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兄弟俩笑得玩味,苏轼大手一挥:“取纸笔。”

    一旁伺候的小厮闻言,几步走过来见礼,虽然表情上不是那么热情,但是这纸笔自然还得去取。

    纸笔已来,苏轼手腕轻动,另外一只手提着下笔的袖子,片刻已罢,俯身微微吹了一下墨迹,说道:“甘兄,你看如何”

    甘奇转头去看,字都没有看清,就已经在夸:“极好极好,六六六。”

    甘奇夸得敷衍,他只知道苏轼写出来的,就算是坨屎,那也是满场最好的屎。

    苏轼听得甘奇夸奖,微微一笑,又抬手一招:“送与萧姑娘。”

    小厮接过词,微微躬身,等候了片刻。

    苏轼哪里能不懂这些,伸手到怀里去摸,还未等他摸出什么,一串铜钱就已经塞到了小厮手中。

    小厮接着铜钱,愣了片刻,不为其他,只因为出手之人实在阔绰,平常里十几个铜板就能眉开眼笑的小厮,此时看着这一把铜钱,岂能不愣

    再看给钱之人,小厮连忙俯身大礼一拜:“多谢甘公子,拜谢甘公子。”

    小厮缘何认识甘奇只因为刚才那一番激人填词的戏码,这个小厮头前也是那躲着偷笑的人,偷偷笑话甘奇,此时礼节实在周到。前倨后恭不过如此了。

    甘奇摆摆手:“速速送去。”

    小厮起身连忙往前送,此时也有人听得这小厮拜谢之语,不少人转头来看甘奇。

    也有人小声议论:“甘奇填词了,甘奇终于填词了。”

    “好,终于是填出词来了,稍后甘正回来,你我也有个交代了。”这声音多少有点欣喜之意。

    苏轼见得甘奇替他给了赏钱,也不多言,只笑道:“笔给你,甘兄快写。”

    甘奇接过了苏轼递上来的笔,皱眉在想。甘奇就算是要当文抄公,也不及苏轼那般信手拈来的快。

    头前的萧姑娘接到了词,似乎还有些意外,拿着词稍稍一读,惊喜立马就写在了脸上,起身一语:“奴家拜谢眉州苏轼苏公子大恩,愿以奴家咿呀之唱,助苏公子今夜一场好醉。”

    众人一听,又有不少人失望了,原道不是甘奇,是个什么眉州苏轼。

    还有人说:“这苏轼又是谁”




第四十二章 怕闻甘奇木兰花
    那三番五次激甘奇填词之人闻言,头一扬,答道:“在下京北许仕达,见过。”

    甘奇抬手一指,说道:“不过诗词娱乐之小道,你却三番五次与我为难,老子不搭理你,你还不依不饶的。你他娘的脑子是不是有病”

    “甘奇,你……你怎么能在这般场合口出污秽岂敢骂人你若有才,填一曲就是,你若无才想要附庸风雅,那便管不得旁人耻笑与你。这个地方可是白丁之辈能来的一曲词憋了一个多时辰都没有憋出来,你看看那位苏兄,才华如斯,你也好意思与他为伍”许仕达见得甘奇竟然出言骂人,愤怒之余,更加把甘奇看轻几分,读书人哪里会有这种做派,就算骂人,那也得引经据典,骂人不带脏字。

    “许仕达,也好,跳梁小丑,犹不自知。也罢也罢……”甘奇说完,低头接着写,口中还自言自语:“嘿嘿,老子想起来了。”

    倒也不是甘奇今日写不出中秋词,而是甘奇想要一鸣惊人,所以一般的中秋词意义不大,非得来一曲厉害的,这一曲厉害的让甘奇想破了脑袋。

    好在甘奇还是想起来了。

    动笔而下,苏轼也低头在看,看着甘奇一字一句而出。

    甘奇搁笔,苏轼忽然开口:“甘兄六六六。”

    苏辙也说了一句:“甘兄当真六六六。”

    甘奇还摆摆手:“一般一般,比不得子瞻。”

    “什么六六六,五五五的,且头前看看,唱与我等听听,看看你一个多时辰憋了点什么出来。莫要叫人笑掉大牙。”许仕达当真是看不起这个当众骂人的甘奇。

    小厮已然上前来取,墨迹还是湿的,就已送上前去。

    有了这么一场闹剧,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中间坐着的萧九奴,“看戏”是人类共有的美好传统。

    甘奇丢脸成为笑柄,是一场好戏。甘奇打了别人的脸,让别人成为笑柄,那更是一场茶余饭后的好谈资。

    只见头前萧姑娘看得词作,微微皱眉,然后眉头又松开了,接着又皱了皱眉头。

    所有人都跟着萧九奴的表情在等着好戏揭晓。

    最后,萧姑娘忽然嫣然一笑,起身再福:“拜谢甘公子厚爱,奴家铭感五内,更祝甘公子来日东华门外唱得大名。奴家再拜!”

    许仕达闻言面色一黑,事情有些不对劲,看了看众人,所有目光都聚来了,皆是一脸的玩味。

    许仕达连忙开口:“萧姑娘快唱来听听,看看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作。”

    萧九奴闻言也不多等,落座抱琴,每一个词牌,都有每一个词牌特定的曲调音律,甘奇填的这曲还有些不一样,不是一般词牌,而是《木兰花慢》,《木兰花》这个词牌变调很多,有《木兰花》、《木兰花慢》、《减字木兰花》等等,所以萧九奴还得准备准备,不能把调子唱错了。

    可见要当一个好的花魁人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词牌何其多,几百不止。要把这些曲调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可见要花多少时间去训练。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一曲出自辛弃疾,冠绝古今之作。

    一曲而罢,萧九奴刚才还是唱得愁肠满腹,唱完之后,已然转了个喜笑颜开。她自己是如何也没有想到今夜能得两曲这般好词,这般的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算今年有人写出,多半也是在汝南郡王府中出现,偏偏就出现在了遇仙楼。

    萧九奴与甘奇、苏轼一样,她也没有资格去汝南郡王府,去那里的都是真正的花魁大家,各处头牌人物。

    今夜当真让萧九奴惊喜万分,唯有起身频频行礼拜谢。

    甘奇与苏轼这般人物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但是隐隐之间,不远厢房之内,一双双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已然往萧九奴投去。

    甚至有人开口在说:“九奴今夜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

    “姐姐说得对,九奴今夜就是走了狗屎运道。”

    “若是早知那三个面生之人如此有才,我早就向他们开口邀词了。”

    “悔之晚矣,只希望他们以后还会再来,到时候再向他们邀词也不晚。”

    “说得对,可不能让九奴一个人把好处都占去了。”

    厢房里的姑娘互相在谈论。

    雅苑里的场面



第四十三章 曾巩有点老
    汝南郡王赵允让,与仁宗皇帝赵祯并非兄弟,两人其实是隔了三代人的堂兄弟。

    赵祯生了三个儿子,却都夭折。但是赵允让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五个女儿。

    赵祯选赵允让的儿子作为继承人培养,兴许也有一定的原因是看中了赵允让的基因强大。

    汝南郡王府,占地极广,宋朝传到赵祯这里,已经就传了四代,宗室子弟不计其数。赵允让作为一个已经出了皇位直系三代的宗室,还能一直留在皇位直系身边帮衬,还能封王,还能有这份权势,已经就证明了汝南郡王赵允让是个很有能力之人。

    其实赵允让也曾经与皇位擦肩而过,当年真宗之太子赵祐也早亡了,宋真宗就把赵允让接到宫中,后来宋真宗生了赵祯,才把赵允让送出宫去。若是当时宋真宗没有生养,这皇位就是赵允让到了。

    赵允让与他的儿子赵宗实,年少的经历还真是如出一辙。只是赵允让最后没能当皇帝,而赵宗实却当上了皇帝。

    汝南郡王府的大厅里,落座的汴梁城几乎所有的达官显贵,而赵允让落座最中央,说话待人都是平易近人,与韩琦、文彦博、富弼等宰相们更是有礼有节,丝毫没有身为王爷的颐指气使。

    韩琦似乎也很喜欢这位王爷,一直把头凑到这位王爷身边与之谈笑。兴许也因为这位王爷是个正统的读书人,赵允让可以算是此时皇家宗室里最有文才的人之一了,甚至整个宗室的教育问题都是他在管理。

    赵允让可不止管理皇家宗室的教育,他现在管理一切皇家内部的所有问题,他还有一个官职叫作知大宗正司。皇家子弟犯错犯罪,要打要罚他也可以说了算。

    赵允让府中的会客大厅,虽然不比皇城宫殿雄伟高大,但是占地面积可并不比宫殿小多少,家中园林之广,怕也是除了皇宫就属这里了。

    朝廷大佬们坐在头前,学生士子们拥在下手,条案一列一列,一排一排。条案上珍馐美酒无数,却没有哪个士子真的去大快朵颐,反倒一个个面带期盼,又有紧张。

    中间的歌舞算是开场,一旁乐队更是不少,偏厅里等候的花魁大家们,都在紧张着大气粗喘,不断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这里的诗会程序上更加正规了许多,写的诗词也并非送到花魁大家的手中,而是送到头前各路大佬的案前,这些士子或多或少都认识几个老师先生,便也希望老师先生们能推荐一二。

    欧阳修官居三品,却是能坐在头前,坐在离赵允让不远的地方,欧阳修身边竟然就是年轻的赵宗实。赵宗实对于这位文坛魁首也极为看重,甚至频频主动与之敬酒。

    包拯却坐得远了些,坐在包拯头前的,有工部尚书刘沆、兵部郎中王素等许多人。

    此时的欧阳修看着手上的词作,点头微笑,颇为欣慰,直接抬手往中间一招,说道:“曾巩此词极佳,且唱来听听。”

    远处坐着的曾巩,连忙起身遥遥一拜,表示谢意。

    中间的赵允让闻言笑问:“欧阳学士,这个曾巩可是你那得意门生”

    欧阳修答道:“王爷,正是他,王爷且听听他的词,看看如何”

    “好,唱来。”赵允让说着。

    中间的花魁大家正在看词,熟悉几番之后,琴音已起,曲调随至。

    曲罢,赵允让已然在夸:“好词好词。曾巩文才不错,不愧为欧阳学士门生。诸位士子,今日诗会已始,又有曾巩在前,诸位当多多行文。”

    错落有致的声音:“多谢王爷。”

    词作一篇一篇,有人填词,也有人直接写诗,还有人奋笔疾书写着赋。

    诸多大佬喝酒调笑,时不时品评一二。

    赵允让更是频频夸赞,甚至说着一些“我大宋文风鼎盛”之类的话语。

    大厅另外一边的偏厅之内,还有五个女子透过门缝不断往外观瞧,也互相在谈论。

    “大姐,那个曾巩当真是有才,只是老了一点,怕是有三十多岁了。”

    “嗯,若是年轻一点,配上永嘉妹妹就正好了。”

    “姐姐



第四十四章 大姐你尽胡说
    李一袖先唱的就是甘奇那曲《木兰花慢》,这就是所谓诗词互通了,真正佳作,还是能通过这种方式出现在王府这个主会场之内的,以往也是这般惯例。

    《木兰花》一曲唱罢,李一袖翻过纸张,便准备下一曲了。

    却听头前赵允让忽然开口问道:“此乃何人所填之词啊”

    李一袖连忙答道:“回禀王爷,此乃汴梁甘奇之词。”

    赵允让闻言想了想,记忆中没有这么一号名字,便左右去看。

    欧阳修也低头想了想,看到赵允让投来的眼神,答道:“王爷,在下似乎也未听说过此人。”

    赵允让点点头,左右扫视一番,又道:“诸位可有听过这个汴梁甘奇如此佳作,今夜怕是能居首也。”

    欧阳修也说道:“当真好词,有此一词,不枉今年诗会一行。”

    在场所有人都在摇头,似乎没有一人听说过此人。

    连甘正听得甘奇的名字,也并未在意,他如何也不可能把这般好词的作者与那个自小浪荡的甘奇联系在一起,便也只以为是同名而已。

    没想到包拯却笑着开口了:“王爷,在下倒是听过此人,更认识此人,年少不过十九。”

    “哦包待制竟然认识此人说来听听,可是府下官学的学生”赵允让问道。

    包拯摇摇头:“非官学学子,此人家住汴梁城外,说起来还被人告到过府衙公堂,也曾持帖到府中来拜会过,写得一篇《秋兰赋》,文采斐然。”

    甘正闻言一惊,立马看向包拯,心中直觉得包拯肯定是弄错了,想站起来说话,却又不好打断诸位大佬的话语,一脸的着急之色。

    “秋兰赋?包待制既然都说风采斐然了,那一定不假,此赋可有携带啊,取来瞧瞧。”赵允让说道。

    “并未携带,不过在下派人去取一趟也无妨,稍等片刻就是。”包拯答道。

    赵允让点点头。却是欧阳修又开口:“既然要去取东西,不如一并叫人把这个甘奇唤来坐坐。”

    “也好。”赵允让说道。

    包拯回头一招,自然有随从上前听候吩咐。

    李一袖此时也开心得紧,似与有荣焉,开口说道:“包待制,甘奇此时人在遇仙楼,往遇仙楼去请就是。”

    大厅中的这一幕,偏厅里的长乐看在眼中,连忙回头说道:“小妹,这个甘奇的词当真是好,而且还年轻,不过十九。就是不知道俊俏与否,小妹,你这回一定要来看看。”

    永嘉县主赵宗兰却还是摇摇头说道:“我不看,大姐你看就是了。”

    “你再不来看,今夜这诗会就要结束了。这个甘奇还写了一篇《秋兰赋》,岂不就是写给你的吗稍后开封府包待制派的人就会把赋取来,你不来听听吗”大姐长乐实在是操心得紧。
1...1011121314...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