他考虑到这层问题专注于做房地产。
李沫小舅有眼光也有魄力,小舅的钱不够她也投入了一笔资金,能不能回本都无所谓,就当支持小舅了。
小舅认识的人挺多的,这回和服装厂定合同也是小舅陪着李沫和顾长林去的。有小舅疏通关系,事情




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 分卷阅读90
好办了不少。签了保密合约和订购合同后,李沫先预付了一笔押金。
李沫做的童装的商标是她自己画的一对漫画双胞胎宝宝,以两个孩子做原型。女装取自霓裳羽衣的霓裳。
李沫把后世就行起来的衣服加以改动,加上一些符合现在潮流和审美的元素。衣服有比较保守的也有稍微大胆的,适合不同人群。
上海服装厂是大厂,做工很快元宵节后就打电报通知李沫衣服已经做好了,还寄来了一件样板。
李沫又开学了,她要去出版社实习。时间上没有在学校那么空闲。李沫看了成衣后觉得很满意,由其实儿童服装,质量特别好。
有孩子的人就理解天下母亲的心,自己不愿意让孩子穿差的衣服那其他的母亲呢?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卫生一定要把好关。
李沫让舅舅在上海帮着验货,确定货没问题后请人帮着押送过来。舅舅颇具商业眼光和头脑,他见李沫的衣服款式和质量都不错,索性自己拿了不少货在上海卖。
李沫在黑市闹市区开了一家霓裳成衣服装店,里面分出一小部分卖童装,李沫在大学区附近也开了一家。
生意都特别好大学附近的店面请了冯春的婆婆帮忙照看,其他员工都是请的大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
大二的时候冯春跟着李沫赚了不少钱,她和家里一商量在黑市买了一栋房。孩子的户口都转过来了,孩子们在这边读书。
公婆平时在这边带孩子做做饭,她老公放假就来这边住。冯春其实想让她老公辞职跟着李沫干,公婆觉得做生意还是不稳定,冯春只能作罢。
公婆也不是不眼馋,就是谁知道这生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做不下去了,不敢用前途赌。冯春平时跟着李沫卖点东西赚点钱,孩子他爸工作有稳定入家里过得挺好。
李沫现在发愁的是怎么把品牌做大做好,现在必须要找人全国各地区推广。现在还没有打广告和代言,李沫想着怎么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产品。
打瞌睡有人递枕头,顾宇南毕业后不太想去工厂上班,他头脑灵活喜欢做生意。之前电子产品的生意他赚了不少钱,这回他想继续跟着李沫干。
到顾宇南的投奔信,李沫高兴极了。她也不怕浪钱,直接长篇大论的发电报过去。
顾宇南到电报后也不耽搁,提着行李就来了黑市。大伯母一家虽然可惜宇南大学毕业不去工厂,但是这几年家里做生意着实赚了不少钱,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离开了。
顾宇南来的这一天是周末,李沫一大早就吩咐顾长林去火车站接人。顾宇南带了两身换洗的衣服轻装简行的过来了。
上午十点到的家,李沫今天特意没出门。老家来人白杏好好的整治了一桌好菜招待。
“四爷爷、四奶奶、小婶我来了。”
“宇南来了,快进来坐。饿了吧?沫沫你们年轻人聊,我去厨房做饭。”
“源源、恒恒哥哥来了你们快过来。”
“妈妈我们作业还没做完呢。”
“你们休息会,晚点再写作业。”
孩子们犹犹豫豫想来又有些担心,顾长林对他们说:“过来吧,等会写也一样。”
孩子们能记人了,每年回去老家顾泽南都带着他们上山下水疯玩。
孩子们扑过来喊道:“哥哥来了。”
顾宇南抱着两个孩子和李沫他们聊天,李沫把计划和顾宇南详细的说了。
“现在情况就是这样了,我们如今最重要的是让全国人民都知道霓裳的牌子,有认同咱们的产品。我不方便全国四处推广,能信任的人太少,所以这件事只能交给你了。”
“小婶您放心,您怎么说我怎么做,肯定不拖后腿。”
“你先出去各省推广,让那些商家进咱们家的货。成功的单子你给我发电报来,我及时给你汇产品过去。等咱们的衣服知名度变大后自然有人上门来找咱们订货。”
“这样说我还能游遍全国呢,这生意能做。”
“你别贫,这件事特别辛苦,还需要会说话人灵活。小婶相信你,你是家里最灵活的孩子了,我把话放在这里,你卖出的订单给你分百分之三十的提成。”
顾宇南表示受到了惊吓,他忙说:“小婶这也太多了吧?”
“只要你推广出去产品你就是功臣,给你再多也是值得的。加油孩子,赚大钱回来娶媳妇。”
“小婶你别开我玩笑了,还好我逃出来了,不然我妈现在一准让我结婚。”
“结婚也挺好的啊,你前两年也赚了不少钱还是大学生,村里大姑娘小媳妇谁不中意你?”
“小婶,我不想这么早结婚。等我以后赚大钱了再娶我喜欢的女人多好啊。”
“那行,咱们就赚大钱。对了认不认识稳重口才也好的人,咱们还得多请人跑生意。”
“咱们村里倒是有一些小伙子说要跟着我一起做生意,我瞧着他们不太稳重又不好意思拒绝,就说以后又生意再带着他们。”
想了一会顾宇南犹犹豫豫的说:“其实村西头顾三爷家的顾祥挺适合的,他特别会说。虽然村里人都说他无所事事,但前几年我也见过他倒卖东西,好像还干的不错。”
顾祥在当时人眼里是个不务正业、从不上工干活,没事就在村里浪荡的人。
都二十二岁了没有一个人上门给他说媒,顾宇南怕小叔小婶对他也和村里人一样的想法,所以才很犹豫。
李沫皱眉想了很久才记起来,她在顾家村呆的时间不长,时间又过去这么久了。
她好像记得在谁家办酒席的时候见过,长的挺不错的,也很会说话哄人,照宇南这么说是个不错的人选。
李沫看着顾长林以示询问,顾长林点了点头。
李沫继续问宇南道:“既然他做了这么久生意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他不可能不抓住啊。他现在应该也不会来咱这吧。”
“也是啊,要不我先问问他,能来是最好了。”
“行,你去和他谈,如果他能来我给他百分之十五的提成。”
“小婶我下午就去给他打电话,咱们村里装了电话线。”
“行。还有,你现在也没帮手,村里不是有小伙子吗,你去挑几个合适的跟着你出去跑。一个月三百块的工资不少了吧?”
“不少了,小婶这么高的工资他们都会跟着我走的。”
“这些事交给你负责了,小婶先谢谢你了。饭好了,咱们去吃饭。”
事情紧急,顾宇南也不耽误,心里估摸好人选后给村里打电话。他选了三个人跟着他一起出去,都是人品不错又肯干的。
顾祥那边不在家,所以顾宇南拍了一个电报过去约时间通电话。
三天后顾祥回了电报约好当天晚




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 分卷阅读91
上打电话。顾宇南飞快的吃完晚饭后就跑出去打电话了。
回来的时候应该是不太理想,李沫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人家顾祥生意干的有声有色,未来可期不需要来给别人干活。
人选还要慢慢物色,现在还是早期还能坚持下来。两天后顾泽南等的人到了。
一群小伙子们心里有梦想,迫不及待的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他们从此天南地北跑业务,半年后人员也从最初三个发展但是十个。
这半年李沫陆陆续续的出了不少新款,顾宇南他们四处跑业务也是有成效的。
霓裳的新颖款式在各省爱美的女性中传开,其中儿童衣物也颇受广大人名的欢迎。
订单多了不少,李沫也没少赚。她打算先成立一个小厂。中档服装还是从上海服装厂下订单。
这边的厂子主要做高级服装,等以后还能专门开辟一个区域做定制服装。
不过李沫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设计一途她并不是专业的,现在能抢占市场凭借的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眼光。
李沫打算招聘一些设计师,然后从大学和民间招聘专业人士进厂。工资和待遇比如今普遍地方高上一层。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毕业都有工作分配,大多数人也乐意服从安排。
但总有那些不愿安稳平淡过一辈子的人,他们本身有才华想要出去闯荡。
高手在民间,很多人在学业上不通,上不了大学,可是在其他方面是佼佼者。
李沫在家里店子门口张贴招聘广告,还在报纸的角落打上小广告。
这还是因为她在出版社工作求了很久的人才求来的。
这个主意挺不错,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打广告,出版社还小赚了一笔。
李沫放假四处寻找地皮打算建厂房,只有比较偏的地方才有空地。
李沫也不计较那么多,找了一块比较好的地买下来后开始找人建房子。
小舅是做房地产的,手下有施工队这不就过来给李沫盖厂房了。
李沫买了一千平方的地,买地建厂房市里给了不少政策优惠,鼓励李沫支持市里的经济发展。
李沫建了一个三百平方的小厂子,还花三百平方做了两栋员工宿舍。
剩下的四百平方李沫暂时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就留着,以后如果生意做的好继续加盖厂房。
厂子有了却没设备,李沫打算去南京弄一批缝纫机回来。
就是结婚的时候顾长林给她买的那种熊猫牌的缝纫机,李沫觉得特别好用,质量也很好。
好在顾长林在南京认识不少人,又是请人吃饭又是送礼,买了三十台缝纫机回来。
南京的布料也比较多,李沫跑了很多厂才拿到一批满意的布料,这远远不够,李沫又去了广东一趟。
这里大厂小厂林立,新颖的布料比较多。李沫在这呆了一个星期才把布料买好。
一个女人过来顾长林怎么也不放心,他也不好请这么长的假,为这事顾长林烦恼了很久。
李沫也没强硬的要求一个人来,夫妻双方都让一步才能避矛盾发生。
最后还是顾长林打电话让顾宇邱过来帮忙。顾宇邱底下的弟弟们都长大了,读大学的读大学赚钱的赚钱,他这个老大哥在家有点羞愧。
正好家里还有几个刚长成的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索性就让他们来帮着李沫做事。
这下顾长林也没那么发愁了,让几个侄子陪着李沫去,有活就让他们跑腿,人家看到这么多壮劳力也不敢欺负李沫。
李沫和侄子们为了省钱,着实吃了一番苦头。住旅店太贵,他们便去租客一间民宿。虽然简陋但是能省不少钱。
吃饭都是自己买材料回来做,每天在外面东奔西跑回来还要自己做饭。短短一个星期李沫瘦了一圈。
还好成果是喜人的,李沫挑选到满意的布料。
李沫在这边和不少厂通上了关系,这些厂里也答应出新品了给李沫汇些样过去。
以后李沫就可以在家挑选布料,然后由这边汇过去。带着买好的布料一伙人坐上回家的火车。
1...27282930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