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六零重组家庭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骊偃
听了这么一段,赵恪也明白了,一是森林不能砍伐,二是原打算排水种植水稻的湿地得放弃。
前一个好办,这边土地资源辽阔,他们人少,根本用不着砍伐森林。可不占用湿地种植水稻,他们就得想办法引水入田了。
引水入田,可不是个小工程。
早知道就不秧稻苗了,那么多地,光种小麦、玉米他们就种不过来了。
苏梅说完话拥着闺女就睡了,赵恪却是琢磨了半天,也有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
……
家里除了赵恪,汪师傅、苏梅和茶大娘也会开车,拖拉机上手摆弄几下,便都会了。
几人轮流,白天不停地翻地、耙地、播种,二十多天,种下了一百多亩小麦,一百多亩玉米,五十多亩大豆。
随之带着人引水入田,种了二十多亩水稻。
望着绿油油的庄稼地,大家满足之余也不是有烦恼,成千上万的候鸟回来了,什么丹顶鹤、白鹳、白天鹅、鸳鸯、野鸭等,总有那么一群调皮的闯进稻田麦地啄食叶茎,还有下山觅食的野猪、鹿和兔子等。
苏梅做好翻斗拖拉机玩具模型,带着镇上的妇人们扎了一批草人,插在地头地中。
镇上的人狩猎回来,亦会自觉地扛着□□去田里查看一番,赵恪带着三名公安江沿巡视时,也会绕着庄稼地走上一圈。
一场夏雨过后,田里野草疯长,苏梅带着人拔了一上午,回来就颓了,草太多,人太少,一上午一行人才拔了一小片。
照这个速度,不等所有的田地拔上一遍,后面的草又起来了。
真是无穷尽啊!
好怀念未来的除草剂。
过滤了遍脑中的化学公式,苏梅选择了食盐和肥皂水,咸水可以去除杂草,二者混和加入清水调配,对野草的杀伤力便大了,只是这么一来,就需要大量的食盐和肥皂了。
吃过饭,苏梅先试着调配了一壶,然后背着去小麦地里喷洒了两亩。
两天后再看,大部分都死了。
苏梅兴奋地蹦了蹦,跑回来找赵恪,让他想办法购买些食盐和肥皂回来。
食盐,赵恪打电话找的海岛的张贺山,肥皂找的是顾森。
杂草的事解决了,玉米、大豆的苗一间,地里算是什么事了。
一家人便筹备着盖房。
砖瓦不好买,盖的还是泥草房,原来的房子动,只把院子一分为二,中间靠东另起了五间。
左右两间旁房,一间做了药房,一间茶大娘住。
中间三间,正中那间为客厅,东西厢设为卧室,垒的也是炕,起锅灶,前面留了直通炕洞的方口,可以直接填柴烧。
顾跟小瑜儿住东厢,苏梅和赵恪住西厢。
后院原来那三间,汪师傅还住东厢,西厢的夹板墙拆了,炕还留着,冬天好在上面放木盒种菜。
有了五月份的野狼来袭,篱笆拆了,买了土坯,垒了足有两米高的院墙。
院里赵恪移植了两棵野苹果树,一棵枣树,一棵核桃,汪师傅开了片菜地,茶大娘和苏梅移植了些山花,养了鸡鸭。
三只小狗獾被妈妈接回了山里,松鼠也回去了,虎崽十天半月回来一趟,送只山鸡、兔子,待上一天半天的又进了山。
土房子低矮,夏天一晒,原是极热的,好在他们待的地方后是山,前是江,门窗一开,风儿溜顺,午休要搭毯子,夜里需盖薄被,倒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六零重组家庭 第256节
只一点不好,蚊虫极多。
从用过的蚊帐支起来了,窗上糊的白纸撕下,订上一层细纱,门口装上竹帘。艾草熏着,顾做的花露水擦着,小和暄白嫩的手脚上还是被咬出了一个个红包。
她爸一回来,便伸出小手,眼泪汪汪地点着上面的红点给他看。
赵恪心疼地忙给吹吹,再拿薄荷叶给擦擦。
小瑜儿近来迷上了赫哲族的文化,一有空就跑去王族长家,跟他学拉哈苏苏舞蹈,听他讲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随他下江捕渔,进山狩猎等。
暑假,赵瑾和林念营都有回来,两人忙着补课跳级呢。
顾丹雪原是要来的,苏梅连铺盖都给她准备好了,京市她妈病了,打电话催她回去。
开学,苏梅接到赵瑾、林念营打来的电话,都考过了,直升大六。
顾丹雪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京大的经济学,成了林念营的小学妹。
苏梅高兴之余不免有些想念小黑蛋,也不知道他在国外怎么样,饮食上习不习惯?训练中有有受伤?
作者有话要说: 早。
感谢在2021-02-0718:47:18~2021-02-0809:38: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姝然3个;美女妖精、47404072、勒马听风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美女妖精28瓶;赏花吟月、米妈20瓶;47404072、10amy、cassidy10瓶;云团、小呆5瓶;鱼找水、海水、随意、jessie、叶十七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232、第232章
在苏梅想着念着小黑蛋的时候,小家伙在异国他乡,也在惦记着家人,并想办法联系上驻外人员,请他们帮忙捎回了叠外汇卷和一些特产,有非洲的咖啡、鼓、木雕、面具,南非的钻石,突尼斯的地毯等。
地毯十分漂亮,苏梅没舍得用,用布包起来放进了炕柜。
鼓很小,一看就是给孩子玩的,苏梅拿给了小和暄,小家伙六个月了,爬得飞快,一不注意便钻进柴堆里摸个鸡蛋,或是在土墙边捉只虫子、拔根菜,得了东西就往嘴里塞。
顾老给她看了看,说是想长牙了。
汪师傅用鸡蛋面粉给她烤了些小饼干,装了几片在她的罩衣兜里。
苏梅把小鼓拿给她,小瑜儿教她握着鼓槌敲儿歌。
她嫌鼓槌握着麻烦,直接把鼓槌往地上一甩,双手对着鼓面就是一阵拍打,完了听着鼓声自个儿乐得咯咯笑。
小瑜儿戴上面具,跳拉哈苏苏给她看。
她不看舞,只拽着小瑜儿的裤腿要他脸上的面具玩。
苏梅拿出套精美的瓷器,冲了壶咖啡,给大家各倒了杯:“尝尝。”
汪师傅和茶大娘早年都随顾老喝过咖啡,赵恪留学时也没少喝,小瑜儿喝不惯,端着喂了小和暄一口。
小丫头吐着舌头,真哈气,把大家逗得直笑。
赵恪放下杯子,瞪了小瑜儿一眼,倒了杯红糖水喂她,小丫头高兴得抱着赵恪的头,涂了他一脸口水。
苏梅勾了勾唇,打开了装有钻石的绒布袋子,欣赏着一颗颗或粉或蓝或紫或黄或绿的钻石。
小瑜儿拿了颗,在地上挖了个小洞,然后隔着段距离曲指一弹,粉红的钻石骨碌碌滚进了小洞。
和暄看得瞪大了眼,随之推开她爸,飞快爬过去,拿手抠了出来,好奇地看了看塞进了嘴里。
赵恪吓得杯子一丢,上去捏住她的腮帮子掏了出来。
“哇~”小丫头不乐意了,伸着胳膊去够他爸手里的钻石,阳光下亮晶晶,可好看了。
苏梅捡起杯子,伸手取过赵恪手里的钻石,小心地拿帕子擦了擦上面的口水。
小丫头看傻了眼,她妈不抱她哄她,对着颗珠爱得不行,和着那玩艺儿比她还主贵。
“哇~”小和暄指着苏梅手里的钻石,扯了扯赵恪的衣袖,跟他告状,“啊啊啊……”
赵恪抽了抽嘴角,抬头对苏梅道:“早知道你喜欢这玩意儿,结婚时给你弄一包了。”
苏梅白了他一眼:“结婚时你还说给我弄玉石呢,多少年了,我见到一块了吗?”
这事不提,他都忘了,摸了摸鼻子:“明儿我打个电话给南冲那边的战友,请他帮忙寄几块原石。”
苏梅拿着绒布袋,随意摆了下手:“得了吧,这时候弄原石,没事找事……”说着进屋,将东西收进了保险柜。
“哇……”小丫头一见妈妈走了,伸着手,哭得更厉害了。
小瑜儿心疼地忙把面具递给她玩,小丫头气性大,抬手拍开,推开她爸,一边哭一边往屋里爬。
赵恪看得又好气又好笑,伸手抱起来,接过茶大娘递来的湿毛巾给她擦了擦手脸。
顾老拿了个木雕给她玩,汪师傅冲了瓶奶给她。
握着木雕的把手,抱着奶瓶,咕噜噜喝上几口,“哇……”张嘴哭两声,接着喝,然后再哭两声。
一家人被她逗得,笑得直不起腰。
她一脸懵懂地看看大家,咧嘴笑了下,接着哭两声再抱着奶瓶一顿喝。
赵恪:“……”
小瑜儿揉了揉笑疼的肚子,问放好东西出来的苏梅:“妈,我小时候也这样吗?”
“你小时候可乖了,哪有她这么精怪。”
知道是在说她,小家伙眨着湿漉漉的大眼,含着奶嘴拍了拍她爸,然后指着苏梅:“啊~”
“说你了?”赵恪笑道。
小丫头点点头。
苏梅做了个封嘴的动作,去柴棚下拿了席子铺在地上,收了院中的被里被面和晒得蓬松的棉胎,跟茶大娘一人扯着一头,展开,一层层叠放好,拿了针线缝制。
这是给小瑜儿准备的,小家伙上初一,镇上没有中学,要跟镇上的其他孩子一起去前进农场借读。
后天开学,明儿就得走。
除了床单被褥,衣服等物,汪师傅还给装备了好多吃食。
“上一周试试习惯不,”苏梅一边缝制,一边对小瑜儿道,“不行,妈送你去京市。”
小瑜儿点点头,转头跟他爸道:“昨天我跟王爷爷开船进江,经过黑熊岛,明明离着段距离呢,他们便将枪口对准了我们。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将它要回来啊?”
中俄东段以乌苏江、黑龙江为界。翁岛、黑熊岛等岛屿位于界河之上,早在清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苏俄便声称拥有翁岛、黑熊岛等岛的主权。1929年因为中东路事件,黑熊岛被前苏国占领,54年便不允许我国渔民上岛。
去年年初,中苏就其和翁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谈判,原说好的先归还翁岛,也因为两国关系的日趋恶化,而终止了谈判。
黑熊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左边与伊嘎县抚河村仅1公里之遥,离他们这儿51.9公里,开船不过半日光景。
赵恪眯了眯眼:“快了。”看来他要叮嘱一下周边的渔民了,他们不惹事,却也不能怕事,真敢隔着距离开枪,那就打回去!
因则这事,翌日,赵恪忙起来,没空送小瑜儿,苏梅便开着拖拉机,挂上架子车,送小瑜儿和另五位少年去前进农场报道。
同行的还有一众妇人,她们要去卖山货,顺便再购些粮食油盐回来。
一路那个颠簸啊,能把人颠散了架。
一百多里地,到了前进农场已经半上午了。
苏梅带着孩子们去学校报道,妇人们挑着竹筐去收购站卖货,约好了等会儿在供销社见。
说是学校,不过是两排泥草房,垒了个院。
前面是操场教室,后面是宿舍食堂和厕所。
报过名交了学费,苏梅便提着东西跟小瑜儿,还有镇上的另5位男生一起去了男生宿舍,一间屋子,一至三年级混住。
提着东西进屋,苏梅眉头便是微微一蹙,这条件也太简陋了,前后分设两条长炕,中间是一米来宽的过道,炕上大多已被人占去了地方,只后面靠墙处留着一片位置。
光秃秃的连张席子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炕柜炕桌等物了。
因为一个暑假没住人了,屋里透着股湿霉味儿,还混杂了体味、酱菜、咸鱼等各种味道。
“小瑜儿,要不妈问问农场的门卫,看谁家有多余的房间,咱租一间。”
小瑜儿迟疑了下,摇了摇头:“这年头都是一家住一炕,哪还会有多余的房间。妈,没事,人家能住,我也能住。”
“行吧,先住上一周试试,实在不行,咱在想办法。”看了看剩下的地方,苏梅给小瑜儿选了南边靠墙的位置。
打开茶大娘整理的小包袱,苏梅拿出一个小扫帚,清理了炕上的灰尘。
小瑜儿打开一瓶汪师傅熬的浆糊,拿旧报纸将他所在的墙面贴了一圈。
另5位放好东西,过来帮忙。
旧报纸和浆糊拿得多,小瑜儿这边糊完,剩下的均给了他们。
苏梅铺上席子,将炕柜、装食物的腾箱,并排放在靠南那头,炕桌组装好摆在席子中间,然后将装有被子的包裹放在炕柜上,支了个架子放在炕下,下面摆上洗脚盆,上面分层放上洗脸盆、饭盒和洗漱用品等。
一众学生看得一愣一愣的,一屋子二三十个人,没见谁这么讲究的。
要不是小瑜儿是男生,怕人家说他娘,苏梅还将给小瑜儿围一个帘子呢。
“好了。”苏梅拍了拍手,背上挎包,招呼小瑜儿和另五个少年道,“走吧,去供销社转转,看还有什么要添的没。”
五人,有三个摆了摆手,拿上饭盒钱票,跟相熟的人搭肩勾背地去食堂吃饭。
另两人,家里有人来卖东西,过去一是确实需要添置东西,二是道个别。
苏梅带着三个孩子出了校门,还没到供销社,便遇到了杨场长的爱人葛大嫂。
隔着段距离,葛大嫂便笑:“门卫说你开着拖拉机送孩子来上学,我还不信,心想,那么娇滴滴的一个小媳妇咋会开那么个铁家伙,没想到啊,真是你。”
“走吧,跟我回家。你杨大哥方才从田里回来捉了只兔子,我给你们炖兔肉吃。”
“嫂子!”带着孩子走近,苏梅也没客气,“行,你先回去,我带孩子去供销社给他们添点生活用品,另外再跟一起过来的说一声。”
“来的人多吗?”人少了家里不介意多添两副碗筷。
苏梅笑着点点头,“大伙儿带了干粮,你别操心了。”
“成,大人我就不请了,等会儿你把这两个孩子一起带过来,跟我们家的孩子正好也认识认识。”
“好。”
到供销社跟过来的人一说,正好大家想跟人换点棉花、菜油、买点粮食,供销社要票,大家手头只有卖山货得的几张工业票和二三斤粮票,明显不够用,遂大家便约好了汇合时间,各自分开去找相熟的人换了。
苏梅买了两瓶水果罐头,一包奶粮,一斤红糖带着三个孩子去了杨场长家。




六零重组家庭 第257节
“苏同志来了。”苏梅刚一进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便笑盈盈地迎了出来。
苏梅不认识,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
“这是大牛媳妇,”葛大嫂出来,解释道,“春上,你家亲戚顾医生治好了她家小儿子,赵局长给了两袋奶粉一瓶麦乳精养结实了小家伙。这不,今儿听说你来了,过来跟我抢人呢。”
大牛嫂抱着孩子,过来拉苏梅道:“家里杀了只鸡……”
“你可拉倒吧,”葛大嫂拍开她的手,拉过苏梅道,“刚杀的鸡,还没收拾,等你做好,都什么时候了。不耽误苏同志回家啊?”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11点多。
预收《六零协议婚姻》
姜言穿了,穿到了物质匮乏的67年,头无片瓦,身无钱票,孑然一身。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图书管理员的她,抱着一箱子资料就这么突兀地穿到了一个男人面前。
贺义懵了,家财被抄、工作被抢,已经够倒霉了,娘的!大白天的还给他来个女鬼。
“那个,”姜言抿了抿唇,“我说我来自未来你信吗?”
“信!”老子还是阎王呢,贺义恨恨地想,看我不收了你。
满脑子信息资料的读书管理员vs开废品收购站的破烂大王。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想像的像、雅子知心湖50瓶;花开的条件、斷橋の邊、靜後輪囘40瓶;40791580、张张张张张、mming、爱啃书的胖虫子、我是一颗小、min10瓶;兕子6瓶;庭庭、遥遥xyc、艳致回回、头痛欲裂5瓶;糖果、我家有萌宝、阿朵2瓶;鱼找水、jessie、娴妻.良母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233、第233章
“那我炒盘鸡蛋过来,给你们加个菜。”大牛嫂说罢,不等葛大嫂和苏梅拒绝,抱着孩子走了。
葛大嫂看着她的背影张了张嘴,“哎,算了,让她弄吧。走,咱们进屋先吃着。”
葛大嫂蒸了锅米饭,炖了盆兔肉,烧了条鱼,一馍筐蘸水菜。
她家五个孩子,最小的那个跟小瑜儿同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老三比小瑜儿大6岁,今年刚考上初中,跟小瑜儿同班。
14岁考上初中,已是同龄中的佼佼者,小伙子本来挺自得的,一个暑假浪得都快飞上天了。结果……临开学了,来了个八岁门门满分的小神童,这打击不可谓不大。
斜晲着身旁坐着的小瑜儿,杨建修是咋看咋不是滋味,“你今年真是八岁,不是十一二?”
小瑜儿常年锻炼,再加上吃得好,个头看着比他11岁的四弟还要猛一点。
“我两岁上学。”小瑜儿咽下嘴里的兔肉道。
杨建修松了口气:“我说呢。”
“你家孩子上学这么早吗?”葛大嫂吃惊道。
苏梅瞟了眼恢复了几分自信的杨建修和她带过来的另两位少年,咽下嘴里的食物,笑道:“在家待着也是待着,送去学校,我还能腾出手来做些事,所以他们兄弟几个上学都早。”
说话间,大牛嫂拎着竹篮来了:“到家我才想起来,前两天大牛在佳市的百货商场,买了盒鱼籽酱。来,苏同志尝尝。”
说着端出一碟鱼籽酱放在了苏梅面前,另端了盘炒鸡蛋递给葛大嫂。
苏梅拿木勺舀了几颗尝了尝,还好,跟新鲜的略有不同:“很好吃。”
大牛嫂憨厚的脸上满是笑意:“好吃你就多吃点。听葛大嫂说,我家孩子来这儿上学,哪个是?”
小瑜儿放下碗筷,站起来道:“大娘好。”
“长得真俊,叫什么名字?”
小瑜儿不好意思地笑了下:“赵瑜。”
大牛嫂不识字,只顺嘴赞道,“好名字!”
“出了你葛大娘家往西走,第三户就是我们家,平时成来吃饭了。”
“好。”小瑜儿嘴里应承,心里并没当真。
又说了两句话,大牛嫂拎着竹篮走了。
用过饭,苏梅带着孩子们告辞,杨建修揽着小瑜儿的肩,已是一副大哥哥的模样,拍着胸脯保证道:“这儿是哥的地盘,有事报哥的名字,保准没人敢欺负你。”
小瑜儿抽了抽嘴角。
苏梅听得好笑。
到了供销社,苏梅给几个孩子一人买了块肥皂,另给小瑜儿买了一管牙膏和一只牙刷,原来的那只用得快有小半年了。
拿钱票买了这月的粮食和油,苏梅与众人汇合后,冲小瑜儿挥了挥手,开着拖拉机载着众人离开了农场。
回到家,苏梅双臂都震麻了。
“咱这路得修一修,”苏梅洗了把脸,换了件外衣,接过茶大娘怀里哭得跟个泪人的小和暄,进屋喂奶道,“好天气儿都这么难走,遇到下雨天,出门就更难了。”
“镇上的人谁不想修路,””茶大娘跟着进屋道,“路好了,鱼和猎物运出去得省多少事。”
赵恪巡视回来,听到这话,暗自琢磨了一番:“想修也成,咱们县就有采石场,镇上组织一支队伍,开着车过去自己采了石头回来铺路。”
顾老捏了撮药材,闻了闻,“那可是大工程。”要修不得修到前进农场,快两百里的路程,光靠他们镇上的几十号壮劳力,难啊!
“不行吧,咱们又没有那技术,”苏梅喂好小和暄,拿帕子沾水给她擦了擦脸,“别废了劲,修出来的路用不了两年就坏了。”
汪师傅道:“我看门口的路就不错。”
“那是早前的工程队修的。”赵恪眉头拢起,“明儿我先找老局长和王老商量一下,他们要是愿意采石修路呢,我就向上面打个申请,请他们给咱派个工程师。”
这倒是可行。
翌日赵恪找两人这么一说,两人立马就应了。
为什么一年年的,他们的鱼和猎物就是卖不上价,只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就是路远路差,运出去基本上是两三天后了。春秋还好,夏天都臭了,能卖的只有鱼干、肉干,这么一来要费多少功夫,而且因为人少,他们一季也晒不了多少鱼、肉,卖了也就能换个粮食糊口。
定好人数,隔天赵恪便开着拖拉机将人送去了采石厂,另开了一片地方采石。
随后隔上一天两天,赵恪或是汪师傅便去采石厂将采好的石头,一趟一趟地拉回来,卸在待修的路边。
这么以来,柴油就不够用了。
为此,赵恪又跑了一趟佳市,磨缠着领导讨要了张批条。
光有批条也不成,油少需要的单位多。赵恪又找了几位战友,关系托关系地找人买了几千块钱的柴油回来。
所有的钱都是个人垫付的。
汪师傅跟赵恪忙得脚不沾地,茶大娘跟苏梅便接手了家里的伙食。
九月中旬,院里院外的瓜果熟了,两人忙活了小半月,晒了一麻袋菜干和半竹筐菌子木耳,做了一坛子糖蒜,一坛子酸黄瓜,一坛子酸豆角等。
1...128129130131132...150
猜你喜欢